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核心价值 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 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 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设计理念:

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花木兰就是忠孝的完美结合,课文虽然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全过程,但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了集中体现木兰“孝”的情节上。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人物的核心价值(花木兰爱亲人胜过自己),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本,展开全文的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本课的设计,着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片断一]

复习旧知,感悟形象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说说看你了解到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她是一个女英雄。

生2:我知道她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生3:朝廷召见她,要封她做大官,花木兰却拒绝了。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英雄。

生4:她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生5:她还是一个爱国爱家的人。

生6: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

师:的确,木兰是个爱国爱家、英勇善战、淡泊名利的女英雄。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他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一直夺目耀眼。与其他英雄相比,她孝字当头,爱亲人胜过了爱自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木兰从军》的故事,去走近这位爱亲人胜过爱自己的巾帼英雄。

[反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花木兰曾经被封为“孝烈大将军”,她可以说是忠孝的完美结合,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她的故事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她孝顺父母,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今时代老百姓更看重于“孝”,社会也需要更多像花木兰一样关心、孝顺父母的人。仔细研读教材,你会发现课文内容也是以“孝”为主组织编排的,课文着重描写了木兰从军这一部分,略写了木兰驰骋疆场,淡化了木兰功成身退,所以本文起点和落脚点在“孝”上,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展开全文的学习。这样集中力量突破一点,花木兰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变得鲜明、鲜活。学生感受到的英雄花木兰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位令人称赞的女英雄也有一颗平常人所不及的孝心。

木兰从军,花木兰,传统文化,人生观,中国

[片断二]

切入重点,强化体验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木兰从军前的这一部分,默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木兰的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

(学生默读课文)

师:谁先来谈一谈。

生1:“回到家里,木兰坐在织布机前,愁眉不展: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我体会到当时木兰心里非常苦恼。

师:还有谁补充?

生2:我从这句中体会到花木兰当时为了征兵令的事,焦急万分、愁眉不展。

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学生自由读句子)

师:咱们学语文,就要能够让一个词,一句话在自己的脑海中变成一幅幅画面。看到“年老多病”这个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生4: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人老态龙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风中。

生5:我看到了一位一走一喘,咳得都直不起腰的老人。

生6:我还从“多病”这个词看到这位老人卧在床榻,床旁还放着药罐子。

师:是呀!让这样一位步履蹒跚、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老人去打战,这叫木兰如何放心得下呀!(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木兰在为父亲担忧。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父亲此次去哪里从军打战吗?北方大漠!冬季的大漠,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怒号,让父亲去那里行军打仗,去面对如狼似虎的匈奴兵,他能撑得住吗?如果真的让拖着病躯的父亲从军,那只会凶多吉少!

(指名学生再读句子: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

师:从你紧锁的眉头中,我们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焦急和不安。

师:此时木兰还想到父亲曾经教她骑马射箭,教她识文断字,和她一同在屋前做游戏,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然而这一切都将变为回忆,这将成为木兰心中永远的痛。(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让学生走进木兰的内心,体会到她替父从军决策时的艰难和不易?教学中,我抠词抠句,创设情境,以读为本,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体验情感:“咱们学语文,就要能够让一个词,一句话在自己的脑海中变成一幅幅画面。看到‘年老多病’这个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父亲此次去哪里从军打战吗?北方大漠!冬季的大漠,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怒号,让父亲去那里行军打仗,去面对如狼似虎的匈奴兵,他能撑得住吗?如果真的让拖着病躯的父亲从军,那只会凶多吉少!”学生在一次次诵读中,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用文中描写的情境感染学生,使课文内容所蕴涵的情感在学生心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片断三]

立足文本,有效拓展

师:请大家看课文第六自然段。(教师出示课件:第六自然段)

师:对这一部分,《木兰诗》是这样描写的。(出示课件:“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配乐(《琵琶语》)范读:“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这几句讲的是,木兰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来,自己读读这几句诗,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读诗句)

生1:我体会到木兰听不到爹娘的呼唤,心里非常孤独。

师:你感受到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对这就是依依不舍!

生2:我从“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体会到行军打仗非常辛苦,木兰当时想着早点结束战争,回到父母的身边。

师:亲人成了木兰心中的无尽的牵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回想起这漫长的从军生涯,别有一番滋味涌上木兰的心头。

[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开放性、选

择性、适应性的特点,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身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木兰踏上了征途,途中的艰辛课文中写得比较抽象,我在教学木兰出征这一部分时,对照课文内容,补充了《木兰诗》,在引导学生朗读诗句的时候,配上了音乐《琵琶语》,在略带思念忧伤的背景音乐下,呈现出奔腾的黄河水,耸立的黑山头,一轮明月当空照等画面,在视觉听觉上烘托人物的情感,从而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情境。在一次次诵读中,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在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很快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体会到木兰长途跋涉的艰辛,体会到她对亲人的不舍,还有在征途中她对亲人的思念。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doc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三月,当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当轻柔的和风抚过我们的脸庞时,包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在合肥市六十五中学拉开了序幕。我,合肥市义城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年轻语文教师,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了本次的课评。 我,2002年春参加工作,今年刚好有7个年头。在这期间,我已经参加了几次课堂教学的评比,但今天心里仍是藏着几分紧张和彷徨。许是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理论的渐渐提升,再加上多次观看的观摩课或研究课,尤其是加入了我区小语工作室和身边的名师近距离的接触,学习的缘故,发觉要上好一堂课,很不简单。面对一份教材,我们要反反复复的去读透它,然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路,即学生在教师智慧地引领下,快乐的开始课堂之旅。雀跃、发现、惊喜、困惑与思索都挂在他们的眉宇间,写在他们的眼底下。风景徐徐展开,孩子们的眼睛越睁越大,越来越亮,渐渐地,他们情不自禁走入风景,成为风景。不过,这样的课堂需要深厚的积淀,漫长的修炼,对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我根本做不到。? 这次,我执教的是苏教版二下《木兰从军》一课的第一课时。虽达不到上述的理想课堂,但从上课前后,和课堂的四十分钟内,我收获也不少。 ?? 一、明确课时目标

? 本次参赛课时都规定是第一课时,老师们都觉得挺难上,因为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怎样让这个教学过程不留痕迹的渗进学生的心里,或上出精彩?无论从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刊杂志,等理论的高度很少对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研究,也很少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还是观摩课,评优课、竞赛课、展示课,也都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为此,在赛前的好几天我就对第一课时进行思考,翻阅了大量报刊杂志,搜集第一课时资料;甚至找到了自己曾在04年听了几位名师的完整课的纪录,虽字迹有些褪色,但里面却详实的纪录了他们是怎么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让我再次重温了当时精彩的课堂。探究和学习中,我认为第一课时应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为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中,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中,达到读得读准、读通、读顺,最终使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止。同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还应有整体观点,全盘考虑,合理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为第二、第三课时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达到课虽分,理不断,思不断,情不断的效果。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把《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定位在其一:怎样让孩子们正确、流利的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我主要通过孩子的大声朗读,自纠读音,从多读到少,从少读到多的方法,考虑到低年级就用了填空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由主要内容想开去,达到读通、读顺文本。其二:使孩子们初步感知人物品质。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英雄?贯穿整堂课。由朗读想象驰骋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花木兰,为何不怕千难万险,认识到她是一个热爱祖国、英勇善战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女英雄;再与胜利返乡后文静俊美的花木兰进行比较,由认识了了木兰的另一面。最后我留下木兰为何要女扮男装?这一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可谓一

加强情感活动 注重情感体验

加强情感活动注重情感体验 ——我对阅读教学中情感活动的再思考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新元 【摘要】 《语文课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加强情感活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喜乐哀愁,真善美丑,这些感情体验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去体验,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情感活动;情感体验;阅读教学; 【正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分析得过细,面面俱到,搞繁琐哲学,挤掉了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感受、体验的时间,造成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分析多,揣摩得少;讲得过多,感受得少;热闹多,体验得少”。学生无法主动与作品、文本打交道;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阅读”成了教师的“讲读”,学生的“精读”成了老师的“精讲”,其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确实如崔峦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活动,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教师怎样指导才能在加强学生的情感活动时推进情感体验呢? 一、善于创设激发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是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再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用教师之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师生融洽的情感,不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关注其情感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标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平常也老提,也注意去做,但都没有这次学习领会地这么深刻,与大家共享: 1.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些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他们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机器人,对任何事情情感态度占据第一位,尤其是他们的主要时间在接受教育,因此,把教育施以情感色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关注情感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渴望关注是人的本性.一本书上曾经说过"人最深刻的本质还是被人欣赏的那份渴望",得到了关注才会注意和检点自己的学习行为,才会反思,从而进步. 3.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 4.符合规律.情感"软件" 和学知识"硬件"是一个系统.新课改编写组的老师们把它写进新课标,提出新要求,符合系统规律. 5.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改本身是时代的产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更人性化,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尤其是语言教学以实用为目的.这是中西方交流的结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学情不再,顺应时代趋势才能办出好的教育,"彰显个性" "人文关怀"成为教育的主流. 画外音:上述说法得以实现得依赖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热爱教育的态度. 只有把心融进新课改当中,肯为教育付出的老师才能做到把关注学生情感放在第一位,否则就只能是"压制式" "一言堂""师道尊严",冷漠而简单,不能弯下腰关注学生情感. 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处于正在长身体和心理不断完善的时期,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更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而且,学生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情感都应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回应,学生学习的积极学习态度才能得到长久的保持和维护。所以,《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结合艾芳菲教师执教《笋芽儿》谈如何体现学情的关注鹰潭市第八小学

情感体验与阅读

浅谈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的作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也是学生们做题时最为头疼的部分。很多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阅读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但是由于在做阅读的时候,对于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不够深入或不能理解,考虑不够细致等原因,往往得不到理想的分数。这是由于他缺乏人生的经历,缺少情感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去思考体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出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观念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情感体验在新课标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情感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学生的身体性活动,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有了情感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充满个性的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情感体验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使学生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既体现

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学习方式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情感的目标指向和实施过程。作为学习目标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喜、怒、哀、乐、悲等方面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在欣赏文学作品后要能把握住主题思想,感受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感,了解作者通过文章传递出来的信息,比如,社会现象、审美观点、道德情操、意识形态、精神意志等,并能进行辨别,分清善恶或是非,准确作出判断。对以上的认识,我们还要进行评价,能运用流畅正确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对文章中有表现力的优美语言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由此可见,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所在,而且也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文本,是否真正的体察了作者的情感及在散文中的感情倾向.这也将决定学生是否可以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并运用到自己在课外更加明朗的阅读及生活中去.而这种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获得则需要靠平时的培养。 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去感悟生活。从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开始,从最本真的情感体验入手,在最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判别的基础上,努力出体会自己的小小感动。每个人似乎都不自觉地生活在自我的圈子里,只有触动了自己的身体或心灵的人、事、物、景,才会引起关注,引发思考,这样的感动,才能引发真正的感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

12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学法 1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与音乐陪衬、自读与品读等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写一写”的学习方法。 3为学生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更具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如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会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 (4)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到本子上。 三、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论文摘要: 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弹奏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关键词:亲近文本激发情感情感转移掀起情感高潮 感受文本语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情感 小学生知识尚浅,感受、领悟能力较差,情感难以形成和调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导学生,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分析、识别事物,自钻自感,以形成丰富的情感。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使我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更为重要,一定要在备课时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语文教学情境之中。要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问题情境和竞争情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教学中的情感,往往是因课文的内容而产生的,学生对于这些新的内容大多是局外者,经历少,未能及时产生教师所希望的情感。

为此,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感知新的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学生情感的产生夯实基础。要想学生有的,首先必须自己得有。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景中,来感染、诱发学生,触及学生心灵,引起关爱、憎恨,从而达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转移 情感也有好、坏之分。不是说有情感就能达到目的,就意味着成功。符合理想的、适应客观规律、符合原则的情感,才是高尚的情感。课文中所选取内容大多是名家经典的优秀之作,文章渗浸情感是多样的、复杂的:。这就对情感提出多样化的形式。现在的课文,特别是更高年级的课文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转化。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中,对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悲惨命运,学生们深切同情;林则徐虎门销烟,又让学生激动万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读完此文后情绪高涨。但我们不能满足把学生置于这同情,激动的情感之中,必须引导:是谁造成老百性悲惨的命运?挖出祸根,从而情感转移,引发学生对外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教育,勤奋学习,激励学生树雄心,立壮志。这里学生的悲———恨———喜———爱就是情感不断转化的过程。当然情感的转化不是一说就成功的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激发学生,让学生的心灵经过一次次的碰撞。 三、掀起情感的高潮 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很重要, 教师如何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投入进去与作者情感融为一体更重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注重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1.体会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 中国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文字之简洁、语言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比如,诗歌简练和富有韵律感,散文优美而富有内涵,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这些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意会体味,让学生体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展示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教材是描述大自然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庐山的云雾》,紧扣住庐山云雾的特点,使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那修理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实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现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亭亭玉立的白杨树、辛勤劳动的小蜜蜂、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的霍金……这些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或拟人化)形象,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增强阅读知道,培养学生的情感

关注学生学习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教案 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 字:病、忧、披、跨、渡、脱 词:焦急、英雄、征战、探望、惊讶、俊美、赫赫战功重点句子: 1、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3、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主要内容: 《木兰从军》主要讲述了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花木兰拜别父母,花木兰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2)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为国为家分什么忧呢?找一找国忧,再找一找家忧,画一画。 (课件显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指名读这句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

抓住核心价值 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抓住核心价值注重情感体验《木兰从军》片段及反思 设计理念: 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花木兰就是忠孝的完美结合,课文虽然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全过程,但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了集中体现木兰“孝”的情节上。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人物的核心价值(花木兰爱亲人胜过自己),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本,展开全文的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本课的设计,着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片断一] 复习旧知,感悟形象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说说看你了解到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她是一个女英雄。 生2:我知道她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生3:朝廷召见她,要封她做大官,花木兰却拒绝了。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英雄。

生4:她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生5:她还是一个爱国爱家的人。 生6: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 师:的确,木兰是个爱国爱家、英勇善战、淡泊名利的女英雄。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他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一直夺目耀眼。与其他英雄相比,她孝字当头,爱亲人胜过了爱自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木兰从军》的故事,去走近这位爱亲人胜过爱自己的巾帼英雄。 [反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花木兰曾经被封为“孝烈大将军”,她可以说是忠孝的完美结合,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她的故事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她孝顺父母,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今时代老百姓更看重于“孝”,社会也需要更多像花木兰一样关心、孝顺父母的人。仔细研读教材,你会发现课文内容也是以“孝”为主组织编排的,课文着重描写了木兰从军这一部分,略写了木兰驰骋疆场,淡化了木兰功成身退,所以本文起点和落脚点在“孝”上,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展开全文的学习。这样集中力量突破一点,花木兰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变得鲜明、鲜活。学生感受到的英雄花木兰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位令人称赞的女英雄也有一颗平常人所不及的孝心。 木兰从军,花木兰,传统文化,人生观,中国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积极心理学侧重于关注人类的潜能、动力和能力,研究积极的品质。本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面来反思当下中学生情感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积极心理学中学生情感发展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主要观点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它倡导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調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学可分为以下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传统那种偏向问题的价值取向,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上,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健康并幸福生活的人[1]。 二、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原因 中学时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关键,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往往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以及困惑。对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处理不妥当可能会多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准确的分析,进行恰当的定位。积极心理学倡导的观点是致力于发现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的理念中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谋而合。本文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帮助教师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三、关注中学生情感发展 1.获得积情绪体验 其中包括积极的主观体验,这指得是对过去的满足和幸福感形成、对现在的快乐和幸福、对未来希望和乐观,,以及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满足、希望、快乐和幸福是积极的主观体验所蕴含的,然而这些又何尝不是现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如今,每一位学子的肩膀上都背负着亲友的期盼、学校升学率的要、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等等的重担,越来越多的压力剥夺了学生原本可以享受美好生活时光的机会。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当然,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众多积极情绪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2]。 2.培养个人特质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 反思(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 文本)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

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

注重情感体验 突出语言感悟

注重情感体验突出语言感悟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善于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下面以《二泉映月》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心得。 一、由问入境,触碰情感 通过问题引入:你知道《二泉映月》是什么?(板书:一首曲子一处风景)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引入了文本,在全课的学习中起过渡作用。 二、倾听心声,陶冶情感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整体感知,而这种悟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主体的想象。教育心理学认为,想象和联想是主体感悟、体验课文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现实性,同时也具有极大的跨越性、跳跃性、自由性。它能使阅读主体在短时间内去搜寻记忆与阅读对象的契合点,从而达到领悟的境界。它是学习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和手段。 在了解阿炳《二泉映月》的内涵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友善用脑中6M策略(音乐、运动、调动多个感官、思维导图、冥想、以我自己的方式记忆)之一——冥想策略,感受阿炳的赞叹、怀念、思索、抗争、向往…… 音乐家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与其说是描绘了二泉的风景,不如说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真实写照。”阿炳生活的年代,历经清朝、民国、军阀混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时期,是中国近千年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一段岁月。这首曲子,是他辛酸一生的写照,是一部心灵史,也是一部苦难史。驾驭这样的教材,必须对历史有所了解,才能在宏观上把握准情感基调,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再加上阿炳的一生富于戏剧性,有着冰火两重天的经历,所以在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上,我下足了功夫。我根据文本和曲子的特点,在教学中用了五分多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冥想中体会曲子的内涵,冥想的方式帮助学生听出曲子里蕴涵的诸多复杂的情感。 “阿炳的心灵和淙淙的流水产生了神奇的感应,他的心禁不住颤抖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从他的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乐曲。思考:你听出了阿炳的什么心情?”播放乐曲课件。 当乐曲行进到似断又续、似有若无之处时,师见缝插音:“听,说到伤心处,阿炳已经泣不成声,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乐曲结束时,师缓缓承接:“一曲终了,阿炳意犹未尽,我们仿佛听到他还在说,还在说……” 人们常说:“提领一顿,百毛皆顺。”这两句短短的音外话,仿佛穿越学生思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日期: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内容提要 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深入地有目的的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切实把握学生每个时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真正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路人。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和培养。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热爱集体,培养学生责任感 三、助人为乐,培养学生健康情感 四、开展课外活动,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培养竞争与承受挫折能力 六、培养合作精神

何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年龄特征、身体状况、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心理的主流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富于创新精神。同时,由于这一代人成长道路比较平坦,生活条件优越,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家长百般呵护,很少甚至从未经受过大的挫折,往往表现出固执任性、自制力差、娇气、孤僻、自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健康水平低,稍不如意就容易出现心理偏差,甚至酿成悲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心理上的独立意识、自尊意识逐步增强,对与异性交往、物质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强烈,但由于自身能力、地位等因素,这些需要又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心理上存在许多矛盾。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提到学校思想教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应该全面、深入地有目的的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

关注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花木兰教学反思

马蹄湾镇中心小学 教学反思记录表 姓名课题木兰从军班级二年级教 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故事先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阅读短文后,让人感觉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展示了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第二幅插图,展现了花木兰文静俊美的姑娘形象和将士们前来探望的情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了解《木兰诗》,交流木兰的故事,解题。 二、学习字词。读词语,正字音,认识两个多音字和一个偏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拓展:交流历史上的女英雄,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听豫剧片段,引入课题。 二、精讲课文。朗读课文,交流木兰从军的原因,理解木兰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讲木兰的故事,想象木兰诗如何说服家人的。 教学反思思得总体感觉这节课能够基本实现教学目标,总的说来,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 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读阶段,给了充足的 时间让孩子们读,学生一遍遍下来感觉读得准确— 通顺—流利了,这也是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第 二段孩子读,说,演都还不错。学生乐于学生字词, 敢于想象,在教学“渡”字的时候,通过引导比较, 不仅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渡”的意思,还让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懂得对词义的理解要讲究严密性。从“渡 黄河”到“渡口、渡船、横渡……”,教一个,带一串, 既丰富了学生词汇,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在 妙!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和谐统一。 思失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由于开始预设的问题不够精细,引导孩子读得不充分,收尾显得急了些。 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还是在设计时一些问题考虑 得不够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炼化中学柯青 面对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谈一些自己观点和认识。 在最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最高层次。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而且关系着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而且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崇高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态度,而且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而且强调科学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而且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出来的吗?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可通过以下四个过程实现:一、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培养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教材中的几何内容大多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通过推理证明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种的辨证关系。如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让学生通过由配方法解方程推导出方程的根式解的过程,体会解方程的方法和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进而体会转化归纳的数学思维方法不仅用在把一般形式的问题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本课为《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品读课文,在阅读和体悟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这样的历史故事,似乎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如何架设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呢? 一.丰富朗读形式,注重朗读指导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如自由读、默读、男女生读、 分组读、配乐读,想象读等,教师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如我好像看到了木兰英姿飒爽的样子!我感受到了木兰保家卫国的急切心情!以评促读,读中加深感悟。 二.抓住重点词语,走进人物内心 抓住重点词语,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如焦急万分一词的学习。先是读第二小节,找一找朝廷下达征兵文书后,木兰的心情怎么样?说说自己对焦急万分的理解,读好词语后联系生活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可能也会有焦急万分的时候,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联系课文木兰又为什么会焦急万分?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介绍背景,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体会面临家忧时,木兰焦急万分;面临国忧时,木兰更加焦急万分。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木兰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并进行了适度拓展,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三.采用角色体验,说话写话结合 如果你就是花木兰,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集体交流后相机请学生补充电视上了解到的战争场面。木兰也知道战争的危险,但是她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家人,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当木兰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一开始同意了吗?你们现在就是木兰的家人,你们为什么不同意木兰从军?学生从多角度换位思考,从家人的角度说出了自己对木兰从军的担忧之情。自古以来,打仗都是男人的事。女子的力气没有男子大。要是木兰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