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__省略_特兰_精明增长_实践给我们的启示_陈忠朋

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__省略_特兰_精明增长_实践给我们的启示_陈忠朋
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__省略_特兰_精明增长_实践给我们的启示_陈忠朋

公共交通引导的城市空间增长研究

——波特兰“精明增长”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陈忠朋高国刚曾庆华

【摘要】通过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增长互动关系的论证,笔者认为运用TOD发展模式引导未来中国大城市空间增长朝着紧凑、集约形态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波特兰城市空间“精明增长”实践中突出强调了公共交通对城市用地的引导作用,通过强化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与用地有机结合、复合型用地形态的组合,在西区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借鉴波特兰的城市空间增长实践,结合长春市的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分析认为长春市目前仍处于简单外延式空间扩展阶段,为实现城市空间理性发展,应确立以立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完善微观规划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

【关键词】公交导向发展(TOD)城市空间增长精明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外延式扩张速度加剧,依托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城市用地形态不断变化。在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演变过程中,城市交通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城市空间低密度蔓延、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只有从本质上认识城市交通,理性的选择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优先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才能为大城市实现永续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因此,紧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资源供给、能源储备、生态系统保护和再造等要素,深入分析和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引导作用,对从根源上破解城市问题,实现城市朝着和谐共生、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引导作用

1.1城市空间增长与城市交通系统的互动关系研究

城市空间增长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存在互动、反馈关系。在两者的关系中,城市空间增长为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形态作出空间布局,它决定了交通发生源和生成量以及配套的交通供给方式,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骨架,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要求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与之相适应;城市交通系统所具有的实际承载能力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的发展规模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特别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可达性对城市经济、商业和文娱等用地功能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作用。城市空间发展是由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发的需求,交通则是满足城市空间发展的技术手段。

1.2加强公共交通对当前城市空间增长的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以经济增长导向的粗放式发展造成城市发展的价值缺失,城市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使得城市发展动力显著下降,城市发展中缺乏对文化、环境的考虑,没有切实贯彻“和谐共生、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的关怀不够,致使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恶化。针对上述中国城市化发展态势,考虑到我国

特有的国情——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能源供给紧张等情况,通过强化城市用地、能源、生态环境等要素的约束,积极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引导作用,构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实现城市交通与用地发展之间的供需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引导,推进城市向紧凑、集约模式用地形态发展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TOD模式将城市用地开发与大运量公共交通站点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保障大运量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同时也能够为以公交站点为核心的社区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以及公共服务条件。美国波特兰市在实施精明成长这一城市发展策略过程对于TOD交通发展理念有着深入的实践应用,以下笔者将对波特兰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并基于目前长春市的城市和交通发展现状,针对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2.波特兰城市“精明成长”的实践解析

美国“精明成长”协会对于“精明成长”的阐述如下:精明成长高度关注城市增长与保持、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新的发展和增进社区环境之间取得平衡,城市新的增长更加趋向于紧凑集中式的中心布局形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用地开发模式,以及居住、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复合,并在这种理念推进中强化开敞空间和环境设施的保护。

2.1“LUTRAQ”(城市用地、交通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

20世纪90年代,波特兰进行了在美国城市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LUTRAQ”,重点放在城市增长方式和交通发展模式,目标旨在“建立土地使用、交通、空气质量之间的联系”。该项工作的主要研究区域是波特兰西部,根据不同的增长模式提出两种城市增长方案:一种是“公路增长方案”:基于提高供给水平的发展概念,依托一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和其它公路扩张方案引导城市增长;另一种是“LUTRAQ方案”:建立土地使用、交通、空气质量之间的联系,重新安排家庭和就业岗位的分布,65%的新增家庭和78%的新增就业岗位北布置在3种TOD内,分别是大型的混合发展中心、城市型TOD、社区型TOD,为这些TOD提供服务的公交系统包括:两条规划轻轨和原有的一条轻轨线路,快速公交系统,地方公共汽车支线,预定的公交服务。

“LUTRAQ”研究的核心是为大都市地区发展中的土地使用政策、交通投资和市场支持策略3项要素的整合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传统的土地使用规划在实际上推动甚至加速了城市空间蔓延,有必要促进紧凑型的土地使用政策,保护城市开敞空间。在目前多数资源被用于公路建设的情况下必须研究可选择的交通方式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同时需要运用必要的政策来支持上述发展目标,可以采用政策措施包括停车收费、拥挤收费、小汽车公共和公共交通刺激政策等。因此,“LUTRAQ”提出以下区域空间增长框架:

(1)将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增长集中在规划的公共交通走廊附近,在现有城市增长边界内容纳全部增长;

(2)采取TOD模式进行以公交站点为中心的功能混合的土地开发,增加开发密度,鼓励在各个TOD组团内部实现居住和就业相互平衡,利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缩短出行距离,鼓励步行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3)加强轻轨、常规公交系统建设,为人们提供最合适的出行方式选择。

(4)城市设计中街道和建筑的设计要满足行人交通需求,通过创造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鼓励人们尽量采用步行和公共交通方式。

(5)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技术,例如停车收费、拥挤收费等手段提高道路系统使用效率。

通过对比研究,相对于修建高速公路的增长方式,LUTRAO建议的增长方式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独自驾车的工作出行比例降低了22.5%;而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的出行比例一共上升了27%;早高峰时段机动车交通周转量下降了10.7%;在30分钟内到达工作地点的工作出行量增加了21%。LUTRAO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直接促使官方放弃了修建西部过境通道的计划,也为后来进行波特兰区域增长概念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俄勒冈州政府修订了规划条例,条例要求州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紧凑的、步行化和公交友好的城市增长模式。

2.2波特兰区域增长概念规划

根据LUTRAQ的研究成果,波特兰尝试着运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增长,摆脱美国传统的城市和住区发展模式,同时公共交通也成为改善空气质量和与私人机动化自由发展相抗衡的工具。其主要手段包括设置城市增长边界,构建多模式的交通系统,鼓励高密度开发和填充模式,尤其是波特兰市改变了将主要投资用于高、快速路建设的策略,转而投入铁路建设,加强土地开发与铁路建设配合,鼓励TOD模式应用,致力于步行、自行车交通设施条件改善,并同步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波特兰的城市空间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人口扩张和机动化需求加大,中心城区外部空间蔓延将进一步增强的发展趋势,波特兰选择了强化增长边界的控制手段,通过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发展区域,在与在与小汽车发展模式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针对所选择的空间发展模式,波特兰市提出了配套实施策略如下: (1)严格控制城市扩散,强化增长管理措施,特别是严格控制增长边界,规划预测至2017年将新增人口40%,但是规划控制的城市范围只不过增加了2%。

(2)将城市增长集中在已有中心和公共交通走廊周围,2/3的工作岗位和40%的居住人口将被安排在各个中心和常规公交线路和轻轨交通线路周围。

(3)增加既有中心的居住密度,降低每户住宅的占地面积。平均住宅占地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1242平方米降低558平方米。

(4)切实加强对绿色空间的保护,投入1.35亿美元用于保护34000英亩的绿色空间,占到增长边界范围内14%的土地。

(5)迅速扩大轻轨系统和一般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规划提出服务能力要扩大3倍;同时,未来20年内机动车交通量可能增加50%,但是波特兰市政府决定只将其中的21%分配到道路交通中区,其余将由公交系统承担。

波特兰区域增长管理功能规划于1996年7月的都市区政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上获得一致通过,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与轨道交通有关的投资,目前在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的投资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本身投入9倍,有效的引导了城市增长按照规划设想进行。

2.3波特兰TOD规划和建设

波特兰市在实施其市域轻轨西线和机场轻轨线规划建设时,对每个站点均依照TOD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位于波特兰市域轻轨线网MAX西线上Orenco车站社区距离波特兰市中心以西14英里,占地190英亩。波特兰公共交通管理局Tri‐Met、Hillsboro市政府联合PacTrust 信托投资公司以及Costa Pacific Homes建设公司共同实施了该项规划。1996年8月,基于TOD理念的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批准,很快根据控规编制的详细规划出台,规划具体包括55万平方英尺(约合4.95万m2)的商店、饭店合剧场等公共设施以及10万平方英尺(约合9000 m2)的办公楼,确定居住人口下限为1834人。在Orenco车站合英特尔公司总部之间规划了一条以步行为主的交通走廊,将公园、绿地、主要商业设施和高密度居住区有机串联起来。

Orenco车站社区沿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底层是零售商业,上层则是办公和住宅,主要建筑立面和出入口均面向街道,为满足行人步行活动、交往和购物需求,主要街道被设计成为“漫步大道”,为人们提供有利于步行的社区环境。Orenco车站社区的住宅销售状况很好,很大层面上得益于其所提供的便利、舒适的步行环境,同时购买住房的人们都可以获赠公交卡,可以免费搭乘一年轻轨。

3.长春市公共交通引导空间增长的实施策略

1990年版《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为应对单中心形态城市发展存在的弊端,基于“解密外疏”的思想,在城市空间结构上首次提出“分散组团”的发展模式,从规划思想上推进城市发展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从集中式发展向外延式发展转变。2005年,城市建设提前完成1990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结合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适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长春市开始实施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有:(1)由侧重“中心城区”向侧重“都市空间”空间发展,谋求“大长春”新格局;(2)依托哈大交通轴,重视西南和东北两翼,强调轴向发展;(3)进一步明确“双核多中心结构”,真正打破原有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

总结20年多来的城市发展历程,城市空间增长仍更多依赖道路交通系统的支持,虽然城市正不断加大对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但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轨道线网仅能覆盖中心城区范围,大运量轨道交通对城市外围组团的建设尚不能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受投资和观念等因素制约,城市设计层面尚未从实质上推进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的整合开发。综上所述,城市空间增长仍处于简单外延式扩展和内部调整阶段,没有充分运用公共交通的导向作用,推动城市空间增长的紧凑、集约化发展。因此,根据规划研究,确立未来长春市以公共交通引导的空间增长策略如下。

3.1从战略上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引导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

最新一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的长春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快线为骨干、功能多样化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快速、便捷、安全、舒适、低碳、和谐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为实现交通发展战略,长春市将着力推进城市交通与用地布局互动协调发展,促进城市

空间形态合理布局、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整体功能提升。坚持公共交通对城市用地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快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坚持“双心、两翼、多组团”的城市结构,通过南部新城、西客站等新区的建设,促进居住与就业功能平衡,减少跨区出行。在中心区按照“解密外疏”的要求,大力推行“双增、双控”,形成以中等强度开发为主,高强度和中低强度为辅的旧城改造方针。对于城市综合体、医院、大型综合市场等吸引交通量较大的设施,应采取控制、分散、外迁等措施,减轻中心区交通压力。

3.2建立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由于道路系统的供给永远无法满足机动车增长需求,因此当城市整体道路交通网络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如道路面积率达到20%的高限值时),应考虑道路交通资源向能被高效利用的交通方式(常规公交)转变。加快推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结合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建设,积极实施常规公交线网调优化、慢行系统设计以及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建设,通过以快速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枢纽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骨干和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出行方式选择,形成以城市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方式为主导、多元化交通方式相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3.3强化微观规划、设计,建立以大运量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社区建设

典型的“TOD”社区功能主要由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和居住区、开敞空间以及次级开发区域等部分组成。紧邻轨道交通站点,将核心商业、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功能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保证“TOD”社区的活力,实现居住、就业和其它社会活动平衡布局;同时对鼓励人们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解决出行问题,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为此,在后续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过程,应因地制宜的引入“TOD”理念,实现“TOD”社区开发。规划原则主要如下:

(1)紧邻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合理复合核心商业、居住、零售、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医疗等功能,各类用地开发密度可以结合社区用地布局以梯度递减形式布局。

(2)结合核心区条件,强化小路网道路结构形式,提升现有的道路网络通行能力。

(3)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强化公共交通系统内部有机结合,提供良好的公交接驳条件。

(4)紧密衔接公共交通站点与周边大型商贸、文娱设施,创造舒适宜人的慢行交通系统,营造适于行人心理感受的街道空间,强化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便捷联系与整体性, 引导人们步行或采用自行车出行。

(5)合理布局停车设施,尽量不在核心区内设置公共停车场,同时应避免其出入口对行人的干扰;建议在核心区内设置自行车停车位, 鼓励居民更多选择自行车交通出行。

(6)营造温馨宜人的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 创造优美的人文景观环境,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

3.4建立理性的城市空间增长所需的配套保障政策

构建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规划设计方面已经有很多的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但既有实践表明:为实现城市TOD发展模式,城市更多应该关注土地

开发、交通发展以及管理等方面所能提供的政策保障,只有确立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才能够有力推进城市理性发展。

3.4.1 建立机动、灵活的土地储备和开发机制

尽快制定沿线土地储备及控制计划是实施以TOD发展策略的重要保障。土地控制需要从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建设、土地开发着手。借鉴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以借助专项土地储备和灵活开发机制,对土地增值进行合理再分配,使土地增值收益用于轨道交通建设。

3.4.2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

在法律、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投资和财税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以法令形式确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长期政策;规划要优先考虑各阶段用地规划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要求并做好用地预留,不得随意挤占公交设施用地或变更土地用途;政府财政对公共交通的投入要有倾斜性,投资要优先落实公共交通建设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对公交企业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评价制度、政策性亏损评价制度和服务质量考评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运用管理手段,从空间、时间分配上给予公共交通优先权。

3.4.3 交通资金保障政策

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保持对交通发展的有效投入;坚持市场化融资取向,拓展投融资渠道,统筹和规范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扩大轨道交通投融资渠道,推广公司融资,利用各级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城市道路、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3.4.4 小汽车交通需求引导政策

在大力发展公共客运交通为主体的客运交通体系下,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不同出行时段的交通特性和不同目的的出行需求,运用扎实、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手段对小汽车交通实施引导与调节,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施差别化调控管理,调节道路交通负荷的时空分布,提高道路交通设施利用效率,对高排放和超标排放车辆收取排污费、采取限行措施。

【参考文献】

[1]曹国华,黄富民.“交通引导发展”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8(10)

[2]马强.走向“精明增长”:从“小汽车城市”到“公共交通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陈忠朋,男,硕士,工程师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2012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2014年12月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阐述了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说明只有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才能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城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公交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1.1 公交优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支撑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也可以说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没有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建立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能更好地联系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可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1.2 公交优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人口密度,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已经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据统计,每百km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到0.8亿L。由此可

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2〕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成绩显著,人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但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为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展原则 一是方便群众。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

经济适用、便捷高效。 二是综合衔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 三是绿色发展。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 四是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 三、明确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站点覆盖率,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科学研究确定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城市中心地区车辆总数,是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务实之举。 提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认识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一些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汽车数量不足、线路少、车辆老化等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便问题有所突出,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推进城市健康发展,必要而且紧迫。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适用于更广泛人群的出行方式,是普通居民所依赖的一个重要交通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公共交通价格低廉、快捷方便的优势,引导更多的人乘用公共交通,有助于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交通服务,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由于公共交通运量大、运价低廉,能较好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国际经验来看,是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一贯做法。早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就纷纷调整交通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缓解大中特别是大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以及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步伐。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公共交通行业,完善支持政策,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首先要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在对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交通为核心,通过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摘要: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饱受城市蔓延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困扰,如今城市蔓延问题在我 国也愈发严重。笔者通过剖析西方“精明增长”理论对城市蔓延作用的控制手段,分析“精明增长”理论 给我国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精明增长规划城市蔓延控制 0 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遭受着严峻的考验,首先,城市蔓延带来了土地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城市边界模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其次私有住宅的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针对欧洲和美国的大城市的城市扩张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以及市民过度依赖私家车出行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精明增长”的规划理论在上世纪末逐渐取代旧的规划思想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潮,并在此后美国的大城市的规划中作为指导思想之一,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开始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高速增加,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摊大饼式”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城市发展更多的依赖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其利用率的增加。当国内的各大城市均有更快更好发展城市的诉求切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时,精明增长理论便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思路。 1 精明增长 1.1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 精明增长理论于而是世界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这是由于当时城市持续扩张蔓延引起的公共空间丧失、道路拥挤严重,环境急剧恶化、土地以及各项自然资源贫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规划学者们和政府都希望通过建立新的规划和管理细则,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理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需求。城市无节制的蔓延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大,政府财政难以支撑;第二,空间与环境需求。私家车的推广和公路网的形成使得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第三,社会交往需求。城市蔓延式扩张带来的城市郊区化使郊区大型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商业和娱乐中心,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知度降低。 1.2精明增长的内涵 虽然近年来精明增长的理念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但是精明增长理论的定义在学术界尚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问题.

1 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及问题 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1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拥挤、不准时、候车时间长和乘坐不方便等。 (2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尽管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公交优先政策,但是,由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使得公共交通不但没能成为客运交通主体,而且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 2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战略性思考 进入 21世纪,传统公共交通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运量、快速度、高准点、低能耗和轻污染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公共交通的不足。从长远战略发展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 (1能源战略。我国是个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据统计,自 20世纪 90年代初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以来,到 200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30%,预计到 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会达到 60%左右。而在所有交通方式中,快速轨道交通是最节能的一种方式。以每百公里人均能耗为例,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 11.9%;无轨电车是小汽车的 10%;快速轨道交通是小汽车的 6.2%[1]。因此,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战略性任务。 (2环保战略。当前,我国环保状况不容乐观,在环境污染中比较严重的是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如今城市大气污染已由工业和燃煤污染变成了交通尾气污染。据统计, 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悬浮颗粒、氧硫化物、氮氧化物、氮氢化物、一氧化碳等气体,城市交通是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虽然我国目前机动车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

医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代拟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运输能力大、集约高效和节能环保等特点,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六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以来,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运营成绩显著,出行效率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仍然偏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化势头迅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居民出行需求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切实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此,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树立优先发展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充分认识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绿色发展、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贯穿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交通管理、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舆论导向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强化优先发展的意

识,落实优先发展的措施,建立优先发展的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把握科学发晨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方便群众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增强供给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实现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城市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宏观发展政策、完善相关法规,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密切配合。三是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方针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服务和引导城市发展。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主导的公共交通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五是坚持多措并举。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财税金融,土地开发、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F 在监督考核、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优先发展的管理机制。 三、弱有意总体发展目标 要根据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飞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需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2005年10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付海英,朱德举,石英,刘瑞 一、美国城市精明增长 (一)产生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向郊区蔓延已逐步成为美国城市主要发展模式。据统计,1970-1990年二十年间,全美最大的100个城市的城区面积增幅为69.6%,而人口仅增加41.7%,同期人均占用建设用地增速23.5%,部分城市即使是人口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城区面积仍大幅度增加。据美国农业部估计1992-1997年5年间,城市扩张侵占农地518.0万公顷,其中耕地214.5万公顷,照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到时将严重威胁美国的粮食出口以及现有膳食结构的维持。同时城市蔓延还带来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面对城市蔓延带来的上述问题,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采用怎样的行动及法规引导城市发展?城市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在什么地方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于1994年提出了城市精明增长计划(smart growth project),发动了新形势下的土地规划改革工作,并于2002年出版了《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1996年,美国规划协会(APA)、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农田信托(AFT)等32家组织联合建立了精明增长网站(Smart growth network),开始了精明增长活动的全面研究;1997年,马里兰州提出了以“城市精明增长区法案(Smart Growth Areas Act)”等五项法案组成的精明增长创新活动,旨在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控制城市蔓延并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复兴。之后,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吉泰工业走廊区域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背景 加快推进吉泰走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吉安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构建高效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明确走廊区域今后5-10年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分步推进走廊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对我市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吉泰走廊建设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对加快我市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范围 根据吉泰走廊核心区域范围的初步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课题研究的范围也应包括三区(吉州区、青原区、井开区)三县(吉水、吉安、泰和县城)三十个乡镇(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沿线部分乡镇)。 三、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 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建设便捷、安全、舒适、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城市道路上靓丽的风景线,一方面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辐射带功能;另一方面:引导、支撑组团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交通方式相协调,满足城市客运绿色环保的要求。 发展目标:建立以大站快车公交和骨干公交为主体,公交为辅

助,城乡公交、旅游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 (1)95%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时耗不超过40分钟上。 (2)公共交通车辆达到810标台, (3)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65%(300半径)。 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 根据吉泰工业走廊区域城市空间格局来看,赣江、禾河在中心城区交汇,将整个城区自然划分为三大片区:河西片区、河东片区、河南片区,各片区内部又被河流、绿地、主干道、过境公路等分隔为若干组团。整个城区呈现“一城三片、两水三岸,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因此在吉安城乡公交一体化线网发展模式采用由大站快车线、骨干线、支线及其他形式公交方式组合的特色公交网络来促成城市发展。 在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经营管理方面:坚持公共交通的公益事业性质,坚持公车公营、特许经营,打破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班二元分割管理局面,理顺城乡客运市场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基础设施一体化、管理主体一体化、经营主体一体化等城乡公共交通统一管理的发展模式。 五、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 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根据吉安城市公交的现状,逐步从公共交通一体化交通枢纽、公交线网结构,公交站建设规划建设、公交车辆优化和公交组织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全面发展。 1、城市公交枢纽的确立,公共交通线网优化,吉安城乡交通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摘要:在现代城市进入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中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逐渐增多,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城市健康良好发展为目标的精明增长理论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论述城市交通问题的出现症结和精明增长理论中的相关问题,初步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交通问题精明增长可持续多目标方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总量提升和城市建设热潮的持续升温,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促进和制约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优秀完善的交通体系,对于完善城市功能、疏通商品流通、促进城市土里开发与利用、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滞经济的发展,浪费公共资源,加重社会矛盾和社会分化,造成城市发展的局部紊乱和无序。 现代社会,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商品流通频繁、各种新兴行业和运输新门类产业层出不穷,这在客观条件上增加了城市与乡村的交通需求,提高了对交通标准的要求,此外,由于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加之城市开发的不合理因素,使得现有的有限的交通资源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资源浪费严重。城市是交通功能体现最为明显的区域,现今各种交通问题的在城市这个巨大系统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道路网规划水平低,道路资源浪费或者不能满足需求,交通拥挤,通行效率低,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过于关注道路交通建设本身,而忽略了城市交通自身也是城市巨系统中的一环,系统性缺失是城市交通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比做人体的骨架,那么城市的土地利用就是组成人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我们才可以认为城市交通是组成城市的主要脉络,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城市的交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解决。在微观层面上,城市交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自身系统的丰富性不足,把所有矛盾的焦点放在解决车行交通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他交通方式的提升对于整个交通的作用,后果是我们的道路虽然越来越宽,却依然没有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反而将这种问题在局部扩大化,于是我们继续把道路越修越宽,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要解决现阶段城市的各种交通问题,最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看待交通问题的角度和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最初由戈尔在1998年布克林斯的演讲中提出,即“21世纪可居住社区”的行动纲领。两年之后,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多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至此,精明增长理论作为一种成型理论,开始运用于城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2012年11月06日08:43 来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作者:汪瑞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27 摘要: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城市空间肆意侵占、生态景观破坏、耕地迅速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可供探讨的新方向。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精明增长”的基本内涵,阐述了目前“精明增长”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可供借鉴的基本模式和实现措施。应该说,“精明增长”中设置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废弃地再利用等观点,增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城市——城市边缘区——农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边缘区既是城市扩张用地的供给源,也是农村发展中建设用地的首选区域。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扩展虽不可避免,但城市边缘区盲目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诸多外部性和内部性不经济后果已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精明增长”理论倡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限制城市扩张、保护城市及周围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为我国面积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新思路。 一、“精明增长” (一)“精明增长”提出背景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又被翻译为“理性增长”,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针对“城市蔓延”问题而提出,并在欧洲可米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郊区化水平迅速提高,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后,美国郊区化的情况愈演愈烈:除人口外,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迁往郊区,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无限制低密度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被称为“城市蔓延”,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紧凑、集中、高效的“精明增长”应运而生[1]。 (二)“精明增长”基本内涵 作为应对城市蔓延的产物,“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到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目标中。精明增长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组织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解:1997年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提出“精明增长”是想建立一种州政府引导城市开发的模式,且政府的财政开支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长认为“精明增长”可以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改善社区,促进经济,保护环境[2];农田保护者认为“精明增长”是一种终止城市向外扩张和侵占农田的保证。刘海龙认为“精明”强调“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同时承认自然与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框架”[3];梁鹤年则认为“精明增长”就是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开发管理的决定中,以最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去创造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4]。综合而言,“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知识讲解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2012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提交日期 2014年12月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因与措施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阐述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措施,进一步说明只有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才能构建高效、和谐、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措施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城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关键是要树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公交发展是城市健康发展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公交优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法国巴黎最先提出的,其后很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得以推行。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这种高效利用通道资源的交通方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公交优先”即公共交通优先,是指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把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使其能以畅通的道路、良好的车况、纵横密集的线网站点,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1.1 公交优先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市公交的正常营运,直接支撑着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有序运转,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也可以说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紧密相关,没有大运量的、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想要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建立区域公共交通体系,能更好地联系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可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而且也是优化城市布局,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 1.2 公交优先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公共交通的发展是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人口密度,节约使用土地、能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已经成为涉及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据统计,每百km的人均能耗,公共汽车是小汽车的8.4%,电车为3.4%至4%,地铁为5%。如果采用个体小汽车出行的人有1%转乘公共交通,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节省燃油将达到0.8亿L。由此可见,在燃油费用上涨的今天,大力推广公交优先,是降低燃料消耗、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 1.3 公交优先是实现道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公共交通本身的优越性(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小、污染指标低、能耗小)决定了其优先发展的地位。公共交通是运量大、集约化经营的交通模式,也是对道路公共资源高效利用的交通方式。据统计,每20辆自行车或4辆小汽车所占用的道路面积与1辆公共汽车所占面积是一样的,而后者的载客量是自行车的100倍、小汽车的30~40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可节省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精明增长” 理论的概念、产生背景、构成要素及实际要素的含义,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更新项目为例,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在国内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精明增长城市土地更新城市问题 前言 城市化反映在地域实体上就是城市空间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使得城市空间扩展成为不可避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用地规模呈现扩张过快态势,土地利用缺乏科学规划,粗放式、外延式扩张的特点明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这些低效率、不科学的城市空间扩张行为,严重削弱了城市化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之举。“精明增长”是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空间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新概念,尽管我国与美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差距很大,城市发展思潮及战略和解决的问题均有所不同,但是追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积极吸取国际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指导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要素 1.1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美国率先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蔓延现象出现,以汽车为依托的低密度的土地使用模式,造成了能源和土地浪费的,导致了城市无序的生长或外延的扩张。城市蔓延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经济成本居高不下,城市规模急剧增大,出行时间增加,市政设施投资过大,小汽车的大量使用等等;而由于土地开发过度、小汽车尾气污染过大导致城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还有土地资源浪费和城市中心衰败等。 1.2“精明增长”的概念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念。该理念的重要原则如下: (1)通过紧凑的建设模式、填充式开发和采用适度的街道、停车标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减少土地消耗和保护自然资源。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正变得越来越拥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之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未能与城市的发展相同步也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做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在应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合理利用等方面都有着极为良好的效果。但是,现今在我国各城市中的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并不完善,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都面临着各种突出的问题从而制约其快速发展。文章在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大城市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在大城市中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困局;应对措施 前言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的拥堵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对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的公共交通体系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我国各主要城市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上尽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是其相对于城市化的巨大需求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为使得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需要在总结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1 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主要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以及出租车以及公共自行车等组成。现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巨大需求与城市土地供应的矛盾制约着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立于完善。现今制约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城市公共交通运载率低。(2)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意识不强,由于城市公共交通人性化服务的不足使得城市公共交通很难获得民众的认可。(3)城市中关于城市公交的配套设施并不完善,由于土地供应紧张使得城市公交发展所需的加气、场站都无法进行良好的配套,阻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建立于完善。 2 造成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对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到位 在城市的发展中,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中的基础服务设施之一,对于民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快速增长对城市交通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起完善、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使得民众能够方便、快捷的出行。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吸引更多的民众放弃开私家车转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城市拥堵问题。 2.2 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支持力度不够 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中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相关配套设施及运营投入支持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正变成了常态化的问题。根据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城市中的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占城市gdp总量的4%±1%是比较合理的,其中城市公共交通所需要的资金要占据基础设施资金的16%±2%左右,但是通过对我国城市中的城市公共交通所投入的资金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各大、中城市中对于城市公共交通投入的资金比例都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巨大资金需求。 2.3 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不合理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实际中发现其并未引起各方的重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简单随意缺乏合理化的研究致使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存在着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的问题。现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需要增加或是延长新的线路以确保新建区域民众的出行,需要在线路的规划设计中进行科学的论证以确保线路设计的合理性。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及优先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途径。 (一)、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它是一个由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多种形式。城市公共交通还是一种运输能力和效率高,节省交通资源的交通方式,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空间能够提供比小汽车等交通方式更大的运输能力。一般情况下,一辆公共汽车的运力相当于小汽车的20至30倍以上,为完成相同的运输量,小汽车占用的道路资源约是公共汽车的3倍。城市公共交通相对于个体交通方式而言,更是一种大众化的客运交通方式,通过多种形式为大众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 (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每年有1800万人从农村迁往城市,每年城市新增建筑面积大约有10亿平方米。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急剧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化水平逐年提高。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国民用汽车特别是小汽车的绝大部分均在城市范围内使用。

在城镇化和汽车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城市公共交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据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比例仅为20%,有限的道路资源被大量低效的个体交通所占用。公共交通速度慢、不准时降低了对大众的吸引力,使其在交通结构转化过程中处于劣势。以北京为例,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速度平均只有10.2公里/小时,低于自行车的平均出行速度12公里/小时,大大低于小汽车出行速度20公里/小时。 另外,城市公共交通滞后直接导致了个体交通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虽然小汽车是一种方便、快速、自主的交通方式,但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大量使用小汽车,交通拥堵不可避免,汽车交通的优势在城市也丧失殆尽。由此也带来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经济社会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在多种城市交通构成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具有其它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若按在市区同样运送100名乘客计算,使用公共汽车与使用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约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的可降低15倍左右。另外,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低收入人群出行难的基本保障。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对低收入家庭而言,交通费占收入的10%至12%,超过12%就成为负担了。为低收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进展与评述(下)(精)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进展与评述(下) 张娟提出“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目标中,提出“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及城市内部废弃地的再利用(Brownfield Redevelopment)等。 根据以上学者对“精明增长”思想内涵的诠释,笔者认为“精明增长”思想主要体现在:倡导土地的混合利用,以便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强调对现有社区的改建和对现有设施的利用,引导现有社区的发展与增强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强调减少交通、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来保证生活品质,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将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是一种较为紧凑、集中、高效的发展模式;“精明增长”同时还强调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 3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比较 3.1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先于精明增长,但两者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迅速发展。由于两者的研究内容有许多重叠之处,如土地的混合利用、追求多样化、创建宜步行社区、公交导向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等,所以这两种理论存在许多的关联和互补,两者既拥有共同的目标,又在实施、研究角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在深层次上,二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且互相补充:

在产生背景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发起人是城市设计人员和建筑师;而“精明增长”概念的提出者首先为环境学者和城市规划师。 在实现途径上,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新城市主义实践从规划设计到实施都十分注重与市场的结合;精明增长则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引导性、限制性政策法规来实现。 在组织机构上,精明增长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是“美国精明增长协会”(Smart Growth America);而新城市主义,最有影响力的组织是“新城市主义协会”(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 综上所述,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一方面拥有共同的目标,即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但另一方面,二者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相同的问题(图1),具有互补性。 3.2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的共识 3.2.1 城市蔓延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所要解决的均是城市蔓延问题,二者在基本原则上大同小异,都反映了一种紧凑型的城市空间扩展和规划理念。从起源时间上看,新城市主义比精明增长要早一些,且二者不存在“亲缘关系”,应该是由两条线索分别发展而来的。它们不是纯粹的“主义”或“理念”,而是混合着理念、原则、方法和政策的理论。 3.2.2 紧凑式发展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注重社区、街区、邻里等中等尺度的设计和规划,这种中等尺度与人的需求尺度是相吻合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

城市公共交通基本知识

城市公共交通基本知识 第一节公共交通基本知识 一、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及其所辖区域范围内供公众出行乘用的、经济方便的渚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和电车、地铁和轻轨、出租汽车、轮渡以及索道缆车等客运交通方式。 二、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 ㈠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 城市公共交通是保证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但其功能成为联结城市各行各业的纽带,担负着城市各类人群流动的集散任务。在线网组织上,有市区与郊区、郊区与郊区、市区与工业区、工业区与工业区各种线路网,并与铁路、长途汽车、航空、水运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广泛的覆盖网络,四通八达的运营线路构成城市活力的动脉。由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公共交通。 ㈡公共交通是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公共交通服务于乘客,使其实现位移的目的,推动着劳动者与劳动场所、劳动对象和劳动工人的结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把有生产、工作、学习需要和进行各种经济、政治活动的人们安全、迅遗、方便地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以保证社会生产、政治、文件等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使社会生产力的创造和发展得到保证。从这一意义来讲,可以说公共交通是社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㈢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活的纽带 公共交通联系着城市的千家万户,沟通着居民的人际交往,为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 ㈣公共交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是为广大乘客提供服务的,服务工作的好坏,公交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都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极大地影响着社会风气。公共交通是人们观察社会风貌的?窗口?,是建立人与人之问新型关系的桥梁。 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任务 1.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要; 2.为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生产提供相应的服务活动; 3.为城市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提供集散服务; 4.为城市的各种政治、经济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作为公交企业还要增加服务方式、改造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城市发展的新需要。 第二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及济南公交发展概况 一、城市发展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城市形成以后,公共交通又起到了推动城市发展的作用。在维护城市功能方面,公共交通具有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是城市各项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的载体,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中已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1906年比利时在天津投资修建了第一条有轨电车后,我国开始有了城市公共交通。 1914年上海出现了无轨电车。 1924年上海、天津又相继发展了公共汽车。 截至建国初期,全国有72个城市,只有26个城市有一些破旧不堪的公共汽车、电车在勉强运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也相应的发展起来。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增加了对公共交通方面的投资。国产解放牌汽车问世,为我国发展客车生产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