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经典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反比例函数综合》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反比例函数综合》例题讲解【例1】(2022•十堰)如图,正方形ABCD的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k1>0)和y=(k2>0)的图像上.若BD∥y轴,点D的横坐标为3,则k1+k2=()A.36B.18C.12D.9【答案】B【解答】解:连接AC交BD于E,延长BD交x轴于F,连接OD、OB,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E=BE=CE=DE,设AE=BE=CE=DE=m,D(3,a),∵BD∥y轴,∴B(3,a+2m),A(3+m,a+m),∵A,B都在反比例函数y=(k1>0)的图像上,∴k1=3(a+2m)=(3+m)(a+m),∵m≠0,∴m=3﹣a,∴B(3,6﹣a),∵B(3,6﹣a)在反比例函数y=(k1>0)的图像上,D(3,a)在y=(k2>0)的图像上,∴k1=3(6﹣a)=18﹣3a,k2=3a,∴k1+k2=18﹣3a+3a=18;故选:B【变式1-1】(2021•鄂州)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一点,过点A作AC⊥x轴于点C,AC交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于点B,点P是y轴正半轴上一点.若△PAB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答案】8【解答】解:连接OA、OB,∵AC⊥x轴,∴AC∥y轴,∴S△AOB=S△APB,∵S△APB=2,∴S△AOB=2,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得:S△AOC=6,S△BOC=,∴6﹣=2,解得:k=8,故答案为8.【变式2-2】(2021•荆州)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k>0,x>0)图像上的四点P1,P2,P3,P4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1,A2,A3,A4,再过P1,P2,P3,P4分别作y轴,P1A1,P2A2,P3A3的垂线,构造了四个相邻的矩形.若这四个矩形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S1,S2,S3,S4,OA1=A1A2=A2A3=A3A4,则S1与S4的数量关系为.【答案】S1=4S4【解答】解:∵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矩形面积S是个定值,OA1=A1A2=A2A3=A3A4,∴S1=k,S2=k,S3=k,S4=k,∴S1=4S4.故答案为:S1=4S4.【变式1-3】(2022•毕节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对角线交于点E,反比例函数y=(x>0,k >0)的图像经过点C,E.若点A(3,0),则k的值是.【答案】4【解答】解:设C(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为AC的中点,∴E(,),∵点E在反比例函数y=上,∴,∴m=1,作CH⊥y轴于H,∴CH=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BC,∠ABC=90°,∴∠OBA=∠HCB,∵∠AOB=∠BHC,∴△AOB≌△BHC(AAS),∴BH=OA=3,OB=CH=1,∴C(1,4),∴k=4,故答案为:4.【变式1-4】(2022•雁塔区校级模拟)如图,正方形ACBE的边长是,点B,C分别在x轴和y轴正半轴上,BO=2,ED⊥x轴于点D,ED的中点F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则k=.【答案】3【解答】解:∵正方形ACBE的边长是,BO=2,∴BC=BE=,∴OC===1,∵∠ABC=90°,∴∠OBC+∠EBD=90°,∵∠OBC+∠OCB=90°,∴∠OCB=∠EBD,在△OBC和△DEB中,,∴△OBC≌△DEB(AAS),∴BD=OC=1,DE=OB=2,∴OD=3,∴E(3,2),∵点F是ED的中点,∴F(3,1),∵点F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上,∴k=3×1=3,故答案为3.【变式1-5】(2021•广元)如图,点A(﹣2,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点M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N在y轴的负半轴上,且OM=ON=5.点P (x,y)是线段MN上一动点,过点A和P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 和E,连接OA、OP.当S△OAD<S△OPE时,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x<4【解答】解:过点B作BF⊥ON于F,连接OB,过点C作CG⊥OM于点G,连接OC,如图,∵点A(﹣2,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k=﹣4.∴y=.∵点A(﹣2,2),∴AD=OD=2.∴.设B(a,b),则ab=﹣4,OF=﹣b,BF=a.∴==2.同理:S△OCG=2.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点P在线段BC上时,S△OPE>S△OBF,即当点P在线段BC上时,满足S△OAD<S△OPE.∵OM=ON=5,∴N(0,﹣5),M(5,0).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mx+n,则:,解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5.∴,解得:,.∴B(1,﹣4),C(4,﹣1).∴x的取值范围为1<x<4.【变式1-6】(2021•荆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斜边上的高为1,∠AOB=30°,将Rt△OAB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Rt△OCD,点A 的对应点C恰好在函数y=(k≠0)的图像上,若在y=的图像上另有一点M使得∠MOC=30°,则点M的坐标为.【答案】(,1)【解答】解:作AE⊥OB于E,MF⊥x轴于F,则AE=1,∵∠AOB=30°,∴OE=AE=,将Rt△OAB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Rt△OCD,点A的对应点C为(1,),∵点C在函数y=(k≠0)的图像上,∴k=1×=,∴y=,∵∠COD=∠AOB=30°,∠MOC=30°,∴∠DOM=60°,∴∠MOF=30°,∴OF=MF,设MF=n,则OF=n,∴M(n,n),∵点M在函数y=的图像上,∴n=,∴n=1(负数舍去),∴M(,1),故答案为(,1).【变式1-7】(2021•达州)如图,将一把矩形直尺ABCD和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EFG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在x轴上,点G与点A重合,点F在AD上,EF交BC于点M,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恰好经过点F,M,若直尺的宽CD=1,三角板的斜边FG=4,则k=.【答案】﹣12【解答】解:过点M作MN⊥AD,垂足为N,则MN=CD=1,在Rt△FMN中,∠MFN=45°,∴FN=MN=1又∵FG=4,∴NA=MB=FG﹣FN=4﹣1=3,设OA=a,则OB=a+1,∴点F(﹣a,4),M(﹣a﹣1,3),又∵反比例函数y=(x<0)的图像恰好经过点F,M,∴k=﹣4a=3(﹣a﹣1),解得,a=3,∴k=﹣4a=﹣12,故答案为:﹣12.a11。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解析+例题)

中考数学最值——阿氏圆问题(点在圆上运动)(PA+k·PB型最值)【问题背景】与两个定点距离之比为一个不为0的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这个圆为阿氏圆。
这个定理叫阿波罗尼斯定理。
【知识储备】①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连接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模型分析】①条件:已知A、B为定点,P为 O上一动点,OPOB=k(0<k<1)。
②问题:P在何处时,PA+k·PB的值最小。
③方法:连接OP,OB,在OB上取点C,使OCOP =k,可得△POC∽△BOP,所以CPPB=OPOB=k,所以得CP=k·PB。
所以PA+k·PB=PA+CP≥AC,当P为AC与 O的交点时,PA+k·PB的最小值为AC。
总结:构造母子三角形相似若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直接计算,不能直接构造△相似计算的,先把k提到括号外边,将其中一条线段的系数化成,再构造△相似进行计算。
【经典例题】已知∠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一动点.(1)求12AP BP+的最小值为。
(2)求13AP BP+的最小值为。
【巩固训练】练习1:如图,点A、B在⊙O 上,且OA=OB=6,且OA⊥OB,点C是OA的中点,点D在OB 上,且OD=4,动点P在⊙O 上,则2PC+PD的最小值为;练习2:如图,在Rt△ABC中,∠ACB=90°,D为AC的中点,M为BD的中点,将线段AD绕A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点M为BD的中点),若AC=4,BC=3,那么在旋转过程中,线段CM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练习3: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为△ABC 内一动点,满足CD=2,则AD+32BD 的最小值为_______.练习4: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锐角大小为60°,⊙A 与BC 相切于点E ,在⊙A 上任取一点P ,则PB+23P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练习5: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4,∠B=60°,圆B 的半径为2,P 为圆B 上一动点,则PD+21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练习6: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6,内切圆记为⊙O ,P 是圆上动点,求2PB+PC 的最小值.值。
中考数学压轴题---增长率(面积问题)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增长率(面积问题)例题讲解例1、(2022•无锡)某农场计划建造一个矩形养殖场,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该矩形养殖场一面靠墙(墙的长度为10m),另外三面用栅栏围成,中间再用栅栏把它分成两个面积为1:2的矩形,已知栅栏的总长度为24m,设较小矩形的宽为xm(如图).(1)若矩形养殖场的总面积为36m2,求此时x的值;(2)当x为多少时,矩形养殖场的总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解答】解:(1)根据题意知:较大矩形的宽为2xm,长为=(8﹣x)m,∴(x+2x)×(8﹣x)=36,解得x=2或x=6,经检验,x=6时,3x=18>10不符合题意,舍去,∴x=2,答:此时x的值为2;(2)设矩形养殖场的总面积是ym2,∵墙的长度为10m,根据题意得:y=(x+2x)×(8﹣x)=﹣3x2+24x=﹣3(x﹣4)2+48,∵﹣3<0,∴当x=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3×(﹣4)2+48=(m2),答:当x=时,矩形养殖场的总面积最大,最大值为m2.【变式1-1】(2022•湘潭)为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某校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墙长12m)和21m长的篱笆墙,围成Ⅰ、Ⅱ两块矩形劳动实践基地.某数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方案(除围墙外,实线部分为篱笆墙,且不浪费篱笆墙),请根据设计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一:如图①,全部利用围墙的长度,但要在Ⅰ区中留一个宽度AE=1m 的水池,且需保证总种植面积为32m2,试分别确定CG、DG的长;(2)方案二:如图②,使围成的两块矩形总种植面积最大,请问BC应设计为多长?此时最大面积为多少?【解答】解:(1)∵(21﹣12)÷3=3(m),∴Ⅰ、Ⅱ两块矩形的面积为12×3=36(m2),设水池的长为am,则水池的面积为a×1=a(m2),解得a=4,∴DG=4m,∴CG=CD﹣DG=12﹣4=8(m),即CG的长为8m、DG的长为4m;(2)设BC长为xm,则CD长度为21﹣3x,∴总种植面积为(21﹣3x)•x=﹣3(x2﹣7x)=﹣3(x﹣)2+,∵﹣3<0,∴当x=时,总种植面积有最大值为m2,即BC应设计为m总种植面积最大,此时最大面积为m2.【变式1-2】(2021•重庆)重庆小面是重庆美食的名片之一,深受外地游客和本地民众欢迎.某面馆向食客推出经典特色重庆小面,顾客可到店食用(简称“堂食”小面),也可购买搭配佐料的袋装生面(简称“生食”小面).已知3份“堂食”小面和2份“生食”小面的总售价为31元,4份“堂食”小面和1份“生食”小面的总售价为33元.(1)求每份“堂食”小面和“生食”小面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2)该面馆在4月共卖出“堂食”小面4500份,“生食”小面2500份.为回馈广大食客,该面馆从5月1日起每份“堂食”小面的价格保持不变,每份“生食”小面的价格降低a%.统计5月的销量和销售额发现:“堂食”小面的销量与4月相同,“生食”小面的销量在4月的基础上增加a%,这两种小面的总销售额在4月的基础上增加a%.求a的值.【解答】解:(1)设每份“堂食”小面的价格为x元,每份“生食”小面的价格为y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每份“堂食”小面的价格为7元,每份“生食”小面的价格为5元;(2)由题意得:4500×7+2500(1+a%)×5(1﹣a%)=(4500×7+2500×5)(1+a%),设a%=m,则方程可化为:9×7+25(1+m)(1﹣m)=(9×7+25)(1+ m),375m2﹣30m=0,m(25m﹣2)=0,解得:m1=0(舍),m2=,∴a=8.【变式1-3】(2022•大渡口区校级模拟)草莓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水果,3月份是草莓上市的旺季.某水果超市销售草莓,第一周每千克草莓的销售单价比第二周销售单价高10元,该水果超市这两周共销售草莓180千克,且第一周草莓的销量与第二周的销量之比为4:5,该水果超市这两周草莓销售总额为11600元.(1)第二周草莓销售单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随着草莓的大量上市,3月份第三周,草莓定价与第二周保持一致,且该水果超市推出会员优惠活动,所有的会员均可享受每千克直降a元的优惠,而非会员需要按照原价购买,第三周草莓的销量比第二周增加了20%,其中通过会员优惠活动购买的销量占第三周草莓总销量的,而第三周草莓的销售总额为(6200+100a)元,求a的值.【解答】解:(1)设第一周草莓销售单价是每千克x元,第二周草莓销售单价是每千克y元,依题意得:,解得:,答:第二周草莓销售单价是每千克60元.(2)依题意可知,3月份第三周草莓的销售单价为60元/千克,第三周草莓的销售量为:180×(1+20%)=120(千克),其中会员购买的销量为:120×=20a(千克),非会员购买的销量为:(120﹣20a)千克,由题意得:20a(60﹣a)+(120﹣20a)×60=6200+100a,整理得:a2+5a﹣50=0,解得:a1=5,a2=﹣10(不符合题意,舍去).答:a的值为5.【变式1-4】(2021•湖州)今年以来,我市接待的游客人数逐月增加,据统计,游玩某景区的游客人数三月份为4万人,五月份为5.76万人.(1)求四月和五月这两个月中该景区游客人数平均每月增长百分之几;(2)若该景区仅有A,B两个景点,售票处出示的三种购票方式如下表所示:并且当甲、乙两种门票价格不变时,丙种门票价格每下降1元,将有600人原计划购买甲种门票的游客和400人原计划购买乙种门票的游客改为购买丙种门票.①若丙种门票价格下降10元,求景区六月份的门票总收入;②问:将丙种门票价格下降多少元时,景区六月份的门票总收入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万元?【解答】解:(1)设四月和五月这两个月中该景区游客人数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由题意,得4(1+x)2=5.76,解这个方程,得x1=0.2,x2=﹣2.2(舍去),答:四月和五月这两个月中该景区游客人数平均每月增长率为20%;(2)①由题意,得100×(2﹣10×0.06)+80×(3﹣10×0.04)+(160﹣10)×(2+10×0.06+10×0.04)=798(万元).答:景区六月份的门票总收入为798万元.②设丙种门票价格降低m元,景区六月份的门票总收入为W万元,由题意,得W=100(2﹣0.06m)+80(3﹣0.04m)+(160﹣m)(2+0.06m+0.04m),化简,得W=﹣0.1(m﹣24)2+817.6,∵﹣0.1<0,∴当m=24时,W取最大值,为817.6万元.答:当丙种门票价格下降24元时,景区六月份的门票总收入有最大值,最大值是817.6万元.。
中考数学压轴题---《方程(组)+不等式(组)二次函数模型》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方程(组)+不等式(组)二次函数模型》例题讲解【典例3】(2021•遂宁)某服装店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T恤,如果以每件40元出售,那么一个月内能售出300件,根据以往销售经验,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就会减少10件,设T恤的销售单价提高x元.(1)服装店希望一个月内销售该种T恤能获得利润3360元,并且尽可能减少库存,问T恤的销售单价应提高多少元?(2)当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该服装店一个月内销售这种T恤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解答】解:(1)设T恤的销售单价提高x元,由题意列方程得:(x+40﹣30)(300﹣10x)=3360,解得:x1=2或x2=18,∵要尽可能减少库存,∴x2=18不合题意,应舍去.∴T恤的销售单价应提高2元,答:T恤的销售单价应提高2元;(2)设利润为M元,由题意可得:M=(x+40﹣30)(300﹣10x),=﹣10x2+200x+3000,=﹣10(x﹣10)2+4000,∴当x=10时,M最大值=4000元,∴销售单价:40+10=50(元),答:当服装店将销售单价定为50元时,得到最大利润是4000元.【变式3-1】(2023•蜀山区校级一模)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过去的包产到户就不太适合机械化的种植,现在很多地区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很多农民把自己的承包地转租给种粮大户或者新型农村合作社,出现了大农田,这些农民则成为合作社里的工人,这样更有利于机械化种植.某地某种粮大户,去年种植优质水稻200亩,平均每亩收益480元.计划今年多承包一些土地,已知每增加一亩,每亩平均收益比去年每亩平均收益减少2元.(1)该大户今年应承租多少亩土地,才能使今年总收益达到96600元?(2)该大户今年应承租多少亩土地,可以使今年总收益最大,最大收益是多少?【解答】解:(1)设该大户今年应承租x亩土地,才能使今年总收益达到96600元,由题意得x[480﹣2(x﹣200)]=96600,解得x2﹣440x+48300=0,解得x=230或x=210,∴该大户今年应承租210亩或230亩土地,才能使今年总收益达到96600元;(2)设该大户今年应承租m亩土地,收益为W元,由题意得W=m[480﹣2(m﹣200)]=﹣2m2+880m=﹣2(m﹣220)2+96800,∵﹣2<0,∴当m=220时,W最大,最大为96800,∴大户今年应承租220亩土地,可以使今年总收益最大,最大收益是96800元.【变式3-2】某文具店最近有A,B两款纪念册比较畅销.该店购进A款纪念册5本和B款纪念册4本共需156元,购进A款纪念册3本和B款纪念册5本共需130元.在销售中发现:A款纪念册售价为32元/本时,每天的销售量为40本,每降低1元可多售出2本;B款纪念册售价为22元/本时,每天的销售量为80本,B款纪念册每天的销售量与售价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其部分对应数据如下表所示:(1)求A,B两款纪念册每本的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该店准备降低每本A款纪念册的利润,同时提高每本B款纪念册的利润,且这两款纪念册每天销售总数不变,设A款纪念册每本降价m元;①直接写出B款纪念册每天的销售量(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②当A款纪念册售价为多少元时,该店每天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解答】解:(1)设A款纪念册每本的进价为a元,B款纪念册每本的进价为b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A款纪念册每本的进价为20元,B款纪念册每本的进价为14元;(2)①根据题意,A款纪念册每本降价m元,可多售出2m本A款纪念册,∵两款纪念册每天销售总数不变,∴B款纪念册每天的销售量为(80﹣2m)本;②设B款纪念册每天的销售量与售价之间满足的一次函数关系是y=kx+b',根据表格可得:,解得,∴y=﹣2x+124,当y=80﹣2m时,x=22+m,即B款纪念册每天的销售量为(80﹣2m)本时,每本售价是(22+m)元,设该店每天所获利润是w元,由已知可得w=(32﹣m﹣20)(40+2m)+(22+m﹣14)(80﹣2m)=﹣4m2+48m+1120=﹣4(m﹣6)2+1264,∵﹣4<0,∴m=6时,w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264元,此时A款纪念册售价为32﹣m=32﹣6=26(元),答:当A款纪念册售价为26元时,该店每天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264元.【变式3-3】(2022秋•中原区校级期中)党的“二十大”期间,某网店直接从工厂购进A、B两款纪念“二十大”的钥匙扣,进货价和销售价如下表:(注:利润=销售价﹣进货价)(1)网店第一次用8500元购进A、B两款钥匙扣共300件,求两款钥匙扣分别购进的件数;(2)第一次购进的两款钥匙扣售完后,该网店计划再次购进A、B两款钥匙扣共800件(进货价和销售价都不变),且进货总价不高于22000元.应如何设计进货方案,才能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最大销售利润是多少?(3)“二十大”临近结束时,B款钥匙扣还有大量剩余,网店打算把B款钥匙扣调价销售.如果按照原价销售,平均每天可售4件.经调查发现,每降价1元,平均每天可多售2件,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将销售价定为每件多少元时,才能使B款钥匙扣平均每天销售利润为90元?【解答】解:(1)设购进A款钥匙扣x件,B款钥匙扣y件,根据题意得:,解得:.答:购进A款钥匙扣200件,B款钥匙扣100件.(2)设购进m件A款钥匙扣,则购进(800﹣m)件B款钥匙扣,根据题意得:30m+25(800﹣m)≤22000,解得:m≤400.设再次购进的A、B两款钥匙扣全部售出后获得的总利润为w元,则w=(45﹣30)m+(37﹣25)(800﹣m)=3m+9600.∵3>0,∴w随m的增大而增大,∴当m=400时,w取得最大值,最大值=3×400+9600=10800,此时800﹣m=800﹣400=400.答:当购进400件A款钥匙扣,400件B款钥匙扣时,才能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最大销售利润是10800元.(3)设B款钥匙扣的售价定为a元,则每件的销售利润为(a﹣25)元,平均每天可售出4+2(37﹣a)=(78﹣2a)件,根据题意得:(a﹣25)(78﹣2a)=90,整理得:a2﹣64a+1020=0,解得:a1=30,a2=34.又∵要尽快减少库存,∴a=30.答:B款钥匙扣的售价应定为30元.【变式3-4】(2020•鄂州)一大型商场经营某种品牌商品,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3元,根据市场调查发现,该商品每周的销售量y(件)与售价x(元/件)(x为正整数)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下表记录的是某三周的有关数据:(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销售过程中要求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价,且不高于15元/件.若某一周该商品的销售量不少于6000件,求这一周该商场销售这种商品获得的最大利润和售价分别为多少元?(3)抗疫期间,该商场这种商品售价不大于15元/件时,每销售一件商品便向某慈善机构捐赠m元(1≤m≤6),捐赠后发现,该商场每周销售这种商品的利润仍随售价的增大而增大.请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把x=4,y=10000和x=5,y=9500代入得,,解得,,∴y=﹣500x+12000;(2)根据“在销售过程中要求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价,且不高于15元/件.若某一周该商品的销售量不少于6000件,”得,,解得,3≤x≤12,设利润为w元,根据题意得,w=(x﹣3)y=(x﹣3)(﹣500x+12000)=﹣500x2+13500x﹣36000=﹣500(x﹣13.5)2+55125,∵﹣500<0,∴当x<13.5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3≤x≤12,且x为正整数∴当x=12时,w取最大值为:﹣500×(12﹣13.5)2+55125=54000,答:这一周该商场销售这种商品获得的最大利润为54000元,售价为12元;(3)根据题意得,w=(x﹣3﹣m)(﹣500x+12000)=﹣500x2+(13500+500m)x﹣36000﹣12000m,∴对称轴为x=﹣=13.5+0.5m,∵﹣500<0,∴当x<13.5+0.5m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该商场这种商品售价不大于15元/件时,捐赠后发现,该商场每周销售这种商品的利润仍随售价的增大而增大.又∵x为整数,∴对称轴在x=14.5的右侧时,当x≤15(x为整数)时,w都随x的增大而增大,∴14.5<13.5+0.5m,解得m>2,∵1≤m≤6,∴2<m≤6。
中考数学经典几何模型之轴对称最值模型(解析版)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轴对称最值模型名师点睛拨开云雾开门见山B'QDA'AP B C典题探究启迪思维探究重点例题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AD=6,动点P满足S△P AB=S矩形ABCD,则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P A+PB的最小值为2.【解答】解:设△ABP中AB边上的高是h.∵S△P AB=S矩形ABCD,∴AB•h=AB•AD,∴h=AD=4,∴动点P在与AB平行且与AB的距离是2的直线l上,如图,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连接AE,连接BE,则BE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在Rt△ABE中,∵AB=10,AE=4+4=8,∴BE===2,即P A+PB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变式练习>>>1.如图Rt△ABC和等腰△ACD以AC为公共边,其中∠ACB=90°,AD=CD,且满足AD⊥AB,过点D 作DE⊥AC于点F,DE交AB于点E,已知AB=5,BC=3,P是射线DE上的动点,当△PBC的周长取得最小值时,DP的值为()A.B.C.D.【解答】解:连接PB、PC、P A,要使得△PBC的周长最小,只要PB+PC最小即可,∵PB+PC=P A+PB≥AB,∴当P与E重合时,P A+PB最小,∵AD=CD,DE⊥AC,∴AF=CF,∵∠ACB=90°,∴EF∥BC,∴AE=BE=AB=2.5,∴EF=BC=1.5,∵AD⊥AB,∴△AEF∽△DEA,∴=,∴DE==,故选:B.例题2. 如图所示,凸四边形ABCD中,∠A=90°,∠C=90°,∠D=60°,AD=3,AB=,若点M、N分别为边CD,AD上的动点,求△BMN的周长的最小值.【解答】解:作点B关于CD、AD的对称点分别为点B'和点B'',连接B'B''交DC和AD于点M和点N,DB,连接MB、NB;再DC和AD上分别取一动点M'和N'(不同于点M和N),连接M'B,M'B',N'B和N'B'',如图1所示:∵B'B''<M'B'+M'N'+N'B'',B'M'=BM',B''N'=BN',∴BM'+M'N'+BN'>B'B'',又∵B'B''=B'M+MN+NB'',MB=MB',NB=NB'',∴NB+NM+BM<BM'+M'N'+BN',∴C△BMN=NB+NM+BM时周长最小;连接DB,过点B'作B'H⊥DB''于B''D的延长线于点H,如图示2所示:∵在Rt△ABD中,AD=3,AB=,∴==2,∴∠2=30°,∴∠5=30°,DB=DB'',又∵∠ADC=∠1+∠2=60°,∴∠1=30°,∴∠7=30°,DB'=DB,∴∠B'DB''=∠1+∠2+∠5+∠7=120°,DB'=DB''=DB=2,又∵∠B'DB''+∠6=180°,∴∠6=60°,∴HD=,HB'=3,在Rt△B'HB''中,由勾股定理得:===6.∴C△BMN=NB+NM+BM=6,变式练习>>>2.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且∠AOB=40°,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当△PMN周长取最小值时,则∠MPN的度数为()A.140°B.100°C.50°D.40°【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则OP1=OP=OP2,∠OP1M=∠MPO,∠NPO=∠NP2O,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MP=P1M,PN=P2N,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P1P2,∴∠P1OP2=2∠AOB=80°,∴等腰△OP1P2中,∠OP1P2+∠OP2P1=100°,∴∠MPN=∠OPM+∠OPN=∠OP1M+∠OP2N=100°,故选:B.例题3. 如图,在△ABC中,∠C=90°,CB=CA=4,∠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点P、Q分别是AC 和AD上的动点,则CQ+PQ的最小值是2.【解答】解:如图,作点P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P′,连接CP′交AD于点Q,则CQ+PQ=CQ+P′Q=CP′.∵根据对称的性质知△APQ≌△AP′Q,∴∠P AQ=∠P′AQ.又∵AD是∠A的平分线,点P在AC边上,点Q在直线AD上,∴∠P AQ=∠BAQ,∴∠P′AQ=∠BAQ,∴点P′在边AB上.∵当CP′⊥AB时,线段CP′最短.∵在△ABC中,∠C=90°,CB=CA=4,∴AB=4,且当点P′是斜边AB的中点时,CP′⊥AB,此时CP′=AB=2,即CQ+PQ的最小值是2.故填:2.变式练习>>>3.如图,已知等边△ABC的面积为4,P、Q、R分别为边AB、BC、AC上的动点,则PR+QR的最小值是()A.3B.2C.D.4【解答】解:如图,作△ABC关于AC对称的△ACD,点E与点Q关于AC对称,连接ER,则QR=ER,当点E,R,P在同一直线上,且PE⊥AB时,PR+QR的最小值是PE的长,设等边△ABC的边长为x,则高为x,∵等边△ABC的面积为4,∴x×x=4,解得x=4,∴等边△ABC的高为x=2,即PE=2,故选:B.例题4. 如图,∠MON=30°,A在OM上,OA=2,D在ON上,OD=4,C是OM上任意一点,B是ON上任意一点,则折线ABCD的最短长度为2.【解答】解:作D关于OM的对称点D′,作A作关于ON的对称点A′,连接A′D′与OM,ON的交点就是C,B二点.此时AB+BC+CD=A′B+BC+CD′=A′D′为最短距离.连接DD′,AA′,OA′,OD′.∵OA=OA′,∠AOA′=60°,∴∠OAA′=∠OA′A=60°,∴△ODD′是等边三角形.同理△OAA′也是等边三角形.∴OD'=OD=4,OA′=OA=2,∠D′OA′=90°.∴A′D′==2.变式练习>>>4.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O为对角线AC的中点,P是AB上任意一点,Q是OC上任意一点,已知:AC=2,BC=1.(1)求折线OPQB的长的最小值;(2)当折线OPQB的长最小时,试确定Q的位置.【解答】解:(1)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作点O关于AB的对称点O′,连接AB′,QB′,AO′,PO′,B′O′,则QB=QB′,OP=O′P,折线OPQB的长=OP+PQ+QB=O′P+PQ+QB′,∴折线OPQB的长的最小值=B′O′.∵在长方形ABCD中,∠ABC=90°,在△ABC中,AC=2,BC=1,∠ABC=90°,∴∠BAC=30°,∵点B、B′关于AC对称,点O、O′关于AB对称,∴∠B′AC=30°,AB′=AB=,∠O′AB=30°,AO′=AO=1,∴∠B′AO′=90°,∴B′O′=,∴折线OPQB的长的最小值=2;(2)设B′O′交AC于点Q′,∵在Rt△AO′B′中,AO′=1,B′O′=2,∴∠AB′O′=30°,则∠AO′B′=60°,∵在△AO′Q′中,∠Q′AO′=∠Q′AB+∠BAO′=60°,∴△AO′Q′是等边三角形,∴AQ′=AO′=1=AO,∴点Q′就是AC的中点O.∴当折线OPQB的长最小时,点Q在AC的中点.例题5. 如图,矩形ABCD中,AB=4,BC=8,E为CD的中点,点P、Q为BC上两个动点,且PQ=3,当CQ=时,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解答】解:点A向右平移3个单位到M,点E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MF,交BC于Q,此时MQ+EQ最小,∵PQ=3,DE=CE=2,AE==2,∴要使四边形APQE的周长最小,只要AP+EQ最小就行,即AP+EQ=MQ+EQ,过M作MN⊥BC于N,设CQ=x,则NQ=8﹣3﹣x=5﹣x,∵△MNQ∽△FCQ,∴=,∵MN=AB=4,CF=CE=2,CQ=x,QN=5﹣x,解得:x=,则CQ=故答案为:.变式练习>>>5.如图,已知A(3,1)与B(1,0),PQ是直线y=x上的一条动线段且PQ=(Q在P的下方),当AP+PQ+QB最小时,Q点坐标为()A.(,)B.(,)C.(0,0)D.(1,1)【解答】解:作点B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B'(0,1),过点A作直线MN,使得MN平行于直线y=x,并沿MN向下平移单位后得A'(2,0)连接A'B'交直线y=x于点Q,如图理由如下:∵AA'=PQ=,AA'∥PQ∴四边形APQA'是平行四边形∴AP=A'Q∵AP+PQ+QB=B'Q+A'Q+PQ且PQ=∴当A'Q+B'Q值最小时,AP+PQ+QB值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A',Q,B'三点共线时A'Q+B'Q值最小∵B'(0,1),A'(2,0)∴直线A'B'的解析式y=﹣x+1∴x=﹣x+1,即x=∴Q点坐标(,)故选:A.例题6. 如图,点E、F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两点(不与B、C两点重合),过点B作BG⊥AE于点G,连接FG、DF,若AB=2,求DF+GF的最小值为.【解答】解:取AB的中点O,点O、G关于BC的对称点分别为O'、G',∵G与G'关于BC对称,∴FG=FG',∴FG+DF=FG'+DF,∴当G(也就是G')固定时,取DG'与BC的交点F,此时能够使得FG+FD最小,且此时FG+DF的最小值是DG',现在再移动点E(也就是移动G),∵BG⊥AE,∴∠AGB=90°,∴当点E在BC上运动时,点G随着运动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90°的圆弧,点G'随着运动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90°的圆弧,∴当取DO'与交点为G'时,能够使得DG'达到最小值,且DG'的最小值=DO'﹣O'G'=﹣1=﹣1,即DF+GF的最小值为﹣1.故选:A.变式练习>>>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以点A(2,3)、点B(3,4)为圆心,1、3为半径作⊙A、⊙B,M,N分别是⊙A、⊙B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A.5﹣4B.﹣1C.6﹣2D.【解答】解:作⊙A关于x轴的对称⊙A′,连接BA′分别交⊙A′和⊙B于M、N,交x轴于P,如图,则此时PM+PN最小,∵点A坐标(2,3),∴点A′坐标(2,﹣3),∵点B(3,4),∴A′B==5,∴MN=A′B﹣BN﹣A′M=5﹣3﹣1=5﹣4,∴PM+PN的最小值为5﹣4.故选:A.例题7. 如图,AD为等边△ABC的高,E、F分别为线段AD、AC上的动点,且AE=CF,当BF+CE取得最小值时,∠AFB=()A.112.5°B.105°C.90°D.82.5°【解答】解:如图,作CH⊥BC,且CH=BC,连接BH交AD于M,连接FH,∵△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AC=BC,∠DAC=30°,∴AC=CH,∵∠BCH=90°,∠ACB=60°,∴∠ACH=90°﹣60°=30°,∴∠DAC=∠ACH=30°,∵AE=CF,∴△AEC≌△CFH,∴CE=FH,BF+CE=BF+FH,∴当F为AC与BH的交点时,如图2,BF+CE的值最小,此时∠FBC=45°,∠FCB=60°,∴∠AFB=105°,故选:B.变式练习>>>7.如图,等边△ABC中,AD为BC边上的高,点M、N分别在AD、AC上,且AM=CN,连BM、BN,当BM+BN最小时,∠MBN=30度.【解答】解:如图1中,作CH⊥BC,使得CH=BC,连接NH,BH.∵△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CH⊥BC,∴∠DAC=∠DAB=30°,AD∥CH,∴∠HCN=∠CAD=∠BAM=30°,∵AM=CN,AB=BC=CH,∴△ABM≌△CHN(SAS),∴BM=HN,∵BN+HN≥BH,∴B,N,H共线时,BM+BN=NH+BN的值最小,如图2中,当B,N,H共线时,∵△ABM≌△CHN,∴∠ABM=∠CHB=∠CBH=45°,∵∠ABD=60°,∴∠DBM=15°,∴∠MBN=45°﹣15°=30°,∴当BM+BN的值最小时,∠MBN=30°,故答案为30.例题8. (1)如图①,Rt△ABC中,∠C=90°,AC=3,BC=4,点D是AB边上任意一点,则CD的最小值为.(2)如图②,矩形ABCD中,AB=3,BC=4,点M、点N分别在BD、BC上,求CM+MN的最小值.(3)如图③,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AB边上一点,且AE=2,点F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把△BEF沿EF翻折,点B的对应点为G,连接AG、CG,四边形AGCD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这个最小值及此时BF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如图①,过点C作CD⊥AB于D,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小,此时CD最小,在Rt△ABC中,AC=3,BC=4,根据勾股定理得,AB=5,∵AC×BC=AB×CD,∴CD==,故答案为;(2)如图②,作出点C关于BD的对称点E,过点E作EN⊥BC于N,交BD于M,连接CM,此时CM+MN=EN最小;∵四边形ABCD是矩形,∴∠BCD=90°,CD=AB=3,根据勾股定理得,BD=5,∵CE⊥BC,∴BD×CF=BC×CD,∴CF==,由对称得,CE=2CF=,在Rt△BCF中,cos∠BCF==,∴sin∠BCF=,在Rt△CEN中,EN=CE sin∠BCE==;即:CM+MN的最小值为;(3)如图3,∵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3,AD=BC=4,∠ABC=∠D=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5,∵AB=3,AE=2,∴点F在BC上的任何位置时,点G始终在AC的下方,设点G到AC的距离为h,∵S四边形AGCD=S△ACD+S△ACG=AD×CD+AC×h=×4×3+×5×h=h+6,∴要四边形AGCD的面积最小,即:h最小,∵点G是以点E为圆心,BE=1为半径的圆上在矩形ABCD内部的一部分点,∴EG⊥AC时,h最小,由折叠知∠EGF=∠ABC=90°,延长EG交AC于H,则EH⊥AC,在Rt△ABC中,sin∠BAC==,在Rt△AEH中,AE=2,sin∠BAC==,∴EH=AE=,∴h=EH﹣EG=﹣1=,∴S四边形AGCD最小=h+6=×+6=,过点F作FM⊥AC于M,∵EH⊥FG,EH⊥AC,∴四边形FGHM是矩形,∴FM=GH=∵∠FCM=∠ACB,∠CMF=CBA=90°,∴△CMF∽△CBA,∴,∴,∴CF=1∴BF=BC﹣CF=4﹣1=3.达标检测领悟提升强化落实1. 如图,矩形ABCD中,AB=5,AD=10,点E,F,G,H分别在矩形各边上,点F,H为不动点,点E,G为动点,若要使得AF=CH,BE=DG,则四边形EFGH周长的最小值为()A.5B.10C.15D.10【解答】解:作点F关于CD的对称点F′,连接F′H交CD于点G,此时四边形EFGH周长取最小值,过点H作HH′⊥AD于点H′,如图所示.∵AF=CH,DF=DF′,∴H′F′=AD=10,∵HH′=AB=5,∴F′H==5,∴C四边形EFGH=2F′H=10.故选:D.2.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以点A(﹣2,3),B(3,4)为圆心,以1、2为半径作⊙A、⊙B,M、N分别是⊙A、⊙B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等于﹣3.【解答】解:作⊙A关于x轴的对称⊙A′,连接BA′分别交⊙A′和⊙B于M、N,交x轴于P,如图,则此时PM+PN最小,∵点A坐标(﹣2,3),∴点A′坐标(﹣2,﹣3),∵点B(3,4),∴A′B==,∴MN=A′B﹣BN﹣A′M=﹣2﹣1=﹣3,∴PM+PN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3. 如图,已知直线y=x+4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C的圆心坐标为(2,0),半径为2,若D是⊙C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与y轴交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8﹣2和8+2.【解答】解:y=x+4,∵当x=0时,y=4,当y=0时,x=﹣4,∴OA=4,OB=4,∵△ABE的边BE上的高是OA,∴△ABE的边BE上的高是4,∴要使△ABE的面积最大或最小,只要BE取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可,过A作⊙C的两条切线,如图,当在D点时,BE最小,即△ABE面积最小;当在D′点时,BE最大,即△ABE面积最大;∵x轴⊥y轴,OC为半径,∴EE′是⊙C切线,∵AD′是⊙C切线,∴OE′=E′D′,设E′O=E′D′=x,∵AC=4+2=6,CD′=2,AD′是切线,∴∠AD′C=90°,由勾股定理得:AD′=4,∴sin∠CAD′==,∴=,解得:x=,∴BE′=4+,BE=4﹣,∴△ABE的最小值是×(4﹣)×4=8﹣2,最大值是:×(4+)×4=8+2,故答案为:8﹣2和8+2.4. 正方形ABCD,AB=4,E是CD中点,BF=3CF,点M,N为线段BD上的动点,MN=,求四边形EMNF周长的最小值++.【解答】解:作点E关于BD的对称点G,则点G在AD上,连接GM,过G作BD的平行线,截取GH=MN=,连接HN,则四边形GHNM是平行四边形,∴HN=GM=EM,过H作PQ⊥BC,交AD于P,交BC于Q,则∠HPG=∠HQF=90°,PQ=AB=4,∵∠PGH=∠ADB=45°,∴HP=PG==1,HQ=4﹣1=3,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DG=ED=2,∴AP=4﹣2﹣1=1,∴BQ=1,又∵BF=3CF,BC=4,∴CF=1,∴QF=4﹣1﹣1=2,∵当点H、N、F在同一直线上时,HN+NF=HF(最短),此时ME+NF最短,∴Rt△HQF中,FH===,即ME+NF最短为,又∵Rt△CEF中,EF===,∴ME+NF+MN+EF=++,∴四边形EMNF周长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5. 如图,已知点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中BC,AB边的中点,BC=6,点F是AD边上的动点,则BF+EF的最小值为3.【解答】解:过C作CE⊥AB于E,交AD于F,连接BF,则BF+EF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垂直距离最短),由于C和B关于AD对称,则BF+EF=CF,∵等边△ABC中,BD=CD,∴AD⊥BC,∴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三线合一),∴C和B关于直线AD对称,∴CF=BF,即BF+EF=CF+EF=CE,∵AD⊥BC,CE⊥AB,∴∠ADB=∠CEB=90°,在△ADB和△CEB中,,∴△ADB≌△CEB(AAS),∴CE=AD,∵BC=6,∴BD=3,∴AD=3,即BF+EF=3.故答案为:3.6. 如图,在边长为1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上的点,3AE=EB,有一只蚂蚁从E点出发,经过F、G、H,最后回到E点,则蚂蚁所走的最小路程是.【解答】解:延长DC到D',使CD=CD',G对应位置为G',则FG=FG',同样作D'A'⊥CD',D'A'=DA,H对应的位置为H',则G'H'=GH,再作A'B'⊥D'A',E的对应位置为E',则H'E'=HE.容易看出,当E、F、G'、H'、E'在一条直线上时路程最小,最小路程为EE'===27. 如图,在△ABC中,AC⊥BC,∠B=30°,点E,F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点Q是线段AC上的动点,若AC=3,则四边形EPQF周长的最小值是8.【解答】解:过E点作E点关于BC的对称点E′,过F点作F点关于AC的对称点F′,∵在△ABC中,AC⊥BC,∠B=30°,AC=3,∴AB=6,∵点E,F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EF=2,∵E′F′=AB=6,∴四边形EPQF周长的最小值是6+2=8.故答案为:8.8. 如图,长为1的线段AB在x轴上移动C(0,1)、D(0,2),则AC+BD的最小值是.【解答】解:如图所示,以AB,BD为边构造平行四边形ABDE,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F,连接AF,则DE⊥y轴,OF=OC=1,∵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BD=AE,DE=AB=1,∵AB垂直平分线CF,∴AC=AF,∴AC+BD=AE+AF,如图,当点E,A,F在同一直线上时,AE+AF=EF(最短),此时,∵Rt△DEF中,DE=1,DF=2+1=3,∴EF===,∴AC+BD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9. 在矩形ABCD中,AB=8,BC=10,G为AD边的中点.如图,若E、F为边AB上的两个动点,且EF=4,当四边形CGEF的周长最小时,则求AF的长为.【解答】解:∵E为AB上的一个动点,∴如图,作G关于AB的对称点M,在CD上截取CH=4,然后连接HM交AB于E,接着在EB上截取EF=4,那么E、F两点即可满足使四边形CGEF的周长最小.∵在矩形ABCD中,AB=8,BC=10,G为边AD的中点,∴AG=AM=5,MD=15,而CH=4,∴DH=4,而AE∥CD,∴△AEM∽△DHM,∴AE:HD=MA:MD,∴AE===,∴AF=4+=.故答案为:.10. 如图,矩形ABCO的边OC在x轴上,边OA在y轴上,且点C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0,6),点E、F分别足OC、BC的中点,点M,N分别是线段OA、AB上的动点(不与端点重合),则当四边形EFNM的周长最小时,点N的坐标为(4,6).【解答】解:如图所示:作点F关于AB的对称点F′,作点E关于y轴的对称点E′,连接E′F′交AB与点N.∵C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0,6),点E、F分别足OC、BC的中点,∴OE=OE′=4,FB=CF=3,∴E′C=12,CF′=9.∵AB∥CE′,∴△F′NB∽△F′E′C.∴==,即=,解得BN=4,∴AN=4.∴N(4,6).故答案为:(4,6).1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的中点,点M在BC边上,且BM=6.P为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2.【解答】解:如图所示,作以BD为对称轴作N的对称点N',连接PN',MN',根据轴对称性质可知,PN=PN',∴PM﹣PN=PM﹣PN'≤MN',当P,M,N'三点共线时,取“=”,∵正方形边长为8,∴AC=AB=,∵O为AC中点,∴AO=OC=,∵N为OA中点,∴ON=,∴ON'=CN'=,∴AN'=,∵BM=6,∴CM=AB﹣BM=8﹣6=2,∴==∴PM∥AB∥CD,∠CMN'=90°,∵∠N'CM=45°,∴△N'C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M=MN'=2,即PM﹣PN的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12. 如图,两点A、B在直线MN外的同侧,A到MN的距离AC=16,B到MN的距离BD=10,CD=8,点P在直线MN上运动,则|P A﹣PB|的最大值等于10.【解答】解:延长AB交MN于点P′,∵P′A﹣P′B=AB,AB>|P A﹣PB|,∴当点P运动到P′点时,|P A﹣PB|最大,∵BD=10,CD=8,AC=16,过点B作BE⊥AC,则BE=CD=8,AE=AC﹣BD=16﹣10=6,∴AB===10,∴|P A﹣PB|的最大值等于10,故答案为:10.11. 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是AB边的中点,P是BC边上的动点,Q是AC边上的动点,当P、Q的位置在何处时,才能使△DPQ的周长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值.【解答】解:作D关于BC、AC的对称点D′、D″,连接D′D″,DQ,DP.∵DQ=D″Q,DP=D′P,∴△DPQ的周长为PQ+DQ+DP=PQ+D″Q+D′P=D′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D″的长即为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A=∠B=60°,∠BED=∠AFD=90°,∴∠α=∠β=90°﹣60°=30°,∠D′DD″=180°﹣30°﹣30°=120°,∵D为AB的中点,∴DF=AD•cos30°=1×=,AF=,易得△ADF≌△QD''F,∴QF=AF=,∴AQ=1,BP=1,Q、P为AC、BC的中点.∴DD″=×2=,同理,DD′=×2=,∴△DD′D″为等腰三角形,∴∠D′=∠D″==30°,∴D″D′=2DD′•cos30°=2××=3.12. 如图,C 为线段BD 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 、D作AB⊥BD,ED⊥BD,连接AC、EC.已知AB=5,DE=1,BD=8,设CD=x.(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2)请问AC+CE的值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根据(2)中的规律和结论,请直接写出出代数式+的最小值为25.【解答】解:(1)由线段的和差,得BC=(8﹣x).由勾股定理,得AC+CE =+=+=+;(2)当A、C、E在同一直线上,AC+CE最小;当A、C、E在同一直线上时,延长AB,作EF⊥AB于点F,∵AB=5,DE=1,∴AF=6,∵∠ABD=90°,∴∠FBD=90°,∵∠BDE=∠BFE=90°,∴四边形BFED是矩形,∴BD=EF=8,∴AE===10;(3)如下图所示:作BD=24,过点B作AB⊥BD,过点D作ED ⊥BD,使AB=3,ED=4,连接AE交BD于点C,当BC=x,∵x+y=24,∴y=24﹣x,AE的长即为代数式的最小值,过点A作AF∥BD交ED的延长线于点F,得矩形ABDF,则AB=DF=3,AF=BD=24,所以AE===25,即代数式+的最小值为25,故答案为:25.- 21 -。
中考数学试卷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题目: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若每天生产80件,则生产完这批产品需要10天;若每天生产100件,则生产完这批产品需要8天。
问:这批产品共有多少件?解析:设这批产品共有x件。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方程:80 × 10 = x100 × 8 = x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x = 800答案:这批产品共有800件。
例题2:几何证明题题目: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的一个点,AD⊥BC。
证明:∠B=∠C。
解析:证明:由于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有∠ABC=∠ACB。
又因为AD⊥BC,所以∠ADB=∠ADC=90°。
在直角三角形ADB和ADC中,∠BAD=∠CAD,所以三角形ADB和ADC是相似的。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有:∠B/∠A = ∠C/∠A由于∠A是公共角,可以约去,得到:∠B = ∠C答案:证明完成,∠B=∠C。
例题3:函数问题题目:已知函数f(x) = 2x - 3,求函数f(x)在x=2时的函数值。
解析:要求函数f(x)在x=2时的函数值,我们只需将x=2代入函数f(x)中。
f(2) = 2 × 2 - 3f(2) = 4 - 3f(2) = 1答案:函数f(x)在x=2时的函数值为1。
例题4:代数式求值题目:已知a+b=5,ab=6,求(a+b)^2的值。
解析:首先,我们知道(a+b)^2可以展开为a^2 + 2ab + b^2。
由题意,a+b=5,ab=6,代入上式,得:(a+b)^2 = a^2 + 2ab + b^2(a+b)^2 = (a+b)^2 + 2ab(a+b)^2 = 5^2 + 2×6(a+b)^2 = 25 + 12(a+b)^2 = 37答案:(a+b)^2的值为37。
通过以上例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典型题目涉及了代数、几何、函数等多个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图形》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几何图形》例题讲解例1、(2020•广西)《九章算术》是古代东方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kǔn,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1、2(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推开双门,双门间隙CD的距离为2寸,点C和点D距离门槛AB都为1尺(1尺=10寸),则AB的长是()A.50.5寸B.52寸C.101寸D.104寸【答案】C【解答】解:取AB的中点O,过D作DE⊥AB于E,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OA=OB=AD=BC,设OA=OB=AD=BC=r寸,则AB=2r(寸),DE=10(寸),OE=CD=1(寸),AE=(r﹣1)寸,在Rt△ADE中,AE2+DE2=AD2,即(r﹣1)2+102=r2,解得:r=50.5,∴2r=101(寸),∴AB=101寸,故选:C.【变式1-1】(2021•鄂州)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图画描绘了筒车的工作原理,如图1.筒车盛水桶的运行轨道是以轴心O为圆心的圆,如图2.已知圆心O在水面上方,且⊙O被水面截得的弦AB长为6米,⊙O半径长为4米.若点C为运行轨道的最低点,则点C到弦AB所在直线的距离是()A.1米B.(4﹣)米C.2米D.(4+)米【答案】B【解答】解:连接OC交AB于D,连接OA,∵点C为运行轨道的最低点,∴OC⊥AB,∴AD=AB=3(米),在Rt△OAD中,OD===(米),∴点C到弦AB所在直线的距离CD=OC﹣OD=(4﹣)米,故选:B.【变式1-2】(2021•张家界)如图,正方形ABCD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黑色部分面积为S1,则S1:S的比值为()A.B.C.D.【答案】A【解答】解:不妨设正方形面积S=1,则正方形边长为1,∴内切圆直径d=1,r=,=πr2=π,∴S圆根据圆的对称性得:黑色部分面积S1=S圆=π,∴S1:S==,故选:A.【变式1-3】(2022•西宁)八年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将2a﹣3ab﹣4+6b因式分解.【观察】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小明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解法一:原式=(2a﹣3ab)﹣(4﹣6b)=a(2﹣3b)﹣2(2﹣3b)=(2﹣3b)(a﹣2)解法二:原式=(2a﹣4)﹣(3ab﹣6b)=2(a﹣2)﹣3b(a﹣2)=(a﹣2)(2﹣3b)【感悟】对项数较多的多项式无法直接进行因式分解时,我们可以将多项式分为若干组,再利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这就是因式分解的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在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方程、函数等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温馨提示: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类比】(1)请用分组分解法将x2﹣a2+x+a因式分解;【挑战】(2)请用分组分解法将ax+a2﹣2ab﹣bx+b2因式分解;【应用】(3)“赵爽弦图”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我们利用它验证了勾股定理.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中间是一个小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和b(a>b),斜边长是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根据以上信息,先将a4﹣2a3b+2a2b2﹣2ab3+b4因式分解,再求值.【解答】解:(1)原式=(x2﹣a2)+(x+a)=(x+a)(x﹣a)+(x+a)=(x+a)(x﹣a+1);(2)原式=(ax﹣bx)+(a2﹣2ab+b2)=x(a﹣b)+(a﹣b)2=(a﹣b)(x+a﹣b);(3)原式=(a4+2a2b2+b4)﹣(2ab3+2a3b)=(a2+b2)2﹣2ab(a2+b2)=(a2+b2)(a2+b2﹣2ab)=(a2+b2)(a﹣b)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和b(a>b),斜边长是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a2+b2=32=9,(a﹣b)2=1,∴原式=9.【变式1-4】(2021•贵阳)(1)阅读理解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如图①所示的“弦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根据“赵爽弦图”写出勾股定理和推理过程;(2)问题解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如图②是古代的一种证明方法:过正方形ACDE 的中心O,作FG⊥HP,将它分成4份,所分成的四部分和以BC为边的正方形恰好能拼成以AB为边的正方形.若AC=12,BC=5,求EF的值;(3)拓展探究如图③,以正方形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勾股树”的部分图形.设大正方形N的边长为定值n,小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c,d.已知∠1=∠2=∠3=α,当角α(0°<α<90°)变化时,探究b与c的关系式,并写出该关系式及解答过程(b与c的关系式用含n的式子表示).【解答】解:(1)a2+b2=c2(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证明如下:∵如图①是由直角边长分别为a,b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边长为(b﹣a)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边长为c的大正方形,∴4△ADE的面积+正方形EFGH的面积=正方形ABCD的面积,即4×ab+(b﹣a)2=c2,整理得:a2+b2=c2;(2)由题意得:正方形ACDE被分成4个全等的四边形,设EF=a,FD=b,分两种情况:①a>b时,∴a+b=12,∵正方形ABIJ是由正方形ACDE被分成的4个全等的四边形和正方形CBLM 拼成,∴E'F'=EF,KF'=FD,E'K=BC=5,∵E'F'﹣KF'=E'K,∴a﹣b=5,∴,解得:a=,∴EF=;②a<b时,同①得:,解得:a=,∴EF=;综上所述,EF为或;(3)c+b=n,理由如下:如图③所示:设正方形E的边长为e,正方形F的边长为f,∵∠1=∠2=∠3=α,∠PMQ=∠D'OE'=∠B'C'A'=90°,∴△PMQ∽△D'OE'∽△B'C'A',∴=,=,即=,=,∴e2=cn,f2=bn,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e2+f2=n2,∴cn+bn=n2,∴c+b=n.。
中考《整式及因式分解》经典例题及解析

整式及因式分解一、代数式代数式的书写要注意规范,如乘号“×”用“·”表示或省略不写;分数不要用带分数;除号用分数线表示等. 二、整式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注:○1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2143a b -,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2133a b -;○2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325a b c -是6次单项式。
2.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4.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5.整式的加减: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6.幂的运算: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 )n =a n b n ;a m ÷a n =m n a -.7.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 (a +b +c )=ma +mb +mc .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 +n )(a +b )=ma +mb +na +nb .8.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9.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的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因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三、因式分解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积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运算. 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ma mb mc m a b c ++=++.(2)公式法:运用平方差公式:²²()()a b a b a b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22²2()a ab b a b ±+=±. 3.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 (2)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可以尝试使用公式法:为两项时,考虑平方差公式;为三项时,考虑完全平方公式;为四项时,考虑利用分组的方法进行分解;(3)检查分解因式是否彻底,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以上步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检查”.经典例题 代数式及相关问题1.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门票的价格为成人票每张30元,儿童票每张15元.若购买m 张成人票和n 张儿童票,则共需花费___________元. 【答案】()3015m n +【分析】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用代数式表示结果即可.【解析】解: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得,共需花费()3015m n +元,故答案为:()3015m n +.【点睛】本题考查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当代数式是多项式且后面带单位时,代数式要加括号.2.若221m m +=,则2483m m +-的值是( ) A .4 B .3C .2D .1【答案】D【分析】把所求代数式2483m m +-变形为24(2)3m m +-,然后把条件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解析】∵221m m +=,∴2483m m +-=24(2)3m m +-=4×1-3=1.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以及“整体代入”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把代数式2483m m +-变形为24(2)3m m +-.1.已知73a b =-,则代数式2269a ab b ++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49【分析】先将条件的式子转换成a +3b =7,再平方即可求出代数式的值.【解析】解:∵73a b =-,∴37a b +=,∴()2222693749a ab b a b ++=+==,故答案为:49.【点睛】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的简单应用,关键在于通过已知条件进行转换. 2.点(),P a b 在函数32y x =+的图像上,则代数式621a b -+的值等于( ) A .5 B .3C .3-D .1-【答案】C【分析】把(),P a b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32=+b a ,化简得32-=-a b ,化简所求代数式即可得到结果;【解析】把(),P a b 代入函数解析式32y x =+得:32=+b a ,化简得到:32-=-a b , ∴()()621=231=221=-3-+-+⨯-+a b a b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函数解析式与已知点的坐标得到式子的值,求未知式子的值,准确化简式子是解题的关键.3.某数学老师在课外活动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首先发给A ,B ,C 三个同学相同数量的扑克牌(假定发到每个同学手中的扑克牌数量足够多),然后依次完成下列三个步骤:第一步,A 同学拿出三张扑克牌给B 同学;第二步,C 同学拿出三张扑克牌给B 同学; 第三步,A 同学手中此时有多少张扑克牌,B 同学就拿出多少张扑克牌给A 同学, 请你确定,最终B 同学手中剩余的扑克牌的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析】把每个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出来,列式表示变化情况即可找出最后答案. 【解析】设每个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都是x ;第一步,A 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是3x -,B 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是3x +; 第二步,B 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是33x ++,C 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是3x -;第三步,A 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是2(3x -),B 同学的扑克牌的数量是33x ++-(3x -); ∴B 同学手中剩余的扑克牌的数量是:33x ++-(3x -)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以及整式的加减,解决此题的关键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根据运算提示,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经典例题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1.若多项式||22(2)1m n xyn x y -+-+是关于x ,y 的三次多项式,则mn =_____.【答案】0或8【分析】直接利用多项式的次数确定方法得出答案. 【解析】解:Q 多项式||22(2)1m n xyn x y -+-+是关于x ,y 的三次多项式,20n ∴-=,1||3m n +-=,2n ∴=,||2m n -=,2m n ∴-=或2n m -=,4m ∴=或0m =,0mn \=或8.故答案为:0或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正确掌握多项式的次数确定方法是解题关键.1.单项式3212a b 的次数是_____. 【答案】5.【分析】根据单项式次数的意义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单项式3212a b 的次数是325+=.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单项式次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单项式次数的意义. 2.下列各式中,与233x y 是同类项的是( )A .52xB .323x yC .2312x y -D .513y -【答案】C【分析】根据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进行判断即可.【解析】解:A.52x 与233x y 不是同类项,故本选项错误;B.3x 3y 2与233x y 不是同类项,故本选项错误;C.2312x y -与233x y 是同类项,故本选项正确;D.513y -与233x y 不是同类项,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同类项的定义.经典例题1.若单项式32m x y 与3m n xy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2【分析】先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求出m 与n 的值,再代入计算算术平方根即可得.【解析】由同类项的定义得:13m m n =⎧⎨+=⎩解得12m n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熟记同类项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若单项式122m x y -与单项式2113n x y +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_____. 【答案】4【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可列式子m-1=2,n+1=2,分别求出m,n 的值,再代入求解即可. 【解析】解:∵单项式122m x y -与单项式2113n x y +是同类项,∴m-1=2,n+1=2, 解得:m=3,n=1.∴m+n=3+1=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项的概念,正确理解同类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若3m x y 与25n x y -是同类项,则m n +=___________. 【答案】3【分析】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根据同类项的定义中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可求得m 和n 的值,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即可. 【解析】解:由同类项的定义可知,m=2,n=1,∴m+n=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同类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判断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只要两看,即一看所含有的字母是否相同,二看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否相同.经典例题 规律探索题1.观察下列一组数:﹣23,69,﹣1227,2081,﹣30243,…,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n 个数是_____. 【答案】(1)n-(1)3⨯+nn n 【分析】观察已知一组数,发现规律进而可得这一组数的第n 个数. 【解析】解:观察下列一组数:﹣23=﹣1123⨯,69=2233⨯,﹣1227=﹣3343⨯2081=4453⨯, ﹣30243=﹣5563⨯,…,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n 个数是:(﹣1)n (1)3⨯+nn n , 故答案为:(1)n-(1)3⨯+nn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数字的变化寻找规律.1.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a ,2a -,4a ,8a -,16a ,32a -,…,第n 个单项式是( ) A .()12n a --B .()2na -C .12n a -D .2n a【答案】A【分析】先分析前面所给出的单项式,从三方面(符号、系数的绝对值、指数)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进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解析】解:Q a ,2a -,4a ,8a -,16a ,32a -,…, 可记为:()()()()()()0123452,2,2,2,2,2,,a a a a a a ------∙∙∙∴ 第n 项为:()12.n a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知识,分别找出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右表被称为“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其规律是:从第三行起,每行两端的数都是“1”,其余各数都等于该数“两肩”上的数之和.表中两平行线之个数记为2a ,第三个数记为3a ,……,【答案】20110【分析】根据所给数据可得到关系式【解析】由已知数据1,3,6,10,15,∴445102a ⨯==,2002002012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规律题的知识经典例题1.如图,正方体的每条棱上放置相同数目则表达错误的是( )A .12(1)m -B .48(2)m m +【答案】A【分析】先根据规律求出小球的总个数【解析】解:由题可知求小球的总数的方法会衔接处的小球,则每条棱上剩下12(m-2)个小项B 中48(2)m m +-1216m =-,故B,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规律,合并同类行线之间的一列数:1,3,6,10,15,……,我们把,第n 个数记为n a ,则4200a a +=_________.()12n n n a +=,代入即可求值. ,……,可得()12n n n a +=, 20100,∴420020100+10=20110+=a a .的知识点,找出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同数目的小球,设每条棱上的小球数为m ,下列代数式- C .12(2)8m -+ D .1216m -,再将选项逐项化简求值即可解题.方法会按照不同的计数方法而规律不同,比如可以按照个小球,加上衔接处的8个小球,则小球的个数为12(B,C,D均正确,故本题选A. 并同类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抽象能力,能够不重我们把第一个数记为1a ,第二10.故答案为20110. 代数式表示正方体上小球总数,以按照一共有12条棱,去掉首尾2)81216m m -+=-,选够不重不漏的表示出小球的总数是解题关键.1. 把黑色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形,第③个图案中有6个黑色三角形A .10 B .15 【答案】B【分析】根据前三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第⑤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解析】解:∵第①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第②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3=第③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6=∴第⑤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1+2+3+4+……+n .2.小明用大小和形状都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方体上写“心”字,寓意“不忘初心”.其中案中有6个正方体,……按照此规律,从第体的概率是( )A .1100B .120【答案】D拼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中有1个黑色三角形,第角形,…,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⑤个图案中黑色C .18D .21形的个数得出第n 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2角形的个数为1, 1+2, 1+2+3,……1+2+3+4+5=15,故选:B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图形得出规律:第n 个图正方体按照一定规律排放了一组图案(如图所示),每个其中第(1)个图案中有1个正方体,第(2)个图案中有从第(100)个图案所需正方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正方体C .1101D .2101第②个图案中有3个黑色三角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 )1+2+3+4+……+n ,据此可得个图案中黑色三角形的个数为每个图案中他只在最下面的正案中有3个正方体,第(3)个图正方体,抽到带“心”字正方【分析】根据图形规律可得第n 个图形共有1+2+3+4+...+n=()12n n +个正方体,最下面有n 个带“心”字正方体,从而得出第100个图形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即可.【解析】解:由图可知:第1个图形共有1个正方体,最下面有1个带“心”字正方体; 第2个图形共有1+2=3个正方体,最下面有2个带“心”字正方体; 第3个图形共有1+2+3=6个正方体,最下面有3个带“心”字正方体; 第4个图形共有1+2+3+4=10个正方体,最下面有4个带“心”字正方体;... 第n 个图形共有1+2+3+4+...+n=()12n n +个正方体,最下面有n 个带“心”字正方体;则:第100个图形共有1+2+3+4+ (100)()11001002+=5050个正方体,最下面有100个带“心”字正方体;∴从第(100)个图案所需正方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正方体,抽到带“心”字正方体的概率是10025050101=,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规律,概率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总结规律,得到第100个图形中总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带“心”字正方体个数.经典例题 幂的运算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6a a a ⋅= B .()325a a = C .22(2)2a a = D .32a a a ÷=【答案】D【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逐项判断即可. 【解析】A 、23235a a a a +⋅==,此项错误;B 、()23236a a a ⨯==,此项错误C 、22(2)4a a =,此项错误;D 、3232a a a a -÷==,此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熟记整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3+a 3=a 6 B .(a 3)2=a 6C .a 6÷a 2=a 3D .(ab )3=ab3【答案】B【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解:3332a a a +=,因此选项A 不正确;32326()a a a ⨯==,因此选项B 正确;62624a a a a -÷==,因此选项C 不正确;333()ab a b =,因此选项D 不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关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电子文件的大小常用, ,,B KB MB GB 等作为单位,其中10101012,12,12GB MB MB KB KB B ===,某视频文件的大小约为1,1GB GB 等于( ) A .302B B .308BC .10810B ⨯D .30210B ⨯【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及幂的运算法则即可求解.【解析】依题意得1010101010101222222GB MB KB B ==⨯=⨯⨯=302B ;故选A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幂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经典例题 整式的运算1.先化简,再求值:22(2)(2)()2(2)(2)x y x y x x y x y x y +++-+-++,其中1,1x y =+=-.【答案】23y xy -;-.【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化简,然后再代入计算即可.【解析】解:原式22[(2)(2)]x y x y x xy =+-+--22()x y x xy =---2222x xy y x xy =-+--23y xy =-当1,1x y =+=-时,原式21)1)=--+- 33=--=-。
2023年中考数学--- a,b,c和二次函数图像的九种考法例题解析

2023年中考数学--- a ,b ,c 和二次函数图像的九种考法例题解析如图,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与x 轴交于,两点,若考法解决方法本题结果①a,b,ca: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时,a >0;开口向下,则a <0;b :和a 共同决定了函数对称轴的位置,“左同右异”,当对称轴在y 轴左侧时,a ,b 同号,当对称轴在y 轴右侧时,a ,b 异号。
c :c 为图像和y 轴交点的纵坐标。
a >0b <0c <0②b 2−4ac当图像和x 轴有两个交点时,b 2−4ac >0; 当图像和x 轴有一个交点时,b 2−4ac =0; 当图像和x 轴没有交点时,b 2−4ac <0。
b 2−4ac <0 ③a+b+c a-b+c 4a+2b+c 4a-2b+c 9a+3b+c 9a-3b+c 用特殊值进行判断:a+b+c 即为当x=1时的函数值; 4a-2b+c 即为当x=-2时的函数值。
a+b+c <0 a-b+c <0④3a+2b只有a ,b 时,用对称轴代换,消去一个未知数进行判断∵−b2a = 1,∴b=- 2а,∴3a +2b= 3a-4a= -a ,∵a >0,∴3a+2b<0⑤c+a 只有a ,c 或只有b ,c 时,先用对称轴代换,消去一个未知数,然后利用④中的结果判断结果∵a -b +c<0,∴a +c<b ,∵a >0, ∴b=-2a<0,∴a +c<0, ⑥b+2c若c 的系数不是1,可以先化成1再进行上述计算,或这把③中的某个式子中的c 的系数变成题里的形式。
∵−b 2a=1,∴2a =−b , ∵a+b +c<0,∴2a+2b +2c<0,-b+2b +2c<0,b +2c<0 ⑦am 2+bm 和a +b 的小小关系同时加上c ,am 2+bm+c ,a +b+c第一个式子是当x=m 时的函数值,第二个am 2+bm ≥a+b式子是当x=1时的函数值;由图可知,x=1时函数取最小值。
中考数学专题“胡不归”经典讲解

胡不归知识背景: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在外地当学徒,当他获悉在家乡的年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立即启程日夜赶路。
由于思念心切,他选择了全是沙砾地带的直线路径A--B (如图1所示:A 是出发地,B 是目的地,AC 是一条驿道,而驿道靠目的地的一侧全是沙砾地带),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眼前时,老人刚刚咽了气,小伙子不觉失声痛哭,邻舍劝慰小伙子时告诉说,老人在弥留之际还不断喃喃地叨念:胡不归?胡不归?这个古老的传说,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小伙子要提前到家是否有可能呢?倘有可能,他应该选择条怎样的路线呢?这就是风靡千年的“胡不归问题”.由于在驿道和沙砾地的行走速度不一样,那么,小伙子有没有可能先在驿道上走一程后,再走沙砾地,虽然多走了路,但反而总用时更短呢? 设在沙砾地行驶速度为1v ,在驿道行驶速度为2v ,显然1v <2v . 思路:不妨假设从C 处进入砂砾地.设总共用时为t,t=1v BC +2v AC =1v 1(BC+21v vAC). 因为1v ,2v 是确定的,所以只要(BC+21v v AC)最小,用时就最少。
可以A 为顶点作一条射线ON ,使得∠MAN=α,且sin α=21v v ,过点C 作AN 的垂线,交于点E ,这样21v v AC=CE,当点B 、C 、E 在一条直线上时,即过点B 作AN 的垂线交AM 于点D ,交AN 于点F ,即(BC+21v v AC)的值最小为BF ,小伙子可以先在驿道上走到点D 处,然后再走砂砾地。
这样时间可以更短。
总结:在驿道上从点A走到点D的距离,其实就相当于,在砂砾上走了DF的距离,而 AB>BF,所以从点A直接到点B,用的时间肯定比先从点A到D再从点D到B所有的时间。
“胡不归”模型建立:如图所示,已知sin∠MBN=k,点 P为角∠MBN其中一边 BM上的一个动点,点A在射线BM、BN的同侧,连接AP,则当“PA+k·PB”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构造的角的正弦值为PB线段的系数值)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k·PB”系数化为1,过点P作PQ⊥BN垂足为Q,则k·PB=PB·sin∠MBN=PQ, “PA+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PQ”的最小值,即A、P、Q三点共线时最小。
中考数学压轴题---《行程问题》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行程问题》例题讲解例1、(2021•包头)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800米.某天早上,小刚到学校后发现作业本忘在家中,此时离上课还有20分钟,于是他立即按原路跑步回家,拿到作业本后骑自行车按原路返回学校.已知小刚骑自行车时间比跑步时间少用了4.5分钟,且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跑步的平均速度的1.6倍.(1)求小刚跑步的平均速度;(2)如果小刚在家取作业本和取自行车共用了3分钟,他能否在上课前赶回学校?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小刚跑步的平均速度为x米/分,则小刚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1.6x米/分,根据题意,得,解得:x=150,经检验,x=150是所列方程的根,答:小刚跑步的平均速度为150米/分.(2)他不能在上课前赶回学校,理由如下:由(1)得小刚跑步的平均速度为150米/分,则小刚跑步所用时间为1800÷150=12(分),骑自行车所用时间为12﹣4.5=7.5(分),∵在家取作业本和取自行车共用了3分,∴小刚从开始跑步回家到赶回学校需要12+7.5+3=22.5(分).又∵22.5>20,∴小刚不能在上课前赶回学校.【变式1-1】(2020•白云区二模)某校学生到离学校15千米的青少年营地举行活动,先遣队与大部队同时出发,已知先遣队的平均速度是大部队平均速度的1.2倍,预计比大部队早半小时到达.求先遣队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大部队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先遣队的速度为1.2x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得﹣=,解得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根,∴1.2x=6.答:先遣队的行进速度为6千米/小时.【变式1-2】(2022•武汉)在一条笔直的滑道上有黑、白两个小球同向运动,黑球在A处开始减速,此时白球在黑球前面70cm处.小聪测量黑球减速后的运动速度v(单位:cm/s)、运动距离y(单位:cm)随运动时间t(单位:s)变化的数据,整理得下表.y与运动时间t之间成二次函数关系.(1)直接写出v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和y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当黑球减速后运动距离为64cm时,求它此时的运动速度;(3)若白球一直以2cm/s的速度匀速运动,问黑球在运动过程中会不会碰到白球?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v=mt+n,将(0,10),(2,9)代入,得,解得,,∴v=﹣t+10;设y=at2+bt+c,将(0,0),(2,19),(4,36)代入,得,解得,∴y=﹣t2+10t.(2)令y=64,即﹣t2+10t=64,解得t=8或t=32,当t=8时,v=6;当t=32时,v=﹣6(舍);(3)设黑白两球的距离为wcm,根据题意可知,w=70+2t﹣y=t2﹣8t+70=(t﹣16)2+6,∵>0,∴当t=16时,w的最小值为6,∴黑白两球的最小距离为6cm,大于0,黑球不会碰到白球.另解1:当w=0时,t2﹣8t+70=0,判定方程无解.另解2:当黑球的速度减小到2cm/s时,如果黑球没有碰到白球,此后,速度低于白球速度,不会碰到白球.先确定黑球速度为2cm/s时,其运动时间为16s,再判断黑白两球的运动距离之差小于70 cm.【变式1-3】(2020•齐齐哈尔)团结奋战,众志成城,齐齐哈尔市组织援助医疗队,分别乘甲、乙两车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赶往绥芬河.齐齐哈尔距绥芬河的路程为800km,在行驶过程中乙车速度始终保持80km/h,甲车先以一定速度行驶了500km,用时5h,然后再以乙车的速度行驶,直至到达绥芬河(加油、休息时间忽略不计).甲、乙两车离齐齐哈尔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h)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甲车改变速度前的速度是100 km/h,乙车行驶10 h到达绥芬河;(2)求甲车改变速度后离齐齐哈尔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h)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不用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甲车到达绥芬河时,乙车距绥芬河的路程还有100 km;出发 2 h时,甲、乙两车第一次相距40km.【解答】解:(1)甲车改变速度前的速度为:500÷5=100(km/h),乙车达绥芬河是时间为:800÷80=10(h),故答案为:100;10;(2)∵乙车速度为80km/h,∴甲车到达绥芬河的时间为:,甲车改变速度后,到达绥芬河前,设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kx+b(k≠0),将(5,500)和(,800)代入得:,解得,∴y=80x+100,答:甲车改变速度后离齐齐哈尔的路程y(km)与所用时间x(h)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80x+100();(3)甲车到达绥芬河时,乙车距绥芬河的路程为:800﹣80×=100(km),40÷(100﹣80)=2(h),即出发2h时,甲、乙两车第一次相距40km.故答案为:100;2.【变式3-4】如图1,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食堂吃完早餐,接着骑自行车去图书馆读书,然后以相同的速度原路返回家.如图2中反映了小明离家的距离y(m)与他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1)小明家与图书馆的距离为2000 m,小明骑自行车速度为200 m/min;(2)求小明从图书馆返回家的过程中,y与x的函数解析式;(3)当小明离家的距离为1000m时,求x的值.【解答】解:(1)由图像可得,小明家与图书馆的距离为2000m,小明步行的速度为:(2000﹣800)÷6=200(m/min),故答案为:2000,200;(2)小明从图书馆回到家用的时间为:2000÷200=10(min),36+10=46(min),小明从图书馆返回家的过程中,设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点(36,2000),(46,0)在该函数图像上,∴.解得.即小明从图书馆返回家的过程中,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200x+9200(36≤x≤46);(3)小明从图书馆返回家的过程中,当y=1000时,1000=﹣200x+9200,解得x=41,即当小明离家的距离为1000m时,x的值为41.小明从食堂出来后,设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将(0,800)(6,2000)代入,得,解得:∴y=200x+800,当y=1000时,x=1.【变式3-5】(2020•宁波)A,B两地相距200千米.早上8:00货车甲从A地出发将一批物资运往B地,行驶一段路程后出现故障,即刻停车与B地联系.B地收到消息后立即派货车乙从B地出发去接运甲车上的物资.货车乙遇到甲后,用了18分钟将物资从货车甲搬运到货车乙上,随后开往B地.两辆货车离开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通话等其他时间忽略不计)(1)求货车乙在遇到货车甲前,它离开出发地的路程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因实际需要,要求货车乙到达B地的时间比货车甲按原来的速度正常到达B地的时间最多晚1个小时,问货车乙返回B地的速度至少为每小时是多少千米?【解答】解:(1)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把(1.6,0),(2.6,80)代入y=kx+b,得,解得:,∴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y=80x﹣128;由图可知200﹣80=120(千米),120÷80=1.5(小时),1.6+1.5=3.1(小时),∴x的取值范围是1.6≤x<3.1.∴货车乙在遇到货车甲前,它离开出发地的路程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y=80x ﹣128(1.6≤x<3.1);(2)当y=200﹣80=120时,120=80x﹣128,解得x=3.1,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50(千米/小时),货车甲正常到达B地的时间为200÷50=4(小时),18÷60=0.3(小时),4+1=5(小时),5﹣3.1﹣0.3=1.6(小时),设货车乙返回B地的车速为v千米/小时,∴1.6v≥120,解得v≥75.答:货车乙返回B地的车速至少为75千米/小时.。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决实际问题规律》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决实际问题规律》例题讲解【典例1】(2020•广西)如图,某校礼堂的座位分为四个区域,前区一共有8排,其中第1排共有20个座位(含左、右区域),往后每排增加两个座位,前区最后一排与后区各排的座位数相同,后区一共有10排,则该礼堂的座位总数是.【答案】556个【解答】解:因为前区一共有8排,其中第1排共有20个座位(含左、右区域),往后每排增加两个座位,所以前区最后一排座位数为:20+2(8﹣1)=34,所以前区座位数为:(20+34)×8÷2=216,因为前区最后一排与后区各排的座位数相同,后区一共有10排,所以后区的座位数为:10×34=340,所以该礼堂的座位总数是216+340=556个.故答案为:556个.【变式1-1】(2022•玉林)如图的电子装置中,红黑两枚跳棋开始放置在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的顶点A处.两枚跳棋跳动规则是:红跳棋按顺时针方向1秒钟跳1个顶点,黑跳棋按逆时针方向3秒钟跳1个顶点,两枚跳棋同时跳动,经过2022秒钟后,两枚跳棋之间的距离是()A.4B.2C.2D.0【答案】B【解答】解:∵红跳棋从A点按顺时针方向1秒钟跳1个顶点,∴红跳棋每过6秒返回到A点,2022÷6=337,∴经过2022秒钟后,红跳棋跳回到A点,∵黑跳棋从A点按逆时针方向3秒钟跳1个顶点,∴黑跳棋每过18秒返回到A点,2022÷18=112•6,∴经过2022秒钟后,黑跳棋跳到E点,连接AE,过点F作FM⊥AE,由题意可得:AF=AE=2,∠AFE=120°,∴∠FAE=30°,在Rt△AFM中,AM=AF=,∴AE=2AM=2,∴经过2022秒钟后,两枚跳棋之间的距离是2.故选:B.【变式1-2】(2022•德阳)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整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注意形与数的关系,“多边形数”也称为“形数”,就是形与数的结合物.用点排成的图形如下:其中:图①的点数叫做三角形数,从上至下第一个三角形数是1,第二个三角形数是1+2=3,第三个三角形数是1+2+3=6,……图②的点数叫做正方形数,从上至下第一个正方形数是1,第二个正方形数是1+3=4,第三个正方形数是1+3+5=9,…………由此类推,图④中第五个正六边形数是.【答案】45【解答】解:图①的点数叫做三角形数,从上至下第一个三角形数是1,第二个三角形数是1+2=3,第三个三角形数是1+2+3=6,……图②的点数叫做正方形数,从上至下第一个正方形数是1,第二个正方形数是1+3=4,第三个正方形数是1+3+5=9,……图③的点数叫做五边形数,从上至下第一个五边形数是1,第二个五边形数是1+4=5,第三个五边形数是1+4+7=12,……由此类推,图④中第五个正六边形数是1+5+9+13+17=45.故答案为:45.本课结束。
中考数学复习----一次方程(组)应用典型例题与考点归纳

中考数学复习----一次方程(组)应用典型例题与考点归纳典型例题讲解1.(2022·山东泰安)泰安某茶叶店经销泰山女儿茶,第一次购进了A 种茶30盒,B 种茶20盒,共花费6000元;第二次购进时,两种茶每盒的价格都提高了20%,该店又购进了A 种茶20盒,B 种茶15盒,共花费5100元.求第一次购进的A 、B 两种茶每盒的价格.【答案】A 种茶每盒100元,B 种茶每盒150元【分析】设第一次购进A 种茶每盒x 元,B 种茶每盒y 元,根据第一次购进了A 种茶30盒,B 种茶20盒,共花费6000元;第二次购进时,两种茶每盒的价格都提高了20%,该店又购进了A 种茶20盒,B 种茶15盒,共花费5100元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第一次购进A 种茶每盒x 元,B 种茶每盒y 元,根据题意,得30206000,1.220 1.2155100.x y x y +=⎧⎨⨯+⨯=⎩解,得100,150.x y =⎧⎨=⎩∴A 种茶每盒100元,B 种茶每盒15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正确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2022·湖南常德)小强的爸爸平常开车从家中到小强奶奶家,匀速行驶需要4小时,某天,他们以平常的速度行驶了12的路程时遇到了暴雨,立即将车速减少了20千米/小时,到达奶奶家时共用了5小时,问小强家到他奶奶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答案】240千米【分析】平常速度行驶了12的路程用时为2小时,后续减速后用了3小时,用遇到暴雨前行驶路程加上遇到暴雨后行驶路程等于总路程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小强家到他奶奶家的距离是x 千米,则平时每小时行驶4x 千米,减速后每小时行驶204x ⎛⎫− ⎪⎝⎭千米,由题可知:遇到暴雨前用时2小时,遇到暴雨后用时5-2=3小时, 则可得:232044x x x ⎛⎫⨯+−= ⎪⎝⎭,解得:240x =, 答:小强家到他奶奶家的距离是24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行程问题,直接设未知数法,找到准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求解是解题的关键.3.(2021·重庆中考真题)重庆小面是重庆美食的名片之一,深受外地游客和本地民众欢迎.某面馆向食客推出经典特色重庆小面,顾客可到店食用(简称“堂食”小面),也可购买搭配佐料的袋装生面(简称“生食”小面).已知3份“堂食”小面和2份“生食”小面的总售价为31元,4份“堂食”小面和1份“生食”小面的总售价为33元.(1)求每份“堂食”小面和“生食”小面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2)该面馆在4月共卖出“堂食”小面4500份,“生食”小面2500份,为回馈广大食客,该面馆从5月1日起每份“堂食”小面的价格保持不变,每份“生食”小面的价格降低3a%4.统计5月的销量和销售额发现:“堂食”小面的销量与4月相同,“生食”小面的销量在4月的基础上增加5%2a ,这两种小面的总销售额在4月的基础上增加5%11a .求a 的值. 【答案】(1)每份“堂食”小面价格是7元,“生食”小面的价格是5元.(2)a 的值为8.【分析】(1)设每份“堂食”小面和“生食”小面的价格分别是x 、y 元,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设每份“堂食”小面和“生食”小面的价格分别是x 、y 元,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3231433x y x y +=⎧⎨+=⎩, 解得,75x y =⎧⎨=⎩, 答:每份“堂食”小面价格是7元,“生食”小面的价格是5元.(2)根据题意得,535450072500(1%)5(1%)(4500725005)(1%)2411a a a ⨯++⨯−=⨯+⨯+, 解得,10a =(舍去),28a =,答:a 的值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方程.4.(2020•安徽)某超市有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方式.与2019年4月份相比,该超市2020年4月份销售总额增长10%,其中线上销售额增长43%,线下销售额增长4%.(1)设2019年4月份的销售总额为a 元,线上销售额为x 元,请用含a ,x 的代数式表示2020年4月份的线下销售额(直接在表格中填写结果);(2)求2020年4月份线上销售额与当月销售总额的比值.【分析】(1)由线下销售额的增长率,即可用含a ,x 的代数式表示出2020年4月份的线下销售额;(2)根据2020年4月份的销售总额=线上销售额+线下销售额,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 的值(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再将其代入1.43x 1.1a 中即可求出结论. 【解析】(1)∵与2019年4月份相比,该超市2020年4月份线下销售额增长4%,∴该超市2020年4月份线下销售额为1.04(a ﹣x )元.故答案为:1.04(a ﹣x ).(2)依题意,得:1.1a =1.43x+1.04(a ﹣x ),解得:x =213,∴1.43x1.1a =1.43⋅213a1.1a =0.22a1.1a =0.2.答:2020年4月份线上销售额与当月销售总额的比值为0.2.5.(2020•江西)放学后,小贤和小艺来到学校附近的地摊上购买一种特殊型号的笔芯和卡通笔记本,这种笔芯每盒10支,如果整盒买比单支买每支可优惠0.5元.小贤要买3支笔芯,2本笔记本需花费19元;小艺要买7支笔芯,1本笔记本需花费26元.(1)求笔记本的单价和单独购买一支笔芯的价格;(2)小贤和小艺都还想再买一件单价为3元的小工艺品,但如果他们各自为要买的文具付款后,只有小贤还剩2元钱.他们要怎样做才能既买到各自的文具,又都买到小工艺品,请通过运算说明.【分析】(1)设笔记本的单价为x 元,单独购买一支笔芯的价格为y 元,根据“小贤要买3支笔芯,2本笔记本需花费19元;小艺要买7支笔芯,1本笔记本需花费26元”,即可得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两人带的总钱数,再求出两人合在一起买文具所需费用,由二者的差大于2个小工艺品所需钱数,可找出:他们合在一起购买,才能既买到各自的文具,又都买到小工艺品.【解析】(1)设笔记本的单价为x 元,单独购买一支笔芯的价格为y 元,依题意,得:{2x +3y =19x +7y =26, 解得:{x =5y =3. 答:笔记本的单价为5元,单独购买一支笔芯的价格为3元.(2)小贤和小艺带的总钱数为19+2+26=47(元).两人合在一起购买所需费用为5×(2+1)+(3﹣0.5)×10=40(元).∵47﹣40=7(元),3×2=6(元),7>6,∴他们合在一起购买,才能既买到各自的文具,又都买到小工艺品.6.(2020•重庆)“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掌握在咱们自己手中”.为优选品种,提高产量,某农业科技小组对A ,B 两个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对比实验研究.去年A ,B 两个品种各种植了10亩.收获后A ,B 两个品种的售价均为2.4元/kg ,且B 的平均亩产量比A 的平均亩产量高100kg ,A ,B 两个品种全部售出后总收入为21600元.(1)请求出A ,B 两个品种去年平均亩产量分别是多少?(2)今年,科技小组加大了小麦种植的科研力度,在A ,B 种植亩数不变的情况下,预计A ,B 两个品种平均亩产量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分别增加a%和2a%.由于B 品种深受市场的欢迎,预计每千克价格将在去年的基础上上涨a%,而A 品种的售价不变.A ,B 两个品种全部售出后总收入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209a%.求a 的值.【分析】(1)设A 、B 两个品种去年平均亩产量分别是x 千克和y 千克;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析】(1)设A 、B 两个品种去年平均亩产量分别是x 千克和y 千克;根据题意得,{y −x =10010×2.4(x +y)=21600, 解得:{x =400y =500, 答:A 、B 两个品种去年平均亩产量分别是400千克和500千克;(2)2.4×400×10(1+a%)+2.4(1+a%)×500×10(1+2a%)=21600(1+209a%), 解得:a =10,答:a 的值为10. 一次方(组)程应用考点归纳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2)设出未知数;(3)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4)解方程(组);(5)检验结果;(6)作答(不要忽略未知数的单位名称).2.一次方程(组)常见的应用题型(1)销售打折问题:利润=售价-成本价;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标价×折扣;销售额=售价×数量.(2)储蓄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1+利率×期数);贷款利息=贷款额×利率×期数.(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4)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5)相遇问题:全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6)追及问题(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7)追及问题(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距离=追者走的路程.(8)水中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中考必考--数学动点经典例题分析

中考必考——数学动点经典例题分析动态几何问题已经成为中考试题的一大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以运动的点、线段、变化的角、图形的面积为基本条件,给出一个或多个变量,要求确定变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关系,或变量在一定条件为定值时,进行相关的几何计算和综合解答。
下面是几个例题及分析(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上有一个动点P,PH⊥OA垂足为⊥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GP、GH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G=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GP、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2/3 M=2/3.120P=2.(2)在Rt⊥POH中,OH=√OP2−PH2=√36−x2⊥MH=12OH=12√36−x2在Rt⊥POH中MP=√PH2+MH2=12√36+3x21.分析:此题为点动题,因此,1)搞清动点所走的路线及速度,这样就能求出相应线段的长;2)分析在运动中点的几种特殊位置由题意知,点P 为动点,所走的路线为: ABC 速度为1cm/s。
而t=2s,故可求出AP 的值,进而求出⊥APE 的面积2.分析:两点同时运动,点P 在前,点Q在后,速度相等,因此两点距出发点A的距离相差总是2cm.P在AB边上运动后,又到BC边上运动因此PM、N 截平行四边形ABCD 所得图形不同.故分两种情况:(1)⊥当P、Q 都在AB 上运动时,PM、N 截平行四边形ABCD 所得的图形永远为直角梯形.此时0≤t≤6.⊥当P在BC上运动,而Q在A 边上运动时,画出相应图形,所成图形为六边形DFOBPG,不规则图形面积用割补法.此时6<t≤8.可以尝试自己解答一下吆!以上是数学动点例题及解析,你学会如何解答此类问题了么?。
初三数学题及解析

初三数学题及解析一、题目:初三数学题及解析【题目一】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题目: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像顶点为 $(2,3)$,且经过点 $(1,4)$,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解析:1. 根据题意,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顶点形式为 $y=a(x-h)^2+k$,其中 $(h,k)$ 为顶点坐标。
2. 代入顶点坐标 $(2,3)$,得到 $y=a(x-2)^2+3$。
3. 再利用已知的点 $(1,4)$ 代入上述表达式,即 $4=a(1-2)^2+3$。
4. 解得 $a=1$。
5. 因此,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x-2)^2+3$ 或展开为 $y=x^2-4x+7$。
【题目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题目:已知三角形 $ABC$ 中,$\angle BAC=90^\circ$,$AB=6cm$,$AC=8cm$,求三角形 $ABC$ 的面积。
解析:1. 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BC^2=AB^2+AC^2$。
2.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 $BC^2=6^2+8^2=36+64=100$。
3. 因此,$BC=10cm$。
4.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S=\frac{1}{2} \times \text{底}\times \text{高}$。
5. 以 $AB$ 为底,$AC$ 为高,代入数据得 $S=\frac{1}{2} \times6 \times 8 = 24cm^2$。
6. 所以,三角形 $ABC$ 的面积为 $24cm^2$。
【题目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目:某商店进行促销活动,顾客消费满100元减20元,如果小明消费了x元(x≥100),求小明实际支付的金额。
解析:1. 根据促销活动规则,每满100元减20元。
2. 如果小明消费了x元,那么他可以减去的金额为 $\lfloor\frac{x}{100} \rfloor \times 20$ 元,其中 $\lfloor \cdot\rfloor$ 表示向下取整。
中考数学---《购买、分配类问题》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购买、分配类问题》例题讲解【典例1】(2022•黑龙江)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某班需要购买A、B两种跳绳.已知购进10根A种跳绳和5根B种跳绳共需175元;购进15根A种跳绳和10根B种跳绳共需300元.(1)求购进一根A种跳绳和一根B种跳绳各需多少元?(2)设购买A种跳绳m根,若班级计划购买A、B两种跳绳共45根,所花费用不少于548元且不多于560元,则有哪几种购买方案?(3)在(2)的条件下,哪种购买方案需要的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多少元?【解答】解:(1)设购进一根A种跳绳需x元,购进一根B种跳绳需y元,依题意得:,解得:.答:购进一根A种跳绳需10元,购进一根B种跳绳需15元.(2)∵该班级计划购买A、B两种跳绳共45根,且购买A种跳绳m根,∴购买B种跳绳(45﹣m)根.依题意得:,解得:23≤m≤25.4,又∵m为整数,∴m可以取23,24,25,∴共有3种购买方案,方案1:购买23根A种跳绳,22根B种跳绳;方案2:购买24根A种跳绳,21根B种跳绳;方案3:购买25根A种跳绳,20根B种跳绳.(3)设购买跳绳所需总费用为w元,则w=10m+15(45﹣m)=﹣5m+675.∵﹣5<0,∴w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25时,w取得最小值,最小值=﹣5×25+675=550.答:在(2)的条件下,购买方案3需要的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550元.【变式1-1】(2022•黑龙江)为了迎接“十•一”小长假的购物高峰.某运动品牌专卖店准备购进甲、乙两种运动鞋.其中甲、乙两种运动鞋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2400元购进乙种运动鞋的数量相同.(1)求m的值;(2)要使购进的甲、乙两种运动鞋共200双的总利润(利润=售价﹣进价)不少于21700元,且不超过22300元,问该专卖店有几种进货方案?(3)在(2)的条件下,专卖店准备对甲种运动鞋进行优惠促销活动,决定对甲种运动鞋每双优惠a(50<a<70)元出售,乙种运动鞋价格不变.那么该专卖店要获得最大利润应如何进货?【解答】解:(1)依题意得,=,整理得,3000(m﹣20)=2400m,解得m=100,经检验,m=1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m=100;(2)设购进甲种运动鞋x双,则乙种运动鞋(200﹣x)双,根据题意得,,解不等式①得,x≥95,解不等式②得,x≤105,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95≤x≤105,∵x是正整数,105﹣95+1=11,∴共有11种方案;(3)设总利润为W,则W=(240﹣100﹣a)x+80(200﹣x)=(60﹣a)x+16000(95≤x≤105),①当50<a<60时,60﹣a>0,W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x=105时,W有最大值,即此时应购进甲种运动鞋105双,购进乙种运动鞋95双;②当a=60时,60﹣a=0,W=16000,(2)中所有方案获利都一样;③当60<a<70时,60﹣a<0,W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x=95时,W有最大值,即此时应购进甲种运动鞋95双,购进乙种运动鞋105双.【变式1-2】(2021•无锡)为了提高广大职工对消防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职工的消防意识,某单位工会决定组织消防知识竞赛活动,本次活动拟设一、二等奖若干名,并购买相应奖品.现有经费1275元用于购买奖品,且经费全部用完,已知一等奖奖品单价与二等奖奖品单价之比为4:3.当用600元购买一等奖奖品时,共可购买一、二等奖奖品25件.(1)求一、二等奖奖品的单价;(2)若购买一等奖奖品的数量不少于4件且不超过10件,则共有哪几种购买方式?【解答】解:(1)设一等奖奖品单价为4x元,则二等奖奖品单价为3x元,依题意得:+=25,解得:x=15,经检验,x=15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4x=60,3x=45.答:一等奖奖品单价为60元,二等奖奖品单价为45元.(2)设购买一等奖奖品m件,二等奖奖品n件,依题意得:60m+45n=1275,∴n=.∵m,n均为正整数,且4≤m≤10,∴或或,∴共有3种购买方案,方案1:购买4件一等奖奖品,23件二等奖奖品;方案2:购买7件一等奖奖品,19件二等奖奖品;方案3:购买10件一等奖奖品,15件二等奖奖品.【变式1-3】(2021•连云港)为了做好防疫工作,学校准备购进一批消毒液.已知2瓶A型消毒液和3瓶B型消毒液共需41元,5瓶A型消毒液和2瓶B型消毒液共需53元.(1)这两种消毒液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学校准备购进这两种消毒液共90瓶,且B型消毒液的数量不少于A型消毒液数量的,请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并求出最少费用.【解答】解:(1)设A型消毒液的单价是x元,B型消毒液的单价是y元,,解得,答:A型消毒液的单价是7元,B型消毒液的单价是9元;(2)设购进A型消毒液a瓶,则购进B型消毒液(90﹣a)瓶,费用为w元,依题意可得:w=7a+9(90﹣a)=﹣2a+810,∵k=﹣2<0,∴w随a的增大而减小,∵B型消毒液的数量不少于A型消毒液数量的,∴90﹣a≥a,解得a≤67,∴当a=67时,w取得最小值,此时w=﹣2×67+810=676,90﹣a=23,答:最省钱的购买方案是购进A型消毒液67瓶,购进B型消毒液23瓶,最低费用为676元.。
中考数学压轴题---《确定取值范围》例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确定取值范围》例题讲解例1、(2022•新昌县二模)如图,是一种单肩包,其背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小文购买时,售货员演示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可以使背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长度忽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双层部分的长度为x(cm),单层部分的长度为y(cm).经测量,得到表中数据.(1)根据表中数据规伸,求出y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2)设背带的长度为L(cm),即L=x+y.①按小文的身高和习惯,L=130(cm)时为最佳背带长度.请计算此时双层部分的长度.②求L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规律可知y与x的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设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由题知,解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52;(2)①根据题意知,解得,∴双层部分的长度为22cm;②由题知,当x=0时,y=152,当y=0时,x=76,∴76≤L≤152.【变式1-1】(2021•衡阳)如图是一种单肩包,其背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小文购买时,售货员演示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可以使背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长度忽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双层部分的长度为xcm,单层部分的长度为ycm.经测量,得到表中数据.(1)根据表中数据规律,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按小文的身高和习惯,背带的长度调为130cm时为最佳背带长.请计算此时双层部分的长度;(3)设背带长度为Lcm,求L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规律可知y与x的函数关系为一次函数,设y 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由题知,解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52;(2)根据题意知,解得,∴双层部分的长度为22cm;(3)由题知,当x=0时,y=152,当y=0时,x=76,∴76≤L≤152.【变式1-2】(2021•十堰)某商贸公司购进某种商品的成本为20元/kg,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种商品在未来40天的销售单价y(元/kg)与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且日销量m(kg)与时间x(天)之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如下表:(1)填空:m与x的函数关系为m=﹣2x+144(1≤x≤40且x为整数);(2)哪一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3)在实际销售的前20天中,公司决定每销售1kg商品就捐赠n元利润(n <4)给当地福利院,后发现:在前20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随时间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由题意可设日销量m(kg)与时间x(天)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为:m=kx+b(k≠0),将(1,142)和(3,138)代入m=kx +b ,有:,解得k=﹣2,b=144,故m与x的函数关系为:m=﹣2x+144(1≤x≤40且x为整数);(2)设日销售利润为W元,根据题意可得:当1≤x≤20且x为整数时,W=(0.25x+30﹣20)(﹣2x+144)=﹣0.5x2+16x+1440=﹣0.5(x﹣16)2+1568,此时当x=16时,取得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当20<x≤40且x为整数时,W=(35﹣20)(﹣2x+144)=﹣30x+2160,此时当x=21时,取得最大日销售利润W=﹣30×21+2160=1530(元),综上所述,第16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3)设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为P,根据题意可得:P=﹣0.5x2+16x+1440﹣n(﹣2x+144)=﹣0.5x2+(16+2n)x+1440﹣144n,其对称轴为直线x=16+2n,∵在前20天中,每天扣除捐赠后的日销售利润随时间x的增大而增大,且x 只能取整数,故只要第20天的利润高于第19天,即对称轴要大于19.5∴16+2n>19.5,求得n>1.75,又∵n<4,∴n的取值范围是:1.75<n<4,答:n的取值范围是1.75<n<4.【变式1-3】(2022•黄冈模拟)某商贸公司购进某种商品的成本为20元/千克,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这种商品在未来40天的销售单价y(元/千克)与时间x (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且x为整数,且日销量m(千克)与时间x(天)之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一次函数关系,如表:(1)求m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1≤x≤20时,最大日销售利润是多少?(3)求:在未来40天中,有多少天销售利润不低于1550元?【解答】解:(1)由题意可设日销量m(kg)与时间x(天)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为:m=kx+b(k≠0),将(1,142)和(3,138)代入m=kx+b,有:,解得k=﹣2,b=144,故m与x的函数关系为:m=﹣2x+144(1≤x≤40且x为整数);(2)设日销售利润为W元,根据题意可得:当1≤x≤20且x为整数时,W=(0.25x+30﹣20)(﹣2x+144)=﹣0.5x2+16x+1440=﹣0.5(x﹣16)2+1568,此时当x=16时,取得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第16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日销售利润为1568元;(3)由(2)得,当1≤x≤20且x为整数时,W=﹣0.5(x﹣16)2+156,令W=1550,得1550=﹣0.5(x﹣16)2+1568,解得:x1=10,x2=22.∵﹣<0,对称轴为直线x=16,10≤x≤20,共11天.当20<x≤40且x为整数时,W=(35﹣20)(﹣2x+144)=﹣30x+2160,令W=1550,得1550=﹣30x+2160,解得:x=,∵﹣30<0,∴20<x<,无整数解,即0天.综上所述,在未来40天中,有11天销售利润不低于1550元.【变式1-4】(2021•河北)如图是某机场监控屏显示两飞机的飞行图象,1号指挥机(看成点P)始终以3km/min的速度在离地面5km高的上空匀速向右飞行,2号试飞机(看成点Q)一直保持在1号机P的正下方.2号机从原点O 处沿45°仰角爬升,到4km高的A处便立刻转为水平飞行,再过1min到达B 处开始沿直线BC降落,要求1min后到达C(10,3)处.(1)求OA的h关于s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2号机的爬升速度;(2)求BC的h关于s的函数解析式,并预计2号机着陆点的坐标;(3)通过计算说明两机距离PQ不超过3km的时长是多少.[注:(1)及(2)中不必写s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2号飞机爬升角度为45°,∴OA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同.∴A(4,4).设OA的解析式为:h=ks,∴4k=4.∴k=1.∴OA的解析式为:h=s.∵2号试飞机一直保持在1号机的正下方,∴它们的飞行的时间和飞行的水平距离相同.∵2号机在爬升到A处时水平方向上移动了4km,飞行的距离为4km,又1号机的飞行速度为3km/min,∴2号机的爬升速度为:4÷=3km/min.(2)设BC的解析式为h=ms+n,由题意:B(7,4),∴,解得:.∴BC的解析式为h=.令h=0,则s=19.∴预计2号机着陆点的坐标为(19,0).(3)解法一:∵PQ不超过3km,∴5﹣h≤3.∴PQ=,解得:2≤s≤13.∴两机距离PQ不超过3km的时长为:(13﹣2)÷3=(min).解法二:当PQ=3km时,h=5﹣3=2(km),∵h=s,∴s=2.由2=得:s=13,∴两机距离PQ不超过3km的时长为:(min).【变式1-5】(2021•扬州)甲、乙两汽车出租公司均有50辆汽车对外出租,下面是两公司经理的一段对话:说明:①汽车数量为整数;②月利润=月租车费﹣月维护费;③两公司月利润差=月利润较高公司的利润﹣月利润较低公司的利润.在两公司租出的汽车数量相等的条件下,根据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10辆时,甲公司的月利润是48000元;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37辆时,两公司的月利润相等;(2)求两公司月利润差的最大值;(3)甲公司热心公益事业,每租出1辆汽车捐出a元(a>0)给慈善机构,如果捐款后甲公司剩余的月利润仍高于乙公司月利润,且当两公司租出的汽车均为17辆时,甲公司剩余的月利润与乙公司月利润之差最大,求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50﹣10)×50+3000]×10﹣200×10=48000元,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10辆时,甲公司的月利润是48000元;设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x辆,由题意可得:[(50﹣x)×50+3000]x﹣200x=3500x﹣1850,解得:x=37或x=﹣1(舍),∴当每个公司租出的汽车为37辆时,两公司的月利润相等;(2)设两公司的月利润分别为y甲,y乙,月利润差为y,则y甲=[(50﹣x)×50+3000]x﹣200x,y乙=3500x﹣1850,当甲公司的利润大于乙公司时,0<x<37,y=y甲﹣y乙=[(50﹣x)×50+3000]x﹣200x﹣(3500x﹣1850)=﹣50x2+1800x+1850,当x==18时,利润差最大,且为18050元;当乙公司的利润大于甲公司时,37<x≤50,y=y乙﹣y甲=3500x﹣1850﹣[(50﹣x)×50+3000]x+200x=50x2﹣1800x﹣1850,∵对称轴为直线x==18,50>0,∴当37<x≤5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50时,利润差最大,且为33150元,综上:两公司月利润差的最大值为33150元;(3)∵捐款后甲公司剩余的月利润仍高于乙公司月利润,则利润差为y=﹣50x2+1800x+1850﹣ax=﹣50x2+(1800﹣a)x+1850,对称轴为直线x=,∵x只能取整数,且当两公司租出的汽车均为17辆时,月利润之差最大,∴16.5<<17.5,解得:50<a<150。
中考数学二次函数a,b,c符号问题 讲解例题

二次函数a ,b ,c 符号问题1、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1)a>0 ;(2)b>•0;(3)c<0;(4)0ab < ;(5)0ab <; (6)0bc <;;(7)2a+b>0 ;(8)4a+b<0 ;(9)abc <0;(10)0a b c ++>;(11);a-b +c <0 ;(12)a +c >b ;(13)9a-3b +c <0;(14)4a-2b +c <0 ;(15)240b ac -> ; (16) 0<a b 2;(17),(的实数) ;(18)3a+c<0 ;(19);(20)(a+c )2<b 22、二次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c<0,②b>•0,•③4a+2b+c>0,④(a+c )2<b 2.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 同号;②当1x =和3x =时,函数值相等;③40a b +=④当2y =-时, x 的值只能取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 3个D. 4个4、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240b ac ->;②0abc >;③80a c +> ④930a b c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 1 B . 2 C . 3 D . 45、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0a b c ++<;②1a b c -+>;③0abc >;④420a b c -+<;⑤1c a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 ①③④C .①②③⑤D .①②③④⑤ 111- O xy。
中考数学专题 '胡不归'经典讲解

胡不归知识背景: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在外地当学徒,当他获悉在家乡的年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立即启程日夜赶路。
由于思念心切,他选择了全是沙砾地带的直线路径A--B (如图1所示:A 是出发地,B 是目的地,AC 是一条驿道,而驿道靠目的地的一侧全是沙砾地带),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眼前时,老人刚刚咽了气,小伙子不觉失声痛哭,邻舍劝慰小伙子时告诉说,老人在弥留之际还不断喃喃地叨念:胡不归?胡不归?这个古老的传说,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小伙子要提前到家是否有可能呢?倘有可能,他应该选择条怎样的路线呢?这就是风靡千年的“胡不归问题”.由于在驿道和沙砾地的行走速度不一样,那么,小伙子有没有可能先在驿道上走一程后,再走沙砾地,虽然多走了路,但反而总用时更短呢? 设在沙砾地行驶速度为1v ,在驿道行驶速度为2v ,显然1v <2v . 思路:不妨假设从C 处进入砂砾地.设总共用时为t,t=1v BC +2v AC =1v 1(BC+21v vAC). 因为1v ,2v 是确定的,所以只要(BC+21v v AC)最小,用时就最少。
可以A 为顶点作一条射线ON ,使得∠MAN=α,且sin α=21v v ,过点C 作AN 的垂线,交于点E ,这样21v v AC=CE,当点B 、C 、E 在一条直线上时,即过点B 作AN 的垂线交AM 于点D ,交AN 于点F ,即(BC+21v v AC)的值最小为BF ,小伙子可以先在驿道上走到点D 处,然后再走砂砾地。
这样时间可以更短。
总结:在驿道上从点A走到点D的距离,其实就相当于,在砂砾上走了DF的距离,而 AB>BF,所以从点A直接到点B,用的时间肯定比先从点A到D再从点D到B所有的时间。
“胡不归”模型建立:如图所示,已知sin∠MBN=k,点 P为角∠MBN其中一边 BM上的一个动点,点A在射线BM、BN的同侧,连接AP,则当“PA+k·PB”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构造的角的正弦值为PB线段的系数值)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k·PB”系数化为1,过点P作PQ⊥BN垂足为Q,则k·PB=PB·sin∠MBN=PQ, “PA+k·PB”的最小值转化为求“PA+PQ”的最小值,即A、P、Q三点共线时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因1月份的用气量是否超过最低限度尚不明确,故当a<4时,将x=4•代入②得4=3+0.5[4-(3+2c)]+c,即
4=3.5-c+c不成立
则a≥4,此时的付款分式选①,有3+c=4 ∴c=1
把x=1代入a=3+2c得a=5 ∴a=5,.b=0.5,c=1.
⎩y =k 2x +b 2
⎧y =k 1x +b 1
(3)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多个解⇔直线y=k1x+b1与y=k2x+b2重合⇔k 1=k2,b 1=b2.
y =k x +b ⎩22
◆例题解析
例1(2006,长河市)我市某乡A,B两村盛产柑橘,A •村有柑橘200t,•B •村有柑橘300t.现将这些柑橘运到C,D两个冷藏仓库,•已知C •仓库可储存240t,•D •仓库可储存260t;从A村运往C,D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村运往C,D两处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A村运往C仓库的柑橘重量为xt,A,B •两村运往两仓库的柑橘运输费用分别为y A元和y B元.
是_______.
8.(2008,绍兴)如图4所示,已知函数y=x+b和y=ax+3的图像交点为P,•则不等式x+b>ax+3的解集为________.
图4图5图6二、选择题
9.函数y1=x+1与y 2=ax+b(a≠0)的图像如图5所示,•这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在y轴上,那么使y 1,y 2的值都
大于零的x的取值范围是()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y =k 1x +b 1(1)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直线y=k1x+b1不平行于直线y=k2x+b2 ⇔k 1≠k2.
y =k x +b ⎩22⎧y =k 1x +b 1
(2)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直线y=k1x+b1∥直线y=k2x+b2 ⇔k 1=k2,b 1≠b2.
(1)请填写下表,并求出y B,y A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试讨论A,B两村中,哪个村的运费较少;
(3)考虑到B村的经济承受能力,B村的柑橘运费不得超过480元.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怎样调运,才能使两村运费之和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
【分析】(1)根据运输的吨数及运费单价可写出y,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b a
,0)是直线y=ax+b
与x轴的交点坐标,反过来也成立;•直线y=ax+b在x轴的上方,也就是函数的值大于零,x的值是不等式ax+b>0(a≠0)的解;在x轴的下方也就是函数的值小于零,x的值是不等式ax+b<0(a≠0)的解.
2.坐标轴的函数表达式
函数关系式x=0的图像是y轴,反之,y轴可以用函数关系式x=0表示;•函数关系式y=0的图像是x轴,反之,x轴可以用函数关系式y=0表示.
a a b
4x
交于A(x 1,y 1),B(x 2,y 2)两点,则2x 1y 2
=_____.
6.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x+2m-7在-1≤x≤5上的函数值总是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7.若A(x 1,y 1),B(x 2,y 2)为一次函数y=3x-1图像上的两个不同的点,且x 1>x2,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
(2)欲比较y A与y B的大小,应先讨论y A =yB的大小,应先讨论y A =yB或y A >yB或y A yB时,-5x+5000>3x+4680,x<40;当y A 40.
∴当x=40时,y A =yB即两村运费相等;当0≤x<40时,y A >yB即B村运费较少;当40a )
2
由此可推断出a,b,c的值.
(4)甲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
(5)如果乙自行车不出现故障,那么乙出发后经过______h与甲相遇,相遇处离乙的出发点____km.并在图中标出其相遇点.
4.直线y=-x+a与直线y=x+b的交点坐标为(m,8),则a+b=______.5.已知一次函数y=2x-a与y=3x-b的图像相交于x轴原点外一点,则
【解答】设每月用气量为xm,支付费用为y元,根据题意得y=⎨
⎧3+c
⎩3+b (x -a ) +c
(0≤x ≤a ) (x >a )
3
∵c≤5,∴c+3≤8
因2月份和3月份的费用均大于8,故用气量大于最低限度am 3,将x=25,y=14;x=35,y=19分别代入②得⎨
⎧14=3+b (25-a ) +c ⎩19=3+b (35-a ) +c
A.x>-1 B.x<2 C.10•的解集是()
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一般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着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就是对应着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两函数值是何值;从形的角度考虑,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所以一次函数及其图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知识讲解+例题解析+强化训练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知识讲解
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次函数的关系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函数y=ax+b(a≠0,a,b为常数)中,函数的值等于0时自变量x的值就是一元一次方程ax+•b=0(a≠0)的解,所对应的坐标(-
的解集为_______.
12
x0)与双曲线y=
-7x 2y1的值等于_______.
3.如图3所示,L甲,L乙分别表示甲走路与乙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观察图
像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出发时,与甲相距______km;
(2)走了一段路后,乙的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来修理,修车为_____h;(3)乙从出发起,经过_____h与甲相遇;
【点评】本题要求a,b,c的值,表面看与一次函数无关,•但实际上题中不仅包含函数关系,而且是一个分段函数,求分段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分清各段的取值范围,其条件分别在各自的取值范围内使用,若有不确定
的情形,须进行分类讨论.
◆强化训练一、填空题
1.(2008,武汉)如图1所示,直线y=kx+b经过A(-2,-1)和B(-3,0)两点,则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