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套)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套)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套)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地理1》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1.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⑴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

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⑵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温度条件适中→液态水;

②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生存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

③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水能、风能和洋流能。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①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干燥器等。②另一部分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4.太阳的大气分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5.太阳活动的形式: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日珥和耀斑、太阳风

太阳活动周期性: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

6.地球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

②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③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

线速度,除两极点外,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反之,线速度越小。

7.地球公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

②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③速度: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8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8.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

9.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

10.区时计算:⑴地方时:东早西迟。

⑵区时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东西十二区。

⑶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⑷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小时,东加西减。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与180度经线重合,实际上并不重合。当由西向东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将日期减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就必须加一天。

*补充:①地方时换算原理:地球自转速度15°/小时、4分钟/度。

②计算经度差的方法:同减异加。

③时区的计算方法:所在时区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教。

若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的序号;

若余数大于7.5°,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

④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号*15°。

⑤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11.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

例如: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显著。

洋流的流向也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大气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比较明显,如风带风向;气旋、反气旋的流向等。

1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先从赤道向北回归线、再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再向下移至南回归线、再回到赤道。13.昼长夜短的变化: ①夏半年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②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③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④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14.四季更替原因:黄赤交角存在。

15.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①横向上,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②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③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16.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专题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三大类岩石:

2.三大类岩石与岩浆间相互转化关系(图略):

3.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能量来自地球内能。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能量来自太阳能。

4.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5.六大板块:①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美洲板块;

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6.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

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也是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7.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

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具有选择性,如:可见光中蓝、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8.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①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高空上受热处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②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9. 三圈环流:

(1)名称与成因:①低纬环流(0°~30°,热力环流)②中纬环流(30°~60°,动力环流)③高纬环流(60°~90°,热力环流)

(2)方向:低纬环流与高纬环流的方向相同,与中纬环流的方向相反;

(3)上升和下沉气流的成因:①赤道的上升气流和两极的下沉气流——热力原因形成;

②30°的下沉气流和60°的上升气流——动力力原因形成;

(4)地表与高空的气压、风向相反。

(5)表现:在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6)意义:①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水热平衡。

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10.气压带与风带:

气压带的成因:一是由于冷热不均的热力原因引起的,如: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一是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的动力原因引起的,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移动5~10个纬度,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要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1.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2. 季风的形成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例如:东亚季风(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区,原因是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东亚的冬季风是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例如: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注意:南亚的季风形成原因包括上述季风形成的两个原因。)南亚的冬季风是东北季风,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它是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

一般而言,冬季风是从高纬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寒冷(温暖)干燥的;而夏季风则是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是高温(温暖)湿润的。

13. 主要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I.冷锋与天气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天气:过境时,暖气团被迫上升,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典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II.暖锋与天气

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

天气: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

典例: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III.静止锋与天气

概念: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典例: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

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气压状况分为:低气压和高气压。

气流状况分为:气旋和反气旋。

⑴气旋:是低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呈逆时针辐合上升(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上升)。

天气:由于其中心气流是上升的,所以出现阴雨天气。

实例:台风。

⑵反气旋:是高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呈顺时针辐散下沉(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下沉)。天气:因为中心气流下沉,所以天气晴朗。

实例: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和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14.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

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

十倍

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

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

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

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②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③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16.不同性质的洋流

洋流流

水温

海水等温线表达图及寒暖

流分布

对沿岸气候

的影响

举例

暖流一

比流经的海区水温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

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

流对西欧温

带海洋性气

候的影响

寒流一

比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等温线向低纬凸

降温减湿

秘鲁寒流对

南美洲西海

岸的荒漠环

境的形成产

生影响

17.世界洋流

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是顺时针,南半球是逆时针;

②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北半球是逆时针,南半球形成了环球性西风漂流;

③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冬季形成逆时针洋流,夏季形成顺时针洋流。

18.洋流的地理意义:

①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增湿,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实例: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也是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秘鲁沿岸的荒漠带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非洲西南沿岸的的荒漠受到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受到了西澳大利亚寒流的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四大渔场的形成: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秘鲁上升流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了原污染海域的净化,但是扩大了污染范围。

④对海洋运输的影响

顺流快,逆流慢。

专题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①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②平衡功能: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a.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相协调一致;

b.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4.陆地自然带

5.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⑴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

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⑵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

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

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

专题四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

①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②分布特点:我国北方平原,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2.交通线路:

布局形态走向

山区密度高网状限制少,造价低

平原密度低线状(山区呈“之”字形)多沿河谷延伸

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⑴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

⑵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将有大量物种灭绝。

④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⑤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地理2》

专题一人口与城市

1.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比为例

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青少年及儿童的比例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成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2.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②“高低高”模式(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3.人口迁移

I.概念: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II.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1)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因素):①经济发达;②劳力短缺;③较好生活条件;④较多的就业机会;⑤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2)人口迁出的原因(“推力”因素):①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②经济发展慢③生活条件差;

④环境恶劣。

其他因素: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2)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等;

3)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III.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环境人口容量: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

5.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6.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正相关)

②科技水平越高,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获取的资源数量越多、利用率越高,越注重环境保护,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正相关)

③生活消费水平越高,对资源需求量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小。(负相关)

7.城市功能分区

①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②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③商业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还有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化区、特殊功能区等。

8.城市空间结构

I.形成原因: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付租能力的差异); c.社会因素

II.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9.城市等级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10.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关系

11.城市化

I.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又叫城镇化。

II.城市化过程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其中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III.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IV.我国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东西发展不平衡。

V.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城市热岛效应;2)破坏原有河网系统,使城市水系紊乱,河道水质恶化;3)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干扰和破坏了地区环境生态。

VI.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形成功能分区;2)改变居民就业方式,区域产业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传统农业社会演化为工业社会;3)原先的乡村景观成为城市景观;4)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5)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的渗透,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集中成片,便于耕作,但不利于多种经营;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分布在河谷),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的立体农业;②气候:通过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等气候要素及气象灾害影响影响农业;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农业产量主要受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③土壤: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等都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土壤肥沃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如: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钙质土、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稻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东南丘陵的酸性红壤;酸性土壤宜种茶树、杨梅、茶树、马尾松、杉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花生、甜菜、沙棘、枸杞;

④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①交通运输:交通通达度、运输方式的改善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主要影响商品农业;

②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市场距离,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③科技:改良耕作制度、提高机械化水平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化肥、培育良种使单产量提高;④劳动力: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数量影响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规模;⑤政府政策: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⑥土地:人少地多、土地租金低、机械化水平高;人多地少、种植单产高的农作物;⑦工业:工业为农业提供农业机械、化肥及电力;⑧历史基础、传统耕作经验、饮食习惯。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I.混合农业

特点①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④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大、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产品面向市场

形成条件: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地下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

II.季风水田农业

特点:①水利工程量大②小农经营③单产高④商品率低⑤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形成条件:自然因素:①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或雨热同期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有肥沃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低缓的丘陵,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土层深厚④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③交通便利④栽培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⑤饮食习惯

III.商品谷物农业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形成条件:自然因素:①夏季高温,雨热充足,降水丰富②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大③土层深厚、肥沃④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基础雄厚⑥农业科学技术先进⑦国家政策扶持

IV.大牧场放牧业

特点:①属密集农业和商品农业②地广人稀,以茂盛的天然草场为主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科技和专业化程度高④产品以牛肉、皮毛为主,面向国际市场,商品率高

形成条件:自然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和湿润②天然草场茂盛、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③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技术的进步

V.乳畜业

特点:①属密集农业和商品农业②城市、人口密集,以人工草场和人工饲养为主③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科技和集约化程度高④产品以奶、肉为主,面向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商品率高

形成条件:自然因素:①纬度高,气温低,光照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②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草场面积广阔③平原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①工业发达,城市密集,非农人口比重大,乳畜产品消费市场广阔;邻近城市密集的市场地,人口,消费市场广阔②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技术的进步

③经济发达,饲料供应充足

3.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①地理位置②土地(地形)③水源:距水源地远近,是否丰富、便利,是否有廉价的水运④资源⑤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能等

经济因素:①原料、燃料:距产地远近,丰富的程度②市场③交通、信息④科学技术⑤劳动力: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⑥农业或工业基础好坏⑦土地租金: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社会因素:①国家政策扶持、鼓励②社会协作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和生产协作条件③解决就业④工业惯性: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由于搬迁费用、政府干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因素仍留在那里⑤历史条件⑥个人情感偏好⑦军事因素

环境因素:①大气污染②水体污染③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对新兴工业环境要求是

气候宜人、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4.工业地域

(1)按形成分类

(2)按发育程度分类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多为原料加工型,轻工业食品工业点(面粉厂、制糖厂、糕点厂、糖果厂)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工区、机械制造工业区

5.传统工业——德国鲁尔区

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①平原地形,适合建筑用地;②气候温和,降水丰富;③莱茵河及支流鲁尔河流经,河网密布,水源充沛;

(2)社会经济因素:①煤铁资源丰富(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②距铁矿区近(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③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河网密布,还能实现河海联运,水陆交通便捷;④德国和西欧工业发达,市场广阔;⑤经济开发早;⑥农业基础雄厚,本区是德国重要的小麦、甜菜产区和畜牧业区,为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⑦劳动力和技术因素:本区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高,是发展现代工业极为有利的条件;⑧社会协作条件:本区工业部门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工业集聚效益显著。

发展特点:①时间早——形成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期间;②区位优——般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结构重——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④规模大——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聚而成;⑤经历久——历经繁荣、衰落、整治、再繁荣等发展历程。

发展问题:(20世纪70年代)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环境污染严重

解决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②调整工业布局:压缩煤炭、钢铁工业数量,扩大规模;将钢铁工业集中到西部,就近获得铁矿石,并将高炉建到荷兰,把生铁从荷兰运到鲁尔区进行深加工;降低成本,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拓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交通网,扩宽经济腹地范围;④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6.意大利新工业区

优势条件: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⑥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便利

生产特点①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之后②部门新:毛纺、自动化设备、食品等传统轻工业为主

③规模小: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④地区新:分布在没有传统工业优势的小城镇或农村

⑤资本集中程度低

存在问题:①无传统工业基础②早期企业之间缺少联系

整治措施:工业小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独特发展模式

①工业小区定义: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②发展措施 A.重视专业分工B.重视团结协作C.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7.高技术工业区——美国硅谷

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①位于美国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地理位置优越;②属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气候宜人;③清洁优美的环境;

(2)社会经济因素:①科技教育发达,劳动力科技水平高(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②基础

设施完善,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高速公路、航空港);③稳定的军事定货(美国硅谷);④ “硅谷”文化广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为“硅谷”企业注人了强大的活力。

生产特点: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比例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问题:①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劳动力价格高③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增大

整治措施:①调整产业布局,将新工厂转移到内地的德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②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

8.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例如:热带地区原始森林的滥砍滥伐,人类在获取木材和耕地的同时,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⑵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⑶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例如: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导致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

9.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⑵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10.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

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地理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xxxx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本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简单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文字表述和图形语言中获取地理信息。 2.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3.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回答问题。 4.能够运用地理学科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5.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简单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6.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发现地理问

题。 7.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简单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8.能够应用简单的论据或措施,解决地理问题。 IV.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内容包括地理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专题内容 .宇宙中 的地球地球所处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 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2020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20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共40分) (本题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2分)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下列选项中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月球系 B .③—总星系 C .②—太阳系 D .④—银河系 2.(2分)有关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是某一天体系统的成员 B .所有天体是在宇宙中诞生时同时形成的 C .银河系的半径约为8万光年 D .星系是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本题4分)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2分)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成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沿一条山脉分布 B .甲处沿铁路分布 C .乙处沿河流分布 D .乙处受山脉限 制 4.(2分)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主要是( ) A .①是纬度太高 B .②是沙漠分布 C .③是地势高 D .④是海洋分布 5.(本题2分)北京某教室的窗户在冬季上午9-11点间可接受到阳光入射,该窗户朝向为 A .东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北 (本题4分)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2分)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哈雷彗星 7.(2分)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A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 .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本题6分)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8.(2分)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2分)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2分)中国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描述,可信的是( ) A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死亡率大幅返弹 B .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生育观的转变 C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D .育龄妇女的大幅减少 (本题4分)美国前太空人卢杰指出,足以毁灭城市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学家早前预期的还要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2分)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可能来自于( )

2020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真题及解析【word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2016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 工业区位因素:P69 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葡萄酒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技术 C.原料 D.市场 答案:C 【解析】葡萄不便于,葡萄酒厂一般分布于原料产地,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太阳能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P3 2.(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从光照条件来看,我国下列地区最适宜建太阳能电站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答案:A 【解析】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太阳能资源高值区,人口稀少,有大面积未利用土地,所以最适宜建设太阳能电站。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5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3)若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标志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分日P>1 B.夏至日P=0 C.秋分日P=1 D.冬至日P<1 答案: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影长的影响。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5°,影子小于塔高,P<1。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影长为0,所以夏至日P=0,选B。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43°,影子长于塔高,P>1 。 常见的天气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RS)的运用:P24和P116 (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4-5)图1为某区域卫星云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该图所示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低压 5.获取该图所利用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管理信息系统 答案:4.D 【解析】根据卫星云图照片可知为台风天气,所以此时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是低压。 5.A 【解析】获取该云图照片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 交通运输方式:P73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doc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和机读卡上。 2.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的指定位置上,在试题上答题无效。第Ⅱ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3.考试结束,请将机读卡和第Ⅱ卷交给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2006年的冬季气温相对以往达到一个新的峰值,这种异常的现象被称为“暖冬”你 认为造成今年冬天“暖冬”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的发展排放大量的废热引起 B、臭氧层空洞的扩大导致到达地球太阳紫外线增多引起 C、温室气体的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的表现 D、地球气温的变化是波动起伏的,今年恰处在气温的高峰期 2、下列概念中,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B、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C、太阳—木星—哈雷彗星 D、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 3、在我们考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图1),回答5—6题。 5、该版面景观表示 A、桂林山水 B、长江三峡 C、杭州西湖 D、九寨沟风光 6、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地理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广东专用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地理模拟考试(5) (本试卷共70小题,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下列各种天体的感觉,叙述正确的是() ①星光闪烁的恒星②在星空中有明显移动的行星③一闪即逝的彗星④轮廓模糊的流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各种天体系统中,银河系是() ①最高一级天体系统②与河外星系是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③比太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④比地月系高两级的天体系统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12年1月23日太阳耀斑达到级,2012太阳峰年即将到来,大耀斑将爆发,中国科协将举行“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主题就是“2012来了!——迎接新一轮太阳活动高峰年”。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中提到的耀斑,应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日珥层 4.该轮耀斑爆发,最有可能导致世界部分地区()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森林火灾 C.臭氧层空洞扩大D.海平面上升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M2-1),完成5~7题。 图M2-1 5.在公转轨道的a、b、c、d四位置中,地球距太阳最近的是() A.a B.b C.c D.d 6.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广州白昼时间长于黑夜的时期是()

A.a→b→c B.b→c→d C.c→d→a D.d→a→b 7.地球在a位置附近时,北京市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 C.春雨绵绵D.秋高气爽 8.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氢 B.水圈是连续而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是一个独立的圈层 D.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 读图M2-2,完成9~10题。 图M2-2 9.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关系,正确的是() A.①处是断层成谷B.②处是背斜成山 C.①处是向斜成谷D.②处是向斜成山 10.图中①处成为谷地,主要是因为受到外力的()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 C.固结成岩作用D.搬运作用 11.大陆西海岸由赤道向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12.下列四幅风带示意图中,形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常常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及其以南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结合图M2-3,完成13~14题。 图M2-3

高一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 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是()A.劳动力B.土壤C.技术D.市场 2.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流动性小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4.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4.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图1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5-6题。 5.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 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

7.下列选项与逆城市化成因无关的是() A.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 B.城乡之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C.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D.乡村人口出生率高 读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8-9题。 8.若图2为海陆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为水循环环节, a为陆地,b为海洋,则() A.①为降水 B.②为蒸发C.③为水汽输送 D.④为径流 9.若图2表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示意图,则洋流①②③④为西风漂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过程,与陆地内循环相比,海上内循环缺失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水汽输送 11.以前农民傍晚在田间地埂上燃放烟雾,用以驱逐夜晚的寒气,它的科学道理在于() A.烟雾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B.烟雾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辐射 C.烟雾吸收大气反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D.烟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图3为“海洋与陆地夏季等温线分布理想模式图”,甲、乙位于同一纬度。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 12.据图可推断出() A.甲地位于北半球陆地 B.乙地位于北半球陆地 C.甲地位于南半球海洋 D.乙地位于南半球海洋 13.造成甲、乙两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图3 图2图1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地理1》 专题一宇宙中的地球 1.八大行星的公转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⑴ 宇宙环境:①公转轨道固定→互不干扰,安全; ②太阳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⑵ 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温度条件适中→液态水; ②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生存及昼夜温差不大的大气层; ③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水能、风能和洋流能。(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①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干燥器等。②另一部分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4.太阳的大气分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5.太阳活动的形式: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日珥和耀斑、太阳风 太阳活动周期性: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 6.地球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 ②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③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处处相等; 线速度,除两极点外,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反之,线速度越小。 7.地球公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 ②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③速度: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8月初,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8.昼夜交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 9.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 10.区时计算:⑴地方时:东早西迟。 ⑵区时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东西十二区。 ⑶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⑷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小时,东加西减。 ⑸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与180度经线重合,实际上并不重合。当由西向东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将日期减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日期变更线时,就必须加一天。 *补充:①地方时换算原理:地球自转速度15°/小时、4分钟/度。 ②计算经度差的方法:同减异加。 ③时区的计算方法:所在时区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教。 若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所求时区的序号; 若余数大于7.5°,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 ④某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号*15°。 ⑤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11.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 例如:在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在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显著。 洋流的流向也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大气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比较明显,如风带风向;气旋、反气旋的流向等。 1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先从赤道向北回归线、再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再向下移至南回归线、再回到赤道。 13.昼长夜短的变化: ①夏半年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②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③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及答案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减少运费,下列企业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B.造船厂C.瓶装饮料厂D.火力发电厂 2、海运在货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 A.海面宽阔,航线长B.运量大,运费低 C.海岸线曲折,海浪小D.运距长,速度快 3、中东地区沙漠广布,制约中东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B.光热资源C.淡水资源D.矿产资源 图1为甲、乙、丙、丁四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6、相对于华北平原,我国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稀疏B.人口稀少 C.资源贫乏D.地形复杂 7、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并用于国土整治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D.管理信息系统 图2是祁连山冰川分布玫瑰图,线条越长,表示冰川数量越多,阴影面积越大,表示冰川面积越大。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8-10题。 8、祁连山冰川面积与数量的分布特征是 A.东南多西北少B.南多北少 C.西南多东北少D.北多南少 9、东北部和西北部冰川数量相差不多,但 面积差异显着,这主要是因为东北部比西 北部 A.日照时间更长B.降水总量更 多 C.太阳辐射更强D.蒸发强度更 大 10、由图推断,祁连山冰川分布高度最低的方位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11、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城市规划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山区受地形限制,不同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差别不大 C.山区用地比较集中,城市空间形态往往形成同心圆状 D.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城市空间形态往往成条带状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北京2008年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于希腊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月24日11时5分在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其时,北京时间为:( ) A.2008年3月24日17时5分 B.2008年3月25日17时5分 C.2008年3月23日5时5分 D.2008年3月24日5时5分 2.当地球运动至图1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读图2,完成3~4题。 3.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 4.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

读图3,完成5~6题。 5.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读图4,完成7~8题。 7.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 平均气温(℃) 2 -1 -2 -4 气压(百帕)1002 1004 1006 1008 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 9.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副高 10.图5所示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 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11.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因为河谷地带() A.植被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水源较充足 D.地势相对和缓 12.2008年1月底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冰冻天气, 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①交通严重受阻②电力供应部分中断③引发地震④农作物普遍绝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6,完成13~14题。 13.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14.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重 15.下列对图7的分析,正确

2018广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完整版)

广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Ⅰ复习提纲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 恒星日:23时56分4秒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角速度:极点为0,其它各点相等:150/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4)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a.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地形倒置现象判断依据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b.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高温上升,低温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高压吹向低压。 2.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 c.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北半球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2.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与等压线相交(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a.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b.气压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如右上图):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c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A B C A B C 高 低低 高 低低 低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则:() A.季节相同 B.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 昼夜长短相同D.地方时相同 / 4.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每天都重合 B. 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两者重合 C.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D.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天两者重合 5.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大气环流B.季风环流C.低纬环流D.热力环流 7.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 8.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 9.地球上各种水体中,最主要的是:() A.海洋水B.湖泊水C.冰川D.地下水 10.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 "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1.某河流夏季流量较大,冬季干涸断流,它的补给形式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 积雪融水 C. 冰川融水 D. 湖泊水 12.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欠的主要指标是:() A.多年平均降水量B.多年平均蒸发量 C.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总量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13.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 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 C.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 14.表示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A.火山喷发、板块碰撞B.地下热能、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构造地震D.褶皱、断层 15.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B.冰川C.流水D.植物 16.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学科说明(含样题)

九、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科合格性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是考核考生是否达到国家要求的高中毕业合格标准的水平测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是高职院校春季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是评价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 Ⅱ.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本说明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试题要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科学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考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利于引导高中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理解程度,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规律、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并准确表达。考查考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根据考核目标选择测试内容,确定具体的考试范围及要求,注重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关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中地理学科合格性考试命题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学科性和规范性的原则,主要考查以下方面。 1.能够掌握以下必备知识: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2.能够从试题情境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地理文字和图表信息,准确而完整地理解所获得的地理信息。 3.能够运用基本地理知识、概念、规律、原理等进行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学科术语进行表达。 4.能够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特点,简要评价区域的现状和发展。 5.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简单评价现实中地理问题。 6.能够形成综合理念、多维视角、人地关系等核心价值,并运用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 Ⅳ.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地理课程的必修内容,具体如下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注意事项:第一卷共5页,考生用2B铅笔答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在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圈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 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广东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真题汇编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2012—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汇编 (必修二)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 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012年6月·单选Ⅰ)图Z2-1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Z2-1 1.1991年与1951年相比,该地区() A.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 C.20~40岁人口比重下降 D.0~5岁人口比重上升 2.2031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 A.少儿人口比重大 B.老龄人口比重大 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数相等 (2014年6月·单选Ⅰ)图Z2-2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图Z2-2 3.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是() A.甲B.乙 C.丙D.丁 5.(2013年6月·单选Ⅰ)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计划生育政策B.经济发展水平 C.受教育程度D.传统观念 考点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6.(2012年6月·单选Ⅰ)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 B.国家政策的影响 C.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7.(2014年6月·单选Ⅰ)影响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8.(2013年6月·单选Ⅰ)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目的是追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优的自然环境 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高的经济待遇 9.(2013年6月·单选Ⅱ)每逢我国传统佳节,许多旅外华人喜欢聚集在一起。这主要受() A.国家政策的影响B.民族文化的影响 C.交通条件的影响D.地形气候的影响 考点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0.(2013年6月·单选Ⅰ)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描述错误的是() A.环境承载力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承载力在区域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是恒定不变的 C.环境承载力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提高 D.一定条件下环境承载力随着空间的扩大而增大 11.(2012年6月·单选Ⅰ)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A.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B.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12.(2011年6月·单选Ⅰ)决定一定区域内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民族构成 C.人口密度D.城市化水平 考点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012年6月·单选Ⅰ)图Z2-3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图Z2-3 13.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 C.交通便捷D.传统工业集聚 14.甲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低级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D.文教区 15.(2014年6月·单选Ⅰ)在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时,北方楼房间距应比南方更宽。其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高度B.正午太阳高度 C.昼夜长短D.降水丰度 16.(2014年6月·单选Ⅰ)下列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 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 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D.在交通干线上都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完整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地理2018年6月学考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2017版) 地理 (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考试的对象是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中就读的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 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I、地理II、地理III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 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完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一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中主要天体类型的名称: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其中,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能够识别宇宙中各主要天体的类型) 2、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和密度小的特点。 3、闯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的光划过天空,这种现象叫做流星现 象。降落到地面的未燃烧尽的流星体叫做陨星。(用语言描述流星与陨星的区别) 4、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矮行星和众多的太阳系小天体等围绕太阳运 动,由此构成太阳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主要天体系统5总星系 河外星系 6、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读P6“太阳系示意图”观察)

8、按行星的物理性质和距离太阳的远近进行分类(按照距日远近),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包括天 王星、海王星)。(比较各类行星的体积、质量、密度差异) 9、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一天比一年还长的是(自转周期比公转周期长) 金星;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卫星最多的是土星;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水星。 10、冥王星质量和体积偏小,不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因此被降级为矮行星。 11、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思考:哪三个方面的“适中”,对地球环境分别有什么影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气温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1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有适合的大气层;。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使地球上昼夜和四季更替节奏适中 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专题基本没有大气和水、无声、全天漆黑,昼夜温差大。小1、因为月球引力,所以月球表面火山爆发形成的。,这可能是陨星撞击或最明显的特征2、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自转3、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一致,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的 和公转方向也一致(提示:用“月”字旋转理解)。日。月相4、恒星月27.32 是月球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的时间,其公转周期为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日。,平均时间29.53 月相的名称5、在下列方框内填入及其对应的农历日期(思考:各月相月出月落的时间)..........上弦月(初七、初八) 满月(十五、十六)新月(初一)

新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 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亚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2.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3.监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工实地调查 主要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主要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5.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D.更优的自然环境 6.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广东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塔里木盆地中的绿洲 7.下列自然景观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笛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2)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9月6日19点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据此完成1-2题。 1.该太阳活动会导致 A.地表温度明显升高B.大气电离层收到扰动 C.水循环动力减弱D.大气你辐射作用增强 2.该天阳活动爆发之后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地点是A.赤道附近B.北冰洋沿 C.青藏高原D.撒哈拉沙漠 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于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1日下午5点5分爆发,28日喷发的火山灰柱最高达4000米。据此完成3-4题。 3.火山爆发的岩浆主要来自 A.岩石圈B.地壳C.软流层D.地核 4.阿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A.太阳辐射增强B.白天气温明显升高 C.昼夜温差增大D.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5.图1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其地貌类型为 A.流水地貌 B.风力地貌 C.山岳地貌 D.海岸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