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整理复习

粤教版(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整理复习
粤教版(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整理复习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物理学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2005年为物理年

3、17到18世纪,人类社会走进了“蒸汽时代”。到了19世纪,人类社会走进“电气时代”。

4、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5、学习物理,即离不开观察与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

二、测量长度

1、国际单位,简称Sl。我国于1984年宣布,我国的法定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的长度单位分别是: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5、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值。

6、如何测量物体

⑴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尺的位置要放正。

⑵视线要垂直刻度线。

⑶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7、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不可避免,但可减小。

三、测量时间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的时间单位分别是: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纳秒(ns)。

2、时间单位换算关系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一、声现象

1、声音是什么

⑴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⑵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⑶声音的接收:耳朵——人耳可听声的范围:20 Hz ~20000Hz

⑷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⑸声速:空气约340m/s

水约1500 m/s

铁越5200 m/

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固体中最快,液体一般,气体中最慢

⑹回声:①产生——声音的反射

②定义:声音遇到障碍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

就成了回声

③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声音的特征

⑴音调

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⑵响度

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⑶音色

与物体本身有关——用示波器观察到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不同

3、噪音

⑴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

⑵危害: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的心理效、噪声的物理效应

⑶控制:①从声源处——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消声

②从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

③从人耳处——戴耳罩、耳塞、头盔等

4、人而听不到的声音

⑴超声:高于20000Hz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无损探伤(超声波诊断仪)

⑵次声:低于20Hz

应用: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如何看波形图

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波的高度高,幅度大,响度大。

三、弦乐器与音调

影响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因素:弦的粗细、张紧程度、长短。

当其他两个因素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高

弦越紧,音调越高

弦越细,音调越高

四、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

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第三章:光与眼睛

一、光的传播

1、光是一种电磁波,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可见光:一般指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

不可见光:虽然不能引起人的视觉,但可以通过光学仪器或特制的照相机来显示。

2、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现象等。

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真空中小。

5、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km,这一长度叫做1光年,光年的符号:1.y.。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入射到某个物体表面上,反射光也是平行的。

漫反射:平行光入射到某个粗糙不平表面上,反射光线不平行。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了;筷子在水中好像弯折了.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别的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四、平面镜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实像和虚像:

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的像我们叫实像。

虚像

..: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3、各种面镜

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

凹面镜:利用球面内表面作为反射面的镜子。成倒立像。

凸面镜:利用球面外表面作为反射面的镜子。成正立像。

五、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它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透镜凹透镜

3、焦点和焦距: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

1、u >2f (缩小、倒立、实像)

2、u=2f (等大、倒立、实像)

4、u=f (不成像)

5、u <f (放大、正立、虚像)

七、眼睛和眼睛

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

⑴产生近视眼的原因: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⑵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及其矫正:

⑴产生远视眼的原因:因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⑵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正常的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

八、显微镜与望远镜

1、显微镜:

⑴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在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⑵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2、望远镜:

⑴望远镜的构造: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⑵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这样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九、色彩

⑴白光是由7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些7种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⑵三原色: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蓝。颜料混合和色光混合的规律是不同的。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以及变化

一、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膨胀,液面上升;遇冷收缩,液面下降。

二、温度的表示

1、各种表示

⑴摄氏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在1742年制定的。

⑵华氏温标是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大约在1710年提出的,华氏温度至今还在英、美等国民间流行。

⑶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1848年建立的一种新的温度标度,也叫开氏温标。

2、摄氏温标

⑴单位:℃,读作:摄氏度。

⑵摄氏度的规定: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和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3、热力学温标

⑴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⑵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摄氏温度用t表示,且T=t+273K

4、正确使用温度计

⑴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⑵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⑶温度计下端不能与杯底、杯壁接触。

⑷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5、须理解的温度计

⑴一般温度计:-20℃~100℃,分度值:1℃。

⑵体温计:35℃~42℃,分度值:0.1℃。

三、物态间的变化

1、液态、气态、固态的变化关系

2、如何加快蒸发速度

⑴使液体的温度升高。

⑵使液体的表面积加大。

⑵使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加快。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当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

4、液化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5、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晶体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不同的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6、常见的晶体:冰、食盐、石墨、金属、海波等。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7、一些晶体的熔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

9、水是珍贵的资源

⑴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⑵地球上的水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淡水只有2.8%,其中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州和格陵兰岛的冰盖中,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

⑶人们用水发电、灌溉、航运

⑷如何保护水资源

? 1.污水处理, 循环使用.

? 2.农业灌溉, 节约用水.

? 3.科技处理, 海水淡化

? 4.节约用水,杜绝长流水.

? 5.一水多用

? 6.植树造林

【经典题目】

1.请将左方的现象用直线连到相应的右方物态变化方式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物体的质量

1、物体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其他的质量单位分别是:吨(t)、

克(g)、毫克(mg)。

⑴托盘天平的构造.如图2.2-4;

图2.2-4

⑵托盘大平的使用方法:

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侧零位;

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盘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天平平衡;

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④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称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用手捏砝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