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梁山石漠化植被恢复区 植被群落演替研究

重庆中梁山石漠化植被恢复区 植被群落演替研究
重庆中梁山石漠化植被恢复区 植被群落演替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及措施建议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及措施建议 摘要:针对我国矿区废弃地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恢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土壤改良、土壤重金属治理、植被恢复、构建综合生态农业等。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 1 前言 矿区废弃地是指在矿产开采过程中被开采活动所破坏、不通过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露天矿的外排土场、煤矿的矸石山、尾矿库、井工矿形成的采空区和塌陷区,以及矿区辅助建筑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废弃地的产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尤其是宝贵的耕地资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矸石山自燃污染大气环境。 2 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 1988年出台的《土地复垦规定》,使我国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开始步入法制轨道,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速度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型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率几乎为零。对我国389座乡镇矿区调查表明,乡镇小型矿区对土地破坏十分严重,且基本未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恢复率几乎为零 [1]。(2)片面强调植被覆盖率。目前我国生态恢复工作只强调植被的覆盖率,把覆盖率作为评价生态恢复工作的唯一指标,而忽视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多样

性,以及生态恢复后的环境效应、水土保持情况和经济的可持续性。(3)忽视生态系统对多样性的要求。目前我国人工建设的矿区生态系统往往物种单一、年龄结构大体相同、空间排列整齐有序,而天然的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多样性等,这样才能为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条件[2]。(4)大量使用外来物种。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为追求高的植被覆盖率往往大量引进生命力强的外来物种,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排挤当地土著植物物种。 3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措施 3.1 废弃地土壤改良 废弃地土壤由于采矿活动对地表的破坏,以及排土场、矸石山和尾矿库堆积造成的污染,使得废弃地土壤缺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给生态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前提。目前可采取的土壤改良措施有: (1)客土覆盖。选择合适的取土场,在不破坏取土场土地的情况下,取适量土壤覆盖在需要恢复的废弃地上。该方法简单有效,但费用高,适用经济条件较好的矿区。(2)土壤增肥改良。大部分矿区废弃地土壤缺乏氮、磷等营养物质,需要向土壤中添加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土壤适合植物生长,加快生态恢复进程。土壤增肥改良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添加肥料,一种是生物固氮。 添加肥料可以施加化肥,也可以施加有机肥,由于有机肥比化肥

西南地区石漠化

1 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演变历程 1.1 古今对比 “六月渡泸,深入不毛”,此说的含义虽然主要是指荒无人烟,但也有树草稀少的一层意思。在“七擒孟获”区域,既有千里蓊翠、瘴气叠起,又有群峰嶙峋、乱石崩云。事实上,在大小凉山及金沙江两岸,石漠化现象确实自古有之。但在明清之前,这里却是炊烟依稀,人迹罕至,有那么些许地域石漠化,不但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倒反而成了莽原中的锦绣。产生严重石漠化,是到了本世纪的事情,且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真正具有重大意义。50年代前,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并不严重。50年代以后,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石漠化逐渐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对石漠化演变过程中的种种表象予以正确认识,对产生这些表象的原因和实质进行剖析,将有助于人们探索预防石漠化和治理石漠化的途径与办法。 20世纪50~90年代是西南石漠化最剧烈的时期。在这短暂的几十年中,西南地区石漠化面积从不足为道的几千平方千米,发展到了几万平方千米,为人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演变表象。各种表象中最有价值的是严重的物质、能量损失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经济发展扭曲与位移。 1.2 50年代前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南山区是一个基本没明显石漠化演变的年代。50年代前后,在川、黔、滇、桂、渝以及湘西、恩施的大部分山区,基本上都是莽莽原始森林,是土匪猖獗、猛兽出没、人烟稀少的地方。除了极个别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外,很难见到大面积的石漠化区域。例如,贵州省麻山、瑶山地区的中心地带,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的某些严重水土流失区以及桂北、湘西、恩施的一些地区,裸岩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现在已达75%以上。而在1958年以前,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几乎都在50%~70%之间。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现在石漠化越严重的地方,多半是50年前原始森林保存得越好的地方。50年代以前,由于树草的生长量总体水平高于采伐量总体水平,因此,从总体上讲,是逆石漠化速度大于石漠化速度。 1.3 50年代后 到了50年代初,由于大力鼓励开荒种粮,导致森林面积不断缩小。于是,石漠化现象开始明显起来。但严格地说,在西南地区真正有意义的石漠化,是起始于1958年。自1958年森林遭到了毁灭性的砍伐后,大部分地区首次出现“森林赤字”,从此走向了高速石漠化的时代。对贵州省长顺县鼓扬乡作的典型调查结果表明: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砍伐森林的面积达50 km2,积木2 000 000 m3,超过了1901~1957年57年的砍伐总量。比毁灭性砍伐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失去了森林的屏障,原本无水土流失的大部分地域产生了明显的水土流失。1958年以后的三五年内,又再加上农民乘机大铲“火土灰”,在树光的基础上,

对重庆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与理解

对重庆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与理解 前言 11月22日,我们前往朝天门广场下面的重庆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在大沙盘前,整个重庆版图尽在脚下,此刻我知道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跟随者讲解员,我们一一参观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雄伟气势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造型独特的马戏团表演场、创意百分百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等模型,还看到了巧妙设计于地下的长江三峡、嘉陵江及两者汇集后的轨道,还观看了环幕影像。结合在展览馆的所见,及老师课堂上所讲,查阅相关资料后,对重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从重庆的整体布局及局部渝中区的发展规划两方面来谈谈对重庆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对重庆的整体布局的认识包括对山水格局、绿化系统格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城市产业发展格局、城市功能分区等的认识,对渝中区规划的认识主要是对渝中区中心商务区的认识与理解。 对重庆的整体印象 山水格局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北部和东南部分别靠大巴山、武陵山

两座大山脉,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形沿河流、山脉起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构成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状态。主要形成“一岛、两江、三谷、四脉”的山水格局。“一岛” ,即渝中半岛;“两江” ,即长江、嘉陵江;“三谷”即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西部槽谷、中梁山与铜锣山之间的中部宽谷,铜锣山与明月山之间的东部槽谷;“四脉”即缙云山脉、中梁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东温泉山脉。 绿地系统 根据都市区山水城市的特征,整体形成“两带”、“四楔”、“多廊”、“三区”的空间结构体系。“两带”即对长江、嘉陵江流经市区地段水位标高187米以上的江岸进行全面绿化,在江岸结合地形,按需布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湿地等,构筑两带滨江绿带;“四楔”即保护由南北向平行排列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形成贯穿都市区的四条楔形绿地;“多廊”即沿主城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建立宽带状绿色廊道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与四山林地和城郊大绿化系统相衔接,形成都市区一体化绿化空间,以城市绿化分隔主城十二个组团;“三区”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特色和用地性质对绿地布局的不同要求,规划按主城区、郊区小城镇、非建设区三个区域层次分别布局城市绿地。此外,在建设路岸林带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中,通过逐步丰富原有林带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市绿地转化。 城市空间分布格局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探析 近年来,因矿山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问题也来越严重,废弃的矿山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活动。为了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常见的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污染等。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一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我国矿产行业环境恢复建设做提供参考。关键词:矿山废弃地;可持续发展;修复技术矿产资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着严重的影响。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95%以上能源,百分之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可见,矿产的资源押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立正确的矿产生产管理和环境恢复保护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矿产修复技术的研究,为减少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做出技术性指导和帮助。 1 矿山废弃地的特点和修复意义矿产企业通过人工或者机械队采矿的进行采矿,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将会进行弃置,这些形成的排土场、塌陷区、尾矿库被通称为矿山废弃地。废弃地由于缺乏足够的氮、磷、钾无机物的地质,经过大气循环和土壤吸收会对造成极大的环境破坏,严重威胁着矿产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存发展。对此,将矿山废弃地进行修复和整改,对人类未来健康发展意义非凡。根据破坏来源程度的不同,现场有一些1/ 5

脱离表土和级别较低的矿土和碎石会形成碎石堆。已经开采过矿地在矿渣堆积下也会堆积成为尾矿废弃地,通过生态修复技术能够让矿地废弃地植被率变高,减少水土流失,修复矿山原貌,改善生态环境。经过生物化学处理后的,矿区土壤能够重新恢复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让矿山及周边生态土壤得到转变,通过大气调整能够改变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调节气候;降低风尘风沙危害,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保障矿区周围的人民安全,提升采矿效率和经济效益。 2浅析生态修复技术适用范围 2.1 对采矿场生态修复为了降低采矿区生态污染,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生态修复技术成为矿产废弃的恢复的最有效技术。这种方法能够对恶劣的矿区土壤进行改善,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一般恢复的周期为三至六月不等。受废弃的坡度和环境气候影响,在坡度和破坏程度不同影响下,企业对采矿场的处理方法各有所异。在一些较为平缓的地方可以采取喷洒或采用鱼鳞坑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改。小于四十度的边坡比较适用于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处理,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将种子和土壤改良剂混合均匀通过机械喷洒的方式喷洒于废弃地上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陡峭的坡面常采用鱼鳞穴法,飘台法等,进一步深化采矿场的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优化。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常见种植的植物有野蔷薇、金银花等。 2.2填充塌陷生态修复法结合塌陷区结合塌陷程度,地质情况、修复力度需要采用不同的填充2/ 5

001、重庆主城滨江步道的规划建设实践

重庆主城滨江步道的规划建设实践 刘胜洪 舒沐晖 摘要:重庆,是驰名的山城,也是著名的江城,滨江景观资源丰富而独特。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发挥滨江资源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市民以及外来游客,围绕步行及步行空间的规划建设是关键举措。从整体滨江区域、重点线路、重要节点等多个层面和角度,通过空间布局、建设标准等指引,力促形成连续、便捷、舒适、优美的滨江步道体系,改善滨江出行及休闲环境,营造愉悦、悠闲、轻松的滨江活动氛围,提升城市滨江空间和城市整体品质。 关键词:重庆 滨江 步道 规划 实践 重庆,一座独特的大山大江之城, 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山”绵亘,大山之间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营造出独具韵味的滨江景观特色。围绕如何将宝贵的滨江景观资源有效地打造利用,为市民共享、让游客流连,重庆市近年来着力开展了以两江四岸城市设计为主的一系列规划设计,而滨江步道体系作为滨江休闲观景的重要载体是重点之一。 图1 重庆主城大山大江的自然空间格局图2 重庆主城滨江重点区域示意

1 重庆滨江步道体系的概念与现状 1.1滨江步道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滨江步道是沿重庆主城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连续顺延的步行通道及线性步行空间,主要利用现有步行通道,通过改造或新建,形成连贯性较强的体系。通过串联人流集散点、衔接人流集散通道等相关要素形成网络,实现其为滨江居民及游客提供通行、休闲、健身、观光等服务的功能。 滨江步道以三种主要形式存在和组成:人行道——滨江道路人行道;护岸步道——滨江护岸工程马道或梯步道;滩涂步道——利用天然河床的简易铺装步行道(见图3)。 图3 滨江步道主要形式 1.2重庆主城滨江步道体系发展现状 滨江步道规划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现状滨江路已达到一定规模,且各种步道形式均有所分布;同时局部和小范围的步道规划也已开展,如渝中半岛正在开展山城步道示范项目建设,北部新区大竹林段正在开展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建设。 但目前滨江步道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如滨江步道系统性连续性较差、步行空间局促紧张、步行环境不佳、步行沿途景观凌乱、步行服务设施缺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滨江区域城市品质提升和资源利用。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关于矿山植被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 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大风扬尘影响着当地的空气质量。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不仅造成植被破坏、山体创伤、形成采空区、切断地下水系,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大量的废石、弃渣等固体废弃物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而且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一、是矿业活动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采煤引起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地下水疏干及污染,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城市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落形成漏斗等,造成的部分土壤沙化、大气扬尘等;二、是矿山的“三废”已成为大气、水体、地质环境等的重要污染源; 三、是采矿造成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的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 基于上述情况,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年来加大对矿山恢复的治理。这里就关于矿山恢复治理的一些措施,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一)???????绘制矿山现状图(有条件可以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 (二)???????进行地质勘测、坡面处理和弃渣平整(消除安全隐患) (三)???????挡渣墙(浆砌、干砌、格宾、植生袋) 规格依具体情况决定 格宾挡渣墙; 格宾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的箱形结构,将抗腐耐磨高强的低 碳高镀锌钢丝或铝锌合金钢丝(或同质包塑钢丝),由机械编织成双绞、六边形网

目的网片.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用做堤防、路基防护等工程的新技术。 网片的钢丝由锤炼过且热镀锌的软钢所做成。如在低碳高镀锌或铝锌合金钢丝表面包覆上一层经特殊优化的高抗腐蚀树脂。其成品结构具有防锈防、静电、抗老化、耐腐蚀、高抗压、高抗剪等特点,能有效抵抗海水或高度污染环境的侵蚀。 该工艺起源于欧洲,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工程、堤防的保护工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工程结构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同时与一些常用结构比较起来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保护河床、治理滑坡、防治泥石流、防止落石兼顾环境保护的首选结构型式。 植生袋挡渣墙: 植生袋,也叫绿生BAG 1、植生袋的构成: 植生袋是用编织网缝成40X60厘米的口袋,在袋的内表面粘贴上双层特制纸,在两层纸的中间均匀地附着草种(或草、花种混合)和有机复合肥料而成。 2、植生袋施工方法: 向袋里装满土将袋口扎紧待用,施工时要将带标识线的那面朝上,垛放在工作面上。在植生袋上浇水并保持湿润,十天左右草就长出来了。

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精)

鸡西矿区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 本文通过对鸡西城子河采石场废弃地植物恢复的过程进行研究,采取不同模式的植被类型模式:樟子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兴凯赤松—草木犀—地锦模式(客土、客土营养袋、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栽植方式)、胡枝子—沙棘模式、胡枝子—苜蓿—地锦模式以及紫穗槐—草木樨—地锦模式,进行大面积的恢复。从不同栽植类型的植被生长状况、植被对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对研究地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来总结经验,为今后矿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客土整地方式对木本树木的成活和生长状况起着关键的作用;经过客土、客土营养带、客土保苗剂以及原土四种整地,对木本树木树高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客土保苗剂栽植方式是最有效的植被恢复措施。植被在废弃地上的生长对于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照试验地土壤养分上、下层含量为:有机质0.94%、0.23%,全氮0.060%、0.047%,全磷0.0038%、 0.0027%,水解氮28.7mg/kg、13.3mg/kg,有效磷4.172mg/kg、3.769mg/kg速效钾23ppm、21ppm,而其他客土方式栽植的试验地土壤养分含量基本上均有所增加。因植物种类和土壤进行养分交换的有所不同,引起了不同栽植方式土壤上、下层的养分规律有所不同。沙棘对土壤水分增加的能力最为明显,由对照试验地的土壤上、下层含水率0.0265、0.0455提高到沙棘林内的0.0517、0.0625。试验区重金属含量按照含量排序是:Ni>Cr>Zn>Cd>Pb>Hg>As,其中Cd、Hg、Ni严重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级别的三级标准,其他重金属元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本文在对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过程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在采石场废弃地土壤中的重金属也做了较为全面的测定,这为今后的植被恢复工作和实际操作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 同主题文章 [1]. 王莹,李道亮. 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2]. 满秀玲,孟庆峰,刘文勇. 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06) [3]. 方华,林建平,莫江明.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 [J]. 生态环境. 2006.(03) [4]. 史立忠. 规范中小采石场的安全开采' [J]. 劳动保护. 2003.(09) [5]. 吴国平. 加强整合集约经营确保安全——关于实施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我区采石场发展影响的报告' [J].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5.(01)

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研究

浅析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的历史原因 【摘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它严重的影响了西南地区的发展。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现象的出现不是一朝一夕人为因素的影响,它的出现有着很深刻的历史原因。追根究底,才能杜绝后患。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的历史原因,给人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了解历史。除此之外,让人们在做决策时,把目光放的更远,不要过度的追去眼前的利益。 【关键词】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统治者; 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众多的学者把目光聚焦在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的成因和解决之法上,试图可以有效的帮助西南地区的人们解决喀斯特石漠化问题。然而,事物的发展是有联系性的,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问题的出现不是当前社会的各种人为因素的暂时作用,它最原始的成因应该追究在历史上。纵观我国古代的各种政策,它们在一定的时代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那些看似有着重大积极意义的政策开始暴露了它们的弊端。当今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府部门的决策尤其显得重要。政府部门在做决策时,应该更多的把目光放的更长远,不要过度的追求眼前的利益,以免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可磨灭的危机。 一、初涉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 (一)喀斯特石漠化的含义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低洼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的喀斯特地貌有竖井、芽洞和天生桥等。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漠化已经成为

重庆市赶场时间表

重庆市赶场时间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重庆赶场时间表 在网上乱七八糟收集的一些赶场时间,想赶场耍,但是不知道时间准确不,而且目前还不全面,差好多,发出来希望大家看看能不能看看有没有错帮忙修改下,或者补充些,最想要的是近郊的或者远一点但是很有特色值得推荐的赶场处。谢谢。 沙坪坝区:中梁镇新店子258(老中梁3.6.9)、回龙坝369、曾家147、双碑(周日)、西永陈家桥369、曾家147、歌乐山258、青木关147 九龙坡:石桥铺老街(渝州交易城南华街)5、10、玉清寺(周六)、中梁山人和场369、白市驿147、金凤369、西彭369、石板258、巴福369、空压厂家属区每月20日 南岸区:南坪老菜市369、大兴场369、长生258、老厂369、峡口147、铜元局(周日) 江北区:望海花市(周六周日)、红土地(周日)、鱼嘴147 大渡口:跳蹬258、大堰花市(周六周日) 北碚:北碚正码头(周日)、蔡家369、水土147、三圣147、药王369、同兴147、歇马147、静观147、土场147、澄江147、柳荫258、石坝369、偏岩147、复兴258 渝北区:石船258、王家369、多宝258、古路147、沙坪258、木耳258、两路369、空港下面的仁睦滩147、龙兴369、、兴隆369、人和147、鸳鸯258、礼嘉369、统景147、龙安369、洛碛147、原来的石鞋镇(现属木耳镇管辖)147、木耳258 巴南区:李家沱土桥147、界石369、鱼洞(市场搬迁至鱼洞化龙路开发区)147、一品147、百节258、石龙4、7、10、石滩369石滩镇凉水147、接龙258、木洞147、跳石258、惠民147、惠民镇永兴369、姜家258、姜家镇白鹤塘147、安澜369、双河口258、丰盛逢单、东泉147、麻柳嘴258、天星寺147、五布258、南彭147 南川:大有369、庆元258、元村147、兴隆、水江、福寿、石莲、冷水关、太平逢单、南平、大观、文凤、鸣玉逢双、木凉258、石墙369、中桥258、民主是147、土溪369、乾丰258、鱼泉147、石溪147、金山147、头渡258、德隆369、马嘴147、合溪258、古花147 永川:松溉3、6、10、离松溉最近的一个镇是何梗,1,3,5,7,9赶场 璧山369狮子258、丁家47、10、红宇老厂15、八塘369、五龙47、10、依凤147、大路258、七塘147、丹凤147、正兴258、石院369、大兴369、河边镇147、大足369、雍溪147 合川:草街369、铜溪147、太和369、油桥369渭沱147、大石147、方溪147、化龙147、安居147、铜溪258、小沔258、钱塘逢单、三庙369、合隆258、七间147,狮滩258,小沔147,三汇369、宝华258 荣昌:盘龙369、新峰147、古昌(协和)258、路孔147、广顺147、东兴369、金花乡147、雷音乡147、墨林乡147、铁厂镇147、过水镇258、10、保华、古文、古佳乡、东佳逢单31号除外、正紫、乐德、双石、复兴乡、来牟、鼎新、双古、留佳逢单、度佳、高山、河口、旭阳、长山、望佳、观山、新桥、于佳乡逢双 长寿:云台369、石堰147、海棠258 綦江万盛:万盛老街147、桃子老街258、腰子街369、古南镇(万兴场369、通惠场北渡场147)、三角镇(三角场369、乐兴场147吉安场47、10)、隆盛镇258、永城147、横山258、巨龙369、新盛镇(新盛场369、正自场47、10)、永新镇(永新场147、罗家场369、新建场369、三会场369、紫荆场147、升平场369)、中峰镇(中峰场258、大垭场369)、郭扶镇(郭扶场147、高青场369、高庙场258、骑龙场258)、篆塘镇(篆塘场258、盖石场147、分水场369)、三江369、石角镇(石角场258、蒲河场369、新民场369、瀛坪场369、瀛山(白云观)场147)、扶欢369、东溪镇(东溪场369、镇紫街258)、丁山镇147赶水镇(赶水场147、适中场258)、安稳258、打通场38、石壕镇(石壕场369、羊叉场5、10)、

矿山植被恢复计划

xx石料厂植被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xx石料厂位于我市xx镇xx村,是一家以露天开采、加工石灰岩原料为主的大型石料厂,该厂区由于大量石灰岩被开采,使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地表已无土壤、无植被,呈现出石体裸露状态。同时地表还形成了石子陡坡,容易坍塌,平缓处则堆放了大量开采后的石料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土地生产能力已经丧失,既恶化了周边生态环境,也存在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9+2”工作布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结合我市实情,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露天石料厂植被恢复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三、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原则;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四、主要方法

(一)树种选择 本次治理范围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治理树种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中生态环境恢复较快、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容易成活的树种。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乔木树种以柏树、栎树、椿树等抗旱易活的树种为主,攀援植物以爬山虎、荆条为主,垂悬植物以葛藤为主。 (二)治理技术 石料厂自身立地条件差,属于生态脆弱区,在大量开采石料后,地表被破坏,无土壤、砂石层裸露,植被无法成活,开采剖面更是形成了陡坡或陡壁,治理难度较大。针对xx 石料厂的类型,有以下治理措施。 1.客土栽植,分为全面客土和局部客土栽植。 一是对边坡坡度小于30°的弃渣区及采石迹地,采用回填土的方法进行植被恢复,回填的土壤厚度应达到1米左右,并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使植被成活率提高。二是局部地区在苗木栽植挖穴时扩大坑穴的直径与深度,在穴内先铺设单向渗水膜,然后在铺设客土10-20cm,栽植后回填客土。 2.边坡坡度大于 30°而小于 45°的,采用爆破造林、或改造成台阶状造林、或采用植生袋复绿。植生袋是用可以自然降解的木浆纤维纸经复合加工而成,把精选的种子及培养基按照特定的工艺和配方定植在袋内。 3.边坡坡度在 45--60°的,可采用“鱼鳞坑”复绿。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分析

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 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硏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历史遗留矿区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勘查标准的研究及制走,大力推进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工作。各地通过规划、标准、政策的制走实施,谋划部署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矿山生态修复 为形成〃加快还旧账,不再欠新账〃的治理局面,对于生产矿山,通过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制度, 推进保证金改基金制度,探索建立动态监管制度,推动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对于废弃矿山”通过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指导省级财政专项投入”加强政策激励与引导,不断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 (一)完善和推进各项制度 完成中央深改委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制度改革任务,完善〃二合一"方案审查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三合一〃改革,突出矿山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 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改基金制度改革。督促各地按照〃应返尽返〃原则加快返还企业保

证金,截至2019年4月,全国返还保证金 292.5亿元。同时,指导各地加快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 (二)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 落实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重大部署。2019年4月,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3号)。2019年5月,召开重点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会,部署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 千米范围内和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等7个省(区、市)34 个重点城市周边20千米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拟于2020年底完成。 (三)落实治理资金、开展工程试点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通过前两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计划治理面积约2.58万公顷。 自然资源部与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共同完成第三批工程试点竞争性评审等工作。经报国务院批准同意,支持内蒙古等14个省(区、市)实施试点,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40 亿元,其中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内容。 (四)矿山恢复治理情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1.3 指导思想 1.4 编制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3 可能的不良地质条件 2.2.4 气候条件 2.3 主要工程数量 第三章施工总体布置3.1 施工准备 3.1.1 图纸核对与地质复勘 3.1.2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1.3 技术交底、交接桩和复测 3.1.4 组建工地试验室 3.1.5 机械设备准备 3.1.6 物资准备 3.1.7 生活、卫生医疗保障

3.2 临时设施 3.2.1 临时工程数量表 3.2.2 施工便道 3.2.3 施工用电 3.2.4 施工用水 3.2.5 砼拌和站 3.2.6 临时通讯 3.2.7 储料场与加工棚 3.2.8 生产、生活用房 3.2.9 急救设施 3.2.10 防火设施 3.2.11 弃碴场 3.3 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四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4.1 组织机构 4.2 管理职责 第五章工期计划 5.1工期目标 5.2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5.3任务划分 5.4施工计划进度横道图 5.5施工计划进度网络图

第六章资源配置 6.1劳动力组织及进场计划 6.1.1劳动力组织的原则 6.1.2劳动力安排计划 6.1.3保证劳动力供应的措施 6.2物资设备 6.2.1主要材料的供应 6.2.2主要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6.3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及试验、测量、检测仪器设备 第七章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总目标 7.1 总体施工安排 7.1.1 总体施工安排原则 7.1.2 总体施工安排 7.2 总体施工方案 7.2.1 控制测量方案 7.2.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 7.2.3洞口防护棚施工方案 7.2.4 进洞施工方案 7.2.5 掘进施工方案 7.2.6 超前支护方案 7.2.7 临时支护方案 7.2.8 监控量测方案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发展趋势

! 收稿日期: 2006-06-24作者简介:李梦先(1968-),女,湖南岳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荒漠化监测、石漠化调查规划和治理研究。 !第25卷第3期2006年8月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CENTRALSOUTH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Vol.25No.3Aug.2006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发展趋势 李梦先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北京100714) 摘要:分析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基本特征和石漠化状况;并对影响石漠化发展趋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形势分析中国分类号:P58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075(2006)03-0019-04 StoneDesertificationStatusQuoandItsDevelopingTrendin SouthwestChinaKarstArea LIMeng-xian (CombatingDesertificationManagementCenterofStateForestryAdministration,Bejing100714,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basicfeaturesandstonedesertificationconditionsaswellasthefactorstoinfluencestonedesertificationdevelopingtrendinSouthwestChinaKarstArea.Keywords: southwestChinakarstarea;stonedesertification;situationanolysis石漠化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之一,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石漠化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生存空间缩小、贫困加剧,影响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石漠化概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经过科技工作者对石漠化形成机理、成因等的研究,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1]是: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许多学者认为石漠化是荒漠化[2]的一种,但它与“荒漠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发生的地域不同,荒漠化是干旱的产物,发生区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而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1西南岩溶区的基本特征 岩溶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分布。我国岩溶地貌处于世界三大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中国西南地区的岩溶由于分布面积大、发育类型最齐全、生态环境脆弱性大而备受社会的关注。西南岩溶的地域范围是指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岩溶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北起秦岭山脉南麓,南至广西盆地,西至横断山脉,东抵罗霄山脉西侧,地理坐标98°36′-116°05′E,22°01′-33°16′N。跨中国大地貌单元的三级阶梯,主要位于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区域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貌、岩性、气候条件极其复杂多变,受大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表高程逐步抬升,岩体皱褶、断裂和变形,河流的切割作用不断加大,从而构成了陡峭而破碎的地形特征,山岭河谷交错,相对高差大,丘陵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1.4%,

重庆市铜锣山片区地层简介

重庆市铜锣山片区地层简介 工作区属铜锣峡背斜及南温泉背斜隆起成山的部位。其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四川盆地分区、万县小区。工作区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为主。现由老到新介绍如下: 一、三叠系(T) (一)、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背斜核部仅出露第五段(或第四段)上部岩层,岩性为暗紫色钙质泥岩,夹灰色薄层泥质灰岩。重庆市市区飞仙关组剖面,以沙坪坝区山洞凉枫垭西、即中梁山背斜西翼,出露最好。岩性为暗紫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与灰色灰岩、泥质灰岩互层,厚514m。分五个岩性段:其中第五段(77m)为暗紫色泥灰岩夹灰色石灰岩;第三段(209m)为暗紫色薄层泥灰岩,顶部为黄绿色页岩,厚约8m;第一段(60m):以暗紫色钙质泥岩为主,顶部为黄绿色页岩,厚约2m,近底部为灰色泥质灰岩、底部为黄绿色页岩。第四段(100m):为灰岩、泥质灰岩夹鲕状灰岩,中上部有一层含铁质鲕状灰岩,富含蚌形蛤化石,为区域性标志层。第二段(68m):上部为灰色泥质灰岩、夹暗紫色泥灰岩,下部为暗紫色厚层块状泥灰岩。 万县小区飞仙关组标准剖面位于重庆合川盐井溪,自上而下分四个岩性段。即:将中梁山剖面第一、第二岩性段合并为第一段。第三岩性段则相当于小区第二段,以此类推。 (二)、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 分布在背斜核部,风化后,形成槽谷地貌。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岩性、岩相稳定,可大范围内对比。南温泉实测剖面,分四个岩性段,厚590m。 第四段(T1j4):灰、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夹深灰、灰色 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两层盐溶角砾岩,厚131m。 第三段(T1j 3):灰白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及少量钙质白云岩,厚114m。中上部含姜黄色、扁豆状燧石结核,为区域性标志层。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任务的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任务依据 (2) 1.2.2相关法律法规 (3) 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4) 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4) 1.2.5投资估算依据 (4)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 1.3.1指导思想 (5) 1.3.2基本原则 (5)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6) 1.5方案技术路线 (6) 第二章矿区概况 (8) 2.1区域自然条件 (8) 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8) 2.1.2气象气候 (8) 2.1.3地表水 (9) 2.1.4地下水 (9)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9) 2.2.1地形地貌 (9) 2.2.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2.2.3矿区工程技术条件 (10) 2.2.4矿区地质构造 (10) 2.2.5区域地层 (12) 2.2.6矿带及矿床特征 (15)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8)

2.3.1人口及行政区划 (18) 2.3.2社会经济概况 (18) 2.3.3风景文物保护区划 (18) 2.3.4环境功能区划 (19) 第三章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20) 3.1历史沿革 (20) 3.2项目组成 (20) 3.2.1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 (20) 3.2.2环保工程 (20) 3.3生产现状 (22) 3.3.1井田境界 (22) 3.3.2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22) 3.3.3总平面布置 (23) 3.3.4生产工艺 (23) 3.3.5剥离废弃土石排放系统 (25) 3.3.6采场防、排水及供水系统 (26) 第四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27) 4.1调查方法概述 (27) 4.1.1调查范围 (27) 4.1.2调查内容 (27) 4.1.3调查方法 (27) 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28) 4.2.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分布 (28) 4.2.2矿区动物资源 (29) 4.2.3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现状及评价 (29) 4.2.4尾矿库、废石场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 4.2.5临时性不稳定边坡 (32) 4.2.6铁矿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33)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

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 1. 概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交通建设不断发展,矿山开采,特别是以建筑石料为主的 露天开采矿山,在南方极其普遍,在为经济和城市建设提供必需材料的同时,给环境带来 极大的破坏,使美丽的青山被爆破开挖得“千疮百孔”。由于爆破和底部掏挖矿石,造成 矿山边坡陡峭、凹凸不平,裸露的边坡以岩石坡面为主,使植物难以自然生长和修复,必 须通过人工措施改造和营造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才能恢复坡面绿化,改善其生态环境。 2. 我国矿山废弃地 2.1 矿山废弃地概念 矿山废弃地是指在采矿过程中所破坏的、未经一定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它包括: (1)融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堆积而成的废石堆积地; (2)矿体采完后留下的采空区和塌陷区形成的采矿废弃地; (3)开采出的矿石已经选出精矿后产生的尾矿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4)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道路交通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2.2 我国矿山废弃地概况 由矿产业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破坏、毁坏或占有良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废弃矿与 采矿塌陷区, 已被视为危害环境之大户, 成为世界性课题。据统计,中国现有国营矿区企 业8000多,个体矿区达到23万多。全国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88 万hm ,并且每年 大约以4 167 万hm 的速度增长。 2.3 矿山废弃地带来的问题 2.3.1 山体破坏 由于采矿活动的采点多,布局不合理往往使得山体遭到严重的破坏。采掘剥离对自然 山体的肢解和蚕食相当严重,曾经林木密布的山坡被夷为平地,只留下条条沟壑。整个山 体千疮百孔,满目苍夷,不再见绿色的植被,只剩下一些陡峭的光滑石壁,原本优美的山 体景观被破坏殆尽了。 2.3.2 水体污染 在采矿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物理或化学的污染物,有的直接就排入附近的水体中,这 直接引起了污染。而露天堆放的矿物经雨水淋溶,地表水冲刷以及人为的洗煤也会污染水 系,形成浊流。这导致了原本清澈碧绿的水体变得污浊不堪,有时还会散发出恶臭,并且 受污染的水体中含有有毒的矿物元素,间接影响了岸边生长的植物,变成了一处荒芜的景 观。 2.3.3 植被退化 采矿活动对地貌,植被,土壤造成的直接摧毁造成破坏最明显的就是植被的退化,区 域的原生生境受到损伤,它使得山体表土剥离,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植被无法正常生长, 而且因为矿区固体废物的堆放也急剧恶化了植物群落的生存条件,这就影响了周边植物的 演替,破坏了植物景观的营造。 2.3.4占用和破坏大量的耕地资源 我国现有国营矿山企业8000多个,个体矿出达到23万多个。这些矿山企业在开采矿山过 程中对土地的破坏是惊人的。全国累计破坏和占用的土地面积相当于整个江西省的耕地总 面积280万hm2。 3. 废弃矿山立地条件评价和现状区划 3.1立地条件评价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