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

宋朝经济
宋朝经济

宋朝政治

宋代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以及防御

辽、夏等侵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

治制度。

二府三司:

1宋代最高权力机构为中书门下(政事堂为办公地) 。长官在北宋前期

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2宋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其长官称枢密使。

3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其长官称三司使。

(北宋前期,宰相主管民政,枢密使主管军政,三司使主管财政。宋

神宗官制改革后,宰相实际兼管财政。南宋时,宰相又兼任枢密使,

兼管军政。这样,宰相再次握有民政、财政和军政的大权。)

4专管监察的机构是御史台,其长官称御史中丞。

5专管规谏讽谕的机构是谏院。

6为皇帝起草文书的机构是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等还侍奉皇帝,充

当顾问。

7宋初的最高司法机构是大理寺和刑部。

8宋代的地方政府机构实行州、县二级制。宋初沿袭唐制,将全国划分为道。宋太宗时改道为路。

9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发兵之权和握兵之重,互相牵制。

宋朝政治统治重文轻武,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考试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多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有实权)相分离的制度.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宋代官名和实差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关的。官用于寄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是指馆职(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职位),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而没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处级科员一样,待遇上去了但毫无实权

:内重外轻

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

地方: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当厢军和乡兵,削弱地方兵力。禁军多而强,待遇最好;厢军待遇坏,从不训练。又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自重,却容易导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内重外轻的后果,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面临不断出现的外患时,暴露出始终无法解决的大问题——“积弱”。后推行募兵法,将领可招募士兵,解决了兵源问题,却容易造成将领拥兵自重。

评价

宋初制度的创设和改革,对消除军人乱政、地方割据确有成效;就恢复汉族统一王朝、消除内部隐患的角度来说,宋初两代皇帝的经营可说是相当成功。太祖立国以宽厚著称,重文轻武,也恰当地体现了传统政治在经历了长期反复动荡之后逐渐趋于平和成熟。但随之而来的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积贫”、“积弱”问题,使北宋成为历代最弱势的一个王朝,由此直接导致宋中期的二次改革。

(1)背景

不能再让军人操握政权,是宋王室历代相传永不放弃的家训。但是既然不能荡平西北的民族政权,军队人数日益庞大,而同时又不让军人操握政权,所以,宋王室采取的另一个办法就是优待文人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通过增加科举名额,提高进士待遇等方式选拔了大量文官。

(2)科举制的完善

考试制度:宋朝科举制度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规则:“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

内容:宋初主要以诗赋取人,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3)影响

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宋朝经济

农业方面: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苏州)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指苏州和湖州)或“苏常熟,天下足”(指苏州和常州)之称。

手工业:1.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

2.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

3.造船业位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被视为是最早的纸币。由于农业上的不抑兼并政策,使得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充足,工商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工商业税占了总税收收入的70%。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起始于唐朝的中期,事件是安史之乱完成于南宋。

商业

1城市商业繁荣。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北宋的都城汴梁城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呈现出了全面繁荣局面。到了南宋时期,当时的临安城在商业繁荣呈上来讲,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2、形成了三级市场网络体系。宋代的商业繁荣不但体现在城市,而且表现在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上,小贩、货郎走街窜巷,活跃了农村市场,丰富了农民的生活,

3、货币领域里,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最后,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4、“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对外贸易发展

宋朝思想文化

(一)1.理学:背景: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儒家学者的努力(儒学复兴运动)?。

(2)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集大成者,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思想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心学?

(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二)科技: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宋朝,即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与完善,为推进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2、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3、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三)文学: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奇葩。

1、宋词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2、宋词繁荣的原因:?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3、宋朝,民间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

(四)艺术

1、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等。

2、两宋宫廷画最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为最大亮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侧观宋朝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等。农业革命:租佃关系普遍,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高转筒车应用,麦稻轮作下一年两熟或三熟,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同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等。

信息革命:宋朝雕版印刷术普及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加速了信息的存储与信息的传播。

金融革命:商业发达使得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北宋有交子,南宋有会子。

商业革命:商业兴旺超越了唐朝,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有增强。对外贸易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商税,

能源革命:宋朝煤作为生活与生产的燃料应用范围扩大,尤其是煤开始应用于生活。

1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发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史》中有句话“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所以才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现象说明两宋时期南方的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请同学们观看《耕获图》,图上分别展示了牛耕、灌溉、插秧、收获、杨场、入仓。这展示的就是宋代农业的发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从书中寻找答案。 教师归纳: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⑴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⑵经济作物:①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棉花的扩大种植促进了哪个行业的发展?(棉纺织业)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1)丝织业:种类繁多,产量、质量和缂丝、刺绣工艺都远超前代。民间还出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4.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1.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完整版

宋代经济发展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 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 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 问题的能力。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北宋出 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 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 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 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耕获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交子会子等相关多媒体、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利用《北宋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个认识,让学生明确 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 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讲授新课

宋代经济发展概况及其原因

宋代经济发展概况及其原因 2011级财税学院 注册资产评估师2班 王轩

一、选题原因 宋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作为一个饱受非议的朝代,政治腐败、军事羸弱,自然而然的被扣上“弱宋”之名。如果但从经济层面看待宋朝,那么宋朝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空空前繁荣的朝代,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因此,提出研究宋朝经济这一问题。 二、前人研究成果 1、宋朝经济概况(参见百度百科,词条“宋朝”经济科技) 农业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至道二年(996年),全国耕地面积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万七千五百余顷。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鞅马。新工具的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成长。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一年可达到二至三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黄籼米[1]。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一些北方农作物粟、麦、黍、豆来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皖、闽、赣、鄂、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 手工业 北宋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金属矿藏达到两百七十余处,较唐朝增加一百余处。仁宗时期,每年得金一万五千多两、银廿一万九千多两、铜五百多万斤、铁七百廿四万斤,铅九万多斤、锡卅三万斤。 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发达。到了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 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在瓷器上雕画花纹是北宋时的新创,划花用刀刻,绣花用针刺,印花用板印,宋瓷还有锥花用锥尖凿成花纹,堆花用笔蘸粉堆成凸形,再施白釉。宋瓷不仅是生活日用品,而且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北宋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近年来在亚非各地都有大量出土,证明瓷器是当时的重要输出品。时至今日,宋瓷已成为中国古代着名的艺术品,而享誉海内外。 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甲等。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的国子监所刻的书被称为监本,而民间书坊所刻的书被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籍属于私刻系统。东京、临安、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当时坊刻书中以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福建的刻书以量取胜,称建本,其中尤以建阳麻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其中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最好。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价值连城而闻名于后世。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时期,全国每年造船达到三千三百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贸易日益发达,造船业发展更快。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苏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 金融商业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六百余万贯。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真宗时期,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一种纸币,代替铁钱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代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尤为特殊的一个朝代,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成为华夏文明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宋代不仅拥有丰富卓越的文化成果、叹为观止的思想成就,更拥有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葛金芳认为,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①。 对于宋代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学术界成功颇多。有关论文、著作数量十分丰富。有关的论文如《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②、《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③、《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④等,相关著作有漆侠的《宋代经济史》⑤,以及和邓广铭合编的《两宋政治经济问题》⑥等。另外,在古人留下的文章和著作中,亦能对宋代经济状况有个直观了解。例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⑦、洪迈的《夷坚志》⑧,除此之外,日本人斯波义信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⑨等都可做参考。 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下面我将从农业、商业和手工业三个方面对宋代经济发展做简要介绍。 一、宋代的农业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耕地面积是经济实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宋代农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商品化程度提高。厉文君在《宋代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转型考略》一文中将宋代农业与唐代做了一系列的比较,介绍到:“宋代国土小于唐代,但由于围田、 ①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年第1期 ②王世英《略论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 ③徐志新《宋代经济的历史地位评价辩析与葛金芳教授商榷》《现代财经》2005年第11期 ④易彪《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浅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13期 ⑤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⑥漆侠、邓广铭《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⑦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库全书本 ⑧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论述宋代经济发展及制度变革

论述宋代经济发展及制度变革 1 生产工具进步,农田水利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亩产得到提高。 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到宋代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且有了部分改进。出了曲辕犁外,宋代还出现了踏犁、铁搭,用于插秧的“秧马”,减轻疲劳而且提高效率。 水利建设方面:北宋时期修复旧渠。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的刺激下,出现了“人人争言水利”,各路官员积极筹划一路的水利建设,全国掀起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南宋建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南方农业,南宋政府也鼓励水利建设,取得了更大成就。 精耕细作农业:北宋时期的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南宋时期虽与金朝长期对峙,其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从而人地矛盾也在严重化。解决途径主要是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效率。 从增加耕地面积角度考虑,两宋时期垦荒数量也在增加。王祯在其《农书》中就对垦荒进行了技术性指导。《农书》虽然是元朝书籍,但也从侧面上反映了两宋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从垦荒的时间选择、土地情况、垦荒的注意事项以及垦荒后的种植收益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坐客商不如垦农荒”,体现了垦荒的利润可观且被人民高度重视。土地兼并也是垦荒发展的原因之一。土地兼并导致流民问题严重,宋朝政府为了解决流民问题而要求各州招抚流民进行垦荒。 从提高耕地效率考虑,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得到信息。一是在两宋时代对于犁地、种子选择、施肥、中耕、除草等环节更加细致、科学。二是两宋时代的亩产量得到提高,平均可达2石左右。生活在两宋时期的陈旉在其所著的《农书》中说:种田要“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糞得理”。这一时期,从越南引进的水稻良种占城稻的种植推广到了江淮地区。 2 手工业方面进步,纺织业、矿业、造船业、制瓷业等产业技术和规模的发展。 宋代的纺织业有了新的发展。丝织品产地以两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宋代的丝以细、轻薄为特点,远胜于唐朝。宋代的麻和丝仍然是主要纺织项目,但棉纺织已经发展起来。棉纺织在南宋时期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棉布开始被各个阶层人民所使用。宋代是我国衣被原料的转折时期,自此之后,棉布逐渐代替麻布。宋代的纺织业除了传统的家庭纺织、地主庄园纺织、官府纺织外,还出现了机户。纺织生产已经取代农业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较大的机户甚至超出了家庭纺织的范围而雇用机工进行生产。 矿业在两宋时期发展很快。一方面尤其是城市居民,冬季用煤炭作为取火能源而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宋朝的冶金、陶瓷业进入高温制造阶段。为了提高冶炼效率,煤炭的品质和使用程度都在增强。瓷器的烧制使得煤炭和水排等鼓风器材相互结合,以达到1000度以上的烧制温度。因此宋代的煤矿需求量大,也就推动了矿业的发展。其中煤矿挖掘占据主要地位。 造船业在南宋的发展速度最快,这得益于南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造船业的繁荣表现为造船规模和造船技术的进步。造船主体既有官方造船场还有民间的造船场,后者数量很多。宋代海船载客量大,甚者可达几百人,长40余仗。宋代的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海船普遍采用v字型船底,以抗风浪。桅杆底部设有转轴,可以随时放倒。某些先进船只还设有隔舱,以提高船只安全性,局部进水也可保证整体的航行。宋代我国的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优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纸币的出现、经济中心的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商业城市的兴起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现代都市生活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主要作用。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农业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习与探究: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 ◆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自然条件变化,南方比较适宜作物生长。 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手工业的兴盛 前后六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相互设计问题,开展交流活动。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较先进的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至制瓷业的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商业贸易的繁荣 学习与探究: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都市多——最大的开封和杭州 ?人口多 ?时间长——早市夜市的出现

宋代经济的发展

宋代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马良中学罗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如两宋时期,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等。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 的能力。 2、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出现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中国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图表)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 么变化?可以说明什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纸币的出现、经济中心的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商业城市的兴起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现代都市生活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主要作用。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交子的发明和使用说明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农业的发展

学习与探究:想一想: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习与探究: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 ◆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自然条件变化,南方比较适宜作物生长。 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粮食作物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__占城稻____。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作物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手工业的兴盛 前后六人一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相互设计问题,开展交流活动。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较先进的工具。

宋代的经济发展 优秀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 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 市场的繁荣。 设问1: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 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答案:商人、农民、船夫......繁华 设问2: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 呢? 答案:大米、茶叶、棉布、瓷器...... 设问3:商贸市场繁荣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农业和手工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问题: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答案:北方战乱不止,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兴修水利;南方自然条件好。 2、设问题: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列表格,学生填空 3、多媒体图片展示:水稻、茶树、棉花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发展 1、设问:棉花可以用来干什么? 答案提示:可以用来做衣服,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2、列出“宋代经济分布图”,学生根据图片找出宋代有哪些发达的手工业部门。 答案提示: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3、小组讨论并列出列表格,学生填空手工业兴盛的类别及发展成就。

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稿 说课教师: 金婷 一、“课标”要求 关于《宋代经济的发展》这一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纺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进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突出倾向:农业、手工业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海外贸易的繁荣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9课。本课是有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部分内容之间联系密切,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所以,本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最终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这种获得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现实价值。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商业贸易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商业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且本子目涉及“市舶司”、“蕃学”等专有名词。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这既是宋代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也是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难点) 教法设计: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图片,研读材料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给以必要的讲授。 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一、导入: 名画引领,再现历史。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提问:从中你能看到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你对这幅画的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 4.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