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2.4综合探究二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2.4综合探究二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2.4综合探究二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2.4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

性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016?乐山)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与乐山大佛相关的宗教是()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基督教

D. 道教

3.下列关于清真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②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被带到世界各地

③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以圆顶寺庙为主体

④清真寺的建筑在世界各地完全相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某宗教学者若要实地考察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为圣地的西域名城,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

A. 麦加

B. 麦地那

C. 梵蒂冈

D. 耶路撒冷

5.下列关于建筑特点与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各国建筑风格都受到各自宗教文化的影响

②相同的宗教信仰在所有的地区的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③寺庙、天主教堂、清真寺分别代表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

④建筑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该有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6.我们通常把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叫作( )

A. 文化景观

B. 自然景观

C. 旅游景观

D. 社会景观

7.下列图片中的著名建筑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8.宗教和文化密不可分,不同的宗教文化各具特色。一般丽言,不同宗教的建筑名称各不相同。例如,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叫做教堂。那么,伊斯兰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叫作( )

A. 观

B. 宫

C. 清真寺

D. 庙

9.下列景观中,属于宗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寺庙②教堂③医院④石窟⑤佛塔⑥摩天大楼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⑤⑥

10.“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11.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文化景观是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

B. 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C. 宗教景观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依据宗教的规定,同一宗教的建筑应该造型不同

12.以下属于同一类型宗教景观的是()

①教堂②寺庙③道观④清真寺⑤石窟⑥圣母像⑦释迦牟尼像⑧老子

A. ①⑥⑧

B. ③⑤⑧

C. ④⑥⑦

D. ②⑤⑦

二、问答题

13.用直线将下列宗教景观与相应的宗教连接起来。

①巴黎圣母院A.基督教

②《最后的晚餐》

③敦煌莫高窟B.佛教

④澳门大三巴牌坊

⑤清真寺C.伊斯兰教

14.将下列世界主要宗教和分布地区及代表性建筑物配对。

基督教西亚教堂

佛教东亚佛塔

伊斯兰教欧洲清真寺

三、材料分析题

15.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指出龙门石窟艺术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响?这一宗教发源于什么地方?

(2)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从中国古代史中再举一个符合这种交流方式的例子。(3)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龙门石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

16.为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某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王皓与李辉上网收集了世界各地宗教景观相关的图文资料。下面是他们收集的图片,请你看图并分析,回答下列题目。

(1)三张图片分别是哪种宗教的景观?试分析上述三张宗教建筑图片蕴藏的含义。

(2)图一和图三所反映的宗教的经典分别是什么?

(3)这三张图片反映的宗教中,曾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是哪一个?发展成为中古时代欧洲主导思想的是哪一个?你的家乡以哪种宗教景观为主?

(4)三种不同的宗教建筑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宗教建筑的差异?

四、综合题

17.读下图,完成相关题目。

图A 图B 图C

(1)上述三副图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建筑风格?图A________;图B________;图C________ (2)请写出A,B宗教的发源地和创始人。其中C宗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3)说一说三大宗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D

二、问答题

13.【答案】①②④——A ③——B ⑤——C

14.【答案】基督教——欧洲——教堂

佛教——东亚——佛塔

伊斯兰教——西亚——清真寺

三、材料分析题

15.【答案】(1)佛教, A或印度

(2)方式: 和平(或友好). 举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实物史料

16.【答案】(1)图一:基督教,基督教堂的高耸人云显示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

图二:佛教,佛教寺庙。用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建筑来表现它的地位

图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清真寺上面的弯顶建筑是为了召唤信徒

(2)图一《圣经》,图三《古兰经》

(3)图三。图一。最后一问略。

(4)说明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宗教建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珍惜并保护好;不同宗教的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不同宗教文化传统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四、综合题

17.【答案】(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基督教:罗马帝国时期的巴勒斯坦地区,耶稣;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公元1世纪。(3)教义迎合了中下层劳动人民精神上的需求;被统治阶级利用和扶持。

商业化下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与商业 关键词:宗教文化商业人性平衡价值 ①在中国知网搜索“宗教文化与商业”,以“主题”为搜索目标搜索,得到的搜索结果为1000.4条,且浏览发现所有相关文献和论文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对某一宗教文化内容的研究;二、只是把宗教文化当作一类能带来效益资源使用。没有关于怎样尊重这个文化的主体价值,最多会在规划使用宗教文化这一资源时在论文内会提醒注意保护。 在1992年中国开始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后,人们的生活面貌开始发生与以前有着巨大差别的变化,不只是是物质方面,整个社会的心里的东西也开始发生变化。对一实物的评判很难在当时就做出,在一个时间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做出的评判一般都是有范围。 在后来我国有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在当时那个衣服为蓝色海洋,吃的是馒头咸菜的年代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一直单一的只是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以经济的思想去考虑,这个社会势必会出现问题。或许在当时显现的不明显,但是在当下确实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很多事物的本质本不是经济,由于在权利或是金钱的作用下强把其作为ATM机去使用,便会失去很多人性的单纯的东西。所以在今后宗教文化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尊重文化,尊重信仰。文化不会像人一样的去告诉那些开发和规划者哪里做错了,她只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实那些是旅游者对这些做法的反映,旅游者首先做为个人,他更想别开商业的味道,只是把这些旅行社或是其他当作服务的东西,帮着他去实现人性的释放。 宗教的文化功能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广义上讲,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教徒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近代科学和文化》 说课稿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近代史,讲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园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三课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近代科学与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的第3课。本课主要讲了近代科学与文化成就,由“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三部分构成。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这些历史人物,让我们走近这些大师,了解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本课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代科学与文化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作业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作业设计人教版 1.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2.下列属于伊斯兰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清真寺②寺庙③教堂④朝觐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3.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 A.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下图所示的建筑物体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5.宗教景观文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 ②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③不同宗教的文化内涵不同 ④不同宗教之间缺乏交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下列属于佛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阁楼②佛塔③寺庙④教堂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7.立面垂直,气势壮观,一般高耸入云,显示出上帝高高在上的威严的建筑是( ) A. 印度佛塔 B. 清真寺 C. 中世纪的教堂 D. 道观 8.下列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 佛教 B. 道教 C. 印度教 D. 犹太教 9.印度、日本和中国的佛教寺庙并不完全一致说明了( ) ①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传播的演变性 ③外来文化必须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才有生命力 ④文化的统一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材料二: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过很多民族蹂躏。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救世主”的降临,使他们的渴望有了精神寄托。 材料三:见下图。 (1)上述材料各反映了哪种宗教?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各是什么? (3)不同宗教建筑风格迥异说明了文化的什么特点? 1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 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 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 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 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 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10、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 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11、古代西亚,流传着一部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描写特洛 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特洛伊人用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城。12、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 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13、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 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2019年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XX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时间:2019年5月

目录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2、项目编制依据 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4、项目概况 二、利用条件和市场分析 1、利用条件 2、市场分析 三、游程设计 四、周边旅游产品整合 五、建设规模与方案 1、场地现状 2、其它现状 3、建设规模与内容 4、技术方案 六、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条件调查 2、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环境保护措施

七、安全卫生与消防 1、危险因素和危害分析 2、安全防范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4、消防措施 八、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组织机构设置 2、人力资源配置 3、员工培训 九、项目实施计划 十、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十一、项目风险分析 十二、投资规模与融资方案 十三、结论 附表一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表二营业收入及利润成本税金预测表附图景区区位图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宗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2)项目性质:宗教文化旅游开发 (3)项目筹办单位:某某县人民政府、某某县旅游事业局、某某县招商引资局、某某县文化局、某某县民宗局 (4)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旅游事业局 (5)负责人:XX (6)联系电话: (7)传真: 2、项目编制依据 (1)某某县“十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2)某某县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3)省级某某县洛北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规划 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某某县县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曾多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人士对辖区内的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被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已被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振兴委员会选定为重点旅游招商项目,某某县委和县政府也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开发和利用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将对某某县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1、爱琴文明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起,先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为中心,历时约800年,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2、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雅典、斯巴达。 3、雅典民主制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最高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弱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叫做“中世纪”(即3世纪到16世纪)。 知识点2: 古希腊文明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雅典: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 人议事会”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 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①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 政议政 ②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 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斯巴达的军事:①一生都服从军事需要 ②男孩7岁开始军事训练 ③女孩也要练习跑步、投矛 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古希腊就衰弱下去。 古罗马 王政时代: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地中海沿岸的亚 平宁半岛兴起,经历了200年的王政时代。 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了罗马共和国。①共 和国的执政官权利很大,扈从肩上有“法西斯”。②罗马人 崇尚武力,军队作战英勇,战术高超。军团有青年兵、壮年 兵、后备兵,又分工兵、机械兵和骑兵,具有集团军的优势。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罗马共和国“元首”, 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代。①2世纪, 地跨三洲,戏称地中海为“罗马人的小澡盆”②3世纪,分裂为东、西罗马,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代,在屋大维建立帝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查理统治时期征服了西亚绝大部分地区。 查理曼帝国:①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查理曼帝国诞生,查理是第一个皇帝。②封建制度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帝国分裂与英国兴起:843年,凡尔登签定条约,三分帝国。后发展为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同时英国兴起。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中,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创立:穆罕默于622年创立阿拉伯国家,去世前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是当时最大的城市),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弱下去。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共同发展

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一、规划范围、性质和内容 (2) (一)规划范围 (2) (二)规划性质 (2) (三)规划内容 (2) 二、规划依据 (3) (一)标准依据 (3) (二)资料依据 (4) 三、规划阶段划分 (4) 四、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4) 五、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6) 六、旅游区发展目标 (6) (一)总目标 (6) (二)分期目标 (7)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与战略规划 (8) 一、发展环境分析 (9) (一)优势(S) (9) (二)劣势(W) (10) (三)机遇(O) (10) (四)挑战(T) (11) 二、发展战略 (11) (一)政府支持、企业操作、社区参与的经营战略 (11) (二)塑造慈善的社会公益形象战略 (12) (三)错位竞争、立体开发战略 (12) (四)精品带动与产业化运作战略 (12) (五)文化品牌战略 (13) (六)统一规划、分区逐步开发战略 (13) 三、战略愿景 (13) (一)总目标——打造成著名的AAAAA级三教合一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13) (二)慈善形象和社会公益事业深入人心 (13) (三)高效的旅游运营模式、优良的管理服务水平 (13) (四)优良的产品组合与稳健的发展升级 (14)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15) 一、旅游资源概述 (16) (一)地文景观 (16) (二)水域风光 (17) (三)生物景观 (18) (四)建筑与设施 (18) (五)人文活动 (19) 二、佛祖山总体评价 (20) (一)佛祖山圣地的发现在佛教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20)

(二)佛祖山圣地的发现明确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21) (三)佛祖山圣地的发现证明了中国佛教来源于佛祖正宗 (21) (四)佛祖山圣地拥有儒释道三家的深厚文化积淀 (21) 三、佛祖山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 (22) (一)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少 (22) (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深度挖掘不够 (22) (三)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差,接待能力有限 (22) 四、主要卖点、旅游区建设价值 (23) (一)主要卖点 (23) (二)旅游区建设价值 (23) 第四章市场分析定位 (24) 一、区位分析 (25) 二、佛祖山旅游区客源市场现状 (26) 三、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26) (一)客源市场定位 (26) (二)旅游市场细分 (27) 四、市场规模预测 (29) (一)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 (29) (二)游客分期规模预测 (29) (三)旅游收入预测 (31)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建设项目 (32) 一、布局原则 (33) (一)三教合一、和谐圆融的原则 (33) (二)规制优先、于史有据的原则 (34) (三)造形塑势、保护龙脉的原则 (34) (四)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原则 (35) (五)以人为本、方便游客的原则 (36) 二、总体布局 (36) 三、各功能区概念性开发设计 (37) (一)游客接待服务区 (37) (二)佛教文化游览区 (42) (三)道教文化游览区 (47) (四)儒家文化游览区 (50) (五)宗教文化游览区 (53) (六)健身养生区 (54) 第六章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7) 一、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58) 二、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构想 (58) (一)以宗教朝觐游为主要卖点,树立品牌,扩大影响 (58) (二)以休闲度假游为辅,适度发展观光会奖旅游 (58) (三)打造宗教人士养身修学的理想场所 (58) 三、三大旅游产品系列 (59) (一)“朝圣之旅”——佛祖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朝觐观光游 (59) (二)“除却尘劳,浴佛浴心”——宗教生活体验游 (59)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 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 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 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 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 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 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作物 小麦、粟 水稻 驯养动物 猪 牛 制作陶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 2.知道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及其代表著作; 3.知道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和荷兰杰出画家梵高及其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勤奋、坚持不懈等能力与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物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本课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通过科学、文学、美术和音乐等多个领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世界近代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难点】 各领域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其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家 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②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使物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①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 ②观点:“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③意义: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①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②作品特点: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②讨论:托尔斯泰的为什么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罗斯社会不平等的现实,揭露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德国天才作曲家。 ①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②作品特点: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③《英雄交响曲》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 (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献给拿破仑,后因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才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2.梵高:荷兰著名画家。 ①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②《向日葵》的艺术价值:该画用笔粗厚有力,色彩对比既单纯又强烈,产生了艳丽、和

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商业计划书

宗教文化旅某某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项目建议书) 目录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2、项目编制依据 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4、项目概况 二、利用条某某市场分析 1、利用条件 某某市场分析

三、游程设计 四、周边旅游产品整合 五、建设规模与方案 1、场地现状 2、其它现状 3、建设规模与内容 4、技术方案 六、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条件调查 2、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环境保护措施 七、安全卫生与消防 1、危险因素和危害分析 2、安全防范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4、消防措施 八、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组织机构设置 2、人力资源配置 3、员工培训 九、项目实施计划

十、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十一、项目风险分析 十二、投资规模与融资方案 十三、结论 附表一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表二营业收入及利润成本税金预测表 附图某某区区位图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某某省某某县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2)项目性质:宗教文化旅游开发 (3)项目筹办单位:某某县人民政府、某某县旅游事业局、某某县招商引资局、某某县文化局、某某县民宗局(4)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旅游事业局 (5)负责人:兰发新

(6)联系电话: (7)传真: 2、项目编制依据 (1)某某县“十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2)某某县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及十年发展规划 (某某省级某某县洛北河风景某某区旅游发展规划 3、项目背景与编制目的 某某县县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曾多次某某省内外著名人士某某区内的资源进行评价和规划,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某某区被列为重点开发项目。 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某某区已被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振兴委员会选定为重点旅游招商项目,某某县某某县政府也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开发和利用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某某区将对某某县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在1982年,某某县政府公布阳宝某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2003年,某某省政府公布含阳宝山在内的洛北河景某某省级风景某某区。 4、项目概况 阳宝山宗教文化旅某某区位于某某县城北面约3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7°14′,北纬26°35′,在某某县洛某某乡、某某镇和某某镇交叉处,海拔1586米,属亚热带湿润某某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全教案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三课《告别野蛮》(3课时) 第二课时《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老的科学探索》 共第10 课时 授课时间:9 月26 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青铜铸造等方面的学习,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影响; (2)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领会任何重大工程、科学发明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形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程建设艰辛历程,认识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结果,树立孜孜 以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和青铜铸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 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世界各地文物与现实联系起来,领会文明传承的意义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教具准备: 地图册、图片等。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第三课《告别野蛮》。 二、新课教学: (二)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阅读:课本第37页文字及图2-27。 归纳:金字塔——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的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8及左边文字。 提问:为什么要雕成狮身人面像?

阅读:图2-29及左边文字。 归纳:巴比伦——“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阅读:图2-30。 归纳:中国——青铜文化,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显示统治者的权威,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世界上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青铜器中的精品。 (“鼎”的象征——权力与地位)(与鼎有关的成语) (三)古老的科学探索: 将内容按国家分类——埃及、巴比伦、印度。 1、埃及: (1)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 阅读:课本第40页课文。 归纳:它的创立与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有关。每年6月17日或18日早晨,尼罗河水开始变绿,这是尼罗河即将泛滥的预兆。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的开罗附近时,天狼星和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埃及人把它作为一年的开始,两次泛滥期间为一年。以此为依据,埃及人把一年分成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这生动地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后来传入欧洲,不断改进,成为今天通用的公历。 提问:马克思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归纳:埃及的天文学成就中最有影响的是太阳历;太阳历的创立是古埃及农业生产的需要; 尼罗河与天狼星的规律性变化为太阳历创立提供了客观依据;太阳历的创立源于古埃及劳动人民的细致观察, (2)医药: 阅读:图2-33。 提问:埃及人为什么要将尸体制成木乃伊? 归纳: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人死后还要在冥世中生活,因此要保住肉体,让灵魂能依附肉体万世长存。 提问:古埃及的木乃伊是怎样制成的? 阅读:“阅读卡”——《木乃伊》。 归纳:教参83页。 提问: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反映了古埃及人民在医学方面的哪些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 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三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样性教案 (人教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样性 教材分析 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本课从宗教景观的角度去探究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同学学会观察和认识身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课本首先从宗教景观的内涵出发,描述世界三大宗教的影响和宗教景观的丰富性。而后提供三组图片,借以比较佛教建筑之间的差异、三大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及中国南北宗教建筑布局的不同,以此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最后课文介绍了开展探究活动的具体步骤,以便同学在实地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提高自己的综合研究能力。 知识框架 三大宗教与宗教景观--->不同的宗教景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去探索身边的文化 重难点分析 重点:不同宗教(本土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难点:探究活动的展开。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资料特别是宗教建筑方面的资料,如印度佛塔、日本佛寺、中国佛寺等;收集中国南北方的戏台图片;收集家乡的宗教建筑和戏台方面的图片资料。 2.教师自己制作有关宗教景观研究的小报或幻灯片。 3.指导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如相近的地域、相近的主题、相似的兴趣、不同的特长等)进行分组。教学过程 导入: (参考一):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能说说在旅游后给您印象最深的景点有哪些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类与引导,使学生正确区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并由此概括出文化景观的含义,进入新课。) (参考二):“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吗?”“你生活的地方(或家的附近)有没有三大宗教的建筑?你见过哪一种”等。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学生回答之后,即可引入教学内容。

板书:一、什么是宗教景观 提问:什么是文化景观?什么是宗教景观? 引导学生看教材,了解“文化景观”这一概念,再由此引出“宗教文化景观”的含义。并借助图3—36《天主教堂》、3—37《佛教寺庙》、3—38《清真寺》,问:都是宗教建筑,它们相同吗?由此明确“宗教文化景观”这一概念。再利用学生刚才的回答“不相同”,引出“文化的多样性”这一课题。 师(小结):三大宗教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体现了在文化景观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了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承转)实际上文化景观是极为丰富的,千姿百态的。下面我们以三大宗教文化景观为例,来了解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是如何与别的文化发生融合的,自身又是如何发展或变化的等问题。 板书:二、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师:依次展示图3—35《中国的佛寺》、3—33《印度的佛塔》、3—34《日本的佛寺》,并出示两个思考题: 1.这三个建筑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三个建筑又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 生(活动):1. 由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中国佛教建筑的形态和构造,再展示印度佛塔和日本佛寺的图片,揭示佛教传播的路线。 2. 请各小组结合“导游”的介绍和上述两个思考题开展讨论,重点讨论形成不同风格的原因。 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交流结果。 师(小结):三个建筑物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以佛教为主题,它们过去主要是佛教信徒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现在都成了宗教文化景观;而三个建筑物的风格是明显不同的,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不同”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是各国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包括建筑传统)很不同。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内容会变,形式会变,建筑样式也会变。事实上,传入中国和日本的佛寺造型都参照了当地的宫室和民宅。这些现象证明,外来文化只有与当地文化结合,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形成的文化也就不同,这就是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师(承转):刚才我们探讨了同一种宗教,因为时间空间的转换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异。接着,我们去看看不同种的宗教,去比较一下它们的建筑风格吧。 展示:图3—36《天主教堂》、3—37《佛教寺庙》、3—38《清真寺》,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以下思考题(重点讨论建筑风格的象征意义): 1.从功能上看, 这三个建筑物有什么相同之处? 2.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建筑都采用了哪项技术?你能告诉大家这项技术的优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