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证中医辨证

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摘要】目前,对于不寐的治疗主要是应用西药等一些单一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根据不寐证的病因学特点,结合当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药疗、食疗、针灸、按摩、导引等单一方法的多重组合,形成多种综合治疗方案,标本同治,使阳入于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关键词】辨证论治;失眠症.治疗;失眠症.饮食疗法;失眠症.中医药疗法

1 不寐带给人类的困惑

《内经》称不寐为“不得卧”、“目不瞑”,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长此以往会影响脑功能特别是前额叶的功能,引起注意力、言语能力、计划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降低等,也会严重影响记忆功能和情绪,并因而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原有疾病加重、衰老加速,影响整个身心健康[1]。据1999年德国Dresden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2],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在美国,1.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17%的人被认为患有严重失眠[3]。据最近一期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42.5%。失眠已给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惑。

2 中医治疗不寐的希望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应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而大量研究显示,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增加发生机动车事故、死亡、骨折、致命性中毒、生理功能下降和认知损害的危险性。还有报告显示,应用二唑仑会引起思维混乱、行为异常和健忘症。面对如此巨大的困惑,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治疗不寐的方法,医学界开始把目光转向传统的中医中药。当我们深入到中医药治疗不寐的理论核心并依此认真地审视临床结果的时候,我们真正看到了治疗不寐的希望。

《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得入阴所致。《素问》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在治疗上则提出:“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由此可见,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去繁就简可以看出,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病因不外3种: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这其中尤以情志所伤最为多见,其病位则以心、肝、胆、脾、胃为主。总的病机是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不寐。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表现为心脾血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实者则以痰热、内火、瘀血为多。因而治疗之法当首取宁心安神,虚者辅以养血滋阴益气之法,实者治以豁痰清热活血之法,由此构成了中医治疗不寐证多途径、多方式的综合化个体治疗方案。治疗中有针与灸的结合,有针与药的结合,有药治与食治的结合,有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结合,而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明确了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3 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将临床失眠的患者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阴血不足,无力敛阳入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尚未生成。从西医学角度来看,患者多没有原发病灶或器质性病变。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食疗、心理认知行为治疗、体育疗法、按摩导引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施治下的药疗;实者多出现阴虚内热、痰火互结、瘀血阻滞等证。从西医学角度来看,多属器质性病变,久治不愈,往往变生虚实错杂之证。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药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食疗、体育疗法、按摩导引等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选择如下:

临证之际,对于不寐的患者无论虚证还是实证,首先要解决心理问题。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竞争无处不在,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负担,心理焦虑程度加剧,这是导致不寐的首要因素。因此运用心理疗法,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对于不寐的治疗尤为重要。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调所致,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导致阴阳失调。导致情绪变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观念,中医早就认为“起踵权豪,竟逐荣势,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焉能不病;“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不寐的病人应首先从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拓宽胸怀,放开眼界,对于治疗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中医多采用静功、导引和养脏的方法加以辅助治疗。静功中诸如松静功,又根据病证所及脏腑,选取养心坐功、养肝坐功、养肾坐功、吹肾气功、呵心气功等。动功中诸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大雁功等,可根据年龄体质而选择。心理学的认知行为治疗又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诸如限制刺激治疗、睡眠限制治疗、认知治疗、催眠和放松训练、矛盾意向法和睡眠健康教育[4]等也可借鉴。

临床治疗当依据辨证施治的理论,组合综合治疗方案:①心脾两虚者,治以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常食桂圆薏苡仁粥(桂圆肉、薏苡仁、核桃仁各30g放入粥内煮熟);针刺:选神门、三阴交;点穴疗法:于头侧后面,用一手食、中二指点按睡眠穴。此穴位于阳跷脉上睛明与攒竹之间,手法力度由轻到重;放松疗法:每日用意念放松整个身体,顺序为头、颈、肩、手、背、胸、腰、大腿、小腿、足底、足尖;养脾坐功:坐位,伸一脚,曲一脚,两手向后反掣;又跪坐,两手据地,回头虎视,各3~5次。重者可配合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②阴虚火旺者,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主要用黄连阿胶汤合朱砂安神丸随症加减;养肾坐功:正坐,两手从耳后左右向胁肋部伸展,3~5次,挽臂向空抛射,又前后动足数十次。日常可饮用百合芹菜汤(百合30g,芹菜根60g煮汤);踏立按摩:用绿豆500g,睡前置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脸盆中,将双脚洗净擦干,借脸盆中绿豆余温,将双脚来回踩踏绿豆,边踩边揉;亦可配合针刺通里、照海;注重中医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治法。③心胆气虚者,治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日常食用莲子圆肉粥(石莲子30g 去芯,桂圆肉30g,红枣10枚,大米50g煮粥)、柏子仁炖猪心(柏子仁15g,猪心1个炖汤),睡前服用芝麻金橘丸(黑芝麻、桑叶、核桃肉各25g,金橘8g,捣碎成泥状);背部按摩:医者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路进行揉、攘、按、拨、点等手法治疗,选用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位;练习养胆坐功:平坐,合两脚,昂头,两手挽脚腕,又双手拓地,弓腰脊摇动3~5次。同时配合服用安神定志丸。④肝郁化火者,治以清肝泻火,安神定志。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日常饮用菊花茶(菊花、含羞草、天麻、甘草各3g泡茶)、酸枣粥(酸枣仁末15g,粳米100g煮粥);可配合坐位按摩肩并、风池穴位,针刺内关、太冲;练习养肝坐功:正坐,两手徐徐摩周身,又两手相叉,翻覆向胸,各3~5次。此外,《内经》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羽为水音通于肾。可根据不寐患者的中医辨证,选择听适合的以某一音调为主旋律的音乐,以放松身心,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不寐的治疗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综合治疗。相信在医学界的关注下,人类渐渐会走出不寐的困惑,享受一份安宁的睡眠。

【参考文献】

[1]Liu Shi-yi.What is Insomnia[J].ASRS Newsletter,1998,(3):6-7.

[2]Michael Chase,Thoma Roth.Insomnia.Los Angeles: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9.12-34.

[3]乔治·阿德尔曼,神经科学百科全书[M].上海:伯克豪伊萨尔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1205.

[4]Morin Cm.Cubert JP,Schwartz MS.Non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insomnia:A meta-analysis of treatment efficacy[J].Am J Psychiatry,1994,151:1172-1180.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 第一节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一、治病求本 (一)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 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2.反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 二、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扶正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 2.祛邪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

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5.先扶正后祛邪 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其根本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 病要根据季节、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

年龄 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三)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感冒 感冒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 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 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 浮紧。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 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 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 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 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 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清热宣肺解表银翘散 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 颗粒、桑菊感冒片

中医归类8大体质(含治法)

中医归类8大体质(含治法) 1寒体——机能处在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色黄暗、不易出汗皮肤干燥粗糙身困多睡眼神呆滞腰痛腿痛小便清长大便易稀或先干后稀舌淡脉细微弱迟缓。 不易汗出面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见, 身困多睡神呆滞,大便易稀或先干, 腰腿疼痛小便长,脉细微弱缓舌淡。 2热体——机能处在亢进、高涨、炎热、张扬、兴奋的状态 面红油光声音洪亮烦躁易怒眼屎多口苦唇红舌红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咽喉红肿鼻子出血生脓包或疮多汗尿黄 声音洪亮面油红,牙宣口糜咽红肿, 烦躁易怒多眼屎,口苦舌红唇亦红, 多汗尿黄鼻出血,皮肤生疮或化脓。 3虚体——物质匮乏和功能低下的状态 疲惫乏力头昏健忘,易激惹声音低怯心慌气短肌肉萎缩皮肤干枯动则汗出嘴唇干瘪头发脱落脉弱少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 头昏健忘易激惹,疲惫无力声低怯, 皮肤干枯动则汗,心慌气短肌萎缩, 经少色淡脉无力,口唇干瘪发脱落。 4实体——功能障碍体内毒素不能有效排出的状态 体型胖壮腹部充实硬满腹胀腹痛胆大鲁莽、脾气暴躁体重上升便秘生疮生痘思维缓慢女性闭经或经来不畅 体型胖壮腹硬满,脾气暴躁莽大胆, 体重上升腹胀痛,生疮生痘思维缓, 经来不畅或闭经,或者大便结与干。 5郁体——机能紊乱失调的状态 面黄或青情绪低落入睡困难神疲乏力胸闷心悸便秘或腹泻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情绪低落青黄面,神疲乏力入睡难, 胸闷心悸四肢冷,怕冷怕风肌肉挛, 性欲低下头晕痛,便秘腹泻交替见, 女性经前乳房痛,柴胡类方用当先。 6瘀体——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 面色暗红面部毛孔粗大鼻翼毛细血管扩张下脚便秘痔疮 女性月经色黑有血块,淋漓不易干净 面色暗红毛孔粗,鼻红健忘眼圈黑,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猪头一个-__- 我是跷跷,欢迎光临。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二)、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2、脾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3、肾虚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喘病 喘病就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 诊断依据 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捎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 证候分类 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 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致。 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 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辩证施治 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 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

中医体质分类

中医治末病九种体质分类(体质分类) 一、平和质: 常见表现:面色润泽,头发稠密光泽,目光有神,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食欲 良好,大小便正常; 饮食调节:1、饮食节制,不过饥过饱,不过冷过热和不干净的食物,2、精细搭配,多吃蔬菜瓜果,3、少食油腻辛辣,4、不吸烟、 酗酒。 药膳调理:健脾补贤 二、气虚质: 常见表现:易疲乏,易气短心慌,易头晕或站起时眩晕,易感冒,喜静少语,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易出虚汗; 饮食调节:1、多食黄豆,白扁豆,鹅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补脾之品,2、少食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耗 气之品。 药膳调理:益气养血 三、阳虚质 常见表现:手脚发凉,腹背腰膝发冷,衣服穿得多,厌冬喜夏,易感冒,吃凉东西易腹胀腹泻,喜热饮食; 饮食调节:1、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蒜,芥末,葱,花椒,胡椒等,2、少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

梨,西瓜等,少饮绿茶。 药膳调理:温肾健脾 四、阴虚质 常见表现:1、感到身体与手脚心热,2、手心易出汗,3皮肤或口唇干,4厌夏喜冬,5便秘或大便干燥,6感到眼睛干涩,7口干咽 燥,总想喝水; 饮食调节:1、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小豆、海蜇、芝麻、百合等甘凉滋之品,2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 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药膳调理:滋补肝贤 五、痰湿质 常见表现:1、胸闷、腹部胀满,2、身体困重,3、腹部肥满松软,4、面额部皮油脂多,5上眼脸浮肿,6、口中黏腻,7、痰多,咽 部有痰堵; 饮食调节:1、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2、少食肥肉及甜、粘、油腻的食物,3、可多吃食葱、蒜、海藻、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 食物; 药膳调理:健脾祛湿 六、湿热质 常见表现:1、鼻部油光发亮,2、易生痔疮或疥疮,3常感口苦或嘴有异味,4皮肤时有瘙痒,5大便有黏腻,解不尽,6、小便时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辨证论治】 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 ☆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藿香正气水) 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 2、风热证 ☆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 3、兼证 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 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咳嗽△ 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 1、外感咳嗽 ⑴风寒咳嗽证 ☆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杏苏散 ⑵风热咳嗽证 ☆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⑶燥热咳嗽证 ☆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 ☆治方: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 2、内伤咳嗽 ⑴痰湿咳嗽证 ☆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背) ⑵肝火犯肺证 ☆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 ⑶肺虚咳嗽证 ①肺气虚证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 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 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合 黛蛤散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哮病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发作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 膏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缓解肺肾两虚补肺益肾 生麦地黄汤合 金水六君煎 喘证风寒壅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 散 实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 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 汤 虚肾虚不纳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 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 锡丹 肺胀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 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肺痨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 散 气虚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or参苓白术散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胸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 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心悸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or朱砂安神 丸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李小荣) 中医, 李小荣, 体质, 类型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李小荣) 中医一般将人的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 1)平和型: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饮食: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一般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就可以。老年人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2)气虚型: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叫出虚汗呢?如果你要做一种运动或者干力气活的时候,只要运用量到了一定程度人都会出汗,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有些人在没有那么大的消耗量、没有那么大活动量的时候,就已经出很多汗了,这种现象就叫出虚汗。 饮食:这类体质的人影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药物,实际上我们中医有一个概念就是药食同源,在中医看来有很多食物是有一定的药用功能的。可以吃一些如黄豆、白扁豆、鸡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吃了这些食物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也一些耗气作用的食物尽量避免,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运动:则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不宜做大负荷消耗体力的运动和出大汗的运动。 药物: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 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灵白术散等。 3)阴虚型: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 饮食: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运动: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其他: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

中医内科常见病病因、病机、治则

1、感冒病机:体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不宁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相关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治则:虚补养、实祛邪 病位:肺卫8、胸痹 治则:解表达邪病因:寒邪、饮食、情志、劳倦、体虚2、咳嗽病机:心脉痹阻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则:先治标,后治本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9、不寐 治则:实证祛邪利肺、标实祛邪止咳、本虚扶正补虚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体虚 3、哮病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病机:伏痰遇感,痰随气升治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密切10、头痛 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病因:外邪情志、劳倦体虚、外伤 4、喘证病机:外感邪扰清空、经络不通或失荣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病位:肝、脾、肾病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肾失摄纳治则:实祛风、虚益肝肾 病位:主在肺肾,涉及肝肾11、眩晕 治则:实祛邪利气、虚培补摄纳病因:情志不遂、体虚血瘀、饮食失节5、肺痈病机:失养、痰扰,风火痰瘀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病位:头窍、与肝、肾、脾 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瘀热互结治则: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病位:肺12、中风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病因:内伤劳欲、饮食情志、气虚邪中6、肺痨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因:正虚体弱、感受痨虫病理:虚、火、风、痰、气、血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病位:在脑,与心、肝、肾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涉及心肝治则:平肝熄风、化痰祛瘀 治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13、痫病 7、心悸病因:七情饮食、六淫外伤、它病之后病因:体虚劳倦、七情药食、感受外邪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逆乱、蒙蔽清窍

中医证编码TCD

摘要:从全国分层随机抽样确定的88所中医医院1994年12万余份出院病例中,遴选出78605份符合项目研究要求的病例,从中分析发现中医病、证诊断名5908个。通过对每一个病、证诊断所占有的病例量顺位列表分析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全国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医病、证诊断分布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规范描述了中医病、证诊断内涵联系的层次结构,揭示了中医病、证的属性组合规律与因果关系,为中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国家标准;疾病分布;中医病证;诊断 Applied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n“Classification & Code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Zhang Ruhong(章如虹),Mao Shusong(毛树松),Shao Qihong(邵企红),et al.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Information Center, Hubei 43006 1) (Dep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 hinese Me dicine,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From the 8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ospital s by random sampling from different grades, 78 605 out of more than 1 20 thousands of cases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hich conformed to the pr oje ct research requirements. By the analysis on the cases we found 5 908 diagnosis name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n sequence we listed the numbers o f the cases occupied by each diagnosis, and then got a representative distributi on data of the diagnoses of TCM symptoms an d signs on the discharged TCM patient s. Tak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s rule, our research indicated the features, c ausality and combination regulations of TCM symptoms and signs. It suggested a new path of th e TCM research. KEY WORDS: Disease Distribution; TCM Symptoms and Signs; Diagnos is 1资料来源 本资料来源于1994年“全国中医医院病种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该调查是依据卫生部“1993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所采用的多变量分析方法,综合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人口结构等项指标,以县(市或市区)为单元,进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分析

------------------------------------------------------------精品文档--------------------------------------------------------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 下面的文章摘自付杰英教授的《中医体质养生》,内含中成药请患者咨询医生后适用,在此仅作为学习中医的一部分介绍给大家,不作为本站开设药方的先例。 中医有8种体质分类,且互相穿插,互相间接,不是泾渭分明,故一个人有几种体质混合的现象。而不同体质对我们的身体治疗和养生方法是不同,不同体质对食物的反应也不同。先将8种体质的表现和养生方法介绍给大家。 1、平和体质 主要表现:形体比较匀称,体重适中,饮食规律,情绪平稳、代谢正常,出汗比别人多些,皮肤光泽洁净,舌淡红,苔薄。神态情绪稳定,性格平和,思维不偏激。 形成原因:遗传、经受打击对人生事事看开者 调节:不伤不扰,顺其自然,不要乱进补 2、阳虚体质 主要表现:没有火力,畏寒怕冷,夜尿多且清(除神经质、敏感的人,冬天多者)腹泻,性冷淡,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白带偏多,清稀透明,每当受寒遇冷或者疲劳时白带就增多。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舌体胖大娇嫩,脉象沉细。上热下寒,牙痛、口臭、面红油腻、痤疮、烦躁失眠,下寒是真,上热是假。(此者不一定要吃清热解毒败火的药物。)神态比较沉静,情绪会消沉,易有抑郁的倾向。 形成原因:遗传;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或者喜欢冰冻寒凉的饮食,或者纵欲、性生活过度等;老年阳气逐渐虚衰;工作环境有关 易患:肥胖、痹证(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骨质疏松、容易水肿、

痛经、月经不调、月经延后、闭经、难孕、性冷淡、阳痿、早泄、滑精。囊肿痤疮,低血压、耳鸣、色斑、慢性结肠炎、痹证(类似于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腹痛(慢性胃肠炎)、关节痛、头痛等。 调节:不伤不损阳气 起居方面:保持安静,避免消沉;多见阳光,多运动,少熬夜;听轻快、活泼、兴奋的音乐。注意保暖,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要注意不能多吃寒凉冰冻的食物,尽量少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的中药,以保护阳气。夏季不可开空调,秋冬不要受寒;夏勿贪凉,冬宜温补 食疗: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少吃冰镇饮料、冰镇果汁和新鲜椰子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火龙果、马蹄、梨子、柿子、枇杷、甘蔗、苦瓜、黄瓜、丝瓜、芹菜、竹笋、绿豆、绿茶、海带、紫菜、田螺、螃蟹等;冷食吃时配温热食物;蔬菜尽量不要凉拌生吃,最好在开水中淖一淖或者炖、蒸、煮。少吃盐。 多食温热之性的食物如:荔枝、榴莲、樱桃、龙眼肉、板栗、大枣、核桃、腰果、松子、生姜、韭菜、辣椒、南瓜、胡萝卜、山药、黄豆芽等,山药以河南出的铁棍山药最好。阳虚、气虚体质者秋冬季经常喝些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粥,不仅暖身暖胃,还能补阳气。 肉食类有羊肉、牛肉、狗肉、鹿肉、鸡肉、虾、黄鳝、海参、鲍鱼、淡菜等。在煲羊肉汤的时候,里边可以放一些当归、白芍,吃起来又补阳气又补血。一到冬天就手脚冷麻的人,可以喝当归生姜羊肉汤,有两道很好吃的菜——韭菜炒虾仁和韭菜炒核桃,可以改善阳虚体质,尤其适合男性。

中医内科试题1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例哪项不是内科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 A.体质 B.情志 C.行为 D.时间 2.首先出现感冒之名的医着是:() A.《内经》 B.《丹溪心法.伤风》 C.《仁斋直指方.诸风》 D.《诸病源候论》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最佳选方是:() A.荆防败毒散 B.藿香正气散 C.补中益气丸 D.新加香薷饮 4.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 A.热邪 B.暑邪 C.六淫或疫毒之邪 D.湿热之邪 5.湿阻的病位主要在:() A.肝胆 B.脾肝 C.脾胃 D.肺肾 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 A.腹痛腹泻 B.里急后重 C.便下赤白脓血 D.泻下粪便如米泔水 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 A.消化道途径 B.臭虫叮咬 C.蚊虫叮咬 D.人体接触 8.外感咳嗽常以下列那种病邪为先导?() A.寒邪 B.燥邪 C.风邪 D.湿邪 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A.饮食不节 B.情志失调 C.气候因素 D.劳倦过度 10.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A.肝肺 B.心肺 C.脾肺 D.肺肾 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肺痈那一期?()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12.下列病症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咳喘症状?() A.喘证 B.哮病 C.肺胀 D.感冒 13.肺胀的病性多属:() A.本虚标实证 B.实证 C.虚证 D.上实下虚证

实用中医病名及证型

中医规范病名库 一、外感病证 1、感冒 辩证分型:风寒症、风热症、暑湿症、表寒里热证 2、外感发热 辩证分型: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3、湿阻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4、痢疾 辩证分型: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噤口痢 5、疟疾 辩证分型: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 正疟(邪盛)、温疟(热证)、寒疟(寒证)、热瘴(热证)、冷瘴(湿证)、劳疟(气血两虚)、 疟母(血瘀痰结) 备注:瘴疟(热瘴、冷瘴) 二、肺病证 1、咳嗽 辩证分型: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2、哮病 辩证分型:发作期(寒哮、热哮)缓解期(肺虚、脾虚、肾虚) 3、喘证 辩证分型: 实喘:风寒闭肺、表寒里热、痰热遏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水凌心肺、肝气乘肺 虚喘:肺气虚、肾气虚、喘脱 4、肺胀 辩证分型:外寒内饮、痰瘀阻肺、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 5、肺痈 辩证分型:初期(风热/寒犯肺)、成痈期(痰瘀热毒)、溃脓期(热壅血瘀)、恢复期(气阴两虚) 6、肺痨 辩证分型:肺阴亏损、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阳两虚 7、肺痿

辩证分型:虚热、虚寒 8、肺癌 辩证分型:气血瘀滞、痰湿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 三、心脑病证 1、心悸 辩证分型: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痰火扰心2、胸痹心痛 辩证分型: 1、实证:寒凝心脉(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痰浊壅塞)、瘀血痹阻(心血瘀阻) 2、虚证: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阳气虚衰)、心肾阳虚、气阴两虚 3、眩晕 辩证分型:风阳上扰(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窍、肾精不足 4、中风病 辩证分型: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肝阳暴亢,风火上扰;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4、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5、痰热内闭清窍; 6、痰湿蒙塞心神; 7、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4、中风 辩证分型:中经络(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脏腑(1闭证——阳闭、阴闭;2脱证;3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咽wai)斜) 5、不寐(失眠) 辨证分型:实证(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 虚证(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附】健忘 辩证分型:心脾不足、肾精亏耗、痰浊上扰、肝郁气滞 6、痴呆 辩证分型:髓海不足、脾肾两虚、痰浊蒙窍、瘀血内阻 7、痫病 辩证分型: 发作期:阳痫(痰浊蒙窍,风火上扰,痰火内盛)、阴痫(寒痰蒙窍) 休止期:痰火扰神、风痰闭阻、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肾亏虚 8、癫病 辩证分型:肝郁气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阴两虚 9、狂病

常见疾病精选--中医辩证施护汇总--精选.doc

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 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个性中抽象出来的 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种疾病,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 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 称为实证。所以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 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这样,就可紧紧把握阴阳两纲,由浅入深,认识疾病的本质。 八纲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 化,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 饮食调护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 食物分类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温性食物、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补益性食物、发散性食物;按食 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甘味食物、酸味食物、苦味食物、咸味食物。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饮食宜忌原则与方法辨证施食(虚证应补益、实证宜疏利、寒证宜温热、热证宜寒凉)、辨药施食(即食物的性味应与患 者所服药物的性能一致)、因人施食(根据人的体质、年龄不同而异)、因时施食(根据四时季节的变化而异)。 肺胀 【定义】 肺胀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肾心俱虚,气道滞塞、肺气胀满,出现以胸部膨满,咳逆上气,动后尤甚,痰涏壅盛,甚则面 色晦黯,唇舌紫绀,面目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不愈为特征的疾病。 【范围】 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老年性 肺气肿等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辩证调护】 一、寒饮束肺:喘咳气短,痰多清稀,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潮润,室温宜偏暖,注意保温,助病人及时增减衣被,防止受冷。 2、饮食宜清谈与辛散,忌生冷、肥甘厚腻等滋痰生湿之品,禁食辛辣、烘炒类食物如炒瓜子、烘饼等。可食用温性调味 品,如生姜、胡椒、葱等,以助散寒。 3、解表药不宜久煎,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可略加衣被,使微微出汗。咳嗽夜间为甚者,适宜临睡前服,中西药服服药 时间需要间隔 2 小时。 4、注意寒热的轻重、咳嗽的性质、痰涕的颜色及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有恶寒发热表证时,应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可用生姜、红糖、红枣煎服。 二、痰热壅肺:喘促气粗,胸满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发热微恶风寒。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散。 治法:宣肺疏风,清化热痰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调护: 1、室内空气宜新鲜,避免寒冷空气及异味刺鼻之气的吸入,室温不宜过高。 2、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忌辛辣、油腻、荤腥、烟、酒等刺激之品,鼓励多饮水,可服用竹沥 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观察出汗、咳嗽及神志等情况。高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多饮水,可 用银花、芦根等煎水代茶。 三、痰浊阻肺:胸满闷胀,咳嗽气喘,痰白量多,不能平卧,稍劳即甚,怕风易汗,脘腹痞满,食纳减少,倦怠乏力, 舌淡,舌苔白滑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益肺,降气化痰。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调护: 1、病室宜温暖,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服药期间避免油烟异味、灰尘等不良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保持呼吸道通畅,久病体弱卧床者,可采用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帮助排痰。有紫绀者,应给予氧气吸入。 3、密切观察病情,病重、年老者要阻止痰阻窒息,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气道内的痰液,必要时要行气管切开。 4、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之品主为宜,可予赤小豆、白扁豆、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之品,忌食糯米、甜食、肥 1

中医表7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病辨证论治

常见病辨证论治 常见病辨证论治 一、感冒 感冒之病虽平常,彻底治愈最相当。万病之源莫小视,时时刻刻要提防。 感冒源于西医名,鼻塞流涕气不通。恶寒发热身不适,咳嗽咽痒头也疼。 小秘方: 各型感冒:葛根30克、白芷20克、辛荑20克、连翘15克、兰根30克、贝母15克、黄豆20克。 高度发烧:加生石膏50---100克 热而无汗:加麻黄20克 风寒感冒:加桂枝20克 风热感冒:加桑皮20克 湿热感冒:加生薏米仁50克 身体虚弱:加沙参50克 经我几十年观察,运用此方,如辨证准确,三天内可彻底治愈重感冒,治愈率高达95%以上。 二、头痛 头痛外感与内伤,病因两类最平常。内伤七情入髓海,外感六淫犯清阳。

风寒头痛连项背,川芎茶调散荆防。 风热头痛胀欲裂,石膏川芎芩连尝。 风温头痛多发烧,可用大剂白虎汤。 风湿头痛重如裹,薏苡汤内加藿香。 肝阳头痛烦易怒,天麻钩藤饮正方。 肾虚头痛腰酸软,金匮肾气丸相当。 血虚头痛心悸动,随证加减四物汤。 气虚头痛晕绵绵,补中益气可生阳。 痰浊头痛昏蒙闷,半夏天麻白术汤。 瘀血头痛如锥刺,加味通窍活血汤。 太阳头痛蔓荆引,阳明头痛白芷尝。 少阳头痛柴芩用,厥阴头痛吴芋良。 痛如雷鸣雷头风,湿热挟痰直冲上。除湿化痰驱邪出,可用醒脑清震汤。 偏头痛证病势剧,或左或右不正常。其痛暴发连眼齿,加减镇肝熄风汤。 三、咳嗽 五脏六腑皆令咳,总体表现肺脏多。固本培元重脾肾,开门打狗不留邪。 肺气不清难宣肃,咳嗽咯痰病立生。有声无痰是为咳,有痰无声是嗽名。 痰声并见为咳嗽,辨证论治莫放松。外感麻杏石甘汤,内伤

脾肺用补中。 风寒袭肺咳声重,咽痒气急鼻不通。疏风散寒宣肺气,三拗止嗽最相应。 风热犯肺痰稠黄,头痛干咳又恶风。疏风清热兼化痰,加减桑菊饮力雄。 风燥伤肺兼头痛,咯痰带血咳连声。疏风清肺润肺燥,桑杏汤内二地冬。 痰湿蕴肺咳反复,粘痰咯出咳即停。健脾燥湿化顽痰,二陈三子力最雄。 痰热郁肺气息粗,咳嗽声高痰味腥。清热化痰肃肺气,百合石膏加款冬。 肝火犯肺咳胁痛,痰滞咽喉咯不清。清肺平肝降气火,龙胆泻肝泻白从。 小秘方: 1、风寒型 紫苏20克、杏仁20克、川贝10克、生姜20克、红糖20克 水煎服,日2---3次。 2、风热型 双花30克、薄荷20克、桑皮20克、杏仁20克、冰糖20克 上为一日量,水煎随意饮。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公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治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差不多分类和特点、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按照人体形状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打算“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大夫、科研人员及有关治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专门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发表时间:2017-06-27T17:41:56.5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5期作者:欧国秦[导读] 总之要做好中医编码工作,工作人员就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养成仔细阅读病历的习惯,同时虚心向临床人员请教。 湖南省武冈市中医医院病案科湖南武冈 422400 摘要:《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我国中医疾病分类国家标准,它的应用促进了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要搞好中医编码工作,必须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配备必要的专业书籍,工作人员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要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病证;编制原则;分类代码 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日常的编码工作中需要对西医诊断、中医病名和证候进行编码。我国在卫生信息管理的教学中没有相关的中医编码内容,后期的继续教育也少有对中医编码的培训,为此许多中医医院的同仁对于中医编码的工作都比较茫然。本文就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进行了总结。 1 配备必要的工具书及中医专业书籍,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 目前在中医医院从事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中医,中医基础薄弱。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科室必须配备相应的中医专业书籍和工具书。我们医院病案科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病名大辞典》和《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等多种专业书籍,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学习。同时聘请医院高年资的老中医为我科工作人员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了中医病、证的基础知识。 2 了解开展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呢?我们只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好这项工作。中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辩证论治规律,它完全不同于西医不能沿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分类方法。1996年1月起在全国采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下文中简称TCD)对中医病证进行分类。实行中医病证分类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 3 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要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TCD是一个怎样的分类系统并熟悉掌握它的操作方法。TCD中包含了中医病名475个,中医证候名1027个,是将中医的各种病、证按照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1 TCD的编制规则中医的临床诊断包括病名准断和证候,TCD规定以病、证并列的方式,分别予以分类、编码,其结构为:病证分类代码=病名代码+证候分类。 3.1.1病名分类规则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分类。其中临床科别有七个类目: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和骨伤科。[1]分类目以二级专科分类,例如眼科中的二级专科分为胞睑、眦、白睛、黑睛、瞳神、外伤、瘤、癌和其他病。 3.1.2 证候分类规则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辩证系统规划类目,证候类目有病因、阴阳气血津液痰、脏腑筋络、六经、卫气营血和其他证候六大类。[1]证候的分类目和细类目分别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内涵属性分类,分类目如湿证类、热证类等,细类目如湿困中焦证,热郁成庸证等。 3.2 TCD编码方法 TCD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混合编码方式。[1] 3.2.1 病名编码方法病名的6位码分别为病名标识位、科别类目位、专科系统分类目位、序号2位和尾码。[1]病名标识位统一用 “B”表示。类目位和分类目位分别是所属科别和专科系统名称的首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序号位是在同专科类目中的序号。尾码位是进一步细分时的数字标识。例如:耵耳病 BRE110中B为病名标识;R表示科别为耳鼻喉科;E表示专科为耳病类;11为序号;0为尾码。奶麻病BES020中B为病名标识;E表示科别为儿科;S表示专科为儿科时行病类;02为序号;0为尾码。 3.2.2证候分类编码方法证候的6位码分别为证候标识位、类目、分类目、细类目、序号和尾码。证候标识位统一为 “Z”。类目位、分类目位和细类目位分别是所属证候类目、第一个内涵属性和第二个内涵属性名称的首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序号位在相同证候属性中的顺序号。尾码位是证候意义相似时的区分标识。例如:气营两燔证ZWVX10中Z为证候标识,W表示类目为卫气营血证候类,V表示分类目为气分证类,X表示细类目为气分、血分证类,1为序号,0为尾码;厥阴下利证ZLJ040中Z为证候标识,L表示类目为六经证候类,J表示分类目为厥阴证类,04为序号,0为尾码。 3.2.3 TCD中的特殊代码 TCD规定在同一类代码中出现重复时,第一个代码按原规则,第2个用首个汉字拼音的第2个字母作为代码,以此类推。病证代码按规则应为“I”时要用“M” 代替,为“Q”时用“V”代替。例如:同为骨伤科疾病的伤筋病的代码为BGS,而损伤内证病的代码为BGU。期类用ZVM表示,其他证用ZVV000表示。 这样的编码方法让我们看见病证分类代码就能了解该病、证的归类及属性。例如:代码BRK010表示该病是口齿病类的牙痛病;代码BRB010表示该病是鼻病类的鼻疔病;代码ZZP030表示该证候是脏腑经络证候类目,脾证类的脾虚不固证。 3.2.4 代码的查找方法中医病证编码可以分别通过TCD的表3、表6和附录A三种途径查找。其中表3是按照科别类目和专科类目顺序排列,表6是按照证候类目和证候属性顺序进行排列的。通过这两个表格查找时,编码人员必须了解疾病所属的科别和专科及证候的类目和属性。例如:查找胬肉攀睛病代码,首先我们要确定该病的科别类目属于眼科,专科分类目属于眦病,然后到表3中查找得到编码为BYZ050;查找暑入阳明证的代码,首先我们要确定该证候是病因证候,其证候属性为暑、阳明证,然后到表6中查到编码为ZBSYA0。这就要求编码人员有非常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对中医的病名和证候有相当的了解才能确保正确查找到编码。所以这样的查找方法难度较大,在大多数中医医院病案室的编码工作中使用较少。在我们平时的编码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TCD中的附录A“中医病证名汉语拼音索引”来查找编码。这个索引是按照病名和证候首字的汉语拼音排列的,根据病名和证候首字的汉语拼音就能很方便的找到相应的病名和证候。例如:查找瓜藤缠病的代码,该病名的首字拼音为gua,我们在附录A查找到拼音gua就可以直接找到编码为BWP240;查找寒凝证的代码,该证候的首字拼音为han,我们在附录A查找到拼音han就可以直接找到编码为ZBH040。但在实际的分类中有很多的病名和证候都不能够直接查到,这时就要求根据编码规则编制扩展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