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的计算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的计算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的计算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的计算课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变枯燥乏味为轻松有趣,训练既扎实又不失灵活呢?在教学中,我们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学团队进行了一些尝试,以下粗浅的谈谈我们对计算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合理的情景。

课改新教材非常注重情景的创设。注重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关注对算式意义的理解和实际生活与运算的联系,使学生找到计算的现实背景。因此,学生掌握数学的意义必须从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要适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人的经历。但不能把情景创设当成一个必不缺少的法宝,每一堂课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情景创设,不然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认为在情景的创设环节,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看懂主题图的意思或教师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清楚,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就行了。这样就能做到省时高效,毕竟创设情景只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只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才不会喧宾夺主,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例如三年级刘丽云老师执教校示范课《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一课时,刘老师创设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西瓜的一个情景,从情景中学生真切的理解了0÷3=0的实际意义,之后通过列举真正从算理上理解了“零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得零”的道理。刘老

师这样引导学生把“零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得零”置于实物、有情节的探索中,使算理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算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对计算方法该放手时就放手,但切记适时优化。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不但感受到我们不是在为了计算而学计算,而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让孩子们的学习成为自身的内需。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列出算式之后的学习,我们认为是孩子们自主的学习时间,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低年级的计算课中,此时放手,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掌握算理参与数学模型的建立应该是必要的。)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断巡视,对学生的计算情况了如指掌,有所针对的进行有效反馈。反馈以反馈错误的为主,让学生在一遍遍的纠错中得到提升。当然在纠错之后教师的主导应该凸显,从众多的对的算法中,适时的组织学生对每一种算法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摒弃那些低价的原始的方法,对诸多算法优化,帮助学生从算理上真正的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再一种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数、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需要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