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概念

创新能力概念
创新能力概念

第一章创新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创新的本质目的:满足为类自身的需要。需要包括两层,一是个人需要,二是团体或社会需要。

创新的主体:人类

创新的客体:客观世界

创新的过程:不断拓展和改变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动态活动本身。

创新的核心:创新思维。

创新的关键:就是改变。向新的方向、有效的方面进行量和质的变化。

创新结果:有两种,一是物质的:蒸汽机、电脑,二是非物质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经验。

创新系特征:1、价值取向性2、明确目的性3、综合新颖性4、高风险高回报性5、主观能力性。

创新的作用:1、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2、深化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3、提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驾驭能力。

创新的基本原理:

第一原理:创新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和属性----与生俱来;

第二原理:创新是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人人皆有;

第三原理:创新是可以被某种因素激活或教育培训引发的一种潜在的心理品质----潜力巨大。

第二章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

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

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潜在的心理品质。

创新能力的特征:1、综合独特

性2、结构优化性。

创新能力的作用:1、教人学会

创新思维2、教人如何进行创

新实践3、教人解决遇到的各

种现实问题。

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1、

遗传素质是人类形成创新能力

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

提。它潜在决定着人体创新能

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

平。2、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

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

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

速度和水平。3、实践是人创新

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实践也

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

动成果的尺度标准。4、创新思

维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

与关键。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

先发散而后集中,最后解决问

题。

第三章创新能力的开发

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解

决新问题(或拓展新领域)时,

受到原有思考问题成功的局限

而处于停顿的心理状态。

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方式:经

验(习惯)型、权威型、从众

型、书本型、自我中心型、直

线型。

经验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

们不自觉地用某种习惯了的思

维方式去思考已经变化的问

题。

权威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

们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

自觉的认同和盲从。

从众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

们不假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

与行为。

书本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

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

从。

自我中心型消极思维定势:是

指人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

己的利益与好恶出发,主观武

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和感觉。

直线型消极思维定势:是指人

面对复杂或多变的事物,仍用

简单的非此即彼或者按顺序排

开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消极思维定势的危害:1、消极

思维定势阻碍社会经济和科技

的发展2、消极思维定势使人

丧失了生命活力3、消极思维

定势是制约个人和组织发展的

瓶颈。

如何破除消极思维定势:就事

论事法、全面出击法。

就事论事法:是指根据具体的

消极思维定势采取破除它的具

体措施。

全面出击法:为了达到创新型

的组织,地区和社会的目标,

构建创新体系而实施全方位、

系统性的创新思维教育,对社

会旧体制、旧制度、旧习惯进

行长期的、全面破除的战略性

措施。

创新者的基本素养(p47):创

新的核心信念、思维方式、创

新人以及创新潜能开发与意志

品质。

如何提高创新者的基本素养

(p49):1、自我研究2、自我

表象3、自我暗示

创新领域有三大核心性问题:

1、观念创新和观念创新的转移

2、文化创新

3、创新型领导者

第四章扩散思维及方法

扩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

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

或答案的思维方式。扩散思维

又称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

异思维、多向思维等。

扩散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流

畅性2、思维的变通性3、思维

的独特性。

扩散思维的作用:1、提供比较

设想的条件2、提高设想的质

量3、诱发设想链式产生4、激

发潜思维。

扩散思维的形式:1结构扩散

2、材料扩散

3、功能扩散

4、

方法扩散5、因果扩散

扩散思维的方法:1、智力激励

法,又叫头脑风暴法、脑轰法、

畅谈会法2、默写式智力激励

法3、卡片式智力激励法4、三

凌式智力激励法

第五章收敛思维及方法

收敛思维又称为聚合思维、聚

集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

纵使思维、辐辏思维、辏合显

同思维。收敛思维是指以某个

问题为中心,运用多种方法、

知识或手段,从不同方向或不

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中心点,

经过比较、分析后,找到一个

最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的和中

思维方法。

收敛思维的特征:聚集性、程

序性、系统性、比较性、深刻

性、合理性。

两面神思维:可以定义为是从

差异中找到统一,从相反的两

极构建统一的思维和方法。

收敛思维的方法(p90):

一、辏合显同法:1、混沌初清

期2、肢解分析期3、同质呈现

二、层层剥笋法(分析综合法)

1、简化法

2、层层逼近法

3、

淘汰法

三、目标确定法

四扩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混合

法1、准备2、四面出击3、锁

第六章联想思维及方法

联想思维是由此想到彼,并同

时发现了它们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

联想思维的特征:1、目的性和方向性2、形象性和概括性

联想思维的作用:使两个看上去不相关关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创新设想和成果

联想思维的形式:1、相似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2、接近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3、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情况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某种设想的思维方式。

4、连锁联想:即根据事物之间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联想,从而引发出新的设想。5飞跃联系:是在看去没有任何联系相距甚远的事物之间形成联想,以引发出某种新设想。联系思维的方法

一、类比法:直接类比、仿生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

二、移植法:原理移植、结构移植、方法移植、材料移植

第七章逆向思维及方法

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反向性。

逆向思维的作用:1、突破正向思维的惯性,出奇制胜2、从另一个方向走向真理,发现规律。

逆向思维的形式:1、原理逆向:是从事物原理的相反方向进行的思考2、功能逆向:是按事物或产品现有的功能进行相反的思考3、结构逆向:从已有事物的结构方式出发所进行的反向思考4、发生逆向:是从事物属性的相反方向所进行的

思考。5、程序逆向或方向逆向:

就是颠倒已有事物的构成顺

序、排列位置而进行的思考。6、

观念逆向。

逆向思维的方法(p131):1、

还原分析法:暂时放下当前的

问题,回到问题的起点,分析

问题的本质,从而另辟蹊径的

创新方法。一种是还原换元法,

另一种是换元还原法。2、缺点

逆向法:是指利用事物的缺点

进行创新的方法。

第八章组合思维及方法

组合思维是指把多项貌似不相

关的事物通过想象加以连接,

从而使之变成彼此不可分割的

新的整体的一种思考方式。

组合思维的特征:1、组合思维

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创新性2、

最普遍的特征是它的广泛性3、

最鲜明的特征是它的时代性和

继承性。

组合思维的作用:1、“组合思

维似乎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

征”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精

神生活的需要中具有极大的推

动作用。2、在开展群体创新活

动中,获取群体创新成果,实

践人人都是创新者的过程中发

挥着独特的作用。3、组合思维

几乎能与所有类型的思维相结

合,其威力之大,也恰恰就在

于与其他类型思维和方法的结

合和互补。4、组合思维的属性

对完善科学体系有着重要的价

值和作用。

组合思维的形式:一是同类组

合,二是异类组合,三是重组

组合,四是共享与补代组合,

五是概念组合,六是综合

同类组合:它是由若干相同事

物的组合。同类组合的创造目

的是,在保持事物原有功能或

原有意义的前提下,通过数量

的增加,来弥补功能的不足或

获取新的功能、产生新的意义。

而这种新功能或新意义是原有

事物单独存在时所缺乏的。

异类组合: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不同领域的技术思维、思想组

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功能

物质产品的组合。

异类组合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

情况:元件组合、功能组合、

材料组合、方法组合、技术原

理与技术手段的组合或与现象

的组合中。

异类组合的共同特征:1、组合

对象(思想或物品)来自不同

的方面,一般无主次之分。2、

组合过程中,参与组合的对象

从意义、原理、构成、成分、

功能等任一方面或多方面互相

渗透,整体变化比较显著。3、

异类组合是异中求同,因此范

围很广,创造性很强。4、异类

组合与同类组合相比,同类组

合思维体系处于原始状态,大

我表现为改进、增强、方便、

效率层面上的效果。而异类组

合往往产生质的飞跃,是产生

发明的源泉。

重组组合:就是在事物的不同

层次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

按新的目标重新思维方式。

(p147)

共享与补代组合,共享组合是

指把某一事物中具有相同功能

的要素组合到一起,达到共享

之目的。补代组合是通过对某

一事物的要素进行摒弃、补充

和替代形成一种在性能上更为

先进、新颖、实用的新事物。

概念组合:就是以词类或以命

题进行组合。

综合:是指为了完成重大课题,

在已有的学科原理、知识、方

法、技术不能解决时,创造出

新的学科、新的原理、新的方

法和新的技术,并对其进行重

新的组织和安排的思维过程。

组合思维的方法:主体附加法、

二元坐标法、焦点法、形态分

析法和信息交合法等。

主体附加法:又称添加法、主

体内插式法。经是指某一特定

的对象为主体,通过置换或插

入其他技术或增加新的附件而

使发明或创新诞生的方法。

二元坐标法:就是借用平面直

角坐标在两条数轴上标点(元

素),按序轮番地进行两两组

合,然后选出有意义的组合物

的创新方法。

焦点法:是以一预定事物为中

心、为焦点,依次与罗列的各

元素一一构成联想点,寻求新

产品、新技术、新思想的推广

应用和对某一问题的解决途

径。分为两种结构:一是扩散

式结构,二是收敛式结构。

形态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研究

对象相关形态要素的分列和重

新组合,全面寻求各种解决问

题方案的方法。

信息交合法:是根据课题的实

际需要采用二元坐标法,母本

轴、父本轴或以中心点按独立

要素分别拉线,标出信息点进

行组合,产生大量新观念(想

法)、新方案、新技术、创造出

更多新产品的方法。(p159)

第九章质疑思维及方法

质疑思维是指创新主体在原有

事物的条件下,通过“为什么”

(可否或假设)的提问,综合

应用多种思维改变原有条件而

产生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方

案)的思维。

质疑思维的特征:1最核心的

特征就是它的疑问性2、表现

最明显、了活跃的特征就是探

索性3、最可宝贵的特征就是

求实性。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也包括新产品的商业化扩散过程。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这是因为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要通过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实现。而在科技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要使自己的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就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需求的变化坚持进行研究开发,不断地推出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竞争中获胜。也就是说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类,其中最简洁也是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把产品创新分为,重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但我们在这里主要从进行更细的划分,分为五类: 1、结构性创新 结构性创新又叫综合性创新,它的突出特征是能形成新产业的创造以及老产业的重塑,并且往往能塑造产品、市场、企业和用户之间新的联结方式。这种创新界定了产品和工艺的基本结构,为以后的竞争和创新勾画了基本框架。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IBM 计算机的360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等。 结构性创新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它打破了以前产业对新技术的结构性支配;其次,是设计概念的持久性,这种创新所产生的设计概念将在产业未来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第三,是科学的作用,虽然基于科学突破的创新是支撑主导设计的基础,但主导设计本身并不是科学所激发的,它是技术与市场需要巧妙结合的产物。 2、空缺创造式创新 这类创新是对产品进行稳定、细腻的细化、改进或改变,使之支撑新市场向纵深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空缺创造式创新只涉及较小的技术变化。因此,对生产系统和技术知识的影响是渐进性的但这类产品创新也常常能导致意义重大的新产品引入、以产品特性为基础的剧烈竞争、技术的细致改进甚至变迁。总之,空缺创造式创新的核心是使用现有技术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这类创新中较突出的例子是索尼公司的“随身听”,它把轻便式耳机与便携式录音机结合起来.在个人音响产品市场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空缺市场。因为空缺创造式创新引起的种种变化都是建立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之上的,从而提高了它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若干重要概念_洪银兴

20135    [收稿日期] 2013-03-11 [基金项目] 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自主创新能力增进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10zd&020 )[作者简介] 洪银兴(1950—) ,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意见,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关于创新驱动和协同创新的 若干重要概念 洪银兴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南京 210093 )[提 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现为源头的科技进步模式,体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衔接和融合,是技术进步路径的革命性变化。由于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是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因此创新需要大学和企业的协同,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协同。产学研协同是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方功能的协同,特别需要提高知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概念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6X(2013)05-0005-08 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大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向新的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研究十八大报告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表述和近年来一些先行地区实施创新驱动的实践,可以发现,提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本身就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有必要对与创新驱动相关的一些概念,结合创新的实际作出科学的界定,以形成系统的创新驱动理论。 一、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 最早使用创新概念的是熊彼特,最早把创新驱动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是迈克尔·波特,他把经济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第三阶段是创新 驱动阶段,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 [1] 所谓创新驱动指的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与其他阶段相区别,不是说创新驱动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 5

何谓创新创新的概念及理论(上下提纲)

何谓创新?―创新的概念及理论 在这次八节课内容中间,我们主要给大家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何为创新\第二讲的题目是为什么要创新\第三个专题是如何开展创新\第五个专题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创新能力问题,这里提高创新能力也应该是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第二个就做个人的创新能力。 第一讲何为创新\ (一)十八大报告中的“创新”用法. 1把创新作为动词使用\2把创新进行名词化处理\3以创新驱动发展\4技术创新和只是创新的区别\5创新精神的表现\ 一个就是原始创新,第二个是集成创新,第三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自主创新的三种表现形式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是两回事,知识创新着重讨论的,而技术创新起的概念,就要比知识创新的概念要窄,它主要是和专利、标准等等相关联的。 一个就是最原初的创新含义,第二个是熊彼特在1912年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创新这个词的,第三个战后创新这个词在西方是如何发展演变的,第四个就是创新在中国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二)创新的概念的发展衍变 1、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的对创新含义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指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第二个是指创造性新意。

2】熊彼特对创新概念的重新界定 他认为,创新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总和。他的创新,并非单纯指代技术创新。 熊彼特五种形势的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驱动创新、新的原材料生产创新、组织创新。 3、后人将熊彼特五种创新形势重新归为三类 一是技术创新,除此之外,就是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 4、熊彼特创新概念的发展 德鲁克一个定义是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第二个是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程度。我们发现他所理解的创新,主要是指系统化的创新。 系统化的创新,主要是指有目的,有组织的创新活动。这里主要的不是技术创新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创新的问题。 5、战后德鲁克对创新概念的重新审视 6、创新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就是说创新这个词,在1912年,它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在中国主要是八十年代以后,通过引进西方的创新的理论,创新一词才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也就是说在中国,创新往往用来特指技术创新。(三)技术创新 1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不是一个概念。技术创新它是

绿色创新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

精心整理 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 1.绿色创新的概念 绿色创新也常被称为“生态创新”、“环境创新”、“环境驱动型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等,尽管表述方式不同,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Fussler和James(1996)在其着作《绿色创新驱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突破》中最早提出绿色创新的概念,绿色创新驱动能够从新的层面解释企业创新活力的缺失。在此基础上,James(1997)将绿色创新定义为“能够显着减少环境影响,并且使 将绿色 等(2012 2. 效应( 本相符的创新收益,这导致企业投资环境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Rennings,2000)。 在绿色创新中,双重外部性问题是从创新企业视角而言的。它包括传统的研发溢出问题和环境溢出问题。和一般意义上的创新一样,绿色创新也同样有研发溢出问题。它会抑制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被称之为第一重外部性问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创新的是,绿色创新会因为提高了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资源/原材料的消耗而产生环境收益。对社会来讲,这个溢出是积极的;但是,对于生态创新企业来讲,如果环境友好型产品/服务的市场价格不足以反映出相关环境问题的 1欧盟竞争力及创新框架研究项目 2MeasuringEco-innovationProject(2007),采用了Kemp&Pearson(2008)的定义

外部性问题,企业获得的经济收益低于它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这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环境技术的积极性(杨燕,2013)。 3.绿色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产业公地和公私伙伴关系 绿色创新双重外部性的特点导致企业对于绿色技术的研发投资不足,同时双重外部性问题意味着绿色创新技术的培育不能简单依靠一般的技术创新激励方法或传统的环境政策措施,必须使环境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紧密协调起来(KlausRennings,1998),寻求其他有效的方式来鼓励绿色创新。即寻找新型的绿色创新技术产业化的组织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解决内部化排放的外部性又能解决知识溢出的外部性所带来的研发动力不足问题。 AEPC伙伴关系(AmericanEnergy&ManufacturingCompetitivenessPartnership)在其战略会议中 ( 20 (主( ,而 来源, (GaryP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将产业公地运用于绿色创新的实践,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知识溢出效应来激励创新,同时通过公地内更加集中丰富的“社会收益”,增加每个绿色创新成员的“个人回报”来弥补投入的环境技术研发成本。 实际上,PPPs对于绿色创新的产业化发展方面的潜在作用远远不止于产业公地所做的贡献。PPPs强化了观点—市场(知识—产业)的链条(科学和科技政策的长期挑战),并且通过关联知识创造,资本来源和运用新科技的企业来增加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回报(Kanter,RosabethMoss,2012)。而且,包括中小型企业和作为成员的大型企业的PPPs增加了创新型中小型企业成功的机会,振兴了企业,加强了当地的供应链——所有的这些都产生了新的工作机会。 参考文献: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进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进展的产业结构格局。本章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它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制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方面进行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制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②。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以降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这实际上确实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本意所在。· 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阻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在《经济进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猎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发新的市场;

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纳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仅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的概念。例如:德鲁克 (P.Drucker,1909一 )从治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给予资源以新的制造财宝能力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制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制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创新”;诺思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进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 技术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进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确实是开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它应是包括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沿用“技术革新”概念直至90年代初。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为回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进展的动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立、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1996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实施了“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此,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迅速进展。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

创新概念解析

“创新”概念解析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彼得(J.A.Schumpter)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他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以后又在其他著作里加以应用和发展。1942年,熊彼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出版,标志着他的“创新理论”体系最后完成。熊彼得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函数,新组合包括:①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⑤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例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垄断地位。熊彼得特别强调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毫无疑问,被公认是“现代创新之父”的熊彼得,以及他的后继者新熊彼得主义经济学派,其理论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NIS)的研究起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从字面上看,有“首次出现”、“初始”、“前所未有”之意。它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 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不难发现,“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 首先,对“创新”的这种定义,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指称更宽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熊彼得给创新定义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要素,“创造”当然是创新,但“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例如,知识经济的代表人物比尔·盖茨就多次被人讥讽为没有自己的原创产品:其起家的BASIC语言并非自己发明,为他带来滚滚财源的当家产品DOS是从其他公司所购,Windows则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IE浏览器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组件均出自于微软收购的公司。微软公司虽然没有自己的创造,但他们善于“再次发现”别人的创造,更重要的是“重新组合”为新的产品(如Office重新组合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终于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典范。这一例证说明,“创新”并不同等于“创造”,“创新”的概念包含着“创造”而不是相反。人们通常所说的“创造”,属于最高层次的“创新”。 其次,对于“创新过程”,熊彼得提出必须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他认为,发明家未必是创新者,只有企业家将发明引进经济系统,发明者才成为创新者,因而社会生产的中心是创新,是扩大再生产。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即:创新=创造+开发。微软公司如果不善于开发,不将重新组合的软件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取高额利润,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技术创新。被称为“我国第一部知识经济的权威译著”的《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一书中,作者戴布拉·艾米顿写到:“我将知识创新的概念定义为,…为了企业的卓越,国家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创造、发展、交流和应用新的想法,使之转化为市场适销的商品与服务的活动?。”她将“创新”界定为一个价值系统,其核心是“把思想推向市场”,其过程即“把理论推向实践”。“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新思想的应用可能是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新想法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想法的实现。” 创新又是什么?创新意味着抛开或毁灭旧的,建立或创造新的。创新的范围和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具方法创新等等,但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才能完成。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活动就难以产生或坚持下去。有人把创新分为进化式创新与革命性创新。实际上,不管哪一种创新,都是量的积累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即突破,只不过量的积累过程有时是明显的,有时则是或明或暗不那么十分明显罢

创新概念

技术创新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举措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低流动等特点,其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孵化带动作用。创业投资促进了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创业投资是支持创新及其产业化的融资机制,是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产物。创业投资既具有对科技成果的筛选、预测和把握能力,又有灵活的孵化机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务技巧,因而在激励创新和鼓励技术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的内在驱动力是技术创新和知识资本化,其外在驱动力是创业投资。1998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利用前30年数据分析了创业投资在美国20个产业领域对创新的潜在影响,其结果是每单位创业资本促进创新的效力比传统方式每单位r&d(研究与开发)投入高10倍。美国创业投资尽管长期以来低于r&d总量的3%,但仍然创造了大约占15%的工业创新。有些专家认为,美国在1991-2001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全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其秘密武器是创业革命。人们还可以从美国创业投资培育出英特尔、微软等影响世界技术、产业、商业模式的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发展中,感受到创业投资的巨大作用。 创业投资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已经显露。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310家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达到了631.6亿元。中国创业投资机构累计投资3916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达2453项,约占累计投资总数的63%,累计投资额达到326.1亿元,其中累计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49.1亿元,约占总投资额的46%。而创业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软件业、计算机硬件业、网络产业、通讯、it服务业、半导体、环保工程、生物科技、新材料、资源开发、光电子与光机电一体化、科技服务、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核应用技术、医药保健、媒体和娱乐业等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且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由于许多高新技术都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而且传统产业本身也具有盈利和发展的稳定性,所以,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传统产业也成了创业投资的重要对象,如通讯行业、it服务业、科技服务等。这也说明的创业投资在重点领域对自主创新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可分为全新产品创新和改进产品创新。全新产品创新是指产品用途及其原理有显著的变化。改进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 企业创新 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一个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什么是创新呢?新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新的供货渠道,以及建立或打破垄断地位。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

创新的基本概念_3000字

创新的基本概念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 经济学上,创新概念的起源为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到20世纪6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对“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 1962年,由伊诺思(3.L.Enos)在其《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伊诺思的定义是从行为的集合的角度来下定义的。而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林恩(G.Lynn)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U.S.A.),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并组织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迈尔斯(S.myers)和马奎斯(D.G.Marquis)作为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认为技术

第一章 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概念

第一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概念 第一节.创新与创造 (一)“创新”: 本是一个外来词,其涵义是:引入新东西、新概念和制造新变化。其中“新”的含义包括时间意义上的新、地理意义上的新和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新。知识产权意义的新,一般是指先于他人的重大突破或显著性变化。 在20世纪以前,“创新”是一个普通词。到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把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他在“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里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他当时提出来的定义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组合,包括开发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或者控制原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来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他当时提出的这五个新都属于创新。于是创新便成为经济学中的专业词了。 从1912年到现在快100年了,创新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如今创新已经是一个涵盖十分广泛的概念,主要是指提出新理论、发明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制定新政策、组建新组织、构成新机制、提供新产品、获得新原料、开辟新市场、组成新文化、创造新艺术等等。 学术界对“创新”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它是属于经济学的概念。在此,我们选择一个适用于更广泛意义上的“创新”涵义,即: 创新是指能先于他人,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获得新发展、新突破,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活动。创新过程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性就谈不上创新。 (二)“创造”:“创,始之造也。”《辞海》上讲:创造——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韦氏大词典》中对创造一词注解说:“赋予存在之意”,“具有无中生有或首创的性质”。所以,“创造”,就是“首创”“前所未有”。是指能先于他人,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从而获得新发现、新发明、新突破。 (三)“创新”和“创造”的区别和关系: 创造强调的是第一次的首创,它在“首创”或“第一”问题上是绝对的。而创新则是相对的概念,“创新”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它既包含了“前所未有”,也包含着对先前原有创造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所以,“创新”的概念包含着“创造”,但“创造”并不包含“创新”。 另外,发明创造既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发明创造,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发明创造”;如计算机的发展是积极创造,而电脑算命、计算机病毒则是消极创造;核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积极创造,而核武器的发展则是消极创造;但是,创新则不同,创新必须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下面,我们再通过两个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创新和创造发明的区别和关系: ◆案例1.1:我们都知道新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比尔·盖茨,其起家的BASIC语言并非自己发明的,其当家产品DOS是从其他公司买来的,Windows是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IE浏览器则来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组件均出于微软收购的公司。微软公司的成功就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的创造,然后通过“集成”,把别人的创

创新的定义

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

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而恰恰就是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一般说来,“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所以,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

产品创新概念

"产品创新" 英文对照 product innovation; "产品创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产品创新的定义是:为了给产品用户提供新的或更好的服务而产生的产品技术变化.曼斯费尔德(MMansfield)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 文献来源 2、产品创新是指首次上市的.从未出现过的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了十分显著的改进.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属于前者而多媒体技术则是综合了计算机、电视机、音响等多种技术是对原有技术的重大改进属于后者文献来源 3、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基础上的产品商业化,既可以是全新技术,全新产品商业化,也可以是现有技术、现有产品的改进 文献来源 4、产品创新是指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对产品自身进行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过程.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向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新型或改型的产品 文献来源 5、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文献来源 6、产品创新通常是指新产品在经济领域里的成功运用,包括对现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产品的活动.全面地讲,产品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包括新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也包括新产品的商业化扩散过程 文献来源 7、产品创新是指新发明创造的产品或对现有产品组成中的任何一个层次包括结构、性能、技术特征、外观、品质、品牌、包装装潢和服务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文献来源 8、产品创新是指新设想和新发明转变成能在市场上销售的新的或者显著改进的产品.广义的财富是指所有对人意味着利益的事物 文献来源

(完整版)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

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创新的前提,是要有创新思维,那你对创新思维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是整理了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创新思维的基本含义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陈旧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运用跨领域或可行的思维方式对对象进行新的思考,并得出富有创造性的、指导性的意见或具体实施方案。 创新思维特点一、联想性 联想是将表面看来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创新的界域。联想性思维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创新,如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可以利用别人的发明或创造进行创新。联想是创新者在创新思考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见到成效。 能否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与一个人的联想能力有关,然而在创新思考中若能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方式则是有效利用联想的重要前提。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因此联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二、求异性 创新思维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尤其在初期阶段,求异性特别明显。它要求关注客观事物的不同性与特殊性,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

容的不一致性。 英国科学家何非认为:“科学研究工作就是设法走到某事物的极端而观察它有无特别现象的工作。”创新也是如此。一般来说,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结论怀有盲从和迷信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人很难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求异性思维则不拘泥于常规,不轻信权威,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和现象。 三、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其过程是从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它主张打开大门,张开思维之网,冲破一切禁锢,尽力接受更多的信息。可以海阔天空地想,甚至可以想入非非。人的行动自由可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人的思维活动却有无限广阔的天地,是任何别的外界因素难以限制的。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性思维能够产生众多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及建议,能提出一些独出心裁、出乎意料的见解,使一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逆向性 逆向性思维就是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如果把传统观念、常规经验、权威言论当作金科玉律,常常会阻碍我们创新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面对新的问题或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习惯于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应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欧几里德几何学建立之后,从公元5世纪开始,就有人试图证明

工艺创新的相关概念

工艺创新的相关概念 技术创新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而工艺创新则是指企业采用某种方式对新产品及新服务进行生产、传输,主要是企业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或改进现有产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定义工艺创新:指技术上采用全新或显著改良过的生产方式与产品运送方式。例如某网络书店与连锁之便利商店合作,让顾客上网购书后,可自行选择距离最近的便利商店取货。此对该网络书店而言,即为工艺创新。 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国外学者Gopalakrishnan,Bierly&Kessler(1999)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产品与工艺创新。他们认为,产品创新是一种用来满足外部用户或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服务。工艺创新是一种引进到组织生产或服务实施(输入原材料、任务划分、工作和信息流的机制以及设备)中的要素,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产品创新以市场为焦点,并且主要由客户驱动,然而工艺创新的焦点在组织内部,并且是主要由效率驱动的。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且两者相互促进。产品创新的成功,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赢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大量的创新模仿者及潜在竞争对手会受创新利益的吸引而迅速地进入同一市场,以分享创新产品的市场收益。竞争的结果,会使该产品的创新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技术逐渐成熟,产品开始基本定型,这时该项产品的垄断利润会很快减少乃至消失。而此时,生产企业间市场竞争的焦点就必然转向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也就是说,在一项新产品引入市场以后,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工艺创新活动的需求会不断增强。而对于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内容的换代新产品和全新产品来说,工艺创新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些新产品最终的商业化成功离开了工艺创新是很难实现的。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实际中,往往出现重视产品创新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创新的成果直接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具体地表现为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加;而工艺创新成果则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或体现在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方法上,尽管这也是

创新定义

那么今天我想谈的题目是创新 我会谈创新的定义创新的重要性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创新 下面我想请各位同学 把自己听到创新这个词 想到的第一个词 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我们在这个白板上面 请三队轮流的来写 借鉴厚积薄发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方法 怎么样把前人的智慧 让我们能够凝聚起来 然后再发散出来 那么风险创新的人呢 应该是不畏惧失败的 那么成都的 请王同学先说一下帮他写 积旧酿新酿造的酿无定义 无定义 氛围 这里有两个答案 可能大家都很好奇 血液为什么跟创新有关呢 作为一个创新的人 他应该有这种创新的血液 他能够融入我们这条生命的长河 有创新的血液 我相信这条河流一定是波涛汹涌 I believe this river will be rushing along 激情而澎湃谢谢 OK 懂了谢谢 所以就是说创新的人 一定要有这种激情 One must have this kind of passion 那么无定义请你也解释一下 我们对创新不能够下定义说 怎么样是一种创新

应该说我们这样子做的 是一种创新 另外那样做也是一种创新 对我觉得其实这九个词 非常好的囊括了 我们创新里面的一些重点 下面我想用我的语言 Next, I want to use my own language to 来定位一下创新 Define innovation 常常想到的创新 其实我认为更多的是发明 实际上我们真的想要看到的创新 并不仅仅是我有一个新的想法 这个想法应该是针对一些人的需要 也许是今天的需要 It may be need of today 也许是未来的需要 It may be need of tomorrow 而你做了这个东西给他呢 如何让发明有价值 就是应用 It is application 创新的要素是什么 第一我想毫无疑问的 我们谈到创新 一定要创新颖的东西 很多人误解了 新颖不代表的 你要发明一个相对论才是新颖 如果你把一个跨领域的技术 带到另外一个领域去 这也是创新 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微波炉 是有一个无线电的一个科学家 他在做某一种无线电的实验的时候 他口袋里的巧克力就融化了. 然后他就想到说 我能不能跨领域做一个产品 来应用在烹饪方面 另外我觉得合成也是创新 随便举一个例面包机

创新的定义(精)

创新的定义 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从哲学角度对创新概念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俞可平教授认为,创新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诉诸实践,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而改善现状。李继武教授认为,社会主体凭借理念和实践超常而首创性地对事物(物质)进行旧质形态向新质形态转化的活动。易杰雄教授认为,创新是指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研究发现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新过程、新本质和新的规律,以及运用这种新的认识发明了新的技术,首创了新的实践方法,创造出了新的事物与过程,是就其过程更是就其最终成果而言的。 首先,创新是一个系统。创新由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手段与创新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创新主体是系统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活的要素,而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形式是一切事物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能动性形式,可以开辟创新的深度、广度等可能性空间。在创新系统中,创新的各个要素是通过人的认识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的组织结合而形成有机整体的。认识的创新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人们以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前提,运用新的认识方法、手段以及特有的思维视角,开拓新的认知对象和领域,取得新的认识成果的思维活动,其表现形式是新的思维方法、新的世界观的产生以及新的理论、新的学说的建立。它是创新的先导并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之中,是取得新成果的关键。例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打破了对于感官直接提示给我们的东西的无限信赖。哥白尼的发现确立了抽象思维的更大的决定性作用,使人类认识能够透过直接的外观,进入到现象后面的本质,重新审视和描绘世界图景。实践的创新则是各种具体创新的共性概括与哲学表述,是构想和现实相统一、意识和能力相融合的产物,是认识的创新的实践性展开,其表现形式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新成果。 其次,创新是一个过程。它是从思想到行动、从构想到现实的知行统一的发展过程。从哲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使整个世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因而,创新意味着发展,不仅是人的主观世界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改变客观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运动发展过程。 最后,认识的创新与实践的创新彼此影响、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创新系统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思维的创新、理论的创新的作用体现于人们的认识活动领域,发生的是客观见之于主观及客体主体化活动,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的创新的作用体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领域,发生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及主体客体化活动。由于认识活动具有不可直接感知性,而实践活动具有直接感知性,这就使认识活动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从而表现为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实践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实践的事情”。从现实意义上讲,认识与实践不可分割,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际上就应是坚持“实践是由认识活动作指导的一切现实中的感性活动”,认识对实践起着指导作用。所以,认识的创新是创新过程的根本,创新是属于意识的,是创新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动的反映”,这与创新是“实践的事情”并不矛盾。

创新的定义

创新的定义 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他说:“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还有另一种经济变化,它是不能用从外部加于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它是从体系内部发生

的。这种变化是那么多的重要经济现象的原因,所以,为它建立一种理论似乎是值得的。这种另一种经济变化就是“创新”。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而恰恰就是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是我们要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狭窄和正式的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就充分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一般说来,“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所以,在竞争性的经济生活中,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尽管消灭的方式不同。如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创新和毁灭往往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