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测试用例八大设计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

1.1 理论知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分类: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

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③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④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⑤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⑥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3)原则:

设计测试用例:在确立了等价类后,可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

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

... ... ...

... ... ...

然后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按以下三个原则设计测试用例:

①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②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

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③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

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程序中对于某一个错误输入的检查,往往会屏蔽对于其他错误输入的检查。因此,必须针对每一个无效等价类分别设计测试用例

1.2 实例

1、保险费率计算

人人保险公司承担人寿保险已有多年历史,该公司保费计算方式为投保额*保险率,保险率又依点数不同而有别, 10 点以上费率为 0.6 % , 10 点以下费率为0.1 % :

输入数据说明

一、分析输入数据型式。

年龄:一或两位数字。

性别:以英文「 Male 」、 Female 」、「 M 」、「 F 」表示。婚姻:「已婚」、「未婚」。

扶养人数:空白或一位数字。

保险费率: 10 点以上, 10 点以下。

二、划分输入数据

三、设计输入数据。

四、根据以上分析设计测试用例:

2边界值分析法

2.1 理论知识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也是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适度等价类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由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的边界上。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1)边界值分析方法的考虑:

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2)基于边界值分析方法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

3)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使用前面的原则1).

4)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个输出条件,应用前面的原则2).

5)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给出的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6)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7)分析规格说明,找出其它可能的边界条件.

2.2 实例

找零钱最佳组合

假设商店货品价格 (R) 皆不大于 100 元(且为整数),若顾客付款在 100 元内 (P) ,求找给顾客之最少货币个(张)数?(货币面值 50 元 (N50) , 10 元 (N10) , 5 元 (N5) , 1 元 (N1) 四种)

一、分析输入的情形。

R > 100

0 < R < = 100

R <= 0

P > 100

R<= P <= 100

P < R

二、分析输出情形。

N50 = 1

N50 = 0

4 > N10 >= 1

N10 = 0

N5 = 1

N5 = 0

4 > N1 >= 1

N1 = 0

三、分析规格中每一决策点之情形,以 RR1, RR2, RR3 表示计算要找 50, 10, 5 元货币数时之剩余金额。 R > 100R <= 0

P > 100

P < R

RR1 >= 50

RR2 >= 10

RR3 >= 5

四、由上述之输入/输出条件组合出可能的情形。

R > 100

R <= 0

0 < R <= 100, P > 100

0 < R <= 100, P < R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50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49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10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9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5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4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1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0

五、为满足以上之各种情形,测试资料设计如下:

1. 货品价格 = 101

2. 货品价格 = 0

3.货品价格 = -1

4. 货品价格 = 100, 付款金额 = 101

5. 货品价格 = 100, 付款金额 = 99

6. 货品价格 = 50, 付款金额 = 100

7. 货品价格 = 51, 付款金额 = 100

8. 货品价格 = 90, 付款金额 = 100

9. 货品价格 = 91, 付款金额 = 100

10. 货品价格 = 95, 付款金额 = 100

11. 货品价格 = 96, 付款金额 = 100

12. 货品价格 = 99, 付款金额 = 100

13. 货品价格 = 100, 付款金额 = 100

3错误推测法

1、定义: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2、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1)例如,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2)例如,前面例子中成绩报告的程序,采用错误推测法还可补充设计一些测试用例:

I.程序是否把空格作为回答

II.在回答记录中混有标准答案记录

III.除了标题记录外,还有一些的记录最后一个字符即不是2也不是3

IV.有两个学生的学号相同

V.试题数是负数。

3)再如,测试一个对线性表(比如数组)进行排序的程序,可推测列出以下几项需要特别测试的情况:

I.输入的线性表为空表;

II.表中只含有一个元素;

III.输入表中所有元素已排好序;

IV.输入表已按逆序排好;

V.输入表中部分或全部元素相同。

4因果图方法

4.1 理论知识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

(1)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 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 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不可能出现. 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 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5) 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从因果图生成的测试用例(局部,组合关系下的)包括了所有输入数据的取TRUE与取FALSE的情况,构成的测试用例数目达到最少,且测试用例数目随输入数据数目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

前面因果图方法中已经用到了判定表.判定表(Decision Table)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下的工具.在程序设计发展的初期,判定表就已被当作编写程序的辅助工具了.由于它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得既具体又明确.

判定表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条件桩(Condition Stub):列出了问题得所有条件.通常认为列出得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动作桩(Action Stub):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这些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条件项(Condition Entry):列出针对它左列条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Action Entry):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规则: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显然,判定表中列出多少组条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条规则,既条件项和动作项有多少列.

判定表的建立步骤:(根据软件规格说明)

①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种规则.

②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③③填入条件项.

④④填入动作项.等到初始判定表.

⑤⑤简化.合并相似规则(相同动作).

B. Beizer 指出了适合使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条件:

①规格说明以判定表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

②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③规则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④每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⑤如果某一规则得到满足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无关紧要.

4.2 符号

4.3 实例

4.3.1实例一

某软件规格说明中包含这样的要求:

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分开原因和结果

原因:1----第一列字符是A;

2----第一列字符是B;

3----第二列字符是一数字。

结果:21----修改文件;

22----给出信息L;

23----给出信息M。

4.3.2实例二

此例子是讲解利用因果图设计测试用例的一个小例子。以中国象棋中走马的测试用例设计为例学习因果图的使用方法。

一、分析中国象棋中走马的实际情况(下面未注明的均指的是对马的说明)

1、如果落点在棋盘外,则不移动棋子;

2、如果落点与起点不构成日字型,则不移动棋子;

3、如果落点处有自己方棋子,则不移动棋子;

4、如果在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有棋子(绊马腿),则不移动棋子;

5、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无棋子,则移动棋子;

6、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则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7如果不属于1-4条,且落点处为对方老将,则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游戏结束。

二、根据分析明确原因和结果

原因:

1、落点在棋盘上;

2、落点与起点构成日字;

3、落点处为自己方棋子;

4、落点方向的邻近交叉点无棋子;

5、落点处无棋子;

6、落点处为对方棋子(非老将);

7、落点处为对方老将。

结果:

21、不移动棋子;

22、移动棋子;

23、移动棋子,并除去对方棋子;

24、移动棋子,并提示战胜对方,结束游戏。

添加中间节点11,目的是作为导出结果的进一步原因,简化因果图导出的判定表

考虑结果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对其施加唯一约束O。原因5、6、7不能同时发生,所以对其施加异约束E.

可能发生的现象;3、通过中间节点将用例的判定表简化为两个小表。减少工作量。

四、根据判定表写测试用例表(略)

5路径覆盖

熟悉测试理论的人都知道,路径覆盖是白盒测试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单元测试。那么基于路径覆盖的分析方法是不是只能应用于单元测试呢,能不能将其推而广之呢。一般而言,在单元测试中,路径就是指函数代码的某个分支,而实际上如果我们将软件系统的某个流程也看成路径的话,我们将可以尝试着用路径分析的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采用路径分析的方法设计测试用例有两点好处:一是降低了测试用例设计的难度,只要搞清了各种流程,就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来,而不用太多测试方面的经验;二是在测试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可以有的放矢的选择测试用例,而不用完全根据经验来取舍。下面就具体的介绍一下如何用路径分析的方法编写测试用例。

首先是将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流程图表化,可以先从最基本的流程入手,将流程抽象成为不同功能的顺序执行。在最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次要或者异常的流程,这样将各种流程逐渐细化,这样既可以逐渐加深对流程的理解,还可以将各个看似孤立的流程关联起来。完成所有流程的图表化后就完成了所有路径的设定。

找出了所有的路径,下面的工作就是给每条路径设定优先级,这样在测试时就可以先测优先级高的,再测优先级低的,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忽略一些低优先级的路径。优先级根据两个原则来选取:一是路径使用的频率,使用越频繁的优先级越高;二是路径的重要程度,如果失败对系统影响越大的优先级越高。将根据两个原则所分别得到的优先级相加就得到了整个路径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的排序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测试。

为每条路径设定好优先级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为每条路径选取测试数据,构造测试用例。一条路径可以对应多个测试用例,在选取测试数据时,可以充分利用边界值选取等方法,通过表格将各种测试数据的输入输出对应起来,这样就完成了测试用例的设计。

对于测试人员而言,测试用例的设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而同时测试用例的设计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设计质量。本文介绍了一种更理论化的设计方法来尽量简化这种工作,将一般应用于单元测试的路径分析方法推广到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后续测试过程中,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6功能图

功能图方法是一种黑盒、白盒混合用例设计方法,是功能图FD形式化地表示程序的功能说明,并机器地生成功能图的测试用例。功能图模型由状态迁移图和逻

辑功能模型构成。

状态迁移图用于表示输入数据序列以及相应的输出数据。在状态迁移图中,由输入数据和当前状态决定输出数据和后续状态。

逻辑功能模型用于表示在状态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逻辑功能模型只适合于描述静态说明,输出数据仅由输入数据决定。测试用例则由测试中的一系列状态和在每个状态中必须依靠输入/输出数据满足的一对条件组成。

(1)功能图:功能图由状态迁移图和布尔函数组成。状态迁移图用状态和迁移来描述。一个状态指出数据输入的位置(或时间),而迁移则指明状态的改变,同时要依靠判定表或是因果图表示的逻辑功能。例如,一个简化的自动出纳ATM机的功能图。

(2)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从功能图生成测试用例,得到的测试用例数是可以接受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状态迁移图中选取测试用例。若用节点代替状态,用弧线代替迁移,则状态迁移图就可转化成一个程序的控制流程图形式。问题就转化为程序的路径测试问题了。

(3)测试用例生成规则:为了把状态迁移的测试用例与逻辑模型的测试用例相组合起来,从功能图生成生成实用的测试用例,需定义下面的规则。在一个结构化的迁移(SST)中,定义三种形式的循环:顺序、选择和重复。但分辨一个状态迁移中的所有循环是有困难的。

(4)从功能图生成测试用例的过程。

A、生成局部测试用例:在每个状态中,从因果图生成局部测试用例。局部测试用例由原因值(输入数据)组合与对应的结果值(输出数据或状态)构成。

B、测试路径生成:利用上面的规则(3种)生成从初始状态到最后状态的测试路径。

C、测试用例合成:合成测试路径与功能图中每个状态的局部测试用例。结果是初始状态到最后状态的一个状态序列,以及每个状态中输入数据与对应输出数据的组合。

D、测试用例的合成算法:采用合成构造树。

7正交试验设计法

7.1 理论知识

1、什么是因素(Factor在一项试验中,凡欲考察的变量称为因素(变量)

2、什么是水平(位级Level在试验范围内,因素被考察的值称为水平(变量的取值)

3、什么是正交试验设计

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

设计是一种基于正交表的、高效率、快速、经济的试验设计方法

4、正交表的构成正交表的构成

行数(Runs):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即试验的次数

因素数(Factors):正交表中列的个数。

水平数:任何单个因素能够取得的值的最大个数。

正交表中的包含的值为从最大个数。正交表中的包含的值为从0到数到数“水平水平数-1”或从或从1到“水平数水平数”。

正交表的表示形式:L行数(水平数因素数)

正交表的正交性

整齐可比性

在同一张正交表中,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出现次数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在试验

中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其它因素的每个水平参与试验的机率是完全相同的,这就

保证在各个水平中最大程度的排除了其它因素水平的干扰。因而,能最有效地进行

比较和作出展望,容易找到好的试验条件进行。

均衡分散性

在同一张正交表中,任意两列(两个因素)的水平搭配(横向形成的数字对)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就保证了试验条件均衡地分散在因素水平的完全组合之中,因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容易得到好的试验条件。

三、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

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 有哪些因素(变量)

2 每个因素有哪几个水平(变量的取值)

3 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

4 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

5 把每一行的各因素水平的组合做为一个测试用例

6 加上你认为可疑且没有在表中出现的组

如何选择正交表

考虑因素(变量)的个数

考虑因素水平(变量的取值)的个数

考虑正交表的行数

取行数最少的一个

设计测试用例时的三种情况

1 因素数(变量)、水平数(变量值)相符

2 因素数不相同

3 水平数不相同

因素数、水平数相符因素数、水平数相符

水平数(变量的取值)相同、因素数(变量)刚好符合正交表。

7.2 实例

一、对某人进行查询

1、假设查询某个人时有三个查询条件:

根据“姓名”进行查询

根据“身份证号码”查询

根据“手机号码”查询

考虑查询条件要么不填写,要么填写,此时可用正交表进行设计

2、因素数和水平数

有三个因素:

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

每个因素有两个水平

姓名:填、不填

身份证号:填、不填

手机号码:填、不填

3、选择正交表

表中的因素数>=3

表中至少有三个因素的水平数>=2

行数取最少的一个结果:

4、变量映射

姓名:0....填写,1....不填写

身份证号:0....填写,1....不填写

手机号码:0....填写,1....不填写

5、用L4(23) 设计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如下:

1:填写姓名、填写身份证号、填写手机号

2:填写姓名、不填身份证号、不填手机号

3:不填姓名、填写身份证号、不填手机号

4:不填姓名、不填身份证号、填写手机号

增补测试用例

5:不填姓名、不填身份证号、不填手机号

测试用例减少数:8 5

6、因素数不相同

水平数(变量的取值)相同但在正交表中找不到相同的因素数(变量)(取因素数(取因素数最接近但略大的实际值的表)

8场景设计方法

8.1 理论知识:

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这种在软件设计方面的思想也可以引入到软件测试中,可以比较生动地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测试设计者设计测试用例,同时使测试用例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基本流和备选流:如下图所示,图中经过用例的每条路径都用基本流和备选流来表示,直黑线表示基本流,是经过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备选流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如备选流1和3);也可能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如备选流2),或者终止用例而不再重新加入到某个流(如备选流2和4)。

8.2 实例

1.例子描述

下图所示是ATM例子的流程示意图。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案例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案例 【例1】假设现有以下的三角形分类程序。该程序的功能是,读入代表三角形边长的3个整数,判定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如果能够,则输出三角形是等边、等腰或任意三角形的分类信息。图9.11显示了该程序的流程图和程序图。为以上的三角形分类程序设计一组测试用例。 【解】 第一步:确定测试策略。在本例中,对被测程序的功能有明确的要求,即:

(1)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2)识别等边三角形; (3)识别等腰三角形; (4)识别任意三角形。因此可首先用黑盒法设计测试用例,然后用白盒法验证其完整性,必要时再进行补充。 第二步:根据本例的实际情况,在黑盒法中首先可用等价分类法划分输入的等价类,然后用边界值分析法和猜错法作补充。 等价分类法: 有效等价类 输入3个正整数: (1)3数相等 (2)3数中有2个数相等,比如AB相等 (3)3数中有2个数相等,比如BC相等 (4)3数中有2个数相等,比如AC相等 (5)3数均不相等 (6)2数之和不大于第3数,比如最大数是A

(7)2数之和不大于第3数,比如最大数是B (8)2数之和不大于第3数,比如最大数是C 无效等价类: (9)含有零数据 (10)含有负整数 (11)少于3个整数 (12)含有非整数 (13)含有非数字符 边界值法: (14)2数之和等于第3数 猜错法: (15)输入3个零 (16)输入3个负数 第三步:提出一组初步的测试用例,如下表所示:

第四步:用白盒法验证第三步产生的测试用例的充分性。结果表明,上表中的前8个测试用例,已能满足对被测程序图的完全覆盖,不需要再补充其他的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王永安

目录 一、测试用例格式以及写作要点 (3) 二、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4) 1、等价类划分法 (5) 2、边界值分析法 (6) 3、判定表法 (7) 4、因果图法 (9) 5、状态迁移图法 (15) 6、流程分析法 (20) 7、正交试验法 (35) 8、错误推测法 (42)

一、测试用例格式以及写作要点 测试用例编号 测试用例编号是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的,用例的编号应该具有唯一性,易识别性。比如可以采用统一的约定,产品编号—ST—系统测试项名—系统测试子项名—编号。这样看到编号就可以知道是做的什么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什么。也方便维护。 测试项目 你现在这个测试用例所测的项目名,可以是测试用例所属的大类,被测需求,被测的模块,或者是被测的单元。例如:计算器加法功能。 测试标题 测试标题是对测试用例的简单描述。用概括的语言描述该测试用例的测试点。每个测试用例的标题不能够重复,因为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点是不一样的。例如:手机在没有SIM 卡的情况下,拨打119。 重要级别 重要级别分为高中底三等: 高:保证系统基本功能、重要特性、实际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用例; 中:重要程度介于高和底之间的测试用例; 底: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对系统业务功能影响不大的模块或功能的测试用例。 注:一般情况下,重要级别为高的测试用例,一个测试子项里有且尽有一个,大多数都是重要级别为中的测试用例。因为一般我们会进行一个系统测试预测试,如果重要级别为高的太多,则就失去了预测试的实际意义。 预置条件 就是执行当前测试用例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则无法进行测试。 输入 测试用例执行时,需要输入的外部信息。例如某一个文件,数据记录等。

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举例(参考)

ECShop2.7.2用例设计思路举例 说明 用例设计方法的运用非常灵活,没有绝对的套路可言,以下用例设计思路仅供参考。 操作流程举例 参考文档: ?ECShop_2.7.2_简易操作手册V1.0, ?B2C商城ECShop需求规格说明书_2.7.2V1.0 设计思路: 根据操作手册,理清业务逻辑前后关系,再结合SRS文档确定具体的流程细节和分支流程。可以通过画流程的方式梳理流程(流程分析法),下面是部分主流程的案例: ?正向订单流程_余额付款 1)前台页面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中心->余额付款 2)后台管理中心订单查询->配货->生成发货单->确认生成发货单->去发货->发货 3)前台页面确认收货END ?正向订单流程_货到付款 1)前台页面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中心->货到付款 2)后台管理中心订单查询->配货->生成发货单->确认生成发货单->去发货 ?逆向订单流程 1)前台页面确认收货->后台管理中心退货->填写退货信息点确定按钮->确认退货 ?商品添加流程_新商品 1)后台管理中心商品管理->新建商品类型/新建商品分类/新建商品品牌->添加新商品(通用信息,详细描述,其他信息,商品属性,商品相册,关联商品,配件,关联 文章) 考虑完所有流程后,再补充考虑部分异常情况,例如:流程中的先后顺序发生变化,或者跳过某个步骤后,系统能否完成后续流程作业。(有些流程是不可能调换顺序或跳过的) Q:流程分析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会经过很多页面,操作很多字段,这些页面和字段该如何取值呢? A:流程分析法一般考虑页面或字段的有效取值(一般取等价类中最不容易出错的值),测试过程中不关注页面输入域的各种取值情况,特别是错误取值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确保流程是可用的。 Q:流程分析法既然不能证明某个页面或字段没有问题,那用此法有何意义呢,为何不直接考虑验证每个页面和模块的各种有效和无效的取值?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白盒测试简介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一般多发生在单元测试阶段。白盒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程序插装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常用的基本路径法,对于逻辑覆盖简单介绍一下覆盖准则。 1.2基本路径法 在程序控制流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路复杂性,导出独立路径集合,从而设计测试用例,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在测试中程序的每一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在介绍基本路径测试方法(又称独立路径测试)之前,先介绍流图符号: 图1 如图1所示,每一个圆,称为流图的节点,代表一个或多个语句,流程图中的处理方框序列和菱形决策框可映射为一个节点,流图中的箭头,称为边或连接,代表控制流,类似于流程图中的箭头。一条边必须终止于一个节点,即使该节点并不代表任何语句,例如,图2中两个处理方框交汇处是一个节点,边和节点限定的范围称为区域。 图2

任何过程设计表示法都可被翻译成流图,下面显示了一段流程图以及相应的流图。 注意,程序设计中遇到复合条件时(逻辑or, and, nor 等),生成的流图变得更为复杂,如(c)流图所示。此时必须为语句IF a OR b 中的每一个a 和b 创建一个独立的节点。

(c)流图 独立路径是指程序中至少引进一个新的处理语句集合,采用流图的术语,即独立路径必须至少包含一条在定义路径之前不曾用到的边。例如图(b)中所示流图的一个独立路径集合为: 路径1:1-11 路径2:1-2-3-4-5-10-1-11 路径3:1-2-3-6-8-9-10-1-11 路径4:1-2-3-6-7-9-10-1-11 上面定义的路径1,2,3 和4 包含了(b)流图的一个基本集,如果能将测试设计为强迫运行这些路径,那么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将至少被执行一次,每一个条件执行时都将分别取true 和false(分支覆盖)。应该注意到基本集并不唯一,实际上,给定的过程设计可派生出任意数量的不同基本集。如何才能知道需要寻找多少条路径呢?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法之一来计算独立路径的上界: 1. V=E-N+2,E 是流图中边的数量,N 是流图节点数量。 2. V=P+1,P 是流图中判定节点的数量 3. V=R,R 是流图中区域的数量 例如,(b)流图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种算法来计算独立路径的数量 1. V=11 条边-9 个节点+2=4 2. V=3 个判定节点+1=4 3. 流图有4 个区域,所以V=4 由此为了覆盖所有程序语句,必须设计至少4 个测试用例使程序运行于这4 条路径。 在采用基本路径测试方法中,获取测试用例可参考以下方式: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一)因果图法的来源 大家熟悉的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但是,如考虑所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会由于组合情况数目相当大,需要大量的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是一种帮助人们系统地选择一组高效率测试用例的方法。(二)因果图法的特点 考虑输入条件间的组合关系; 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信赖关系,即因果关系; 测试用例发现错误的效率高; 能检查出功能说明中的某些不一致或遗漏;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产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和各种组合情况。 (三)因果图法基本步骤 1.分割功能说明书 对于规模比较大的程序来说,由于输入条件的组合数太大,所以很难整体上使用一个因果图。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分别对每个部分使用因果图。例如,测试编译程序时,可以把每个语句作为一个部分。 2.识别出“原因”和“结果”,并加以编号 所谓原因,是指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则是指输出条件或输出条件的等价类。每个原因或结果都对应于因果图中的一个节点。当原因或结果成立(或出现)时,相应的节点取值为1,否则为0。 例如,有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控制处理软件,它的软件规格说明如下: 若投入5角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投入1元钱的硬币,同样也是按“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自动售货机在送出相应饮料的同时退回5角钱的硬币。

分析这一段说明,我们可以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如下: ?投入1元硬币; ?投入5角硬币; ?按下“橙汁”按钮; ?按下“啤酒”按钮 结果 ?退还5角钱; ?送出“橙汁”饮料; ?送出“啤酒”饮料 3.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 因果图的基本符号如图1所示: 1.因果图的基本符号 图中左边的节点表示原因,右边的节点表示结果。恒等、非、或、与的含义: ?恒等:若a=1,则b=1;若a=0,则b=0; ?非:若a=1,则b=0,若a=0,则b=1; ?或:若a=1或b=1或c=1,则d=1;若a= b= c=0,则d=0; ?与:若a= b= c=1,则d=1;若a=0或b=0或c=0,则d=0。 画因果图时,原因在左,结果在右,由上而下排列,并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上述基本符号连接起来。在因果图中还可以引入一些中间节点。

[方案]编写软件测试用例文档的例子

[方案]编写软件测试用例文档的例子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用例编号 LinkWorks 项目名称 WorkEvaluate模块模块名称 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项目承担部门 用例作者 2005-5-27 完成日期 质量管理部本文档使用部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项目名称用例标识 LinkWorks_ WorkEvaluate_02 MIIP 陈谦模块名称开发人员 WorkEvaluate 参考信息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2005_03_28).vsd 用例作者

设计日期测试人员高珍珍测试类型 2014-8-25 黑盒测试日期测试方法 用例描述 前置条件 编号权限测试项测试描述/输入/操作期望结果真实备注 (并列类别结果 关系) 无列导航栏导航浏览\点击导航连接详细正确导航页面所 00001 表测试在位置 页添加删除修添加修改删除按钮是否不可用 00002 面改按钮可用 接受、汇报按1) 不是自己负责的数据不能 钮未考核之前能否接受 \汇报 2) 属于自己负责的未接能 受之前时候是否可以 接受 00003 3) 属于自己负责的数据能 接受后但未考核能否 可以汇报 4) 接受后的数据没有汇不能 报但考核了,是否仍 可以汇报 考核审核按这俩按钮是否可用这两按钮为置灰,不 00004 钮可用 二级联动下功能下拉列表选择 1)默认为“本月由我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 等价类划分 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 错误推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 因果图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5. 正交表分析法 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6. 场景分析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练习

一、等价类划分法 例子1: 现在有一个档案管理系统,容许用户通过输入年月对档案文件进行检索,系统对查询条件年月的输入限定为1990年1月-2049年12月,并规定,日期由6位数字组成,前4位表示年,后2位表示月。 1,根据需求进行分析,找出有哪些输入条件 年份:【1990,2049】 月份:【01,12】 字符长度:6位 字符类型:数字 2,画出等价类 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边界值分析无效等价类 年份【1990,2049】(1)上点:1990,2049(12) 离点:1989,2050 内点:2016 <1990 (2)>2049 (3) 月份【01,12】(4)上点:01,12(13) 离点:00,13 内点:11 <01 (5)>12 (6) 字符长度6位(7)上点:6 离点:5,7 内点:6 <6 (8)>6 (9) 字符类型数字(10)非数字(11)3,为每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编号(如上图) 4,转换成测试用例 转换测试用例的原则: A,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尽可能多的覆盖多个有效等价类; B,设计一个测试用例必须对应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用例: 用例1:201611 (1)(4)(7)(10) 无效等价类用例: 用例2:198911 (2) 用例3:205011 (3) 用例4:201600 (5) 用例5:201613 (6) 用例6:20161 (8) 用例7:2016113 (9) 用例8:20161a/abcedf (11) 根据边界值分析法分析后补充测试用例 用例9:199001 (12) 用例10:204912 (13) 5,转成正式格式用例(用例写作的8大要素) 用例编号D1223232_ST_Search_Date_001 项目搜索功能 标题输入正确的日期格式成功搜索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 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 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 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 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

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 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 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 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1、兼容性测试 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客户机工作站、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具体硬件规格会有所不同。客户机工作站可能会安装不同的软件例如,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软件组合,从而占用不同的资源。测试目的 配置说明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外设应用软件结果 服务器Window2000(S) WindowXp Window2000(P) Window2003 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项目名称LinkWorks 模块名称WorkEvaluate模块 项目承担部门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 用例作者 完成日期2005-5-27 本文档使用部门质量管理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1.1.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强度测试也是性能测试是的一种,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数据库锁或网络带宽)而造成的。强度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 测试目的

测试说明 前提条件连续运行8小时,设置添加10用户并发 测试需求输入/动作输出/响应是否正常运行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 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 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 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用例标识LinkWorks_ WorkEvaluate_02 项目名称https://www.360docs.net/doc/4f2163850.html, 开发人员模块名称WorkEvaluate 用例作者参考信息工作考核系统界面设计(2005_03_28).vsd 测试类型设计日期2006-9-27 测试人员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日期 用例描述 前置条件 编号权限 (并列 关系)测试项测试 类别 描述/输入/操作期望结果真实 结果 备注 00001 无列 表 页 面 导航栏导航 测试 浏览\点击导航连接详细正确导航页面所 在位置 00002 添加删除修 改按钮 添加修改删除按钮是否 可用 不可用 00003 接受、汇报按 钮 1)不是自己负责的数据 未考核之前能否接受 \汇报 不能 2)属于自己负责的未接 受之前时候是否可以 接受 能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一、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主要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输入为数值型的情况,如果输入规定了输入区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两个无效等价类;如果输入只规定了输入范围,可划分出一个有效等价类,一个无效等价类。 二、边界值 边界值方法也是适用于单个输入条件的情况,输入类型可以数值、字符等,要测试的边界包括上点、下点、离点。 三、错误推测法 错误推测法主要是测试设计人员的测试经验相关,测试经验不同,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也区别很大。 四、因果图法 因果图方法考虑输入的组合,特别适用于多个输入条件相关有关联又相互约束的情况。 设计步骤: 1)罗列出输入与输出; 2)根据输入与输出画出因果图; 3)标出约束跟限制; 4)把因果图转化成判定表; 5)根据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五、判定表驱动法 判定表适合于解决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将各种逻辑的组合罗列出来,避免遗漏。不能表达重复的操作。 判定表包括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动作项。 条件桩:列出所有条件,次序无关; 条件项:列出所对应条件的所有可能情况下的取值,如Y或N; 动作桩:列出可能采取的操作,次序无关; 动作项:列出条件项各种取值情况下采取的操作,如X表示。 设计步骤: 1)确定规则个数,条件及各条件取值的组合; 2)列出条件桩、动作桩; 3)列出条件项;

4)列出动作项; 5)初始化判定表; 6)规则简化、合并。 实践方法: Step1: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固有2的n 次方种规则); Step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Step3:填入条件项(如Y或N); Step4:填入动作项(X); Step5: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整列) 合并原则一般为:1、以相同动作项出发;2、相同的条件项直接合并;3、相反的条件忽略(注:此处为一般情况,需结合业务再次明确其必要性,否则不予合并) 判定表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它能把复杂的问题按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简明而易于理解,也可避免遗漏; 2)缺点:不能表达重复执行的动作,例如循环结构。 选择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综合策略 小贝书屋 | 2016-03-16 22:00 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场景法等。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实用的,但在具体工作中要采用什么方法,需要针对项目的特点加以适当的选择。在实际高水平的测试中,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以有效的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度。 以下介绍的是各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供大家参考。 (1)首先进行等价类划分,包括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的等价划分,将无限测试变成有限测试,这是减少工作量和提高测试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2)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的能力最强。 (3)可以使用错误推测法追加一些测试用例,这需要依靠测试工程师的智慧和经验。 (4)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5)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以选用因果图法和判定表驱动法。(6)对于参数配置类的软件,要用正交试验法选择较少的组合方式达到最佳效果。 (7)利用功能图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条件的有效性设计不同的测试数据。 (8)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可以利用场景法贯穿整个测试案例设计过程,在案例中综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测试需求收集完毕后,开始测试设计。 测试用例是什么?测试用例就是一个文档,描述输入、动作、或者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正常的工作。设计测试用例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测试用例的基本格式: 软件测试用例的基本要素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下面逐一介绍。 用例编号:测试用例的编号有一定的规则,比如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号这样定义规则: PROJECT1-ST-001 ,命名规则是项目名称+测试阶段类型(系统测试阶段)+编号。定义测试用例编号,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 测试标题: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比如“测试用户登录时输入错误密码时,软件的响应情况”。 重要级别:定义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可以笼统的分为“高”和“低”两个级别。一般来说,如果软件需求的优先级为“高”,那么针对该需求的测试用例优先级也为“高” ;反之亦然, 测试输入: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根据需求中的输入条件,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测试用例的输入对软件需求当中的输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软件需求中没有很好的定义需求的输入,那么测试用例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操作步骤: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

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预期结果: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 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从上述 6 个域考虑,结合相应的软件需求文档,在掌握一定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比较全面、合理的测试用例。具体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可以参见相关的测试书籍,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在绝大多数的软件测试书籍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一般来说,每个软件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固定的几大类。可以按业务类型划分,比如 ERP 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通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等;可以按软件结构来划分,比如 B/S 架构的软件、 C/S 架构的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参考同类别软件的测试用例,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果,公司中有同类别的软件系统,千万别忘记把相关的测试用例拿来参考。如果,系统非常接近,甚至经过对测试用例简单修改就可以应用到当前被测试的软件。“拿来主义”可以极大的开阔测试用例设计思路,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测试用例设计时间。 加强测试用例的评审: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最好能够增加评审过程。 同行评审是 CMM3 级的一个 KPA ,如果因为公司没有通过 CMM3 级,就不开展同行评审是不恰当的。测试用例应该由产品相关的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评审,提交评审意见,然后根据评审意见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认真操作这个环节,测试用例中的很多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如用例设计错

测试基础——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 1.1 理论知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分类: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划分等价类的标准: 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 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一组子集,而子集的并是整个集合; 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 4)子集互不相交:保证一种形式的无冗余性; 5)同一类中标识(选择)一个测试用例,同一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行路径"。3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如:输入值是学生成绩,范围是0~100; 2)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3)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4)在规定了输入数据的一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一个输入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立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例:输入条件说明学历可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四种之一,则分别取这四种这四个值作为四个有效等价类,另外把四种学历之外的任何学历作为无效等价类。 5)在规定了输入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干个无效等价类(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 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一步的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4设计测试用例 在确立了等价类后,可建立等价类表,列出所有划分出的等价类输入条件: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然后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按以下三个原则设计测试用例: 1)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 2)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3)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用户名密码测试用例编写方法

用户名密码测试用例编 写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别小看了这个用户名密码这么简单的输入框。可测试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并且引发的问题也有很多种类。下面就说一说他的测试方法。? 一、用户注册 只从用户名和密码角度写了几个要考虑的测试点,如果需求中明确规定了安全问题,Email,出生日期,地址,性别等等一系列的格式和字符要求,那就都要写用例测了~ 以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来分析 1.填写符合要求的数据注册:用户名字和密码都为最大长度(边界值分析,取上点) 2.填写符合要求的数据注册:用户名字和密码都为最小长度(边界值分析,取上点) 3.填写符合要求的数据注册:用户名字和密码都是非最大和最小长度的数据(边界值分析,取内点)

4.必填项分别为空注册 5.用户名长度大于要求注册1位(边界值分析,取离点) 6.用户名长度小于要求注册1位(边界值分析,取离点) 7.密码长度大于要求注册1位(边界值分析,取离点) 8.密码长度小于要求注册1位(边界值分析,取离点) 9.用户名是不符合要求的字符注册(这个可以划分几个无效的等价类,一般写一两个就行了,如含有空格,#等,看需求是否允许吧~) 10.密码是不符合要求的字符注册(这个可以划分几个无效的等价类,一般写一两个就行了) 11.两次输入密码不一致(如果注册时候要输入两次密码,那么这个是必须的)

12.重新注册存在的用户 13.改变存在的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的大小写,来注册。(有的需求是区分大小写,有的不区分) 14.看是否支持tap和enter键等;密码是否可以复制粘贴;密码是否以* 之类的加秘符号显示 备注:边界值的上点、内点和离点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呵呵,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二、修改密码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哈~不能一概而论~ 实际测试中可能只用到其中几条而已,比如银行卡密码的修改,就不用考虑英文和非法字符,更不用考虑那些TAP之类的快捷键。而有的需要根据需求具体分析了,比如连续出错多少次出现的提示,和一些软件修改密码要求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修改次数限制等等。

典型测试用例案例讲解

案例一:三角形判断功能测试 输入三条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继续判断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 案例二:用户修改个人信息 要求:电话:11位长数字串 密码:18位以内的字符串(包含18位长) 用户登陆后可以修改个人信息,包含:电话号码、密码。 点击“修改用户信息”控件,系统显示所有用户个人信息: 其中用户名和工号不可修改,不能进行输入。密码分旧密码、新密码、验证新密码, 若需修改密码,系统验证旧密码正确,两个新密码相同,则更新密码,旧密码即失效,其他修改项也生效,并提示“用户信息修改成功”; 若旧密码不正确(旧密码是否正确),则提示“用户密码错”,系统将不修改个人信息;若两个新密码不同(两个新密码是否相同),则提示“新密码与验证新密码不同”,系统将不修改个人信息。 若只修改密码外其他信息(是否修改密码),则不需输入两个新密码,系统只验证旧密码正确,就成功更改个人信息,并提示“用户信息修改成功”;如果系统验证旧密码输入不正确,则提示“用户密码错”。

案例三:读书选择 1、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的内容感兴趣,同时书中的内容让你糊涂的话,回到本章重读 2、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的内容感兴趣,同时书中的内容不让你糊涂,继续读下去 3、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中的内容不感兴趣,同时书中的内容不让你糊涂,停止阅读,请休息 4、如果觉得疲倦并且对书的内容不感兴趣,并且书中的内容让你糊涂,请停止阅读,休息 5、不疲倦,对书的内容感兴趣,书中的内容不糊涂,继续读下去 6、不疲倦,不感兴趣,书中内容不糊涂,跳到下一章去读 7、不疲倦、不感兴趣、且糊涂跳到下一章去读 8、不疲倦、感兴趣,且糊涂回到本章重读 案例四:PPT打印功能测试 PowerPoint软件打印功能描述如下: 打印范围分:全部、当前幻灯片、给定范围共三种情况; 打印内容分:幻灯片、讲义、备注页、大纲视图共四种方式; 打印颜色/灰度分: 颜色、灰度、黑白共三种设置; 打印效果分:幻灯片加框和幻灯片不加框两种方式。 请利用如下正交表设计用例。 下面正交表共四个因子,其中每个因子三状态:

软件测试用例(标准参考)

{ 项目名称} { 测试用例标题} 机构公开信息

版本历史

目录 0. 文档介绍 (5) 0.1文档目的 (5) 0.2文档范围 (5) 0.3读者对象 (5) 0.4参考文献 (5) 0.5术语与缩写解释 (5) 1. 接口-路径测试用例 (6) 1.1被测试对象(单元)的介绍 (6) 1.2测试范围与目的 (6) 1.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6) 1.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6) 1.5接口测试用例 (6) 1.6路径测试的检查表 (7) 2. 功能测试用例 (8) 2.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8) 2.2测试范围与目的 (8) 2.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8) 2.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8) 2.5功能测试用例 (8) 3. 健壮性测试用例 (9) 3.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9) 3.2测试范围与目的 (9) 3.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9) 3.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9) 3.5容错能力/恢复能力测试用例 (9) 4. 性能测试用例 (10) 4.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0) 4.2测试范围与目的 (10) 4.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0) 4.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0) 4.5性能测试用例 (10) 5. 图形用户界面测试用例 (11) 5.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1) 5.2测试范围与目的 (11)

5.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1) 5.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1) 5.5测试人员分类 (11) 5.6用户界面测试的检查表 (11) 6. 信息安全性测试用例 (12) 6.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2) 6.2测试范围与目的 (12) 6.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2) 6.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2) 6.5信息安全性测试用例 (13) 7. 压力测试用例 (13) 7.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3) 7.2测试范围与目的 (13) 7.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3) 7.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3) 7.5压力测试用例 (14) 8. 可靠性测试用例 (14) 8.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4) 8.2测试范围与目的 (14) 8.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4) 8.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4) 8.5可靠性测试用例 (15) 9. 安装/反安装测试用例 (15) 9.1被测试对象的介绍 (15) 9.2测试范围与目的 (15) 9.3测试环境与测试辅助工具的描述 (16) 9.4测试驱动程序的设计 (16) 9.5安装/反安装测试用例 (16) 附录:评审意见 (16)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版权所有:张梅娜 20090713

基本内容? 为什么做测试用例 什是测试用例 ?什么是测试用例 ?使用测试用例的好处 ?测试用例设计过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为什么做测试用例 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 完全测试是不能的 ?输入量太大; ?输出结果太多; ?软件实现途径太多; ?软件说明书没有客观标准。从不同角度看,软件说明书没有客观标准从不同角度看软件缺陷的标准不同。

什么是测试用例 ?为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或高效的揭露隐藏的错误而精心设计的少量测试数据,称之为测试用例。 心设计的少量测试数据称之为测试用例 ?我们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测试效率,必须要从数量极大的可用测试数据中精高测试效率必须要从数量极大的可用测试数据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或特殊性的测试数据来进行测试。 个好的测试用例是在于它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在于它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

使用测试用例的好处 ?在开始实施测试之前设计好测试用例,可以避免盲目测试并提高测试效率。 ?测试用例的使用令软件测试的实施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在软件版本更新后只需修正少部分的测试用例便可展开测试工作,降低工作强度、缩短项目周期。 试工作,降低工作强度缩短项目周期。 ?功能模块的通用化和复用化使软件易于开发,而相对于功能模块的测试用例的通用化和复用化则会使软件测试易于开展,并随着测试用例的不断精化其效率也不断攀升。 开展并随着测试用例的不断精化其效率也不断攀升

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 ?测试设计员(分析设计员)依据不同阶段的测试计划设计模型和实施模型来设计的测试计划、设计模型和实施模型来设计该阶段测试用例。 ?测试设计员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或具有软件分析设计能力的高级测试工程师。如果没有测试设计员,则可用分析设计员代替。没有测试设计员则可用分析设计员代替?针对白盒,还应有驱动程序和桩模块。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1. 白盒测试概述 由于逻辑错误和不正确假设与一条程序路径被运行的可能性成反比。由于我们经常相信某逻辑路径不可能被执行,而事实上,它可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被执行。由于代码中的笔误是随机且无法杜绝的,因此我们要进行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 1.白盒的测试用例需要做到 ?保证一个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被使用一次; ?对所有逻辑值均需测试true 和false; ?在上下边界及可操作围运行所有循环; ?检查部数据结构以确保其有效性。 2.白盒测试的目的 通过检查软件部的逻辑结构,对软件中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在程序不同地方设立检查点,检查程序的状态,以确定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3.白盒测试的特点 依据软件设计说明书进行测试、对程序部细节的严密检验、针对特定条件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 4.白盒测试的实施步骤 1)测试计划阶段:根据需求说明书,制定测试进度。 2)测试设计阶段:依据程序设计说明书,按照一定规化的方法进行软件结构划分和设计测试用例。 3)测试执行阶段:输入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结果。 4)测试总结阶段:对比测试的结果和代码的预期结果,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并解决错误。 5.白盒测试的方法

总体上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 ?静态分析:是一种不通过执行程序而进行测试的技术。静态分析的关键功能是检查软件的表示和描述是否一致,没有冲突或者没有歧义。 ?动态分析:主要特点是当软件系统在模拟的或真实的环境中执行之前、之中和之后, 对软件系统行为的分析。动态分析包含了程序在受控的环 境下使用特定的期望结果进行正式的运行。它显示了一个系统在检查状 态下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在动态分析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是路径和分支 测试。下面要介绍的六种覆盖测试方法属于动态分析方法。 6.白盒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迫使测试人员去仔细思考软件的实现;可以检测代码中的每条分支和路径;揭示隐藏在代码中的错误;对代码的测试比较彻底; 最优化 ?缺点:费用昂贵;无法检测代码中遗漏的路径和数据敏感性错误; 不验证规格的正确性。 1.2. 白盒测试基本技术 1.2.1.控制流图 1.2.1.1.定义 程序流程图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详细设计时,表示模块部逻辑的一个常用的、也非常有效的图示法。程序流程图详细地反映了程序部控制流的处理和转移过程,它一般是进行模块编码的参考依据。在程序流程图中,通常拥有很多种图示元素,例如,“矩形框”表示一个计算处理过程,而“菱形框”表示一个判断条件等。通常测试人员为某个程序模块做白盒测试过程中,在做与路径相关的各种分析的时候,这些非常细节的信息往往是不太重要。因此,为了更清晰突出地显示出程序的控制结构,反映控制流的转移过程,一种简化了的程序流程图便出现了,就是程序的控制流图。在控制流图中一般只有两种简单的图示符号:节点和控制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