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病毒、恶意攻击、非法访问等都容易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多种网络防御技术被综合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流量监控系统便是其中一种分析网络状况的有效方法,它从数据包流量分析角度,通过实时地收集和监视网络数据包信息,来检查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网络工作异常的迹象。

在研究网络数据包捕获、 TCP/IP原理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该系统在VisualC++6.0环境下进行开发,综合采用了Socket-Raw、注册表编程和IP助手API等VC编程技术,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案和技术细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设计,并通过测试,最终实现了数据包捕获、流量监视与统计主要功能,达到了预定要求,为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运行状态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网络管理;数据采集;流量统计;Winsock2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nitoring and

Analyzing Tool for Network Traffic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network safety has become people’s concern, virus, vigorous attack, illegal visit and so on can easily affect the normal network performance. Various kinds of network defend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in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network safety. Network traffic system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nalysis network condition. From the angle of analyzing packet traffic, it can examine the safety violation and the abnormal performance of network by timely collecting and monitoring packets information.

By using the way of object-oriented, this design makes a needs analysis and ability designing based on the study of network packet collecting and TCP/IP theor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Visual C++6.0, this system adopts VC program technologies of Socket-Raw, Windows register and IpHelper API. On the basis of system analysis, it makes a deliberate analysis and test of plans and details to implement packets collecting, traffic monitoring and statistics. So this meets our needs and makes a reference for managers to get to know the network conditions.

Key words:network management; data collection; traffic analysis; Winsock2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XX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论文总页数:22页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2 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需求 (1)

1.3 网络流量监控的引入 (1)

1.4 本文的目的与任务 (2)

1.5 论文结构安排 (2)

2 相关的概念与技术 (2)

2.1 OSI参考模型与TCP/IP体系结构 (2)

2.1.1 OSI参考模型 (2)

2.1.2 TCP/IP体系结构 (3)

2.1.3 OSI模型与TCP/IP体系结构的区别 (4)

2.2 传输层的编程接口—Windows套接字编程技术 (4)

2.2.1 Windows套接字的概念 (4)

2.2.2 套接字类型 (5)

2.2.3 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5)

2.3 原始套接字 (5)

3 网络数据的采集技术分析 (6)

3.1 Windows下原始数据包捕获的实现 (6)

3.2 原始数据包捕获的关键函数 (7)

4 网络流量监控系统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9)

4.1 开发背景介绍 (9)

4.2 总体结构设计 (9)

4.3 流程图设计 (10)

4.4 各模块功能概述与实现 (11)

4.4.1 数据包采集中各类的关系 (11)

4.4.2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模块 (11)

4.4.3 流量获取模块 (13)

4.4.4 数据统计模块 (17)

4.4.5 常见攻击分析功能 (18)

5 系统测试 (19)

5.1 测试环境 (19)

5.1.1 硬件环境 (19)

5.1.2 操作系统及软件运行环境 (19)

5.2 测试步骤 (19)

5.3 测试结果评价 (1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声明 (1)

1引言

1.1课题背景

随着构建网络基础技术和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以及用户对网络性能要求的提高,使得网络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网络管理能够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黑客技术的发展,入侵和攻击的案例日益增多,对稳定的网络服务、信息安全、互联网秩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安全管理在整个网络管理系统里扮演起更为重要的角色。

1.2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需求

目前,在网络应用不断深入和技术频繁升级的同时,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等安全威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愈演愈烈。防火墙、VPN、IDS、防病毒、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安全防护和管理系统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网络安全专业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最直接的需求就是根据分类在统一的界面中监视网络中各种运行性能状态,获取相关数据信息、日志信息和报警信息等,并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和审计;同时完成攻击事件报警、响应等功能。因此,用户的网络管理需要不断健全整体网络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从统一安全管理平台总体调控配置到多层面、分布式的安全系统,实现对各种网络安全资源的集中监控、策略管理、审计及多种安全功能模块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简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网络的安全水平和可用性、可控制性、可管理性。

1.3网络流量监控的引入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中,流量监控和统计分析是整个管理的基础。

流量检测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实时连续的采集监测网络流量,对获得的流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从而得到网络主要成分的性能指标。网络管理员根据流量数据就可以对网络主要成分进行性能分析管理,发现性能变化趋势,并分析出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及问题所在。此外,在网络流量异常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的流量检测报警系统还可以向管理人员报警,及时发现故障加以处理。在网络流量检测的基础上,管理员还可对感兴趣的网络管理对象设置审查值范围及配置网络性能对象,监控实时轮询网络获取定义对象的当前值,若超出审查值的正常预定值则报警,协助管理员发现网络瓶颈,这样就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故障管理。而网络流量检测本身也涉及到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来说,功能的实现都或多或少的依赖于流量信息的获取。因此网络流量信息的采集可以说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得以实现的核心基石。它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到入侵攻击,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性能管理,并利用报警机制协助网管人员采取对应的安全

策略与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

1.4本文的目的与任务

该网络流量监控及分析工具主要用途是通过实时连续地采集网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得到主要成分性能指标,结合网络流量的理论,通过统计出的性能指数观察网络状态,分析出网络变化趋势,找出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

本设计题目是教师自拟项目,前期任务主要是设计并完成系统的初步框架,实现网络数据的捕获,并解决相应问题,后期主要是通过一些API函数完成对各类数据信息的统计。

本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采用Winsock编写原始套接字Socket-Raw对数据包进行采集捕获,并可实现分类及自定义范围进行捕获;

(2)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一定的解析;

(3)访问操作系统提供的网络性能参数接口,得到网卡总流量、输入流量和输出流量;

(4)系统提供了多种方式显示结果,如曲线图、列表等;

(5)使用IP帮助API获取网络统计信息;

(6)实现对部分常见威胁的预警,可继续开发扩展其报警功能。

1.5论文结构安排

本论文围绕Winsock标准套接字网络编程的各项实践内容展开。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简要介绍开发背景、设计任务和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介绍网络基础理论研究、数据包捕获与流量检测的技术原理;第三章介绍如何使用原始套接字实现数据捕获;第四章重点介绍网络流量监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且详细阐述了从系统功能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具体实现的全部过程;第五章介绍了软件测试情况。

2相关的概念与技术

2.1OSI参考模型与TCP/IP体系结构

2.1.1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化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其结构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该结构共有七层,各层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实现相邻节点间的物理连接,主要对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四个方面及信号传输速率方面进行规定;

(2)数据链路层,完成管理数据的传输,提供差错检测和恢复,并且提供

流量控制,最终实现向上一层提供无差错、高可靠性的传输链路;

(3)网络层,执行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算法,完成数据分组传输,它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

(4)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无差错传输,同时,它也提供属于局通信网络接口,比如SOCKET ;

(5)会话层,完成用户之间会话的组织、协调、分配用户名等;

(6)表示层,解决数据格式问题,规定编码方式;

(7)应用层,OSI 的最高层,利用应用进程提供网络访问手段。

2.1.2 TCP/IP 体系结构

由于TCP/IP 比其之前的OSI 模型更具体实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遵循TCP/IP 结构的网络不断普及,因此现在通常采用TCP/IP 代表Internet 体系结构。TCP/IP 的目的是在网络标准不同的情况下解决互联问题,可以说,网络互联是TCP/IP 的核心。TCP/IP 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OSI 参考模型与TCP/IP 结构

图1 OSI 参考模型

TCP/IP在设计时重点并没有放在具体通信的实现上,所以对最后两层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表明它允许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参与通信。它的四个层次功能如下。

(1)应用层,提供常用的应用程序及自定义的应用程序,数据传输时用TCP/IP协议来进行;

(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前者提供可靠传输,传送单位是报文段,后者提供不可靠服务,传输单位是数据报,即分组。此外,传输层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区别应用程序;

(3)网际层,负责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采用的协议是IP协议,数据传送单位是分组,向上提供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4)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数据报,并实现发送,或者接收帧,提取IP数据报,交给互联网层。

2.1.3OSI模型与TCP/IP体系结构的区别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OSI模型和TCP/IP体系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处理上面,例如:

(1)TCP/IP一开始就考虑的是异构网络的互联问题,并将IP看作是整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SO并没有认识到网际协议IP的重要性,导致最后只能单独划分一个子层来完成IP的作用;

(2)OSI最开始只注意到了面向连接的服务,而TCP/IP一开始就注意了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并重。相比起来,TCP/IP更注重了数据传输的效率,而OSI 则注重了传输的可靠性;

(4)TCP/IP虽然分层,但是调用关系并不像OSI那样严格,减少了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传输效率。

2.2传输层的编程接口—Windows套接字编程技术

2.2.1Windows套接字的概念

Windows套接字—SOCKET,是为Windows系统开发的一套标准通用支持网络协议数据通信的API,它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即TCP/IP的网络编程接口,1994年被定为网络编程标准后,主要经历了Win sock1.1和Win s ock2.0两种版本,它产生最终目的是可以适应应用程序开发者、网络服务商的需求,进程通过套接字的通信域来完成通信。需要指出的是,套接字主要负责控制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主要在传输层和网络层,屏蔽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2]。

2.2.2套接字类型

根据通信性质把套接字主要分为流式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流式套接字提供双向、有序、无重复的数据流服务,但相对于数据报套接字来说系统开销较大。数据报套接字也支持双向数据流,但并不注重传输可靠性、无重复性和有序性,但它保留了记录边界,由于数据报传输效率较高,所以还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2.2.3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字节顺序,不同的计算机采用不同的自己顺序存储数据,所以在这些数据进行通信时需要进行字节顺序的转换,所有传送给网络上套接字函数的IP 地址和端口号均按照网络顺序安排,主要由sockaddr_in这个结构规范。特别要注意的是,应用程序建立地址结构之前,用户输入需要将主机序列转换为网络序列(使用htons函数,反之使用ntohs函数)。

(2)阻塞与非阻塞,套接字有同步阻塞和异步非阻塞两种方法,阻塞模式时,套接字需要等待操作全部完成才结束,而当套接字处于非阻塞模式时,套接字以是否有新数据到达作为阻塞的标志。阻塞方式套接字简单、方便,但是效率比较低,而非阻塞模式使用复杂点,但效率很高。但是仍需强调一点,Winsock 提供了几种I/O模型来解决异步问题,如“选择”、“重叠”、“事件选择”、“异步选择”等[3]。

2.3原始套接字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标准的流式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这两类套接字似乎涵盖了TCP/IP应用的全部,因为基于TCP/IP的应用,从协议栈的层次(如图3所示)上讲,在传输层的确只可能建立于TCP或UDP协议之上,而流式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又分别对应于TCP和UDP,所以几乎所有的应用都可以用这两类套接字实现。但是,当需要自定义数据包发送时或者需要分析所有经过网络的数据包的时候,就必须面临一种不同于前两者的方式—Raw Socket,即原始套接字,程序员可以用它来发送和接收 IP 层以上的原始数据包, 如 ICMP,TCP, UDP等,不仅这样,它还可以实现如伪装本地IP、发送ICMP包等功能。

Raw Socket 广泛应用于高级网络编程,也是一种广泛的黑客手段。著名的网络sniffer 、拒绝服务攻击(DOS )、IP 欺骗等都可以以Raw Socket 实现。Raw Socket 与标准套接字(SOCK_STREAM 、SOCK_DGRAM )的区别在于前者直接置"根"于操作系统网络核心(Network Core ),而SOCK_STREAM 、SOCK_DGRAM 则“悬浮”于TCP 和UDP 协议的外围,如图4所示。

3 网络数据的采集技术分析

3.1 Windows 下原始数据包捕获的实现

网络上的数据包捕获机制主要依赖于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同的操作系统下有不同的实现途径。在Windows 环境下,可通过网络驱动程序接口规范(NDIS ),WinSock 的SOCK_RAW 或虚拟设备驱动技术(VxD )等技术实现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功能。

前面已经介绍到了,使用原始套接字可以绕过Socket 提供的功能,对底层的协议进行使用与开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生成想要的数据报文等,

下面开始

图 4 标准套接与原始套接字的关系

图 3 协议栈层次

介绍使用原始套接字对数据包捕获进行开发的相关技术知识。

第一,使用套接字前,需要了解网卡接收数据的工作原理:

在正常情况下,网络接口只响应两种数据帧,一种是与自己的硬件相匹配的数据帧,另一种四向所有计算机广播的数据帧。在系统中,数据帧的收发由网卡完成,网卡程序接收从网络发来的数据包,根据其硬件地址去判断是否与本机的硬件地址匹配,若匹配就通知CPU产生中断进行响应,然后调用驱动程序设置的网卡中断程序地址调用驱动程序接收数据,然后放入堆栈进行系统相关处理,若不匹配则直接丢弃该数据包[3]。

对于网络接口,它一般具有4种数据接收模式:广播、组播、直接和混杂模式,只有当把接口设置为混杂模式时,网络接口才能接收所有的数据,无论地址是否匹配,所以在做本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设置为混杂模式才能实现数据的采集。

第二,需要了解套接字的工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采用套接字开发网络程序需要经历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启动、创建、绑定、监听(接受连接)、连接、发送/接收数据、关闭、卸载等。

第三,具体到Windows下利用原始套接字捕获网络数据可以这样设计:

(1)启动套接字;

(2)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

(3)将套接字与本地地址绑定;

(4)设置操作参数;

(5)设置网络接口为混杂模式;

(6)启动监听线程,开始接收数据;

(7)退出关闭套接字。

3.2原始数据包捕获的关键函数

(1)启动函数WSAStartup

int PASCAL FAR WSAStartup (DWORD wVersionRequested , LPWSADATA lpWSAData);

每一个套接字应用程序都必须调用该函数进行一系列初始化工作,并且只有调用成功返回后,才能开始使用套接字,其中参数wVersionRequested是版本号,高字节是次版本号、低字节是主版本号,参数lpWSAData是指向WSADATA结构的指针。

(2)套接字创建函数socket

SOCKET socket (int af , int type , int protocol);

所有的通信在建立之前都必须创建一个套接字,socket函数的功能就是创

建套接字,其中参数af指协议地址族(address family),当建立的套接字是依赖于UDP或TCP的话,需要设置af为AF_INET,表示采用IP协议。参数type是指协议的套接字类型,采用流式套接字时用SOCK_STREAM,采用数据报套接字时用SOCK_DGRAM,采用原始套接字时用SOCK_RAW。参数protocol是协议字段,默认情况下可直接设置为0。

(3)绑定函数bind

int bind ( SOCKET s , struct sockaddr_in* name , int namelen);

成功创建套接字后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将本地网络接口与套接字进行绑定,其中参数s是创建的套接字,参数name是需要绑定的通信对象的信息结构体指针,namelen是该结构的长度。需要注意的是sockaddr_in结构:

struct sockaddr_in{

short sin_family; //地址族,设置为AF_INET

unsigned short sin_port; //指定的端口号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IP地址

char sin_zero[8];

};

由于主机序列与网络序列的关系,在程序中需要使用htons等函数进行转换工作。

(4)设置接口模式函数WSAIoctl

int WSAAPI WSAIoctl(SOCKET s, DWORD

dwIoControlCode, LPVOID lpvInBuffer, DWORD

cbInBuffer, LPVOID lpvOutBuffer, DWORD

cbOutBuffer, LPDWORD lpcbBytesReturned,

LPWSAOVERLAPPED lpOverlapped,

LPWSAOVERLAPPED_COMPLETION_ROUTINE

lpCompletionRoutine);

其中,s为一个套接口的句柄,dwIoControlCode为操作控制代码,lpvInBuffer为输入缓冲区的地址,cbInBuffer为输入缓冲区的大小,lpvOutBuffer为输出缓冲区的地址,

cbOutBuffer为输出缓冲区的大小,lpcbBytesReturned为输出实际字节数的地址,lpOverlapped为WSAOVERLAPPED结构的地址,lpCompletionRoutine为一个指向操作结束后调用的例程指针。

调用成功后,WSAIoctl 函数返回0,否则的话,将返回INVALID_SOCKET错误,应用程序可通过WSAGetLastError来获取错误代码。

(5)数据接收函数recv

int recv (SOCKET s , char* buf ,int len , int flags);

4网络流量监控系统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开发背景介绍

本设计开发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studio6.0,它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Winsock开发平台,因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很多的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设计后具有直观的简洁的操作界面,稳定性也比较高。

4.2总体结构设计

通过收集与分析简单网络流量监控软件的用户需求,总结出以下特征:

(1)需要实现对网络接口数据包的尽可能多的捕获,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然后进行数据包的采集;

(2)数据包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解析,对数据包的协议类型、源目地址、数据包截获时间、数据包内容需要进行分析;

(3)根据用户不同的要求能够依照特定地址范围、特定协议类型相关包等条件进行自定义监视;

(4)监视结果输出有实时流量图、列表等显示;

(5)实现日志记录,便于日后分析;

(6)对某些常见的攻击进行发现分析。

总合以上系统要求与综合分析,本系统总体设计如下,采用VC++6.0编写,系统具有三个主要功能部分:数据捕获与显示模块、流量信息统计模块、流量绘制模块,如图5所示。

流量监控分析系统

数据采集模块信息统计模块流量绘制模块

图 5 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图

数据采集模块:完成网络接口数据的捕获、解析和显示,可以根据用户定义条件组合来进行捕获,如只监视采用TCP或UDP协议的数据包,也可以监视用户希望关注的相关IP地址的数据包,同时完成数据封包日志记录,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同时,在对数据包的解析过程中对一些常见入侵攻击特征进行判断,发出预警。该模块采用编写原始套接字开发。

信息统计模块:完成统计功能,如统计IP要实现统计接收到的数据报数量、接收到的数据中协议出错的数量、正在请求传输的数量、路由表中可用路由数量、丢弃的数量、需要重组/成功重组的数量等,统计ICMP需要完成发送/接收的消息数量、满足超过TTL的数量、重定向数量、时间戳请求/应答数量等;采用IP 助手函数完成。

流量绘制模块:完成总流量、输入流量、输出流量、瞬时流量值、最高流量值的显示;采用访问注册表网络性能数据完成有关数据的获取,通过流量图显示。

4.3流程图设计

根据上面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设计,得到数据采集、注册表网络性能块访问大致的工作流程图,如图6与图7所示。

图 6 数据捕获处理流程

图7 网络性能数据块访问流程

4.4 各模块功能概述与实现

4.4.1 数据包采集中各类的关系

经过上面的分析与设计,得到该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工作流程,也确定了从编写套接字到最后捕获数据,要经过创建、绑定、设置工作模式、启动线程、接收数据等一系列的处理操作。为了实现处理中的每一步操作,设计了数据捕获的类关系,如图8所示。

在上图中CSockSupport ,CSockHelper ,CPackInterDlg ,CBinDataDlg 等是封装了各部分主要处理功能的类。且这些类中封装了和这些类的操作相关的方法。将在后面对这些类的功能和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4.4.2 数据包捕获与分析模块

(1)功能实现说明

该功能模块主要由封装的CSockSupport ,

CsockHelper ,CpackInterDlg ,CbinDataDlg 四个类

完成,下面将对这些类进行详细说明。

CsockSupport 类:主要负责检查Socket 是否支持

2.0版本,在该类中封装了WSAStartup 完成Socket

的启动;

CsockHelper 类:主要实现了从获取本机信息结

构、Socket 创建、绑定、设置、启动线程、数据接收

到协议分析的全部方法,详细处理流程见图9所示。

GetLocalIP 实现获取本机地址操作的方法,

LPHOSTENT lphp 是定义一个主机信息结构,获取过程

由gethostname(szLocname,MAX_HOSTNAME_LAN)与

gethostbyname(szLocname)完成;第一个参数是用于

放置本机名称的缓冲,第二个参数是缓冲区长度,最

后利用inet_ntoa 将IP 地址转化为“.”式地址。

图 8 数据包采集中各类的关系

图 9 CSockHelper 类处理流程

StartCapture方法完成套接字的创建、绑定、设置操作方式和启动线程;具体完成如下:

m_sockCap = socket(AF_INET , SOCK_RAW , IPPROTO_IP);//创建套接字bind(m_sockCap, (PSOCKADDR)&sa, sizeof(sa));//绑定

setsockopt(m_sockCap,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char*)&bopt, sizeof(bopt)) ;//设置操作

setsockopt(m_sockCap, IPPROTO_IP, IP_HDRINCL, (char*)&bopt, sizeof(bopt)) ;//设置操作

WSAIoctl(m_sockCap,SIO_RCVALL,&dwBufferInLen,sizeof(dwBufferInLen ),dwBufferLen,sizeof(dwBufferLen),&dwBytesReturned,NULL,NULL);//混杂模式

m_hCapThread = CreateThread(NULL, 0, CaptureThread, this, 0, NULL);//启动线程

线程函数CaptureThread主要完成数据的接收。数据接收后,将缓冲区数据转化为IP数据格式后即可以开始解析过程,协议名称获取如下:for(int i=0; i

if(ProtoMap[i].ProtoNum==iProtocol)

return ProtoMap[i].ProtoText;

return “”;

ParseIPPack方法完成数据包的解析:

int iIphLen = sizeof(unsigned long) * (pIpheader->h_lenver & 0xf) //获取数据包长度

协议解析:

switch(iProtocol)

{

case IPPROTO_TCP :

……

case IPPROTO_UDP :

……

case IPPROTO_ICMP :

……

default :…… }

StopCapture完成关闭线程和套接字操作:

if(m_hCapThread)

{TerminateThread(m_hCapThread, 0); //中断进程

CloseHandle(m_hCapThread); //关闭句柄

m_hCapThread = NULL;}

if(m_sockCap)

closesocket(m_sockCap); //关闭套接字 CbinDataDlg 类主要完成对已捕获数据的存储和显示方法;CpackInterDlg 类通过建立CbinDataDlg 类和CsockHelper 类对象实现数据捕获、解析、显示、存储等,同时它完成对捕获条件设置控件、日志记录控件的编写,在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2)界面设计(见图10)

4.4.3 流量获取模块

(1)设计说明

设计思路:实际编程时,Windows 系统内提供了一个系统性能的接口,只需要访问这个接口就可以得到网络性能相关的数据,如流量;根据这个想法,设计出了本功能模块的子功能模块如下:

● 访问性能数据子模块:负责对注册表进行访问,获取流量数据;

● 显示子模块:负责将数据绘制在窗口中;

图 10 数据捕获模块界面

●框架子模块:负责消息映射和消息处理;

本模块中,将使用到一个注册表访问函数RegQueryValueEx,它根据开放的注册表键值与名字查找相关的类型和数据。它的函数原型如下:

LONG RegQueryValueEx(HKEY hKey , LPCTSTR lpValueName , LPDWORD lpReserved , LPDWORD lpType , LPBYTE lpData , LPDWORD lpcbData);

参数说明:

●hKey为预定的注册表系统键值;

●lpValueName为需要查询的目标键值的名字;

●lpReserved保留,但是必须为NULL;

●lpType为键值类型;

●lpData输入/输出接收键值的数据;

●lpcbData输入/输出接收键值的缓冲大小标志。

在WindowsNT下,当调用RegQueryValueEx时,若hKey被设置为HKEY_PERFORMANCE_DATA返回的数据并不是直接显示被请求的数据对象。所以程序需要遍历整个数据块,数据块中的逻辑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注册表网络性能数据块逻辑结构

参照图4-6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性能数据块的查询过程,从数据块的性能数据结构PERF_DATA_BLOCK开始,然后索引到PERF_OBJECT_TYPE结构,而PERF_COUNTER_DEFINITION结构可以通过PERF_OBJECT_TYPE的成员HeaderByteLength找到位置偏移,每一个PERF_OBJECT_TYPE的成员DefinitionLength都能确定一个对应的PERF_INSTANCE_DEFINITION结构,PERF_INSTANCE_DEFINITION结构决定着PERF_COUNTER_BLOCK结构[3]。

下面列出了获得网络接口流量的部分关键代码:

//得到当前的接口名字

InterfaceName = Interfaces.GetAt(pos);

//开辟性能数据缓冲

unsigned char *data = new unsigned char [DEFAULT_BUFFER_SIZE];

//从RegQueryValueEx返回的值:本例中忽略改变量

//从网络对象(索引是510)查询性能数据

RegQueryValueEx(HKEY_PERFORMANCE_DATA, "510", NULL, &type, data, &size)

PERF_DATA_BLOCK *dataBlockPtr = (PERF_DATA_BLOCK *)data;

下面详细说明,注册表数据性能块访问过程的实现:

//枚举链表中第一个对象

PERF_OBJECT_TYPE *objectPtr = FirstObject(dataBlockPtr);

//遍历链表

for(int a=0 ; a<(int)dataBlockPtr->NumObjectTypes ; a++) {

char nameBuffer[255];

//判断是否是网络对象索引号是510

if(objectPtr->ObjectNameTitleIndex == 510)

{

//偏移变量

DWORD processIdOffset = ULONG_MAX;

//找到第一个计数器

PERF_COUNTER_DEFINITION *counterPtr = FirstCounter(objectPtr);

//遍历链表

for(int b=0 ; b<(int)objectPtr->NumCounters ; b++)

{

//判断接收的数据类型是否是我们需要的

if((int)counterPtr->CounterNameTitleIndex

== CurrentTrafficType)

processIdOffset = counterPtr->CounterOffset;

//下一个计数器

counterPtr = NextCounter(counterPtr);}

//数据类型不是我们需要的

if(processIdOffset == ULONG_MAX) {

delete [] data;

return 1;}

//找到第一个实例(instance)

视频系统网络流量的监测与控制

视频系统网络流量的监测与控制 摘要:视频系统的应用给网络容量带来巨大压力,为避免网络阻塞,对视频系统网络流量的监测与控制非常重要。使用开源监控软件Cacti,可以搭建一个出色的网络流量监测平台。使用流媒体技术传输视频,能够降低视频系统流量。在交换机上使用ACL限制视频的访问,既能达到控制网络流量的目的,又能为视频系统安全提供保障。组播技术在视频传输上有绝对优势,使用组播进行视频传输是流量控制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视频系统,网络流量,Cacti,流媒体,组播技术 The network traff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Video system LI Chao LU Huaqing (Daqing oilfield co., LTD. The first production plant's the information center 163001,lichao_a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4846978.html,) (Daqing oilfield co., LTD. The first production plant's the information center 163001luhuaqinga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4846978.html,)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system bring great pressure to network capacity, to avoid network congestion, network traff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video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Using open source monitoring software Cacti, can build a good platform for the network traffic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4846978.html,ing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can reduce network traffic video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4846978.html,ing acl Technology restricted access to video on switches, can not only achieve the goal of control network traffic, and to provide assurance that video system security.Multicast technology in video transmission has absolute advantages, the use of multicast transmission of video is the best solution for network flow control. Keywords: video system, network flow, Cacti, Streaming Media, Multicast technology. 1、引言

课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

摘要 (2) 一:概述 (3) 二: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3) 2.1、研究的目的、意义 (3) 2.2、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4) 三、自动化生产线监控系统电路设计 (4) 3.1、设备选型 (4) 3.1.1、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4) 3.1.2、传感器设备选型 (4) 3.1.3、计算机选型 (4) 3.1.4、I/O选型 (4) 3.2、系统方框图 (5) 3.3、FX2N-48MR 的I/O分配表: (5) 3.4、系统接线图 (5) 3.5、系统软件选型 (6) 四、系统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6) 4.1、建立工程 (6) 4.2、定义变量 (9) 4.2.1变量的分配 (9) 4.2.2变量定义的步骤 (9) 4.3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12) 4.4 动画连接和调试 (15) 4.5 控制程序的编写 (16) 4.5.1 事件命令语言程序的编制 (16) 4.5.2应用程序命令语言程序的编制 (17) 五、程序的模拟运行遇调试 (18) 5.1 配置画面 (18) 5.2程序的模拟调试 (19) 六、软硬件联调。 (19) 6.1 系统的电路连接 (19) 6.2 FX2N-48MR 型PLC通信参数设置 (19) 6.3 在组态王中进行三菱FX2N-48MR型设备配置 (19) 6.3.2 将I/O变量与设备进行连接 (21) 6.3.3 系统软、硬件的联调 (21) 七、结论 (21) 八、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测量控制 摘要:沉井测量控制包括井体本身尺寸控制和井体高程、轴线平面位置控制;井体尺寸控制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一部分技术十分成熟,在此不再过多赘述,现在针对沉井全过程结合我单位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进行探讨。 关键词:沉井测量控制沉降控制轴线控制 1 工程概况 小清河菜园桥倒虹吸顶管的顶管井、接收井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沉井施工,两井之间管线长度为132.56m;位于小清河两侧,进水井、出水井沉井深度分别为12.458m、13.97m;分三节进行施工;进水井地质情况为0-9.2m为亚粘土、9.2-10.5为亚粘土混姜石,10.5-12.458为亚粘土;出水井地质情况为0-9.8m为亚粘土,9.8-10.7为亚粘土混姜石,10.7-13.97为亚粘土。 2 测量依据 ①《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污水工程》图纸;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③《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3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设置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以及向对应的高程控制点,我们对

坐标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了复测和加密,并在小清河两侧沉井位置各设置了8个坐标控制点网、3个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至少要保证2个坐标控制点以及2个高程控制点),防止由于土方开挖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控制点破坏或者是移动,根据以往经验,控制点无论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被破坏,所以要经常核对高程和坐标点进行复测,复测频率约为一周一次,如有破坏则进行补测。 4沉井基坑测量 根据图纸中的沉井中心坐标以及沉井尺寸,从AUTOCAD图中计算出沉井四个内角的坐标;根据沉井四个内角尺寸进行放样确定基坑开挖边线(内尺寸线以外1.5m),挖深5m,边坡坡度1:0.75。 5 测量控制内容 5.1 沉降测量在第一节井墙的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应进行刃脚高程测量和顶部混凝土面测量,同时在沉井的四个角外壁墙上用红漆做好测量基准点,以此点作为基准,进行高程测量: 5.1.1 在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应先在四个外角的外侧用红漆做好标记,测量其高程记录测量原始数据计算下沉具体高度。 5.1.2 沉井在下沉时,应注意观测正常情况下刃角标高,每班至少观测一次,对轴线位移2~3天测量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5.1.3 沉井在初沉阶段,每2h至少观测一次(高程),如果沉井较快时,加大观测力度,必要时应连续进行观测,提供数据,以便及

高速公路隧道视频监控系统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 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高速公路隧道视频监控系统课程设计 一、说明 1、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线型好,交通流量大,车行速度快等特点,高速公路隧道又是高速公路路网的咽喉路段,如不采用先进的监控管理措施,在交通量大、气候恶劣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阻塞。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可实施高速公路咽喉地段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监视,对关键路段实施交通适时控制,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高速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经济地运营。 2、本次设计某公路隧道为单向双车道双洞隧道,上下行线长均为5km,行车道每隔150m左右设置一台摄像机,双洞大约共要64台摄像机。两洞之间由4个车行横洞相连,每1km设计一个车行横洞。隧道的主要技术条件为:隧道单洞净宽10.5m,净高5m,行车道宽7.5m,设计车速80km/h。 3、根据隧道特点,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到本隧道具有距离长、照度低、通风条件差、湿度高及有害气体浓度大、以及具有较强腐蚀性等特点。系统要求在隧道正常运行时,能够循环显示监视图像,并还能将所有监视画面集中显示。在右报警时,能自动切换进行监视,并能启动录像机进行录像存档。系统还要求摄像机有自动检测功能。 4、对于高速公路隧道的视频监控方案主要考虑隧道的入口、中间段、出口处的实时图像状况。 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视频图像实时浏览; 2)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3)通过图像监控报警联动功能,对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和及时处理; 4)配合其它系统的工作。 5、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摄像子系统、图像传输子系统、输出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组成。 1)视频摄像子系统,包含摄像机、摄像机镜头、摄像机支架、防护罩、云台等。主要任务是全天候拍摄隧道中监视范围内的车辆及环境场景,完成信息采集。 2)图像传输子系统,主要指视频发射机、中继器、接收机、线缆、视频分配器等。完成采集图像信号的传输工作。 3)输出子系统,包括监视器、硬盘录像机、延时录像机。将接收到的图像一一显示出来。 4)控制子系统,包括云镜控制器或控制键盘、副控键盘、矩阵切换器、画面分割器等。控制系统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 摄像系统将现场的视频信号采集拾取到监视系统中,由传输系统完成视频信号的传递,视频信号在监控室连接到监视器、录像机等输出设备,系统用户通过控制键盘、解码器等控制子系统的设备完成变焦、旋转等功能,其基本原理图如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中文2500字 本科毕业设计翻译 学生姓名:***** 班级:*****班 学号:*****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副教授 2011年3月25日

Section 4 –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HSS Die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 Dies Higher than normal binder pressure and press tonnage is necessary with H.S.S. in order to maintain process control and to minimize buckles on the binder. Dies must be designed for proper press type and size. In some cases, a double action press or hydraulic press cushion may be required toachieve the necessary binder forces and control. Air cushions or nitrogen cylinders may not provide the required force for setting of draw beads or maintaining binder closure if H.S.S. is of higher strength or thickness. Draw beads for H.S.S. should not extend around corners of the draw die. This will result in locking out the metal flow and cause splitting in corners of stamping. D raw beads should “run out” at the tangent of the corner radius to minimize metal compression in corners, as shown in figure 16 on page 47. Better grades of die material may be necessary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SS, the severity of the part geometry, and the production volume. A draw die surface treatment, such as chrome plating, may be recommended for outer panel applications. Form and Flange Dies Part setup in form and flange dies must allow for proper overbend on all flanges for springback compensation. Springback allowance must be increased as material strength increases; 3 degrees for mild steels, but 6 degrees or more

XX工厂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工厂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 工 程 设 计 方 案 地址:传真:联系电话:

网址:邮箱:1 目录 一、系统应用概述 (3) 二、项目需求 (3) 三、前端设计 (4) 四、XXXXXXXXXXX工厂监控点分布及选型: (5) 五、设备安全 (5) 六、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6) 1、智能球型摄像机 (6) 2、低照度摄像机 (7) 3、超宽动态摄像机 (8) 4、强光抑制照车牌红外摄像机 (9) 5、一体化摄像机 (10) 6、海康威视嵌入式硬盘录像机 (11) 七、报价清单: (13) 技术支持与人员培训 (15) 售后服务 (15) 附平面设计图 (15) 2 一、系统应用概述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可以通过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及辅助设备(云台、镜头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它可以把监视场所的图像和声音全部或部分记录下来,这样就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及重要依据。 二、项目需求 XXXXXXXXXXX工厂是将各摄像机的图像接入本地录像设备(即嵌入式硬盘录像机),通过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将模拟图像进行数字化压缩处理后存储在硬盘中,然后通过网络访问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来查看、监视工厂内的安保情况。 系统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1) 图像摄取功能 图象质量好、画面质量清晰逼真 对重要部位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录像

可进行多画面分割和单画面显示。 可对整个场所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 2) 录像功能 单路和多路图像信号同步录入,本地能保持将近15天的录像时间。 录像方式有以下几种: A、手动录像:人工操作录像; B、全天候录像: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录像; C、移动侦测录像:当有移动物体时开始录像,移动物体离开时停止录像; D、报警联动录像:当有传感报警时开始录像; E、事件录像:当发生某些事件时,系统自动开始录像。 录像的存储介质是硬盘,所有资料都存储在硬盘中,当硬盘存满时,系统会自动覆盖之前的录像,以最新的代替最老的,一天覆盖一天的覆盖过去。 3) 显示功能 本地通过显示器,用于终端显像,每一个监视器可显示4/9/12/16分割画面。监控中心可配备电视墙、视频矩阵和控制键盘,可以控制任意画面的任意切换,对监控范围内的所有摄像机进行切换监看。 3 4) 图像检索功能 对录像能方便检索回放;可指定某个时间段任意回放。 录像存储在硬盘录像机的硬盘里,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调查录像,可以选择任意一个通道、任意一个时间段的录像,再进行回放查看,如果录像存在疑问,还可以通过USB设备将录像直接拷贝下来。 系统中所用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具有网络功能,将录像机接入到网络上,无论是局域网里的用户还是广域网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录像机,查看现场的情况。 5) 远程传输功能 可将本地的硬盘录像主机的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到有关部门进行远程监看。 系统中所用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具有网络功能,将录像机接入到网络上,无论是局域网里的用户还是广域网的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录像机,查看现场的情况。 三、前端设计 根据甲方的需求及提供的图纸,设计大门口安装2支强光抑制照车牌红外摄像机,监看出入车辆情况及大门的情况;设计在侧门(消防紧急出入口)安装1个强光抑制照车牌红外摄像机,监看侧门出入的情况;设计在外围围墙安装15个低照度摄像机,监看外围围墙及厂周边的安保情况;设计在摩托车停放区安装1个低照度摄像机,监看停车场内的停车情况;设计在修车房安装1个低照度摄像机,监看修车房的情况;设计在车间一靠侧围墙通道安装2个低照度摄像机,监看走道的情况;设计在原纸仓的两个装卸货区安装2个低照度摄像机,监看货物的拆卸及出入的情况;设计在成品仓安装7个超宽动态摄像机,主要监视货物的出入情况;设计在车间一安装4个球型摄像机,监看车间内的工作情况;设计在3号厂房一层安装4个低照度摄像机,监视四个产品成品出口;在3号厂房二层安装3个球型摄像机,监视二层厂房内的工作情况;设计在4号厂房的一层、二层共安装6个球型摄像机,监视一、二层厂房内的工作情况;设计在办公楼安装若干个摄像机,确保办公室安保情况和协助管理;设计在宿舍楼安装若干个摄像机,确保宿舍楼的安保情况。

网络监控流量及存储算法

1080P、720P、4CI 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转】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 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

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 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 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 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 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 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 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 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

远程监控课程设计

远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203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5年7月22日

1设计内容及要求 1.1具体题目 依据给出的牵引供电的典型控制对象—纽结型开闭所主接线如图1.1所示。要求每位同学设计时对所有开关器件进行编号,一般为8位二进制编码,模拟量对采集节点进行编号,一般为电流、电压及功率,然后根据各自选择不同的节点进行设计。 TV1TV2 TV3TV4 QS1 QS4 QF1 QF2 QF3 QF4 QF5 QF6 QS3 QS6 QS2 QS7 QS8 QS9 QS5 QS10 TA1 TA2 TA3 TA4 TA5 TA7 TA6 TA8 TA9 TA10 TA11 TA12 图1.1 纽结型开闭所主接线 设计内容包含:8路遥信量采集和一路功率量和一类常用电参量测量。数据采集点编号如表1所示。 数据采集 Q Q Q Q Q Q Q Q 1H2H3H4H5H6H7H8H 2硬件系统设计

2.1遥测量采集系统设计 2.1.1采集系统框图设计 遥测信息是表征系统运行状况的连续变化量,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种。电量指的是一次系统中母线电压、支路电流、支路有功和无功等,非电量指的是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温度、水库的水位等。不论是电量还是非电量都需要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弱电信号,如0~5V或-5~+5V的直流模拟电压。由于电力系统中的电量均为强电信号,因此这些量必须先经过电压互感器TV和电流互感器TA,再经过相应的变送器,转换成弱电信号。这些弱电直流模拟信号受多路开关控制分时接入模/数(A/D)转换电路,经A/D转换电路后转换成一组二进制代码。遥测量的转换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遥测量的采集框图 2.2遥信量采集系统设计 遥信信息是二元状态量,在电力系统中,遥信信息可以表示设备的启停、断路器的投切、隔离开关的开合、告警信号的有无、保护动作与否等 (1) 遥信对象状态的采集 遥信信息通常由电力设备的辅助接点提供,辅助接点的开合直 接反应出该设备的工作状态。提供给远动装置的辅助接点大多为无源接点,即空接点,这种节点无论是在“开”状态还是“合”状态下,接点两端均无电位差。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提供的就是这一类辅助接点。另一种辅助接点则是有源节点,有源节点在“开”状态时两端有一个直流电压,是由系统蓄电池提供的110V或220V直流电压。一些保护提供此类接点,遥信量采集如图2.2所示。 无论无源还是有源触点,由于他们来自强大系统,直接进入远动装置将会干扰甚至损坏远动设备,因此必须加入信号隔离措施。通常采用继电器和光电耦合器作为遥信信息的隔离器件,如图2.3所示。

银行视频监控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银行视频监控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1.引言 (4) 1.1设计背景 (4) 1.2建筑概况 (5) 1.3设计目标 (6) 2.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6) 2.1设计依据 (6) 2.2设计原则 (7) 2.3确定风险等级 (9) 3.系统组成 (12) 3.1 前端设备 (12) 3.1.1 摄像机 (13) 3.1.2 镜头的选择 (14) 3.1.3 其它前端设备 (16) 3.2 传输设备 (16) 3.2.1 视频信号传输 (17) 3.2.2 摄像机电源线 (17) 3.2.3 控制信号传输 (17) 3.2.4 传输部分的管槽敷设 (18) 3.3 终端设备 (18) 3.3.1 视频分配放大器 (18) 3.3.2 监视器 (18) 3.3.3 视频多画面分割器 (19) 3.3.4 录像机 (19)

4.系统功能说明 (19) 5.系统布设介绍 (20) 5.1前端监控设备布设 (21) 5.2系统原理图 (23) 5.3中心控制室布局设计 (23) 6. 设备选型 (24) 6.1 前端摄像机焦距计算 (24) 6.2 设备选择 (26) 7. 工程点位表 (31) 8. 结论 (32) 参考文献 (33)

1.引言 1.1设计背景 为了遏制和打击犯罪、减少金融风险,银行需要对重要地点和营业场所进行有效和可靠的监控,实现对重要地点和营业场所的音、视频资料进行录像保存。 目前,电视监控虽实现了由模拟到数字的技术提升,但使用管理方式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仍然停留在单点式管理阶段,其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监控由营业网点自行管理,由于人员素质及管理精力不足等原因,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发现;二是网点分布广,查阅调用录像不方便;三是报警后不能自动及时上传图像资料,重点在事后查证;四是录像资料的调阅在就可直接办理,基层网点有关人员可以删除信息资料,甚至可以借所谓的"客观原因"停用录像;五是由于基层机构人力限制和岗位轮换等原因,掌握监控设施管理流程和技术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 P合金晶化 及耐蚀性研究 作者姓名安宁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6-1 指导教师宏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3) 1.1化学镀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3) 1.1.1 化学镀的基本原理 (3) 1.1.2 化学镀镀液组成及作用 (4) 1.1.3 化学镀技术研究概述 (6) 1.1.4 化学镀技术在国的发展 (8) 1.1.5 化学镀技术的应用 (9) 1.1.6 化学镀的发展趋势 (10) 1.2化学沉积层晶化转变机理 (11) 1.3企业设备腐蚀的现状及危害 (11) 1.4本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容 (12)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1.4.2 研究容 (12) 第二章混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14) 2.1实验材料与仪器 (14) 2.2化学镀镀液的组成及配制工艺 (14) 2.2.1 化学镀镀液的组成 (14) 2.2.2 化学镀镀液的配制工艺 (14) 2.3实验方法 (14) 2.3.1 镀前处理 (15) 2.3.2 化学沉积过程 (15) 2.4沉积层检测及性能测试 (15) 2.4.1 沉积层的结构测试 (15) 2.4.2 沉积层的形貌观察及成分测试 (16) 2.4.3 沉积层耐蚀性能测试 (17) 2.4.4 热处理后沉积层的性能测试 (17)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9) 3.1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P合金镀层的微观分析 (19) 3.1.1 镀层的X射线(XRD)衍射分析 (19) 3.1.2 镀层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23) 3.1.3 镀层的晶化过程及晶粒尺寸 (25) 3.2热处理前后镀层耐蚀性分析 (26) 第四章结论 (28)

车载车流量监控系统方案

车载车流量监控系统使用说明书

1. 车载车流量监控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拥挤、道路阻塞频繁发生,为了阻止交通拥堵现象的进一步恶化,各国政府启动智能交通计划。 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在于交通信息的采集,开发成本低、可大量布设到各个路口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车流量监控系统,通过控制交叉口合适的信号参数,使不同方向的车流在时间上隔离,控制车流的运行秩序,实现交叉口车辆运行的安全、有序,是解决交通拥挤的一种基本手段。 2.车载车流量监控系统编写背景、目的及意义 2.1编写背景 在汽车内安装无线通信模块,使汽车通过自身安装的传感器节点或道路基础设施上安装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感知行驶途中的各种信息,已经成为提高行驶安全和城市的交通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1]大量的车辆传感器节点通过车上以及道路基础设施上安装的无线通信设备,可构成车载无线传感器网络[2],通过车辆之间的中继传输得到全面的城市交通信息。 车载无线网络可以让行驶者或交管部门得到车辆的状态数据和城市的交通数据。车辆状态数据包括行驶时的各种内在状态、比如位置或快慢等;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或路面状况等。除了车上安装的传感装置外,驾驶员也可以通过对道路和交通的观察,获知复杂事件,如发生的交通事故、比较危险的路段等即时事件。 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在近年来对车载无线传感器网络持续关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1999年在5.9GHz的频谱上为智能交通通信分配了75MHz的带宽[3],并制定了DSRC协议。这个75MHz的频带包括了7个10MHz的信道,另外还提供了1个信道用于传递控制信息和6个信道传递服务信息。DSRC协议是一个

监控技术课程设计_第三次作业

监控技术及课程设计_第三次作业 14.调度端由哪些设备构成?各完成什么功能?你想象中调度端是什么样子? 答: 调度端由服务器,WEB服务器,调度员工作站,维护工作站,分析员工作站, 通信前置机及打印机,模拟屏(大屏幕显示器)等外设组成,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服务器:网络服务、数据处理、设备监管、定时服务、进程监管 调度员工作站:网络通信、上行实时信息处理、操作管理 通信前置机:网络通信、查询RTU、上下行信息转发、信道监视 维护工作站:用于生成、维护、修改、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及用户画面,并定义、修改系统运行参数等 模拟屏:系统状态同步显示 打印机:打印报表或记录等 不停电电源UPS系统:保证在停电状保持运行30分钟(60分钟) GPS系统:保证调度端与执行端及的一致性,便于故障分析和判断 15.简述调度端软件的结构、功能。 答: 远动系统调度软件是指对在调度端系统运行的所有程序总称,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系统软件:计算机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面向计算机本身,不针对特定用户,具有一般性。 支持软件:开发支持环境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应用软件:在远动监控系统中特指为实现调度自动化功能设计的应用程序,面向用户,具有针对性。实现五遥、数据报表统计、记录事件分析等调度自动化管理各项功能。 16.被控站置于何处?由哪些设备构成?有哪些功能模块? 答: 被控站是置于变电所、开闭所、分区亭用以采集和发送实时运行参数,接收并执行调度中心控制与调节命令的终端设备。 其硬件结构包括:主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定时器,中断管理及串、并接口和外围电路等。 其功能模板包括:CPU板,系统支持板,键盘显示板,开关量输入板,A/D板,通信板,控制输出板。 17.什么是事件顺序记录?什么是事件分辨率? 答: 事件顺序记录是记录变位信号的位置和发生时间,便于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

实时监控报警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实时监控报警系统) 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系 学生姓名:严云飞学号:0921010447 设计题目:实时监控报警系统 设计地点:软件学院机房 指导教师:尹四清薛海丽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二、设计目的…………………………………………………………… 三、需求分析………………………………………………………… 四、概要设计…………………………………………………………… 五、详细设计…………………………………………………………… 六、心得体会…………………………………………………………

一、课程设计题目: 实时监控报警系统 二、设计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科学的算法理论基础和软件设计的技术基础。它主要研究信息的逻辑结构及其基本操作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实现。 数据结构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强有力手段。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完成程序设计的同时能够写出比较规范的设计报告。严格实施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养的培养和软件工作者工作作风的训练,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需求分析 1.程序设计任务: 建立一个报警和出警管理的系统。 2. 明确规定: 1. 采用一定的存储结构存储报警信息,要求有内容、时间; 2. 有一次的出警就应该在待处理的信息中删除这条信息; 3. 记录出警信息; 4. 待处理信息过多时会发出警告; 四、概要设计 1本程序中用到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ADT List { 数据对象:D={ai|ai∈ElemSet,i=1,2,....,n,n>=0} 数据关系:Rl={|ai-1,ai∈D,i=2,...n} 基本操作; IntList(&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ListEmpty(L) 操作结果:若L为空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农业这条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农业的研究和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温室大棚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例如:空气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的含水量等。在农业种植问题中,温室环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能量交换密切相关,进行环境测控是实现温室生产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控制环境条件,使作物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以蔬菜大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设施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与二氧化碳含量等参数,直接关系到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国外的温室设施己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但是价格非常昂贵,缺乏与我国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测控软件。而当今大多数对大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的检测与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这样不可避免的有测控精度低、劳动强度大及由于测控不及时等弊端,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结果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并提高农业研究的准确性,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设施与相应的农业工程,科学合理地调节大棚内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大棚内形成有利于蔬菜、水果生长的环境,是大棚蔬菜和水果早熟、优质高效益的重要环节。目前,随着蔬菜大棚的迅速增多,人们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对大棚的自动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单片机及各种电子器件性价比的迅速提高,使得这种要求变为可能。当前农业温室大棚大多是中小规模,要在大棚内引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改变全部人工管理的方式,就要考虑系统的成本,因此,针对这种状况,结合郊区农户的需要,设计了一套低成本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相结合,由上位机和下位机构成,采用RS232接口进行通讯,实现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 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农业这条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农业的

网络流量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4846978.html, 网络流量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作者:何荣毅 来源:《硅谷》2008年第09期 [摘要]通过应用MRTG软件,搭建一个基于SNMP协议和NETFLOW技术的网络流量监测管理系统。运用信息过滤技术和数据库管理设计,解决数据拥堵和数据查询方式单一的问题。 [关键词]流量监测S NMP协议 NETFLOW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510020-01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网络形成了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空间。为了更好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管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流量监测对于网络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是网络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利用合适的网络工具监测网络的流量和性能,能够及时发现网络存在的瓶颈,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从而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高效的网络流量监测不仅能够让网络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对网络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或排除,也可作为网络规划和排除网络故障的依据。MRTG(Multi Router Traffic Grapher)是一个监控网络链路流量负载的工具软件,它通过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从设备得到网络的流量信息,并将流量负载以HTML文档方式显示给用户,以非常直观 的形式显示流量负载,能起到很好的流量监测管理作用。 二、网络流量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提出一种应用MRTG软件工具,利用SNMP与NETFLOW技术相组合,采用信息过滤模块,实现数据库便捷访问,最后达到高效率的流量监测目的的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系统设计采用了基于SNMP、NEWFLOW的网络管理框架模型,进而开发和实现了在操作系统平台上运 行的信息采集系统。系统可以根据网络管理人员的需求提供详细的信息查询定位到某一自治域、路由器及其端口、设定IP地址的流量出入情况。基于SNMP、NEWFLOW的路由器采集到与其它互联单位的流量出入数据,并根据需要存入数据库。同时监测程序可以对互联单位的

基于组态软件的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的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2)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2) 三.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四.空调系统组成 (2) 五.主界面的设计 (2) 六.组态王的运行 (8) 七.心得与总结 (13) 八.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计题目: 基于组态软件的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的仿真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对于提高智能楼宇空调监控系统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 意义。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空调的物理模型,同时针对空调监控系统进行控制,该系统具有报警和查询功能。通过课程设计,学生用组态软件进行主界面的设计、编程以及仿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从事楼宇智能方面的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中央空调的自动监控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室温度和湿度的监测; (2)设备的启停自动控制; (3)根据室温度的高低实现冷热源控制系统和加湿器控制系统的全面自动调节与控制; 四、空调系统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包括通风管道、回风机控制系统、新风机控制系统、加热盘管控制系统、加湿器控制系统、制冷控制系统、控制按钮等。 五、主界面的设计: 1、构建组态画面 本次设计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针对水系统的制冷系统、加热系统及加湿系统的监控,故组态画面由空调监控主画面、温度指示、湿度指示、阀门指示组成。主画面如图1所示。

图1 主画面 2、组态王与现场的I/O设备直接进行通讯 I/O设备的输入提供现场的信息,例如:产品的位置、机器的转速、炉温等等。I/O设备的输出通常用于对现场的控制,例如启动电动机、改变转速、控制阀门和指示灯等等。有些I/O设备,其本身的程序完成对现场的控制,程序根据输入决定各输出值。 输入输出的数值存放在I/O设备的寄存器中,寄存器通过其他地址进行引用。大多数I/O设备提供与其他设备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通讯端口或数据通道,组态王通过这些通讯通道读写I/O设备的寄存器,采集到的数据可用于进一步的监控。不需要读写I/O设备的寄存器,组态王提供一个数据定义方法,定义了I/O变量后,可直接使用变量名用于系统控制、操作显示、趋势分析、数据记录和报警显示。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现场的I/O设备主要采用的是亚控仿真PLC。 3、组态王与PLC连接 (1)组态王与仿真设备连接 将仿真软件与组态王软件连接,在组态王设备定义里定义设备为亚控—仿真PLC。如图2,图3所示,

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演示操作实验报告

视频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演示操作实验报告 学号100694214 姓名陈宇班级物业10-2 一、概述 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控制主机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 视频监控系统由实时控制系统、监视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实时控制系统完成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反馈的功能;监视系统完成对各个监控点的全天候的监视,能在多操作控制点上切换多路图像;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各类所需信息的采集、接收、传输、加工、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时间,从19世代80年代模拟监控到火热数字监控再到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在IP技术逐步统一全球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 视频监控系统产品包含光端机,光缆终端盒,云台,云台解码器,视频矩阵,硬盘录像机,监控摄像机。视频监控系统组成部分包括监控前端、管理中心、监控中心、PC客户端及无线网桥。 二、工作原理 对于视频监控系统,根据系统各部分功能的不同,我们将整个视频监控系统划分为七层——表现层、控制层、处理层、传输层、执行层、支撑层、采集层。当然,由于设备集成化越来越高,对于部分系统而言,某些设备可能会同时以多个层的身份存在于系统中。 (1)表现层:表现层是我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它展现了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品质。如监控电视墙、监视器、高音报警喇叭、报警自动驳接电话等等都属于这一层。

基于SNMP协议的简单网络流量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

基于SNMP协议的简单网络流量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 摘要: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流量形式变得复杂,内容变得庞大,因此网络流量统一监控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设计介绍了SNMP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在Linux下实现基于SNMP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方案,结合某网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阐述了这一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对该系统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流量监控;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MIB(管理信息库);WBM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 在校园网及其他大型企业网的复杂应用环境中,网络面临的攻击及威胁主要来源于网络部,如大量病毒、网内主机的主动攻击及网络异常流量的突增都将引起网络设备负荷过重,从而导致网络拥塞,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网络瘫痪。因此,基于全网所有网络设备、服务器群组的流量状况的24 h实时监控和日志及流量分析统计,将对于保障复杂环境下的整个网络的安全、设备稳定,以及防止服务器群组被攻击有极大的意义。目前网络管理标准主要有两大体系:OSI的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公共管理信息服务)/ CMIP(Comm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Protocol,公共管理信息协议)和IETF的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由于CMIP实现复杂、结构庞大,占用资源多,目前还没有开发出实际可用的产品。SNMP由于易于实现和广泛的TCP/IP应用基础而获得支持。随着SNM2Pv2和SNMPv3的相继出现,改善了SNMP中的安全问题,使SNMP得到快速发展。 一、 SNMP原理 SNMP由IAB(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制定,是基于TCP/IP协议的各种互联网络的管理标准。由于它本身简单明了,实现较容易,占用系统资源少,所以得到了众多网络厂家的青睐,而成为工业标准投入使用。现已被广泛接受,差不多所有的网络产品,包括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集线器(HUB)、不间断电源(UPS)及调制解调器(Modem)等网络硬件及许多软件均支持SNMP。几乎所有的网络厂商推出的针对硬件管理的网络管理系统都支持SNMP,如HP公司的Open view、IBM公司的Net View、Cabletron公司的Spectrum都是基于SNMP标准设计的。它的管理体系结构包括4个部分:管理站(SNMP manager)、管理代理(SNMP agent)、管理信息库(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和网络管理协议。 1.1 管理站 管理站发出命令,实现对网络设备的管理。管理站中有管理应用程序,按照SNMP协议实现与管理代理的通信,完成对MIB数据的读取和设置。 1.2 管理代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