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系统整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内科学系统整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内科学系统整理-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2、甲状腺

3、甲状旁腺

4、胰腺内分泌部

5、肾上腺

6、

性腺7、胸腺8

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脑(内啡肽、胃泌素),胃肠(30多种胃肠肽,如胃泌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胃动素),胰(生长抑素、胰多肽),肾

(肾素、前列腺素),肝(血管紧张素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N

O),心房肌细胞(心房钠尿肽),脂肪细胞(瘦素Leptin)

低钾血症

病因:

1. 摄入不足:长期饥饿、昏迷、吸收障碍、神经性厌食

2. 排出过多:

①非肾性失钾:过多出汗、腹泻、呕吐

②肾性失钾: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利尿药、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

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镁缺失

3.钾向细胞内转移:代谢性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大量细胞生成、周期性瘫

临床表现:

1. 心血管:洋地黄毒性耐受下降、心律失常、加重心衰,甚至心脏骤停

2. 肌肉:肌无力、疼痛、痉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

3. 肾脏:引起加重代谢性碱中毒

,每天补钾40~80mmol不等

2. 对因治疗:纠正碱中毒、改用保钾利尿剂

3. 注意:①禁用洋地黄类药物;②见尿补钾;③氯离子可以提高肾的保钾能力

高钾血症

病因:

1. 摄入过多:高钾食物、含钾药物、输入库存血

2.排除减少:

①肾小球滤过下降:急性肾衰竭

②肾小管分泌减少:醛固酮减少症

3.钾向细胞外转移:酸中毒、大量细胞坏死(挤压、烧伤)、应用高渗药物

临床表现:

1. 心血管: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2. 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升后降,感觉异常、嗜睡、乏力

3. 内分泌:引起加重代谢性酸中毒,胰岛素分泌增加

2.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

①输注碳酸氢钠溶液

②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再加入葡萄糖酸钙可对抗心肌毒性

3. 促进钾离子排泄:

①排钾利尿剂

②阳离子交换树脂

③血液透析

高渗性脱水

病因:

1. 摄入不足:吞咽因难,重危病人的给水不足,断绝水源

2. 丧失过多:高热大量出汗、甲亢、大面积烧伤、尿崩、呕吐、腹泻

临床表现:

轻度缺水:口渴

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烦躁不安

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甚至昏迷

治疗:

1. 去除病因

2. 补水:每丧失1%体重补液400~500ml,分两天补完,加上当天需要量(2000ml)

3. 适当补钠、补钾(因醛固酮增多)

低渗性脱水

病因:

1. 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反复呕吐、胃肠减压

2. 大创面慢性渗液

3.肾性:应用排钠利尿剂、醛固酮分泌不足、肾小管酸中毒

临床表现:

1. 不口渴

2. 多尿、低比重尿,晚期少尿

3.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

4. 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昏迷

治疗:

1. 去除病因

2. 需补充的钠量(mmol)=[血钠的正常值(142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男O.6//女0.5 分两天补足

还要加上当天需要量4.5g氯化钠

等渗性脱水

病因:

1. 消化液的急性丧失:肠外瘘、大量呕吐

2. 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腹膜后感染、肠梗阻、烧伤、抽腹水

临床表现:

1.不口渴

2. 舌干。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

3. 恶心、厌食、乏力、少尿

治疗:

1. 去除病因

2. 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

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

1. 碱性物质丢失:腹泻、肠瘘、胆瘘和胰瘘。碳酸酐酶抑制剂使重吸收碳酸氢

根减少

2. 酸性物质过多:缺血缺氧致乳酸酸中毒,糖尿病及长期饥饿致酮症酸中毒3. 肾功能不全:近曲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障碍,远曲小管泌氢障碍

临床表现:

1. 深快呼吸,有酮味

2. 疲乏、眩晕、嗜睡,腱反射减弱

3. 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偏低

治疗:

1. 去除病因

-<15mmol/L),补碳酸氢钠

2. 酸中毒较重时(HCO

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

1. 酸性物质丢失:

①胃液丢失:呕吐、胃肠减压

②经肾丢失:利尿剂、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

2.碱性物质过多:长期服用碱性药物、输入库存血(含抗凝剂,转化为碳酸氢根)

3. 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

低钾、缺水表现

治疗:

1. 去除病因

2. 输入等渗盐水,补钾

3. 较重时,输入HCl

糖尿病

分型:

病理:

1.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及胰岛炎

2. 2型糖尿病:胰岛淀粉样变性

3.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4.糖尿病肾病: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结节性病变具有特异性。肾小球系膜区有嗜伊红结节

5. 糖尿病视网膜病: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

6. 糖尿病神经病变: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轴突变性,伴节段性或弥漫性脱髓鞘

7. 脂肪肝:肝脂肪沉积和变性

2. 葡萄糖代谢:肝、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肝糖输出增多

3. 脂肪代谢:①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合成减少

②脂蛋白脂酶活性低下,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浓度升高

③胰岛素绝对缺乏时,脂肪组织大量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酮症

酸中毒

6. 蛋白质代谢:合成减弱,分解加速,负氮平衡

1. 1型糖尿病

①临床前期: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无症状

②发病初期:大多25岁前起病,儿童较重快,酮症酸中毒首发;成人轻慢。三高

一低症状。初期有1年“蜜月期”,即胰岛素敏感期

③中后期: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大

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神经病变

2. 2型糖尿病

①首发症状多样:多饮多尿消瘦、视力减退、皮肤瘙痒、外阴瘙痒、高渗性

高血糖状态

②多40岁以上成年人,肥胖:长期无代谢紊乱症状→口服降糖药治疗→胰岛B

细胞功能↓→需胰岛素治疗→慢性并发症

(二)代谢紊乱症群

1. 全身情况:体力、精神、乏力、易感冒;并发感染时低热、食欲减退

2.心血管系统:心悸、气促、心律不齐

3. 消化系统:食欲亢进、易饥饿,体重下降;病情较重者:食欲下降、恶心、

呕吐、腹胀

4. 泌尿系统:早期多尿多饮、夜尿增多;并发感染时脓血尿伴尿急尿痛5. 生殖系统:女性月经过少、闭经、性欲,性欲↓

6. 精神神经:忧虑、抑郁;心理压力重;失眠、多梦

(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 微血管并发症: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最常见,可引起失明。还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

②糖尿病肾病

2. 大血管并发症:营养过度、腹型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易动脉粥样

硬化→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肢体外

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重者肢体坏疽

3. 糖尿病神经病变:

①多发性神经病变:肢端感觉异常(手套袜子状分布)→肢体隐痛。早期腱

反射亢进,后期消失

②单一神经病变:累及脑神经,Ⅲ、Ⅵ多见

③自主神经病变:瞳孔、排汗异常、胃排空延迟、心动过速、排尿无力

(四)糖尿病皮肤病变

1. 糖尿病大疱病

2.糖尿病皮肤病

3. 糖尿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五)糖尿病合并感染

1. 皮肤黏膜感染

2.膀胱炎、肾盂肾炎、气肿性胆囊炎

3. 毛霉菌病

4. 肺结核

实验室检查:

1. 尿糖:肾糖阈血糖为180mg/dl,超过即为阳性

2. 尿酮体:新发者提示为1型,对2型或正接受治疗者提示疗效不满意或并发症

3. 血糖

4. 葡萄糖耐量试验

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适用于血糖高于正常而又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

②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

5.OGTT-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C肽不受外源胰岛素影响,反映β细胞功能6. 脂质组分、尿白蛋白:早起发现并发症

7.自身免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

1. 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2.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3. 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②防止急性代谢紊乱

③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

2. 饮食治疗:计算每日总能量,转化为食品交换份,制定食谱

3. 运动疗法

降血糖作用

有赖于机体

尚保存有相

当数量有功

能的胰岛

细胞组织

5.胰岛素治疗

6. 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

7. 慢性并发症治疗

①高血压:1型糖尿病ACEI,2型糖尿病ARB

②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

③血脂异常:他汀类、贝特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诱因:

1型糖尿病:本身具有倾向

2型糖尿病:急性感染、胰岛素减量或中断、饮食不当、胃肠疾病、卒中、心梗、创伤、手术、分娩、精神刺激

-羟丁酸、丙酮→酮血症、酮尿

2. 严重失水:渗透压↑→细胞脱水伴渗透性利尿;呕吐

3. 电解质平衡紊乱:明显低血钾

4. 循环及肾衰竭

6. 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脑水肿

]:酮血症、酮尿、多饮多尿乏力加重

2.中[酮症酸中毒]:以上+呕吐、纳差、深快呼吸、烂苹果味+失水症状

3. 重[酮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以上+各种反射迟钝、昏迷

4. 很多人有腹痛,误诊为急腹症

结合力下降,即可确诊(无论有无尿酮阳性伴血糖升高,血pH和CO

糖尿病史)

2.合并尿毒症等可出现酸中毒或意识障碍,诱发DKA

:补液和胰岛素治疗至酮体消失

2. 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短效胰岛素持续静滴

3. 补液:先补生理盐水,再补葡萄糖液,先快后慢

4. 纠正电解质紊乱:主要补钾

5.纠正酸中毒:pH<7.0时补碱

6. 并发症治疗:感染、休克、心衰、心律失常、肾衰、脑水肿、急性胃扩张(洗

胃)等

Graves病

临床表现:

1.高代谢症候群:疲乏、多汗、低热、糖耐量降低、负氮平衡、闭经/阳痿2. 甲状腺肿:弥漫性肿大,质软

3. 眼部表现:TAO

①非浸润性突眼:轻度突眼、眼裂增宽、上眼睑移动滞缓、瞬目减少、惊恐眼

神、前额皮肤不能皱起、内聚不能

②浸润性突眼:畏光流泪、结膜充血水肿、复视、视力下降、眼部肿痛

4. 精神神经:易激动、多言多动、失眠焦虑、精神不集中

5.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心搏增强,脉压增大,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

6. 消化系统:食欲亢进

7.肢端表现:指端粗厚症、胫前黏液性水肿

8.甲亢性疾病:

①急性: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

②慢性:肌无力,对新斯的明无效

9. 甲状腺危象:甲亢症状加重,伴发热、体重锐减、恶心、呕吐,大汗、腹痛、腹泻,甚而昏迷

实验室检查:

1. TSH:迅速而显著,降低

2.甲状腺激素:TT

4最基本,FT

更直接,TT

3

最灵敏

3.TSAb:早期诊断

4. TRH兴奋试验:仅用于诊断困难时。甲状腺性甲亢时血T3T4↑→反馈抑制

TSH↓→TSH不受TRH兴奋。TSH不升高支持诊断

:高代谢症候群,TSH降低,TH升高

2. GD的诊断:

必备条件:①甲亢;②甲状腺弥漫性肿

辅助条件:①TAO;②胫前黏液性水肿;③TSHRAb、TPOAb、TgAb阳性

鉴别诊断:(与其它甲亢鉴别)

1.结节性甲状腺肿:无TAO,“热结节”

2.毒性甲状腺腺瘤:无TAO,“热结节”,B超可发现腺瘤的包膜

3.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摄131I率减低

4. 碘甲亢:过量碘摄入史,甲状腺摄131I率减低,可有T4、rT3升高而T3不

高的表现

TU)

②咪唑类(甲巯咪唑MMI、卡比马唑)

2.机制: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碘化物形成活性碘,影响酪氨

酸残基碘化,抑制单碘酪氨酸碘化为双碘酪氨酸及碘化酪氨酸偶联形

成各种碘甲状腺原氨酸,从而达到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目的

3.适应证:①病情轻、中度患者

②甲状腺轻中度肿大

③年龄<20 岁

④孕妇、高龄或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者

⑤手术前和131I治疗前的准备

⑥手术后复发且不适宜131I治疗者

4.优点:①疗效较肯定

②不导致永久性甲减

③方便、经济、使用较安全

5.缺点:①疗程长

②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③并发肝损害或粒细胞减少症

6.疗程:①初治期:PTU 300~450mg/d,或MMI 30~40mg/d

分2~3次口服,持续6~8周

②减量期:约每2~4周减量一次

PTU每次减50~100mg,MMI每次减5~10mg

③维持期:PTU 50~100mg/d,MMI 5~10mg/d,如此维持 1.5~2年

7.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①药疹:轻者抗组胺药,若加重立即停药以免剥脱性皮炎

②粒细胞减少和缺乏:(最严重)试用升白细胞药物(如维生素B4),出现粒细

胞缺乏症事须停药抢救,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③中毒性肝炎:立即停药抢救,必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

④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类似肺-肾出血综合征,重症需用糖皮质激素(二)其它药物

1.复方碘液:仅用于术前准备和甲状腺危象。其作用为减少甲状腺出血

2.β受体阻断剂:甲亢初期、术前准备和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可解除甲状

腺激素的儿茶酚胺效应

3.碳酸锂:短期用于抗甲状腺药物不能耐受者。可抑制TH分泌

(三)放射性131I治疗

1.适应证:①中度甲亢、25岁以上

②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或长期治疗无效或复发

③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

④某些高功能结节甲亢

⑤患非自身免疫性家族性毒性甲状腺肿者

2.禁忌证: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②25岁以下

③严重心、肝、肾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者

④外周血白<3×109/L或中粒<1.5×109/L

⑤重症浸润性TAO

⑥甲亢危象

⑦甲状腺不能摄碘者

3.并发症:①甲减

②放射性甲状腺炎

③TAO恶化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

②甲状腺巨大、压迫症状

③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

④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2.禁忌证:①较重或发展较快的浸润性TAO

②合并较重心肝肾肺疾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③妊娠早期、末期

④轻症者药物治疗

3.术前准备:①术前必须用ATA和普萘洛尔充分治疗至症状控制

②术前两周加服复方碘溶液,以减少术中出血

(五)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1.抑制TH合成:首选PTU

2.抑制TH释放:服PTU后加用复方碘液

3.抑制T4转换为T3:PTU、碘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

4.降低血TH浓度: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5.支持治疗:监护心脑肾功能、纠正水电酸紊乱、营养

6.对症治疗:供氧、防止感染、物理降温、人工冬眠

(六)TAO的治疗原则

1.轻度TAO具有自限性,一般治疗措施并定期观察

2.综合治疗措施:戒烟、低盐饮食、甲亢治疗、糖皮质激素、放疗、眼眶减压

3.TAO活动期、未戒烟前或血TRAb水平明显升高,禁用131I和手术治疗

库欣综合征

分类:

1.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性库欣综合征

①垂体源库欣综合征(库欣病)

②异位ACTH综合征

③异位CRH综合征

2. 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

①单侧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癌

②双侧性: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瘤

3. 假性库欣综合征:长时间应激状态导致

4.外源性库欣综合征:类库欣综合征

诊断:

1.功能诊断:测“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和“24小时血皮质醇昼夜节律”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可确诊

2. 病因诊断:

①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能抑制,垂体来源

不能抑制,下一步

②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肾上腺来源

若只是增生,下一步

③岩下静脉窦插管测定ACTH:进一步确定非垂体来源

④PET-CT:寻找原发异位病灶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临床表现:

1. 低代谢症候群:疲乏、行动迟缓、嗜睡、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2. 黏液性水肿:表情淡漠,面容苍白,皮肤粗糙、非凹陷性肿

3. 精神神经症状

4. 肌肉关节:肌肉乏力

5.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脏扩大,心包积液

缺乏致贫血

6. 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胃酸和VB

12

7. 内分泌系统:代谢低下,性欲减退,女性月经过多、溢乳

FT4下降为主,原发性甲减TSH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血

TgAb、TPOAb明显升高

2. 心功能检查:心肌收缩力下降,射血分数减低

3. 影像检查:骨龄延迟

4. TRH兴奋试验:原发性对TRH反应增强,垂体性无反应,下丘脑性延迟反应

+T4/T3/TSH

2.定位诊断:TSH+TRH兴奋试验

、叶酸、稀盐酸、碘剂

B

12

2. 替代治疗:甲状腺素钠

3.黏液性水肿昏迷:

①甲状腺素钠

②支持疗法:吸氧、保温、呼吸道通畅

③糖皮质激素

④葡萄糖生理盐水

⑤抗生素防治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