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6学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2016学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2016学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2016年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2016·河南)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B.成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

【考点】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的演进.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陶器、青铜器和铁器,其中前两幅图片都不属于生产或耕作工具,古代纹饰也不准确,能够全部包含这三个图片的只有中华文明的演进.

故选A.

2.(2016·河南)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

姓名籍贯官职阵亡地点

邓世昌广东番薯副将加提督衔黄海大东沟

李仁党湖南桂阳副将加总兵衔辽宁盖平

杨用霖福建闵县副将山东刘公岛.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

【解答】依据表格关键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C.

3.(2016·河南)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D.

4.(2016·河南)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考点】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支持.

【解答】题干给出的“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故选B.

5.(2016·河南)“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以上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D.重庆谈判的成功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故选B.

6.(2016·河南)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答】据题干1946年得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不顾舆论

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因此这个事件指的是撕毁《双十协定》;B选项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C选项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选项1947年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排除.

故选A.

7.(2016·河南)1953年,我国农民战争净货币收入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胜利D.土地改革完成

【考点】土地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953年,我国农民战争净货币收入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是土地改革的影响.1950年6月,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D.

8.(2016·河南)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及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在1953年到1957年编制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题干中的信息体现了我国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的优势.

故选C.

9.(2016·河南)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考点】中日建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推动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

【解答】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故选A.

10.(2016·河南)中国联系集团成功建设“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这表明我国()

A.“863计划”已完成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科技军已实现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科技成就.

【解答】材料““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说明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说明的是信息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作用.不能反映“863计划”已完成、科技军已实现、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故选B.

11.(2016·河南)米兰多拉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A.君权神授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启蒙思想D.民主科学思想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解答】分析题干材料“1463﹣1494年”、“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可知,这种观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符合人文主义思想.

故选B.

12.(2016·河南)这一文件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征税、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等权利,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它是()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拿破仑《法典》【考点】《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等.《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故选C.

13.(2016·河南)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B.C.

D.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知识点.

【解答】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

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故选A.

14.(2016·河南)恩格斯曾评价:“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位巨人是()

A.牛顿B.马克思C.列宁D.达尔文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马克思的知识.

【解答】“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出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句话表达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贡献.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故选B.

15.(2016·河南)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倍称为“日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

C.发展近现代工业D.提倡文明开化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解答】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明治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交通落后.这严重影响日本的近代化的进程.日本为了发展近现代工业的需要,1872年建成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这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

故选C.

16.(2016·河南)如图反应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提高了生产效率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方式D.加速了战争爆发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答】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图片反映的是电话发明后,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很多女士通过电话与别人进行交流,被人称为电话女士.ABD与图表表述不符合.

故选C.

17.(2016·河南)20世纪20年代早期,苏联进口了成千上万台拖拉机,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就连斯大林也说:“俄国革命加上美国的效率,这就是列宁主义的本质.据材料,这里”美国的效率“是指()A.先进的技术和设备B.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C.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D.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内容.

【解答】美国的效率在这里指的是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的拖拉机,体现了美国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故选A.

18.(2016·河南)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

【解答】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百分之四十,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贸易总额减少三分之二,资本主义失业人数达到3000多万,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

故选A.

19.(2016·河南)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从22.8万亿美元增长至53.3万亿美元,全球贸易增长了133%,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直接得益于()A.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多极化趋势发展

C.亚太经会组织成立D.经济全球化加速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增长…”,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AB与经济发展无关,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组织,其影响仅限于亚太地区.

故选D.

20.(2016·河南)一项礼帽、一撮胡须、一条肥大的裤子、一根手杖、一双特大号的破皮鞋,再加上独特的走路姿势…这一银幕形象会出现在()A.《乱世佳人》B.《摩登时代》C.《泰坦尼克号》D.《阿凡达》

【考点】现代音乐和电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电影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查理?卓别林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是享誉世界的喜剧演员.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来都不舍得离手的拐杖,卓别林用他的表情和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最高峰.这一银幕形象最早出现在《摩登时代》中.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至图三的文字和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记述了历史.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2)综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历史价值?图二和图三的作品在记述风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考点】材料解析题;文字的演变;司马迁与《史记》;古代的文学与戏剧;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甲骨文、《史记》、《荷马史诗》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具有特点.

(2)本题考查了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及《史记》和《荷马史诗》在记述风格上的相似之处.

【解答】(1)图一中的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图二中的《史记》是系统编修的历史书,载体是书、纸,体例为纪传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图三《荷马史诗》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体裁为诗歌.

(2)甲骨文中有记载的日食的相关内容,这说明甲骨文是可信的,甲骨文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信史的开端.《史记》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说明他的文学价值也很高,而《荷马史诗》本身就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这说明这两者都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故答案为:

(1)图一:内容主要是记事,载体为兽骨;图二:是系统编修的历史书,载体是书、纸,体例为纪传体;图三:民间口头创作,体裁为诗歌.

(2)图一:甲骨文是我国信史的开始;图二和图三:都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李鸿章认识到西方枪炮舰船的可怕威力,他大声疾呼,中国必须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1865年,李鸿章开设江南制造总局;1872年他又奏请开设煤铁矿.1895年,李鸿章所推崇的自强运动破产材料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并于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但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状元出身的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实业教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在一战期间取得较快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1)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动手绘制出一个表格对上述人物的探索活动进行分类总结.

(2)通过以上总结,你发现我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探索活动有何相似之处?【考点】材料解析题;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张謇兴办实业;阐述见解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李鸿章、孙中山、张謇的主要活动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了李鸿章、孙中山、张謇的探索活动的相似之处.

【解答】(1)本题要求以表格的形式来对李鸿章、孙中山、张謇的主要活动进行分类,要符合表格的形式,要列举出人物的姓名、主要事迹、探索活动的结果、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都在列强侵华的刺激下进行;都体现了救国的目的;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故答案为:

1

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读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是() A.秦国楚国B.齐国楚国C.秦国韩国D.魏国赵国 2.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 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4.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封建社会的危机 5.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实际上,我国已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A.张仲景B.华佗 C.李时珍D.扁鹊 6.“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 7.民谣具有时代特点,如图民谣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合作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9.生活在100年前的上海人,不可能()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在《中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 10.毛泽东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如图图片记录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活动,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11.八年级2班围绕“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进行合作学习,经过讨论展示了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C.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有() ①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④制定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得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 A.大陆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海峡两岸实现了“小三通”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B.成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 2.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4.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5.“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以上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D.重庆谈判的成功 6.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7.1953年,我国农民战争净货币收入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胜利D.土地改革完成8.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 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9.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 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10.中国联系集团成功建设“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这表明我国() A.“863计划”已完成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科技军已实现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11.米兰多拉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 作者的观点属于() A.君权神授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启蒙思想D.民主科学思想 12.这一文件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国王征税、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等权利,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它是()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拿破仑《法典》13.1770﹣1780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14.恩格斯曾评价:“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位巨人是() A.牛顿B.马克思C.列宁D.达尔文 15.1872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倍称为“日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修筑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废藩置县B.允许土地买卖 C.发展近现代工业D.提倡文明开化 16.如图反应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2016年河南中考语文卷及答案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照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 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 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 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4.古诗文默写写。(8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1 语文试卷第- -页(共6页)

河南省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解读及规律总结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杨春来 2016年7月 2016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较去年试卷的难度略有提高,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涉及均匀,试题难度适中,符合《河南省考试说明与检测》的难度要求以及课标的考查范围,体现出时代性和选拔性特征。 一、试卷整体分析 试题设计新颖灵活,突出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与方法的考查,关注重大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多为开放性题目,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展示。 二、试卷特点分析 1.布局精巧,图文结合 选择题:第1题恢复为中国古代史内容,中外部分分别为1和0个。中国近代史2-6题,共5分;中国现代史7-10题4分;世界近代史11-16题6分;世界现代史17-20题4分。 非选择题:21题: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5分;22题:中国近代史7分;23题:中国现代史7分;24题世界近代史6分;世界现代史5分。事物组图2幅;;场景图2幅;世界文化遗产图3幅;文字材料20个。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 本试卷考查知识点基本上每题都能找到课标依据。如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中国在反对外来侵略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选择题第2题既考察了这一知识点。如选择题第3题考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第12题考查的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第7题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等均属基础知识,但题目的切入点很新颖,现代气息浓厚。 3.组合知识,重视专题 本次中招考试非选择题每道题均为一个小专题。如第21题是“中外文明的发展与交流”(史记与荷马史诗风格的区别),第22题是“洋务运动、辛亥革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同名8785)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同名8785)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拗.∕拗.口仆.从∕风尘仆.仆识.文断字∕博闻强识. B.揪.心∕铁锹.茁.壮∕相形见绌.千丝万缕.∕屡.见不鲜 C.殷.红∕殷.实粮囤.∕囤.积居奇落.叶归根∕丢三落.四 D.训.诫∕驯.良挟.持∕狭.路相逢歇.斯底里∕精疲力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汲取阑珊美轮美奂怡笑大方 B.闲遐瓦砾牵强附会相得益彰 C.窒息束缚融汇贯通斩钉截

铁 D.赡养涣散如法炮制唾手可得 3.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理。 (4)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系寒士,体现出的是“社会责任”;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趋之”心怀国家,体现出的是“国家认同”;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诗中有画,体现出的是“审美情趣”。

河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试卷 思想品德 温馨提示: 思想品德课程,关注国计民生,倡导道德践行,引领人生航程。 唱响自信之歌,你我相伴前行,发挥最佳水平,祝你走向成功! 一、请你选择(共20分) ▲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人顽固地抱有地域歧视偏见,把极少数人的问题以偏概全地放大到某个特定地区,河南人就是地域歧视的受害者。然而,真实的河南人是善良、淳朴、有担当的,十四届感动中国人物评如,河南人十三届当选;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河南16人当选,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上述情况表明 A.地域歧视藏偏见,法律素养变暗淡B.徳田广种大中原,善曲高奏美名传 C.一部河南发展史,大半华夏文明篇D.八方通达枢纽地,中国之中优势显 2.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A.社会戾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执法重处罚 C.问题少年有问题,家校合力全解决D.道德法律进课堂,防微杜渐助成长 3.护良风美俗,建美丽乡村。目前河南的美丽乡村建 设成效显著:信阳郝堂村既有村头的百亩荷塘、村里的百年 古树,更有保留了传统之美、乡村之魂的原生态住房;栾川 重渡沟村既有远近闻名的美景,更有图书室、电影院和文化 广场等设施;新乡刘庄村不仅集体经济风生水起,而且史来 贺等老一辈干部的为民理念、献精神代有传承……由此可 见,建设美丽乡村 A.理应满足村民所有需求B.重在住房宽敞设施齐全 C.既要外表美更要内涵美D.其方向是趋近城市公园 4.豫剧不用河南腔肯定不受欢迎,二人转不用东北话必定索然无味。方言是交流工具,更是可触可感的故乡回忆。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传承方言A.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排他性B.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C.应完全依赖全民的自觉性D.需增强方言使用的广泛性 ▲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河南省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应注意寻找题图的最大共性。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陶器、青铜器和铁器,其中前两幅图片都不属于生产或耕作工具,古代纹饰也不准确,能够全部包含这三个图片主题的只有中华文明的演进,故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2.【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注意提取题干有效信息。依据表格关键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由此可知C正确;A,B,D与此无关。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3.【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科学”。因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判断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新文化运动 4.【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题干给出的“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由此判断B正确;A,C,D与题干材料关系不大。 【考点】北伐战争 5.【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联合红军抗日”。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由此判断B正确;A,C,D与此无关。【考点】西安事变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

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 吴涛整理 (总分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2016·湖北黄冈)7.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就绘画来说就有着悠久的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逐渐走向成熟,还出现了山水画和花鸟画,技法形式和题材风格五彩纷呈。当时有三位著名画家,被画史上合称为“六朝三大家”。这三位画家是() A.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B.吴道子、陆探微、张僧繇 C.张择端、陆探微、张僧繇 D.郑板桥、陆探微、张僧繇 (2016·湖北黄冈)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露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2016·湖北黄冈)9.今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80周年。当年红军长征胜利()A.宣告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使反动派放弃了消灭红军的企图 C.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 D.彻底粉碎了反动派对红军的围剿 (2016·湖北黄冈)10.中国缅甸两国总理声明指出:“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这里所说的“原则”是指() A.求同存异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和平外交的原则(2016·湖北黄冈)11.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湖北黄冈)12.“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个建筑的拱门、拱顶和飞拱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向上延伸的方式,造成一种飞升和高耸入云的视觉效果,教堂正面两个塔楼,屋顶尖塔直插蓝天”。下列古代建筑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A.麦加清真寺 B.麦加克尔白神庙 C.雅典帕特农神庙 D.巴黎圣母院(2016·湖北黄冈)13.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时间。很快,该事件成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1914年,俄、德、英、法等国纷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萨拉热窝事件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A.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 B.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C.列强的争夺中,民族独立无法实现 D.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 (2016·湖北黄冈)14.下表是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上表表明() A.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 B.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 C.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战争和科技无关 D.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4分)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狼藉?/慰藉? 伺?候/伺?机而动 日薄?西山/薄? 利多销 B.悖?论/蓬勃? 催?眠/摧?枯拉朽 巍然屹?立/迄? 今为止 C.包扎?/扎?实 巷?道/街头巷?尾 哄?堂大笑/一哄? 而起 D.咳嗽?/洗漱? 晦?涩/诲?人不倦 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枢纽 荧光屏 人才辈出 通情达礼 B.决窍 狙击手 一筹莫展 矢志不渝 C.懈怠 流水账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 D.庇护 挖墙脚 仗义执言 变本加厉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4.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_______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陋 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 名著阅读。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 页,四个大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照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 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 ...... 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 ...... C.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 ...... 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枢纽荧光屏人才辈出通情达礼 B.决窍狙击手一筹莫展矢志不渝 C.懈怠流水账相辅相承粗制滥造 D.庇护挖墙脚仗义执言变本加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4.古诗文默写写。( 8 分) (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谈的句子是:“,。” (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是风雅;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 漫是风雅;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名著阅读。(4 分)

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卷

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1分)(2016?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1分)(2016?连云港)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3.(1分)(2016?连云港)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B.人口的大量迁徙 C.统治者的措施D.稳定的社会环境 4.(1分)(2016?连云港)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5.(1分)(2016?连云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A.拓印刻石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双色套印

6.(1分)(2016?连云港)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B.郑成功C.文天祥D.戚继光 7.(1分)(2016?连云港)当今出版《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9世纪()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8.(1分)(2016?连云港)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了哪一重大战役()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9.(1分)(2016?连云港)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并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焦裕禄B.袁隆平C.王进喜D.牛玉儒 10.(1分)(2016?连云港)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巅峰,这一现象出现在()A.古埃及B.古斯巴达C.古雅典D.古罗马 11.(2分)(2016?连云港)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七下西洋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2分)(2016?连云港)“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 13.(2分)(2016?连云港)1956年,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导致这些数据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B.召开一届人大 C.实施三大改造D.掀起大跃进运动 14.(2分)(2016?连云港)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列依次为()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15.(2分)(2016?连云港)1972年,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时代开始了.”他说的“另一个时代”是指()A.世界进入信息时代B.中日正式建交 C.中国加入APEC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6.(2分)(2016?连云港)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7.(2分)(2016?连云港)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一现象直接来自于() A.欧共体的组建B.欧盟的成立C.欧盟的扩张D.欧元的发行

2016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2.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姓名籍贯官职殉国地点 邓世昌广东番禺副将加提督衔黄海大东沟 李仁党湖南桂阳副将加总兵衔辽宁盖平 杨用霖福建闽县副将山东刘公岛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4.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 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5.“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 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 D.重庆谈判的成功 6.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河南省中考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学习资料

历史小短文写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近年真题的命题趋势,总结历史小短的命题思路。 2、通过典型例题分析、限时写作训练,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通过拓展提升与经验总结,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 技巧点拨(一)明确题目要求 1.是否要求“题目自拟”; 2.是否要求体现事件的联系或对比; 3.是否有明确指向,比如题目明确要求内容包括性质、影响等。 写作原则:时序正确,无史实错误 技巧点拨(二)联系类小短文 1.分析每一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2.分图一事件的影响,找出影响中与图二相关的联系。分析前者的影响和后者背景,一般都是因果关系或递 进关系。 写作格式:A事件+A事件影响+B事件背景+B事件 1.概括第一则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写出与第二则材料相关的影响。 2.写出第二则材料的相关背景,概括第二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多则材料以此方法类推,字数压缩) 题型示例:(2016河南中招25题)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电子计算机比尔盖茨和微软品牌 技巧点拨(三)题目拟定 1.概括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概括几个事件的共同主题 3.概括事件反映的历史进程 技巧点拨(四)对比类小短文 1.明确材料反映历史事件。 2.对比分析事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从事件的背景、性质、影响、主题等方面入手) 3.注意时序性。 写作格式: (A B相同背景)A事件+B事件+A B事件对比 1.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2.写出两则材料的涉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如果事件背景相同或主题一致,需要在小短文段首写明共同的背景或主题。

河南省2016学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河南省2016年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1.(2016·河南)下列三幅图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B.成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 【考点】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文明的演进.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陶器、青铜器和铁器,其中前两幅图片都不属于生产或耕作工具,古代纹饰也不准确,能够全部包含这三个图片的只有中华文明的演进. 故选A. 2.(2016·河南)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 姓名籍贯官职阵亡地点 邓世昌广东番薯副将加提督衔黄海大东沟 李仁党湖南桂阳副将加总兵衔辽宁盖平 杨用霖福建闵县副将山东刘公岛.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史实. 【解答】依据表格关键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C. 3.(2016·河南)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答】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D. 4.(2016·河南)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考点】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北伐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支持. 【解答】题干给出的“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故选B. 5.(2016·河南)“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以上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D.重庆谈判的成功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故选B. 6.(2016·河南)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考点】全面内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答】据题干1946年得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不顾舆论

2016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2016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4 题20 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 (2)春蚕到死丝方尽,。,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4分) (1)今天的天气预报(bōsòng)完了。 (2)人们载歌载舞,____(huāndù)新春佳节。 (3)这对双胞胎姊妹,模样()相似,让人难以辨识。 (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帮助。 3.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固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内容和链接材料说明理由。【链接材料】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时隔设计 了两枚猴票:左边这枚寓意为“捧桃献瑞”,右边这枚寓意为“合家欢乐” (4分) 36年,黄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 。 第二部分(5-21 题50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 6 题。(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5.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2分)

2017年河南中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 3、古诗文默写(8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列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朴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图

【精校】2016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

2016年河南省中考真题历史 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司母戊鼎战国铁犁铧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解析:鹳鱼石斧纹陶缸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的代表作,战国铁犁铧属于战国时期的劳动工作。BCD对图片的认识不准确,因此A符合题意。 答案:A 2.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依据表格关键信息“邓世昌,黄海大东沟”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选C。 答案:C 3.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各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新青年》为主阵地,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ABC和“科学”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4.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北伐战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因此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题干材料反映出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A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

(完整word版)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副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拗.∕拗.口仆.从∕风尘仆.仆识.文断字∕博闻强识. B.揪.心∕铁锹.茁.壮∕相形见绌.千丝万缕.∕屡.见不鲜 C.殷.红∕殷.实粮囤.∕囤.积居奇落.叶归根∕丢三落.四 D.训.诫∕驯.良挟.持∕狭.路相逢歇.斯底里∕精疲力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汲取阑珊美轮美奂怡笑大方 B.闲遐瓦砾牵强附会相得益彰 C.窒息束缚融汇贯通斩钉截铁 D.赡养涣散如法炮制唾手可得 3.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理。 (4)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系寒士,体现出的是“社会责任”;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趋之”心怀国家,体现出的是“国家认同”;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诗中有画,体现出的是“审美情趣”。 4.名著阅读。(4分)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的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他的优点和缺点。 ①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②鲁智深(《水浒》)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阅读经典要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深入和拓展的关系。①,也要在其他领域里进行拓展阅读。其次,要处理好有意和无意的关系。既要有意识地主动阅读,也不要忽略无意间的随手翻阅。最后,②。既要像蚂蚁那样精于贮存,还要像蜜蜂那样善于加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8分) (1)2016年3月5日,《河南日报》推出“文明河南志愿服务进行时”专栏。本期准备报道与“志愿服务站”相关的事迹,请根据下面材料,为本期拟一个标题,写在方格中。书写要正确、端正、整洁。(不超过16个字)(3分) 要城市的街道社区,有不少志愿服务站。志愿者们通过服务站了解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长期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家电维修、法律援助、就业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还定期举行“邻里节”活动,引导邻里之间互相帮助,让人们随时随地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