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复习

雷达原理复习
雷达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雷达的任务: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速度、形状、表面粗糙度、介电特性。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

当目标尺寸小于雷达分辨单元时,则可将其视为“点”目标,可对目标的距离和空间位置角度定位。目标不是一个点,可视为由多个散射点组成的,从而获得目标的尺寸和形状。采用不同的极化可以测定目标的对称性。

β任一目标P所在的位置在球坐标系中可用三个目标确定:目标斜距R,方位角α,仰角

在圆柱坐标系中表示为:水平距离D,方位角α,高度H

目标斜距的测量:测距的精度和分辨力力与发射信号的带宽有关,脉冲越窄,性能越好。目标角位置的测量:天线尺寸增加,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会提高。

相对速度的测量:观测时间越长,速度测量精度越高。

目标尺寸和形状:比较目标对不同极化波的散射场,就可以提供目标形状不对称性的量度。

2、雷达的基本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

3、雷达的工作频率:220MHZ-35GHZ。L波段代表以22cm为中心,1-2GHZ;S波段代表10cm,2-4GHZ;C波段代表5cm,4-8GHZ;X波段代表3cm,8-12GHZ;Ku代表2.2cm,12-18GHZ;Ka代表8mm,18-27GHZ。

第二章雷达发射机

1、雷达发射机的认为是为雷达系统提供一种满足特定要求的大功率发射信号,经过馈线和收发开关并由天线辐射到空间。

雷达发射机可分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级振荡发射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连续波发射机。

2、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组成:大功率射频振荡器、脉冲调制器、电源

触发脉冲

脉冲调制器大功率射频振荡器收发开关

电源高压电源接收机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比较轻便,效率较高,成本低;缺点:频率稳定性差,难以产生复杂的波形,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不相等

3、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射频放大链、脉冲调制器、固态频率源、高压电源。射频放大链是发射机的核心,主要有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输入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放大器输出射级放大器射频输出固态频率源脉冲调制器脉冲调制器

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电源

脉冲调制器:软性开关调制器、刚性开关调制器、浮动板调制器

4、现代雷达对发射机的主要要求:发射全相参信号;具有很高的频域稳定度;能够产生复杂信号波形;适用于宽带的频率捷变雷达;全固态有源相控阵发射机

5、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 工作频率和瞬时带宽:雷达发射机的频率是按照雷达的用途确定的。瞬时带宽是指输出

功率变化小于1bB 的工作频带宽度。

● 输出功率:雷达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直接影响雷达的威力范围以及抗干扰的能力。雷达发

射机的输出功率可分为峰值功率t P 和平均功率av P 。t

P 是指脉冲期间射频振荡的平均功率;av P 是指脉冲重复周期内的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av P =t P v f

● 信号形式与脉冲波形:按调制方式可将信号分为规则波形与随机信号;理想矩形脉冲的

主要参数是脉冲幅度和脉冲宽度,实际的信号都具有上升边和下降边,还有顶部波动和顶部倾斜。

● 信号的稳定度和频谱纯度:信号的稳定性是指信号的各项参数,即信号的振幅、频率、

脉冲宽度及脉冲重复频率是否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不稳定量可以分为确定的不稳定量:由电源的波纹、脉冲调制波形的顶部波形和外界有规律的机械振动产生;随机的不稳定量:由发射管的噪声、调制脉冲的随机起伏,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对于离散型的寄生输出,信号的频谱纯度为该离散分量的单边带功率与信号功率之比;对于寄生型输出,信号的频谱纯度定义为以偏离载频若干赫兹的傅里叶频率上每单位的单边带功率与信号功率之比。

● 发射机的效率:发射机的效率通常指发射机输出射频功率与输入供电或发电机的输入功

率之比。

6、固态雷达发射机:固态发射机由多个功率放大器组件直接合成,或者在空间合成得到需要的输出功率。

固态发射机的分类:集中合成式全固态发射机;分布式空间合成相控阵雷达发射机

优点:不需要阴极加热,寿命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效率高;系统设计和运用灵活;维护方便‘成本较低。

微波单片集成收发组件的优点:成本低;高可靠性;电路的一致性好、成品率高;尺寸小、重量轻。

第三章 雷达接收机

1、雷达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是:对雷达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进行预选、放大、变频、滤波、解调、数字化处理,同时抑制外部的干扰、杂波以及机内噪声,使回波信号尽可能多的保持目标信息,以便进一步进行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一般来说,雷达探测的飞机、船只、地面车辆和人员反射回来的回波是有用信号;地面、海面、云雨、鸟群等反射的回波为杂波;干扰是指各种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

雷达接收机主要由微波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组成。

雷达系统一般采用超外差接收机:

接收机前端:包括接收机保护器;射频放大器;射频滤波器,抑制进入接收机的干扰,置于放大器前,对雷达接收机的抗干扰和抗过载能力有好处,但是增加了接收机的噪声,置于放大器之后,对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噪声系数有好处,但是抗干扰能力和抗过载能力变差;混频器

2、雷达接收机的基本组成:接收机前端、中频接收机、频率源。

接收机前端一般采用二次变频,因为对于具有一定射频带宽的雷达接收机,一次变频的镜像频率一般会落在信号频率带宽之内,只有通过提高中频频率才能使镜像频率落在信号频带范围外。镜像频率的信号和噪声是不需要的,会使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变高,必须通过射频滤波器滤掉。或者直接采用镜像抑制混频器。

中频接收机:为具有对数放大和“零中频”的中频接收机,包括匹配滤波器

频率源:具有一定频域稳定度的本机振荡器;相干振荡器;自动频率控制。频率合成器是全相参频率源的核心部分,可以用直接合成和间接合成的方法实现。

3、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 灵敏度和噪声系数:灵敏度表示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噪声系数F 的定义是:

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噪声功率比与输出端的信号噪声功率比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i

i

O

O S N S N F 接收机灵敏度与噪声系数的关系为:

min i o n S kT B FM =

● 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和滤波特性: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表示接收机的瞬时工作频率

范围。接收机的工作频带较宽时,必须选择较高的中频,以减少混频器输出的寄生响应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接收机的滤波特性主要取决于中频频率的选择和中频部分的频率特性。如果中频滤波特性的带宽大于回波信号的带宽,则过多的噪声进入接收机,反之,信号的能量将会损失,使得接收机输出的信噪比减小

● 动态范围和增益:动态范围表示接收机工作时允许的输入信号强度的变化范围。所允许

的最小输入信号强度通常取最小可检测信号,而所允许的最大的输入信号强度则根据正常工作的要求定。当输入的信号过大时,接收机将发生过载饱和,从而使较小的目标回波显著减小。接收机的增益表示对回波信号的放大能力,通常表示为输出信号功率与输入信号功率之比。

● 频率源的频率稳定性和频谱纯度:短期频率稳定度通常用单边带相位噪声功率密度来表

示。频谱纯度主要是频率源的杂波抑制度和谐波抑制度。

● 幅度和相位的稳定性

● 正交鉴相器的正交度:模拟正交鉴相器和数字正交鉴相器。正交鉴相器的正交度表示鉴

相器保持信号幅度和信号信息的准确程度。模拟正交鉴相器指相干振荡器的频率与中频信号的中心频率相等,使其差频为零;可以处理较宽的基带信号,难以实现I 、Q 通道良好的幅度平衡和相位正交;数字鉴相器的工作原理是直接用A/D 变换器对中频信号,然后进行I/Q 分离。全数字化处理,可以实现很高的I/Q 幅度平衡和相位正交,工作稳定性好。

● A/D 变化器的技术参数

● 抗干扰能力

● 频率源和发射激励性能:从频域角度,主要检测波形和发射激励信号的频谱特性;从时

域角度信号的质量主要是调制信号的前沿、后沿和顶部起伏,以及调制载波的频率和相位特性。

4、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灵敏度

接收机的噪声来源主要分为两种:内部噪声,主要由接收机中的馈电、放电保护器、高频放大器或混频器产生,在时间上是连续的,相位和幅度是随机的;外部噪声是 由雷达天线进入接收机的各种人为干扰、天电干扰、工业干扰、宇宙干扰和天线热噪声。

电阻热噪声:是由于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形成的。电阻产生的起伏噪声电压均方值为

2n 4n u kTRB =

(整理)雷达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1-2

精品文档 雷达原理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3年3月

精品文档 目录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1)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2) 实验一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 (3)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5) 实验二.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 (6)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8)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 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预习是为做好实验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验前学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有关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有关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严谨求实 实验时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认真进行设计和分析,善于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遵从实验教师的指导 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出现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过程中,要熟悉实验室环境、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 5.仪器的使用 使用仪器前要事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不得私自进行修理。 6.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简要原理、主要实验步骤的简要描述、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结果,问题和讨论等。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封皮的填写: (1)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 (2)实验名称:按顺序填写 (3)年月日: 二、纸张要求:统一采用A4大小纸张,左侧装订,装订顺序与实验顺序一致。 三、书写要求: (1)报告除实验图像必须打印外,其余可手写。 (2)实验结果图位于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图像打印于纸张上部,下部空白处写实验分析。 (3)报告中图要有图序及名称,表要有表序及名称,每个实验的图序和表序单独标号(例如图1.1脉冲信号仿真波形;表1-1 几种信号的。。。)。 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数。 (4)每个实验均需另起一页书写。 四、关于雷同报告:报告上交后,如有雷同,则课程考核以不及格处理。(每个实验均已列 出参数可选范围,不能出现两人所有参数相同情况)

雷达原理实验汇总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实验 姓名:班级:学号: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 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 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 2012年 5 月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2012年5月10日班级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 2. 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 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PC机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常用雷达信号的仿真、设计。针对所设计的雷达信号分析其频谱特性和模糊函数。 三、实验参数设置 1、简单脉冲调制信号: 载频范围:0.75MHz 脉冲重复周期:200us 脉冲宽度:10us 幅度:1V 2、线性调频信号: 载频范围:90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25us 信号带宽:16MHz 幅度:1V 四、实验仿真波形 简单脉冲调制信号实验结果:

图1.1简单脉冲调制信号(正弦)仿真结果将正弦变换成余弦后: 图1.2简单脉冲调制信号(余弦)仿真结果

线性调频信号实验结果: 图1.3线性调频信号仿真结果 五、实验成果分析 1、使用x2=exp(i*2*pi*f0*t);信号进行调制,从频谱图可以看出,脉冲经调制后只有和一个峰值,为一单频信号,而使用x2=cos(2*pi*f0*t);信号进行调制,则出现两个峰值,为两个频率分量。 2、在进行线性调频时,要计算出频率变化的斜率,然后进行调频计算。由仿真图可以看出仅有16MHZ的频带。 六、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原理与系统期末考题

大四上学期雷达原理与系统期末考题(大部分) 一.填空选择: 1下列不能提高信噪比的是(B) A,匹配滤波器B,恒虚警C,脉冲压缩D,相关处理 2,若一线性相控阵有16个阵元,阵元间距为波长的一半,其波束宽度为(100/16) 3,模糊图下的体积取决于信号的(能量) 4,对于脉冲多普勒雷达,为了抑制固定目标,回拨方向加入对消器,这措施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带来的影响是出现了(盲速) 5,雷达进行目标检测时,门限电平越低,则发现概率(越大),虚警概率(越大),要在虚警概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发现概率,则应(提高信噪比) 6,对于脉冲雷达来说,探测距离盲区由(脉冲宽度)参数决定。雷达接受机灵敏度是指(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用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小可探测信号功率Smin表示) 7,不属于单级站脉冲雷达系统所必要的组成部分是(B) A收发转换开关B分立两个雷达 8,若要求雷达发射机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则应当采用的结构形式是(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9,多普勒效应由雷达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产生,当发射信号波长为3m,运动目标与雷达的径向速度为240m/s,如果目标是飞向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频率是(100MHz+160Hz) 注:多普勒频率2drfv 10,在雷达工作波长一定情况下,要提高角分辨力,必须(增大天线间距d),合成孔径雷达的(方向分辨力)只与真实孔径的尺寸有关 11,只有同时产生两个相同且部分重叠的波束才能采用等信号法完成目标方向的测量 12,当脉冲重复频率fr和回波多普勒频率fd 关系满足(fr)》fd)时,不会出现(频闪和盲速) 13,只有发射机和接受机都是(相参系统),才能提取出目标多普勒信息14,大气折射现象会增加雷达(直视距离) 15,奈曼尔逊准则是在检测概率一定的条件下,使漏警概率最小,或者发现概率最大。16,相控阵雷达随着扫描角增加,其波束宽度(变大) 17,雷达波形模糊函数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雷达技术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内容及步骤 1.产生仿真发射信号:雷达发射调频脉冲信号,IQ两路; 2.观察信号的波形,及在时域和频域的包络、相位; 3.产生回波数据:设目标距离为R=0、5000m; 4.建立匹配滤波器,对回波进行匹配滤波; 5.分析滤波之后的结果。 二、实验环境 matlab 三、实验参数 脉冲宽度 T=10e-6; 信号带宽 B=30e6; 调频率γ=B/T; 采样频率 Fs=2*B; 采样周期 Ts=1/Fs; 采样点数 N=T/Ts; 匹配滤波器h(t)=S t*(-t) 时域卷积conv ,频域相乘fft, t=linspace(T1,T2,N); 四、实验原理 1、匹配滤波器原理: 在输入为确知加白噪声的情况下,所得输出信噪比最大的线性滤波器就是匹配滤波器,设一线性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 x: (t t x+ = t s n )( )( )(t 其中:)(t s为确知信号,)(t n为均值为零的平稳白噪声,其功率谱密度为 No。 2/

设线性滤波器系统的冲击响应为)(t h ,其频率响应为)(ωH ,其输出响应: )()()(t n t s t y o o += 输入信号能量: ∞<=?∞ ∞-dt t s s E )()(2 输入、输出信号频谱函数: dt e t s S t j ?∞ ∞--=ωω)()( )()()(ωωωS H S o = ωωωπωω d e S H t s t j o ?∞ -= )()(21)( 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 ωωωπωωπd P H d P t n E n n o o ??∞∞ -∞∞-== )()(21)(21)]([22 ) ()()(21 )()(21 2 2 ωωωπ ωωπ ω ωd P H d e S H S N R n t j o o ? ? ∞ ∞ -∞ ∞-= 利用Schwarz 不等式得: ωωωπd P S S N R n o ? ∞ ∞ -≤) () (21 2 上式取等号时,滤波器输出功率信噪比o SNR 最大取等号条件: o t j n e P S H ωωωαω-=) ()()(* 当滤波器输入功率谱密度是2/)(o n N P =ω的白噪声时,MF 的系统函数为: ,)()(*o t j e kS H ωωω-=o N k α2= k 为常数1,)(*ωS 为输入函数频谱的复共轭,)()(*ωω-=S S ,也是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ωH 。

雷达原理

一、绪论 雷达:无线电探测与测距。利用电磁波对目标检测、定位、跟踪、成像和识别。 雷达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 组成框图 雷达测量原理 雷达发射信号: 雷达接收信号: 雷达利用收发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获取目标信息 雷达组成: 天线:向确定的方向发射和接收特定频段的电磁波 收发开关: 发射状态将发射机输出功率接到天线,保护接收机输入端 接收状态将天线接收信号接到接收机,防止发射机旁路信号 发射机: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频率和相位产生大功率电磁波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解调目标信息 雷达的工作频率: 工作频率范围:22mhz--35ghz 扩展范围:2mhz--94ghz 绝大部分雷达工作在:200mhz--10000ghz 雷达的威力范围: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最大仰角、最小仰角、方位角范围 分辨力:区分点目标在位置上靠近的能力 距离分辨力:同一方向上两个目标之间最小可区别的距离 角度分辨力:在同一距离上的两个不同方向的点目标之间最小能区别的角度 数据率: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内完成一次搜索所需要的时间倒数,也就是单位时间内雷达所能提供对一个目标数据的次数。 跟踪速度:自动跟踪雷达连续跟踪运动目标的最大可能速度 发射功率的和调制波形: 发射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雷达的作用距离

发射信号的调制波形: 早期简单脉冲波形,近代采用复杂波形 脉冲宽度:脉冲雷达发射信号所占的时间。影响探测能力和距离分辨力 重复频率:发射机每秒发射的脉冲个数,其倒数是重复周期。决定单值测距的范围,影响不模糊速区域大小 天线波束形状天线:一般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 天线的扫描方式:搜索和跟踪目标时,天线的主瓣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所作的反复运动。机械性扫描和电扫描 接收机的灵敏度:通常规定在保证50%、90%的发现概率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回波信号的功率作为接收机的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这个功率越小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雷达的作用距离越远。 显示器的形式和数量:雷达显示器是向操纵人员提供雷达信息的一种终端设备,是人际联系的一个环节。 电子战对抗中的雷达: 电子战(EW ):敌我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装备或器材所进行的电磁信息斗争,包括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电子对抗(ECM ):为了探测敌方无线电电子装备的电磁信息(电磁侦察),削弱或破坏其使用效能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电子干扰、伪装、隐身和摧毁) 电子反对抗(ECCM ):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保证我方有效采用电磁信息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反侦察、抗干扰、反伪装、反隐身、反摧毁) 雷达反干扰 天线抗干扰:低旁瓣、旁瓣对消、波束控制、随机扫描 发射机抗干扰:提高有效辐射功率、频率捷变、频率编码、频率分集、脉冲压缩、波形隐蔽、窄脉冲、重频时变 接收机、信号处理机抗干扰:接收机抗饱和、重频、脉宽鉴别、MTI 、MTD 、积累检测 二、发射机 发射机任务:产生大功率高频振荡发射信号。脉冲雷达要求发射机产生一定宽度、一定重复频率、一定波形的大功率射频脉冲列 基本类型:连续波发射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极振荡式发射机、主振荡式发射机) 输出功率:发射机送到天线输入端的功率 峰值功率:脉冲期间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不要过分增大法设计的峰值功率) 平均功率:脉冲重复周期内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工作比D: 常规脉冲雷达工作比0.001 脉冲多普勒雷达工作比10-2 ~10-1量级 连续波雷达工作比100% 总功率:发射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特别注意改善输出级效率 信号形式: 信号形式由雷达体制决定 常规脉冲雷达为简单脉冲波形,特殊体制雷达为复杂调制波形 t r av P T P τ=r r T F D ττ= =

雷达原理复习

1、雷达的任务: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仰角、速度、形状、表面粗糙度、介电特性。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 当目标尺寸小于雷达分辨单元时,则可将其视为“点”目标,可对目标的距离和空间位置角度定位。目标不是一个点,可视为由多个散射点组成的,从而获得目标的尺寸和形状。采用不同的极化可以测定目标的对称性。 任一目标P所在的位置在球坐标系中可用三个目标确定:目标斜距R,方位角,仰角 在圆柱坐标系中表示为:水平距离D,方位角,高度H 目标斜距的测量:测距的精度和分辨力力与发射信号的带宽有关,脉冲越窄,性能越好。目标角位置的测量:天线尺寸增加,波束变窄,测角精度和角分辨力会提高。 相对速度的测量:观测时间越长,速度测量精度越高。 目标尺寸和形状:比较目标对不同极化波的散射场,就可以提供目标形状不对称性的量度。 2、雷达的基本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 3、雷达的工作频率:220MHZ-35GHZ。L波段代表以22cm为中心,1-2GHZ;S波段代表10cm,2-4GHZ;C波段代表5cm,4-8GHZ;X波段代表3cm,8-12GHZ;Ku代表,12-18GHZ;Ka代表8mm,18-27GHZ。 第二章雷达发射机 1、雷达发射机的认为是为雷达系统提供一种满足特定要求的大功率发射信号,经过馈线和收发开关并由天线辐射到空间。 雷达发射机可分为脉冲调制发射机:单级振荡发射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连续波发射机。 2、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组成:大功率射频振荡器、脉冲调制器、电源 触发脉冲 脉冲调制器大功率射频振荡器收发开关 电源高压电源接收机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比较轻便,效率较高,成本低;缺点:频率稳定性差,难以产生复杂的波形,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不相等 3、主振放大式发射机:射频放大链、脉冲调制器、固态频率源、高压电源。射频放大链是发射机的核心,主要有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射频功率放大器 射频输入前级放大器中间射频放大器输出射级放大器射频输出固态频率源脉冲调制器脉冲调制器 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电源 脉冲调制器:软性开关调制器、刚性开关调制器、浮动板调制器 4、现代雷达对发射机的主要要求:发射全相参信号;具有很高的频域稳定度;能够产生复杂信号波形;适用于宽带的频率捷变雷达;全固态有源相控阵发射机 5、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和瞬时带宽:雷达发射机的频率是按照雷达的用途确定的。瞬时带宽是指输出功率变化小于1bB的工作频带宽度。 输出功率:雷达发射机的输出功率直接影响雷达的威力范围以及抗干扰的能力。雷达发

雷达测速试验报告

雷达测距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和任务 1.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目的是掌握雷达带宽同目标距离分辨率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了解雷达测距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仪器仪表使用方法,了解雷达系统信号测量目标距离的软硬件条件及具体实现方法。 1.2 实验任务 本次实验任务如下: (1)搭建实验环境; (2)获得发射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 (3)获得多个地面角反射器的回波数据,测量其各自位置,评估正确性; (4)获得无地面角发射器的回波数据,与(3)形成对比,并进行分析。 2. 实验场地和设备 2.1 实验场地和环境条件 本次实验计划在雁栖湖西校区操场进行,环境温度25℃,湿度40%。 实验场地如上图所示,除角反射器以外,地面上还有足球门、石块以及操场上运动的人等比较明显的目标。

2.2 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1) 矢量信号源SMBV100A ; (2) 信号分析仪FSV4; (3) S 波段标准喇叭天线; (4) 角反射器 (5) 笔记本电脑 2.3 设备安装与连接 设备连接关系图如下: 雷达波形文件雷达回波数据 时钟同步 计算机终端 SMBV100A 矢量信号源 FSV4信号分析仪 角反射器 交换机 图1 实验设备连接示意图 其中:蓝色连接线表示射频电缆,灰色连接线表示网线。 3. 实验步骤 3.1 实验条件验证 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实验环境是否合适。 3.2 获取参考信号 1. 调节信号源参数,生成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匹配滤波的参考信号,然后通过射频电缆将信号源与频谱仪相连,利用频谱仪的A/D 对线性调频信号采样,并通过网线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保存为“b1.dat ”。参考信号的主要参数如下所示: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材料(哈工程)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雷达原理姓名: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学号: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 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 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 2017年 5 月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2017年 4 月 5 日班级电子信息工程4班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 2. 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 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目标距离;T: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C:光速。 三、实验参数设置 载频范围:0.5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幅度:1V 线性调频信号 载频范围:90MHz 脉冲重复周期:250us 脉冲宽度:10us 信号带宽:14 MHz 幅度:1V 四、实验仿真波形

x 10 -3 时间/s 幅度/v 脉 冲 x 10 -3时间/s 幅度/v 连续波 x 10 -3 时间/s 幅度/v 脉冲调制 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频谱图 x 10 7 05 104 频率/MHz 幅度/d B 连续波频谱图 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调制频谱图 x 10 -3 -101时间/s 幅度/v 脉 冲 8.262 8.26258.263x 10 -4 -1 01时间/s 幅度/v 连续波 0.5 1 1.5 2 x 10 -3 -101时间/s 幅度/v 脉冲调制 x 10 7 02 4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频谱图 -4 -2 024x 10 7 05 104 频率/MHz 幅度/d B 连续波频谱图 -4 -2 024x 10 7 01 24 频率/MHz 幅度/d B 脉冲调制频谱图

南京理工大学 雷达原理期末考试题09年A卷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试试卷(学生考试用) 课程名称: 雷达原理 学分: 3教学大纲编号: 04041901 试卷编号: A卷 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满分分值: 100+5考试时间: 120分钟 组卷日期: 2009年6月16日 组卷老师(签字): 审定人(签字):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常用分贝(功率)换算表:1dB(1.26), 2dB(1.6), 3dB(2), 4dB(2.5), 5dB(3.2), 7dB(5), 8dB(6.3) 2(3dB), 3(4.77dB), 4(6dB), 5(7dB), 6(7.78dB), 7(8.45dB), 8(9dB) 注意:简答题必须语句完整;推导题和计算题必须要有分步过程及必要的文字说明,直接写出结果最多只得一半分;各题中若出现无文字说明的箭头符号将被扣分 一、 填充选择题(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在以下雷达参数中,()对目标雷达截面积的影响最小? (a)波段(b)视角(c)脉冲重复频率(d)极化 2.某雷达接收机的输入信噪比为SNR i =10,输出信噪为SNR o =4,则该雷达接收机的噪 声系数为dB。 3.在某对空警戒雷达接收信号中,从空中飞机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称为(),从己方其 它同频雷达泄漏过来的电磁波称为(),从云层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称为() (a)干扰(b)目标(c)噪声(d)杂波 4. (相位扫描/机械扫描/频率扫描)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将不随扫描角度 的变化而变化。 5. (单级振荡/超外差/主振放大/超再生)式雷达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较差, 相继发射脉冲之间的相位通常不相参 6.以下哪个部件最不可能属于雷达接收机() (a)低噪高放(b)混频器(c)脉冲调制器(d)信号处理机 7.雷达接收机带宽应 (小于/等于/大于/不确定)该雷达的发射信号带宽 8.某雷达工作频率为6GHz,则该雷达属于 (L/S/C/X)波段 9.振幅和差式单脉冲雷达的鉴角特性曲线是 (差波束/和波束/ 差波束比和波束/和波束比差波束)随目标角误差变化的函数关系曲线 10.A雷达与B雷达的发射脉冲宽度分别为4μs和6μs,发射信号带宽分别为0.5MHz和 1MHz,则A雷达的距离分辨力 (低于/高于/不确定)B雷达 11.某车载全相参脉冲雷达的峰值发射功率为P t,脉冲重复频率为f r,工作频率为f0,雷 达车以速度v r直线行进,在雷达车正侧方某处有一巨石,测得该巨石的脉冲回波延时为τ,则对雷达接收机来说,该巨石的距离为。若该雷达采用N个等

雷达工作原理

一、雷达工作原理、专业术语解释 雷达是军事电子对抗的尖端技术和设备,是作为21世纪反恐和安保的技术新标准(家庭安全警戒网) 幕帘技术同红外技术相似,只是它的防范区域与普通红外不同,顾名思义就是象一道帘子一样,适合于整个平面防范。 A)幕帘夹角 幕帘的两道之间的夹角。 B)幕帘张角 每道幕帘展开扇形的两条边之间的夹角。 C)探测范围

探测范围指雷达正常工作的感应范围,即雷达能够探测到在此范围以内的所有物体运 动从而产生报警状态。 D)探测距离 雷达在正常工作下所能探测到的最远距离,雷达分为四档;分别是2-3m、3-4m、5-6m、6-8m。 E)发射距离 报警系统中无线器件在被触发后将无线报警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的最远距离,雷达在空旷地带为100M。 F)发射频率 电磁波发射的频率用HZ计算,国家电磁波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公用波段频率是315/433MHZ G)关于护窗雷达的防宠物功能 护窗雷达发展到今天,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防小宠物是护窗雷达的一种重要的功能,慑力护窗雷达对抗小宠物干扰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物理方式,即通过菲涅尔透镜的分割方式的改变来降低由于小宠物引起误报的概率,这种方式是表面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对探测信号处理分析方式,主要是对探测的信号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分析其中的信号周期,幅度,极性。这些因素具体反应出移动物体的速度、热释红外能量的大小,以及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探测器中的微处理器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由此判断移动物体可能是人是小动物。 由此看来,我们要注意的是护窗雷达的防小宠物的功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防宠物是相对的,相对于没有防宠物功能的探测器其误报率是大大降低了,它对小宠物的数量和大小有一定限度的。第二方面是安装位置是要有一定要求的,并不是随意的安装就可以达到防小宠物功能。 效果 一旦整幢别墅设防,将形成无形的雷达警戒网,有效的将整幢别墅警戒起来,如果贼匪将在深夜靠近别墅时,男警立刻通通碟,紧接着高达95分贝的防恐警和国际反恐广播立刻炸响,十二束红眩捕俘灯和墙壁上太阳灯交替发射,同时雷达第一时间了射无线电信号给装在室内的主机,主机会告诉你哪个位置在报警,并第一时间拨打您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雷达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重点) 1、雷达的基本概念 雷达概念(Radar): radar的音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任务: 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感器、探测工具,能主动、实时、远距离、全天候、全天时获取目标信息。 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斜距R :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 方位α: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2、目标距离的测量 测量原理 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108米/秒)距离测量分辨率 两个目标在距离方向上的最小可区分距离 ρr= ρρ 2 最大不模糊距离 3、目标角度的测量 方位分辨率取决于哪些因素 4、雷达的基本组成 雷达由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同步设备:雷达整机工作的频率和时间标准。 发射机:产生大功率射频脉冲。 收发转换开关: 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必需,完成天线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连通之间的切换。天线:将发射信号向空间定向辐射,并接收目标回波。 接收机:把回波信号放大,检波后用于目标检测、显示或其它雷达信号处理。 显示器:显示目标回波,指示目标位置。

雷达方程原理

一. 雷达方程 简单形式的雷达方程:min 2 e t 4 max )4(S GA P R πσ=(2.1)? σ∝4 max R (1) 接收机噪声 除系统热噪声引起的噪声功率之外,接收机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输出,要引入噪声系数 out out in in N S N S BG kT N F //a 0out n = = ,噪声系数也反映了信号通过接收机时的信噪比衰减情况。 重新整理雷达方程:min n 02 e t 4 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 = (2.8)? min 4 max SNR R σ ∝ 可用于进行理想自由空间中的目标探测,分析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对目标探测产生的影响。 (2) 雷达脉冲积累 多脉冲积累用于提高信噪比,改善雷达的检测能力,降低虚警漏警概率。 n 个相同信噪比的脉冲进行理想情况下的积累后,总信噪比为单个脉冲信噪比的n 倍。但实际情况下,第二检波器会引入效率损耗,使信号能量变为噪声能量,积累效率 n 1i )/()/()(N S n N S n E = 。 将脉冲积累的信噪比代入原雷达方程得到:n n 02 e t 4 max )/()4(N S BF kT GA P R πσ = (2.33),也可 以由积累效率和单个脉冲信噪比表示为:1 n 02 e t 4 max )/()4() (N S BF kT n nE GA P R i πσ= (2.34)。 (3) RCS 起伏 观测复杂目标(如飞机)时,小的观察角变化将引起雷达到目标散射中心的距离和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各回波信号的相对相位发生变化,导致RCS 起伏。 引入起伏损耗f L ,用f L N S 1)/(代替1)/(N S 。当e n 个独立采样积累时, e n f e f L n L /1)()(=。 此时的雷达方程为:e n f i L N S BF kT n nE GA P R /11n 02 e t 4 max ) ()/()4() (πσ=(2.45)。 (4) 发射机功率 雷达的平均发射机功率av P 更能反映雷达的性能,可以用它代替峰值功率t P 。将p t av f P P τ=代入雷达方程得到:p i f N S F B kT n nE GA P R 1n 02 e av 4 max )/()()4() (τπσ= (2.51),一般情况下,可将τ B 设计为1。 (5) 其它情况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系统损耗、地杂波、最高精度等。另外,针对不同目标(点目标或分

多普勒雷达原理

汽笛声变调的启示--多普勒雷达原理 1842年一天,奥地利数学家多普勒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 旁驰过,他发现火车由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注: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变高”);而火车由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降低了”)。他对这种现象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缘故,称为频移现象。因为这是多普勒首先提出来的,所以称为多普勒效应。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进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验证了该效应。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是声波波长缩短,好像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像波被“拉伸”了。因此,汽笛声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用科学语言来说,就是在一个物体发出一个信号时,当这个物体和接收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虽然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固定不变,但接收者所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相对于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出现了差异。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理论解释,波在介质中传播,会出现频散现象,随距离增加,高频向低频移动。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多普勒效应被发现以后,直到1930年左右,才开始应用于电磁波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是医生检查就诊人用的“彩超”,就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简单地说,“彩超”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振荡器产生一种高频的等幅超声信号,向人体心血管器官发射,当超声波束遇到运动的脏器和血管时,便产生多普勒效应,反射信号为换能器所接受,根据反射波与发射波的频率差可以求出血流速度,根据反射波的频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判定血流方向。 20世纪40年代中期,也就是多普勒发现这种现象之后大约100年,人们才将多普勒效应应用于雷达上。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的雷达。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以及科学研究、业务应用装置。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当大气中云雨等目标物相对于雷达发射信号波有运动时,通过测定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就能够解译出所需的信息。它与过去常规天气雷达仅仅接收云雨目标物对雷达发射电磁波的反射回波进了一大步。这种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波长一般为5~10厘米,除了能起到常规天气雷达通过回波测定云雨目标物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作用,它的重大改进在于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降水粒子的运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1,2

实验一、二雷达的总体认识及基本操作I、II 一、实验目的 1.了解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的基本组成 2.学习正确操作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熟悉各基本功能的 操作 二、实验设备: Bridge Master E X-Band雷达两台 S-Band收发机一台,天线一副 三、实验步骤及要领 1.开机 检查天线附近是否有人作业火其他障碍物,将亮度(BRILLIANCE)、雨雪干扰抑制(A/CRAIN)海浪干扰抑制(A/CSEA)、增益(GAIN)等控钮反时针旋到底,功能开关(FUNCTION)置“STANDBY”。开机,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置“POWER ON”,然后雷达开始自检,倒时计数。时间到后自动显示出“RADAR STANDBY”,此时表明雷达已准备好发射(未发射前天线是不转的)。 2.调节屏幕及数据亮度 顺时针旋转显示器前端的键盘(KEY BOARD)上的亮度控钮(BRILLIANCE)使回波明亮清晰,通常应使控钮居中。 3.量程选择 在KEY BOARD上,使用操纵杆(JOYSTICK)移动光标到

“TRANSMIT”上,单击左键,选择发射及脉冲宽度选择。使光标移动到显示屏的左上方的“RANGE”,通过单击“+”和“-”来改变量程,量程的选择与发射脉冲的宽度的关系见附录图 4.调谐调节 调谐控钮是用来调节接收机的本振频率。在进行调谐前,应首先将海浪抑制控钮(A/CSEA)反时针旋到底,并使雷达工作于最大量程,然后转动调谐控钮使调谐指示亮带达到最长。 5.增益调整 增益(GAN)控钮是用来调节接收机的放大量,此控钮应调节到显示屏幕上的背景噪声似见非见的位置。为了设置合适的增益,首先应选择最远的两个量程之一,因为远量程时背景噪声更为明显,然后俺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增益控钮,使背景噪声达到刚见未见的状态。若增益设置太低,目标回波可能被淹没在背景噪声中。 6.显示模式选择 使用光标在显示屏幕右上方菜单改变显示模式。 7.调出固定、活动距标圈 使用VRM面板可以改变活动距标圈,改变距标圈的时候注意观察显示屏上的相关读数的改变。 8.调电子方位线 使用EBL面板,转动测方位旋钮可以改变电子方位线的方位,注意观察显示屏的相关读数的变化。

西电雷达原理期末复习题2

模拟题2 一、填空(每空1分,总共25分) 1.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1 英文“Radar ”(音译雷达)的中文含义_________________。 1.2 雷达发射机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单级振荡式和______ ____。 1.3 某雷达的脉冲宽度为1μs ,脉冲重复周期为1ms ,发射功率为100KW ,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 1.4 某警戒雷达发射脉冲为脉宽为1μs 的矩形脉冲,接收匹配滤波器采用矩形滤波器,最佳带宽脉宽积为1.37,不考虑剩余失谐,则接收机中频通道的最佳带宽为______ ____。 1.5 雷达脉冲积累对雷达检测性能有所改善,M 个脉冲的相参积累可以是雷达信号的输出信噪比提高 倍。 1.6 某脉冲雷达脉冲宽度为1.5微秒,则其最小可分辨距离为: 米。 1.7 某PPI 显示器为了避免15Km 内的地物杂波在显示器上显示,则实现时距离扫略电流应该延迟 微秒后提高起始电流强度开始。 1.8 一维直线移相器天线阵,阵元数目是20,发射信号波长是λ,阵元间距是2/λ=d ,则偏离法线45°方向上雷达天线方向图的半功率波束宽度是______度。 1.9 若雷达探测的目标是一架飞机,雷达的发射频率是,若飞机以100m/s 的速度绕雷达做圆周运动,则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的频率是 GHz 1Hz 。 1.10 脉冲多卜勒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为Hz f r 1000=,对动目标进行检测,其多卜勒频率为,能够出现盲速的最小多普勒频率等于 d f Hz 。 二、采用多基线相位法测角,示意图如下,目标偏离法线夹角是θ,1阵元与2阵元之间的间距2/12λ=d ,1阵元与3阵元之间的间距λ413=d ,相位计测得,,求具有高的测角精度的D 5012=?D 5413=?θ角。(15分) 第1页 共3页

哈工大雷达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雷达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 姓名:黄晓明 学号: 班级:1305203 指导教师:谢俊好 院系:电信学院

实验一杂波和色噪声的产生—高斯谱相关对数正态随机序列的产生 1、实验目的 给定功率谱(相关函数)和概率分布,通过计算机产生该随机过程,并估计该过程的实际功率谱和概率分布以验证产生方法的有效性。 2、实验原理 1)高斯白噪声的产生 2 2 2 (x) f(x) μ σ - - = 、 2 2 2 (z) x F(x)dz μ σ - - =? 均值:μ为位置参数、方差:2 σ、均方差:σ为比例参数。 若给定01 X~N(,) ',则2 X X~N(,) μσμσ ' =+。 MATLAB中对应函数normrnd(mu,sigma,m,n),调用基本函数01 randn(m,n)~N(,)产生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的产生方法有舍选抽样法、推广的舍选抽样法、变换法、极法、查表法等,其中变换法的优点是精度高,极法运算速度较变换法快10~30%,查表法速度快。 (1)反变换法、反函数有理逼近法 令0.5, t r x =-= () 2 012 23 123 0,1 1 a a x a x X signt x N b x b x b x ++ ?? =- ? +++ ?? 式中 2.515517 a=, 1 0.802833 a=, 2 0.010328 a=, 1 1.432788 b=, 2 0.189269 b=,3 0.001308 b=。用这一方法进行抽样,误差小于10-4。 (2)叠加法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有:先产生I组相互独立的01 [,]上均匀分布随机数,令 1 I i i Y r = =∑,则当N较大时212 Y~N(I,I)。一般可取12 I=,则601 Y~N(,) - (3)变换对法(Box-Muller method)

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原理与系统期末考题精编WORD版

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原理 与系统期末考题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大四上学期雷达原理与系统期末考题(大部分)一.填空选择: 1下列不能提高信噪比的是(B) A,匹配滤波器B,恒虚警C,脉冲压缩D,相关处理 2,若一线性相控阵有16个阵元,阵元间距为波长的一半,其波束宽度为(100/16)3,模糊图下的体积取决于信号的(能量) 4,对于脉冲多普勒雷达,为了抑制固定目标,回拨方向加入对消器,这措施对运动目标的检测带来的影响是出现了(盲速) 5,雷达进行目标检测时,门限电平越低,则发现概率(越大),虚警概率(越大),要在虚警概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发现概率,则应(提高信噪比) 6,对于脉冲雷达来说,探测距离盲区由(脉冲宽度)参数决定。雷达接受机灵敏度是指(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用接收机输入端的最小可探测信号功率Smin表示) 7,不属于单级站脉冲雷达系统所必要的组成部分是(B) A收发转换开关B分立两个雷达 8,若要求雷达发射机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则应当采用的结构形式是(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9,多普勒效应由雷达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产生,当发射信号波长为3m,运动目标与雷达的径向速度为240m/s,如果目标是飞向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频率是(100MHz+160Hz) 注:多普勒频率2drfv?? 10,在雷达工作波长一定情况下,要提高角分辨力,必须(增大天线间距d),合成孔径雷达的(方向分辨力)只与真实孔径的尺寸有关 11,只有同时产生两个相同且部分重叠的波束才能采用等信号法完成目标方向的测量12,当脉冲重复频率fr和回波多普勒频率fd 关系满足(fr)》fd)时,不会出现(频闪和盲速) 13,只有发射机和接受机都是(相参系统),才能提取出目标多普勒信息 14,大气折射现象会增加雷达(直视距离) 15,奈曼尔逊准则是在检测概率一定的条件下,使漏警概率最小,或者发现概率最大。 16,相控阵雷达随着扫描角增加,其波束宽度(变大) 17,雷达波形模糊函数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完整版)雷达组成及原理.doc

雷达的组成及其原理 课程名称:现代阵列并行信号处理技术 姓名:杜凯洋 学号: 2015010904025 教师:王文钦教授

一.简介 雷达( 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 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 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二.雷达的组成 (一)概述 1、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单基地脉冲雷达),(天线形状,波束形状,扫描方式)。 2、收发开关:收发隔离。 3、发射机:直接振荡式(如磁控管振荡器),功率放大式(如主振放大式),(稳定,产生复杂波形,可相参处理)。 4、接收机:超外差,高 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检波,视频放大等。(接收机部分也进行一些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等),接收机中的检波器通常是包络检波,对于多普勒处理则采用相位检波器。 5、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通常在检测 判决之前完成( MTI,多普勒滤波器组,脉冲压缩),许多现代雷达也在检测判决之后完成。 6、显示器(终端):原始视频,或经过处理的信息。 7、同步设备(视频综合器):是雷达机的频率和时间标准(只有功率放大式(主振放大式) 才有)。 (二)雷达发射机 1、单级振荡式:大功率电磁振荡产生与调制同时完成(一个器件)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题

1.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遥感:在高空或者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得地面电磁波辐射信息,通过数据的传输 和处理揭示地面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 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如:雷达。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地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的反射能量。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多波段遥感: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间,再细分成若干窄波段,以此来探测目标。 6.遥感分类: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 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 等.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如:雷达辐射计等)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 感 7.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2.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3.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4.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一、内容:1、0.3~2.5μm(可见光与近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地球自身热辐射 可忽略不计。2、2.5~6μm(中红外):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地球自身热辐射均为被动RS辐射源。3、6μm以上(远 红外):以地球自身热辐射为主,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可忽略不计。二、意义:1、可见光和近红外RS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反射特性。 2、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信息既有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也有地球自身热辐射信息。3、热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的信息来自地物本身的辐射特性。 5.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绝对黑体则是吸收率≡1,反射率≡0,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无关。 6.黑体辐射规律:普 5.图2.11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分析:太阳光谱相当于5800K的黑体辐射;据高分辨率光谱仪观察,太阳光谱连续的光谱线的明亮背景上有许多离散的明暗线,称为弗朗和费吸收线,据此可以探测太阳光球中的元 素及其在太阳大气中的比例;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0.38 ~0.76μ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 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μm左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3.0μm波段,包括近紫外、 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这一波段区间能量集中,且相对稳定,是被动遥感主要的辐射源;经过大气层的 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衰减最大的区间便是大气分子吸收最强的波段;各波段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6.大气散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 7.瑞利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小得多时,此时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氮、氧、二氧化碳等分子)。特点:散射率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越弱;影响:瑞利散射对可见光的影响较大, 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的影响可以不计。 问题:多波段遥感中一般不使用蓝紫光的原因?无云的晴天,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朝霞和夕阳为什么都偏橘 红色?蓝紫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红光,红外,微波波长较长,散射强度弱。 8.米氏散射:当微粒的直径与辐射光的波长差不多时(即d≈λ)称为米氏散射(烟、尘埃、水滴及气溶胶等)。为何 红外遥感探测时要避免使用云雾天气所成的影像?云雾的粒子大小和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 主要是米氏散射,红外遥感不可穿云透雾 9.无选择性散射:当微粒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即d>λ)所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为何云雾呈白色?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尘埃或雾粒,一定范围的长短波都被同样的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的。 问题:1、太阳光为何是可见的?2、蓝色火焰为何比红色火焰高?6、微波为何能穿云透雾? 10.大气窗口:通常将这些吸收率和散射率都很小,而透射率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1.典型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分析:(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0.38~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 (0.7~0.8 μrn)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l 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