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三练课课练(1附完整答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三练课课练(1附完整答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三练课课练(1附完整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课三练(独家原创)特别说明:2017~2018最新教材配套一课三练。

含配套单元、期中、期末试卷

(后附全部答案:包括所有练习和试卷)。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树叶中的比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百分数 互联网的普及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

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及练习(经典)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3.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a×a= a3 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V=Sh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2.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则其余4个面是完全相等的长方形。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应用题。 1.天天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深1.6米,在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砌瓷砖,那么至少需要砌瓷砖多少平方米? 2.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3.一种牛奶盒长6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这种牛奶盒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4.一块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如果用这根铁块熔成一个长10厘米、

宽8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一、填空 1. 910 米的23 是( )米; 14 公顷的4 5 是( )公顷。 2. 5 6 与( )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1; 5的倒数是( ); 0.25的倒数是( )。 3. 512 小时=( )分 7 20 米=( )厘米 425 吨=( )千克 1 4 升=( )毫升 4.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1 9 ,3天看了全书的( )。 5.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 9 。 ( )的人数×5 9 =( )的人数 (2)女生人数比男生少5 9 。 ( )的人数×5 9 =( )的人数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1.部分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部分量÷对应分率; 分率=部分量÷单位“1”的量 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一、填空。

年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 / 1 2017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2S a b a c b c ?+?+??表(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2=66S a a a ??=表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体积(容积)单位进率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311000m dm = 3311000dm cm =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L=1000m L 31dm =1L 31cm =1m L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 或 V a b h =?? 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棱长×棱长 或 3V a a a a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或 × V S h =底 正方体棱上分割表面涂色:三面涂色有8个, 两面涂色有(n-2)×12个 一面涂色有(n-2)2×6个 没有涂色有(n -2)3个 (二)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及实际问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

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解题时可以根据表示几分之几的条件,确定单位1的量,想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哪个数量,找出数量关系式,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分数与分数相乘及连乘: 1.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2.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 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4.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三)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比的认识: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0) a a b a b b b =÷=≠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 1 / 1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

1 毛主席在花山 基础演练 1.看拼音填汉字组成词。 jiāo shì mào áo là 花()解()礼()()夜()味 2.比一比,再组词。 肃()惯()搜()梳()啸()贯()瘦()蔬()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如果没有老百性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能力提升 4.描写“笑”的词语很多,本文就有“回头一笑”“乐呵呵”。请你再写出4 个以上描写“笑”的词语。 5.默写毛主席的一首诗词或简要写出他的一个小故事。

2 山洪一样的掌声 基础演练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心坎.几儿(qiàn kǎn)邢.台(xíng kāi)扒.开(bā pā)伫.立(chù zhù) 2.读拼音,写词语。 ruì lì zhòu rán shùn jiān jīng yíng ()()()()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微寒。( ) (2)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 (3)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 ) (4)长时间地站着。( ) 4.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大家都坐好了张建解释说这样您讲话也方便一些 (2)我讲话是方便一些可是他们呢总理用抬得不高的右手指着群众 能力提升 5.本文课题《像山洪一样的掌声》采用了的修辞方法,你还学过哪

些课文的文题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比如《》 快乐读书屋一 上将与下士 基础演练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说____( ) 露____() ____() ____() 解____()华____() ____() 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伟人()的位置()的臂膀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普通得和你一样的(),一样的(), 一样的()。 3.文章仅用“鼻孔朝天”、“背着双手”两个词,下士趾高气扬的神态就跃然纸上。请你也用两个词形象地刻画“那位下土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华盛顿本人时,是多么羞愧”的神态。 ()() 能力提升 4.文中哪个句子能反映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动笔抄写下来,并谈谈你的见解。句子 我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形如ax ±b=c 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注意两边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2、 形如ax ±bx=c 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第一步要把x 前面的序数相加或相减,再 在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 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 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总数和部分数关系;和倍与差倍关系;行程问题中的关系; 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系等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2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53表示3个5 3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 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3、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4、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分数除法 1、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 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 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a:b=a ÷b=b a ( b ≠0) 3、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 不变。 5、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也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意外 没有其它公因数。 6、 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后项变成整数, 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7、 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 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整理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也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意外没有其它公因数。 6.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后项变成整数,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7.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中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小盒呢? 分析:假设6个全是小盒→球的总数比80小,把1个大盒换成小盒球的总数比80少8个→小盒:(80-8)÷6=12大盒:12+8=20检验 先假设→再比较(与条件不符)→进行调整→得出结果→检验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律: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课练

1、山中访友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hèhé) 树冠.(ɡuā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 蕴.含(yùn wēn) 湛.蓝(zhàn shèn)栀.子(zhīzī)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津()邀()瀑()峭() 律()遨()爆()稍() 4、我会查字典 “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冠”在字典中有以下两种解释: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在下列词语中,“冠”应选那种解释:张冠.李戴();树冠.();鸡冠.()。 5、把下列句子改成肯定句 ⑴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⑵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⑵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⑶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⑷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2、山雨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飘飘洒洒(AABB)、、、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 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 3、一锤定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几.乎()弹.奏()屏.息() 几.个()子弹.()屏.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下载 1.山中访友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hè hé) 树冠(ɡuān ɡuàn)旋转(zhuàn zhuǎn) 蕴含(yùn wēn)湛蓝(zànshèn)栀子(zī zhī)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2)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________”,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________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________。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____、____这两位朋友间的____________。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2.山雨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 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 3、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4、熟读课文后填空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1)山中访友 1.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答案参考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一些自然界的朋友,如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既是全文构思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的凝聚,是文章的文眼,同时,也能唤起读者的猜想——作者到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 参考答案 作者把山中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亲密朋友,并与之亲切交流,字里行间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如写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写鸟儿——?呼唤我的名字?;写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写树木——?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写山泉——?要我重新梳妆?;写溪流———邀我?唱和?;写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写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写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写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在作者的眼里,这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着鲜活生命的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和山里?朋友?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 我们都有着热爱大自然、热爱万物生灵的美好情怀,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让我们留恋和珍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无比幸福和快乐的,同学们可以回忆心中的美好体验,并真诚地与同学交流,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3.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老师指导: 体会句子的妙处应用心去品读,并仔细揣摩句子所以含的思想感情,还要了解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 答案参考 第1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欠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 1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5÷10=10: ( )=( )%=( )折 2、( )乘6的倒数等于1. 3、甲数的2 1相当于乙数,乙数加上7.5以后与甲数相等,乙数是( ) 4、圆周率是( )和( )的比值,这个比值用字母( )表示。 5、8吨比 ( )吨少 41,( )米比15米多8 3 米。 6、六(1)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 4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比男生少( )%,女生占总人数的( )%。 7、一根绳子长6米,对折再对折,每段绳长是1米的( ),是这根绳长的( )。 8、甲数的8 1给乙数以后,甲乙两数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9、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20% ,今年粮食产量是去年的( )% 10、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11、冰化成水,体积减少了11 1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 ). 12、一种电扇先后两次降价,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降价10%,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吨煤用去4 3吨,还剩下它的25%。 ( ) 2、六(1)班植树95棵,全部成活,成活率是95%。( ) 3、圆、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2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里,盐占盐水的25%。 ( ) 5、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线段,一定是这个圆的直径。( )

6、王师傅做了100个零件,2个不合格,又补做了2个合格的,他做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100%。……………………………………………………………( ) 三、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计5分) 1、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 ) A 、圆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2、稻谷的出米率大约是………………………………………..( )。 A 、100% B 、70% C 、30% 3、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3:2,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是( ) A 、2:3 B 、3:2 C 、9:3 D 、4:9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四、计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31÷41= 65×103= 54÷34= 25×5 3= 12÷8 3= 1÷75%= 1%÷10%= 42%-0.42= 2、化简比。(2分) 5小时:50分= 3、求比值。(2分) 2.8吨:400千克= 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9分) 57÷13-52×131 23÷[9×(65-43)] 36×(32+94-65)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 2 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 体积概念及计算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 53表示3个5 3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 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可用分子连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连乘的积作分母,计算过程中能约 分的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倒数的认识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7、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8、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比的练习题

第四单元比练习题 一.填空 1. 甲:乙= 3:2,甲是( )份,乙是( )份,甲乙的和是( )份 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甲是总和的( ),乙是总和的( ); 甲比乙多( ),乙比甲少( )。 2. 甲是乙的34 ,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 甲比乙少( ),乙比甲多( )。 3. 乙仓库粮食是甲仓库粮食的23 ,甲乙两仓库存粮吨数的比是( ):( )。 3. 甲比乙多4 1,则乙比甲少( ),甲与乙的比是( ):( )。 4. 一本书今年的价格比去年的价格涨了15 ,今年价格与去年价格的比是( )。 5. 明明去年种下的小树苗,今年的高度增长了17 ,这课小树苗今年的高度与去 年高度的比是( ):( )。 5. 甲数的35 等于乙数的56 ,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6. 一根绳子用去了全长的37 ,剩下的和用去的比是( ):( )。 7. 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 (1)男生有10人,女生有( )人。 (2)女生有9人,男生有( )人。 (3)全班有50人,男生有( ),女生有( )人。 (4)女生比男生多5人,男生有( ),女生有( )人。 8. 4:3 = ( ):6= 12( ) = 20 ÷( )=( )27 9. 5:7的前项增加15,如果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或后项应乘以( )。 10. (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3,棱长和的比是( ),表面积的比是( ),体积比是( )。

11. (1)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2:3:5,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12. 从A地到B地,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4小时,甲乙两车的时间比是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二、应用题 1.一根长28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3:4,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分米,长和宽的比是3:2,求长方形的面积? 3.一根长48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则长宽高各是多少米? 4.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三个数的比是1:3:4,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的度数比为2:1,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多少度? 6.用5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腰和底边的长度比是3:1,腰长 多少厘米? 7.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为100,差与减数的比为1:4,被减数,减数与差分别是多少?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2 a 注:不足6 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 体积概念及计算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53表示3个5 3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 表示3的5 3 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 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 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 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 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 3、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4、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 以一个数,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 商等于被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 列方程的方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 解决问题(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解决问题 一、填空。 1.古代一个国家,12只羊可换3头猪,9头猪可换2头牛,16只兔子可换4只羊,1头牛可换( )只羊,3头猪可换( )只兔子。 2.▲+◇+◇=7,▲+▲+▲+◇+◇=13,▲=( ),◇=( ). 3.把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表面涂上红色,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可以切( )个,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 4.一根绳子剪去的长度是剩下的长度的75%,剪去的长度占全长的 ( )/( )。实际比计划增产,计划比实际少( )%。 5.用5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图),大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 ),若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44厘米,则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公园里柳树、杨树和槐树一共有250棵,槐树比柳树多30棵,杨树比柳树少20棵,柳树有( )棵,杨树有( )棵,槐树有( )棵。7.下图是用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的几何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8.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26,甲是乙的,乙是丙的,那么甲数是( ),丙数是( )。 9.张叔叔用2160元买了1张餐桌和6把椅子,已知每张餐桌比每把椅子贵480元,1张餐桌( )元,1把椅子( )元。 10.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4:5,那么较大的锐角的度数是( )。 二、选择。 1.下面4个算式中,结果一定等于的是( )(其中□=2○,○>0)。A.(□+□)÷○B.□×(○-○) C.○÷(□+□)D.□×(○+○) 2.在3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乒乓球,正好是6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4个。如果8个盒子全部是大盒,一共可以装( )个乒乓球。 3 1 2 1 2 1 4 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分数乘法 第一节分数乘整数 (2) 第二节分数乘分数 (4) 第三节问题解决 (6) 第二章圆 第一节圆的认识 (10) 第二节圆的周长 (12) 第三节圆的面积 (14) 第四节问题解决 (16) 第三章分数除法 第一节倒数 (19) 第二节分数除以整数 (20) 第三节一个数除以分数 (21) 第四节问题解决 (24) 第五节探索规律 (27) 第四章比和按比例分配 第一节比的意义和性质 (28) 第二节问题解决 (31) 第五章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 第一节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34) 第二节比例尺 (35) 第三节物体位置的确定 (37) 第六章分数混合运算 第一节分数混合运算 (39) 第二节问题解决 (41) 第七章负数的初步认识 (47) 第八章可能性 (50) 第九章总复习 (52) 期末自测题 (58)

附活页试卷(七套) (30) 第一章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1、我会填空。 (1) + + = ( )+( )+( )=( ) ( )×( )=( ) (2)72×3=()()() ?=()7 6×41=()()4? (3)求4个 10 3的和是多少?列成算式是( ) (4)、15千克的31是( )千克 3吨的9 4是( )吨 2、我会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4×74= 4×74= 7 1 ( ) (2)52×2= 252? =10 3 ( ) (3)1米的32和2米的3 1同样长。 ( ) 3、我会计算 52×4 = 5×83= 91×5 = 6 1×6= 157×6= 75×14= 3×97= 15×5 4= 24×83= 57×193= 7×21 4= 85×12= 4、 每米铁丝重52千克,15米同样铁丝重多少千克? 5、正方形边长9 5米,它的周长多少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测试试卷

得分: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8分)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有()个面。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和()。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6厘米和5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做这样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需要()平方厘米材料。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0020立方厘米=()升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分米=( )升( )毫升 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6、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容积是50立方米,应该挖( )米深。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旗杆高15()一个教室大约占地80() 油箱容积16()一本数学书的体积约是150( )。 8、一块长25厘米,宽12厘米的,厚8厘米的砖,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厘米,占地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0、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右图),正方体的棱长是4 则这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体积是()。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2、长方体的相邻两个面不可能都是正方形。……………………………()

3、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相等。……………………() 4、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有的空间大小不变。…………………………………………………………( ) 5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2分,共16分)。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B.只能看到三个面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厘米 B.126平方厘米 C.56厘米 D.90立方厘米 3、做一个长方体抽屉,需要()块长方形木板。 A.4 B.5 C.6 4、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这个水池占地()平方米。 A.200 B.400 C.520 5、下面的图形中,能按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6、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右图) ,它的表面积( ) 。 A.和原来同样大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 D.无法判断 7、文具盒的体积和容积相比 ( )。 A.体积大 B.容积大 C.相等 8、一台电脑显示器的占地面积是9(),占据的空间是27() A.平方厘米 B.立方分米 C.平方分米 D.立方厘米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9分) 1、求下图的棱长和。(3分) 2、求下图的表面积。(3分) 3、求下图的体积。(3分) 5cm 40cm 6cm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练全部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 练》全部参考答案 教师整理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点击课堂】 第1页 二、 5厘米 第3页 二、 1. A 2. C 三、 1. 1 350平方厘米 2. 3.9平方分米 3. 160平方厘米 4. 12平方米 5. 302.5平方分米 第5页 三、 1. 180平方米196平方米58.8千克 2. 40平方米 第6页 三、 1. 40平方分米 2. 1 820平方米 3. 6平方米0.5千克 4. 250平方厘米 5. 2 900平方厘米 6. 52平方分米 第8页 二、 1.╳ 2. ╳ 3. √4. ╳5. ╳6. ╳ 第11页

五、 1. 2240立方厘米 2. XX立方米 3. 216立方分米 第15页 三、 1. 3立方分米 2. 126千克 第16页 二、 1. √ 2. ╳ 3. √ 4. ╳ 第18页 二、 1. √2. ╳ 3. √ 4. ╳ 5. ╳ 第22页 二、 6份 拓展应用 第1页50×2+30×2+10×4+30=230(厘米) 第2页 4 3 12 第4页铁皮盒表面积:4×4×5=80(平方厘米) 正方形铁皮面积:4×3=12(厘米) 12×12=144(平方厘米) 第5页(15×3×11+15×3×7+11×7)×2=1774(平方厘米) 第7页5×5×6+2×2×4=166(平方厘米) 第9页 1. 7 4 5 3. 8 第11页15×10×8-15×4×2=1080(立方

厘米) 第13页20×20×15=6000(立方厘米)或20×15×15=4500(立方厘米) 第14页80÷4÷4=5(分米) (4+5)×5×5=225(立方分米) 第15页高:(70-9.8×2)÷12.6=4(分米) 体积:9.8×4=39.2(立方分米) 第17页18÷3=6(个) 7÷3≈2(个) 6÷3=2(个) 6×2×2=24(个) 第19页(44-2×2)×(29-2×2)×(32-2)=30000(立方厘米) 第21页0.18×2×60=21.6(立方米) 第22页3面涂色:4个2面涂色:4×4+5×4=36(个) 1面涂色:4×4+4×5×4=96(个) 6面都不涂色:4×4×5=80(个) 单元练习 二、 1. √ 2.╳ 3.╳ 4.╳ 5. ╳ 6.╳7. √ 三、 1. C 2. B 3. B 4. C 5. C 6. C 7. A 四、体积:48立方厘米表面积:88平方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 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 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 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