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变 形 温 度 试 验 报 告

热 变 形 温 度 试 验 报 告
热 变 形 温 度 试 验 报 告

热 变 形 温 度 试 验 报 告
报告 编号 20141027001 报告 日期 2014/10/27 试验 标准 GB 1634--2004 试验 设备 热变形维卡 试验机
试验日期
14-10-27
温度上限 (℃) 升温速度 (℃/h) 试样长 (mm)
250
标准挠 度(mm) 支座跨 度(mm) 制备 方法
0.32
砝码重 量(kg) 弯曲应 力(MPa) 预处理 温度(℃)
0.419
试验介质
甲基硅油
120
100
1.799999952
试样编号
H050303
140
注塑
25
试样名称
PBT/MMT
试样宽 (mm) 试样厚 (mm)
10.1999998 1 4.11999988 6
退火 方法 试样 批号
自然冷却
预处理时 间(min) 试样 牌号
5
试样放 置方式 热变形 温度(℃) -66.1
侧立
1039298
SHSH
序号
平均值 (℃)
终止位移(mm)
试验时间(min)
试样异常情况
1 2 3 4
-0.32 66.1 --
-22.85 --
-无 --
--
--
--
--
--
温度位移曲线(附后)


东南大学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电路实验 实验报告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弱电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学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一:PocketLab的使用、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和基尔霍夫定理 一、仿真实验 1.电容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1 电容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2 电容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容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wt U C cos 164cos 164-=+=π,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C sin 213.0== =∴,ππ 40002==T w ; 而()mA wt dt du C C sin 206.0= dt du C I C C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容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2.电感伏安特性 实验电路: 图1-3 电感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波形图:

图1-4 电感电压电流波形图 思考题: 1.比较图1-2和1-4,理解电感、电容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电感而言,电压相位 超前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对于电容而言,电压相位 滞后 (超前or 滞后)电流相位。 2.请根据测试波形,读取电感上电压、电流摆幅,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解:()mV wt U L cos 8.2=, ()mV wt wt U R sin 10002cos 1000=?? ? ?? -=π,us T 500=; ()mA wt R U I I R R L sin 213.0===∴,ππ 40002==T w ; 而()mV wt dt di L L cos 7.2= dt di L U L L ≈?且误差较小,即可验证电感的伏安特性表达式。 二、硬件实验 1.恒压源特性验证 表1-1 不同电阻负载时电压源输出电压 2.电容的伏安特性测量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综合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结构及要求 一个小组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由以下部分组成: A.封面;B.任务书;C.小组成员分工表;D目录;D正文;E.每位成员心得体会(手写);所有内容应装订成册。 综合实验报告正文撰写格式 1、综合实验报告一律采用A4的纸张,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固定值20磅;版面页边距:上2.5 cm,下2.5cm,左3cm,右2cm;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左边装订。 2、综合报告正文撰写的题序层次格式;

郑州轻工业学院 程序设计技术(C语言)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员:王宏伟马贯东茅嘉琪王紫佩 吴洋洋李国栋张之豪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17-01 任课教师:程静 完成时间:2018/6/8

综合实验任务书 程序设计技术(C语言) 综合实验任务书 题目: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主要内容: 设计一个简单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于药品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排序、统计等功能。 2.系统的整体设计基本要求: 1)每个药品包含的信息用结构体定义,包含以下数据项: struct medicine { charnum[10]; //药品编号 charname[20]; //药品名称 doubleprice; //药品价格 intstock; //药品库存 charfunction[100]; //药品功效}; 2)程序中用到的药品信息数据存放在数据文件:medicine.txt 中,每行是一种药品的信息。 3.各子系统具体功能要求 【1】添加:输入要增加的药品个数,逐条录入新增的药品各项信息,并保 存到数据文件中,增加时有对编号是否重复的判断。 【2】删除:输入药品编号,若存在,删除该条信息;若不存在给出信息提 示。并且有“是否删除?”的信息提示,在确认后再进行删除。 【3】查找:按药品编号查找,输出查找到的药品信息,若不存在输出相应 提示信息。 【4】修改:输入药品编号,先显示该药品信息,然后输入新的信息,并把信息存到数据文件。此处也有对编号是否重复的判断。 【5】浏览:输出显示所有药品信息,并输出药品总个数。

模式识别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分类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XXXXXX 学号:00000000 班级:电信11 时间:2014-04-1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支持向量机(SVM)的原理、核函数类型选择以及核参数选择原则等; 二、实验内容 2.准备好数据,首先要把数据转换成Libsvm软件包要求的数据格式为: label index1:value1 index2:value2 ... 其中对于分类来说label为类标识,指定数据的种类;对于回归来说label为目标值。(我主要要用到回归) Index是从1开始的自然数,value是每一维的特征值。 该过程可以自己使用excel或者编写程序来完成,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FormatDataLibsvm.xls来完成。FormatDataLibsvm.xls使用说明: 先将数据按照下列格式存放(注意label放最后面): value1 value2 label value1 value2 label 然后将以上数据粘贴到FormatDataLibsvm.xls中的最左上角单元格,接着工具->宏执行行FormatDataToLibsvm宏。就可以得到libsvm要求的数据格式。将该数据存放到文本文件中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对数据进行归一化。 该过程要用到libsvm软件包中的svm-scale.exe Svm-scale用法: 用法:svmscale [-l lower] [-u upper] [-y y_lower y_upper] [-s save_filename] [-r restore_filename] filename (缺省值:lower = -1,upper = 1,没有对y进行缩放)其中,-l:数据下限标记;lower:缩放后数据下限;-u:数据上限标记;upper:缩放后数据上限;-y:是否对目标值同时进行缩放;y_lower为下限值,y_upper为上限值;(回归需要对目标进行缩放,因此该参数可以设定为–y -1 1 )-s sav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的规则保存为文件save_filename;-r restore_filename:表示将缩放规则文件restore_filename载入后按此缩放;filename:待缩放的数据文件(要求满足前面所述的格式)。缩放规则文件可以用文本浏览器打开,看到其格式为: y lower upper min max x lower upper index1 min1 max1 index2 min2 max2 其中的lower 与upper 与使用时所设置的lower 与upper 含义相同;index 表示特征序号;min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小值;max 转换前该特征的最大值。数据集的缩放结果在此情况下通过DOS窗口输出,当然也可以通过DOS的文件重定向符号“>”将结果另存为指定的文件。该文件中的参数可用于最后面对目标值的反归一化。反归一化的公式为: (Value-lower)*(max-min)/(upper - lower)+lower 其中value为归一化后的值,其他参数与前面介绍的相同。 建议将训练数据集与测试数据集放在同一个文本文件中一起归一化,然后再将归一化结果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 4.训练数据,生成模型。 用法:svmtrain [options] training_set_file [model_file] 其中,options(操作参数):可用的选项即表示的涵义如下所示-s svm类型:设置SVM 类型,默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篇一: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 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 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 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 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 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1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2根导线、指南针猜测: 电和磁有关系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 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是指 针保持正常。 3、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 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 开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看看结果如何。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样?二、通电线圈 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做一个线圈(10 圈左右在)。 2、 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 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制作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评定等级:优 秀 指导教师: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一班时间 2011.10.25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 ∨ ))实验名称 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小块砂纸、胶带、 大头针、指南针实验器材:

第二次实验报告0907022044

IK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合肥学院数理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运筹学 实验项目: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 实验类别: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姓名:杨涛学号: 0907022044 实验地点:数理系机房 实验时间: 4.18 指导教师:管梅成绩:

一.实验目的 学会用LINGO 软件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二.实验内容 1、某班有男同学30人,女同学20人,星期天准备去植树。根据经验,一天中,男同学平均每人挖坑20个,或栽树30棵,或给25棵树浇水,女同学平均每人挖坑10个,或栽树20棵,或给15棵树浇水。问应怎样安排,才能使植树(包括挖坑、栽树、浇水)最多。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其解。 2、求解线性规划: 3、在高校篮球联赛中,我校男子篮球队要从8名队员中选择平均身高最高的出 同时,要求出场阵容满足以下条件: ⑴ 中锋最多只能上场一个。 ⑵ 至少有一名后卫 。 ⑶ 如果1号队员和4号队员都上场,则6号队员不能出场 ⑷ 2号队员和6号队员必须保留一个不出场。 问应当选择哪5名队员上场,才能使出场队员平均身高最高? 试写出上述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121212212max z x 2x 2x 5x 12x 2x 8s.t.0x 10x ,x Z =++≥??+≤?? ≤≤??∈?

三. 模型建立 1.设x1个男生挖坑,x2个男生栽树,x3个男生浇水,y1个女生挖坑y2个女生栽树y3个女生浇水,则: 1234126 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x x 1 1 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3.设x1表示1号队员,x2表示2号队员,x3表示3号队员,x4表示4号队员 x5表示5号队员,x6表示6号队员,x7表示7号队员,x8表示8号队员,则: 12345678126781462612345678max z (1.92x 1.90 1.88 1.86 1.85 1.83 1.80 1.78)/5x x 112s.t.1 5x (1,2,...,8)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 Z =++++++++≤??++≥??++≤?? +=??+++++++=?=∈?? 四. 模型求解(含经调试后正确的源程序)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 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 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 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 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 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西工大高频第二次实验报告

实验二调幅接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图2为实验中的调幅接收系统结构图(虚框部分为实验重点,低噪放电路下次实验实现,本振信号由信号源产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调幅接收系统,了解和掌握三极管混频器电路、中频放大/AGC电路、检波电路。 图2 调幅接收系统结构图 二、实验原理: 1、晶体管混频电路: 给出原理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原理:混频电路将高频载波信号或已调波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将其频率变换为固定频率的信号且该高频滤波信号的频谱内部结构和调制类型保持不变,仅仅改变其频率。 2、中频放大/AGC和检波电路: 给出原理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原理:中频输入信号通过中放电路放大中频信号,抑制干扰信号,连接AGC电路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接着连接二极管检波电路和低通滤波器,从中取出调制信号。 3、调幅接收系统: 给出系统框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检波 低噪放混频 中放 /AGC 本振

工作原理:天线接收信号通过滤波器滤波然后低噪放放大幅度,晶体振荡器振荡出所需的本振信号,让本振信号和其进行混频然后滤波,AGC对其进行放大,输出稳定值,再进行滤波并解调检波,经过功率放大器输出。 三、实验步骤: 1、晶体管混频电路: 1)先调整静态工作点,测量2R4两端电压,调节2W1,使2R4两端电压为0; 2)在V2-5输入10.455MHz,250mV的本振信号,在V2-1输入10MHz、30mV的单载波信号,在V2-3处观测,调节2C3和2B1的大小,改变中频输出,当输出为455KHz的最大不失真稳定正弦波时,完成调试并记录此时的中频输出峰峰值。 3)改变基极偏置电阻2W1,使2R4端电压分别为0.5,1,1.5,2,2.5,3V,重复上述步骤2),记录下不同静态工作点下的中频输出的峰峰值,并计算混频增益,完成表2-1. 2、中频放大/AGC和检波电路: 1)调节直流静态工作点:闭合开关K3,电路仅接入12v直流电压,调节可调电阻3W1、3W2,为使静态电流不超过1mA,应使3R7,3R13两端电压为0.5V,0.033V。 2)调节交流工作:第一,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频率455KHZ的标准正弦信号,接入3K1。将示波器接于V3-2。 第二,调节可调电容3C4,使输出波形幅度最大不失真。 第三,将示波器加于V3-4,调节可调电容3C7,使输出波形最大不失真。 3)测试动态范围:开关3K2断开,开关3K3闭合。调节输入信号Vi幅值,使其分别为10,20…100,200mv…1V,示波器分别接到V3-2、V3-4、V3-5,,将分别测得的波形峰峰值记入表2-2,即分别为V01,V02,Vc,同时用示波器接V3-6处记录电压值(即AGC检波输出电压)。 4)检波失真观测:第一,输入信号455KHz、10mVpp,调制1KHz信号,调制度50%调幅信号,将示波器接到V3-6处即可观察到正常无失真的波形输出并记录;第二,增大直流负载电阻3W4,观察示波器直到观测到失真波形,即为对角线失真,记录波形;第三,再次调整3W4使波形正常不失真,减小交流电阻即闭合3K4,观察示波器输出波形产生负峰切割失真,记录波形。 3、调幅接收系统: 1、晶体管混频电路:1)2K1接入调制频率1KHz正弦波,载波频率10MHz,幅度为30mVp-p ,调制度50%的调幅波信号。 2)2K3接入本振信号10.455MHz,250mVp-p的正弦信号,将示波器接在V2-3处观察波形,记录参数、波形。 2、中频放大电路3K1打至中频输入端。 3K2、3K4断开,3K3闭合,,将示波器接到V3-6观察检波输出的波形,调节3W4,使其达到最大不失真波形,记录波形。 3、测试系统性能:1)灵敏度。不断减小输入调幅波信号的幅值,同时观察检波输出波形,使示波器波形出现明显失真的输入幅值为该系统的最小可接收幅值。 四、测试指标和测试波形: 3.1.晶体管混频电路:

学生实验报告单1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三台小学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第二课时《光与影》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文说明制作小孔成像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的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重点:验证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如何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手电筒、小孔盒子、蜡烛、打火机、小圆盘、硬纸板、胶管、铁丝、成像屏、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时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 二活动寻找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说出猜想依据 2、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图。 (2)出示一些实验材料,如硬纸板、胶管、铁丝、手电筒、启发学生。 (3)指名学生演示实验。明确提醒确定三个圆孔是否在一条直线 上,要求下面的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3、学生汇报。 4、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如透过密

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夜间的探照灯柱、手电筒光柱等。) 三制作小孔成像 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 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模拟小孔成像实验。教师强调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4学生动手制作。请记录员填好实验报告单。 5展示、交流、评价。 四、谈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光与影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温馨提示:)实验内容:小孔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研究 器材:有小孔的盒子一个,蜡烛一根,打火机一个,硬纸板三张,成像屏一个,小圆盘实验步骤: 1把成像屏伸入小孔盒子里,立在桌上。2在盒子有小孔的一端的旁边点燃蜡烛,立在小圆盘上。3将硬纸板遮住盒子透明的部分,观察成像屏。4移动支架直止成像屏的图像清晰。实验记录: 1、移动支架离蜡烛近了、远了,图像都模糊;距离适中,图像清晰。 2、成像屏上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 层姓名: 班级:带教老师: 报告日期: 2013.12.9--2013.12.13 电子信息学院 目录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 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 2.1 校园网需求分 析 (5) 2.2校园网规划............................................................................... ...... 7 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 析 ............................................................ 9 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 (17) 3.1项目需求分 析 ............................................................................. 17 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 (17) 四、综合实验的要点 ..................................... 18 五、小组分 工 ........................................... 19 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19 七、问 题 ............................................... 20 参考文 献 (21) 前言 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 任务。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因此,专 业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网络工程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网络工程及相关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本课程旨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下教授学生设计,构建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技能。同时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 基础理论和过程,对于熟悉网络构建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 任务。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因此,专 业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网络工程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课程要求学生综合所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网络的构建、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网络安全工程的设计与实现、网络编程技术的应用等内容。网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预算会计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预算会计虽然名义上是一门选修课,但是在选课时老师再三强调此课必选,这样也能凸显其重要性了。刚开始接触预算会计时,以为总会与我们之前学习的企业会计差不多,觉得并不难学习,可是第一堂课下来就发现,单单科目而言,与企业会计就相差甚多,加上财务会计思维先入为主,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预算会计的科目是学过就忘的状态。但是随着课时的推进,预算会计的科目常常出现,便也能摸索出一些规律,此时再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又觉得两者各不相同,弄混的可能性较小了。 预算会计属于非盈利组织会计系统,是政府,使用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监督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经营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预算会计主体是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各自的业务(服务)活动,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

计算机视觉第二次作业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报告 摄像机标定 :振强 学号:451 时间:2016.11.23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OpenCV并利用OpenCV进行摄像机标定,编程实现,给出实验结果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 2.1摄像机标定的作用 在计算机视觉应用问题中,有时需要利用二位图像还原三维空间中的物体,从二维图像信息出发计算三维空间物体的几何信息的过程中,三维空间中某点的位置与二维图像中对应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由摄像机的几何模型决定的,这些几何模型的参数就是摄像机参数,而这些参数通常是未知的,摄像机标定实验的作用就是通过计算确定摄像机的几何、光学参数,摄像机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方位。 2.2摄像机标定的基本原理 2.2.1摄像机成像模型 摄像机成像模型是摄像机标定的基础,确定了成像模型才能确定摄像机外参数的个数和求解的方法。计算机视觉研究中,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到像平面的投影关系即为成像模型,理想的投影成像模型是光学中的中心投影,也称为针孔模型。实际摄像系统由透镜和透镜组组成,可以由针孔模型近似模拟摄像机成像模型。 图2.1 针孔成像 2.2.2坐标变换 在实际摄像机的使用过程中,为方便计算人们常常设置多个坐标系,因此空间点的成像过程必然涉及到许多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化,下面主要阐述几个重要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2.2.2.1世界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 图2.2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空间关系 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 ? ????????????=???? ????????111w w w T c c c Z Y X O T R Z Y X R 和T 分别是从世界坐标系到摄像机坐标系的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系数,反映的是世界坐标系和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因此称为外参数。 2.2.2.2物理坐标系--像素坐标系 图2.3 像素坐标系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一学习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软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ystemView软件,学习数字通信系统SystemView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实际的仿真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软件设计和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说明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环境的用于系统仿真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工具。使用它,用户可以用图符(Token)去描述自己的系统,无需与复杂的程序语言打交道,不用写代码即可完成各种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利用System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和各种多速率系统,它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SystemView的图符资源十分丰富,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还可进行CDMA通信系统和数字电视业务的分析;用户还可以自己用C语言编写自己的用户自定义库。 SystemView能自动执行系统连接检查,给出连接错误信息或尚悬空的待连接端信息,通知用户连接出错并通过显示指出出错的图标。 在系统设计和仿真方面,SystemView还提供了一个真实而灵活的窗口用以检查、分析系统波形,也可完成对仿真运行结果的各种运算、频谱分析、滤波。 三、实验设备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 1 计算机通用 1 2 SystemView 软件 四、实验内容 1.安装SystemView,对该软件有一个感性认识 根据SystemView安装软件说明,在电脑上安装SystemView软件。 (1)运行安装程序svu_32.exe (2)点击安装之后出现以下窗口:

(3)按照提示进行安装,点击finish完成安装: (4)退出安装界面。 2.了解SystemView设计窗口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迭代,体会迭代思想的重要性。 2、通过在mathematica 环境下编写程序,利用迭代的方法求解方程的根、线性方程组的解、非线性方程组的解。 3、了解分形的的基本特性及利用mathematica 编程生成分形图形的基本方法, 在欣赏由mathematica 生成的美丽的分形图案的同时对分形几何这门学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哲理的高度理解这门学科诞生的必然性,激发读者探寻科学真理的兴趣。 4、从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的迭代出发,利用mathematica 认识混沌现象及其所 蕴涵的规律。 5、.进一步熟悉Mathematic 软件的使用,复习总结Mathematic 在数学作图中的应用,为便于研究数学图像问题提供方便,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数学问题以及问题的实际意义。 6、在学习和运用迭代法求解过程中,体会各种迭代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收敛速度上的异同点。 二、实验的环境: 学校机房,mathematica4环境 三、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迭代(一)—方程求解 函数的迭代法思想: 给定实数域上光滑的实值函数)(x f 以及初值0x 定义数列 1()n n x f x +=, ,3,2,1,0=n , (1) n x , ,3,2,1,0=n ,称为)(x f 的一个迭代序列。 (1)方程求根 给定迭代函数)(x f 以及初值0x 利用(1)迭代得到数列n x , ,3,2,1,0=n .如果数列收敛到某个*x ,则有 )(**x f x =. (2)

即*x 是方程)(x f x =的解。由此启发我们用如下的方法求方程0)(=x g 的近似解。 将方程0)(=x g 改写为等价的方程 )(x f x =, (3) 然后选取一初值利用(1)做迭代。迭代数列n x 收敛的极限就是方程0)(=x g 的解。 为了使得迭代序列收敛并尽快收敛到方程0)(=x g 的某一解的条件是迭代函数)(x f 在解的附近的导数将的绝对值尽量小,因此迭代方程修订成 x x f x h x )1()()(λλ-+== (4) 选取λ使得|)(|x h '在解的附近尽量小. 为此, 我们可以令 ,01)()(=-+'='λλx f x h 得 ) (11 x f '-= λ. 于是 1 )()()(-'-- =x f x x f x x h . 特别地,如果取x x g x f +=)()(, 则可得到迭代公式 .,1,0,) () (1 ='- =+n x g x g x x n n n n (5) (2)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的迭代求解理论与矩阵理论 给定一个n 元线性方程组 ??? ??=++=++, ,1 111111n n nn n n n b x a x a b x a x a (6) 或写成矩阵的形式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02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学生实验报告单03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报告单04

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践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号:2012141423018 姓名:汪逸飞 指导老师:黄维刚冯庆芬朱达川 实验时间:2016.1 班级:金材2班 组员:朱亮周思吟黄青青成萍 赵大炜汪逸飞王宝岳潘兴 二0一六年一月

一.前言 经过大三一学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的认识。本学期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使得我们对专业有了进一步感观上的认识,从实验工艺的制定到实验的实施再到最后数据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培养了我们积极动手的能力。 本次实验主要包括40Cr,W18Cr4V,Q235实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拉伸试验与冲击实验,力学性能的测定,以及端淬实验。 二.热处理工艺 (一)40Cr 1.简介 40Cr钢是淬透性良好的合金调质钢,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低的缺口敏感性。其中C%=0.37%~0.44%,Cr%=0.8%~1.1%,Ac1为743℃,Ar1为693℃,Ac3为782℃,Ar3为730℃,Ms为355℃,Acm=780℃。正火温度850~870℃,硬度179~229HBS。对40Cr钢的热处理有四种:、正火、淬火+低温回火、淬火+中温回火、淬火+高温回火。 2.热处理工艺 2.1正火加热至900±10,保温20分钟,空冷。 2.2淬火加热至850±10,保温20分钟,油冷。

2.3不同温度回火 2.3.1淬火+低温回火:加热至200±10保温1小时,空冷。 2.3.2淬火+中温回火:加热至450±10保温1小时,空冷。 2.3.3淬火+高温回火:加热至600±10保温1小时,水冷。

数电实验第二次实验报告

实验二数据选择器应用 学号16127100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习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和特点。 2.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它的测试。 3.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应用。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1.数据选择器 数据选择器(multiplexer)又称为多路开关,是一种重要的组合逻辑部件,它可以实现从多路数据传输中选择任何一路信号输出,选择的控制由专列的端口编码决定,称为地址码,数据选择器可以完成很多的逻辑功能,例如函数发生器、桶形移位器、并串转换器、波形产生器等。 本实验采用的逻辑器件为TTL 双极型数字集成逻辑电路74LS153,它有两个4 选1,外形为双列直插,引脚排列如图2-1 所示,逻辑符号如图2-2 所示。其中D0、D1、D2、D3 为数据输入端,Q 为输出端,A0、A1 为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端(地址码),同时控制两个选择器的数据输出,S 为工作状态控制端(使能端),74LS153 的功能表见表2-1。 数据选择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逻辑函数。现设逻辑函数F(X,Y)=∑(1,2),则可用一个4 选1 完成,根据数据选择器的定义:Q (A1,A0)=A1A0D0+ A1A0D1+ A1A0D2+ A1A0D3,令A1=X,A0=Y,1S=0,1D0=1D3=0,1D1=1D2=1,那么输出Q=F。如果逻辑函数的输入变量数超过了数据选择器的地址控制端位数,则必须进行逻辑函数

降维或者集成芯片扩展。例如用一块74LS153 实现一个一位全加器,因为一位全加器的逻辑函数表达式是: S1(A,B,CI)=∑(1,2,4,7) CO(A,B,CI)=∑(3,5,6,7) 现设定A1=A,A0=B,CI 为图记变量,输出1Q=S1,2Q=CI,由卡诺图(见图2-3,图2-4)得到数据输入: 1D0=CI,1D1=CI,1D2=CI,1D3=CI,2D0=0,2D1=CI,2D1=CI,2D3=1,由此构成逻辑电路. 需要指出的是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当逻辑函数的输入变量数较多时,可比较多种方法取其最优实现。 四、实验内容: 1.验证74LS153 的逻辑功能按表2-1 所列测试,特别注意所测芯A1、A0 哪一个是高位S 端是否低电平有效当芯片封锁时,出是什么电平。 记录: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反思: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内,RNA主要分布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实验用具: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 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五、考点提示: 1、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2、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5、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