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1年1月自考真题训诂学 课程代码:00819

全国2011年1月自考真题训诂学 课程代码:00819
全国2011年1月自考真题训诂学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3.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

极:倦。

4.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

无虑:总共。

5.阴沉天气连翩醉,摘索花枝料峭寒。( )

摘索:萧条冷落。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姜氏何厌热门考试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06361731.html,之有?

厌:

2.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

思:

3.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保:

4.小娘子成长,忘我矣!常有物与我子停,今何容偏?

停:

5.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亡。

行:

6.羲之顿首,向又惨惨自举哀,乏气勿勿。

勿勿:

7.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赊:

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

9.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俭:

10.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柳: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戴震

2.俞樾

3.孙诒让

4.方以智

5.颜师古

6.司马贞

7.桂馥

8.裴松之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一切经音义》

2.《经义述闻》

3.《说文解字注》

七、试对下文所运用的训诂方法作出具体分析说明(本大题15分)

《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杨倞注:“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自取也。”按:杨释柱字实属牵强附会。王引之曰:“柱与束相对成文,则柱非屋柱之柱也。柱当读为祝,《哀公十四年公羊传》…天祝予?,《十三年谷梁传》…祝发文身?,何、范注并曰:…祝,断也。?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所谓太刚则折也。《大戴礼》作强自取折,是其明证矣。”按:王引之考出柱乃祝之借,祝有断折义,《荀子》这句话便讲通了。

文章来源: 热门考试网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506361731.html,/zxks/lnzt/34170.html

浙江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 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 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 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 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1

北京市自考训诂学试题

2008年10月北京自考“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释名》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释名》是一部用声训的方法推求名源的书。 B.《释名》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著作。 C.《释名》编于战国时期。 D.《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2.“集注”、“集解”类注释书是最早出现于训诂学史上的(). A.先秦两汉时期 B.魏晋隋唐时期 C.宋元明时期 D.清代 3.《说文解字义证》的作者是() A.桂馥 B.段玉裁 C.王筠 D.宋骏声 4.认为“说字之训诂与解文之训诂不同”的人是() A.王念孙 B.颜师古 C.许慎 D.黄侃 5.下列著作属于“字书(形书)”的是() A.《论语集解》 B.《小尔雅》 C.《切韵》 D.《玉篇》 6.下列各书作于汉代的是() A.赵岐《孟子章句》 B.朱熹《论语集注》 C.洪兴祖《楚辞补注》 D.孔颖达《五经正义》 7.《诗经》“蔽芾甘棠,勿剪勿拜”郑玄笺:“拜之言拔也。”郑玄的意思是() A.“拜”是“拔”的同源字 B.“拜”是“拔”的通假字 C.“拜”是“拔”的异体字 D.“拜”是“拔”的同义词 8.下列关于“义疏”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义疏”即疏通其义的意思 B.“义疏”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的训诂体式 C.“义疏”既解释典籍原文,又解释典籍中前人的有关传注 D.“义疏”表示意义有疏漏 9.下面关于“字”“词”关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B.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不能变化的 C.字与词是相互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 D.字的意义不等于词的意义 10.“声训”是指() A.高声训斥 B.用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被释字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笔记自考复习过程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一 一、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 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 二、“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 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他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三、《毛诗诂训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简称《毛传》。“传”是一种发明经典大义的体例。“春秋三传”有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毛亨注释《诗经》虽有叙事,但却以解释语言为主,所以叫《毛诗诂训传》。 四、孔颖达的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一)“诂”是解释“异言”的。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训”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五、近代学者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诂’就是‘故’,‘本来’的 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比如(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填空、选择 一、填空: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 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王易的一经为《乐经》 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 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23、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24、朱熹的《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合称《四书集注》。 25、严复翻译十八九世纪世界名著,有过“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26、“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实情。 27、以人民往视者。以:有。 28、“谓”:指的是。 29、“或”:说的是。 30、当为(当作)、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 31、使用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32、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训诂术语,与“破读”、“读破”相对而言。 33、解释词义的方式有互训义界(推因) 34、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 35、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36、“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 37、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是外在形式的利用 38、作为以形索义的形训,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39、《说文解字》是以形索义的典式。 40、有一种训诂的方法是以形索义,例如“弈”的“大”古代写作(P89页),像一个人正面站立的样子,本义是大;“弈”的“89 ”古代写作# 。本义是围棋。 41、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 42、“厥义”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2017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答案】C 【解析】《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答案】A 【解析】笺,也是给书作注解的意思,但注只是对原著做注释,笺既有对原著做的注释,也有对注解做的注释。“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主,但往往也从事校勘。音义也有许多别称,如释文、音训、音注、音释、音解等,还可以省称“音”。 释文,解释词语音、义的文字。唐·陆德明有《经典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答案】B 【解析】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答案】B 【解析】训诂中改正误字误读,则说“某当为某”之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有时是双声或叠韻的关系。 读若:拟其音注音,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学术语析言: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異,而强调其異的一面;所谓浑言,是指着眼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 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 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2011年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

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训诂学试题

浙江省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 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5.还似墙西紫荆树,残花摘索映高塘。( ) 摘索:索取。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莺能歌子夜,蝶解舞宫城。 2.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最新《语言学概论》历年自考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54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革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语属于 A.孤立语 B.屈折语 C.粘着语 D。复综语 2.“种花”的“花”和‘‘花钱”的“花”是 A.同义词 B.多义词 C.同音词 D.近义词 3.苏美尔人发明了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阿拉伯字母 4.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常常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现象叫 A.语言相关 B.语言辅助 C.语言影响 D.语言迁移 5.“郭明义是当代的雷锋”中,“雷锋”属于借代中的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特征代本体 C.以具体代抽象 D.以专称代通称 6.“成立”和“建立”这两个词的词义区别主要是 A.理性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7.根据乔姆斯基提出的假设,人的大脑中储存的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言知识叫 A.人类语法 B.普遍语法 C.个人语法 D.个别语法 8.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 A.地方话 B.隐语 C.亲属语言 D.原始基础语 9.“活儿我不做了!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拟物 C.夸张 D.降格 10.语言符号的能指是 A.词汇 B.语音 C.语义 D.语法 11.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主要出于 A.人们的喜好 B.经济上的原因 C.文化上的原因 D.政治上的原因 12.诗歌属于 A.谈话语体 B.应用语体 C.文学语体 D.宣传语体 13.纳西族语言称“大树”为“树母”、“小树”为“树男”,反映出古代纳西族曾经历过 A.群婚制阶段 B.族外婚制阶段

自考2015年4月《训诂学》真题

2015年4月《训诂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代释慧琳完成的训诂著作是()。 A.《水经注》 B.《世说新语注》 C.《论语义疏》 D.《一切经音义》 【答案】D 【解析】唐释玄应和慧琳的《一切经音义》是汇集这类双语研究成果的训诂专著。【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学的深入与拓展期——魏晋隋唐 2.训诂的方式除了有互训、义界之外,还经常使用的有()。 A.转语 B.推因 C.以形索义 D.浑言 【答案】B 【解析】常见的训诂方式有互训、义界和推因。 【考点】注释原理 3.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这一说法的是()。 A.许慎 B.孔颖达 C.段玉裁 D.黄侃 【答案】D 【解析】黄侃认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考点】绪论——训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

4.李善注释《文选》主要是()。 A.注明出典 B.考证人名、地名 C.考核史实 D.阐明哲理 【答案】A 【解析】《文选》多引据经典,李善便集中力量注明出典,其次才兼及释义。【考点】训诂专书——训诂专书的类型 5.体例中具有“连篆为句”现象的著作是()。 A.《方言》 B.《说文》 C.《尔雅》 D.《释名》 【答案】B 【解析】《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 【考点】训诂专书——训诂专书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6.下列词语中不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当今 B.因果 C.法宝 D.现在 【答案】A 【解析】因果、庄严、法宝都是来自佛教用语,并且受到了汉语的融化。【考点】训诂考证的工作与材料——考释与证明综述 7.训诂术语“某,某也”表示的是()。 A.以一般释特殊 B.以具体释抽象 C.某一词当解释为另一词 D.同义词间的关系

往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真题

往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训诂学真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左传·定公四年》:“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按:当云“楚人奔,吴人食而从之。”此异例属于省文。 2.保厥美以骄傲兮,保就是恃。 3.师弹指一声云:“会不?”云:“不会。” 会:能。 4.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顾:回头。 5.斗二十一,井二十五,南北相觉四十八度。 觉:差。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6.训诂学的内容,有如下两点:一、______,二、______。 7.清代训诂大师______,始撰《古书疑义举例》一书,檃括古书异例凡______例,可谓集大成之作。 8.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9.我国传统的语言学(旧称______)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文字学、训诂学。 10.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包括:一、______,二、______,三、唯物的观点。

11.出现在秦汉之际的______一书,是第一部成系统的训诂专著。 12.东汉经学大师郑玄除了作《毛诗笺》外,还撰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部著作,合称《三礼注》。 13.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14.元代卢以纬______一书专门研究虚词的用法,是我国第一部虚词词典。 15.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______、______、《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16.对《释名》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毕沅的______,王先谦的______。 三、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7.义训 18.互训 19.读如 20.互文见义 21.对文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肉: 23.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 24.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得失: 25.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存:

1月训诂学自考试题(1)

2012年1月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2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训诂 2.推原 3.互文见义 4.读曰 5.声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6.训诂学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两点:一、________,二、________。 7.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谓之________。 8.《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此为________的训诂方式。 9.《说文》:“玩,弄也。”又:“弄,玩也。”此为________的训诂方式。 10.所谓________,用今天的术语来讲,叫做同义并列复合词。 11.姚合《酬卢汀谏议》:“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句中从、任________,从犹任也。 12.“聊虑”是一个________,亦作“缭悷、憭慄、懰栗”等,意思是凄怆。 13.出现于秦汉之际的________一书,是第一部成系统的训诂专著。 14.东汉________的《释名》一书,其体例仿《尔雅》而用音训,以音同、音近之字解释字义,推究事物命名的由来。15.隋唐时期汇集佛经音义的专书,以________和________编纂的两种《一切经音义》为代表。 16.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__的《经典释文》。 17.宋代朱熹著述宏富,重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清代对《尔雅》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邵晋涵的《________》和郝懿行的《________》。 19.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刘淇的《________》和王引之的《________》。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0.《荀子?王霸篇》:“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

很全的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已排好版可以打印成小书,方便

?,揖(杂字)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 ?《说文解句读》王筠 ?《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类词典 黄侃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 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 ?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 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 ?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训诂学的用途: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指导古籍整理 训诂学的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象、 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烦琐寡要、 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 解语法 ?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 ?《墨子间诂》属于:集解 ?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春秋左传集解》 ?《释名》的作者是:.熙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 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工作、考证工作。 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一般性的有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 ?训诂任务: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 ?训诂的容:(解释词义、解释文义、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训诂的基础工作是:解释词义。 解释词义包括:解释本义与引申义、解释古语,解释发言 解释文义: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了。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显示修辞、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引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 注音的方法:譬况、读若、直音等。 读若:是以某字的读音为标准,指示人们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 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为什么说解释词义是训诂的核心工作?词 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因此准确的解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容。黄侃:“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 校勘 ?随文注释的名称:“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 ?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 学。 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 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 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翼《陔余丛考》;家本《历代刑法考》;慈铭《越慢堂日记》; 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兴盛于两汉、沿袭时期在晋南北朝、变革时期与宋代、衰落时期元明两代、鼎盛时期清代) 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 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何晏。 ?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打印main!!全国2011年1月自考真题训诂学_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10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递训 2.读如 3.谓之 4.推原 5.形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关于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_______、二、_______、三、_______。 2.校勘是校正古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错误的一种学问,它与训诂学的关系至为密切。3.宋代学者朱熹著述宏富,重要的古书注解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训诂学。 5.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_的《尔雅义疏》。 6.所谓联绵词,是指_______。 7.《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凡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凡_______卷。8.元代卢以纬_______一书专门研究虚词的用法,是我国第一部虚词词典。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 怨:怨恨 2.无德薄才,以色称媚。( ) 称媚:称赞美丽 3.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爱:隐藏 4.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发挥(能力机会) 5.僧即处分步者先排比,行十余里,不至。( ) 1

2019年4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训诂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81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把《说文解字》540部减为214部的书籍是 A.尔雅 B.字汇 C.康熙字典 D.集韵 2.解释文意的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对一句、儿句或全章的大意进行解释,它叫做 A.分析句读 B.阐述语法 C.显示修辞 D.串讲大意 3.同音通假的原则中,“音”指 A.古音 B.今音 C.方言音 D.通语音 4.我国第一部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专著是 A.尔雅 B.说文解字 C.语助 D.集韵 5.不属于训诂学与语法学关系的是

A.词性影响词义 B.词序影响词义 C.词的读音影响词义 D.构词影响词义 6.最早提到同音替代,即古音通假问题的书籍是 A.《尔雅》 B.《说文解字》 C.《玉篇》 D.《广韵》 7.我国第一部具有“语源学”性质的训诂专书是 A.《尔雅》 B.《方言》 C.《说文解字》 D.《释名》 8.不属于同义相训的训诂方式是 A.反训 B.互训 C.同训 D.递训 9.《世说新语》:“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中“阿堵”的含义是 A.人的名字 B.堵塞 C.墙壁 D.这 10.《春秋》:“襄公二十有五年,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中“门”的意思是 A.开门 B.入门 C.造门 D.关门 11.训诂学常讲“离经辨志”,“辨志”是指 A.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考2016年4月《训诂学》试卷

2016年4月《训诂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训诂的“训”解释为“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的清代学者是()。A.顾炎武 B.戴震 C.段玉裁 D.黄侃 【答案】C 【解析】段玉裁注云:“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伸之凡顺皆曰训。”【考点】绪论——训诂名称的由来及其含义 2.以下训诂著作属于形音义合解的专著的有()。 A.《一切经音义》 B.《玄应音义》 C.《康熙字典》 D.《助字辨略》 【答案】C 【解析】《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考点】训诂学的应用——应用于古籍整理 3.下列著作中,不是俞樾所著的是()。 A.《读书杂志》 B.《群经平议》 C.《诸子平议》 D.《古书疑义举例》 【答案】A 【解析】《读书杂志》的作者是清代的王念孙。

【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清代4.《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古文”指的是()。 A.甲骨文 B.战国东方六国文字 C.西秦文字 D.金文 【答案】B 【解析】许慎在《说文》中所列古文,主要来自“壁中书”,即战国所书简册上的文字。 【考点】训诂专书——训诂专书的目的、性质和意义 5.《释名》的作者是()。 A.许慎 B.张揖 C.扬雄 D.刘熙 【答案】D 【解析】《释名》是一本于东汉末年被刘熙所作的书。 【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的产生期——先秦两汉 6.对“右文”说进行阐说,使之科学化的是()。 A.沈兼士 B.王安石 C.王子韶 D.刘师培 【答案】A 【解析】沈兼士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王圣美提出的“右文说”,对建立汉语字源学有重要的价值。 【考点】训诂学的产生与发展——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近现代 7.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训诂术语是()。 A.读若

最新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非常齐全)

精品文档 ?魏,张揖(杂字)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 ?《说文解句读》王筠 ?《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黄侃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 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 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 ?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 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障碍 ?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训诂学的用途: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指导古籍整理 训诂学的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 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烦琐寡要、 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 解语法 ?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 ?《墨子间诂》属于:集解 ?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春秋左传集解》 ?《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一般性的有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 ?训诂任务: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 ?训诂的内容:(解释词义、解释文义、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训诂的基础工作是:解释词义。 解释词义包括:解释本义与引申义、解释古语,解释发言 解释文义: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了。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显示修辞、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引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 注音的方法:譬况、读若、直音等。 读若:是以某字的读音为标准,指示人们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 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为什么说解释词义是训诂的核心工作?词 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因此准确的解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内容。黄侃:“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 校勘 ?随文注释的名称:“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 ? 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 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 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 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 汉、沿袭时期在魏晋南北朝、变革时期与宋代、衰落时期元明两代、鼎盛时期清代) 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 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