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

甲醛是一种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的原生质毒物,会对人的皮肤、呼吸道及内脏造成损害,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可引起肺水肿、肝昏迷、肾衰竭等。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是变态反应源,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

1.目前甲醛污染问题主要集中于居室、纺织品和食品中。居室装饰材料和家具中的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含有大量以甲醛为主的脲醛树脂,各类油漆、涂料中都含有甲醛。

2.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含甲醛的N一羟甲基化合物作为树脂整理剂,以增加织物的弹性,改善折皱性,还使用含甲醛的阳离子树脂以提高染色牢度。

3.造成纺织品中甲醛残留问题.另外,因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分子以甲醛为食品添加剂,如水发食品加甲醛以凝固蛋白防腐、改善外观、增加口感,酒类饮料中加入甲醛防止浑浊、增加透明度,这些都会造成食品的严重污染,损害人体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已明文规定禁止甲醛作为食品添加剂。由此可见,甲醛污染问题已普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甲醛含量已成为当今居室、纺织品、食品中污染监测的一项重要安全指标。因此研究一种市民可以在自己家中独立完成的,简便、灵敏、快速、直观、准确、经济的甲醛检测方法将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甲醛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居室、纺织品、食品中甲醛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检测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传感器法等。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居室、纺织品、食品中甲醛检测最常规的一种方法.目前涉及到的有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AHMT法、品红一亚硫酸、变色酸法、间苯三酚法、催化光度法等,每种检测方法所偏重的应用领域不同,并各有其优点和一定的局限性。

1.1.1 乙酰丙酮法。乙酰丙酮法指在过量铵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通过45~60℃水浴30min或25℃室温下经2.5h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然后比色定量[4-7]甲醛含量.甲醛与乙酰丙酮反应的特异性较好,干扰因素少,酚类和其它醛类共存时均不干扰,显色剂较为稳定,检出限达到0.25 me/L[Bl,测定线性范围较宽,适合高含量甲醛的检测,多用于居室和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但在进行水发食品中甲醛检测时,需将样品中的甲醛在磷酸介质中加热蒸馏提取出来,经水溶液吸收、定容后再检测,操作过程复杂、繁琐、耗时。

1.1.2 酚试剂法。酚试剂法即MBTH法,即甲醛与酚试剂(3一甲基一2一苯并噻唑腙盐酸盐,ugrn)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

溶液中被铁离子氧化成蓝色,室温下经15rain后显色,然后比色定量[m]。酚试剂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2mg/L,较适合测定微量甲醛测定。但脂肪族醛类也有类似的反应,对测定会有干扰,二氧化硫对测定也有一定的干扰,使结果偏低,所以,在测定吊白块时应用此方法要慎重。酚试剂的稳定性较差,显色剂MITI?H在4℃冰箱内仅可以保存3d,显色后吸光度的稳定性也不如乙酰丙酮法,显色受时间与温度等的限制。本法多用于居室中对甲醛的检测。纺织品和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有时也用该方法一。

1.1.3 AHMT法。AHMT法指甲醛与AHMT(4一氨基一3一联氨一5一巯基一1,2,4一三氮杂茂)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经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化合物,然后比色定量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13]。AHMT法在室温下就能显色,且SO、NO共存时不于扰测定,灵敏度比比色法要好。本方法特异性和选择性均较好,在大量乙醛、丙醛、丁醛、苯乙醛等醛类物质共存时不干扰测定,检出限为0.04 mg/L。但AHMT法在操作过程中显色随时间逐渐加深,标准溶液的显色反应和样品溶液的显色反应时间必须严格统一,重现性较差,不易操作,多用于居室中对甲醛的检测。

1.1.4 品红一亚硫酸法。品红一亚硫酸法指利用甲醛与品红一亚硫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呈蓝紫色的特性,用比色定量进行检测的方法[HI1。本法利用的是甲醛的特有反应,其它醛与酚不干扰测定。此法操作简便、测定范围宽,但其比色液很不稳定,

重现性较差,在测定甲醛含量较低的样品时,差异较大,精确度不如乙酰丙酮法,而且品红一亚硫酸法受温度影响较大,检测过程还需浓硫酸,故一般多用于食品中甲醛的定性分析。

1.1.5 变色酸法.变色酸法指将甲醛在浓硫酸介质中与铬变酸(1,8一二羟基萘一3,6一二磺酸)作用,在沸水浴中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定量的方法。此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1 mg/L比色液稳定。但当酚类和其添加剂离子共存时有干扰,因此该法不适用于测定甲醛含量较高的样品。因含甲醛量高的溶液遇酸极易产生聚合物,所以该反应须在浓硫酸介质作用下进行,操作较繁琐,因此该法多用于方法研究,实际检测时应用较少。间苯三酚法。间苯三酚法指利用甲醛在碱性条件下与间苯三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橘红色化合物的特性,进行比色定量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 引。此法操作简便、干扰物影响小,检出限为0.1 mg/L。但甲醛与间苯三酚生成物的颜色不稳定,测定结果偏差较大,只适用于甲醛的定性分析.此法多用于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

1.1.7 催化光度法。催化光度法指水浴条件下,在磷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一溴甲酚紫引、金莲橙O0[20]或甲基红[21]等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反应体系褪色而建立的甲醛测定方法。此法是一新研究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为0.04—0.2 mg/L,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多用于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上述分光光度法相对稳定性差,易受乙醛、酚、葡萄糖等成分的干扰,

操作过程繁琐,分析时间过长,难以直接用于甲醛现场快速检测,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电化学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基于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电流(伏安法)、电量(库仑法)、电位(电位法)的变化,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用于甲醛检测的有极谱法和电位法2种.

1.2.1 示波极谱测定法。示波极谱测定法简称极谱法,是通过获得的电流一电压曲线即极谱波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甲醛在盐酸苯肼一氯化钠底液中产生一个明晰的极谱波,峰电流与甲醛含量成正比,根据样品峰电流与甲醛标准峰电流比较进行定量检测[ 一;或在pH值为5的乙酸一乙酸钠介质中,甲醛与硫酸肼的反应产物产生一个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峰高与甲醛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24],根据这种关系对甲醛进行定量检测。该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但是极谱分析法对试样的前处理要求比较高,使用的“滴汞电极”有污染,目前多用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对甲醛的检测。

1.2.2 电位法。电位法也称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利用膜电极将被测离子的活度转换为电极电位而加以测定的一种方法。在硫酸介质中,甲醛对溴酸钾氧化碘化钾具有促进作用,利用这个特性,用碘离子选择电极跟踪I一,可建立测定微量甲醛的动力学

电位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 mg/L,检出限为0.055 mg/L。)此法是一新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少。

色谱法

色谱具有强大的分离效能,不易受样品基质和试剂颜色的干扰,对复杂样品的检测灵敏、准确,可直接用于居室、纺织品、食品中对甲醛的分析检测。也可将样品中的甲醛进行衍生化处理后,再进行测定的。常用的衍生剂有2,4一二硝基苯肼(DNPH)、眯唑、乙硫醇、硫酸肼等。隋雪燕等【26]将样品中的甲醛与DNPH 衍生化,生成2,4一二硝基苯腙,经甲苯或正己烷萃取,用毛细管或填充柱气相进行色谱分离,再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高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检出限为0.001 5 mg/L,其中乙醇、丙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不会产生干扰。陈笑梅等[驯将样品中甲醛与DNPH衍生化后,经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检出限可达0.05 mg/Lt驯。居室、纺织品、食品中样品组分一般较复杂,干扰组分多,甲醛含量又低,常规检测方法中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分离、浓缩等预处理后再进行检测。色谱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抗干扰性强,可直接用于居室、纺织品、食品中甲醛的检测.色谱法测定范围:若以0.2L/min 流量采样20L时,测定范围为0.02~1mg/m³。检出下限:0.01mg/m³。但是色谱法对设备要求较高,衍生化时间长,

萃取等步骤、操作过程烦琐,不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和家庭的现场快速检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传感器

用于检测甲醛的传感器有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光生化传感器等。电化学传感器【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性能稳定,测量范围和分辨率基本能达到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但缺点是所受干扰物质多,且由于电解质与被测甲醛气体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故其工作寿命一般比较短。光学传感器价格比较贵30,且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在线实时分析,使其使用的广泛性受到限制。虽然光生化传感器提高了选择性,但是由于酶的活性以及其它因素导致传感器不稳定,缺乏实用性,而且一般甲醛气体传感器的价格过高,难以普及。

碰撞检测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506526099.html,/Program/Visual/3D/3DCollision.mht 碰撞 1.碰撞检测和响应 碰撞在游戏中运用的是非常广泛的,运用理论实现的碰撞,再加上一些小技巧,可以让碰撞检测做得非常精确,效率也非常高。从而增加游戏的功能和可玩性。 2D碰撞检测 2D的碰撞检测已经非常稳定,可以在许多著作和论文中查询到。3D的碰撞还没有找到最好的方法,现在使用的大多数方法都是建立在2D基础上的。 碰撞检测 碰撞的检测不仅仅是运用在游戏中,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是运用在模拟和机器人技术上的。这些工业上的碰撞检测要求非常高,而碰撞以后的响应也是需要符合现实生活的,是需要符合人类常规认识的。游戏中的碰撞有些许的不一样,况且,更重要的,我们制作的东西充其量是商业级别,还不需要接触到纷繁复杂的数学公式。 最理想的碰撞,我想莫过于上图,完全按照多边形的外形和运行路径规划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当中寻找会产生阻挡的物体,不管是什么物体,产生阻挡以后,我们运动的物体都必须在那个位置产生一个碰撞的事件。最美好的想法总是在实现上有一些困难,事实上我们可以这么做,但是效率却是非常非常低下的,游戏中,甚至于工业中无法忍受这种速度,所以我们改用其它的方法来实现。 最简单的方法如上图,我们寻找物体的中心点,然后用这个中心点来画一个圆,如果是一个3D的物体,那么我们要画的就是一个球体。在检测物体碰撞的时候,我们只要检测两个物体的半径相加是否大于这两个物体圆心的实际距离。 这个算法是最简单的一种,现在还在用,但是不是用来做精确的碰撞检测,而是用来提

高效率的模糊碰撞检测查询,到了这个范围以后,再进行更加精密的碰撞检测。一种比较精密的碰撞检测查询就是继续这种画圆的思路,然后把物体细分,对于物体的每个部件继续画圆,然后再继续进行碰撞检测,直到系统规定的,可以容忍的误差范围以后才触发碰撞事件,进行碰撞的一些操作。 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呢?2D游戏中有许多图片都是方方正正的,所以我们不必把碰撞的范围画成一个圆的,而是画成一个方的。这个正方形,或者说是一个四边形和坐标轴是对齐的,所以运用数学上的一些方法,比如距离计算等还是比较方便的。这个检测方法就叫AABBs(Axis-aligned Bounding Boxes)碰撞检测,游戏中已经运用的非常广泛了,因为其速度快,效率高,计算起来非常方便,精确度也是可以忍受的。 做到这一步,许多游戏的需求都已经满足了。但是,总是有人希望近一步优化,而且方法也是非常陈旧的:继续对物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细分,对每个部件做AABB的矩形,那这个优化以后的系统就叫做OBB系统。虽然说这个优化以后的系统也不错,但是,许多它可以运用到的地方,别人却不爱使用它,这是后面会继续介绍的地方。 John Carmack不知道看的哪本书,他早在DOOM中已经使用了BSP系统(二分空间分割),再加上一些小技巧,他的碰撞做得就非常好了,再加上他发明的castray算法,DOOM已经不存在碰撞的问题,解决了这样的关键技术,我想他不再需要在什么地方分心了,只要继续研究渲染引擎就可以了。(Windows游戏编程大师技巧P392~P393介绍)(凸多边形,多边形退化,左手定律)SAT系统非常复杂,是SHT(separating hyperplane theorem,分离超平面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这个理论阐述的就是两个不相关的曲面,是否能够被一个超平面所分割开来,所谓分割开来的意思就是一个曲面贴在平面的一边,而另一个曲面贴在平面的另一边。我理解的就是有点像相切的意思。SAT是SHT的特殊情况,所指的就是两个曲面都是一些多边形,而那个超平面也是一个多边形,这个超平面的多边形可以在场景中的多边形列表中找到,而超平面可能就是某个多边形的表面,很巧的就是,这个表面的法线和两个曲面的切面是相对应的。接下来的证明,我想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希望今后能够找到源代码直接运用上去。而我们现在讲究的快速开发,我想AABB就足以满足了。 3D碰撞检测 3D的检测就没有什么很标准的理论了,都建立在2D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沿用AABB或者OBB,或者先用球体做粗略的检测,然后用AABB和OBB作精细的检测。BSP技术不流行,但是效率不错。微软提供了D3DIntersect函数让大家使用,方便了许多,但是和通常一样,当物体多了以后就不好用了,明显的就是速度慢许多。 碰撞反应 碰撞以后我们需要做一些反应,比如说产生反冲力让我们反弹出去,或者停下来,或者让阻挡我们的物体飞出去,或者穿墙,碰撞最讨厌的就是穿越,本来就不合逻辑,查阅了那么多资料以后,从来没有看到过需要穿越的碰撞,有摩擦力是另外一回事。首先看看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就是我们初中物理中说的动量守恒。物体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没有任何能量损失。这样的碰撞运用于打砖块的游戏中。引入质量的话,有的物体会是有一定的质量,这些物体通常来说是需要在碰撞以后进行另外一个方向的运动的,另外一些物体是设定为质量无限大的,这些物体通常是碰撞墙壁。 当物体碰到质量非常大的物体,默认为碰到了一个弹性物体,其速度会改变,但是能量不会受到损失。一般在代码上的做法就是在速度向量上加上一个负号。 绝对的弹性碰撞是很少有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运用的还是非弹性碰撞。我们现在玩的大多数游戏都用的是很接近现实的非弹性碰撞,例如Pain-Killer中的那把吸力枪,它弹出去的子弹吸附到NPC身上时的碰撞响应就是非弹性碰撞;那把残忍的分尸刀把墙打碎的初始算法就是一个非弹性碰撞,其后使用的刚体力学就是先建立在这个算法上的。那么,是的,如果需要非弹性碰撞,我们需要介入摩擦力这个因素,而我们也无法简单使用动量守恒这个公式。 我们可以采取比较简单的方法,假设摩擦系数μ非常大,那么只要物体接触,并且拥有一个加速度,就可以产生一个无穷大的摩擦力,造成物体停止的状态。 基于别人的引擎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碰撞是不容易的,那么如果自己建立一个碰撞系

检测平面度的方法介绍

检测平面度的方法介绍

一、平面度的定义 平面度是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平面的平面度公差符号、基本表示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二、平面度误差的检测方法 平面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相对其理想表面的变动量,理想平面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平面度误差属于形位误差中的形状误差。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 利用太友科技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法 1、直接测量法 通过测量可直接获得平面上各点坐标值或能直接评定平面度误差值的方法。具体如下: 平晶干涉法 测微表测量法 光轴法、液面法等。 1)平晶干涉法 干涉法测量平面度误差,是把平晶放在它所能覆盖的整个被测平面上,用平晶工作面体现理想平面,根据测量时出现的干涉条纹形状和数目,由计算所得的结果作为平面度误差值,如图所示。

该方法只适合测量精研小平面及小光学元件。 2)测微表测量法 用3个可调支承将被测件支撑在标准平板上,用测微仪指示。调整可调支承,用三点法或四点法(对角线法)进行测量。然后用测微仪读出被测表上各点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作为平面度误差值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方法适用于车间较低精度、中等尺寸的工件。 3)光轴法 光轴法测量平面度误差是利用准直类仪器2、以它的光轴经转向棱镜3扫描的平面作为测量基准,将瞄准靶1放置在实际被测平面4上,按选定的布点,测出各测点相对于该测量基准的偏离量,再经数据处理评定平面误差值。

2、间接测量法 特点:测量精度高,但数据处理麻烦。因被测平面需测若干个截面,而各截面内的偏差值在测量时不是由同一基准产生,故须经复杂的数据后,才能获得各测量截面相对统一基准的坐标值。 适用于中大平面的测量。 测量方法:水平仪法、自准仪法、互检法 1)水平仪法 原理:以自然水平面作为测量基础。测量时,先把被测表面调到基本水平,然后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再把桥板置于被测表面上,按照一定的布线逐渐测量,同时记录各测点的读数,根据测得的读数通过数据处理,即可得平面度误差值。 分类:依布线方法不同又分为水平面法和对角线法。 2)水平面法 采用网格布点,基准平面为过被测表面上的某给定点且与水平面平行的几何平面:测量时应采用同一桥板,各测点的同一坐标值用累积法求得,计算比较简单。测量时选择不同的起始点和不同的测量线,其数据处理的方法、结果不同。存在一个最佳结果。 3)对角线法 采用对角线布点。 过渡基准平面是: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于被测表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测量时常须用三块长度不同的板桥。数据处理较麻烦。 4)自准仪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细菌鉴定及检测方法 一、启动条件 1、目的样出现坏包,若批次相同,取表现性状相同的任意一包进行细菌初步鉴 定。若批次不同则分别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2、随机样出现坏包,必须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二、胀包 1、记录批次。 2、及时用72%的酒精对样品的外表进行消毒,尽量不损坏封合待以后检查。在 超净台内以无菌操作剪开包装,再避开横竖封处剪开一个圆形或三角形。3、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划线培养。 3.1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的划线培养36±1℃、48小时。 3.2分别吸取10毫升样品到两个无菌的小试管中,,分别在80和100℃的水 浴中加热10分钟,冷却用营养琼脂分别做芽孢(36±1℃、72小时) 和耐热芽孢(55±1℃、72小时)的划线培养。 3.3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或快速检测培养基做嗜冷菌/低温菌的划线培 养(4—6℃ 10天或21±0.5℃ 25小时)。 3.4 必须用高盐察氏或虎红琼脂培养基做霉菌和酵母菌的划线培养 (25—28℃ 5--7天) 4、对样品做感官检测。 5、用PH计检测样品的PH值。 6、将样品倒掉,进行包装密封性检查,并进行记录。 7、记录菌落特征。 8、选区不同形态的单一菌落进行坚定。 8.1 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鉴定: 8.1.1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或结晶紫染色、镜检、氢氧化钾拉 丝试验。 8.1.2革兰氏染色、结晶紫染色方法见《微生物检测》 8.1.3氢氧化钾拉丝试验 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3%氢氧化钾,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

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氢氧化钾溶液中用力搅拌。7—10秒后,抬 起针头,观察针头和玻片之间是否有丝状物,如果15—20 秒后二者 之间无丝状物,停止搅拌。 判定:无丝状物阳性;有丝状物阴性。 8.2 过氧化氢酶试验(或过氧化氢酶试纸)(产气试验): 试剂:10%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在微生物载物片上滴一滴10%过氧化氢,用接种针从培养皿上的菌落中挑取微生物,放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有气体产生。 判定:产气阳性;不产气阴性。 8.3氧化酶试验 试剂:含1%四甲基双噻二胺和99%的乙醇溶液。 步骤:用上述试剂将一张滤纸浸透(或直接采用氧化酶试纸条),然后进行细菌培养物的涂片试验。 判定:30秒内使显色物质变为深蓝色阳性,不变色阴性。 三、酸包 1、发现酸包后,及时将料液快速转入无菌瓶中。 2、记录批次 3、其它项目检测同胀包。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钯碳含量检测方法

钯炭的含量检测方法 稀王水溶液:盐酸∶硝酸∶水= 3∶1∶1 取供试品约5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50ml盐酸溶液(1∶1)煮沸10分钟清洗其表面。再用水煮沸洗涤三次。将表面处理好的供试品转移到称量瓶内,放入干燥箱,110℃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精密称取处理好的供试品1.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稀王水,置于带调压器的电炉上加热至近沸,直至供试品全部溶解,再继续加热,使溶液体积浓缩至约5ml,然后分三次加入浓盐酸(每次4ml),分别蒸至近干,加入14ml 10%氯化钠溶液,蒸至近干,加入200ml 7%(V/V)盐酸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0ml 1%丁二酮肟乙醇溶液。待沉淀完全后,用已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抽滤,用7%(V/V)盐酸溶液洗涤至滤液无色,再用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将石英砂芯漏斗抽干后,置干燥箱内110℃干燥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0.5小时称 重,直至恒重。 Pd含量按下式计算: Pd% = [(W1-W0)×0.3161/W]×100% W1为沉淀与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恒重的重量,g; W0为四号石英砂芯漏斗恒重的重量,g; W为供试品重,g; 0.3161为丁二酮肟钯对钯的换算系数。 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1%,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定 结果。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 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全球汽车安全碰撞实验详细介绍及安全常识

(一)车型碰撞安全指标查询系统 1.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NCAP (1)NCAP新车碰撞简介 衡量新车安全性能好不好,不能由厂家自己说了算,要经过试验验证。其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就是主要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试验项目,因为车祸大部分都是碰撞,这个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汽车对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程度。 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制定了相关的乘员碰撞保护安全法规。例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颁布的FMVSS208《乘员碰撞保护》法规、欧盟重新修订的《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日本运输省颁布的TRAIS11-4-30《正面碰撞的安全基准》法规等,定期对本国生产及进口新车进行正面碰撞或侧面碰撞进行安全性试验,以检查汽车内驾驶员及乘员在碰撞时的受伤害程度。但是,这些安全法规仅是这些国家或区域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的最低要求,而汽车生产企业追求的却是行业上公认的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文称为新车评估计划。它是一个行业性组织,定期将企业送来或者市场上出现的新车进行碰撞试验,它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往往比政府制定的安全法规的碰撞速度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将

试验车的安全性进行分级。尽管NCAP不是政府强制性实验,但由于它代表性广泛,标准科学,试验严格,组织公正,直接面向消费者公布试验结果,通过碰撞测试向消费者表示什么汽车是安全的或是最安全的。因此各大汽车企业都非常重视NCAP,把它作为汽车开发的重要评估依据,在NCAP试验取得良好成绩的厂家,也将试验结果作为产品推广的宣传内容。 NCAP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制订了相关的NCAP。其中欧洲的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它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识、汽车俱乐部等组织组成,由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牵头。欧洲NCAP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每年都组织几次。 欧洲NCAP的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在车辆碰撞时邀请生产企业直接参与以示公正性,还允许其产品有两次碰撞机会,当厂家获知初次碰撞结果不理想时,会对产品进行改进或安装安全装置,再进行第二次碰撞,以获得最好的成绩为准。 NCAP的碰撞测试成绩通过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达到33分为满分。? (2)欧洲NCAP碰撞测试项目详解 ①NCAP正面碰撞测试标准详解

16S_rDNA鉴定细菌的方法

16S rDNA鉴定细菌的方法 细菌16S rDNA鉴定主要分为7个部分: 1.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2.设计/选择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纯度与大小。 3.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4.胶回收目的片段 5.目的片段测序。 6.BLAST比对获取相似片段。 7.构建系统进化树 试剂: 1.1培养基:通常选择组分简单且细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培养基组分过于复杂会影响DNA 的提取效果,也可以在裂解细菌前用TE缓冲液对菌体进行洗涤。)。 1.2 1M Tris-HCl (pH7.4, 7.6, 8.0)(1L):121.1g Tris,加浓盐酸约(70ml, 60ml, 42ml),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冷却到室温后调pH,每升高1℃,pH大约下降0.03个单位。 1.3 0.5M EDTA(pH8.0)(1L):186.1g Na2EDTA?2H2O,用NaOH调pH至8.0(约20g),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1.410×TE Buffer(pH7.4,7.6,8.0)(1L):组分:100 mM Tris-HCl,10 mM EDTA。1M Tris-HCl (pH7.4,7.6,8.0)取100ml,0.5M EDTA(pH8.0)取20ml。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1×TE Buffer用10×TE Buffer稀释10倍即可。 1.5 10%SDS(W/V):称10g,68℃加热溶解,用浓盐酸调pH至7.2。室温保存。用之前在65℃溶解。配置时要戴口罩。 6、5M NaCl:称292.2gNaCl,高温高压灭菌,4℃保存。 7、CTAB/NaCl(10%CTAB,0.7M NaCl):溶解4.1g NaCl,加10g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热搅拌。用之前在65℃溶解。 8、氯仿/异戊醇:按氯仿:异戊醇=24:1(V/V)的比例加入异戊醇。 9、酚/氯仿/异戊醇(25:24:1):按苯酚与氯仿/异戊醇=1:1的比例混合Tris-HCl平衡苯酚与氯仿/异戊醇。 10、TAE缓冲液:使用液1×:0.04 mol/L Tris-乙酸,0.001 mol/L EDTA。浓储存液50×:242g Tris,57.1 ml 冰醋酸,100 ml 0.5 mol/L EDTA (pH8.0)。 11、6×上样缓冲液(100 ml):0.25%溴酚蓝(BPB),40%蔗糖,10 mmol/L EDTA (pH8.0)(0.2 ml),4℃保存。 12、0.6%琼脂糖凝胶:称取0.3g琼脂糖用TAE溶液配置50 ml。 13、EB:10 mg/ml。称取1g溴化乙锭定容至100ml。棕色瓶室温避光保存。EB的工作浓度为0.5ug/ml。当配置50ml 琼脂糖凝胶时加入EB为2.5ul。(因EB是剧毒物质,目前很多实验室用生物荧光染料替代,常用的有Gelred等) 14、蛋白酶K:20 mg/ml 溶于水,-20℃保存,反应浓度50 ug/ml,反应缓冲液:0.01 mol/L Tris (pH 7.8), 0.005 mol/L EDTA, 5% SDS,反应温度37-56℃。无需预处理。 15、RNase A:10 mg/ml。25 mg RNase A 加1M Tris(pH 7.5)25ul,2.5M NaCl 15ul,无菌水2460 ul,于100℃加热15分钟,缓慢冷却至室温,分装成小份保存于-20℃。(为避

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 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 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 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 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2.直接测量:用角度仪、电子角度规测量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棱镜等具有反射面的工作角度;用光学分度头测量工件的圆周分度或;用样板、角尺、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角度零件。 3.间接测量: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正弦规、滚柱和钢球等,也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 4.小角度测量:测量器具有水平仪、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等。 六、直线度 用平尺(或刀口尺)测量间隙为0.5μm(0.5~3μm 为有色光,3μm 以上为白光)的直线度,间隙偏大时可用塞尺配合测量;用平板、平尺作测量基维,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用直径0.1~0.2mm 钢丝拉紧,用V 型铁上垂直安装读数显微镜检查直线度;用水准仪、自准直仪、准直望远镜等光学仪器测量直线度误差;用方框水平仪加桥板测直线度;用光学平晶分段指示器检测精度高的直线度误差。

Uni ty 中的碰撞检测方法

Unity 中的碰撞检测方法 碰撞检测技术是游戏和虚拟现实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技术。碰撞检测技术在游戏和虚拟现实场景中非常重要,它保证了真实世界的正确虚拟化。例如对于角色的控制欲规划,碰撞检测可以帮助角色避开场景中出现的障碍物。为使用户在虚拟场景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确实在场景中,就需要能够实时地检测角色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检测,并及时作出响应。然而在一个场景中,可能存在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碰撞,这就要求有不同的碰撞检测方法来适应各种类型的碰撞。 目前,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出现了很多种碰撞检测方法,其目的无非有3个: 检测模型之间是否发生碰撞; 预测即将发生的碰撞; 动态获取模型之间的距离。 在Unity 中主要有3种碰撞检测方法与上面的3个模型对应,分别是基本碰撞检测、触发器碰撞检测和光线投射。 无论是PC 端还是移动应用端,碰撞检测技术始终是程序开发的难点,甚至可以用碰撞检测技术作为衡量引擎是否完善的标准。好的碰撞检测技术要求对象在场景中可以平滑移动,同时还要满足精确性和稳定性,防止对象在特殊情况下发生违背常规的状况。例如,人物无缘无故被卡住不能前进,或者人物穿越了障碍物。目前,引擎Unity ,其功能非常强大,集成了强大的碰撞检测功能,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跨平台游戏开发。 碰撞检测方法 碰撞检测定义 碰撞的发生无非是检测两个物体对象之间的物理接触,在Unity 中是使用碰撞器组件覆盖在物体表面,用来负责与其它物体之间的碰撞。这种从其它碰撞器检测和取得碰撞信息的方法称为碰撞检测。Unity 碰撞检测方法分类 在Unity 中,可以检测两个物体之间的碰撞,也可以检测特定碰撞器之间的碰撞,甚至可以使用光线投射预先检测碰撞。本文以一个角色与3D 物体的碰撞为例说明这3种碰撞方法的不同。 基本碰撞检测 在Unity 中,要实现碰撞检测,就必须给每个对象添加相应的碰撞器。默认情况下,Unity 会自动将碰撞器添加到创建的对象中,当然也可以自己添加碰撞器。判断角色是否和其它物体发生碰撞,可以使用Unity的角色控制碰撞器。Unity 专门有一个方法OnControllerColliderHit用来检测角色控制器和其它物体之间的碰撞,只需要将包含OnControllerColliderHit 的脚本绑定到角色控制器即可。 function OnControllerColliderHit (hit : ControllerColliderHit){ //碰撞发生后的动作 } 其中,hit 是一个ControllerColliderHit 类型变量,包含着碰撞发生时所有产生的信息。通过hit 变量,可以获知角色和哪一个物体发生了碰撞。通过记录碰撞时所产生的信息,角色可以做出真实的反应。

检测鉴定方案

检测鉴定方案 辛集市书香园小区4#楼 检测鉴定方案 一、工程概况: 辛集市书香园小区4#楼位于辛集市教育大道东侧,辛集市一中北邻。该楼为六层砖混结构,一层为储藏间,二至六层为住宅。工程于2006年4月份开工建设,2007年11月份竣工验收,建筑面积平方米。 该工程由辛集市博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河北天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石家庄中天监理公司监理,辛集市天久住宅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七施工处施工。 现该4#楼已入住后多户住宅发现墙体裂缝,为了解该楼建筑工程质量状况,辛集市博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该楼工程质量现状进行检测鉴定。 二、依据标准 1、委托书 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3、《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2004) 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相关技术资料 三、检测内容 1、基础检测 对该建筑物基础各项工程做法进行检测,纵墙(○17~○18×○A轴处)与横量墙(○A~○B×①轴处)分别开挖一处基础测坑。为便于检测,测坑上部开挖尺寸宜控制在1000mm×1000mm左右,经放坡后测坑底部尺寸应控制在600mm×600mm左右,测坑开挖深度为基础灰土层下皮100mm,测坑内部需将余土清理干净,使基础垫层及大放脚轮廓鲜明,表面无积土。测坑开挖需避开雨水管附近,如测坑周围有堆积物不便开挖,经现场检测人员同意可调换适当位置进行,并做好记录。 检测基础工程实际做法,对其标高、尺寸、材料、损伤等逐一进行检测,检查结果绘制成图并详细记录。 检测工具:洋镐、大锤、铁锹、盒尺、钢尺、水平尺、数字测距仪、数码相机、记录簿等。 检测完毕后及时将测坑进行回填,回填时应分层逐一夯实,恢复表面散水及地面。 2、砌体砂浆强度检测 砂浆强度检测 对该建筑物砌体用砂浆强度进行实地检测,每层随机抽

生物检查法

1 1 0 0 生物检查法 1 1 0 1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査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 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试验环境必须达到无菌 检査的要求,检验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 需氧菌的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 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 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或成品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C、避光

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 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酵酸盐流体培养基 胰酪胨 15_ 0g 氣化钠 2. 5g 酵母浸出粉5. 0g 新配制的0. 1 % 刃天 无水葡萄糖 5.0g 青溶液1.0ml L-胱氨酸 0. 5g 琼脂0. 75g 硫乙醇酸钠0.5g 水1000ml (或硫乙醇酸)(0_3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 解,调节p 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人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 H , 使灭菌后在2 5 ° C的p H 值为 7.1 土0.2。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 色消失(不释过2 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 0〖3 5 C 培养。 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胰酪胨1 7 .0g 氣化钠 5.0g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谷物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参考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方法一 1 试剂和材料 1.1 酒石酸铜甲液:34.639g CuSO4溶于水,加入0.5mL浓H2SO4,稀释到 500mL; 酒石酸铜乙液:173g酒石酸钾钠,加50g NaOH,稀释到500mL; 1.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1.3 硫酸铁溶液:50g/L(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后,慢慢加入100mL 硫酸,冷后加入稀释至1000mL); 1.4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4)=0.1mol/L; 1.5 乙醇溶液:85% v/v; 1.6 HCL:1+1和1+3; 1.7 NaOH溶液:40%; 1.8 乙酸铅溶液:20%; 1.9 硫酸钠:10%。 2 仪器设备 2.1粉碎磨:粉碎样品,使其完全通过孔径0.45mm(40目)筛。 2.2锥形瓶:250mL。

2.3回流冷凝装置:能与250mL锥形瓶瓶口相匹配。 3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粉碎过40目筛)2.0g~5.0g,准确至0.0002g,置于放有慢速滤纸 的漏斗中,用50mL石油醚分5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 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干乙醇溶液,将滤纸连同残渣一 并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 加100mL水、30mL(1+1)HCl,在沸水浴上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在 流水中冷却,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完全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NaOH溶 液(400g/L)调至黄色,再用(1+1)的HCl调至水解液刚变红色。若水解液颜色 较深,可用pH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值约为7,然后加20mL的乙酸 铅溶液(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加20mL的硫酸钠溶液(100g/L),以 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滤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 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 测定用。 吸取25.00mL滤液于三角瓶中,加25mL酒石酸铜甲液,再加25mL酒石 酸铜乙液,在电炉上加热(在3min内煮沸)并煮沸2min,取下过滤,并用60℃ 水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漏斗连同滤纸一同放至前面使用过 的烧杯上,向滤纸内加入硫酸铁(50g/L)40mL,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摇匀溶液,再加25mL水,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见Cu2O,以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 液滴定至呈微红色,10s不褪色为终点。同样条件做空白。 方法二 1 试剂 1.1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5H2O)及0.050g亚甲蓝,加适量 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整理)3d碰撞检测技术

核心提示:10.3 碰撞检测技术到目前为止,构造的各种对象都是相互独立的,在场景中漫游各种物体,墙壁、树木对玩家(视点)好像是虚设,可以任意从其中穿越。为了使场景人物更加完善,还需要使用碰撞检测技术。 10.3.1 碰撞检测技术简介无论是PC游戏,还是移动应用, 10.3 碰撞检测技术 到目前为止,构造的各种对象都是相互独立的,在场景中漫游各种物体,墙壁、树木对玩家(视点)好像是虚设,可以任意从其中穿越。为了使场景人物更加完善,还需要使用碰撞检测技术。 10.3.1 碰撞检测技术简介 无论是PC游戏,还是移动应用,碰撞检测始终是程序开发的难点,甚至可以用碰撞检测作为衡量游戏引擎是否完善的标准。 好的碰撞检测要求人物在场景中可以平滑移动,遇到一定高度的台阶可以自动上去,而过高的台阶则把人物挡住,遇到斜率较小的斜坡可以上去,斜率过大则会把人物挡住,在各种前进方向被挡住的情况下都要尽可能地让人物沿合理的方向滑动而不是被迫停下。 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还要做到足够精确和稳定,防止人物在特殊情况下穿墙而掉出场景。 做碰撞检测时,该技术的重要性容易被人忽视,因为这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如果出现Bug,很容易被人发现,例如人物无缘无故被卡住不能前进或者人物穿越了障碍。所以,碰撞检测是让很多程序员头疼的算法,算法复杂,容易出错。 对于移动终端有限的运算能力,几乎不可能检测每个物体的多边形和顶点的穿透,那样的运算量对手机等设备来讲是不可完成的,所以移动游戏上使用的碰撞检测不可能使用太精确的检测,而且对于3D碰撞检测问题,还没有几乎完美的解决方案。目前只能根据需要来取舍运算速度和精确性。 目前成功商业3D游戏普遍采用的碰撞检测是BSP树及AABB(axially aligned bounding box)包装盒(球)方式。简单地讲,AABB检测法就是采用一个描述用的立方体或者球形体包裹住3D物体对象的整体(或者是主要部分),之后根据包装盒的距离、位置等信息来计算是否发生碰撞,如图10-24所示。 除了球体和正方体以外,其他形状也可以作包装盒,但是相比计算量和方便性来讲还是立方体和球体更方便些,所以其他形状的包装只用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BSP树是用来控制检测顺序和方向的数据描述。 在一个游戏场景中可能存在很多物体,它们之间大多属于较远位置或者相对无关的状态,一个物体的碰撞运算没必要遍历这些物体,同时还可以节省重要的时间。

表面形貌测量方法

机械探针式测量方法 机械探针式测量方法是开发较早、研究最充分的一种表面轮廓测量方法。它利用机械探针接触被测表面,当探针沿被测表面移动时,被测表面的微观凹凸不平使探针上下移动,其移动量由与探针组合在一起的位移传感器测量,所测数据经适当的处理就得到了被测表面的轮廓。探针式轮廓测量是一种接触式测量,探针要在一定的压力下接触被测表面,并且为了获得较好的测量精度和较高的横向分辨率,探针半径一般都很小,这样被测表面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接触压力很大。如果被测表面较为松软,探针往往会划伤被测表面,因此,探针法一般不宜用于测量铜、铝等软金属表面或涂有光刻胶等薄膜的表面。 光学探针式测量方法 光学探针式测量方法原理上类似于机械探针式测量方法,只不过探针是聚集光束。根据采用的光学原理不同,光学探针可分为几何光学原理型和物理光学原理型两种。几何光学探针利用像面共轭特性来检测表面形貌,有共焦显微镜和离焦检测两种方法:物理光学探针利用干涉原理通过测量程差来检测表面形貌,有外差干涉和微分干涉两种方法。 外差干涉光学探针利用双光束外差干涉原理来测量被测表面的形貌。两支相干光的一束作为测量光束经显微物镜聚集在被测表面上,另一束则作为参考光束保持光程不变。通过某种方法使两支相干光的频率产生差异,从而使两束相干光的相差受时间调制。当光电探测器检测随时间变化的干涉条纹时,探测器输出电信号中的低频成分的位相就反映了干涉条纹的位相差。利用位相计测出低频信号的位相,就可高精度地测出干涉条纹的位相差,从而得到有关表面形貌的信息。微分干涉光学探针将光束分成两束相干光束并在被测表面上聚焦成两个相距很近的光斑,被测表面在这两个光斑之间的高度差决定了两束相干光的位相差,利用各种方法测出位相差,就可能获得表面形貌的信息。由于微分干涉探针采用共光路光学系统,因此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性,且不需要标准参考平面。但是由于微分干涉法实际测量的是表面斜率,表面形貌是通过斜率积分获得的,因而这种方法会累积误差. 干涉显微测量方法 干涉显微测量方法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测量表面轮廓。与探针式测量方法不同的是:它不是单个聚焦光斑式的扫描测量,而是多采样点同时测量。干涉显微测量方法根据干涉光路的结构可分为双光路和共光路两种类型。双光路型干涉显微轮廓仪根据分光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Michelson、Mirau 和Linnik 三种类型。 Mirau 干涉显微轮廓仪的原理:来自光学系统前端光路的光束经显微物镜后透过参考板,然后由分光板上的半反半透膜分成两束,一束透过分光板投射到被测面上,反射后经分光板和参考板回到显微镜。另一束被分光板反射到参考板上表面中心区域,反射后回到分光板并再次被反射,然后透过参考板回到显微镜。两束光在显微物镜视场中会合并发生干涉。 Michelson 干涉显微轮廓仪的原理:来自光学系统前端光路的光束经显微物镜后被分束镜分成两束,一束被参考面反射,另一束被被测面反射,两束光再次经 过分束镜后会合并发生干涉。从干涉分光方式和光路结构看,Michelson 干涉显微光路类似于传统的Michelson 干涉仪,不同的是传统的Michelson 干涉仪(包括传统的Fezeau、Twyman2Green ,Mach2Zehnder 干涉仪在内) 是一种宏观测量,它们测量的是表面形状或表面形状误差,而Michelson 干涉显微轮廓仪是一种显微放大测量,它测量的是微观区域内表面的

检测鉴定报告范本

报告编号:××××共8页第1 页工程名称名称要与现有学校名称一致,如与原始资料不符要在括号内注明(原某某学校)工程地点现在名称 委托单位现在名称 鉴定时间×年×月×日至×月×日检验类别委托 鉴定项目安全及抗震鉴定 仪器设备检测所使用设备名称 鉴定依据详见附页 鉴定结论及处理意见 1.鉴定结论 1)有无影响结构安全性缺陷。 2)检测材料强度值是否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定。 3)抗震构造措施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需说明哪里不满足什么标准或规范的要求。 4)安全性等级和试修性评估等级,并注明等级含义。(例:该工程的安全性等级为C su,(安全性不符合标准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适修性评估等级为:B'r/ B r (稍难修,改造后的功能尚可达到现行设计标准要求,适修性尚好,宜予修复或改造)。) 2.加固建议 根据鉴定结论,需要加固的项目给出加固建议,如需拆除,则此条改为拆除;如满足各项要求,则无需此条。 (本页以下无正文) 单位名称(盖章) 年月日

报告编号:××××共8页第2 页 1.工程概况 包括建成年份,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层数,楼板形式,基础形式,基本尺寸;原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部门,产权所有人等,如果没有资料可查,应注明。 写明鉴定原由。(例:为了保证河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统一部署及《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的要求,依据《河北省中小学校舍鉴定实施细则》和《河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实施细则》,×单位接受委托于×年×月×日~×月×日对以上工程进行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安全性鉴定。) 注明当地设防烈度。 图1该项目正立面图(建筑实体照片) 2.抗震鉴定依据 2.1 该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及地质勘查报告; 2.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 2.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1999); 2.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 2.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3.鉴定内容、要求及方法 3.1鉴定内容及要求 此次抗震鉴定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3.1.1搜集该工程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 3.1.2调查该工程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普查相关的非抗震缺陷,工程现状调查又包括如下内容:1)该建筑的使用状况与原设计或竣工时有无不同;2)该建筑存在的缺陷是否仍属于“现状良好”的范围,并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检查结构的使用与原设计有无明显的变化;3)检测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