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筑案例分析

生态修筑案例分析
生态修筑案例分析

生态建筑实例分析日本爱知世博会政府馆

竹材的生态设计

——日本爱知世博会政府馆的生态体验

概述:作为这次世博会的举办国,日本对于自己政府展馆的修建相当重视,除了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外,从建筑室内设计和施工以及展品选择上都下了很大功夫。由于没有标准展示单元的限制,展馆在建筑设计上可发挥的空间比其他国家展馆都大。其建造理念表达了重新连接渐渐疏远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爱知世博会长久手主会场的日本馆)

一、细节设计体现——原生材料,生态材料的灵活运用。

长久手日本馆的外观犹如一个蚕茧状的巨大竹笼,这是受蛹、茧和地球大气层的启发而设计的。“竹笼”长90米、宽70米、高19米,构架是用竹子做的,外面的屋顶和墙体是纸做的,它可以使

阳光变得柔和,保持展馆通风、凉爽怡人。竹子经过特殊的烟熏处理,克服了发霉、龟裂、虫害等弱点,重量轻,再利用性能优异;竹纤维的吸音性能和隔热性能优越;把竹子编成六股使用,则使整个建筑既美观大方,又坚韧牢固。

“竹笼”材料全部可以再生利用,最后就作为学生教科书的用纸。这里应用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包括采用最尖端技术的新能源系统、降低空调负荷的竹笼、超亲水性光触媒钛钢板流水降温屋顶、通过植物叶子蒸腾给周围带来清凉的绿化墙和可重归土壤的外墙和砖。长久手会场的日本馆是日本政府馆的主展馆,位于日本展区内鲤鱼池的西侧,占地面积8029m2建筑基础面积4147m2,楼面面积5947.05m2。由日本设计株式会社负责建筑施工图设计,熊谷组建筑公司施工,建筑总造价1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7亿元)。

除利用了大量地原生建材之外,长久手日本馆也使用了一些采用高科技技术的新型绿色建材。如内层建筑的北墙采用了一种新型外墙体,它是由聚乙烯酸塑料(Poly Lactic Acid Plastic)、发泡缓冲材和空气泡(Air-Cap)构成。由于这种外墙体材料均为淀粉和食品废弃物制成,所以在废弃之后,经粉碎发酵,在不到4个星期里就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原生土壤。同时,内层建筑的屋面采用了一种光触媒金属表面涂了一层氧化钛薄膜,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活性氧,进而分解有机物,在雨水的冲刷之下,达到自己洗净作用。而这里采用光触媒金属板更重要的目的,从而减少夏季的空间负荷。此外,该馆的地面采用节能的低温烧制的铺地砖。这些铺地砖经特殊处理后,不仅可以保证展览会期间有充分的强度,而且在移动室外约2年左右后,会还原成土壤。

(日本馆的节能铺地砖)

(日本馆的新型外墙体)

长久日本馆是才用了天然材料级新环境技术的实验型展示馆。这个展示馆采用以淀粉及食品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分解性塑料外壁板,利用新能源的电力供应等,是一个考虑环保的技术宝库。

二、“自然地睿智”的生态设计理念。

为表现此届世博会“自然地睿智”这一主题,工程设计总负责人彦本裕认为日本馆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在这里(日本馆设计),主语是日本,对地球环境的思考是内容“。

爱知世博会的日本长久手主题馆的建造,它整体“竹茧”的造型以及所运用的“竹尺”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长久手会场日本政府馆用100%的新能源供电,采用了光触媒钢板房檐以及灌水冷却效果、通过使用竹栏减少日光照射量,成为一个可以感受到新材料和新环境技术“茧”的形象作为建筑的造型。在这个展馆的设计中,主体

结构基本为全竹结构,而且竹并不仅仅作为结构而存在,竹材料同时以各异的方式组合而应用于各种场合,如顶棚、屋檐、隔墙等等,这充分展示了利用竹材料多变的方式。

长久手日本馆把日本的竹文化演绎的十分到位,紧扣展览会的主题“自然的睿智”,一方面把竹子作为显自然的载体,另一方面通过独特的构筑方式展示着设计师们的“睿智”单独的每一片竹尺,十分自然平常,而被组合在这样的一个巨型结中,便展现出竹材料的特殊意义。

根据他的设计,展馆由内外两层组成(被称之为二重膜)。外层是一个巨大的、像蝉茧一样的竹笼子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用以进行环境调整的装置。因为世博会主要横跨名古屋的炎热夏季(5月中旬到9月),竹笼可以帮助建筑物内层的通风遮阳。竹笼最长处

93.5m,最宽处73.5m,高19.47m,共用了日本九州及关东地区产的真竹2万3千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竹建筑。所用的这些竹子都经过特殊加工,克服了易裂易腐的弱点。竹笼子的制作类似编大竹筐,分为骨(构造层)、筋(连接层)、皮(表层)三个部分。竹子与竹子之间连接不用金属,而是依靠自身相互缠绕,或用强度大且经过防腐处理过的麻绳绑在一起。

(日本馆南立面及纵断面—Double Cover)

(日本馆平面及细部剖面)

展馆的内层是一个双坡屋面、屋顶部高低错开的二层木结构建筑。其南侧外墙采用了一种与竹子同属一科的植物Kokumazaza来绿化,由于植物叶子表面的蒸发作用,不仅起到了冷却建筑外墙的效果,而且降低了建筑整体周围的温度。在与无绿化外墙的‘比较试验

‘显示,有无此绿化的气温竟相差7℃。

(日本馆的竹笼子)

三、传统民居做法的融合

为让参观者亲身感知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或古老的睿智,来帮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减少环境负荷与可持续发展,长久手日本馆使用了大量有革新技术的自然建材。如内层建筑的屋顶上覆盖了竹片作的瓦。这种竹瓦是借鉴日本大分县玖珠丁地区一些民居房屋的做法。

(日本馆的竹瓦利用)

此外,还有用竹纤维为基本原料,外加30%的聚酯纤维制成的吸音隔热材料。它被广泛使用在填充墙、顶棚和空调送风管的隔热材料上。同时,为了减少金属连接物,竹子还被加工成直径18mm,长15~30mm的连接材料(一种筒状物,可以承受1.2t的剪力)。配合黏结剂,可作为材料与材料之间连接的暗榫使用。

为了保护山林,必要的间伐是不可少的。而间伐材由于是木材短、直径小且木节多等缺点,很少被作为建材使用,但这次却把它制成束柱、组合柱、编成材以及箱型梁用在构架上。

(传统的编竹样式的应用)

束柱是把9根间伐材(中间一根直径170mm,周围8根直径100mm)用竹制的暗榫连接在一起,做成断面像花一样的柱子。而组合柱是用4根束柱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高18m的框体柱子。

(日本馆的束柱)(日本馆的暗榫)

(日本馆的组合柱)此外,这些间伐材也可以被黏接集合成一种叫做编成材的大断面柱子(300mmx300mm)。箱型梁是把断面为105mmx105mm 的间伐材组装成梯子形状,两侧用12mm厚的木板夹住,形成的一种高强度的轻质箱型梁。这些创新设计不仅为使用间伐材提供了一个有效利用的方法,并为室内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装饰效果。

(日本馆的箱型梁)

结语:竹材的本身是一种具有极强生态意义的材料。但仅仅在设计中使用生态材料并不是生态设计的全部。爱知世博会长久手日本馆在构思的过程中选取竹作为生态构筑材料并不是偶然的。爱知县所处的大分市(Oita)是日本盛产竹子的地方,在当地有制造竹建筑,加工产品的传统;竹材料本身具有不可回避的耐久性问题在博览会建筑中好被取长补短了,因为竹子的生长迅速并且也极易腐蚀,但博览会建并没有对材料的永久性提出很高要求,而且正是由于这样的因素使其用在用过就拆的博览会建筑上,更能体现生态材料的意义。

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探索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自然的睿智”是每个建筑人必然的发展方向。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6 7 8 9 10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 欧文化中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标准
世界各国的绿色标准情况
Eko Profile Promis E BREEAM ESCALE Eco Effect Eco Quantum E-top LEEDLEED -Canada, GBTool BREEAMBREEAM-Green Leaf LEED
GOBAS
HKHKBEAM
CASBEE
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第 一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次「地球环境高峰会议」
NABERS SBAT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从20世纪70年代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至今,世界各国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例,研究这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无疑会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典型案例 (一)巴西库里蒂巴 巴西库里蒂巴是南美国家巴西东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为巴西第7大城市,环境优美,在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城市生态规划样板”。 一是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在20世纪60、70年代,巴西库里蒂巴市就走上了低成本,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城市拥有逐步拓展的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并采取了致力于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活质量的各种土地利用措施。首先,库里蒂巴市通过追求高度系统化的、渐进的和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设计,实现了士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其次,城市还鼓励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此外,城市在一体化交通网络、道路网络的拓展中,主要是沿着几条结构轴线向外进行走廊式开发。轴线是公共汽车系统的主要线路,这些轴线在城市中心交汇,构成了一体化道路系统的第一个层次;拥有公交优先权的道路把交通汇聚到轴线道路上。而通过城市的支路满足各种地方交通和两侧商业活动的需要,并与工业区连接。同时。轴线的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用路。

目前,库里蒂巴市尽管有50万辆小汽车,但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据有关研究人员估算这足以使得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总之。目前该城市80%的出行依赖公共汽车,其使用的燃油消耗也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每辆车的用油减少30%。这就使得库里蒂巴市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量居巴西首位,但污染却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其他城市.交通也很少拥挤。 二是实行垃圾回收项目。库里蒂巴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涵还体现在其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其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中库里蒂巴较为著名的环境项目是1988年实行的1:1号为“垃圾不是废物”(garbage is not garbage)的垃圾回收项目,垃圾的循环回收在城市中达到95%。每月有750吨的回收材料售给当地工业部门,所获利润用于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公司为无家可归者和酗洒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简单的、讲究实效的成本很低的社会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库里蒂巴环境规划的一部分,并使城市在环境和社会方面都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 三是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 (二)美国伯克利 国际生态城市运动的创始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雷吉斯特于1975年创建了“城市生态学研究会”,随后他领导该组织在美国西海岸的伯克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城市建设活动,在其影响下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这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伯克利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生态建筑简介科技生态建筑简介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所处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素,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同时尽可能不破坏所处环境因素循环,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系统健全运转。 建筑的发展历程: 是伴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的 1 1. . 生态化: 与自然和谐共生,反朴归真,融于自然。 。 2 2. . 智能化: 高科技的运用。 。 3 3. . 人性化: 以人为本,尊重、关爱人类。 。 生态建筑的设计意义生态建筑的意义工业化社会带来的生态危机 1. 人口的增长 2. 非可持续发展方式 3. 能源危机 4. 自然灾难 5. 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1 / 7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截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总面积仅为2.3亿平方米。 在每年近2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当中,只有五六千万平方米是节能建筑,仅占3%左右,其他97%都属于高耗能建筑。 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 通过模仿高效率的自然结构,利用地方材等对对自然的尊重。 赖特将建筑视为有生命的有机体,提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有机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的思潮演变变早期注重生态的现代建筑思想1963年《设计结合气候: 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首次系统地将设计与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舒适感受结合起来,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 生物气候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控制一些气候要素对建筑的影响。 地域性建筑是要求对当地传统建筑设计和策略的再发现和提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分解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 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 姓名:卢程 班级:1334501 学号:1133450116 提交时间:2016年10月8日

基于生态示范的乡村公共空间修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设计 一、背景介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基地面积670m2。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整体于11月竣工。接手项目时,村委会前场坝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加之垃圾倾倒遍地无人清理,成为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 莲麻村近年实施雨水工程和管线铺设,但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在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同时,设计中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由于硬质化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二、项目概述 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三、主要特点分析 1)通过打破场地边界,将鱼塘与村委会广场连接为一体,破除村委会的行政化印象,提升村委广场的亲和力;增加滨水活动及亲水空间,将原本局促的车行道转弯予以拓展,提高舒适度;植入景观构筑,改变原有视线焦点,将人的活动引入场地,丰富场地的空间形态。 2)运用海绵效应,就地化解矛盾。将雨水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将雨

国内生态建筑实例

国内生态建筑实例 生态建筑在作为节省能源方面是一个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中国的生态建筑已经有很深远的历史,不同于西方的高技派,中国的生态建筑大多是从很不发达的地区起源的,或许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科学水平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所以那个时代可能只有极少的人认识到该建筑形式的合理性。中国的窑洞、干栏式建筑、福建的土楼等等,都是乡土的,但是它们绝对是生态的。它们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技术精髓,不论从结构、构造、还是从与自然结合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极好的应用了生态建筑技术。不论是哪种乡土建筑形式,都有其特点。随着建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建筑也随之从乡土派往高技派发展。 由于我国东西发展的不平衡与愈来愈大的差距,乡土派与高技派均有用武之地。在新疆、陕北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运用土技术和低廉材料的设计方法也被大量推广应用,其结果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由于海外先进技术和观念地大量引人,高新技术的生态建筑出现很多,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乡土派实例 1.1窑洞 窑洞式民居是一种很古老的居住方式,即在黄土断崖地区挖掘横向洞穴作为居室。因为它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冬暖 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等优点,虽然 存在采光及通风方面的缺陷,但在北方少雨的 黄土地区,仍为人民习用的民居形式。按构筑 方式可分为三种:靠崖窑、平地窑、锢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 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 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 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在山坡、土塬的沟 崖地带挖一口窑,平着伸进去,前面有比较开 阔的平川地,从侧面看,这种地形很像靠背椅 的形式,这叫靠崖式窑洞(如图1)。 图1 平地窑(如图2)又称窑洞、地坑院、地 窨院、暗庄子。即在平地上向下挖深坑,使之 形成人工土壁,然后在坑底各个方向的土壁上 纵深挖掘窑洞,也可以说是竖窑与横窑结合而 成的民居。此式窑洞多流行于河南巩县、三门 峡、灵宝和甘肃庆阳、山西平陆一带。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教案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分析“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 2、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3、举例说出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4、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二、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四、教学方法: 自主——引导式,问题式 五、课时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出新课 提问:○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意义;○2生态工程特点;○3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 教师: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经济的发展是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地球母亲”已千疮百孔,如果有一天她不堪重负,怎么办?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 提问:人类能否离开地球继续生存? 引出——“生物圈2号” (二)“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 学生已完成导学案。 提问:○1设计目的;○2失败原因;○3经验教训; 引出:我们应注重生态工程建设,现选取六个实例与同学共同分析讨论。 (三)生态工程实例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展示图5—6 窦店农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 (1)这一生态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2)该生态系统往往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 (3)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展示黄河水质 介绍“九子登科”模式: 【思考与讨论】

(1)这一生态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2)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拓展: “工程学原理”不是所谓的“系统学工程学原理”,而是指的水土保持工程:○1山坡水土保持工程○2山沟治理工程○3山洪排导工程○4小型蓄水工程 (3)这一模式在其他小流域能够照搬吗?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展示沙尘暴、草场退化图片 【思考与讨论】 (1)国家为什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兴建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一工程为什么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 (2)这一生态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3)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讲授:什么是湿地?湿地的作用有哪些? 展示湿地优美环境:红树林、滩涂、沼泽等 【思考与讨论】 (1)当初人们为什么围湖造田? (2)为什么说退耕还湖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3)这一生态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4)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 展示图5—16 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 【思考与讨论】 (1)在这一案例中,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2)怎样合理地筹划养殖肉牛的数量? (3)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展示生活垃圾成堆、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思考与讨论】 (1)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噪声又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由汽车造成的污染? (2)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每一个城市居民应当在这方面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 (3)在这一案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总结:○1由上述实例,肯定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肆无忌惮了呢?○2从朝鲜“三八线”附近自然状态的恢复,我们知道生态工程的恢复是有限的,不要忘记大自然固有的强大生态恢复力量。○3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路子,现在已弊端多多,“前

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人教版生物选修3专题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同步训 (共25题;共73分) 1. (2分) (2016高二上·广平期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 .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 .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 2. (2分)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 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C . 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 . 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考点】

3. (3分)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 .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 . 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D .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考点】 4. (2分)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考点】

生态工程案例分析

生态工程案例分析 ——上海后滩公园金色向日葵盛开在田间,水稻到了快要收割的时候,芦苇和芒草等在溪流中挺立……这并不是哪个农庄的田园风光,而是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的自然景观。后滩公园位于上海世博园C片区的黄浦江畔,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路隧道,面积约14公顷,用地岸线长约1.8公里。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和潮汐作用,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为了让这片划入世博园区的湿地重现生机,从2005年起,上海海洋大学张饮江教授领衔的水生态工程课题组的建设者们对后滩区域水体本底、土壤本底、植被本底等状况进行了科学调查,经过四年努力,后滩湿地的面积从4公顷增加到14公顷,成为市区惟一的湿地生态公园。 来到后滩公园,只见那里河水清澈见底,河中的“水下森林”郁郁葱葱。除了沉水植物,后滩公园的水系中还有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和浮叶植物,它们高低错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生态系统。这片湿地中的动物很多,如花鲢鱼、白鲢鱼、餐条鱼、鳊鱼、青虾、河蚌、河蚬、小蝌蚪,还有来此栖息的野鸭、飞鸟。这里风光秀丽,流水潺潺,凡经过这里的游客,都为青翠欲滴的水生植物、清澈见底的溪流碧波所感叹。作为上海未来的“绿肺”,世博会结束后,后滩湿地公园被永久保留下来,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抹绿色。 游走在后滩公园,一些景点似乎还依稀可辨旧码头、旧工厂的痕迹。这里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浦

东新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忆说过,五年前这里的天空是灰茫茫的,雾气、粉尘交织混合在一起。几乎就是工业废渣和建筑废物的堆积场,狭长的地带垃圾遍野、污水横溢,一片狼藉。现在外地游客会说,上海有一个外滩,还有一个后滩。 2007年初开始,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领衔“土人设计”团队设计,2009年10月建成。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后滩公园不但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得生态净化水系统模式,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通过生态化设计,实现了生态化的城市防洪和雨水管理,让自然自我循环净化,让自然做功,公园借鉴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成果,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净化,在10公顷的绿地中,每天能将2000多吨的劣V类水净化为可以安全使用的优III类水。让自然做功,实现低成本维护,它创造性地将艺术溶于自然景观之中,同时不乏很强的功能性,有效地改变并提升了环境。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

生态建筑案例

主题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 本文从建筑的非物质层面探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但是,Building(建筑物)要从Architecture(建筑学)开始,并以Architecture 作为最终目标。所以作为建筑师,必须研究Sustainable Architecture,才能做好Sustainable Building。 众所周知,“生态化”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 a、减少消耗; b、减少对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c、增进小环境的舒适与健康。 这些大都有可测量的指标进行预设与控制,例如自然材料、再生和可再利用材料的使用,节能和现场自然能源的利用,排放的控制,节约水资源,声光环境模拟,等等。建筑设计中通过选材及构造设计,配合各种专业的工作成果,可以为这些指标的实现提供工程手段的支持。 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 二十世纪以前,我们认为世界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物质和能量。即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发生的一切,都是物质和能量的形态及其变化与转换。到了二十世纪,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基本要素不可缺少: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信息产业”这个狭义的信息。从充斥宇宙的自然信息直到人类“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交流,都属于这个广义的信息范畴。这一洞察概括了世界的本质,更揭示出我们正是通过信息才得以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影响这个世界。 和我们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样,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从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技术手段(其中包括狭义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物质和能量的问题;观念革命,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全面覆盖,则是整个生态运动的根本。生态建筑学,或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在其中担负重要的责任。 建筑学研究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严格地说,这两种功能都是不可测量的。我们从中可看到最多的是构成世界的第三个要素:信息。人们常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筑中的“无”,即空间,是其(狭义的)使用功能的载体,这个空间是否得当、适用,甚而触动心灵、愉悦身心(广义的功能),都无法具体度量,但却能给我们明确的信息;建筑的形式更是以精神功能为要旨,是更纯粹的信息载体。形式被赋予精神功能就成了“形象”。空间给我们信息,形象也给我们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是生态的?是否包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就是生态建筑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建筑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规划是宏观问题,不属建筑学的领域。但是生态建筑应该符合生态的规划,片面强调建筑自身,不顾区域的整体生态效益是不妥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宏观的,因此每一级的目标都应服从上一级目标。我们在做一个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与建筑概念设计项目时,尝试贯彻生态理念,既得到了开发方的支持,也获得了当地政府与规划部门的肯定。 案例一:黄山北驿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设计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教学设计)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2.过程和方法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对身边的生态工程重新认识,并可以尝试进行简单的评价、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初步建立起科学分析问题、评价等方法。 (2)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敢于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提高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二、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四、教学过程 1、回顾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都有哪些?亲身感受的环境问题有哪些?教师加以补充和总结。 3、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粮食和资源短缺等。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是突出的矛盾。因此要实现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有较多的产出。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北京窦店村是这方面典型的一个例子。 介绍北京窦店村生态工程:作物的谷物可直接或经加工输出到市场。作物的秸秆经青贮处理(作物未成熟时,切碎掩埋,经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产生乳酸。防腐还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或氨化处理(用氨水处理秸秆,使之软化适口)成为牲畜的优质饲料。作物的秸秆还可用于制作食用菌的培养基。培养食用菌后,培养基中剩余物中营养物质也是非常丰富的,堪比玉米面,可添加到饲料中使畜禽增产。青贮渗出液或渣可以作为肥料来促进蓝绿萍的生长。蓝绿萍属于固氮的藻类,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养料。蓝绿萍氮元素含量高,可以添加到饲料中。牲畜的排泄物经处理后,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促进作物生长。牲畜粪便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可添加到饲料中。牲畜和人的排泄物可进入沼气池,经甲烷杆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产生沼气(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沼气可作为燃料。沼渣属于腐殖质,其中含有氨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有机养料,经处理后可添加到牲畜饲料中。牲畜经屠宰后可输出到市场,屠宰场产生的副产品(碎肉、黄喉等)处理后可添加到饲料中,也可作为鱼的饵料。沼液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氮、磷、钾等),通入鱼塘里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提供饵料。牲畜粪便可以生蚷、养蚯蚓,蚷和蚯蚓可以养鱼。 学生思考:窦店村生态工程应用到了哪些关键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和其它原理? 教师提示并加以补充: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对该生态工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呢?能不能给当地农民带来既经济又清洁的能源呢? 教师补充并总结:太阳能光伏发电 4、人口增长不仅可以导致粮食和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还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水土流失,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总结出了“九子登科”治理模式。 学生朗读“九子登科”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 生态城市与人居环境关键技术设计 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 姓名:卢程 班级:1334501 学号:1133450116 提交时间:2016年10月8日

课程作业1 案例分析 基于生态示范的乡村公共空间修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设计 一、背景介绍 广州莲麻村生态雨水花园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村委会附近,包括村委会前已经硬化的场坝及南侧的空地,基地面积670m2。项目于2015年7—8月开始设计,整体于11月竣工。接手项目时,村委会前场坝空间局促单调。缺少活动及休憩设施;南侧空地原为废弃鱼塘,由于地势低洼,周围多个雨水口汇集于此,造成常年积水加之垃圾倾倒遍地无人清理,成为影响周围环境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地块。 莲麻村近年实施雨水工程和管线铺设,但由于沿用建设城市的惯性思路,地面过度硬化,农村区域又缺少人员及时管理维护,每逢雨季,地表径流大面积滞留,无法及时存蓄下渗到周边的自然土壤。在推进现代化市政设施建设同时,设计中忽视必要的生态措施,使自然生态的乡村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依靠排水管道的雨洪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代谢”;由于硬质化造成地表水土流失、局域本底环境改变、本地植物凋零等生态问题。 二、项目概述 设计以水为切入点。针对场地问题,试图塑造亲切闲逸的邻水活动空间,重拾岭南乡村以水叙事的传统,探索乡村公共活动与生态景观的融合。 生态雨水花园设计将雨水对抗变为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广州地区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的特点,形成雨季旱季差异性景观,将环境教育、生态示范与景观结合。 三、主要特点分析 1)通过打破场地边界,将鱼塘与村委会广场连接为一体,破除村委会的行政化印象,提升村委广场的亲和力;增加滨水活动及亲水空间,将原本局促的车行道转弯予以拓展,提高舒适度;植入景观构筑,改变原有视线焦点,将人的活动引入场地,丰富场地的空间形态。 2)运用海绵效应,就地化解矛盾。将雨水就地蓄留、就地消化旱涝问题,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将雨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生态| 绿色| 可持续| 适宜

PART 01 PART 02 PART 04 PART 03 目录/ CONTENTS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 龙湖超低能耗建筑主 题馆 总结 诺汉丁大学新校区

PART 02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 屋展示中心 位于天津市中新天津生态城15号地 总用地8090m2 总建筑面积3467m2 结构体系为钢框架结构 建筑总高度15m 建筑功能分为公屋展示、销售、房管局办公和档案储存该建筑物呈菱形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 设计目标:项目场地范围内运行能耗接近零,即年周期内建筑运行消耗的能源数值≤生产的能源数值→ 建筑的能耗限值、国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 主要技术措施: 1、通过被动技术措施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 2、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用能系统效率,降低建 筑能耗; 3、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化石能源消耗,地源热泵; 4、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年运行周期的“零能耗”,光伏。

通过被动技术措施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气候分析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北纬39.1°,东经117.1°,属于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炎热潮湿,盛行东南风;过渡季气温适宜,盛行西南风。因此着重考虑冬季建筑保温,首先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将建筑的场地选址于较有利于采用太阳能的区域。此外,建筑的主要出入口避开了冬季主导风向;此外通过建筑自遮阳、积极的引导自然通风等,利用室外新风消除室内余湿余热,朝向东南、西南的建筑立面保证外窗的可开启性等降低建筑夏季的制冷需求。太阳辐射分析 该地区阳光充足,年均日射量为4.073kWh/m2,年 日照时数在2778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3%,经场地太阳辐射分析,确定建筑建设位置。整个地块内太阳辐射呈东北向西南的梯度分布,东北区域高,西南区域低,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强自然采光、提高光伏发电量等,建筑位于东北区域 。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知识点:例题解析

高二生物《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知识点: 例题解析 为大家整理了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知识点,希望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归纳知识点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例题分析 例1.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 A?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 B? 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 食物不足??? ???????????? D?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方法指导:天敌、水和食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年野生动物的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造成的。所以,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当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只是题中未列出这两条。 答案:D 例2.某山区小镇,近10余年来,先后建立了多种乡镇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小镇污水的排放量增加。据环保部门测定:小镇街道的声响为90分贝,降水pH为6.5,河水中

含氧量为2 mg/mL。请回答: (1)该镇受到的污染有_______________。 (2)为调查污染源,从某厂取得排放水水样,放置一天后,加入____________经保温1 h时,水样仍为蓝色,则该厂排放水是否为污染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小镇环境污染最根本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导:从材料看该镇受到的污染是噪音污染和水污染;为调查污染源,从某厂取得排放水水样,放置一天后,加入亚甲基蓝溶液,保温1 h后,水样仍为蓝色,说明该厂的排水不是污染源。治理小镇污染最根本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污染源。 答案:(1)噪音污染、水污染?(2)亚甲基蓝溶液不是??(3)严格控制污染源 例3.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已达到空前严重的地步。据统计,建一个100万千瓦的煤电站,每年给大气带来6 000吨飞尘、800万吨CO2、4万吨SO2、1万吨氮氧化物。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1)工业“三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许昌高级中学朱巧云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生态工程》是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本节的核心知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高中生担负着祖国未来建设的重任,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及早形成生态文明的观念,对祖国未来建设有重要意义。 1.2 重点、难点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是教学的重点;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1.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1.3 情感目标1)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物种多样性、协调与平衡、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关注我国人民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

原理。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与必修3模块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等内容关系密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课外收集整合的有关资料,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和理解基本原理,然后再用基本原理尝试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在突破“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这个教学难点时,设法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于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的水质不断恶化,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败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这首民谣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淮河水质遭受污染的情况。 不仅如此,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导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带来的沙尘天气;各种环境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许多物种正濒临灭绝;同时我们人类的生存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诞生了,这就是生态工程。 第二阶段:学习新课 一、生态工程概念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案例介绍

ht
p: t
m/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co t. ck 设计案例 jz w. ww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邵文晞



1 2 3 4 5
国外绿 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介绍
6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巴克雷卡德总部
h
p: tt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ww //
jz w.
7 8 9 10
t. ck
吉 欧文化中 吉巴欧文化中心
建筑通风借鉴案例
m/ co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8-11-4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h
m/ co t. ck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jz w. ww // p: tt

绿色建筑的提出
h
p: tt
ww //
jz w.
t. ck
一九八一~一九九九 年来NASA所测得的 地球南极臭氧层破洞 日渐扩大的情形
m/ co

绿色建筑的提出
h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p: tt
ww //
jz w.
t. ck
m/ co

有关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的案例

上海市?绿地集团总部大楼 开发单位: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获奖奖项:2009年度第3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三星级★★★、美国LEED-CS 金奖 项目概述:上海绿地集团总部大楼位于上海卢湾区南端黄浦江畔,占地面积8681平方米,大楼地上5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1-3层商业,4-5层是集团总部办公。项目定位为绿地集团的世博“企业馆”、临近世博会的滨江建筑艺术精品和环境友好型建筑,体现绿色建筑理念。 项目特点: ■ 综合建筑遮阳系统 ■ 高效地源热泵系统 ■ 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 ■ 雨水中水综合处理系统 ■ 绿色节能照明系统 ■ 生态中庭设计 ■ 自然采光设计 ■ 自然通风设计 ■ 室外透水地面 ■ 新风自控系统 ■ 个性化地送风系统 ■ 屋顶花园设计 ■ 行为节能系统

■ 实时监测展示系统 重庆市?节能示范中心 开发单位:重庆市建委、科委 设计目标: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绿色、低碳、智能化未来建筑 认证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 项目概况:“重庆?未来建筑示范中心”作为重庆市节能示范项目,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西部第一的绿色、低碳、智能化未来建筑,其建设成果及经验将在重庆今后的建筑中进行推广应用,项目须通过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评价标识评审。总用地约3500平方米,可建面积约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40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控制在2500万元内。 陕西省?绿地西安绿色科技馆 开发单位:上海绿地集团浐霸实业有限公司 项目概述:项目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是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绿地集团低碳展示馆。建筑总用地面积10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 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726平方米, 容积率0.71。主要功能为:展示、接待(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