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效液相色谱_电喷雾_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推定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

2、高效液相色谱_电喷雾_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推定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
2、高效液相色谱_电喷雾_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推定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 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推定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

袁耀佐1,张玫1,钱文1,谭力1,赵恂1,周晓华1,张正行2(1 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南京210008;2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南京210009)

摘要: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 离子阱质谱(H PLC ESI I T M S n)法及TFA fi x技术,快速鉴定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有关物质的结构。方法 A g il ent SB C

18

(4 6mm 150mm,3 5 m)色谱柱,水 三氟乙酸 甲醇(84115)为流动相,流速0 5mL!m i n-1;离子肼质谱仪正离子检测,柱后分流(32)进样,电喷雾离子源,离子源温度350?,雾化室压力275 8kP a,干燥气流速9L!m i n-1,采用T FA fix技术,即在柱后添加丙酸 异丙醇(2080)溶液,改善流动相中三氟乙酸对电喷雾离子化的抑制作用;对有标准品的有关物质,其结构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质谱行为来确定;对无对照品的有关物质,主要以奈替米星和西索米星质谱行为为模板,根据它们多级质谱信息来推定。结果 硫酸奈替米星原料中检出9个有关物质,推定出其中7个物质的结构,分别为西索米星、去甲基西索米星、1 N 乙基 加洛糖胺、5 O 乙基 奈替米星、2# N 乙基 奈替米星、3? N 乙基 奈替米星、3 N 丙基 依替米星,解析了另两物质的部分结构。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硫酸奈替米星原料中有关物质结构的快速推定,为奈替米星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了可靠快速的分析手段。

关键词:硫酸奈替米星;有关物质;结构推定;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 离子阱质谱法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10)18-1428-06

R api d Character izati o n of t he Re l a ted Substances i n N etil m ic i n Sulf ate Sa m ple by HPLC ESI I T M S n

YUAN Yao zuo1,Z HANG M e i1,Q I A N W en1,TAN L i1,Z HHAO Xun1,Z HOU X iao hua1,Z HANG Zheng x i n g2 (1 J iangsu Instit u te for D rug Control,N anjing210008,Ch i na;2 D epart m ent of Pharmaceutical A nal y sis,Chi na Phar m aceutical Uni versit y,N anjing210009,China)

ABSTRACT:O BJECT I VE T o character ize rap i d l y t he re l a ted substances i n ne til m i c i nsu lfate samp l e by a H PLC ESI I T M S n m eth

od w it h a TFA fi x techno logy M ETHODS T he m ethod was carried out usi ng an ag ilent SB C

18

(4 6mm 150mm,3 5 m)co l u mn and a m obil e phase containi ng a m i x ture o fw ater,tr ifluo roacetic ac i d and m ethano l(84115)at a fl ow rate of0 5mL!m i n-1 Two fifth o f the colu mn e l uentw as sent i nto t he M S fo r peak charac teriza tion by sp litti ng mode T he i den tificati on o f related substances i n the ne til m i c i nsulfa te bulk sa m ple was perfo r m ed w ith a i on trap m ass spec trom eter,w it h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 I)source i n the positive i on m ode,t he te m pera t ure o f ES I i on source is350?,nebulizi ng pressure i s275 8kPa,and dry gas flow is9L!m i n-1, a so l u tion co taini ng prop i onic ac i d and i sopropano l(8020)w as i nfused i nto t he eluent through a T p i ece to decrease t he M S si gnal suppressi on of tr ifluo roacetic acid R elated substanes wh i ch the i r reference substances can be obta i ned were identifi ed by co m pa ri ng the i r chrom atog raph ic andM S behav iors w ith those o f correspond i ng re f e rence substances,the o t her unknow n related substances were deduced usi ng the collision i nduced disso ciati on(C I D)spectra o f as temp l a tes RESULTS A t o ta l o f n i ne compounds were were character ized i n comm ercial sa m ples,a m ong wh i ch seven i m pur ities w ere identifi ed,t hey are si so m i c i n,de N me t hy l siso m ici n,1 N ethy lgara m i ne,5 O e t hy l netil m ic i n,2# N ethy l netil m icin,3? N ethy l netil m ici n and3 N propy l eti m icin,respecti ve l y,and t he oth er t wo com pounds w ere deduced parti a lly,too CONCLUSI ON The estab lished me t hod is su itab le for the rap i d i dentifica ti on o f re l a ted substances i n netil m ic i nsulfate sa m ples and qua lity control

KEY W ORDS:ne til m i c i n su lfate;related substances;character i zati on;H PLC ESI I T M S n

奈替米星(netil m icin)是在西索米星(siso m icin)的1位氨基上引入一个乙基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二者抗菌谱相似,但奈替米星对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稳定,且耳肾毒性低于其他同类产品[1],临床应用均为其硫酸盐。美国药典32版(USP32)、英国药典2009(BP2009)、日本药局方15版(JP% &)、?中国药典(2005年版(Ch P2005)等药典中均对有关物质进行了控制[2 5]。王建等[6]曾建立

作者简介:袁耀佐,男,博士,副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抗生素质量研究 T e:l(025)86631609 E m ai:l yu anyaozuo@yahoo co m c n

H PLC ESI I T M S n方法对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进行探讨,但在实验中未考虑流动相中三氟乙酸对有关物质离子化效率的影响,从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只检出4个杂质,对其中的1个有对照品的杂质进行鉴定外,其余几个杂质均未进行结构推定,为此,笔者在文献[6]基础上,应用了TFA fix技术[7 8],即在柱后添加丙酸,显著提高了电喷雾离子化效率,从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检出了9个杂质。利用)诊断碎片离子推断策略?(D iagnostic fragm ent ion based extension strategy,DFI BES)[9 10]对检出杂质结构进行推定,即通过研究奈替米星和西索米星标准品的质谱裂解规律,总结出这类物质的质谱裂解规律,再以此结构为模型,对相似物质的结构进行推定,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Ag ilent1100LC/M SD Trap液质联用仪(美国Ag il e nt公司)。奈替米星标准品(批号:0355 200001,572u!m g-1)、西索米星标准品(批号: 0353 200001,584u!mg-1)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硫酸奈替米星原料分别由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040412)和无锡市第二制药厂(20080501B、20080501C)提供;其余试剂均为色谱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 H PLC ESI I T M S n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A g ilent SB C18(4 6mm 150mm,3 5 m);流动相:水 三氟乙酸 甲醇(84 115);流速:0 5m L!m in-1;柱温:35?。

TFA fi x方法:在色谱柱后接一个三通阀,用泵在柱后添加一定量的丙酸(20%丙酸,80%异丙醇,流速为0 05mL!m i n-1)。

质谱条件:ES 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350?;雾化室压力:275 8kPa;干燥气流速:9L!m i n-1;离子扫描范围:m/z100~900;正离子方式检测,分流模式进样(分流比为32),采用全扫描一级质谱(Full scan)、自动全离子扫描二级质谱(Auto MS2)、手动多级质谱(m anualMS3~4)3种方式采集奈替米星及有关物质的质谱信息。

2 2 供试品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 L中含奈替米星约2m g(供一级质谱扫描)、5m g(供二级质谱扫描)和10mg(供多级质谱扫描)的供试品溶液。

2 3 奈替米星、西索米星标准品的质谱行为研究

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0 1mg!m L-1的奈替米星、西索米星标准品,按)2 1?的条件采集二者的一级、二级质谱,在负离子模式下未检测到相应的[M-H]-离子,在正离子模式下,奈替米星和西索米星的基峰均为[M+H]+,奈替米星加氢离子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为:m/z458,441,350,317,299,282, 233,215,191,160;西索米星加氢离子二级质谱碎片离子为:m/z430,413,322,289,271,254,205,187, 163,160。

二者裂解规律相同:A环与B环之间的糖苷键断裂是主要的裂解途径,奈替米星/西索米星的加氢离子(m/z476、m/z448)均失去A环(-126)形成子离子(m/z350、m/z322),子离子可继续脱去C环(-159)生成对应于B环的离子(m/z191/163),或脱去B环生成对应于C环的离子(m/z160);失去A环的子离子(m/z350,m/z322)可开环裂解,失去117,形成m/z233、m/z205离子,该离子可脱水,生成m/ z215/187的离子;B环与C环之间的糖苷键也会断裂,失去C环(-159),生成丰度较小m/z317、m/ z289离子;奈替米星和西索米星加氢离子脱水(-18)是另一主要裂解途径(m/z458和m/z430),该离子还会失去中性分子NH3(-17),生成离子(m/ z441,m/z413),这两种离子均会失去C环(-159),生成对应的离子。它们的裂解途径见图1。

2 4 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有关物质结构的推定

批号040412的奈替米星LC ESI I T M S在正离子模式下的全离子扫描色谱图(TI C)见图2,为表达方便,按出峰的先后顺序命名各色谱峰,有关物质的编号与色谱峰号对应,即1号峰为物质1,2号峰为物质2,以此类推。

物质1的[M+H]+为m/z350,二级质谱为:m/ z233、215、191、160,其裂解模式与奈替米星中m/ z350([B+C+H]+)的三级质谱一致,由此可以推断,物质1为奈替米星的B+C环结构,为奈替米星的主要降解产物1 N 乙基 加洛糖胺(1 N ethy l g ara m ine)。

物质2的[M+H]+为m/z434,二级质谱为:m/ z416、399、308、271、254、205、163、146,其中m/z416、399、308、146均比西索米星中的对应离子少14,即少一个亚甲基,提示物质2比西索米星少一个甲基, m/z271、254、205为西索米星A+B环的特征离子、m/z163为西索米星的B环离子,表明物质2具有西

图1 奈替米星与西索米星的二级质谱裂解途径

Fig 1 Su mma ry o f the frag m entati on pa t hways of t he pro t onated netil m ic i n (R =C 2H 5)and si so m i c i n (R =H

)

图2 典型的硫酸奈替米星LC M S 总离子流色谱图Fig 2 T ypical T IC chrom atogra m o f the siso m icin sa m ple by LC /M S

索米星的A +B 环结构,由此推定物质2中缺失的亚甲基位置在C 环上,m /z 146等碎片离子均可印证推测合理,多级质谱数据也未能确定该亚甲基缺失的具体位置,其可能结构为3?或4?位脱甲基西索米星。

3号色谱峰的[M +H ]+

为m /z 448,二级质谱裂m /z 为:m /z 430,413,322,289,271,254,205,187,163,160,与西索米星加氢离子的二级质谱一致,其色谱保留时间也与西索米星一致,可见物质3为西索米星。

物质4、物质7和物质8的[M +H ]+

均为m /z 504,比奈替米星加氢离子([M +H ]+

m /z 476)多28(相当于一个乙基的质量数),推测为奈替米星的乙基化合成副产物。

物质4的二级质谱为:m /z 504、486、387、378、345、310、261、219、160,碎片离子m /z 160为奈替米星的C 环离子,m /z 219比奈替米星中B 环离子m /

z 191多28,推测物质4中增加的乙基在B 环上,m /z 345、378、261等碎片离子分别比奈替米星的m /z 317、350、233的碎片离子多28也旁证该推测的合理性,为明确该乙基在B 环上具体位置,采用手动多级质谱模式:m /z 504+219+M S 3

,得到三级碎片离子为m /z 202,比m /z 219小17,即B 环上有自由的氨基存在,合成工艺可知,奈替米星B 环上的1位氨基为优先乙基化氨基,因此物质4B 环上自由氨基应在3位上,另一乙基化位置应为5位羟基上,由此推定杂质3的结构为5 O 乙基奈替米星。

物质5的[M +H ]+

为m /z 603,二级质谱为:585、567、350、218、191、173;碎片离子m /z 350为奈替米星B +C 环的特征离子,m /z 191为奈替米星B 环离子,提示该化合物中有B +C 环结构,为进一步

确定结构,实验中对m /z 585进行三级质谱扫描,得m /z 567、469、459、350、300、282、236、218、191、174,其中m /z 459比m /z 585少126,提示物质5中有奈替米星中的A 环结构,m /z 603比m /z 476多127的信息提示,物质5中另有一类似A 环的结构,但其中的某个氨基可能为羟基所替代。三级质谱中出现了在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其他杂质的质谱中均未出现的碎片离子m /z 236、218,提示该碎片离子为结构推定的关键离子,采集碎片离子m /z 236的四级质谱,得碎片离子m /z 128,125,112。根据上述一系列的质谱信息,经过结构尝试分析,最后得到物质5可能的结构见图3,用该结构解析二级、三级和四级质谱,各碎片离子均得到合理解释,提示该推测合理,该结构为首次发现,有待于用其他方法对其进一步的确认。

物质6的[M +H ]+

为m /z 520,二级质谱离子为:392、361、275、233、215、160;m /z 160对应奈替米星C 环离子,m /z 392、275、233比奈替米星B +C 环及其衍生出的离子m /z 350、233、191均大42,表明物质6与奈替米星有相同的裂解方式,但在B 环上增加丙基或丙基的同分异构体,

离子m /z 215(比m /z 233小18)提示其B 环上有游离的羟基,丙基可能在其B 环的3 氮位置,由m /z 361比奈替米星中A +B 离子m /z 317多44推测物质6的A 环比奈替米星的A 环多2,提示其A 环与依替米星一致,即在4# 5#位为饱和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物质6的可能结构为3 丙基 依替米星或其同分异构体。

物质7的二级质谱为:m /z 486、441、369、350、345、327、282、233、215、191、160、155,其碎片离子m /z 350、233为奈替米星B +C 环的特征离子,m /z 191为奈替米星B 环的特征离子,表明物质7的B +C 环与奈替米星相同,乙基化发生在A 环上,m /z 345、327均比奈替米星的A +B 环离子m /z 317、299多28也旁证该推测;物质7的二级质谱中出现了丰度相对较高的A 环离子m /z 155,该离子在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其他几个杂质的加氢离子二级质谱中丰度很低,几乎观察不到,如果A 环的2#位氨基上连接乙基,使得离子生成过程中由于发生了 H 重排,形成相对稳定的离子(图4),据此可以推出物质7的结构为2# N 乙基奈替米

星。

图3 物质5可能结构及其多级质谱裂解途径

Fig 3 T he possi b le che m ica l structure of co m pound 5and its possible pa t hway o fM S n

物质8的二级质谱为:m/z486、469、441、378、317、299、282、264、191、188、146,碎片离子m/z317、299、282为典型的奈替米星A+B环的特征离子, m/z191为奈替米星B环的特征离子,表明物质8的A+B环与奈替米星相同,增加的乙基在C环上,m/ z378比奈替米星的B+C环离子m/z350多28、m/z 188比奈替米星的C环离子m/z160多28,旁证该推测合理,为明确该乙基在C环上具体位置,采用手动多级质谱模式:m/z504+378+188+M S4,得到四级碎片离子为m/z170,144,113;对碎片离子进行分析表明,只有当乙基连接在3? 氮位上,这几个碎片离子才能得到合理解释,解析过程见图5,可以推断,物质8的化学结构为3? N 乙基奈替米星。

物质9的[M+H]+为m/z490,二级质谱中子离子为:m/z472、455、364、341、317、299、282、233、215、191、174、146,其中m/z299、282、233、215、191与奈替米星的二级质谱中对应的碎片离子完全相同,m/z299、282分别对应于奈替米星的[A+B+H -H2O]+及[A+B+H-H2O-NH3]+,表明物质9中有奈替米星的A+B环结构,增加的14应在C环上,m/z364、174均比奈替米星中对应离子m/z350 (B+C环)、160(C环)多14,推测物质9可能为物质2的二乙基化产物。

根据上述推定过程,对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有关物质可能化学结构式总结见图6。

3 讨 论

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有关物质来源复杂,有合成起始原料西索米星及其引入的杂质去甲基西索米星等;有降解产物如1 N 乙基 加洛糖胺,有乙酰化过程中产生的二乙酰化副产物5 O 乙基 奈替米星、2# N 乙基 奈替米星、3? N 乙基 奈替米星等,以及起始原料中杂质在乙酰化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3 N 丙基 依替米星等。提高产品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量采用高纯度的合成原料,西索米星为微生物发酵产生,含有多组分,应尽量纯化;?尽管奈替米星的合成步骤较多,包括)乙酰化、三甲基硅烷化、然后再无水条件下经亚胺、还原、水解、分离、纯化?等步骤[6],但定向乙酰化过程是关键;.控制好存储条件,减少产品降解的可能。

用多级质谱,采用)诊断碎片离子推断策略?,可推定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大多数未知杂质的结构,但用低分辨多级质谱进行结构确证时,有时也只能推理出结构的轮廓,结构的准确鉴定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手段如高分辨多级质谱如LC ESI I T TOF,或采用LC NMR

手段。

图6 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可能的化学结构式

Fig 6 T he proposed che m ica l structures of re lated substances i n ne til m i c i nsu lfate samp l e

REFERENCE S

[1] L I NG W L Summ ari zation on t h e developm ent of a m i n ogl ycoside

an ti b iotic[J] S t ra it P har m J(海峡药学),2001,13(4):

5 9

[2] USP31/NF26[S] 2008:2794

[3] BP2009[S] 2009:1436

[4] J P%&[S] 2006:910

[5] Ch P(2005)Vol/(中国药典2005年版 二部)[S] 2005:

739

[6] WANG J,HU X J,N I K Y Deter m i n ati on of netil m i cin su lf ate

and its rel ated substances by H PLC ELSD and H PLC M S n[J]

Ch i n Pha r m 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68 1271 [7] S H ENG L S,SU H H,GU D B The T ec hnologies of Chro m a

to g rapy C oup le d w ith M a ss Spec t ro m etry(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M] B eiji ng:Ch e m ical Indu stry Press,2005:163 164

[8] T HOMAS M A Ion s upp ress i on i n m ass s pectro m etry[J] C lin

Ch e m,2003,49(7):1041 1044

[9] Z H ENG C N,HAO H P,W ANG X,e t al D i agnostic fragm ent

ion based exten si on strategy for rap i d screen i ng and i d enti fi cati on

of seri al co m ponen ts of ho m ologous fa m ili es contai n ed i n tradi

tional Ch i nes e m ed i ci n e prescri pti on using h i gh res o l uti on LC

ES II T TOF/M S:Sheng m ai i n j ecti on as an exa m p l e[J] J M ass

Spec t ro m,2009,44(2):230 244

[10] HONG H,S H EN J F,Z HANG J An i m p roved s yn t h eti c process

of netil m ici n s u lfate[J] Chin J Pharm(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2,33(1):3 5

(收稿日期:2009 12 30)

浅析电喷雾质谱仪中的电喷雾系统

浅析电喷雾质谱仪中的电喷雾系统 王化斌 刘钟栋 郑隆钰 卢奎 (郑州工程学院,郑州 450052) 曹书霞 (郑州大学,郑州 450052) 刘艳 (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喷雾质谱仪中的电喷雾部分的基本组成及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电喷雾的过程、喷雾源、气相离子的选择以及在电喷雾系统中发生的相关气相化学反应。最后介绍了电喷雾质谱的优缺点。 关键词:电喷雾,电喷雾质谱仪 The Basic Construction and Principles of the Electro_spray System in Electro_spray Mass Spectrometry Wang Huabin,Liu Zhongdong,Zheng Longyu,Lu Kui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52) Cao Shuxia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 Liu Yan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struction and principles of the electro_spray sys tem of electro_spray mass spectrometry including the processes of electro_spraying,sampling gas phase ions and the accompanying chemical reactions and last the authors gave a roughly summary of the electro_spray mass spectrometry 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Key words:Electro_spray,Electro_spray mass spectrometry 前言 电喷雾作为一种产生气相离子的方法是由Dole和他的合作者们于1968年提出的,在1973年,Dole等人提出将电喷雾与传统质谱仪联用,而 95

离子阱质谱

= 安捷伦 G6300 系列LC/MSD Trap 现场培训教材 质谱数据系统 毛细管电泳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注意 包含在该文件中的信息将可能在未通知的情况下改变。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不对与该材料有关的任何活动做担保。这些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为了某特殊目的而进行的销售和适应性。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将不会对包含在材料里的与装备,表现和材料使用有关的错误或导致的损失负责。 这份文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得拷贝或复制或未经安捷伦科技公司的预先允许进行翻译。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售后服务电话:800-8203278 手机用户:400-8203278 中文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f4625263.html,/chem/cn 2007年6月

G6300A 系列离子阱软件概述以及开机关机操作 仪器硬件概述 1.1典型配置 1.2仪器原理简介 1.2.1离子阱的主体包含一个环电极和两个端电极,环电极和端电极都是绕Z轴旋转的双 曲面,并满足r20=2Z20( r0为环形电极的最小半径,Z0为两个端电极间的最短距 离)。射频电压V rf加在环电极上,两个端电极都处于零电位。 1.2.2与四极杆分析器类似,离子在离子阱内的运动遵循马修方程,也有类似四极杆分析 器的稳定图。在稳定区内的离子,轨道振幅保持一定大小,可以长时间留在阱内, 不稳定区的离子振幅很快增长,撞击到电极而消失。离子阱的操作只有射频RF电 压,没有直流DC电压,因此离子阱的操作只对应于稳定图上的X轴。对于一定质 量的离子,在一定V rf下,不同质量数的离子按照m/z由小到大在稳定图的X轴上

自右向左排列。当射频电压从小到大扫描时,排在稳定图上的离子自左向右移动, 振幅逐渐加大,依次到达稳定图右边界,从离子阱中抛出,经过高能打拿极然后由 电子倍增器检测。 1.3仪器硬件概述 1.3.1离子源 1.3.2离子源原理 1.3.3仪器构造-示意图

离子阱质谱和四极杆质谱的原理

离子阱质谱和四极杆质谱的原理 分析质荷比的原理 四极杆(Quadrupole):由四根带有直流电压(DC)和叠加的射频电压(RF)的准确平行杆构成,相对的一对电极是等电位的,两对电极之间电位相反。当一组质荷比不同的离子进入由DC和RF组成的电场时,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离子作稳定振荡通过四极杆,到达监测器而被检测。通过扫描RF场可以获得质谱图。四极杆成本低,价格便宜,虽然目前日常分析的质荷比的范围只能达到3000,但由于分析器内部可容许较高压力,很适合在大气压条件下产生离子的ESI离子化方式,并且,ESI电离最突出特点是产生多电荷,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电喷雾电离所产生的电荷分布一般在3000以下,所以四极杆广泛地与ESI联用。另外,三重四极杆由于可以做多级质谱,定量也方便,使用极为广泛。 离子阱(Ion trap):由一对环形电极(ring electrod)和两个呈双曲面形的端盖电极(end cap electrode)组成。在环形电极上加射频电压或再加直流电压,上下两个端盖电极接地。逐渐增大射频电压的最高值,离子进入不稳定区,由端盖极上的小孔排出。因此,当射频电压的最高值逐渐增高时,质荷比从小到大的离子逐次排除并被记录而获得质谱图。离子阱质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对于物质结构的鉴定非常有用。 我们单位就用的ESI-四极杆分析多肽,请问三重四极杆原理又是什么? 说来比较复杂,我有相关的文献,需要的话我可以发信给你。 有本英文的书"Practical aspects of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Thomas Cairns主编的,很详细,可以到国家图书馆借到。 简单得说,离子阱能囚禁的离子质量与所用射频的频率的平方成反比,与其幅度成反比。通常是固定频率,从小到大扫描幅度,其囚禁的离子以质量从小到大的次序就出来了。 简单得说,离子阱能囚禁的离子质量与所用射频的频率的平方成反比,与其幅度成反比。通常是固定频率,从小到大扫描幅度,其囚禁的离子以质量从小到大的次序就出来了。 ---------------------------------------------------------------- 还有点我不明白:就是SI M scan或MS/MS模式isolating ions时m/z大于要监测的离子的是怎么被eject的?还有Endcap上的tailored RF wav ef orm和resonance eject RF都是什么样的电压,怎么作用的? “还有点我不明白:就是SIM scan或MS/MS模式isolating ions时m/z大于要监测的离子的是怎么被eject的?” 我来试试看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加载到四级杆上的DC和RF电压使得四级杆内产生一个变化的电场,而变化的电场又产生变化的磁场(电磁感应现象)。带点离子通过的时候,其实就是切割磁力线的匀速运动。 在选定的m/z下,这个能量场只允许某一个或某一范围内的m/z离子通过。更大的m/z离子因为场给予的能量不足将逐渐减速而从四级杆空隙跑出。更小的m/z离子因场能大于其自身能量,而加速飞离四级杆。 故而最后达到检测器的仅是你选定的m/z离子

液相色谱_离子阱质谱联用法建立留坝西洋参药材特征图谱研究_郑晓晖

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法建立留坝西洋参药材特征图谱研究 郑晓晖,赵新锋,胡 震,祝忠民,赵 欣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目的 建立留坝西洋参药材皂苷成分的特征图谱。方法 通过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样品,电喷雾质谱正离子模式全扫描法检测。结果 从西洋参药材总提物的正离子全扫描总离子流图中选择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强峰,建立了西洋参药材皂苷成分的特征对应图谱。结论 该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能准确分析、鉴别西洋参药材。 关键词: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特征图谱;特征对应图谱;拟人参皂苷F11 中图分类号:R282.710.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01010403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analysis of Panax quinquef olium from Liuba by HPLC-ESI-MS ZHEN G Xiao-hui,ZHAO Xin-feng,HU Zhen,ZHU Zhong-m in,ZHAO Xin (Scho ol of Science,X i'an Jiaoto ng U niv ersity,Xi'an710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ginseno sides in Panax quinquef olium fr om Liuba.Methods Using C18solid phase-extraction cartridges,m ain ginsenosides fro m40%ethanol extracts of P.quinquef olium w er e pur ified.T hen the samples w ere analyzed by HPLC-EMS.Results Fr om the to tal ion spectr um of P.quinquef olium,3stro ng er peaks w ere selected.Based on them, characteristic co rresponding spectrum of ginsenosides in P.quinquef olium from Liuba w as established. Conclusion T his m ethod has reliable reproducibility and precision.Its sim ple pretreatm ent,easily oper ation,and rapidly analytic procedure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suitable for identifying P. quinquef olium. Key words:electrospry-mass spectrometry(EM I);characteristic spectrum;character istic co rresponding spectrum;24(R)-pseudo-g ineno side F11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原产北美,我国亦有栽培。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根据母体结构可分为20(S)原人参二醇型(A型)、20(S)原人参三醇型(B型)、齐墩果烷型(oleanane)(C型)、奥克娣隆型(ocitillo l)。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对生命中枢有中度的兴奋作用和抑制肿瘤等药理活性。皂苷是一类极性较大、结构复杂的化合物,有些仅在低波长有紫外吸收,有些甚至无紫外吸收,加之其测定经常受到药材中糖类成分的干扰,因而分析难度大。曾有文献报道用HPLC测定西洋参中的人参皂苷, TLC[1]、LC-ELSD[2,3]测定西洋参中无紫外吸收的拟人参皂苷F11(p-F11)。本实验通过C18固相萃取柱对提取液进行了预处理,排除了多糖的干扰,然后以电喷雾离子阱质谱作为检测手段,对该西洋参中的皂苷成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留坝西洋参中皂苷成分的特征对应图谱,以期为西洋参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1 仪器与材料: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 gilent 1100系列液相色谱系统,电喷雾离子源,离子阱质量分析检测系统;Alltech固相萃取仪,Ag ilent C18固相萃取小柱;基因公司M axima超纯水机。 拟人参皂苷p-F11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841-9903),西洋参药材(陕西省留坝县,其他产地为市售),甲醇(Fisher公司HPLC-Grade),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Zo rbax SB-C18(150m m×2.1mm,5 m);体积流量:0.3mL/m in;进样体积: 10 L;流动相:5.0m mol/L甲醇胺(A),甲醇(B);梯度:50%B保持15.0min,在45m in内至100% B;质谱条件:电离源模式:电喷雾电离源;干燥气:7 L/m in;雾化气压力:241.3kPa;干燥气温度:325℃。 ? 104 ?中草药 Chinese T r aditio nal and Her bal D rug s 第36卷第1期2005年1月 收稿日期:2004-04-24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委项目“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2002-264) 作者简介:郑晓晖(1968—),男,陕西西安市人,理学学士,教授,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及工程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烟草化学及药物分析研究,近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2004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2项。 T el/Fax:(029)82655135 E-m ail:zh engx h@https://www.360docs.net/doc/4f4625263.html,

液相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的五大常见问题

液质联用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检测仪器,今天小编通过问答形式,详细介绍一下液质联用中的ESI离子源技术,透过原理,解答您在分析过程中的常见的疑惑。 一、ESI电喷雾离子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图1. 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构造图 我们通过分解的方式来窥探一下ESI产生离子化的基本过程 液相色谱作为进样系统和分离系统: 待分析物通过液相色谱系统在色谱柱上得到分离,被流动相带入电喷雾针。

图2. ESI电喷雾离子源构造图 ●电喷雾针: 电喷雾针为套管式结构,中空管道,如上图,中间为流动相通道,两侧翼为雾化气通道,电喷雾针中的喷雾气,形成喷雾压力,流动相液体随喷雾气,被压入大气压气化腔室(见图1)形成喷雾。 ●电场梯度: 在喷雾针、和离子锥孔处的反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梯度,液滴在此处形成正离子或负离子,正负离子形成与化合物的性质相关。 ●脱溶剂气: 被加热的逆向的反吹气,与液滴发生热量交换,使得带电液滴脱溶剂化,库伦爆炸在此过程中反复进行,最终形成裸露的气相离子,通过离子传输组件,进入四极杆质量过滤器中。 ●加热鞘气(辅助脱溶剂化):

加热的鞘气,在喷针的两端,和喷针平行处,其作用,一个是热量交换,使得带电液滴气化,另外一个目的是实现离子聚焦,防止离子的逃逸。 二、质谱中的各种“气”和各种“电压”,您了解吗? 反吹气(又名气帘气或者脱溶剂气): 反吹气,和气帘气,脱溶剂气其实是不同的名称,从锥孔(或者毛细管)出来的加热气,运动轨迹和离子运行轨迹相反,所以有的叫它”反吹气”,又因为这种加热的气体,对于进入离子

通道前的带电液滴,与之进行热量交换,起到了脱溶剂化的效果,又被称为“脱溶剂气”,在与离子传输相反的道路上,它形成了一道像窗帘一样,阻隔了中性分子进入离子通道的路线,降低了本底干扰,所以也被称为”气帘气”。 ?喷雾气: 我们可以看到,雾化气在喷雾针平行的方向上,其主要作用在于形成喷雾压力,使得经过喷针的液流,形成细小的雾滴(此过程带电和雾化同时进行)。 ?碰撞气: (基于3Q质谱来说明),则是在质谱的碰撞池中,将来自于第一个四级杆筛选过滤后传输来的离子,与之发生碰撞,离子被撞碎后,送到第三个四极杆,由于为了防止产生碎片的复杂性,碰撞气只传递动量,不参与反应,所以一般采用高纯的惰性气体。 ?电喷雾电压: 这个施加在喷雾针上的电压,主要是用来将经过色谱柱后的流动相,到达喷雾针处形成的液滴,使之带上电荷,改变电压的正负性,其可使得液滴带上正电荷或者负电荷,这个喷雾电压,实际上使得在喷雾针到反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梯度,带电机理可以看作一种电泳机制。

质谱离子阱

离子阱的基本原理: 离子阱的发展历史:最早是三维离子阱,它模拟了理想的四极场,但其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非常困难。慢慢有人做了简化,比如柱形离子阱(有商用的仪器),这还是三维离子阱。后来发展的线性离子阱是在四极杆轴向上加一个直流,比如商用的LTQ 。但LTQ 这样的线性阱里面的结构也是双曲面的,加工也非常困难,要求精度很高。线性离子阱经过简化后,可以变成矩形离子阱,加工比较简单,加工成本也不高,我国国内也可以加工。 当然,所有离子阱的核心都是从双曲面的离子阱来的,所以先介绍一下传统的双曲面三维离子阱。它由一个环形电极和上下两个端盖电极组成,加上前端的离子源入射和检测器。它的内表面是双曲面的,加工很困难。 离子阱能够储存(捕获)离子,根据马修方程,当离子在r 径向和 z 轴向两个方向都稳定时,离子就能够被离子阱稳定地捕获。根据 离子稳定图,当离子在两个方向都稳定时就被捕获了,通常利用的是第一稳定区(如图)。当离子处于稳定位置时,根据马修方程中a 和q 的关系式,a 和q 同离子的质荷比m/z 、所加射频场的频率、场半径、射频电压、直流电压有关。商用仪器通常不加直流(即a=0), 离子在一条线上运行,如图所示,质量数越小,越靠近右侧。当扫描射频电压时,每个离子的q 逐渐由小变大,直到离子脱离稳定区, 跑出离子阱,即可被检测。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生物质谱技术

生命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最前沿科学之一,随着人类第一张基因序列草图的完成和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后基因组学,即蛋白质组学时代。正如基因草图的提前绘制得益于大规模全自动毛细管测序技术一样,后基因组研究也将会借助于现代生物质谱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本文拟简述生物质谱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1.质谱技术 质谱(MassSPectrometry)是带电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质荷比(或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谱。质谱仪是一类能使物质粒子高化成离子并通过适当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并检测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的仪器。质谱仪主要由分析系统、电学系统和真空系统组成。 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用于分析的样品分子(或原子)在离子源中离化成具有不同质量的单电行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这些单电荷离子在加速电场中获得相同的动能并形成一束离子,进入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分析器,离子束中速度较慢的离子通过电场后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在磁场中离子发生角速度矢量相反的偏转,即速度慢的离子依然偏转大,速度快的偏转小;当两个场的偏转作用彼此补偿时,它们的轨道便相交于一点。与此同时,在磁场中还能发生质量的分离,这样就使具有同一质荷比而速度不同的离子聚焦在同一点上,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聚焦在不同的点上,其焦面接近于平面,在此处用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即可得到不同质荷比的谱线,即质谱。通过质谱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分析样品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中同位素构成和分子结构等多方面的信息。 质谱技术的发展 质谱的开发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初J.J.Thomson创制的抛物线质谱装置,1919年Aston制成了第一台速度聚焦型质谱仪,成为了质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离子阱质谱仪使用流程

液质联用离子阱质谱仪使用流程 1. 使用质谱须知 在使用质谱仪前请确认并检查以下条件: ● 仪器已经正确安装并且经过厂商工程师的检测; ● 质谱仪属于精密贵重仪器,未经专门培训人员不得擅自开启使用,更不 得随意“调校”氮气和氦气压力或更改仪器参数等; ● 检查液氮罐和氦气钢瓶是否有一定压力,以便为测试样品提供符合流速 和压力要求的氮气(喷雾气体和干燥气体)和氦气(碰撞气体); ● 常规ESI源已安装完毕 ● 样品溶液必须澄清透明,不含有固体微粒,不得将粗提物直接用于测定, 以免堵塞喷雾针或者污染毛细管。测试用的液相溶剂体系不得含有不挥 发性的酸、碱、盐。 2. 测样前仪器准备 2.1 启动trapcontrol软件 2.1.1. 单击桌面图标或者通过程序目录启动trapcontrol软件; Start – Programs – Bruker Daltonics – esquireControl 软件可能要求输入操作人员的姓名。

2.1.2. 选择软件中质谱仪处于操作状态 2.1. 3. 调用方法: Method -> Open -> DEFAULT.ms 3. 测样方式——直接进样测定部分 对于标准品或相对较纯或混合组分较少并且不含盐的药物样品,如果仅需要进行鉴定,可以采用直接进样方法测定。 3.1 样品用标准溶剂(50%H2O,50%乙腈或甲醇,0.1%甲酸)溶解或稀

释 3.2 将配好的样品或标准品吸入进样器(针),将进样器(针)放置于进样 泵中。注意:进样器(针)内不能有气泡 3.3 将进样器(针)直接与离子源连接(如图) 注意毛细管与注射器之间需紧密连接。进样器内不能有气泡 3.4 设置进样泵的流速为120~180微升/小时 3.5 参数调节,初学者建议采用Tune -> Smart 模式,调节下图蓝色标识部 分。 A 雾化气、干燥气流量和温度,建议以下列值为基准调节: Nebulizer 5 psi – 15 psi Dry Gas 5 l/min Dry Temp 300 °C B 设置正负离子模式,或者正负离子交替模式。

电喷雾质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电喷雾部分)的简介 ESI-MS的大概结构 电喷雾质谱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电喷雾部分和质谱仪部分。电喷雾部分可以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 使非挥发性溶液相的离子转入到气相; 而质谱仪部分则可以提供一种灵敏的、直接的检验。 ESI的基本原理 ESI 是一种离子化技术, 它将溶液中的离子转变为气相离子而进行MS分析。电喷雾过程可简单描述为: :样品溶液在电场及辅助气流的作用下喷成雾状带电液滴,挥发性溶液在高温下逐渐蒸发,液滴表面的电荷体密度随半径减少而增加,当达到雷利极限时,液滴发生库伦爆破现象,产生更小的带电微滴。上述过程不断反复,最终实现样品的离子化。由于这一过程即没有直接的外界能量作用于分子,因此对分子结构破坏较少,是一种典型的“软电离”方式。

ESI过程 ESI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液滴的形成、去溶剂化、气相离子的形成3 个阶段。 液滴的形成和雾化 样品溶液通过雾化器进入喷雾室, 这时雾化气体通过围绕喷雾针的同轴套管进入喷雾室, 由于雾化气体强的剪切力及喷雾室上筛网电极与端板上的强电压( 2~6 kV) ,将样品溶液拉出, 并将其碎裂成小液滴。随着小液滴的分散, 由于静电引力的作用, 一种极性的离子倾向于移到液滴表面, 结果样品被载运并分散成带电荷的更微小液滴。液滴的形成及电喷雾过程如图2 所示。 去溶剂化和离子的形成进入喷雾室内的液滴, 由于加热的干燥气-氮气的逆流使溶剂不断蒸发, 液滴的直径随之变小,并形成一个“突出”使表面电荷密度增加。当达到Rayleigh( 雷利) 极限时, 电荷间的库仑排斥力足以抵消液滴表面张力时, 液滴发生爆裂, 即库仑爆炸, 产生了更细小的带电液滴, 离子的形成如图 3所示。

离子阱

离子阱 离子阱并不是一个很新颖的装置,早在50年代末它就被应用于改进光谱测量的精确度。设法提高光谱精确度是每个从事原子光谱研究的科学家所追求的「圣杯」,有人曾这么比喻:如果哪一天上帝允诺帮每个人实现一个愿望,十个原子光谱学家中,大概有九个都会希望上帝做同一件事──以他伟大的神力把一个原子或分子一动也不动地固定在空间中某一点,好让这些科学家把光谱线量到无比精确。这当然只是一个梦想,一个在真实世界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由于测不准原理的作祟,DE不可能无限小,所以谱线不可能量到无限准。但是如果我们能使Dt够大,DE还是可以很小,换言之,想要量到更精准的谱线,测量时间必须拉长,因此必须设法局限住待测物体。于是离子阱因应而生,它的原理十分简单:利用电荷与电磁场间的交互作用力来牵制带电粒子的运动,以达到将其局限在某个小范围内的目的。 离子阱,又称离子陷阱,是一种利用电场或磁场将离子(即带电原子或分子)俘获和囚禁在一定范围内的装置,离子的囚禁在真空中实现,离子与装置表面不接触,应用最多的离子阱有“保罗阱”(四

极离子阱,沃尔夫冈·保罗)和“Penning阱”。离子阱可以应用于实现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以粒子的量子力学状态,如原子的自旋方向等表示0和1,称为“量子比特”,离子阱利用电极产生电场,将经过超冷处理的离子囚禁在电场里,实现量子比特。 离子阱(Ion trap),由一对环形电极(ring electrod)和两个呈双曲面形的端盖电极(end cap electrode)组成。在环形电极上加射频电压或再加直流电压,上下两个端盖电极接地。逐渐增大射频电压的最高值,离子进入不稳定区,由端盖极上的小孔排出。因此,当射频电压的最高值逐渐增高时,质荷比从小到大的离子逐次排除并被记录而获得质谱图。离子阱质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对于物质结构的鉴定非常有用。这种由一对环电极和两个双曲面端电极形成的离子阱称为三维离子阱,离子聚焦的位置是在中心的一个点上,具有比较大的空间电荷效应,常规的三维离子阱的离子存储数目为几千个。 为了避免空间电荷效应和简化电极结构,后来人们使用四级杆的

2、高效液相色谱_电喷雾_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推定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 离子阱质谱法快速推定硫酸奈替米星中有关物质的结构 袁耀佐1,张玫1,钱文1,谭力1,赵恂1,周晓华1,张正行2(1 江苏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南京210008;2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教研室,南京210009) 摘要: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 离子阱质谱(H PLC ESI I T M S n)法及TFA fi x技术,快速鉴定硫酸奈替米星样品中有关物质的结构。方法 A g il ent SB C 18 (4 6mm 150mm,3 5 m)色谱柱,水 三氟乙酸 甲醇(84115)为流动相,流速0 5mL!m i n-1;离子肼质谱仪正离子检测,柱后分流(32)进样,电喷雾离子源,离子源温度350?,雾化室压力275 8kP a,干燥气流速9L!m i n-1,采用T FA fix技术,即在柱后添加丙酸 异丙醇(2080)溶液,改善流动相中三氟乙酸对电喷雾离子化的抑制作用;对有标准品的有关物质,其结构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质谱行为来确定;对无对照品的有关物质,主要以奈替米星和西索米星质谱行为为模板,根据它们多级质谱信息来推定。结果 硫酸奈替米星原料中检出9个有关物质,推定出其中7个物质的结构,分别为西索米星、去甲基西索米星、1 N 乙基 加洛糖胺、5 O 乙基 奈替米星、2# N 乙基 奈替米星、3? N 乙基 奈替米星、3 N 丙基 依替米星,解析了另两物质的部分结构。结论 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硫酸奈替米星原料中有关物质结构的快速推定,为奈替米星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研究提供了可靠快速的分析手段。 关键词:硫酸奈替米星;有关物质;结构推定;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 离子阱质谱法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10)18-1428-06 R api d Character izati o n of t he Re l a ted Substances i n N etil m ic i n Sulf ate Sa m ple by HPLC ESI I T M S n YUAN Yao zuo1,Z HANG M e i1,Q I A N W en1,TAN L i1,Z HHAO Xun1,Z HOU X iao hua1,Z HANG Zheng x i n g2 (1 J iangsu Instit u te for D rug Control,N anjing210008,Ch i na;2 D epart m ent of Pharmaceutical A nal y sis,Chi na Phar m aceutical Uni versit y,N anjing210009,China) ABSTRACT:O BJECT I VE T o character ize rap i d l y t he re l a ted substances i n ne til m i c i nsu lfate samp l e by a H PLC ESI I T M S n m eth od w it h a TFA fi x techno logy M ETHODS T he m ethod was carried out usi ng an ag ilent SB C 18 (4 6mm 150mm,3 5 m)co l u mn and a m obil e phase containi ng a m i x ture o fw ater,tr ifluo roacetic ac i d and m ethano l(84115)at a fl ow rate of0 5mL!m i n-1 Two fifth o f the colu mn e l uentw as sent i nto t he M S fo r peak charac teriza tion by sp litti ng mode T he i den tificati on o f related substances i n the ne til m i c i nsulfa te bulk sa m ple was perfo r m ed w ith a i on trap m ass spec trom eter,w it h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 I)source i n the positive i on m ode,t he te m pera t ure o f ES I i on source is350?,nebulizi ng pressure i s275 8kPa,and dry gas flow is9L!m i n-1, a so l u tion co taini ng prop i onic ac i d and i sopropano l(8020)w as i nfused i nto t he eluent through a T p i ece to decrease t he M S si gnal suppressi on of tr ifluo roacetic acid R elated substanes wh i ch the i r reference substances can be obta i ned were identifi ed by co m pa ri ng the i r chrom atog raph ic andM S behav iors w ith those o f correspond i ng re f e rence substances,the o t her unknow n related substances were deduced usi ng the collision i nduced disso ciati on(C I D)spectra o f as temp l a tes RESULTS A t o ta l o f n i ne compounds were were character ized i n comm ercial sa m ples,a m ong wh i ch seven i m pur ities w ere identifi ed,t hey are si so m i c i n,de N me t hy l siso m ici n,1 N ethy lgara m i ne,5 O e t hy l netil m ic i n,2# N ethy l netil m icin,3? N ethy l netil m ici n and3 N propy l eti m icin,respecti ve l y,and t he oth er t wo com pounds w ere deduced parti a lly,too CONCLUSI ON The estab lished me t hod is su itab le for the rap i d i dentifica ti on o f re l a ted substances i n netil m ic i nsulfate sa m ples and qua lity control KEY W ORDS:ne til m i c i n su lfate;related substances;character i zati on;H PLC ESI I T M S n 奈替米星(netil m icin)是在西索米星(siso m icin)的1位氨基上引入一个乙基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二者抗菌谱相似,但奈替米星对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稳定,且耳肾毒性低于其他同类产品[1],临床应用均为其硫酸盐。美国药典32版(USP32)、英国药典2009(BP2009)、日本药局方15版(JP% &)、?中国药典(2005年版(Ch P2005)等药典中均对有关物质进行了控制[2 5]。王建等[6]曾建立 作者简介:袁耀佐,男,博士,副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抗生素质量研究 T e:l(025)86631609 E m ai:l yu anyaozuo@yahoo co m c n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法(QuEChERS-GCMSMS)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法(QuEChERS-GCMSMS )分析中药中的农药多残留 Application Notes_C_GCMS-31 吕建霞 余翀天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引言 中药为我国的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为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据统计,我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余种,其中约有20%的中药材来自人工栽培[1]。随着人工栽培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使得中药材极可能受到农药的污染,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存在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中国药典(2015版)》[2]中提供了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方法,采用分散固相萃取的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本文依据此方法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中药中60种有机氯、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好,回收率高,线性范围好。仪器 Trace1310-ITQ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仪,配EI 源(Thermo Scientific );AS1310 自动进样器(Thermo Scientific )均质器、离心机、天平、漩涡混合器、氮吹仪(Thermo Scientific )耗材 色谱柱:TG-5MS (30 m ×0.25 mm ×0.25 μm )(Thermo Scientific )QuEChERS 产品:萃取管,50 mL 含6.0 g 无水硫酸镁和1.5g 醋酸钠(PN :60105-210);净化管,15 mL 含900 mg 无水硫酸镁、150 mgPSA 、150 mgC18(PN :60105-227)(Thermo Scientific )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离子阱质谱;TG-5 sil 色谱柱;中药;农药残留目标 建立高效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测定中药中的多种农药残留;样品中的农药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离子阱质谱采用二级质谱模式检测,灵敏度高 试剂与标准品 农药标准 溶液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浓度100 mg/L 。乙腈:色谱级。冰醋酸。 0.1%醋酸-乙腈溶液:加10 mL 冰酯酸到990 mL 的乙腈。标准溶液的制备 单一农药标准溶液各取适量,用正己烷稀释定容,得浓度为1 mg/L 的混合标准溶液。样品前处理 取试样可食用部分,粉碎并混合均匀,准确称取3 g (精确至0.01 g ),加入10 mL 水浸泡,转移到QuEChERS 萃取管中,加入15 mL0.1%冰醋酸/乙腈溶液,均质提取2 min 。以10000 r/min 离心10 min 。准确吸取10 mL 提取液于离心管中,N 2吹干,用2.0 mL 乙腈涡混溶解残渣。将上述溶液转移到净化管中,涡混2 min ,5000 r/min 离心3 min 。用一次性注射器取上清液,过0.45 μm 滤膜,供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

电喷雾电离质谱的简介与改进

电喷雾电离质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电喷雾部分)的简介与改进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电喷雾电离质谱的电喷雾部分的结构,原理,电喷雾的过程,以及其优缺点和应用对其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电喷雾电离质谱,并引起大家对电喷雾电离质谱的重视,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字:电喷雾电离质谱质谱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process of ESI in ESI-MS(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s well as its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and concludes with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hrough this paper I hope all of 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ESI-MS, draw your attention on ESI-MS, and let ESI-MS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ESI-MS Mass Spectrometry 引言:电喷雾作为一种产生气相离子的方法是由Dole 和他的合作者们于1968 年提出的, 在1973年, Dole 等人提出将电喷雾与传统质谱仪联用, 而到1984 年才被用于实验中。电喷雾质谱作为一种较新的分析手段, 它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利用。自从90 年代以来, 关于电喷雾质谱发展、应用和功能方面的出版物呈指数上升。但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电喷雾质谱却鲜为人知,对于质谱部分的介绍有很多书籍可以参考, 但对于电喷雾部分,国内关于此方面系统介绍的书籍、文章却极少。因此在此做一些介绍,并针对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ESI-MS的大概结构 电喷雾质谱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电喷雾部分和质谱仪部分。电喷雾部分可以提供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 使非挥发性溶液相的离子转入到气相; 而质谱仪部分则可以提供一种灵敏的、直接的检测方式。 图 1电喷雾质谱示意图

电喷雾电离质谱及其在蛋白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电喷雾电离质谱及其在蛋白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桑志红综述杨松成审校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北京100850) 摘要本文综述了电喷雾电离质谱及其在蛋白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由于电喷雾电离质谱可产生多电荷峰,因此大大扩大了检测的分子质量范围,同时灵敏度高,另外它可与HPLC 及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联用,扩大了质谱在蛋白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喷雾电离;质谱;蛋白质化学 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中,质谱、核磁、红外及紫外等分析手段,从不同的侧面提供了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质谱以质量分析为基础,灵敏度高,可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高分辨质谱)以及一些有关的结构信息。经典的有机质谱要求待测物能气化,有一定纯度,热稳定性好等条件,因此,极性高,不易气化,热不稳定以及不纯的化合物难以用经典质谱测定。近年来随着有机质谱在质谱硬件、软件、电离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各种分离方法相联(如色质联用技术)的接口的不断完善,扩大了化合物的检测范围,在分子量测定方面,已从化学小分子扩展到生物大分子,可测定的分子量达到几十万道尔顿。 质谱有多种电离方法,包括场解吸、等离子体解吸、激光解吸、快速粒子轰击、热喷雾电离和大气压电离等。每一种电离方法都有一定的分子量检测范围,一般认为热喷雾的分子量检测最大范围约8ku,快原子轰击为25ku。但是随着分子质量的增加,所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均有所下降。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由于可以产生多电荷峰,与传统的质谱相比扩大了检测的分子质量范围,同时提高了灵敏度,使一种M/Z限制在一定范围的四极质谱,就可以分析分子质量超过200ku的蛋白质[1]。另外ESI-MS方法产生一系列的多电荷峰,可以得到准确的分子量,它还可与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CE)分离方法相连接,扩大了质谱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电喷雾现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之前,但真正把电喷雾作为一种电离方法的创新性的研究是由Dole等在大约30前开始的,他们研究的目的是用电喷雾来产生气态大离子。1984年Yamashita等把大气压电喷雾电离技术与四极质谱结合起来,同年,Alexandror把它和磁质谱结合起来。1988年Fenn研究小组报道了用ESI-MS得到了带有45个正电荷分子量为40ku的蛋白质,随后ESI-MS在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