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定义跟固体溶解度不同。由于称量气体的质量比较困难,所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体积来表示,所以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除了跟气体本性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加热冷水,在水还没有沸腾之前,就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冒出。这是因为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因而冒出气泡。其实气体的溶解度一般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另外,温度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 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 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际定老师撰写) 学习误区: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找出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如果要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必须用上密度。还要注意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而言,溶液的浓度则与此无关。 学习点拔: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有四个要点:温度一定,溶液是饱和溶液,溶剂(一般是水)是100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本身告诉了我们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也告诉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物质A在t℃时的溶解度为xg,则t℃时的饱和溶液中有溶剂(水)100g,溶质Axg,溶液为(100+x)g,质量百分比深度为[x/(100+x)]×100%=质量百分比浓度。如果要求A在t℃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把溶质除以A的摩尔质量得到物质的量,把(100+x)g除以密度得到溶液的体积(mL),再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概念(或公式)去计算。 例1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求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每含100g水,必有110g硝酸钾溶质,则溶液为:(100+110)g,然后根据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去计算。 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110/(100+110)]×100%≈52.4% 答: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2.4%

例220℃时的饱和食盐水的食盐质量分数为26.5%,试计算20℃时食盐的溶解度。 分析:已知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知道食盐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关系,因为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从而可求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溶解度。 解:设溶解度为x,则有: [x/(100+x)]×100%=26.5%x≈36(g) 或假设溶液为100g,则溶质为26.5g,溶剂为73.5g,溶解度为: [26.5g/(100g-26.5g)]×100g≈36g 例3某物质的式量为M,取V1ml该物质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加Vml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试求: (1)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时,求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2)原溶液铁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①已知深度为a%,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可按公式求得。 解:设溶解度为x [xg/(x+100)g]=a/100x=100a/(100-a) 溶解度为[100a/(100-a)]g/100gH2O (1)已知原溶液的体积为V1ml,求物质的量浓度C,关键是求出V1ml溶液中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 外因 温度、压强(气体) 内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提示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定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溶解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振荡、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溶解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内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溶解度(20℃) 易溶大于等于10g 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不)溶不溶小于0.01g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溶解度是温度。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教学目标: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 白色: 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 Zn(OH)2 Fe(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沉淀鉴别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相关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银不溶 硫酸盐钡不溶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完整版)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推荐文档).doc

溶解度与溶度积 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 pH 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在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的浓度,其单位为 而溶解度的单位有 g/100g 水, g·L-1, mol·L-1。计算时一般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S 的单位换算为 mol·L-1。对于难溶物质饱和溶液浓度极稀,可作近似处理: (xg/100gH2O)×10/M mol ·L-1。 几种类型的难溶物质溶度积、溶解度比较 物质类型难溶物质溶度积 Ksp 溶解度 /mol ·L-1 换算公式 AB AgCl 1.77 ×10-10 1.33 ×10-5 Ksp =S2 BaSO4 1.08 ×10-10 1.04 ×10-5 Ksp =S2 AB 2 CaF2 3.45 ×10-11 2.05 ×10-4 Ksp =4S3 A 2 B Ag 2CrO4 1.12 ×10-12 6.54 ×10-5 Ksp =4S3 对于同种类型化合物而言,Ksp , S 。 但对于不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不能根据Ksp 来比较 S 的大小。 mol·L -1;

例 1、25℃时, AgCl 的溶解度为 1.92 ×10-3g ·L -1,求同温度下 AgCl 的溶度积。 例 2、25℃时,已知 Ksp(Ag 2 4 -12 4) -1 。 ×10 ,求同温度下 S(Ag 2 · CrO )=1.1 CrO /g L 例 3、查表知 PbI 2 的 Ksp 为 1.4 ×10-8,估计其溶解度 S(单位以 g ·L -1 计)。 溶度积规则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称为浓度积,用符号 Q C 表 示 ,它表示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Q C 和 Ksp 的表达形式类似,但其 含义不同。 Ksp 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仅是 Q C 的一 个特例。 对某一溶液,当 (1)Q C = Ksp ,表示溶液是饱和的。 这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 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2)Q C < Ksp ,表示溶液是不饱和的。溶液无沉淀析出, 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3)Q C > Ksp ,表示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有沉淀析出。 以上的关系称溶度积规则 (溶度积原理 ),是平衡移动规律总结,也是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依据。 当判断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否生成沉淀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先计算出混合后与沉淀有关的离子浓度; (2) 计算出浓度积 Qc ; (3) 将 Qc 与 Ksp 进行比较,判断沉淀能否生成。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原则上只要 Qc >Ksp 便应该有沉淀产生,但是只有当溶液中含约 10-5g ·L -1 固体时,人眼才能观察到混浊现象, 故实际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所需的离子浓度往往要比理论计算稍高些。 (2)判断沉淀的完全程度 没有一种沉淀反应是绝对完全的,通常认为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小于 -5 -1

电导率 溶解度的关系

1、电导率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与电阻值相对,单位Siemens/cm (S/cm),该单位的10-6以μS/cm表示,10-3时以mS/cm表示。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即电阻(R)的倒数,由导体本身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2、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硬度单位是ppm,1ppm代表水中碳酸钙含量1毫克/升(mg/L)。 硬度单位换算: 硬度单位ppm 德国硬度法国硬度英国硬度 1ppm = 1.000ppm 0.0560 0.1 0.0702 1德国硬度= 17.847ppm 1 1.7847 1.2521 1法国硬度= 10.000ppm 0.5603 1 0.7015 1英国硬度= 14.286ppm 0.7987 1.4285 1 3、电导率与TDS TDS(溶解性总固体)用来衡量水中所有离子的总含量, 通常以ppm表示。在纯水制造业,电导率也可用来间接表征TDS。 溶液的电导率等于溶液中各种离子电导率之和,比如:纯食盐溶液: Cond=Cond(pure water) + Cond(NaCl) 电导率和TDS的关系并不呈线性,但在有限的浓度区段内,可采用线性公式表示,例如:100uS/cm x 0.5 (as NaCl) = 50 ppm TDS(uS微西门子)。 从上面两个公式可以知道:纯水的电导率为:0.055uS (18.18兆欧),食盐的TDS与电导率换算系数为0.5。所以,经验公式是:将以微西门子为单位的电导率折半约等于TDS(ppm)。有时TDS 也用其它盐类表示,如CaO3(系数则为0.66)。TDS与电导率的换算系数可以在0.4~1.0之间调节,以对应不同种类的电解质溶液。 4、电导率与水的硬度 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成正比,而且固体量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利用电导率仪或总固体溶解量计可以间接得到水的总硬度值,如前述,为了近似换算方便,1μs/cm电导率= 0.5ppm硬度。但是需要注意: (1)以电导率间接测算水的硬度,其理论误差约20-30ppm。 (2)溶液的电导率大小决定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为了比较测量结果,测试温度一般定为20℃或25℃。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I2O3+3H2SO4= 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 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I(OH)3+3H2SO4=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BaCI2+ H2SO4=BaSO4+2HCI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 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CuO+2HNO3=Cu(NO3)2+H2O ZnO+2HNO3=Z n(NO3)2+ H2O MgO+2HNO3=Mg(NO3)2+ H2O CaO+2HNO3=Ca(NO3)2+ H2O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AI(OH)3+3HNO3=AI(NO3)3+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白色固体溶解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蓝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涵义 【学习过程】 1.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讨论】学生讨论、辨析、纠正错误,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完整意义。 关键词:一定温度(指条件);100 g溶剂;饱和溶液;克(单位)。 [布置讨论题]"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 [讲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板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展示教学挂图]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

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布置学生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归纳: a:溶解度曲线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有关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 B: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铵、硝酸钾等;有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不大,如氯化钠。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讲解]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也有些固体物质,其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展示教学挂图]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板书]气体的溶解度: 通常用"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扩展资料]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NaCl在20℃的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单质 1、【金属单质 ....】:所有金属几乎难溶于水(但一些金属由于很活泼,在常温下能够和水发生反应:例如K、Ca、Na等)。 2、【非金属单质 .....】:①(固态)C、S、P等难溶于水; ②(气态) N2、H2 等难溶于水,O2 不易溶于水。 化合物 1、【酸的溶解性 .....】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碱的溶解性 .....】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的碱大部分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其中AgOH 为白色固体,属于碱,常温下AgOH极不稳

定,易分解为棕褐色难溶于水的氧化银固体.低温下可制得氢氧化银在水中的白色沉淀,Ca(OH)2为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盐的溶解性 .....】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Ag2SO4、CaSO4微溶于水, 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绝大部分不溶于水,一些微溶于水或者遇到水发生水解。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 CO3等】 4、【氧化物的溶解性 .......】 ▲金属氧化物一般都不溶解,例如:CuO, Fe2O3, Fe3O4 ,MgO, Al2O3 ,MnO2等, 其中CaO能与水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①难溶于水,例如:CO、NO等。 ②可溶于水,例如:CO2(其中CO2 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 ③易溶于水:例如:SO2、NO2等。 5、【其他 ......】 ..物质的溶解性 ▲①难溶于水:CH4 ;②易溶于水: HCl、NH3 (其中NH3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葡萄糖、蔗糖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三川初中董海江 2015年1月6日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如何相互换。 2、知道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3、掌握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4、掌握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温故知新 1、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如何相互转换? 3、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设疑自探: 看课本37页9-12、9-13,写出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解疑合探: 1、下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t ℃时,a 、b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将t ℃时b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其溶液中浓度不变。 D 、10℃时,分别用100 g 水配制a 、b 的和溶液所需a 的质量小于b 的质量。 2、下图是甲乙两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10℃时,分别用100水配置甲乙的饱和溶液,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 、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 、40 ℃时,分别用100g 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4、下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50℃时,将40g 该物质加入到l00g 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g。 5、如下图所示:t 2℃时分别将100gA 、B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析出固体质量A B(填“>”、“<”或“=”)。 6、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 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时(填“甲”或“乙”)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课代表畅谈收获: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

本溶解性表崔扬(vmbn)录入,2003-5-5,修正于2003-7-27

]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 氢氧化锕(III)Ac(OH) 3 0.0022 氨NH 3 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铵NH 4N 3 16 25.3 37.1 苯甲酸铵NH 4C 7 H 5 O 2 20 碳酸氢铵NH 4HCO 3 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铵NH 4 Br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铵(NH 4) 2 CO 3 100 氯酸铵NH 4ClO 3 28.7 氯化铵NH 4 Cl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 4) 2 PtCl 6 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 4) 2 CrO 4 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 4) 2 Cr 2 O 7 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 4H 2 AsO 4 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 4H 2 PO 4 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 4) 2 SiF 6 18.6 甲酸铵NH 4HCO 2 102 143 204 311 533 磷酸一氢铵(NH 4) 2 HPO 4 42.9 62.9 68.9 75.1 81.8 97.2 硫酸氢铵NH 4HSO 4 100 酒石酸氢铵NH 4HC 4 H 4 O 6 1.88 2.7 碘酸铵NH 4IO 3 2.6 碘化铵NH 4 I155 163 172 182 191 209 229 250 硝酸铵NH 4NO 3 118 150 192 242 297 421 580 740 871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归纳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2)固体的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a根据: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饱和溶液质量成正比.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解读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关键词:溶度积,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及溶解度的数值均可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根据溶度积公式所表示的关系,假设难溶电解质为A m B n,在一定温度下其溶解度为S,根据沉淀-溶解平衡: B n(s)mA n+ + nB m? A [A n+]═ m S,[B m?]═ n S 则K sp(A m B n)═ [A n+]m[B m?]n ═ (m S)m(n S)n ═ m m n n S m+n(8-2)溶解度习惯上常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表示。在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时,需将溶解度的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即:mol/L)。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很稀,可以认为饱和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纯水的密度,由此可使计算简化。 【例题8-1】已知298K时,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2×10?12,试通过计算比较两者溶解度的大小。 解(1)设氯化银的溶解度为S1 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式: AgCl(s)Ag++Cl? 平衡浓度(mol/L)S1S1 K sp(AgCl)═ [Ag+][Cl?]═ S12 S1 ═10 ?═ 1.34×10?5(mol/L) 8.1- 10 (2)同理,设铬酸银的溶解度为S2 Ag CrO4(s)2Ag++ CrO42- 平衡浓度(mol/L)2S2 S2 K sp(Ag2CrO4)═[Ag+]2 [CrO42-]═(2S2)2S2═4S23 S2 6.54×10?5(mol/L)>S1 在上例中,铬酸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的小,但溶解度却比碳酸钙的大。可见对于不同类型(例如氯化银为AB型,铬酸银为AB2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却不一定小。因而不能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而必须计算出其溶解度才能够比较。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物,则可以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_图文(精)

常见物质溶解性 Ag+Hg22+Pb2+Hg2+Bi3+Cu2+Cd2+As3+Sb3+Sn2+Sn4+Al3+Cr3+Fe3+Fe2+Mn 2+Ni2+Co2+Zn2+Ba2+Sr2+Ca2+Mg2+K+Na+NH4+碳酸盐, CO32- 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水水水草酸盐,C2O4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氟化物, F-水水略溶, HNO3 水HCl 略溶, HCl 略溶, HCl - 略溶, HCl 水水水水 略溶, HCl 略溶,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HCl 不溶HCl 水水水 亚硫酸盐, SO32-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AsO3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As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磷酸盐, PO43-HNO3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BO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略溶略溶HCl 水水水硅酸盐, SiO32-HNO3-HNO3-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 酒石酸, C4H4O62-HNO3略溶, HNO3 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水水水HCl 略溶, HCl HCl 水HCl HCl HCl HCl 水水水水 硫酸盐, SO42-略溶略溶不溶略溶略溶水水-HCl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不溶不溶微溶水水水水 CrO4-HNO3HNO3HNO3HCl HCl 水HCl --HCl --HCl 水-略溶, HCl HCl HCl 水HCl 略溶水水水水水

固体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固体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005)5.许多同学喜欢吃家庭腌制的小菜,腌制小菜的一般方法是:将食盐、香料等一起放入水中煮制得浓盐水,盐水冷却后放入洗净待腌制的鲜菜,腌制过程中还要不断打开缸盖晒缸并及时补充食盐,一段时间后,即得成品小菜。若室温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关于小菜腌制过程中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制浓盐水时,10 kg水最多可得到浓盐水13.6 kg B.腌菜的过程中,原来的浓盐水会逐渐变稀 C.晒缸的目的一是防止腌菜腐败变质,二是促使水分蒸发以保持盐水的浓度 D.补充食盐的目的是保持盐水的浓度,以利于食盐往蔬菜中渗透(2006)4.(3分)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0~100 ①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②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或“=”); ③某同学欲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分离出硝酸钾,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 (2007)16.右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分别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 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等 C.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物 质的溶解度 D. 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

(2008)4.(4分)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 线。请分析曲线中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情况后,回答下面问题: (1)我们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l0g的物质称为 易溶物质,小于l0g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那么,B物质 应属于; (2)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 B两物质溶解性的共同点是; (3)有同学认为“同一温度时,可配得质量分数相同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你的观点是,理由是 (2009)(2)(5分)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 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2010)17.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lOO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Na(OH)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KNO3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变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固体溶解度 固体的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固体溶解度 外因 温度、(气体) 内因 和本身的性质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提示 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定义 固体物质的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g/100g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度是36g。 【提示】如果不指明,通常所说的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另外,度不同于溶解速度。搅拌、、粉碎颗粒等增大的是速度,但不能增大溶解度。度也不同于溶解的质量,的质量增加,能溶解度溶质质量也增加,但溶解度不会改变。 简介指固体物质在100g内达到饱和状态时度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度(20℃) 大于等于10g 可溶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大于等于小于1g 难(不)溶不溶小于 影响物质度的因素内因:和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气体)。 主要影响固体的度是温度。对于大多数固体,温度越高,固体的度越大。 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xin)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钾、钠铵盐都可溶, 硝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 氯(化)物不溶银、亚汞。 氢气应早去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试管口下倾水滴。 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两相反。 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愈“弱”愈水解, 又“弱”剧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 左边水写分子式,中间符号写可逆,右边不写“↑”和“↓”。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钾钠铵盐硝酸盐 完全溶解不困难 氯化亚汞氯化银 硫酸钡和硫酸铅 生成沉淀记心间 氢硫酸盐和碱类 碳酸磷酸硝酸盐 可溶只有钾钠铵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 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 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 (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