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分终极思考题

体内药分终极思考题
体内药分终极思考题

一、体内药分与普通药分的异同(目的、方法、性质)

①分析目的:同:二者均以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目的

异:普通:以控制药品质量为目的

体内:以考察体内药物浓度、状态和过程为目的

②分析方法:a、灵敏度:普通:一般可通过增加样品量来提高灵敏度,化学分析法、仪器

分析法均可

体内:一般不能通过增加样品量来提高灵敏度,且样品中血浓极

低,对方法灵敏度要求较高,定量测定只能用仪器分析法 b、选择性:普通:仅考虑原料及制剂中有关物质、制剂中的辅料、复方及中

药材中共有组分干扰

体内:除考虑干扰成分外,还有内源性成分、代谢物的干扰,选

择性要求很高

③样品的性质:普通:正常情况下,样品中药物的化学结构、存在状态、含量等一般均保持

恒定

生物样品: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受代谢酶的作用,会生成代谢物

存在状态发生变化可与生物大分子不同程度结合

药物浓度发生变化药浓动态变化,波动范围3个数量级以上

二、选择固相萃取条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为了提高萃取回收率和样品的净化程度,在固相萃取的四个基本步骤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般原则:固相与被测组分应具有相似的极性。含有被测组分的样品应使用极性相反的溶剂溶解后上柱,冲洗改用与被测组分极性相似的溶剂冲洗。

应注意的问题:

1活化:目的是创造一个易于保留组分的,并能除去柱内有关杂质的固相环境a:初溶剂(较强溶剂)用于湿润、溶胀及净化固定相

b:中溶剂(较弱溶剂)用于建立一个合适的固定相环境,有利于药物保留

②上样:将样品加入到固相柱,并迫使样品溶剂通过固定相的过程为保留待测组分,上样溶

剂必须较弱,否则溶剂将不被保留,结果回收率会很低,这一现象称“穿漏”。

③淋洗:洗脱不需要的样品(弱保留杂质),淋洗溶剂的洗脱强度应略强于或等于上样溶剂。

(以使能洗脱样品中的许多干扰成分,但不能强到能洗脱任意一种待测组分的强度)①待测组分洗脱:洗脱的强度最好是仅能将待测组分洗脱,而样品中的某些强保留组分不

被洗脱下来,起到纯化浓集组分的目的。

三、评价以下实验室常用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情况:

⑴血浆样品经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进行分析;⑵血浆样品经LLE后进行分析

答案:⑴当药物或其代谢物浓度较高(>20mg/ml),干扰杂质较少,测定要求不很高时(如临床监测),只需简单的分离手续即可。如⑴法,方便简单,易操作,但使药物浓度降低,残余蛋白影响检测系统,可溶性杂质可能干扰测定。

分析ng/ml级以下水平,尤其是当药物与代谢物与内源性成分紧密相关时,测定前需反复提取。

⑵LLE优点:①方法简单、快速并经济适用;②可将被测组分自大量内源性物质中选择性萃取分离;③可将萃取液挥发,使被测组分浓集,以增加分析方法的灵敏度;④可一次进行多量样品的萃取。

LLE缺点:①萃取步骤复杂、速度较慢;②可能产生乳化现象,萃取回收率不够高;③对易挥发易分解组分不适用;④可能富集萃取溶剂中的杂质,且萃取溶剂大多有毒易燃,易污染环境。

血浆样品经LLE净化可减少内源性杂质的干扰,操作简便快捷,浓集组分后可增加测定灵敏度。

四、在内标法中,可适当降低操作精度的步骤有哪些?请以LLE法和SPE法分别说明。

在加入内标之后,萃取溶剂的加入就不必使用精密的移液管,可采用简单的玻璃注射器快速加入;萃取液也不需精密、定量转移,而采取各管“尽量转移”方式,可用一般毛细吸管或其他非定量转移液体的工具;其他一些预处理操作都可适当简化。

五、在UV法中,生物样品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即可直接测定(仅去蛋白处理,不进行萃取分离)?

①样品中的内源性杂质在测定波长处应不干扰药物的测定,或其干扰程度可减小至忽略不计;②不应存在药物代谢物的干扰;③药物在体液样品中有较高的浓度。

六、用于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效能指标有哪些?请简述各项效能指标的含义

①准确度:用质控样品的相对偏差及相对回收率进行衡量②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批内与批间RSD衡量③灵敏度:用定量下限(LLOQ)衡量④特异性:以分析方法是否准确、专一地测定分析⑤稳定性:考察生物样品中药浓在各种存放条件下的变异情况⑥提取回收率:是评价萃取方案优劣的指标之一⑦线性关系及线性范围:表示药物浓度与响应值的相关性及线性关系⑧测定中的质量控制:测定数据带入当日标准曲线求得药物浓度,并随行平行测定高、中、

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

七、采用柱切换技术分析生物样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柱切换技术是采用切换阀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相同或不同分离机理的色谱柱,通过使用不同强度的流动相并改变其流向,在前一根色谱柱(预柱)完成待测组分与干扰大分子(蛋白质等)的分离,达到纯化与浓集的目的,在随后的色谱柱(分析柱)完成待测组分的选择性分离。注意的问题:①体液样品在用前需要经过离心或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然后再经过简单的预处理;②采用0.2mol/L的醋酸作为预处理柱的再生清洗液,可使预柱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柱压的升高;③预处理流动相应以水为主,有机溶剂的比例较低(弱洗脱能力,有利于蛋白质及极性内源性成分的洗脱);④预柱以1-5cm的短柱为宜;⑤预柱的填料的粒径应适宜;

⑥体液样品直接进样时,应注意提高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的回收率:a.选择长链烃的填料,

,b.适当降低流速;⑨住切换时间的设定以高浓度样品中待测组分被全部切入柱的最如C

18

短时间为宜。

八、免疫反应所需的基本试剂有哪些?在免疫反应体系中哪些组分能产生检测信号?该信号与定量分析有何关系?

包括抗体、标记药物与非标记药物,标记药物能产生检测信号,非标记药物在标准曲线制备时是药物标准品,在样品中则为被测药物,它用于建立被测药物量(浓度)与响应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建立标准曲线,是样品中药物浓度计算的依据。

九、在非均相免疫分析中为何要进行游离型与结合型药物的分离?有哪些常用的分离技术?为减少IA中的交叉免疫干扰,可采用哪些措施?

某些免疫分析待抗原-抗体反应达平衡后,需要将与抗体结合的标记药物(B)同游离的标记药物(F)分开,才能测定B和F各自的浓度(信号强度),在分离之前,检测仪器只能测得二者的总浓度。

分离技术有:沉淀法、吸附法、固体法与双抗体法

可采取的措施:

1)当药物与载体蛋白相联结时,应使药物与蛋白相连结的部位尽量远离药物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让抗原决定簇充分暴露而不被掩盖,使远离连接部位的抗原决定

簇充分发挥抗原特异性作用,提高抗体的专一性,减少交叉免疫干扰。

2)应用多克隆抗体时须注意不同批试剂盒中抗体质量的差异

3)单克隆抗体是结构相同的均质抗体,产生的交叉免疫程度很低

10.简述毒物的分类及毒物分析的基本特点;简述体内及体外检材的定义、来源、特点及其

检验结果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分类:1、合成药毒物

2、天然药毒物

3、毒品

4、杀虫剂

5、除草剂

6、杀鼠剂

7、气体毒物

8、挥发性毒物

9、金属毒物

10、水溶性无机毒物

毒物分析的基本特点:

1、分析目的难于事先确定

2、检验材料特别

3、分析方法的应变性

4、肩负法律责任

5、涉及范围的多学科性

11.在药物中毒(口服)的临床抢救中,为尽快判断致毒药物的类别和含量,应按何种方式(或顺序)进行采样?

1.剩余药物:中毒者服剩的药片、药物残渣连同药瓶及器皿一起送检,这是很有价值的检

2.胃内容物:其中含有未吸收的药物,且一般浓度都较高,故是最适宜的检材

3.洗胃液:洗胃液比胃内容物药浓度低些,但也含有原来的药物

4.尿液:大部分药物中毒主要经肾排泄,因此对中毒病人应该收集尿液。由于尿中不含蛋

白质,在提取过程中较方便,因此是较好检材。

5.血液:值得注意的是,严重中毒者血中药物含量可用一般方法检出,但对轻微中毒或服

用时间较长者,血药浓度较低,采用一般分析方法很难测出。

12.用HPLC法检验乌头中毒时,如果检材组分的保留值与对照品的不同,但紫外吸收光谱相似,能否以此作为检出乌头的依据?为什么?

由于乌头的品种多,且成分比较复杂,加上水解产物,色谱峰一般比较多,当色谱图中有紫外吸收与对照品相同但保留值有差异时,无论是下肯定还是否定结论都需特别慎重。

13.采用色谱法检测鸦片时,一般会出现哪些组分的斑点或峰?其中有海洛因吗?为什么?检测鸦片时,除吗啡斑点外一般还应有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等斑点,但无海洛因斑点。

因为可待因、罂粟碱等均可从鸦片中直接提取得到,而海洛因则是由鸦片的提取物吗啡二乙酰化得到的二乙酰吗啡,即在鸦片中并不含有天然的海洛因。

14. 如何选择海洛因检验的体内检材?在检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尿:最常用的筛查用检材,取样方便,操作简单;吸食海洛因后应注意检测时限。尿中

O6—单乙酰吗啡一般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6小时后,大多吸食者的尿中已检测不出。

2.血:常用检材,取样、保存不太方便;代谢情况与尿相似,应注意检测时限。

3.毛发:具采样方便、药物稳定、检材易保存、可检测时限长、不易掺假等其他生物检材

不具备的一些优点;不作为常规检材,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尿样已超过检测时限,但需了解近期有无毒品摄入行为。

2)尿样呈阳性,但需确认是一次性摄入还是长期摄入。

3)了解戒毒后是否复吸、就业检测等。

15. 在法医毒物分析中,对照检材有何作用?

对照检材是毒物分析工作中需要进行对照实验时采取的检材。这类检材一般是在采集检验材料时采取的相关检材。例如,采集与事件有关药毒物的相同样品用作对照,在被可疑毒物污染的各类衣物用品上猜忌其未被污染的部分用作对比物,采集埋尸坑中未受腐尸浸渍的棺木、殓物、泥土,选择健康动物或非中毒死亡的人体组织等。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1、蒸馏有何应用?恒沸混合物能否用蒸馏法分离? 2、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液面上或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在蒸馏头侧管下限的水平线以上或以下,是否正确?为什么? 3、蒸馏前加入沸石有何作用?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1、答:蒸馏过程主要应用如下: (1)分离沸点有显著区别(相差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 (2)常量法测定沸点及判断液体的纯度。 (3)除去液体中所夹杂的不挥发性的物质。 (4)回收溶剂或因浓缩溶液的需要而蒸出部分的溶剂。 恒沸混合物不能用蒸馏法分离。 2、答:都不正确。温度计水银球上端应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证在蒸馏时水银球完全被蒸气所包围,处于气液共存状态,才能准确测得沸点。 3、答:蒸馏前加入沸石的作用是引入气化中心,防止液体过热暴沸,使沸腾保持平稳。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决不能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因为这样往往会引起剧烈的暴沸泛液,也容易发生着火等事故。应该待液体冷却至其沸点以下,再加入沸石为妥。当重新进行蒸馏时,用过的沸石因排出部分气体,冷却后孔隙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应加入新的沸石。 1、测定熔点时,若遇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 (5)加热太快。 2、为什么要求熔点的数据要有两个以上的重复?要达到此要求,操作上须注意些什么? 3、两个样品,分别测定它们的熔点和将它们按任何比例混合后测定的熔点都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 1、答:结果分别如下: (1)熔点管壁太厚,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 (2)熔点管不洁净,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3)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将导致所测熔点偏低,熔程变宽。 (4)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将导致所测熔点偏高,熔程变宽。 (5)加热太快,将导致熔点偏高。 2、答:为了减少误差。要达到此要求,不可将已测样品冷却固化后再作第二次测定。每次应更换新的样品管,重新测定。 3、答:这说明两个样品是同一化合物。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玉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艺学教研室2012年5月实验一药物的杂质检查一、目的 1.了解药物杂质检查的意义。 2.掌握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杂质限量的计算方法。二、实验内容(一)标准溶液的配制1.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称取氯化钠,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2.标准硫酸钾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钾,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 的SO4)。 3.标准铁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 ,

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Fe)。 4.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g,置于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蜜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有铅。 5.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ml,置100ml 量瓶中,加稀硫酸1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μg的As)。 (二)氯化钠的杂质检查 1.酸碱度取本品,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11版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烟酸原料药的鉴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鉴别烟酸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烟酸的方法原理及紫外吸收图谱的解析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要点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效能指标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二、实验原理 1、鉴别反应 (1)烟酸加2,4-二硝基氯苯加热溶化后,生成季铵化合物,再加乙醇制氢氧化钾溶液,即显紫红色,以此鉴别烟酸,反应式为: N OH O Cl 醇制KOH N CHOH KOOC NO2 2 NO2 NO2 本反应需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 (2)烟酸与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遇石蕊试纸显中性,遇硫酸铜生成淡蓝色烟酸酮沉淀,以此鉴别烟酸,反应式为: N OH O O N O O Cu 淡蓝色沉淀 (3)烟酸加水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7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且237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262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35~0.39;而烟酰胺也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

收,在245nm波长处有最小吸收,在A254nm/A262nm为0.63~0.67。因此可用该方法来区别烟酸和烟酰胺。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配对比色杯一对、试管(25ml,2支)、电炉、药物天平、烧杯(50ml,2只)、容量瓶(100ml、10ml各2只)、移液管(1ml,2只)、乳钵(小号1个,配乳槌)。 2、试剂烟酸、0.4%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0.4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2,4-二硝基氯苯、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取氢氧化钾3.5g,加100ml95%乙醇使溶解,静止后取上清液)、硫酸铜溶液(取硫酸铜12.5g,加水溶解成100ml,即得),蒸馏水、95%乙醇 (二)实验步骤 1、鉴别 (1)取烟酸约4mg,加2,4-二硝基氯苯8mg,研匀,置试管中,缓缓加热溶化后,再加热数秒钟,放冷,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3ml,即显紫红色。 (2)取烟酸约50mg,加水20ml溶解后,滴加0.4%氢氧化钠溶液至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加硫酸铜试液3ml,即缓缓析出淡蓝色沉淀。 (3)取烟酸,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ⅣA)测定,在26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37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在237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262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35~0.39。 四、思考题 1、计算烟酸的A235nm/A262 nm 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主要仪器与试剂; 4、实验结果; 5、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生物药物分析思考题

思考题 *生物药物的特点? 答:组成结构复杂,具有严格的空间构像,以维持其特定的生理功能。要测定分子量(组分相同的、分子质量不同、活性不同)要测定生物活性(和药效相关)要效价测定(除含量测定,要效价测定或酶活力测定表明有效成分含量)要确定结构(如氨基酸序列分析) *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包括哪些方面? 答:理化测定.安全检定效力检定 *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些? 答:酶法电泳法理化测定生物检定法 *什么是电泳?如何对其分类,分别有哪些? 答: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与自身所带相反的电荷方向移动 分类。按支持物可分为: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淀粉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凝胶形状可分为:水平平板电泳,圆盘柱状电泳,垂直平板电泳。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包括? 答:,带电粒子的性质,电子带静电荷越多,越接近球形,电泳速度快 ,电场强度,越强速度越快溶液的值,对于蛋白质来说,当接近等电点,速度越快,溶液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越小,速度越快电渗作用 *血清蛋白常用什么电泳技术分离?核酸常用什么电泳技术分离? 答:血清蛋白:常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核酸:琼脂糖电泳 *为什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应用最广泛的凝胶电泳技术? 答: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分子解离基因量很少,故电渗作用小,对样品吸附作用小,容易制备,并可在吸收机械性较好,孔隙可以调节凝胶比重实现可调,具有可拉性分析筛效应,一定范围对热稳定,无色透明,容易观察,丙烯酰胺较纯,可精制,污染小聚丙烯酰胺凝胶在没有吸收利于样品蛋白质电泳后的扫描检测。 *电泳用于测定?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主要是用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其中作用有两个:,消除不同蛋白表面表面电荷效应,引起蛋白构象改变,消除蛋白质的结构效应. *核酸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率取决于哪三个因素? 答:琼脂糖浓度,核酸分子的大小,核酸的形状 *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什么效应与什么效应? 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包括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电泳,其定义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答:.连续系统:缓冲液的离子成分、、凝胶浓度、电位梯度都相同,带电颗粒电泳时仅具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 .不连续系统:缓冲液离子成分、、凝胶浓度、电位梯度不连续,带电颗粒电泳时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 区别:不连续系统能使稀样品在电泳过程中浓缩成层,从而提高分离条带清晰度以及分辨率。 *什么是分子筛效应? 答:分子量或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通过一定孔径分离胶时,受阻滞的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药物分析实验大纲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药物分析实验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 授课专业:制药工程 总学时:36 学分:2 实验课时:36 修读学期:第三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实验等 课程内容:《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检验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方法评价。 建议教材:侯晓虹编,《药物分析实验》,沈阳药科大学社,2002年。 参考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释(1990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3]刘文英主编,药物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8年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加深对药物分析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中国药典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和效能指标的评价。 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奠定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般杂质检查)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 通过葡萄糖分析,了解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意义。 (2) 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3.实验内容: 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内容和方法检查药物中的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一般杂质. 4.学时:4 实验二药物中的杂质检查 (特殊杂质检查)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实验中药物特殊杂质的来源和检查原理。 (2).掌握薄层层析法用于特殊杂质检查的一般操作。 3.实验内容: 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原料)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1)点样采用微量注射器进行,在距薄层板底边2.5cm处开始,点样应少量多次点于同一原点处,原点面积应尽量小。 (2)采用倾斜上行法展开,展开剂应浸入薄层板底边约1cm深度。 (3)碱性四氮唑蓝试液应临用新配。新鲜试剂应呈黄色,颜色如变深者不宜使用。(4)显色后,应立即检视斑点,并用针头定位,以便记录图谱。 实验三苯巴比妥的鉴别、区别(微晶 反应)及含量测定(银量法) 1.类别: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熟悉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条件。 (2).了解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的原理及微晶反应的观察。 3.实验内容: (1)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 (2)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和微晶反应 4.学时:4 5. 实验注意事项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的检查(一般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通过葡萄糖的分析,了解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意义。 2、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 1、酸度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3滴与0.02mol/L氢氧化钠液0.2ml,应显粉红色。 2、溶液的澄清与颜色 取本品5g,加热水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10ml溶液迎接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3ml,比色用重铬酸钾3ml与比色用硫酸铜液6ml,加水稀释至50ml)1.0ml,加水稀释至10ml比较,不得更深。 3、氯化物 取本品0.60g,加水溶液使成25ml(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适量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加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如发生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一定量制成的对照液[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ugCl/ml)6.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稀释使成约40ml。 加硝酸银试液1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比较,不得更深(0.010%)。 4、硫酸盐 取本品2.0g,加水稀释使成40ml(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 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纺织10min,如发生浑浊,与对照标准液[取标准硫酸钾(100ug SO4/ml)溶液2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使成40ml,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溶液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比较,不得更浓(0.010%)。 5、乙醇中不溶物 取本品1.0g,加90%乙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0min,应溶解成澄明的溶液①。 6、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滴,应立刻显黄色②。 7、铁盐 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3滴,缓缓煮沸5分钟,放冷,加水稀释使成45ml,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10ugFe/ml)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加深(0.001%)。 三、注解 ①葡萄糖溶解而淀粉和糊精等不溶。 ②存在可溶性淀粉是呈兰色,存在亚硫酸盐时碘液褪色。 实验一附录

化工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基础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为什么要使高位水槽的水保持溢流? 答:保持溢流可使流体稳定流动,便于读数,同时伯努利方程只在流体稳定流动时才适用。 2、操作本实验装置应主意什么? 答:1)开启电源之前,向泵中灌水 2)高位水槽水箱的水要保持溢流 3)赶尽玻璃管中气泡 4)读数时多取几组值,取平均值 实验二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与测定 1、在实验中测定的雷诺数与流动形态的关系如何?如果出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请分析理由 答:1)层流时,理论与实际符合 2)过渡流测量值与理论值稍有偏差 偏差分析:(1)孔板流量计的影响 (2)未能连续保持溢流 (3)示踪管未在管中心 (4)示踪剂流速与水的流速不一致 2、本实验中的主意事项有那些? 答:(1)保持溢流 (2)玻璃管不宜过长 (3)示踪管在中心

实验三节流式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1、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流速较大或较小时,流量系数C并不稳定,所以性能并不很好 2、实验中为什么适用倒置U型管? 答:倒置的U形管作压差计,采用空气作指示液,无需重新装入指示液,使用方便 实验四连续流动反应器实验流程图 1、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方法有哪几种?本实验采用的是哪种方法? 答: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示踪法。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 2、模型参数与实验中反应釜的个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模型参数N的数值可检验理想流动反应器和度量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返混程度。当实验测得模型参数N值与实际反应器的釜数相近时,则该反应器达到了理想的全混流模型。若实际反应器的流动状况偏离了理想流动模型,则可用多级全混流模型来模拟其返混情况,用其模型参数N值来定量表征返混程度。 3、实验中可测得反应器出口示踪剂浓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此曲线下的面积有何意义? 答:一定时间内示踪剂的总浓度。 4、在多釜串联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流体流量和转速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实验? 答:为使三个反应釜均能达到平衡。 实验五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 1、实验误差主要来源那几个方面? 答:1)读数不稳定

生物技术制药 第二版 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全)

1. 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哪些类型?生物技术制药分为四大类: (1)应用重组DNA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 蛋白质类治疗剂。 (2)基因药物,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3)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物(4)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2.生物技术制药具有什么特征? (1)分子结构复杂(2)具有种属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4)稳定性差(5)基因稳定性(6)免疫原性 (7)体内的半衰期短(8)受体效应(9)多效性 (10)检验的特殊性 3.生物技术制药中有哪些应用?应用主要有: (1)基因工程制药: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抗体,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2)细胞工程制药:包括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 产物 (3)酶工程制药(4)发酵工程制药 4.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有:目的基因的克隆,构造DNA重组体,构造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5.影响目的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有哪些? (1)外源基因的计量 (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a、启动子的强弱 b、核糖体的结合位点 c、SD序列和起始密码的间距 d、密码子组成(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4)细胞的代谢付荷(5)工程菌的培养条件 6.质粒不稳定分为哪两类,如何解决质粒不稳定性? 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质粒的分裂不稳定是指工程菌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的现象;质粒的结构不稳定是DNA从质粒上丢失或碱基重排,缺失所致工程菌性能的改变。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菌2)选择合适的载体(3)选择压力 (4)分阶段控制培养(5)控制培养条件(6)固定化 7.影响基因工程菌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发酵的各种参数? 影响因素:(1)培养基(2)接种量(3)温度(4)溶解氧 (5)诱导时机的影响(6)诱导表达程序(7) PH值 8.什么是高密度发酵?影响高密度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方法来实现高密度发酵? 高密度发酵:是指培养液中工程菌的菌体浓度在50gDCW/L以上,理论上的最高值可达200gDCW/L 影响因素:(1)培养基(2)溶氧浓度(3)PH (4)温度(5)代谢副产物实现高密度发酵的方法: (1)改进发酵条件:a、培养基 b、建立流加式培养基 c、提高供养能力 (2)构建出产乙酸能力低的工程菌宿主菌:a、阻断乙酸产生的主要途径 b、对碳代谢流进行分流 c、限制进入糖酵解途径的碳代谢流 d、引入血红蛋白基因 (3)构建蛋白水解酶活力低的工程化宿主菌

液质联用实验报告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实验目的 1、了解液质联用的原理及作用; 2、了解该液质联用仪器适用的样品种类及注意事项; 2、实验原理 液质联用(HPLC-MS)又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它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质谱部分和流动相分离,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去质量。电喷雾电离(ESI)是质谱方法中的一种“软电离”方式,它的原理是:在强电场的作用,引发正、负离子的分离,从而生成带高电荷的液滴。在加热气体(干燥气体)的作用下,液滴中溶剂被汽化,随着液滴体积逐渐缩小,液滴的电荷密度超过表面张力极限时,引起液滴自发的分裂,即“库仑爆炸”。分裂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的进一步变小,最终导致离子从带电液滴中蒸发出来,产生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进入质谱仪。由于ESI的电离方式可以产生多电荷离子,大大拓宽了测定物质的分子量的范围。四级杆(Quadrupole)主要起选择离子的作用,其后的碰撞池可以将通过四级杆选择的母离子碎裂成子离子,从而获得更多的结构信息。气相离子能够被适当的电场或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按照荷质比的大小进行分离有赖于质量分析器。与其他质量分析器相比,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和质量范围宽等优点(因为大分子离子的速度慢,更易于测量),分辨率也可达到万分之一。 3、实验仪器 Aglient 6510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LC/MS 4、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 样品的LC-MS图如下图1所示,结合表1前可知,该物质为软骨藻酸。

药物分析实验2012

药物分析实验工程技术大学制药工程系

目录 实验一葡萄糖酸钙片的分析 2 实验二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5 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 11 实验四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的分析 15 实验五盐酸小蘗碱片的分析 17 实验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 24 实验七维生素AD滴剂中维生素A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26 实验八牛黄解毒片的鉴别 30

实验一葡萄糖酸钙片的分析【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糖酸钙片鉴别实验的原理; 2.掌握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钙片含量的原理与操作。 【基本原理】 药物 COO - C H OH HO H H OH H OH 2OH Ca2+ 2 , H2O 本品含葡萄糖酸钙(C 12H 22 CaO 14 ·H 2 O)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1原理 (1)鉴别: ①与苯肼反应 本品在酸性条件下与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的结晶。 ②本品与三氯化铁 ③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 2) 含量测定 钙紫红素先与钙离子络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随着EDTA络合剂的加入,由于EDTA 与钙离子的配位能力强于钙指示剂与钙离子的配位能力,而使钙紫红素先与钙离子络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中的钙离子被EDTA夺取,将指示剂游离出来,溶液即显示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从而指示滴定的终点。

【实验操作】 (一)鉴别: 1.与三氯化铁反应 取本品一片,研细,加温热的水10mL,振摇,过滤,吸取5mL溶液,加FeCl 3 溶液一滴,应显深黄色。 2.燃烧显色 取铂丝,用盐酸浸湿后,蘸取供试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3.与苯肼反应 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水5 mL,微热溶解后,加冰醋酸0.7mL与新蒸的苯肼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放冷,用玻璃棒擦试管的壁,渐生成黄色的结晶。(二)含量测定: 取本品5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葡萄糖酸钙1g),加水50毫升,微热使葡萄糖酸钙溶解,放冷至室温,移植至100mL容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加水75mL,加氢氧化钠溶液15mL与钙紫红素0.1g,用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自紫色转变为纯蓝色。每1mLEDTA溶液(0.05mol/L)相当于22.42mg的葡萄糖酸钙。 标示量,(%)=[V EDTA ×22.42×100×W 1 /(1000×W 2 ×25×0.5×5)]×100% W 1 :5片药品的重量(g) W 2 : 称重溶解的药品重量 V EDTA 滴定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I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 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 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 2. 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 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的平均值。 [实验三]

药分实验思考题

药分实验 实验一:氯化钠的杂志检查 1.药物中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药物中的杂质是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药品的杂质是药品中不具治疗作用或对人体有危害或影响药品稳定性和疗效的物质,因此,杂质检测是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2.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主要有哪些?什么的一般杂质?什么是特殊杂质? 来源:(1)由生产过程中引入的(2)贮藏过程中产生的 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指某一个或某一类药物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3.药物中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遵行平行实验的原则,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等均应相同,这样检查结果才有可比性,减少系统误差。 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铁盐,重金属和砷盐的限 量 5.取某一药物0.5g进行金属检测,规定限量为百万分之十,应取多少ml标准 铅溶液? 6.某一药物砷盐限量为百万分之四,取标准砷溶液2ml做对照,问应取供试品 多少克? 实验二:药物中特殊杂志的检查 1.简要说明以上杂志检查项目的原理和方法 1)阿司匹林中水杨酸检查的原理:水杨酸在弱酸性环境中和FeCl3作用显紫 色,而阿司匹林结构中无游离酚羟基,不能发生此反应。方法为化学方法 中的显色反应检查法: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含量是否超过限量。 2)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检查原理:盐酸普鲁卡因、对氨基苯甲酸在 酸性条件下可与二甲氨基醛缩合而成色。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在薄层 色谱中可被分离,且斑点大小和浓度有关。 方法:本实验采取薄层色谱中的的杂质对照品法,根据杂质限量取供试品 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杂志对照片溶液,分别点样于薄层色谱板上,展开,斑 点定位,供试品溶液除斑点外的其他斑点与相应的杂志对照片进行比较,若供试品杂质斑点颜色不深于对照品杂杂质斑点,则说明没有超过限量。 2.简要说明薄层色谱法在药物杂质检查中的应用 1)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能制备杂质对照品法的情况 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确定,或虽杂质的结构已知但是缺少杂质对照品的情况。反适用于杂质斑点的颜色与主 成分斑点颜色相同或相近 3)杂志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并用法:杂质较多,上面两种情况都存在 4)对照药物法:当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或供试品显示的杂质斑点颜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量。

药物分析A卷及答案

天津医科大学学年一学期 药学、制剂专业药物分析课程考试及答案(卷)一、名词解释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学科。 :重金属是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杂质限量: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一般杂质: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在同一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二、填空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反应有银镜反应、铜盐反应。适用于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 .药物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溴量法可用来测定含有双键、酚羟基结构的药物。 .中国药典(版)测定维生素含量采用的是三点校正法。 .的中英文全称分别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钯离子比色法可用于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其依据是该类药物结构中含有。 .区分巴比妥与含硫巴比妥可采用铜盐反应和紫外检测。 .的英文全称为。 .对法进行准确度考查时,回收率一般为;容量分析法的回收率一般为。 .绿奎宁反应可用于位含氧喹啉衍生物的鉴别,例如奎宁。 .阿司匹林片剂(中国药典版),采用的是双步滴定法,该方法可以消除制剂中水杨酸和酸性稳定剂的干扰。 .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有机碱药物常用的滴定剂是高氯酸,常采用的溶剂是醋酸,常用的指示剂是结晶紫,硫酸根的干扰可通过计算方法消除,在非水介质中硫酸根呈一级电离。.芳酸的碱金属盐的药物可用双相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链霉素鉴别的特征反应式麦芽酚反应,其水解产物链霉胍的特有反应是坂口反应。 .用戊烯二醛反应鉴别异烟肼是针对结构具有γ或β位被羧基衍生物取代的吡啶 .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检查室利用水杨酸具有酚羟基,可在弱酸性溶液中与高铁盐反应呈紫色。 .中国药典版规定中两个分析物分离度应符合要求是指大于或等于. .阿司匹林特殊杂质检查中溶液澄清度检查是检查碳酸钠试液中不溶物。此类不溶物包括:苯酚、水杨酸苯酯、醋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 三、选择题(括号内有答案) . 某一药品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对该药品中氯化物进行检查时,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加水过滤后,依法检查 . 加氯仿使药物溶解后,依法检查 . 加乙酸乙酯使药物溶解后,依法检查经炽灼后,依法检查 . 某一药品有色,对该药品中的氯化物进行检查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加焦糖,调色后,依法检查 加标准比色液,调色后,依法检查 经过化学反应,使药品褪色后,依法检查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 目录 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一)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 (二)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三)计量器具的检定 (四)药物分析数据的处理 (五)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六)药典基本知识 二、验证性实验 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 实验二醋酸可的松中其它甾体的检查 实验三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 实验四药物的鉴别与区别 实验五双相滴定法测定苯扎溴铵溶液的含量 实验六凯氏定氮法测定干酵母片的含量 实验七非水碱量法测定硫酸奎尼丁的含量 实验八溴酸钾法测定异烟肼片的含量 实验九磺胺嘧啶的重氮化滴定 实验十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 实验十一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片的含量 实验十二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巴比妥片的含量 实验十三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D胶丸中维生素A的含量实验十四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片剂的含量 实验十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酸睾酮注射液的含量

实验十六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三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七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制剂的含量 实验十八胃蛋白酶片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九尿中咖啡酸的比色分析 实验二十尿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的比色测定实验二十一血清中氨茶碱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 实验二十二血清中茶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实验二十三血浆中阿司匹林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实验二十四唾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比色测定 三、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 (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 (二)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三) 阿司匹林栓 实验二对乙酰氨基酚和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分析 (一)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 (二)对乙酰氨基酚片 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质量分析(一)盐酸普鲁卡因原料药 (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四、设计性实验 实验一药物的鉴别实验 实验二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实验 实验三药物滴定分析实验 实验四药物紫外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五药物的色谱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和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 f偏大,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 答:溶质的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的量既能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不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的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的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