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

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
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

Ξ从“有意”到“无意”

———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章剑深

(绍兴文理学院 美术系,浙江 绍兴312000)

摘 要:本文把书法创作方法归纳为集字法、综合取舍法、立意法、无意法四种。对每种创作法及创作者与之相适应的技法、学识、观念、情感等进行了阐述,揭示了每种创作法的不同特点及相互间层次上的差异,从而,提出创作的方法对作品的境界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有意;无意;创作;方法;境界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00)03-0107-05

书法艺术越来越为更多人所喜爱,学书者日众。凡学书,皆以创作为指归。无论是初涉书坛的学子,还是享有盛名的书界老宿,都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全心创作着,几乎每天、每时都把无数或成熟、或幼稚、或精美、或粗劣的书法作品投向社会,作用于人们。面对这些作品,我们不光视其可见的形式而满足,我们总想透过形式了解更深层的东西,揣摩其创作方法、创作观念及创作意图,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本身。为此,本文想通过对几种创作方法的大致归类,并对每类创作方法及其相关的技法基础、创作观念、创作意图、情感状态等作一剖析,从而起到为创作服务的目的。

一、集字法创作

集字法创作可分两个层次:初级阶段集字法创作和高级阶段集字法创作。这是一般书家都曾有过体验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初级阶段集字法创作,虽显得极幼稚,但它是书家走进漫长创作之路的第一站,通过这一站,把临摹和创作连接了起来。

初级阶段集字法创作,是找出字帖中所需的字,按内容临写成篇章的创作法。这种创作其根本虽是依赖于临摹基础,然而,要搞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在临摹之外还须付出一定的劳动。如寻好一段便于创作的文字内容,对字帖中找不出的字如何利用相近的字进行改造,如何利用部首间拼凑成字,有时还要运用《书法字典》等工具书帮助解决问题,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构成作品形式,尺幅安排,篇章构成,字间行间分布;字之大小、轻重、疏密、收放等搭配;落款、印章位置设计等,都有字的组合美和章法的构成美。待这一切就绪,接着就是无数遍的重复书写。这在当今一个个少儿书展、青年书展、离退休老人书展中,运用尤为广泛。甚至用这种创作法所作的作品在各类大赛中获奖的也为数不少。这种创作法有时也被一些书家所采用,并能书就较可观的书法作品来。但就整体而言,这种创作常常是功力浅薄者用之,它只能在作品的外在形式上作些努力,无法在作品的内在意蕴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这种创作好比执着拐杖行步,不可能写出高层书作。

如果说初级阶段的集字法创作可以凭一两本帖子临习数年就可以开始创作的话,那么高级阶段的集字法创作就没有如此容易了。米芾在《海岳名言》中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高级阶段的集字法创作必须在会背临多种帖子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它不能再象初级阶段集字法那样去照本摹仿,它应当是随心默出,召之即来,并能较好地顾及笔势行气,节奏韵律等,使其能自然和谐,不刻板杂乱。然学书者能背临好一种字帖,非三五年临池

701第20卷第3期2000年9月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SH AOXI NG C O LLEGE OF ARTS AND SCIE NCES V ol.20N o.3Sep.2000Ξ收稿日期:2000-5-22

作者简介:章剑深(1956-),男,浙江诸暨人,绍兴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

工夫不可。况且,在创作中只凭一种字帖其容量是很不够的。所以,这种集字法创作,没有十余年临池工夫,休言“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就古代米芾来说,尚且到了“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其实,这个集古字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前半生临池功深的结晶。凡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大多是如此的:前半生循规矩,后半生由自己。遗憾的是,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早期学书过程的书迹,这是书法史的一大缺憾。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贵似”不单体现于对帖临摹的惟妙惟肖上,同时更应体现于一定时期内的创作之中,使创作出的作品入某家某帖,以像为好。有人学书,临摹与创作总是脱节,照着字帖临写很像,一旦自己创作,就不成样子,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了这一环节。有志于书事者,不能不慎。

这一时期的创作,实质是继承为主,是在打坚实的基础,主观上理应不该求变求新,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求变求新之本。若遭人非议,讥讽为“集古字”、“奴书”、“无个性”、“无新意”等,都是情理中事,壮岁未能立家嘛。这种创作法,主要是求技法上的成熟和形式上的规范、完善,情感上则以复述、体验古人情感、意趣为主。它还没有使自己从复述古人情感转为抒发自己情感的要求上来。然而,书作若能较好体现古人风格,体验、复述古人情感、意趣,也不失为是佳作。

在古代的一些优秀书家笔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曾有过这种创作法历程的某些烙印。如:隋智永学右军之真草书,唐陆柬之学右军《兰亭序》行书,宋吴琚学米芾行书等。这种创作法对于书家成长过程来说,是极为必要的。但对于进入成熟期后的书家来说,应该摆脱出来,从方法到观念都应作大的转变。否则,将影响书家的历史地位及书作的品格评价。

二、综合取舍法创作

综合取舍法创作是把所涉及过的诸家、诸碑帖进行综合取舍,“盖取诸长处”,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大胆地“移植”、“嫁接”,试图“研制”出崭新的品种来。或取某家笔法与某家笔法结合,或取某家笔法与某家字法相融,或用某家字法结合某家章法,甚至用某家书体去写某家气息(格局、意境)等。

综合取舍法创作是由作者的求变、求新、表现自我的要求开始的,是对集字法创作的一种突破。它基于观念的转变带来方法的变易。观念的转变全赖于学识的积累和情感的养育;而方法的转换则须有深厚的临池功夫作保证。因此,这种创作法一般须在较长的临池经历以后才选择它。它是自成面目前的必要锤炼。这种创作法大多是在理性管束下,在良好审美能力支撑下展开的一种自由的畅想,并将这种自由畅想付诸为实际的行动。所以,这种创作法带来的苦乐是习书以来所没有过的。

综合取舍法创作容易使人陷入一种迷津。它和集字法创作相比,集字法创作的单纯性、依赖性,保证了创作的一路平安,稳步向前,只是缺少了新奇的光彩,易入平庸。而综合取舍法创作,它的多样性、自选性、不确定性,如同走入一个无限之大的迷宫,有时,你的勤奋将换来身心的疲惫与方向的迷失。避免这种困境,并能在这探索、漫游中满载而归,一是提高识见:要多读书,多听有识者的批评、建议,多思考,多总结,读书与临池并进,见识与技艺共增。二是注意学习方法: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点即是重点专攻,面即是百家串门。点须要相对稳定,不可老是改换门庭。它是聚积之所,聚积从面处采集来的各种“奇珍异宝”。没有点,纵使采尽百家,到头来还是无“家”可归,也谈不上综合取舍了。点也有人喻之为“根据地”。

综合取舍法创作,最易把字写糟,但也最利把字写好。关键全在一识见上,包括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取决于识见。这点,王羲之看来也有过这样的过程和抉择。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这里,我们得知王羲之早年学卫夫人书,自认为书已写得很好。其实,这个阶段他学书应该是很狭隘的,所谓的“大能”,无非是凭少年的记忆力和摹仿力,把卫夫人教他的字写得滚瓜烂熟,随手默出而已。这种学习效果之快,自我感觉之好,正是集字法创作阶段的反映。继之他渡江北游,见到了众多历代名家的书迹,眼界大开,才觉原先自己的“大能”是很幼稚的做法。“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由原来的一家转入“百家”学习。这在学习方法与创作方法上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原来的单纯的“集字法”转入“综合取舍法”是很自然的事。但如何走好这一程,识见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感到王羲之在向众碑学习的过程中,

8

0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没有被迷惑,而是能很好地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并且能博而返约。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

绝伦,其余不足观。”(孙过庭《书谱》)经过众多书家书体的学习、比较、综合取舍,得出“钟、张信为绝伦,其

余不足观”的结论,足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和见地。正因为他这一过人的见地及有点有面的学习方法,使他在综合取舍前人的作书得失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

综合取舍法创作最具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它使作者从单纯走向多元,从平正迈入险绝,从肤浅进入深沉。是技的精进,胸的拓展和胆的放大。越具有艺术气质和好奇心者,为此投入将越多。然而,这种创作法容易产生作意态。正如孙过庭《书谱》中所云:“中则过之。”虽然这种创作法所成作品成功率较低,但能使书家的创造力、想象力、自我表现力均得到很好的锻炼和体验。它从集字法创作的被动位置逐渐转入书法创作中的主动位置,为日后自己风格的创立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历史上,留有这种创作法“印记”的佳作也不少,如唐颜真卿之《裴将军诗》书作,清郑燮之“六分半书”书作等。

三、立意法创作

立意法创作,即作者在创作书作前,须经酝酿、构思,在头脑中先确立一个所书作品的基本形象,即“成竹在胸”,然后在书写中进一步明确、完善这一形象的创作。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云:“夫欲学书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在《书论》中又云:“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这是一种很理性,很经意的创作法。在作书之前,从局部到整体都经过深思熟虑,然后挥写。这种创作态度不但体现在作书前,甚至在作书中也显得特别沉稳和有序,它对事先预想的意,在书写中还可时

时调整、充实、完善:“起笔下笔,忖度寻思”(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若作一纸

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王羲之《书论》

)因而在书成作品中尤感其从容自度,墨沉笔实,线条凝炼,给人以意疏字缓,气宽韵逸之美。

立意法创作在古今人的运用中又有所不同。古人极注重书前的酝酿工夫,打好“腹稿”,并在挥写中能做到“心急笔迟”,心与笔之间留有再可“忖度寻思”之余地,使得书写作品的成功率极高,很少浪费纸墨。而今人大多在书前所立之意是极粗率大概的,在挥写中又往往是心急笔速,在心与笔之间很少留有再可“忖度寻思”之余地,使书写作品成功率较低,每每需用去许多纸后,才渐渐接近、实现其原先心目中所要的作品效果。

立意法创作贵在得“意”。“意”除少数是莫名生发外,大多需要诱发:或把玩前人妙迹而有会于心;或与人论艺而心有所悟;或观自然景物而有所启发等等。但这“意”中的主要内容应是书法。在立意法创作中也包含了带有意仿性的创作。如作书前,先对平生致力过,目睹过的那些激动人心的佳作、佳构进行追记,联想,甚至重新翻阅“碑帖”,加深印象,小至一个字、一个点画,大至一件作品的行法、章法、气韵、意境等,都能会意于心,着重是在意的领悟、启迪。若铺纸挥毫,便可依意追之,虽所书文字内容与某帖某碑毫不相同,然所获之“意”紧追不舍。待书成后作品的气息、神韵则与某帖某碑极其相似,使人一看便知其出自某帖某碑,或入某某格等。这是一种守住某一意念的创作法。

米芾《海岳名言》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晋人格”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抽象的意境。要获得它,除勤习晋人法帖,使之烂熟于胸外,还须在文化、情感诸方面去与晋人靠拢。入“晋人格”须先得晋人“意”。我们从传世的一些米芾书作看,此老确是善用此种创作法的高手,尤其是他的几件草书作品,皆入右军草格,是带有意仿的立意法创作。这种创作绝不同于集字法创作的背临字法等的一般层面,而是站在作品总体的高度,重在气息,格调,意境的把握与意仿。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创作,非成熟的高层书家,则无法趋及。

四、无意法创作

无意法创作,实在不能称谓“创作”。它常常是在不可名状的情感作用下,偶然兴起,来不及种种考虑,随手写去,既无事先的构思谋篇,也没有明确的审美指向,更没有作书目的(指书法作品本身的目的)的高

901第3期 章剑深: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

度自觉,是自由的笔墨行为。它只凭情感的非常状态:或念天地之悠悠,或怀历史之变迁,或叹人生之坎坷,或感世事之盛衰,或喜知己之相逢,或悲亲友之离别———随心所书,直达本性,丝毫无作意态。这样的作书,必须挣脱名利、礼法及一切陈规陋习的束缚,以至真至纯的心返回到人类原本最纯的艺术之中去,以极为轻松自如的书写方式获取心头最大的满足,达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它几乎象自身生命的存在一样,血液在体内昼夜不息地奔流,而自己并无知觉。怀素《自叙帖》中借戴叔伦诗云:“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苏轼亦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它是艺术创作,它更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无意作书最为难得。人在作书时,大多是经意的,总是期待笔下有佳作出现。然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期盼之心越切,则越与愿违。故蔡邕《笔论》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性恣情,然后书之。”“散”,不受任何束缚、干扰,完全放松,进入忘我之境,充分展现真实的自我。然而,这种“无意”、“散”不是通过有意可以勉强实现的。我决心要“无意”,我一定做到“散”,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无意”、“散”实在是一种“忘去”。在某种情感的异常投入中,忘去所有杂念,包括书法本身在内,使书法完全隐退到只服务于情感表达需要的从属地位,所谓“艺进乎道”。王羲之书《兰亭序》是如此,颜真卿书《祭侄稿》是如此,苏轼书《黄州寒食诗》也是如此,皆成世间绝妙之迹。这些书都不是书前可以预想,构思得出的。因为一个人的情感变化不是自己事先可以设计好的。故:“书为情性”,“书为心画”。书只有忘去包括书事在内所有杂念,“任性恣情”,思逸神超,以抒发情性为宗旨,方能入妙入神,不期然而自然。

如何进入“无意”境界?

(一)修养人格,淡泊名利。修养人格为书事之首要,古人云:“人品即书品。”人能在挥毫作书中达到“无意”境界,首先必须保证心灵的纯洁明净,无丝毫的杂念相犯。而人之杂念,多缘名利而生,能除名利,则釜底抽薪,人自能轻松自适,天地广阔。游于艺,则艺必精。轻名利不仅体现于挥毫泼墨之间,还须体现在人的生活之中。于人于事不以得失计,不为名利忙,使自己尽可能生活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使心尽可能不为外物所累,常常处在纯明闲逸,坦荡自适的状态。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淡泊自守,不失高尚情操,不坏从艺心境。若争名夺利、贪图荣华,生活不宁,是非频来,安能游于艺,使艺臻于佳境哉!

(二)锤炼技法,临池功深。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云:“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吾务斯道,废寝忘餐,悬历岁年,乃今稍称矣。”“无意”其中也包括对技法的超越,在作书时,不用再分心考虑技法的事,技法完全成为“表记心灵”需要的自觉行为,成为实现“无意作书书乃佳”的可靠保证。然要过技法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为此都花下了毕生的精力。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王羲之“废寝忘餐,悬历岁年”;智永登楼学书四十年不下楼;怀素遍植芭蕉,以蕉叶代纸习书……无不为此竭尽全力。因为书法虽以表述情性为宗旨,但它必以技法为手段,舍此这一切都不能成立。书法创作有两个无止境,一是学识探求无止境,二是技法锤炼无止境。学识与技法如鸟之双翼,若志在高远,不能弱其一也。历来书评家评说前贤书艺,常让人出乎意料。他们都会将目光集中在技法锤炼上,以技法判优劣。如庾肩吾《书品》云:“张(芝)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繇)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羊欣云:‘贵越群品,古今莫二’。”而王羲之自己怎样与钟繇、张芝比较的呢?王羲之云:“吾书比之钟、张,钟

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孙过庭《书谱》

)“对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的钟繇,王羲之不客气地敢说“或谓过之”,而对“工夫第一,天然次之”的张芝,王羲之则以为自不如他,足令后学者深思。米芾在《海岳名言》中亦云:“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钟、索也。”看来,历来没有一个书家不注重技法锤炼的,也没有一个书评家不是以技法优劣作为重要依据来评判书家优劣的。因此,书要到致善的地步,并在作书中达到无意境界,必须锤炼技法。

(三)俟机兴发,均出意外。无意法创作须候情感兴发的最佳时机展开,它也可视为情感法创作。无意创作法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都是以情驱笔,在心手双畅中达到情笔相合。情象稍纵即逝,无数短暂神奇之灵性的连环,它环环相扣,环环生发,接成长长闪耀智慧灵光、显示人之精神的链索。由情驱笔而成的创作,真是诗的灵感,音乐的激情加庖丁解牛的特技。以情驱笔的情和笔的表现方式很象顺流漂舟。情似江水,有时缓流慢进,浩浩荡荡,从容徘徊;有时飞流直下,洪波叠起,浪花四溅。而笔似江中一舟,随波逐流,顺水而进,波平则闲,波涌则颠,波狂则险。然情驱于笔,全力挥运达惊心动魄之际,正是波狂势险之时。只有这样的创作,才能获得心手的彻底解放,用笔自无常法,结字自无常态,均出意外,然皆自备其法,自尽其0

1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善。

例如王羲之书《兰亭序》,完全是受特殊环境的作用,使原本就洒脱的王羲之在情感上不断升级、再借

助酒,使其情到深处,完全进入一种忘我之境,操笔写去,只顾作文抒情寄兴,只是“忘了”

(根本不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在创作“天下第一行书”。又如颜真卿书《祭侄稿》,得知兄陷侄死,悲愤之情顿生,无用借酒,情自到深处,奋笔疾书,以泪和墨,意在悼文。看来,此公也“忘了”最大一事———他在创作“天下第二行书”。两人都靠这情感兴发之际,才实现了作书的无意境界,创造了书坛千古奇迹。

俟机兴发所书作品,必呈多元的价值趋向。一人一情,一情一作,一作一境,不可重复,这正是书法创作所要实现的理想境界。我们拿《兰亭序》和《祭侄稿》作一剖析比较,就可知道艺境的确立完全是由情感状况所决定。王羲之从平和愉快的情感开始延伸、发展,继而渐渐融进了悲意,使情感之线一波三折。但不激不励、细腻、深沉贯其始末。它没有大起大落,放声豪歌地外向表现,越是情到深处,越能至精、至深、至远,如置身神秘的仙境一般,总归乎静、归乎逸。创造了松间月明、天际云飘的静而远的境界,给人以超离尘境之美。颜真卿从悲愤、激越的情感开始延伸、发展,从中充满哀思、悲痛、愤慨,此起彼伏,不能自已。情感之线顿挫郁勃,飞动奔逐,越是情到深处,越显气纵势阔,大力回旋,外向拓展,总归乎动,归乎烈。创造了拔树撼山,雷霆万钧的宏伟之境,给人以沉雄悲壮之美。再说,王羲之书《丧乱帖》,由于不胜悲痛,“书圣”的不激不励之风也就大为减退,代之以动与烈了。以上事例说明,书法作品要真正体现个性,使其绝不雷同,必须俟机兴发,以情驱笔,均出意外。

除上述四类创作法外,还有“新潮派”的诸多创作法,如制作法创作,学院派主题型创作,现代派创作等。这些大多是受外来文艺思想影响,以创新、求变为目的的种种探索性尝试,本文不作阐述。

综观上述各类创作法,它们既有相互间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层次、内容、方法与要求。他们间以阶梯式步步勾连,形成系列关系,每步既是学书过程,又是与这过程相适应的作书方法。在这里,方法的采用也反映着作者的创作水平。方法如同盛物之器,水平如同被盛之物,物多了,就须换大器盛放。当然,无物之器失去价值。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胸中就会有目标,行动就会脚踏实地。目标就是“无意法”创作。行动就是“有意法”积累、推进,即在集字法、综合取舍法、立意法上不断下功夫。集字法是最基础、最广泛的采集,综合取舍法是艰苦的精选、提炼,立意法是不断巩固、完善。综合取舍法多在变,立意法多在稳,一变一稳是书艺精进之道。学书的全部努力是在“有意法”上,无意法是“有意法”积累、提升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无意法虽只有在无意中获得,但却立根在“有意法”之中。

时代在呼唤精品的问世,让我们不懈地努力,去获取无意中的硕果,为书法史添彩,为时代争光。111第3期 章剑深:从“有意”到“无意”———书法创作的几种方法与境界

书法常用繁体字汇总

常用繁体字大全 本表共收简化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 A爱[愛] B罢[罷] 备[備] 贝[貝] 笔[筆] 毕[畢] 边[邊] 宾[賓] C参[參] 仓[倉] 产[産] 长[長] 尝[嘗] 车[車] 齿[齒] 虫[蟲] 刍[芻] 从[從] 窜[竄] D达[遌带[帶] 单[單] 当[當] [噹] 党[黨] 东[東] 动[動] 断[斷] 对[對] 队[隊] E尔[爾] F发[發] [髮] 丰[豐] 风[風] G冈[岡] 广[廣] 归[歸] 龟[龜] 国[國] 过[過] H华[華] 画[畫] 汇[匯] 会[會] J几[幾] 夹[夾] 戋[戔] 监[監] 见[見] 荐[薦] 将[將]节[節] 尽[盡] [儘] 进[進] 举[舉] K壳[殼] L来[來] 乐[樂] 离[離] 历[歷] 丽[麗] 两[兩] 灵[靈] 刘[劉] 龙[龍] 娄[婁] 卢[盧] 虏[虜] 卤[鹵] [滷] 录[録] 虑[慮] 仑[侖] 罗[羃 M马[馬] 买[買] 卖[賣]麦[麥] 门[門] 黾[黽] N难[難] 鸟[鳥] 聂[聶] 宁[寧] 农[農] Q齐[齊] 岂[豈] 气[氣] 迁[遷] 佥[僉] 乔[喬] 亲[親] 穷[窮] 区[區] S啬[嗇] 杀[殺] 审[審] 圣[聖] 师[師] 时[時] 寿[壽] 属[屬] 双[雙] 肃[肅] 岁[歲] 孙[孫] T条[條] W万[萬] 为[爲] 韦[韋] 乌[烏] 无[無] X献[獻] 乡[鄉] 写[寫]寻[尋] Y亚[亞] 严[嚴] 厌[厭] 尧[堯] 业[業] 页[頁] 义[義] 艺[藝] 阴[陰] 隐[隱] 犹[猶] 鱼[魚] 与[與] 云[雲] Z郑[鄭] 执[執] 质[質] 专[專] 简化偏旁讠[訁] 饣[飠] [昜] 纟[糹] [臤] [] [] 只[戠] 钅[釒] [] [睪] [巠] 亦[] 呙[咼] 二、本表共收简化字350个,按读音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A碍[礙] 肮[骯] 袄[襖] B坝[壩] 板[闆] 办[辦] 帮[幫] 宝[寶] 报[報] 币[幣] 标[標] 表[錶] 别[彆] 卜[蔔] 补[補] C才[纔] 灿[燦] 层[層] 搀[攙] 谗[讒] 馋[饞] 缠[纏]忏[懺] 偿[償] 厂[廠] 彻[徹] 尘[塵] 衬[襯] 称[稱] 惩[懲] 迟[遲] 冲[遲] 丑[醜] 出[齣] 础[礎] 处[處] 触[觸] 辞[辭] 聪[聰] 丛[叢] D担[擔] 胆[膽] 导[導] 灯[燈] 邓[鄧] 敌[敵] 籴[糴] 递[遞] 点[點] 淀[澱] 电[電] 冬[鼕] 斗[鬥] 独[獨] 吨[噸] 夺[奪] 堕[墮] E儿[兒] F矾[礬] 范[範] 飞[飛] 坟[墳] 奋[奮] 粪[糞] 凤[鳳] 肤[膚] 妇[婦] 复[復] [複]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

书法作品格式大全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臵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臵。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臵,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1.兰亭序(王羲之)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 ★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 3.颜真卿书法 ★《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为人恃才傲物。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 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 6.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师追求的四种境界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师追求的四种境界 跟其它各科相比,语文教学更讲求艺术性,而要真正使自己的教学富于艺术,就必须有所追求,有所创造,进而达到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全新境界。我认为,新、实、活、美,当为语文教师追求的四种境界。 一、新新,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第一种境界。所谓新,包括三个方面: 1、教学观念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树立下面的两个观念: 一、素质教育观;二、现代语文观。素质教育观要求我们面对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教学不能光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会,还要交给学生方法,让他们会学,并使其知识、能力、意志、品格得到多方锻炼和全面发展,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和成为优秀人才创造必备条件。现代语文观要求我们既要注重语文教学和独立性、学科性,又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兼容性、社会性。现代社会要求的语文能力是:1、学会求知;2、学会审美;3、学会运用;4、学会创造;5、学会交际; 6、学会竞争。可以肯定,语文教学如果仍然是单一的学科教育,单纯的知识灌输,单调的课堂讲解,单项的能力训练,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2、教学设计新一位语文教师曾对本校的1200学生作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语文学习相当重要,可真正对语

文感兴趣的只有11%。反差如此之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语文学习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我们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都已经形成了定式:先,介绍一些与作品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划分层次段落,找出疑难问题,接着分析重点句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最后,做做练习。课课如此,天天如此,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毫无新意,也就难怪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算是新的呢?我认为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至少应有下面六个特征: (1)课堂导入的趣味性;(2)问题设置的层次性;(3)教材处理的灵活性;(4)情境创设的真切性;(5)教学手段的先进性;(6)思维训练的实效性。 值得说明的是,新颖的教学设计并非来自教师的灵机一动或突发奇想,而是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独到体会。 3、教学手段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并发挥出它直观形象、快捷高效的独特功用。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效益,已成为各科教师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面对如此挑战,语文教师必须尽快熟悉各种电教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教学功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拓宽语文教学天地,使语文教学更富于艺术性,更受学生欢迎。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書法常用辭彙(繁體字) 博雅達觀、筆歌墨舞, 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 淡泊明志、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 放下便是、浮生若夢、觀海聽濤、甘苦自知、和風朗月、 和氣致祥、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 惠風和暢、 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江山入畫、 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兼聽則明、境由心造、 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券有益、寄情山水、臨海聽濤、 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 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 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 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 隨心所欲、石瘦花嬌, 天道酬勤、天朗氣清、踏雪尋梅、 溫故知新、物華天寶、萬事隨緣, 唯善是寶、唯樂直言、 虛懷若谷、心靜夢舒、心曠神怡、閒心逸趣、虛懷若竹、 雲鶴遊天、雲淡風輕、一謙四益、韻雅趣幽、遊目騁懷、 逸致閑情、煙雲供養, 悠然雅靜、怡然自得、知足常樂、 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風、 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 雙字吉祥語 歡暢、昌盛、興隆、鴻喜、壽祺、百福、步雲、寶源、寶和、存德、誠信、暢春、大發、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鳳和、福安、福壽、福和、廣遠、廣雅、廣益、觀仁、觀文、合盛、華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鴻運、鴻福、鴻源、金福、聚興、駿興、謙益、勤和、瑞隆、天發、天福、通順、萬順、馨德、永盛、志成、致遠。 賀新年

大吉大利、五福臨門、四季平安、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吉慶有餘、年年有餘、花開富貴、金玉滿堂、竹報平安、招財進寶、滿堂富貴、新昭如意、迎春納福、賀頌春厘、富貴有餘、福星高照、開歲百福、事事順心、添福增壽、恭賀新禧、萬事如意、恭喜發財、佳節如意、新年快樂、春節愉快、全家幸福、瑞氣臨門、歲歲平安、興旺發達。祝福語 百福具臻、福壽康寧、瑞啟德門、鴻喜雲集、福至心靈、門潭贈慶、恭喜發財、五穀豐登、福齊南山、福壽雙全、福壽年高、福惠雙修、德門積慶、升祺駢福、潭祉迎祥、福祉駢蕃、五福齊全、三陽開泰、祥瑞福輳、福祿長久、潭祺迪吉、華星凝輝。 迎春語: 春回大地、三陽開泰、滿園春色、梅花數點、瑞氣盈門、普天同慶、萬物登明、物華煥彩、春和貽蕩、春日喧和、綠靜春深。 祝壽語: 萬壽無疆、百齡眉壽、返老還童、壽如南嶽、千歲之桃、松鶴舞鳳、美意富貴、麻姑酒滿、天保九如、期頤之壽、南山獻頌、算衍春齡、福海壽山、榮躋七秩、年登大耋、賀喜語: 天倫之樂、鸞鳳和鳴、比翼齊飛、珠連璧合、芝蘭千載、洞房花燭、秦晉之好、琴瑟永偕、紫氣東來、吉星高照、新婚燕爾、喬遷之喜。 賀祿語: 金玉滿堂、日轉千階、魚躍龍門、甲第星羅、光輝燦爛、登峰造極、富貴榮華、雁塔題名、飲至策勛、雲程發韌、

书法毛笔字学习教程楷书

楷书技巧、字帖、视频三合一教材 导航目录 请点击标题进入 1、楷书入门1——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楷书入门2——笔法理论 (续2) (续3) 3、楷书入门3——笔画起、行笔规律(附示范视频) 4、楷书入门4——笔画收笔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 5、楷书入门5——笔画折和钩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字帖) 6、楷书入门6 点的书写规律(附示范视频) 7、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1(附示范视频) 8、楷书入门7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2(附示范视频) 9、楷书入门8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附示范视频) 10、楷书入门9 楷书笔画接笔规律(附示范视频) 11、楷书入门10 粗细平衡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 12、楷书入门11 重画变异规律(附字帖、示范视频) 13、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1——长横(附字帖、示范视频) 14、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附字帖) 15、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1(附示范视频) 16、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2(附示范视频) 17、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3(附示范视频) 18、楷书入门12 主笔优先规律3—斜捺4(附示范视频) 19、楷书入门13 主笔优先规律4—斜钩(附示范视频)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追求至上境界美文

追求至上境界美文 境界,是人们在修养、学识、道德等方面所处的高度,反映的是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境界有高低之分,只有洞悉了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才能向上攀升更高的境界,最终达到至上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可见,要想成就伟业,必须追求第三境界,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王世发提出了读书的三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为第一境,贵在静下心来,专心致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为第二境,须沉醉其中,物我为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为第三境,显示的是一种博大胸怀和宏伟气魄。彰显的是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状态。事实证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廉洁自律是分境界的。明代著名政论家薛碹提出: “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

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下矣。”廉政具有层次性,具有崇高境界的人,才可以洞明世理,端正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保持操守,一生廉洁自律。 解决问题有不同境界。《内经》有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解决问题就像治病,把握时机体现的是高超本领。这个时机等不来,在于主动作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找准最佳时机的能力,才能达到“上医”的境界。 对荣誉的追求也分境界。《颜氏家训》言: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事实就是这样,沽名钓誉者,永远得不到名利。而不追求名利、一心为民、鞠躬尽瘁者,反而得到老百姓的口碑和夸奖。 亚圣孟子说人生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种境界。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著名学者张时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度的高低程度,把人的

书法作品的格式

书法作品的格式 导读:本文是关于书法作品的格式,希望能帮助到您! 书法作品的格式 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条幅 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 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对联 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 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 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 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它的长与宽相等,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镶嵌在镜框之中。 (七)匾额 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也有古朴的篆书。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庄重严肃。独立悬挂或者配以对联。 (八)手卷 是书法作品中左右展开较长的一种格式,因为其形成长度远远大于宽度,而且长度太长无法悬挂,只能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得名,也叫“长卷”。其内容大多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一首(组)诗词。手卷篇幅较短的有三、四米,长的可达十米以上,宽度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厘米之间。卷首外有“题签”,卷内开头有“引首”,后有“题跋”。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四字吉祥語 觀海聽濤、和風朗月、厚德載物、厚德載福、厚積薄發、 惠風和暢、惠風祥雲、和風細雨、海納百川、景氣和暢、 甘苦自知、和氣致祥、踏雪尋梅、溫故知新、物華天寶、 萬事隨緣、唯善是寶、唯樂直言、虛懷若谷、心靜夢舒、 心曠神怡、閑心逸趣、仁者不憂、雲鶴遊天、知足者富、 竹影清風、篤行致遠、珠聯璧合、中庸和諧、紫氣東來、 蘭氣隨風、樂天知命、樂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 明月清風、明月入懷、寧靜致遠、耐住清貧、品茗撫琴、 品茗聽琴、清風朗月、氣若幽蘭、曲徑通幽、人淡如菊、 仁者不憂、如風過耳、素心若雪、室雅蘭香、室雅人和、

隨心所欲、石瘦花嬌、天道酬勤、天朗氣清、博雅達觀、 筆歌墨舞、寵辱不驚、道法自然、登山臨水、淡泊明誌、 典雅清麗、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氣若蘭、放下便是、 浮生若夢、江山入畫、積健為美、積健為雄、君子不器、 兼聽則明、境由心造、境隨心轉、漸入佳境、開卷有益、 寄情山水、虛懷若竹,臨海聽濤、雲淡風輕、一謙四益、 韻雅趣幽、遊目騁懷、逸致閑情、煙雲供養、悠然雅靜、 怡然自得、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百福具臻、福壽康寧、瑞啟德門、鴻喜雲集、福至心靈、 門潭贈慶、恭喜發財、五谷豐登、福齊南山、福壽雙全、 福壽年高、福惠雙修、德門積慶、升祺駢福、潭祉迎祥、

福祉駢蕃、五福齊全、三陽開泰、祥瑞福輳、福祿長久、 潭祺迪吉、華星凝輝。 雙字吉祥語 歡暢、昌盛、興隆、鴻喜、壽祺、百福、步雲、寶源、寶和、存德、誠信、暢春、大發、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鳳和、福安、福壽、福和、廣遠、廣雅、廣益、觀仁、觀文、合盛、華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鴻運、鴻福、鴻源、金福、聚興、駿興、謙益、勤和、瑞隆、天發、天福、通順、萬順、馨德、永盛、誌成、致遠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祝壽語: 萬壽無疆、百齡眉壽、返老還童、壽如南嶽、千歲之桃、 松鶴舞鳳、美意富貴、麻姑酒滿、天保九如、期頤之壽、 南山獻頌、算衍春齡、福海壽山、榮躋七秩、年登大耋、 賀喜語:

浅谈——追求与知足的境界

在人的一生中,知足常乐是一种精神境界自我满足的描述。从字面上看似有些消极的思想因素,但细心琢磨不无道理。而追求则是人生中不断进取的一种富有积极向上的写照。用以形容人为了更大的收获而不断地汲取,扩展自己期望,以达到更高的收获值。其实,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知足与追求思想境界会有不同的感想。站在物质生活角度上来看,追求经济效益应该有个“度”,“过分”地追求而会酿成贪得无厌不良习气,把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境界中,成为物质生活的奴隶,所以,我们要有一个知足的理念蕴含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时时自我提醒,这样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会有一个满足感、知足感的精神收获,促进生活情趣增长;在文化生活上,我们追求科学知识,追求文化艺术,追求理想事业,应该是没有限度的,而是要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下去,达到精益求精的至高无上的境界。在这里没有知足而言,那是在探索人生韵味,探索人生的美好。两个不同的领域,两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在这里彰显出一个人崇高思想境界和人生观念。物质生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概括,即经济实力到生活实际拥有资产的总称。我们倡导提高物质生活质量,向小康社会过渡,这是社会经济实力提高的一个整体表现。充裕的社会财富,让大家分享,应有尽有,可谓是按需所配,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需求。这是我们期盼的社会共同繁荣富强的理想境界,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这样的物质生活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也是期盼的。但是,以个人而言,君子聚财有道,在社会发展中利用自己的才华,在国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发家致富,向着经济快速积累增长的方向奋进,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异议。我们赞扬倡导每个华夏子民都成为富翁,那样中华民族就更加强大起来,可谓是民富国强。但是,时下一些人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借助各种势力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不管合法的,非法的一律纳入囊中,这样一日暴富,可谓是贪得无厌而且会引发不良后果,最终倾覆于大众的怒潮之下。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幕,也不希望有这样的人出现在社会中。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无形财富,是人类社会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开创人类文明,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环境是大家的职责。搞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样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壮大。文化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再现,文化生活高于物质生活。在今天,我们的社会在蓬勃发展着,而且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前飞跃,经济迅猛增长,文化事业空前活跃,二者在相互作用下共同发展壮大,形势喜人,值得赞扬。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展望我们的社会未来发展前景,需要社会成员再接再厉,开创新的局面,加大前进步伐,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追求更高的理想境界,因为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生活没有止境,只有不断的拼搏进取,才能勇往直前,取得更大的胜利。知足常乐是我们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一种肯定,那是我们辛勤劳动得到的成果,站在成绩上欣赏自己的劳动成就,值得自豪。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如何驾驭,如何利用是一个辩证关系。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视角,心态也自然不同。追求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共性,我们一直在探索追求着新的生活目标,探索着美好的未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没有止境;知足是一种自我感受,是一种心理安慰,是一种自我欣赏的情趣,也是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欣赏境界。

繁体字对照表

《书法最常用字繁体、异体、古今字对照表》 ●並,并,併:古代完全不通用。并,併是同义词,“兼并”的意义写作并、併, 不写作並;“一起”的意义写作並,並排;很少写并、併;“依傍”的意义只写作 並;“抛弃”的意义只写作并、併。 ●“为”统一替换为“爲”,爲、為为古异体字。 ●才,纔:“才能”之意,用才;“刚刚”、“方才”、“仅仅”之意,用纔。 ●采,採,寀,埰,棌:“摘取”的意义写作採;“卿大夫受封土地”的意义写作寀,埰例词:寀地,寀邑;“栎树”,又叫“柞树”的意义写作棌。例词:棌椽。 ●彩,綵:古代是两个字;綵仅用于彩色丝织品;“彩色”、“光彩”用彩。 ●抄,钞,杪:“掠夺”,“抄写”之意用抄;“末尾”、“最后”之意用钞(杪),读miao3声例词:教行于钞; ●沈,沉:沉古代写作沈,但沈没一般写作沉没。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例词:大盈若冲;谦冲节俭;方年冲貌……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水,衝動,衝撃。 ●丑,醜: “地支”用丑,子丑寅卯;美丑、厌恶、丑角等时用醜,醜陋,醜悪。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 厄(戹)、阨、轭(軛):——古代是三个字,厄,困苦意,厄运;阻塞、险要地势、狭隘等一般写作阨;轭(軛),牛马拉车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范,範:古代是两个字,作姓时只能用范,范仲淹;模範、范例则用範。 ●丰,豐:古代是两个字,丰一般只用于形容容貌和神态,例词:丰采、丰姿、丰韵、丰儀;豐可以用于形容各种事物,豐産,豐收,豐富。 ●復,複,覆:複,有“夹衣”,“繁复”,“重复”之意;復,有“回来,回 去”,“报复”,“再,又”,“回答”,“免除赋税”之意;覆,有“遮盖”,覆 盖,“翻转过来”,“颠覆”之意;複的“夹层的”,“重复的”意思,覆的“翻过来”的意思,可以写作復;復的义项不能写作複。 ●干,乾,幹,榦:“天干地支”用干;“冒犯”“干预”用干,例词:干戈;“干湿”用乾例词:乾杯、乾旱,乾净,乾燥;“树干”用榦例词:樹榦、骨榦、榦流;“才干”用幹例词:才幹、幹活、幹練、幹部、骨幹。 ●谷,穀:“山谷”用谷,姓氏用谷;“粮食”、“俸禄”用穀,穀子,稻穀。 ●館,舘:“宾馆,客舍”用舘,图书舘、旅舘、博物舘;“饭馆”用館。 ●盡,儘:“尽头”、“顶点”、“全部”,用盡,例如:盡可能,盡善盡美,滿城盡帶黃金甲,尽心盡力,盡頭,物盡其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儘着三天把活干完;先儘旧衣服穿,儘着老人先上车;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和“最”相似的意思,儘北边、儘南頭。 ●歷、曆:歷:例字:歷史、經歷、閱歷、歷代、歷年、歷歷在目;曆:例字:曆法、曆書、日曆、曆象,庆曆四年春。 ●志、誌:“志氣”之意時用志;“雜誌”、“墓誌”等用誌。

书法的布局和落款

书法的布局和落款 书法的布局 由于书写内容的不同,字数的多少不等,又由于书写篇幅的不同,纸(或其它)有大有小,有竖有横,因此,书法作品的布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化无穷的。这里我们选出几种常见的布局形式介绍如下: 中堂也叫做整纸直幅。它是书法作品中篇幅较大的一种。用整张宣纸(不裁)竖着书写。中堂的尺寸大小,一般有:六尺整纸中堂(六尺长,三尺宽 五尺整纸(五尺长,二尺半宽 四尺整纸(四尺长,二尺宽 还有一种“小中堂”为三尺长,一尺半宽。再小的就是四尺宣纸,横三开,装裱好也是中堂的形式。 条幅也叫做立幅、直幅、立轴等。也是竖着书写的书法作品,但是它比中堂要窄,通常用整张宣纸直着对开(竖裁一半),或比一半稍宽一点,一般尺寸为: 六尺条幅(六尺长,一尺半左右宽) 五尺条幅(五尺长,一尺二寸五左右宽) 四尺条幅(四尺长,一尺宽) 三尺条幅(三尺长,一尺宽) 屏条它和条幅一样,形式也是竖而窄长的。可以说是条幅的组合,以四条或八条(或再多至十条、十二条、十六条等)合为一堂,一堂为一整体,书画皆宜。在书写屏条时,一定要注意其整体的艺术效果,要求和谐统一。尺寸与条幅大致相同。 横幅也叫做横披。它与条幅相反,条幅是竖的,而横幅是横的。用纸横着书写,各种书体都行。 横额也可叫做匾额。与上面的横幅相近,也是横着书写,就是字数少,一般多是三四个字,挂在书房或厅堂。 对联通常也称做“对子”。上下两联为一副。左边是上联,右边是下联。对联的文句讲究对仗,书写时也应注意其形式的对称美。对联包括:堂联(裱好后挂在厅堂,也有的分开配在一幅画的两边),楹联(用木板复制成瓦形,相对在厅堂前的柱子上,也叫“抱柱对”)、硬对(木板复制的,一般为楠木,刻字后涂上石绿色)、门对(刻在大门上,两扇门各一联,左上右下)、春联(过春节时,贴在门框上,一般常用红纸书写,其宽窄、长短要根据门框而定)。 册页与斗方这两种都是一尺左右的小品。册页有“横册”、“竖册”,大小不等。每集八页、十二页、十六页以至再多数十页,装裱而成,一折一折的用手翻着看。册页宜书宜画。斗方是一尺见方的宣纸,装裱成册也叫“方册”。单页的斗方可以裱成片,为“镜芯”,装在镜框之内挂起来欣赏。 手卷也叫做长卷。形式与前面讲的横幅相似,但横高(上下)还要短些,而横长(左右)册页可以一直接下去,长度不定,因在欣赏时,要用手展卷而观,所以叫“手卷”,也因其横长而可以无限地接下去,所以也叫“长卷”。 扇面扇的样式很多,如“团扇”“折扇”等。这里我们只介绍折扇的扇面。按照传统的习惯,扇面可以一面作画,一面写字。扇面的布局形式根据内容、字数的不同而变化。我们仅举两例加以说明。 书法的作品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宝藏,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独特艺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

浅谈如何写好一手毛笔字

浅谈小学生写一手好毛笔字 摘要:写一手好字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不仅从表面看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更重要的是从实质上净化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学会沉着,冷静的处理问题。所以很有必要要求学生从小写一手好字。那么,作为被评为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写好字呢? 爱因斯坦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这一说法恰恰符合了通过练习中国书法锻炼大脑的科学性(中国汉字具有最典型的图案性质).现代科学也恰恰证实了中国人的大脑是人类最聪明的大脑,而中国人聪明的大脑就是靠长期认写汉字练就的!近年,我校将书法选为特色,让我感到非常惊奇、欣喜。毛笔书法终于可以在农村小学得到开展教育了。那么,写好字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到底有哪几方面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从表面看: 一、写好字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 小学书法教育主要是毛笔书法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小学阶段应以摹写为主,书法理论为辅。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毛笔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书写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如:写“法”字,我们总是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是左右结构,笔画有点、横竖等,而左边三点水的三个点也有不同变化;接着回忆所掌握的书写

规则,在脑海中形成“法”字的轮廓。然后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手在脑的指挥下书写。当写出来的字与理想化有差异时,便及时反馈到大脑,做好动笔方向、力度大小的监视调控。一连贯的动作,综合了视觉、动作、思维的协调反应,让学生在优雅的旋律中尽情的享受艺术的魅力。所以毛笔书法的书写可促进大脑发育,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 二、写好字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一般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的学生都有认真的学习态度。相反字写的马虎、潦草,错别字多的学生,态度会散漫,纪律松懈。因此我们要通过毛笔书法教育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之形成严谨、踏实、守纪、耐心的性格品质。通过长期毛笔书法训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品质。如:一位思考能力强,但时时粗心大意的学生。我们教育引导他通过毛笔书法训练,认真观察、细心思考、用心描画。几个月后这位学生的老毛病改掉了,形成有恒心、有耐心的品性,树立了严谨的自学意识。 三、写好字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写好字,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让学生在训练中实现创造美。在毛笔书法教学中坚持系统性、艺术性,有课时、有目标要求,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字的笔画、笔顺、结构、章法……等书写技能。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书法课时,学生初写“莫”字老是将下面“大”字最后一点写成捺,经过教师耐心的讲

追求至上境界美文

追求至上境界美文 导读:境界,是人们在修养、学识、道德等方面所处的高度,反映的是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境界有高低之分,只有洞悉了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才能向上攀升更高的境界,最终达到至上的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可见,要想成就伟业,必须追求第三境界,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王世发提出了读书的三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为第一境,贵在静下心来,专心致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为第二境,须沉醉其中,物我为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为第三境,显示的是一种博大胸怀和宏伟气魄。彰显的是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状态。事实证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廉洁自律是分境界的。明代著名政论家薛碹提出: “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下矣。”廉政具有层次性,具有崇高境界的人,才可以洞明世理,端正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保持操守,一生廉洁自律。

解决问题有不同境界。《内经》有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解决问题就像治病,把握时机体现的是高超本领。这个时机等不来,在于主动作为、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找准最佳时机的能力,才能达到“上医”的境界。 对荣誉的追求也分境界。《颜氏家训》言: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事实就是这样,沽名钓誉者,永远得不到名利。而不追求名利、一心为民、鞠躬尽瘁者,反而得到老百姓的口碑和夸奖。 亚圣孟子说人生有善、信、美、大、圣、神六种境界。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著名学者张时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度的高低程度,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可以说,一个人境界的高低,领略的人生风光、收获的人生价值、享受的人生愉悦是有差异的。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走出自己的精彩,就要不断提升境界。 【追求至上境界美文】

书法作品格式

书法作品格式简介1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书法常用繁体字词汇 四字吉祥语 观海听涛、和风朗月、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甘苦自知、和气致祥、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仁者不忧、云鹤游天、知足者富、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放下便是、浮生若梦、江山入画、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临海听涛、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百福具臻、福寿康宁、瑞启德门、鸿喜云集、福至心灵、门潭赠庆、恭喜发财、五谷丰登、福齐南山、福寿双全、

福寿年高、福惠双修、德门积庆、升祺骈福、潭祉迎祥、福祉骈蕃、五福齐全、三阳开泰、祥瑞福辏、福禄长久、潭祺迪吉、华星凝辉。 双字吉祥语 欢畅、昌盛、兴隆、鸿喜、寿祺、百福、步云、宝源、宝和、存德、诚信、畅春、大发、大盛、得利、道亨、鼎泰、德和、德昌、凤和、福安、福寿、福和、广远、广雅、广益、观仁、观文、合盛、华盛、和祥、厚孚、厚康、恒德、恒孚、鸿运、鸿福、鸿源、金福、聚兴、骏兴、谦益、勤和、瑞隆、天发、天福、通顺、万顺、馨德、永盛、志成、致远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祝寿语: 万寿无疆、百龄眉寿、返老还童、寿如南岳、千岁之桃、 松鹤舞凤、美意富贵、麻姑酒满、天保九如、期颐之寿、 南山献颂、算衍春龄、福海寿山、荣跻七秩、年登大耋、 贺喜语: 天伦之乐、鸾凤和鸣、比翼齐飞、珠连璧合、芝兰千载、洞房花烛、秦晋之好、琴瑟永偕、紫气东来、吉星高照、

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布局

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布局 书法作品格式简介1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