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l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力学基

础知识汽车站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具体内容包括链动与带传动,

齿轮传动、轮系,平面曲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理论力学基础、材料力学基础、轴系

零件,连接,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耍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汽车常用机构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汽车专业课提洪必要的机械知识。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

(!)掌握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2)具有对汽车各类机械传动和常用机构及常用维修机具进行运动和受力分析的

能力,

(3)掌握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具有运用机械高计工具书进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

力。

〔4)掌握—殷机械零件的结钩和标准,及其强度和刚度校核的基本知识。

(5)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概念.熟悉液压与气压元件,掌握典型汽车回路的工作

原理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救师应以汽车上所用到的机械为主开展教学,以便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各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各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可面面俱到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机构模型、到生产现

场参观等多种直观形式进厅教学

二、课时分配表

注:本课时分配表适用于招招收收初中毕业生的5年制高级技工学校,对于招收高中毕业生的3年制高级技工学校, 本课程的学时为了120学时各校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行当调整各模块的课时数

三、教学要求、内容及建议

模块一链传动与带传动

教学要求

1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了解链轮与链条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3掌握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4熟悉带传动的有关计算、安装维护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课题一链传动

课题二带传动

教学建议

1本模块重点是V带传动的原理、传动比及其特点

2使学生掌握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及V带标记,

3讲解带传动时,可以带学生到实习车间现场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以扩大学生的应用知识面

模块二齿轮传动

教学要求

1掌握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2了解渐开线的形成,熟悉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

3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和其他类型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啮合条件.了解它们的应用场合

4了解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与齿轮材料的选择方法

5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内容

课题—齿轮传动概述

课题二直齿圆柱齿轮

课题三其他类型齿轮传动

课题四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

课题五蜗杆传动

教学建议

1车模块重点是直齿圆柱齿轮的主委参数几何尺寸和齿轮传动传动比的概念

2对其他类型齿轮传动只作一般性介绍.在讲到斜齿轮时注意讲清楚有关的参数及正确啮合条件.

3使学生了解齿轮传动及蜗歼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尽可能用直现教具进行教学,

模块三轮系

教学要求

1熟悉定轴轮系的概念,应用及轮系的表达方法。

2掌所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3了解周转轮系的概念、应用以及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课题—定轴轮系

课题二周转轮系

教学建议

1模块重点是使学生能判断一般定轴轮系的传动路线和运动方向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汁算定轴轮系和周转轮希的传动比

模块四平面连杆机构

教学要求

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及基本类型,

2熟悉平面四四杆机构的性质及运动特性,

3了解铰链四杆机构汽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题一铰链四杆机构

课题二铰链四杆的演化

教学建议

1本模块重点是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组成条件和运动特点,

2采用现场教学或课件教学的形式使学生了解铰涟四杆机构在汽车上的应用模块五凸轮机构

教学要求

1掌握凸轮饥钩的组成,类型及工作手持点

2发解常见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动动现律

教学内容

课题—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 课题二凸轮机构以动件的运幼规律

教学建议

1模块重点是凸轮机构的基本组成应用特点和基本类型

2对本模块其他内容作一般性了解

3.在讲授对尽可能多地列举汽车上用到的凸轮机构

模块六理论力学基地

教学要求

1掌握力的图示.了解常见约束类型及特性.掌握确定约束反力作用点和方向的方法. 2掌握静力学公理的运用.熟悉分离体受力图的画法,

3掌握用几问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未知力的方法:

4掌握用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力偶,平衡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的方法。

教学内容

课题—静力学基础

课题二平面汇交力系及平衡

课题三力矩与力偶

课题四平面任意力系及平衡

教学建议

1教师应重点培拌学生对各种机构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2教师应列举—些汽车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掌握用平衡方程及几何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未知力的方法:

3力矩与力偶、用平衡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等知识可作一般了解

模块七材料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I掌握杆件的受力和变形形式,

2掌握拉,压杆的内力应力的汁算方法

3了解剪切,挤压强度的计算方法

4了解圆轴扭转时应力的计算方法及扭转时强度和刚度的计算方法。

5了解集中载荷下各种梁的内力及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课题一拉伸与压缩

课题二剪切与扔压

深题三扭转

课题四石梁的弯曲

教学建议

1教师应重点讲解拉FK变形的有关知i只.要◇◇生匪解决实◇问哀

2其他方面可以作为了解的内容并在教学中注意多举—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模块八轴系零件

教学要求

1熟悉常用轴的种类和应用特点.了解轴的结构,

2熟悉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应用恃点及其选用和装配方法。

3了解滚动铀承的结构类型、应用特点及其选用和装配方法,

4熟悉联轴器,离合器万向节和制动器的类型结构原理和应用特点

教学内容

课题一轴

谍题二滚幼轴承

课题三滑动曲承

课题四联轴器积离合器

课题五制动器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结合汽车维修的设备讲解轴系各零件的装配

2本模块救学重点是直轴,对开式滑动轴承、常用滚动轴承和离合器的相关知识3教师授课时应结合具体的零件或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模块九连接

教学要求

1了解连接和装配的基本功识.

2.熟悉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的类型应用特点和选用方法

3熟悉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以及螺纹连接的基本形式和防松装置教学内容

课题亠键连接

课题二销连接

课题三螺纹连接

教学建议

教师授课时要有针对地讲解汽车维修及装配过程中各种连接的应用

模块十液压与气压传动

教学要求

1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工作厚理及组成部分。

2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特点

3了解常见的液压气压基本回路,并能对其进行分折.

4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题一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课题二汽车典型液压转向系实例分

课题三自卸汽车液压系统分析

课题四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实例分析

教学建议

1以分析典型的液压与气压回路为主来讲授液压与气压的工作原理

2本模块重点是典型回路的分析各元件的功用只做一般性介绍

3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安排学生对汽车上的典型回路进行现场分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 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 主编:栾学刚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机械的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 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 了解机器的组成; 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的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掌握机器的组成。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了解零件的强度。 了解摩擦和磨损。 2.机械零件的精度 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术语、定义和相互关系; 掌握孔和轴的概念;尺寸的分类定义; 了解形状公差项目和基准的选用: 3.杆件的静力分析 掌握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 熟悉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掌握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形。 4.直杆的基本变形 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熟悉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 了解静载荷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了解扭转的概念。 了解外力矩的计算和扭转的计算。 熟悉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切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了解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了解弯矩图及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掌握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熟悉梁的强度计算。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了解交变应力及疲劳的概念。 5.工程材料 掌握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掌握钢的热处理及其目的。 了解常用有色金属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了解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和用途。 6.连接 了解键联接的功用和分类。 熟悉平键联接的结构和标准,掌握普通平键联接的选用。 了解花键联接的特点和类型。 掌握常用螺纹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熟悉螺纹联接的基本型式、结构尺寸及螺纹联接件。 了解螺纹联接的防松装置。 了解联轴器的功能、熟悉联轴器的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了解离合器的功用、主要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 7.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运动副及分类。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特点和应用。 了解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压力角和死点。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及应用。 掌握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了解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绘制。 8.机械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 了解V带的结构和标准;了解V带轮的材料和结构。 了解V带传动的安装、紧张和维护。 了解链传动。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3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Accounting 学时:4节/周学分数:3.5 适用层次和专业:本科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本大纲是根据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定的,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重在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实验教学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全面巩固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岗位工作实践打下基础;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编制记账凭证的能力,登记各类账簿的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查账、对账的能力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 2、任务: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会计准则、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会计档案的组成及保管, 了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过程及特点。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结构以及设置方法,掌握借贷记账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企业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 三、基本技能要求 通过实训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运用规范、仿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严格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实验学时分配

五、实训内容 实训1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熟悉借 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编制会计分录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训准备 1、用品:钢笔(红、黑各一)、直尺、计算器或算盘、练习本等; 2、证、表:试算平衡表等。 (三)实训要点 1、账户开设和登记方法; 2、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3、试算平衡方法。 (四)实训资料(略) (五)实训步骤 本项实训不分岗位进行。具体步骤为: 1、开设“T”型总分类账,并登记期初余额; 2、用借贷记账法编制分录; 3、根据会计分录逐日逐笔登记总账; 4、计算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5、编制试算平衡表; 6填写“实训报告单”。 实训2: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 (一)实训目的 本项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实训者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熟悉部分有代表性原始凭证样式,掌握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基本操作技能。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机械制造基础(Ⅱ) 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Ⅱ)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课程编码:4604266025属性:理论 学分: 2.5 总学时:40 实验学时: 4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 4504021040 3212211020 机械设计基础(Ⅰ) 机械制造实训(Ⅱ-1) 3212212020 机械制造实训(Ⅱ-2) 大纲执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邱亚玲 大纲审批:机电院学术委员会教学院长:祝效华 制定(修订)时间:2014年3月 二、目的与任务及能力培养 《机械制造基础(Ⅱ)》是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主要的切削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主要的机械加工装备;机械加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知识;零部件结构工艺性;零件几何精度的公差标准、精度设计方法;特种加工、精密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为学习其它有关专业课程及以后从事过程装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三、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择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零部件机械加工及装配的结构工艺性;掌握零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及零部件精度设计方法;具备制订机械加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特种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进与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本课程可采用案例(项目)教学法,以某一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为主线通过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36学时)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作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B11040077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财税基础教学大纲.doc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财税基础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管理学基础、秘书学、经济法规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学、秘书学喝和经济法规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秘书资格考证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均为理论学时。 第一部分会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和分类, 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和核算范围。 教学重点: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要素的特征、分类;会计恒等式的理解、运用;会计科目的分类、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难点:会计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恒等式的运用;各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会计的涵义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会计核算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核算方法简介 第三节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要素 二、会计恒等式 第四节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一、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二、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第五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二章复式记账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教学重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和具体运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定义和登记方法。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结构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Mach inery Manu facturi ng Base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学分 考试 (笔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 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 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 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 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 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 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 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 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 奠定扎 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 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 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 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 且教与学相结 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 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 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 修读对象: 总学时数: 修课学分: 考核方 式: 相关课程: 内容提要: (四 ) (五) (六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 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本文由cdled00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5 学分:讲课学时:45 适用对象: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先修课程:画法几何、机械制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的一门化工机械类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必要化工设备设计及使用的相关知识。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工程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化工设备常用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化工容器(特别是薄壁容器)和设备方面的机械知识;机械传动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逐步深化工程意识,尽量缩短工程应用与课堂学习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整个化工装置中所占地位与作用,进而增强求知欲望以及各专业配合工作的能力。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材料的性能及各类材料的特点;学会化工设备材料的选择方法;掌握内压薄壁容

器常见筒体封头的应力计算和强度设计,理解容器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外压圆筒及容器零部件的强度设计及标准选用,理解设备结构与分类,了解附件的结构与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绪论:课程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和性质。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力的概念及力的性质,二力平衡原理、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力的可传性、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定律,举例说明。约束形式: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固定铰链支座约束;活动铰链支座约束;固定端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的确定。举例说明。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介绍及力系平衡及其求解方法。举例说明。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力矩与力偶的概念、力的平移定理;熟练地掌握平衡条件解决力偶系问题。掌握力线平移定理及平面一般力系向点简掌握: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二力平衡原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和力的可传性。了解不同约束形式,掌握不同的约束反力的确定方法。教学要求 1 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举例说明。第四章直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与应力的确定;杆件受拉压的强度条件与变形情况;应用虎克定律求解轴向与横向的变形大小;拉伸与压缩的受力情况及其应力分布状况。材料拉伸和压缩时机械性质及其测定。第五章剪切与扭转剪切变形的特点;剪切和挤压强度条件。扭转受力、扭转力矩的特点,传动轴外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精品资料推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 学制:两年制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的 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知 识等方面的内容,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大纲是根据教育部《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 导方案》中“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 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两年制专科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包括了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 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学等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本专业后期开设的数 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与加工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状态的组织结构,热处理的目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金属切削原理的切削参数和刀具的几何参数,对不同工种的机床有一定的认识,并知道定位和夹紧的作用和相互 联系,初步接触机械加工工艺。 2、理解:金属的强度、硬度、韧性,并能够判断出金属的机械性能的优劣;各种材料的性能,表示方法;理解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公差与配合各术语之间的关系,并会绘制公差图和配合图;表面粗糙度衡量工件表面精度的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实训 教 学 大 纲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实训》是学生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后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开设了这门实训课程,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掌握会计书写规则、凭证的填制、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凭证装订、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技能和方法,通过经济业务实例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实训》是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专业技术课。全书将会计的基本技能融入十二个实训中,通过操作训练后,使学生掌握数字的书写、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际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 技能训练一基础书写训练 (一)教学要求 掌握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大小写金额的标准书写,做到书写 规范、清晰、流畅 (二)内容提要

1、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2、汉字大写数字的书写。 3、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三)重点、难点 重大小写金额的书写。 技能训练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及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2、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3、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2、难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发票的填写。 技能训练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教学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的审核。(二)内容提要1、对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进行审核。2、对

(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 学时:128(讲课114:,实验:14)学分:7 执笔者:曾德江编写日期:2004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新的科学技术做准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及选择,初步掌握机械零件毛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简单力学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对杆件进行强度个刚度计算的方法,并具有一定似的实验能力;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机械工程材料(17学时) 第一单元绪论(1学时) 介绍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新技术的应用。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10学时) 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基础、钢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第三单元钢铁材料(4学时) 介绍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及牌号表示。 了解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分类、特点,掌握工业用钢、工程铸铁的牌号表示。 第四单元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2学时) 介绍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牌号表示。 了解非铁金属与粉末冶金金属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模块二静力学(16学时) 第五单元静力学基础(5学时) 介绍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的绘制。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doc

电大《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新)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含普通大专、注册视听生、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憧、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电视录像课建议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专题可编制20个左右的标准本。作业和模拟实验应不少于24学时。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其中主要是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另外还有CA I课件。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务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主要是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特别是发挥电视的特长,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C A I课件。中央电大与广州电大已经联合开发制作出《基础会计学》C A I课件,本课程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山于C A I课件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与其他两种媒体相比,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必须的。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则可收看电视录像课解决。而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录像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验的指导。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 一、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的内容 2.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二、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1、会计的内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和选用原则。 2、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 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5、具有制定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具体见课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 (二)工程材料 1.金属和合金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和工艺性能。 2.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和铸锭、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合金的结构与合金相图。 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4.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的方法的实质、工艺、特 点和应用。 5.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编号、热处理特点和应用。 6.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工程塑料、橡胶陶瓷及复合材料) 重点:机械性能各项指标及其意义;常见晶格类型、合金的相 结构;冷却曲线、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铁碳合金状态图的 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钢在加热和冷 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工艺方法、特点和应用。热处理工艺 方法、特点和应用。

汽车机械基础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它零件设计、汽车材料、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它是联系《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知识,为简单构件的强度计算提供力学理论基础,并且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掌握液压阀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的机械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汽车零部件受力的能力;分析汽车部分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精神、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竞争精神 第二部分课程总体设计方案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4学分。教学内容安排和建议的学时分配如下表,任课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或者进行现场教学,以便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成绩以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比例评定,具体分配情况为: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 考试成绩(5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项目一静力学基础 任务一、平面汇交力系与力偶系 (一)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及其合成 2.平面力偶系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2.理解: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3.掌握:将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从简单的物体系中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运算,能正确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单个物体和简单力系的约束反力。 任务二、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一)教学内容 1.力的平移定理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4.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力的平移定理 2.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简化 3.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项目二汽车材料 任务一、技术材料的主要性能 (一)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2.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二)教学要求 1.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的各项指标 2.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3.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五项指标含义、代号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S2-2 平罗职业教育中心《机电》专业优质核心课《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机械工程材料性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80课时 三.课程学分:4学分

五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设备和暖通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金属的性能、晶体结构以及铁碳合金,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掌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等。, (2),具体能力目标 1.了解工程材料、焊接工艺以及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熟悉它们的特性、用途以及原理等; 2.熟悉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以及热处理方式、从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用途、分类以及牌号,初步学会选择常见零件的材料; 3.熟悉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原理、焊接设备、焊接方法、初步具备简单构件的焊接能力; 4.初步具备常用机械传动的安装、维护、调试能力。 (3),知识目标 1.掌握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特性、用途以及牌号 2.掌握金属的特性、晶体结构类型、常见的热处理方式 3.掌握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原理、焊接设备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焊接特性 4.掌握常用机构的分类、组成、特性以及用途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2019.9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作为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系统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内容精炼,深入浅出,以理论够用为度,注重运用能力的训练。并从实际出发,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缩短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实践的距离。并通过思考题和练习题和实训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为继续学习专业会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结构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在讲解到会计凭证后要安排相应的实训环节,内容是《会计基本方法实训教程》所列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会从凭证填制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会计概述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含义、对象和会计核算的方法2、教学内容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对象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记账基础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6)会计的七种专门核算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会计要素、及资产、权益的关系,掌握会计恒等式,掌握会计科目概念、分类及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和账户2、教学内容 (1)会计要素的概念、内容 (2)会计恒等式 (3)经济业务变化类型 (4)会计科目概念 (5)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6)会计科目分类 (7)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8)账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相关内容,掌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2、教学内容 (1)复式记账的概念、特点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3)借贷记账法应用 第四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1、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记账基础,重点掌握企业经济核算的基本

1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1008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为主线,力图达到强化工程基础原理、扩大专业讲授知识面、反映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技能,学会分析工程中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各种刀具及其切削用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寻找出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切削加工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能按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了解常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范围并能正确地选择使用。 2.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加工方法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 3.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理论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要求课堂讲解内容简练、清晰,概念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取舍得当,举例合适。 2.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案例。 4.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6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4人,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5.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工艺规程设计综合练习举例讲解工艺规程设计设计过程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基本能力 2.实验: 实验内容学时分配 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 目的:弄清车刀各几何角度的定义及其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掌握测量车刀几何 角度的方法 二、误差统计和分析实验 目的:作X-R控制图了解工序质量管理的意义;学会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 初步掌握分析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中职学校《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 教学大纲 ( 1. 2.了解会计知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主要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能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3.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掌握错账的查找和改正处理技术。

4.能编制简要的财务会计报表。 5.能够掌握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 6.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适应会计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了解财务、会计基本法规制度,树立法制观念。 2. 3. ( 1. 2. 了解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3.账户和复式记账 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会计账户的概念及设置原则。 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了解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 4.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了解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过程。 5. 6. 7.成本计算 了解成本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 掌握材料采购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的基本构成和主要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理解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8.财产清查 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 掌握财产清查的概念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 9.财务会计报告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理解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 了解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会计档案的归档和管理。 (二)会计核算基本方法

1.账户和复式记账 理解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原理。掌握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 能编制基本业务会计分录。 2.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 4. 5.成本计算 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的基本分配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 掌握制造费用的基本分配方法。 了解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方法。 6.财产清查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A340013,学分:4,学时:64,实验:4) 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切削、工艺、设备与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习相配合,进一步通过有关课程设计,掌握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处理机械制造工程中基本技术问题的能力。 涵盖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等五方面的机械制造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 二、理论教学要求 1.了解和基本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刀具角度;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刀具材料。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破损和使用寿命。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金属切削通用机床的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典型机床的运动分析。各类典型通用机床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3.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定义。误差的性质及分类。工件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原始误的定义及其分类。原始误差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重点掌握原理误差、机床误差、夹具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件内应力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与控制。误差的性质及分类。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包括分布图分析法及其应用、点图分析法及其应用。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及步骤。 4.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包括: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概念。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配合质量等)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切削与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措施。机械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控制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变化的措施。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常用的保证和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法。 5.掌握和理解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含义及其组成。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典型表面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阶段的划分。影响工序加工余量的主要因素。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定义和特征及其基本计算式。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工艺尺寸链跟踪图的绘制。工艺尺寸链的分析、解算及运用。 6.了解和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零件的装配性质和装配精度。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和形式;装配尺寸链的建立。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方法。 7. 掌握和理解机床夹具的定义、作用、组成及其分类。机床夹具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原理。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