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

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她因此休息了一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

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经过反复思考,他推测雷电就是普通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问的12条相同之处:都发亮光;光的颜色相

同;闪电和电火花的路线都是曲折的;运动都极其迅速;都能被金属传导;都能发出爆炸声或噪声;都能在水或冰块中存在;通过物体时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杀死动物;都能熔化金属;都能使易燃物燃烧;都放出硫磺气味。

1747年,富兰克林把他的这些想法,写成论文《论雷电与电气的一致性》。他将论文寄给他的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可当科林逊将论文送交皇家学会讨论时,得到的是一阵嘲笑。许多权威科学家认为富兰克林的观点荒唐无比,把科学当作儿童的幻想。

对于权威人士的嘲笑、奚落,富兰克林不予理睬,终于在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做了风筝实验。

富兰克林从风筝实验中,不但了解了雷电的性质,而且证实:雷电是可以从天空走下来的。高大建筑物常常遭到雷击,能不能给雷电搭一个梯子,让它乖乖地走下来呢?富兰克林想。

正当富兰克林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不幸从俄国彼得堡传来

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在操作时,不幸被一道电火花击中身亡。这更坚定了富兰克林研制避免雷击装置的决心。

他先在自己家做实验:在屋顶高耸的烟囱上,安装一根3米长的尖顶细铁棒;在细铁棒的下端绑上金属线;沿着楼梯,把金属线引到底楼的一个水泵上(水泵与大地有接触);将经过房间的那段金属线分成两段,且将两股线相隔一段距离,各挂一个小铃。这样,如果雷电从细铁棒进入,经过金属线进入大地,那么,两股线受力,小铃就会晃荡,发出响声。

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在雷声、雨声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间小铃旁的富兰克林,听到了小铃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地笑了。

富兰克林把那根细铁棒称为避雷针。

避雷针的问世,引起了教会的反对。他们认为:装在屋顶的

尖杆指向天空是对上帝的不敬。干涉上帝的事,对上帝指手划脚,是要受上帝惩罚的。

然而,有一次在一场雷雨之后,神圣的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却平安无事。于是,避雷针的作用被人们认识,避雷针也很快地传开了。至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用上了避雷针。

气象趣闻——避雷针的故事

来源:中国气象论坛 在18世纪以前,人类对于雷电的性质还不了解,那些信奉上帝的人,把雷电引起的火灾看作是上帝的惩罚。但一些富有科学精神的人,则已在探索雷电的秘密了。 1749年,波尔多科学院悬赏征求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电和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一个叫巴巴雷特的医生在论文中宣称:电跟雷是一回事。他的论文因此而中奖。 然而,真正以科学实验寻求答案的,却是美国的富兰克林。富兰克林出生于北美东海岸的海港市波士顿。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51岁了。在他前面已有了11个哥哥和姐姐。富兰克林的父亲原是英国的一个染匠,为逃避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的宗教迫害而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在波士顿开了一家小作坊,以制蜡烛和肥皂为业。 富兰克林自幼勤奋好学,他的父亲曾极想让他上大学,以便成为一个新教神学家。无奈家境太苦,所以富兰克林只上了两年公立小学和一年私立小学之后便停学了。停学后,富兰克林曾先后在自家和他家的作坊学徒。后来又进了他大哥开的印刷所,一边做

工,一边自学。 富兰克林17岁时离开波士顿,先后在纽约、费城等地流浪,后来又到了英国,不久又返回北美。在社会这所大学中,他把自己培养成了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1746年,40岁的富兰克林开始全力投入电学研究。1749年,他进行了一些新的电学实验。在一次实验中,为了增大电容量,他把几个莱顿瓶连接在一起。当时,他的妻子丽达正在一旁观看他的实验。她无意中碰到了莱顿瓶上的金属杆,只见一团电火花一冒,并随之传出一声怪响,丽达已应声倒地。原来丽达受到了电击。幸好当时的电容量不大,丽达躺了一个星期才慢慢好转。 这次使丽达差点送命的电击实验给富兰克林很大启示。他联想到人们对雷电的两种不同的观念,决定从理论上探讨雷电的实质。富兰克林通过实验,证明正负电荷在短路时发生的火花、响声和雷电非常相似,他确信:雷电就是自然界的电。富兰克林弄清了雷电的性质之后,就开始研究控制雷电、避免雷击的办法。当时,荷兰莱顿大学一位叫马森布洛克的教授做过一个试验:在一个玻璃瓶里装上水,用来储存磨擦起电产生的电荷。试验成功后,经过改进,在瓶的内外贴上金属箔,正式叫做莱顿瓶。富兰克林认为,既然莱顿瓶里的电可以引进引出,自然界的电也应该能通过导线从天上引下来。 那么,怎样才能把雷电从天上引下来呢?细心的富兰克林观察到,闪电和电火花都是瞬时发生的,而且光和声都集中在物体的尖端。他由此想到,如果将带尖的金属杆装在屋顶上,再用电线把金属杆和地面相连,不就可以把空中的电引到地下来吗?这样就能避免高大建筑遭受雷击。 1752年6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试验。这一天,狂风漫卷,阴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入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躲进一个建筑物内。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空掠过,富兰克林的手上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我被电击了!”随即他用一串铜钥匙与风筝线接触,钥匙上立即放射出一串电火花。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

防雷知识系列四

防雷知识系列四-外部防雷系统 外部防雷系统 外部防雷系统由接闪器(避雷针)、引下线、接地地网等有机组成。缺一不可。下面分别对以上三个主要因素的相关技术及安装进行描述。 主要讲本部分的内容是对建筑物外部空气如何截雷,把雷电流向大地中泄放的问题。 本部分的内容提要是: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2)避雷带和避雷网的结构设计 (3)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 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以及用作接闪的器具、金属构件和金属屋面等,称之为接闪器。功能是把接引来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因如大地中泄放,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害。 从公元1753年,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以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唯一的形式,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以后,逐渐有出现了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其分类如下: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 下面逐一介绍。 避雷针 尖端放电 由物理学可知,通常物体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是相等的,所以从整体来看不显示带电现象。当某一物体所具有的正、负电荷不相等时,这个物体就显示带电的特性。当物体内部的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物体带正电,反之带负电。由于电荷都有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性,所以带电物体中的同性电荷总是受到相互排斥电场力的作用。以图中带尖锋的金属球为例,假如金属球上带负电(同样也可以理解带上正电),由于电荷同性相斥的作用,电子总是分布到金属球的最外层表面,并且容易逃离金属球。球的尖锋部分,电子受到同性电荷往外排斥力最强,最容易被排斥离开金属球,这就是通常说的“尖端放电”。 公元1749年4月29日,富兰克林在给约翰·米西尔(John Mitchel)的信中提出了,云层由于不断受到蒸汽摩擦而带电的看法,他认为"当带电的云块飘过田野、掠过高山、巨树、耸立的高塔、尖屋顶、船舶桅杆、烟筒等物的时候,拖曳出电火,正如许多尖导体和突出物产生的现象一样,整个云层就

电的发明过程(故事集)

电的发明过程(故事集) 2500年前,古希腊人泰勒斯(Thales)发现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并第一个提出了“电”这个词。 1600年,英国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发明了验电器,这为后来人们对电的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并以古希腊语定义electron(电子)一词。 吉尔伯特曾依照罗盘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验电器,他的验电器与后来的不同。 我们所见到的验电器是根据电排斥原理制造的,而吉尔伯特的验电器是在电吸引的实验中制造出来的。吉尔伯特的验电器是指针式,是一根细长形的指针,中心由一个尖顶的支枢支承,能自由转动。 在实验时,取过待研究的物质,摩擦以后放到指针旁,观看指针是否被吸引向摩擦后的物体。这个验电器虽然太简单,非常的不起眼,但电学由此就起步了。 吉尔伯特发现:不但琥珀就是许多其他物体摩擦后也都使指针偏转。这些摩擦后能使指针偏转的物体包括宝石(例如钻石和蓝宝石)、玻璃、硫磺、晶石、水晶、树脂等等以及某些液体。 有一类物体全部摩擦后都不带电,这就是金属,被吉尔伯特列为“非带电体”表中的主要项目。可为什么会有“非

带电体”?这些“非带电体”在一定情况下又是否能变为“带电体”呢? 我们现在知道:当用吉尔伯特的方法来实验时,像金属这样的导电物质必定给出否定的结果。因为当把金属握在手里加以摩擦时,它们必定很快失去电荷,然后消失。因此,吉尔伯特的指针不会偏转。 不过吉尔伯特没有发现电排斥,也许他曾努力过,因为电与磁很多地方相似,磁有排斥和吸引,而电也可能是如此的,但吉尔伯特没有发现。因此,他虽然将电与磁放到一起研究,可是,还是将磁与电看成两种形式。 而且,当时的科学家包括吉尔伯特还不知道对电磁现象作物理解释,还是把磁看做一种灵魂。吉尔伯特认为,天然磁石和作为一个巨大磁体的地球以及其它天体,被上帝赋予了生命。 1660年,德国的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制造摩擦起电机。 1703年荷兰商人从塞伦岛将加热后能产生电的石头带到日本。 1729年英国格雷(Gray,-1736)认为物质可分导体与绝缘体。 最早观察到电传导现象的是格里克。但是,他没有进一步研究下去。明确描述这种传导现象并通过实验区分导电和

有关创新的名人故事

有关创新的名人故事: 1、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2、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牛顿的一生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光学环、光微粒说、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的范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由此看来,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就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4、在权威圣圈面前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权威。 5、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从“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经典理论的束缚,他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第一人。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继续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至此,他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67岁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惊人的想法——挑战超级杂交稻。这是他在杂交水稻上的又一创新之举。他能成功吗?袁隆平院士说:“我的个性就是总觉得不满足。”他的“不满足”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智慧,使超级杂交稻又一再呈现绚丽夺目的光芒。2000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一年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再次创造了领先世界水稻超高产竞赛的奇迹。有人说,于2006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袁隆平院士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至高荣誉了,可他觉得这更是一种激励,他说“我们不能因此止步不前,我们要保持领先地位。”“我们现在有雄心壮志,向更高的高度攀登”。这个高度就是超级杂交稻 6、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创新 (1)、数字媒体实验室对数字报的原订阅系统的改进,废弃了客户端方式,大大简化了网上阅读步骤,为网上收费订阅与用户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可口可乐用年画、水墨画做广告。 (3)、大型歌舞集锦《云南映象》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演员大部分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演出服装原汁原味,他们的歌舞天人

雷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发明

雷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发明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由于云层相互摩擦、碰撞而使不同的云层带不同的电,当电压达到可以穿过空气的程度以后,临近的两片云层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花和巨大的响声。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到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放电如果通过人体,能够立即致人死亡,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 避雷针是一种防止直接雷击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高空的雷电引向自身,使之泻入大地,从而保护周围的建筑物。实际上,避雷针在我国出现最早.据《谷梁传》《左传》《淮南子》等著作记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即出现了为防止雷击而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室”。宋朝以来,许多建筑物都有不同形式的“雷公柱”。广西真武阁四柱不落地,德庆县文庙四柱不顶天,都是古代建筑师为使厅堂的人有地方避开雷击,消除了电学上所称“跨步电压”的危险。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

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验,而风筝实验的成功反过来又证实了他的推测。他由此设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种尖端装置,就有可能把雷电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把一根数米长的细铁棒固定在高大建筑物的顶端,在铁棒与建筑物之间用绝缘体隔开。然后用一根导线与铁棒底端连接。再将导线引入地下。富兰克林把这种避雷装置称为避雷针。经过试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原理是: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随之泻入大地,达到避雷效果。实际上,避雷针是引雷针,可将周围的雷电引来并提前放电,将雷电电流通过自身的接地导体传向地面,避免保护对象直接遭雷击。 而避雷针在最初发明与推广应用时,教会曾把它视为不祥之物,说是装上了富兰克林的这种东西,不但不能避雷,反而会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击,但是,在费城等地,拒绝安置避雷针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继遭受雷击。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筑物由于已装上避雷针,在大雷雨中却安然无恙。

揭开雷电之谜练习题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编制者 复旦中学 陆增堂

第三单元 导语:步入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谁不希望成功?成功从何处起步?成功的奥秘在哪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将会从华佗、富兰克林、哥伦布……这些中外医学家、科学家的经历中,感受到挫折时的苦闷、失败后的反思以及成功后的喜悦。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只要你用心去读,边读边想,可以对课题、课文内容等提提问题,相信你定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1 揭开雷电之谜 1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 2 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3 那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带着儿子来到费城的郊外。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他手握丝线,将风筝放到天空中。 4 过了没多久,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掠过,顿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这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5 风筝实验轰动了全世界。后来,富兰克林还发明了“避雷针”,使千万幢楼房和高塔免受雷电的袭击。 【预习练习】 一、读准词语. jiē kāi léi diàn yǒng shìdiàn shǎn léi míng xiǎn shì

揭开雷电勇士电闪雷鸣显示 wū yún mì bùqīng pénér xiàxīng fèn hōng dòng 乌云密布倾盆而下兴奋轰动 二、了解词义。 揭开:使某样东西暴露出来揭开宇宙的奥秘。 雷电: 空中带电的云在放电时所发强光与声音。 勇士:勇敢的士兵。后泛指有力气有胆量的人。 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显示: 明显地表示。 乌云密布: 黑云稠密地排列、分布。 倾盆而下: 把水盆倾斜 兴奋:奋起,激动。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 三、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本课可以分成三段,请写出段意。 第一段(1)。第二段(2-4)。 第一层(2)。 第二层(3-4)。第三段(5)。 1、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课文为什么称富兰克林是一位勇 2、本文运用倒叙的表达顺序,有什么好处?

关于创新的名人故事大全

关于创新的名人故事大全 引导语: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创新的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 创新的名人故事一: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仅迈了一小步,却标志着人类发展前进了一大步。的确,这一步对阿本人来说无足轻重,在地球上还不是天天走路,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此他从月球上回来,就有人不服气,你能在月球上走,我还能在火星上跑呢!可最难突破的那一步不是你迈出的,而是阿姆斯特朗。 在这之前你们谁都没有想到呀! 哥伦布是15世纪的著名航海家。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对于他的这个重大发现,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很多荣誉。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话中经常流露出讽刺。 一次,朋友在哥伦布家中作客,谈笑中又提起了他航海的事情,

哥伦布听了,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与大家争辩。 他起身来到厨房,拿出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大家一哄而上,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都失败了。“看我的。”哥伦布轻轻地把鸡蛋一头敲破,鸡蛋就竖立起来了。 “你把鸡蛋敲破了,当然能够竖起来呀!”有人不服气地 说。 1 “现在你们看到我把鸡蛋敲破了,才知道没有什么了不起,”哥伦布意味深长地说:“可是在这之前,你们怎么谁都没有想到呢?” 过去讽刺哥伦布的人,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营销的创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结果出来后人们会评头论足,但是在这之前却没有想到这一点,没有人去突破。所以努力研究营销规律,创造新的方法,其余的让别人去说吧,你只要能打动你的目标顾客就行。 创新的名人故事二:有人说爱迪生欺骗了全世界。他那句“天才

避雷器与避雷针的区别

1.避雷器与避雷针的区别 避雷针:避雷针实际是引雷针,一般避雷针比所有的被保护物体高,避雷针的顶部为金属尖端,底部与接地网作良好连接,接地电阻一般在10欧姆以下。在雷雨天气,由于顶部尖端对电场的强烈畸变作用,吸引附近雷云对避雷针尖端放电,通过良好的接地中和雷云电荷,从而保护其它物体免遭雷击。 避雷器:避雷器实际上是一种非线性极好的电阻,在高电压下电阻很小,在低电压下电阻很高,作用类似于稳压二极管。目前避雷器一般为氧化锌避雷器,主要元件为氧化锌阀片。避雷器在电力系统中与被保护设备并联,正常时泄漏电流很小,不影响系统运行。当系统有过电压时(即超过正常运行电压的高电压),避雷器即呈现低电阻泄放能量,同时限制系统电压的幅值,确保电气设备的绝缘不被击穿。 避雷针——直接接地。利用电荷尖端放电现象不让雷击发生。避雷针和被保护物体是分开的,可以保护比较集中的重要物体。 避雷器——间接接地。利用过电压放电现象让雷击电压通过避雷器进入大地。避雷器和被保护物体是连接的,可以保护带电物体,如输电线路。在正常状态下避雷器内部是不导电的,遇到雷击的时候,它是导电的。 2.浪涌保护与避雷器的区别 浪涌保护器和避雷器不是一回事。 虽然二者都有防止过电压,特别是防止雷电过电压的功能,但在应用上还是有许多区别。 1、避雷器有多个电压等级,从0.38KV低压到500KV特高压均有,而浪涌保护器一般只有低压产品; 2、避雷器多安装在一次系统上,防止雷电波的直接侵入,而浪涌保护器大多安装在二次系统上,是在避雷器消除了雷电波的直接侵入后,或避雷器没有将雷电波消除干净时的补充措施; 3、避雷器是保护电气设备的,而浪涌保护器大多是为保护电子仪器或仪表的; 4、避雷器由于接于电气一次系统上,要有足够的外绝缘性能,外观尺寸比较大,而浪涌保护器由于接于低压,尺寸制作的可以很小。 避雷针原理 常规防雷电可分为防直击雷电、防感应雷电和综合性防雷电。防直击雷电的避雷装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接闪器又分为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以避雷针作为接闪器的防雷电原理是:避雷针通过导线接入地下,与地面形成等电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的雷电云电场发生畸变,开始电离并下行先导放电;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上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随之泻

富兰克林的十三种品德

杰明·富兰克林——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的十三种品德 1731年5月19日,富兰克林在阅读历史时,得出了以下的感想:“政党推进和影响着世界大事、战争、革命等等;这些政党的观点代表着他们当时的利益或他们认为是的当前利益;这些不同政党的不同观点引起了一切混乱;当一个政党在制定政纲时,党内每一成员都怀有他个人的私利;在政党达到它的大目标后,其每一成员就一心一意争取自己的私利,这些错综复杂的个人利益相互矛盾,造成政党的分裂,引起更大的混乱;无论其口头如何宣称,政界中人之所为很少是纯粹为了国家利益。即使他们的作为确实对国家有益,他们仍然是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分不开这一角度出发的,而并非出于为国尽忠的热忱;在政界中为人类利益服务的人就更少见了。” 因此,他提出“目前很有必要把各国有道德的善良的人组成一个正规的团体,称之为'联合道德党’,党员要服从妥善、适当而明智的党章。和普通人服从法律相比,这些善良、贤明的人定当更为自觉一致地遵守这个党章”。 “假如一个有声望和资历的人来试办这样的党,他必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而有所成功”。 实际上,富兰克林打算自己“在有必要的空闲时,来从事这一工作”。并在当时为这一团体草拟了一份类似于教义要旨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当时他认为的“各种教派的精髓,它摒弃了一切足以引起任何教派信徒反对的东西”,它这样写道: “天地间有一个创造万物的上帝。” “他用天道统治着世界。” “他应受到包括崇拜、祈祷和感恩的尊奉。” “但上帝最看重的礼拜是对人行善。” “灵魂不灭。” “不论是在今世或来世,上帝必赏善罚恶。” 这里短短数语的字里行间,反映了富兰克林的宗教观和伦理观。 在宗教方面,富兰克林从小受的是长老会的教养。他把宗教的作用和劝善惩恶联系起来,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上帝最看重的礼拜莫过于对人行善,善恶皆有报应,或在今生,或在来世。因对牧师布道的失望,后来他再不到教堂去做礼拜,而是在家里使用自编的祈祷书。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 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她因此休息了一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 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经过反复思考,他推测雷电就是普通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问的12条相同之处:都发亮光;光的颜色相

创新创业领军人物故事有哪些

创新创业领军人物故事有哪些 捡牙膏皮成亿万富翁拥有飞机20架破产入狱后再创业 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再从高空跌落而后触底反弹。任何一段都能写一部电视剧,兰世立会悠悠地告诉你,THISISMYLIFE!强悍的 人生不需要解释! 捡牙膏皮起家成为小康大学生 没错,这开挂的人就是兰世立,出生农村的他1987年考上了武 汉大学,据说大学报到时,身上只有七块钱,勉强交了学费后,生 活费就没了着落。 白手起家创业成为亿万富翁 在我们看来,兰世立这么有经济头脑的大学生创业应该会很顺利,但其实,任何人创业都不会一帆风顺,所谓成功的人,也只是付出 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经历了更多的困难,才最终做出一番事业来,毕竟,牙膏皮都能捡,其他的还会更难面对吗? 2005年6月20日,兰世立筹建了东星航空公司,注册资金8000万元。成立不久,他就放出消息,要购买20架飞机。在这儿看起来,真的是财富积聚的太快,让兰世立也有点飘飘然了。对民航一无所 知的他,不仅轰动了整个中国航空界,连世界航空界也轰动了。后 来一算,20架飞机就要100多亿,太夸张了。但兰世立并不是那种 夸下海口,就放在一边不去理会的人,他在一年之后真的在资金有 限的情况下,从法国接走了四架飞机。 谈判神话将兰世立推上风口浪尖 买飞机需要钱,并且是一大笔钱,兰世立找银行担保,这种钱银行是断然不会放出来的,但兰世立还是想挑战一把,于是就有了和

世界航空公司的巨头--美国通用电气金融航空服务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那场“神谈判”。 这场著名的谈判前前后后经历了两个多月,最重要的一次谈判,创造了连续27个小时不下谈判场的记录。这场谈判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2006年5月9日,他与美国通用电气航空服务公司以及欧洲空客分别签订了一份租赁购买意向协议,准备分五年从两家公司租赁10架和购买10架空中客车飞机,总价值估算为120亿人民币。 最终,2007年8月14日,法国时间下午两点,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副总裁博龙正在把钥匙交给了兰世立,兰世立这个名字和他的中国东星航空公司名噪一时。 高空下落跌到谷底 2009年6月22日,东星国旅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引进上海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重整。 2009年8月26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破产。 东星航空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兰世立,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2010年4月9日,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锒铛入狱却不改创业初心 “兰世立一直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自入狱后,他开始启动系列的自救行动。”一长期关注东星集团人士介绍,2011年3月,服刑期间的兰世立,传出了一份《遗书》,遗书内容以太太、女儿、东星同仁和其母校武汉大学为对象,为自己喊冤,成功地引起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兰世立还让外国国籍的侄女兰剑敏作为庭外代言人,聘请律师、联络媒体,同时在各种相关场合奔走、活动,通过民航界首度“民告官”的形象,在司法界叫冤,并利用舆论压力,陈述案情。所以,那段时间,兰世立虽然人在牢里,但他的消息却一直没有间断,监狱里的人也能把自己经营成这样,心思确实不是一般的缜密。

创新创业人物事迹材料合集5篇

创新创业人物事迹材料合集5篇 【篇一】 在云卷云舒商海风云变幻中,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里。她,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农村妇女,怀揣创富的梦想,带着一班人,围绕特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创业、稳健前行…… 她是谁? 她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自**年来,她依托公司甲鱼加工技术和本地甲鱼资源,带领公司二次创业,扩建食品加工标准化厂房3200平米,聘用员工80余人,引进设备,研发技术,**系列甲鱼特色食品走向全国,并先后荣获农博会金奖、食博会金奖、**市最畅销产品奖、**省农产品市场畅销品牌。**年,公司注册商标“**”被省工商局评定为**省“著名商标”。 白手起家,创新创业 自古以来,甲鱼除鲜活烹饪或利用甲壳部分入药外,极少有人深加工。**年,**承包****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反复试验,成功研制了**甲鱼特色食品——手撕甲鱼。手撕甲鱼采用**鲜活甲鱼,经整只熟制后真空包装,开袋即食,满足了人们补充营养和一饱口福的双重消费心理,避免了客人宰杀甲鱼的恐惧和麻烦。由于保质期长,便于携带现已远销全国各地,已成为**县最具特色的地方特产,也为**甲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模仿跟风的时代,要想白手起家创业必先创新。**深谙创新重要性,组织员工边生产边研究边创新,成功申报了手撕甲鱼包装专利和酱板味手撕甲鱼食品的制作专利。**年,公司再度申报了壮阳鳖血酒和养颜鳖血酒两个发明专利。** 年10月,公司拟申报甲鱼出口暂养技术专利。一系列技术的突破, **甲鱼系列食品加工技术独立潮头,领跑行业,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力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市重点龙头企业,** 省供销社龙头企业。 **年10月,在**省科学技术厅,**市科技局指导下,公司增加 注册资本到238万元,更名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制作良心食品,诚实守信经营 当前,一些食品生产者无视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以牟取利润为最终目标,将病死畜类、禽类、鱼类加工成食品,或者添加剂超标,诸多事件曝光,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质量质疑,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凸显的社会问题。**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是食品生产者道德缺乏的具体表现;食品生产者做食品应该就是做良心,食品产业就是良心产业,食品企业必须肩负起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积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一、加强全员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二、全面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形成层层追溯,相互制约的安全机制,有效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防控能力。三、积极推进食品生产公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作文

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年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 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 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 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 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 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 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 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 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 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 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 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 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 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 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 她因此休息了一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 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

大学物理尖端放电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尖端放电 演示内容:演示尖端放电原理的应用:避雷针。 仪器装置:高压电源、模拟避雷针装置。 【实验原理】 当避雷针演示仪接通静电高压电源后,绝缘支架上的两个金属板带电了。在极板间电压超过1万伏时,由于导体尖端处电荷密度大于金属球处,所以金属尖端附近形成了强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分子被电离,致使极板和金属尖端之间处于连续的电晕放电状态,即尖端放电现象。而金属球与极板间的电场不能达到火花放电的数值,故金属球不放电。在实际应用中,尖端导体与大地相连接,云层中的电荷通过导体与大地中和,因而避免了人身和物体遭到雷电等静电的伤害。如高层建筑物顶端都安有高于屋顶物体的金属避雷针。 【实验操作与现象】 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把带支架的金属球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接通电压,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加大。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2.用带绝缘柄的电工钳将带支架的顶端呈圆锥状(尖端)的金属物体也放在金属板两极之间,此时金属球和尖端的高度一致。接通静电高压电源,金属球火花放电现象停止了,但可听到丝丝的电晕放电声,看到尖端与上极板之间形成连续的一条放电火花细线。若看不到放电火花细线,将电源电压提高。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1.由于电源电压较高,关闭电源后,不能完全充分放电,故每一步演示后都应取下电源任一极与另一极接头相碰触人工进行放电,以确保仪器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 2.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降低些,阴天演示电源电压应提高些。 3.静电高压电源是用一号电池供电,改变电池伏数(即改变电池电压输出电

精品-创新创业人物事迹材料五篇

创新创业人物事迹材料五篇 创新创业人物事迹材料五篇 【篇一】 在云卷云舒商海风云变幻中,在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里。她,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农村妇女,怀揣创富的梦想,带着一班人,围绕特种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创业、稳健前行…… 她是谁? 她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自**年来,她依托公司甲鱼加工技术和本地甲鱼资源,带领公司二次创业,扩建食品加工标准化厂房3200平米,聘用员工80余人,引进设备,研发技术,**系列甲鱼特色食品走向全国,并先后荣获农博会金奖、食博会金奖、**市最畅销产品奖、**省农产品市场畅销品牌。**年,公司注册商标“**”被省工商局评定为**省“著名商标”。 白手起家,创新创业 自古以来,甲鱼除鲜活烹饪或利用甲壳部分入药外,极少 有人深加工。**年,**承包****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经反复试验,成功研制了**甲鱼特色食品――手撕甲鱼。手撕甲鱼采用**鲜活甲鱼,经整只熟制后真空包装,开袋即食,满足了人们补充营养和一饱口福的双重消费心理,避免了客人宰杀甲鱼的恐惧和麻烦。由于保质期长,便于携带现已远销全国各地,已

成为**县最具特色的地方特产,也为**甲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是一个产能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模仿跟风的时代,要 想白手起家创业必先创新。**深谙创新重要性,组织员工边生产边研究边创新,成功申报了手撕甲鱼包装专利和酱板味手撕甲鱼食品的制作专利。**年,公司再度申报了壮阳鳖血酒和养颜鳖血酒两个发明专利。**年10月,公司拟申报甲鱼出口暂 养技术专利。一系列技术的突破,**甲鱼系列食品加工技术独立潮头,领跑行业,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力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市重点龙头企业,**省供销社龙头企业。 **年10月,在**省科学技术厅,**市科技局指导下,公 司增加注册资本到238万元,更名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制作良心食品,诚实守信经营 当前,一些食品生产者无视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以牟取利 润为最终目标,将病死畜类、禽类、鱼类加工成食品,或者添加剂超标,诸多事件曝光,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质量质疑,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凸显的社会问题。**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是食品生产者道德缺乏的具体表现;食品生产者做食品应该就是做良心,食品产业就是良心产业,食品企业必须肩负起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积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一、加强全员食品安全、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提高企业 自律意识。

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

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 富兰克林,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富兰克林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富兰克林简介 1.人物介绍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这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还被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册)介绍,为第19课《天火之谜》。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法国驻外大使,所以在世界上也

享有较高的声誉。 2.人物生平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直到夜幕降临,焦急的母亲来工厂找他,他才回家.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

雷电知识试题

第一卷雷电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地闪是指。() A、云与大地相接触的放电现象 B、不与大地相接触的放电现象 C、云内电荷间的放电现象 D、云际间电荷的放电现象 2、雷暴单体的生命史一般是() A、3小时之内 B、5~6小时 C、8~10小时 D、约12小时 3、在多闪击闪电中,第一闪击的峰值几乎总是()随后闪击的数值。 A、略低于 B、略高于 C、等于 D、等于或略低于 4、雷雨云向大地或雷雨云之间剧烈放电的现象称为闪击,雷雨云对大地放电多为()。 A、正闪击 B、负闪击 C、第一闪击 D、随后闪击 5、雷电流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各地区有很大差别,一般山地比平原地区雷电流()。 A、一样大 B、大 C、小 D、不确定 6、地球是一个表面带负电荷的球体,并且它所带的负电荷长期稳定在()库仑。 A、9×105 B、8×105 C、6×105 D、5×105 7、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雷雨云, 一般气象学上讲的雷雨云是指()。 A、层积云 B、积云 C、积雨云 D、雨层云 8、通常情况下,晴天自由大气电场随高度() A、增加 B、减小 C、少变 D、迅速增长 9、雷暴日表征不同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年平均雷暴日数介于15到40日的地区属 ( )。 A、强雷区 B、多雷区 C、中雷区 D、少雷区 10、影响土壤电阻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电解质 B、密度 C、温度 D、湿度 11、雷电的能量大多分布在低频部分,其中()以上雷电能量分布在频率为十多kHz 以下。 A、90% B、 70% C 、50% D、30% 12、一块成熟的雷雨云中含有() A、水滴、冰晶 B、水滴、过冷水滴、雪晶 C、水滴、过冷水滴、冰晶 D、水滴、过冷水滴、雪晶、冰晶 13、第一闪击后的各闪击称为随后闪击,随后闪击的前沿时间为()微妙,电流衰减是 有规律的,近乎于指数规律。 A、500~1000 B、50~100 C、5~10 D、0.5~1 14、大气的电离率取决于电离源的强度和大气的() A、密度 B、温度 C、稳定度 D、含水量 15、关于导体,()描述的是不正确的。 A、在静电场情况下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几个有趣的尖端放电实验

几个有趣的尖端放电实验 我们知道在静电学中, 导体带电时,导体表面突出和尖锐的地方,电荷分布比较密集,使其附近形成很强的电场。导体尖端附近空气中残留的正负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并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碰撞,将空气分子电离成许多新的正负离子,那些与尖端带同种电荷的离子,受到排斥,远离尖端,形成“电风”。与尖端带异种电荷的离子受到吸引,奔向尖端,与尖端上的电荷中和,这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这就是尖端放电。利用尖端放电现象,我们可以完成几个有趣的实验。 (1)可以这样使水带电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缝衣针固定在有机玻璃棒上,玻璃棒用夹子固定在铁架台上,针下方放一只盛满清水的塑料盆,塑料盆放在绝缘板上针尖端距水面约5cm~10cm,用导 线将针与感应起电机的一极相连,再将一根导线一端与验电器相连,另一端裸露部分插入水中。转动起电机,由于针的尖端放电,使水带上同种电荷,验电器箔片逐渐张开。 (2)模拟静电除尘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取圆形铝板一块固定在绝缘支座上(绝缘支座可用玻璃棒固定在底座上制成,在中学物理实验室中易找到,本文后几个实验中均用到绝缘支座),将缝衣针装上塑料棒后固定在铁架台上,调节铝板与针尖端间距6cm~8cm,用导线将铝板和缝衣针分

别与感应起电机相连,将点燃的蚊香放在铝板和针之间。让起电机起电,使铝板和缝衣针带 电,蚊香烟被铝板吸附,若停止起电,烟又袅袅上升。 (3)旋转的风车 取两个易拉罐,剪一部分铝皮,将铝皮碾压平整,剪出一直径约8cm的圆,再剪成图3a样式的风车,尽量使叶片对称,在其中心处打一小孔,嵌上子母扣作支撑轴承,取缝衣针固定于绝缘支座上,针尖端顶在子母扣的凹坑处,实验装置如图3b所示。实验时,用导线将针与起电机一极相连,转动起电机,起电后,由于叶轮的尖端放电,在反冲作用下,风车 旋转起来。 (4)电风驱动的纸杯 取一个一次性的薄纸杯,在杯底中心处打一小孔,嵌上子母扣作支撑轴承。取自行车辐条一根,一端挫尖,另一端固定于小木块上,尖端顶在子母扣的凹坑里,再取两片大些的易拉罐铝皮,碾压平整,分别剪成长约10cm,宽约4cm的长方形,而后剪成排针状,将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