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重点

语言 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语言的性质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民族性、生成性、模糊性

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和理据性、稳固性和渐变性、线条性和层次性区分言语(人们说出的话)、言语作品(说话的内容)、言语动作(张口说话的动作)

区分言语和语言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区别: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2、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5、语言是稳固的,言语是多变的。联系:1、语言来自于言语,依存于言语;2、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进行言语实践

副语言 是除语言以外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分为依附性副语言和独立性副语言

依附性副语言 是在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衣服与语言,是语言的代码,一般可以准确的转换成语言,如文字、电报代码、交通信号、旗语、灯语、商店包装和公共场所的一些示意符号、标志等

独立性副语言 不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独立于语言使用,一般不能准确的转换成语言,如自然体态语(包括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不包括为聋哑人人工设计的手势语)、美术语言、音乐语言等

语言的下层 语言层级系统的下层是语言符号的形式层,即语音层。语音层包括两级基本语音单位:音位和音节。

语言的上层 语言层级系统的上层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组合层

语言层级系统的特点1、从语言的下层到语言的上层是质的变化;2、从下一级语言单位到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量的扩充;3、上一级语言单位都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下一级语言单位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下一级语言单位都是上一级语言单位的构成成分

现代语言的子系统包括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

语言的基本关系包括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或句段关系)和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句法类型分为词根语、屈折语、粘着语、编插语

词根语 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如汉语

屈折语 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如俄语、德语、阿拉伯语

粘着语 特点是通过附加多种词缀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如日语

编插语 特点是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的前后可以附着各种词缀,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和语汇意义

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交际功能、标志功能)、文化功能、心理功能交际功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语言可以负载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几乎可以适用一切生活领域,而且只要具有正常的发音生理条件和必备的神经心理条件,就可以自由使用它。

标志功能 每一个人仿佛都随身佩带着一枚语言的徽章,标明他是属于某个民族、属于这个民族的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阶层。语言习惯是一个人的各种社会阅历的折射,也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语言风格仿效和追求的结果。这也是语言的标志功能。

语音的物理性质 音高(声波震动频率的高低)、音强(声音的强弱)、音长(声波震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质(声音的品质、特色)音质不同取决于三方面条件 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音素一般用国际音标(IPA)标记。国际音标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记音符号,由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告,后经多次修改。用国际音标记音,一般用方括号“[]”标明

八个基本元音的定义(舌位图)

[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α]: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o]: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音位的分类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调位 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位,又叫声调

重位 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

时位 主要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

音位变体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类

条件变体 是指那些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

自由变体 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地变读的音位变

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而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

音节分类型 根据音节构成情况:1、开首开尾 无起首音和收尾音,如[a]、[e]、[i]、[o]、[u]、[y] 2、开首闭尾 无起首音而有收尾音,如[ei]、[au]、[in]、[is]、[?:l ]、[ aue(反) ]

C、闭首开尾——有起首音而无收尾音,如[pa]、[ti]、[tie]、[sta:]、[mi]

D、闭首闭尾——有起首音和收尾音,如[pai]、[tuei]、[ki:l]、[spi:k]

语流音变 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前后语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语流音变现象的类型 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同化 是指一个音影响邻近的一个不同的音,使它变成和自己相同或相近的音

异化 是指相同或相近的音组合在一起,其中一个音变成为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

弱化 是指在连续发音时,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的现象

脱落 是指在连续发音时音位减少的现象

增音 为了发音方便,在语流中增加原本没有的语音成分

分析音节中的领音(开口最大,一定会有)、起首音、收尾音、过渡音

如dian,d是起首音,i是过渡音,a是领音,n是收尾音

语义 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指称论 指称论把词语的意义与词语指称的对象等同起来,是源于柏拉图的古代哲学的传统看法

观念论 认为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所表示的观念,其经典表述是17世纪哲学家洛克提出。

用法论 认为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的用法,是现代语言哲学的开创者之一维特根斯坦提出。

语义的性质 1、客观性和主观性 语义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反映,最终来源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角度等各方面的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与其完全一致,因此,语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2、概括性和具体性语义所反映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概括

的认识,词语的意义概括了它所指的各个具体对象的共同特征;语义作为人们言语交际的内容,在具体话语中,又是比较具体的;3、稳固性和变异性 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义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但语义是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客观事物在不断变化,因此语义也不断变化

概念意义 反映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又称理性意义、指称意义等。分为通俗意义和专门意义,认知意义和指称意义

附加意义 是词语所体现的各种联想意义和色彩意义,主要包括评价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语体意义

文化意义 又称色彩意义,是由造词理据反映的人们对相关事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趣情调的联想。

包含文化意义的词语有三类 1、人名、地名、机构名、店名、品牌名等专有名称,如三民路、清华大学,充分反映了命名的社会文化背景、思想意识和情趣格调2、成语典故之类的词语,如破釜沉舟,负载着历史文化信息3、外来词语,如巴士、镭射,带有异域文化色彩,通俗易懂4、此外,一些动植物名称、颜色、。数字的词,也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也属于文化意义

语义单位分为义项、义素、义丛、表述

义项 又称义位,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

义素 是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从一组相关的词语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

义丛 是指由一般短语表示的语义单位,是由若干义项组合而成的

表述 是指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也叫句义

语义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标志20世纪50年代,以义素分析和语义场理论的产生

义素分析 是指把词语的义项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

义素分析的模式 1、名词模式,概括为:{义项}=[属性1、属性2、---、属性n、类属];2、动词模式,概括为:{义项}=[主体、方式、动作、客体、因果];3、形容词模式,概括为:{义项}=[范围、方面、程度、性状]

语义场的分类 二元义场、多元义场

二元义场 由两个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分为关系型,即表示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二元义场,和性质型,即表示事物之间不同性质的二元义场

多元义场 由三个或更多的同级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义场,分

为有序型,即义项之间具有大小、先后、高低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和无序型,即义项之间没有顺序等级关系的多元义场

述谓结构 是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一个简单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谓项组成。

述谓结构的格 施事格(A)受事格(O)与事格(D)成果格(F)工具格(I)时间格(T)处所格(L)

语义指向 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连接成分和非连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语法形式 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记,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为语法手段。语法形式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语法形式 可以直接感知,分为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语调和重音、异根式和零形式

语序 就是词语排列的先后顺序,是区别不同语法意义的重要语法形式。

辅助词 是专门或主要表示语法意义的词,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主要是虚词和助动词。词缀 是定位粘着语素,其作用是附着在词根上构成派生词,或构成词的形态变化。

内部屈折 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foot_feet 。重叠 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的方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重叠部分的语音形式有时会发生一些变化。、

语调 是句子的音高及音强、音长形式,又称句调。

重音 是指多音节词中的重读位置,又称词重音。重音的变化常常会引起音位的改变。

异根式 是用不同的词根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英语good-better、bad-worse。

零形式 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表示与变化形式不同的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 是指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和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

语法意义的类型 结构意义、功能意义、范畴意义、情态意义

结构意义 反映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

功能意义 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都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范畴意义 反映语法类别与所指事物现象的关系,是从词语的语汇意义中进一步抽象出的意义。

情态意义 反映语法形式和说话人的感情态度及表述意图的关系

广义的语法范畴 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

狭义的语法范畴 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常见的有性、数、格、时和体、态、式、人称、级。

句法变换的方式 省略、移位、插入、替代、复写

省略(承前省和蒙后省)是去掉句子的某些成分,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变换方式,又称删除.b移位(句法性移位和语用性移位)是改变词语的先后位置,也是很常用的变换方式,又称易位.

插入是在句式变换时添加某些词语,一般是添加虚词或助动词、副词等.

替代(可选性替代和强制性替代)是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

复写是在句法变换时重复某些词语或词语的一部分。

文字的前身 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和图画记事,记事图画是文字产生的基础。

语言运用 简称语用,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

语境的构成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背景语境

上下文语境 指一个语句的上下文和前言后语

情景语境 指产生话语的特定交际情景,概括起来说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为了什么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说了什么话”,其中主要包括交际双方、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方式等

背景语境 是在人们记忆中贮藏着的关于整个世界的百科知识,尤其指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规范、文化心态、行为准则、交际规范、语言禁忌等

语用原则 1、合作原则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包括四条准则:1.真实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是真实的,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的话。 2.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重复罗嗦 3.关联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

相关,即要切题。比如,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否则就是违反了相关准则。 4.方式准则:指的是说话要清楚,有条理,不要有歧义,不要罗嗦)2、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提出:1得体准则 2.慷慨准则 3.赞誉准则 4.谦逊准则 5.一致准则 6.同情准则)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关于语言具有行事功能这一哲学

思想。

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采用某种行事行为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其自身预期所能实现的意图,这是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间接言语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即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会话是由一个以上的人参加的交替说话的言语交际活动,会话结构就是会话的构成形式,分为总体结构和局部结构,局部结构包括话轮、话轮对和分支系列

话轮 是会话局部结构中的最小单位,它指一个说话者在会话过程中从开始说话起直到停止说话或者被别人打断、替代为止所说的话

话轮对 由不同的交际者各自所说的两个或多个话轮交替组合构成的一个引答结构

分支系列 在话轮对中,常常出现重叠、打断、停顿、沉默或修正等现象。这种现象好比是节外生枝,所以称为分支系列。

预设触发语 预设往往是由话语中某些特定的词语引发出来的,这些引发预设的词语称为预设触发语。

常见的预设触发语有以下几类1.动词性预设触发语。例如:小王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预设:小王犯了错误)2.副词性预设触发语。例如:老师又布置了一篇作文。(预设:老师布置过作文)3.代词性触

发语。例如:谁来了?(预设:有人来了)、4.修饰性、限定性预设

触发语。例如:在比赛中他发挥了应有的水平。(预设:有比赛;他有一定水平.)

语音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语音的发展变化;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也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3、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二)心理原因:语言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而且语言的意义并不是直接与客观事物现象相联系的,而是通过人们的思维认知活动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的,因此语言的发展变化必然受到人们的

思维认知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三)语言内部的原因 语言和言语的矛盾运用、口语和书面语的相互影响、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矛盾运用,都是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语言发展的规律 渐变率、不平衡率(语言各子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不同地区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语言系统中的各种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相关率。

语言的分化 1、社会方言(阶层语、行业语 、隐语 、宗教帮会用语);2、地域方言(成因:1交际的阻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社会割据、地理屏障;2 异族语言的影响:不同语言的接触,也会造成方言的差异);3、亲属语言(由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是地域方言进一步分化的结果。)

谱系分类首先根据语言的同源关系,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属于汉藏语系的有汉语、藏语、傣语、侗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有俄语、塔吉克语两种

语言融合的成因 1、族群杂居、长期共处;2、经济文化,优势失衡;

3、人口影响,以多胜少

语言混合的类型 临时混合语——皮钦语;正式混合语——克里奥语

心理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1、后天论是建立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他们认为儿童的语言是通过后天的成人语言的刺激和儿童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强化而形成的。早期的后天论的代表人物是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2、先天论的主要代表是乔姆斯基。认为人类有一种语言天赋,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进化和遗传形成的学习语言的先天机制;认为人的语法知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全人类共有的普遍语法知识,是人类先天具有的,另一部分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个别语法知识3、认知论又叫相互作用论,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说为代表。认知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普遍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能力产生于个体认知发展的一定阶段,儿童并没有先天的、独立于认知能力之外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语言能力。

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 象似性(距离象似原则、顺序象似原则、数量象似原则)、语法化 、隐喻和转喻、主观性和主观性、意象图示和认知模式、典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

词语处理 自动分词、生词切分、词项标注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范围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 1. diachronic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also known as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tud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up to the present. 2. arbitrariness Language is arbitrary for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semblance to their mean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linguistic signs and their meanings is a matter of convention, and conventions differ radically across languages. 3. langue 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s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It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generalized rules of the language that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seem to abide by. 4. competence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abstract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ccording to him, anyone who knows a language has internalized a set of rules about the sequences permitted in his language. This internalized set of rules is termed as a person's competence. 5. morpheme The most basic element of meaning is traditionally called morpheme. The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unit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and content, a unit which can not be divided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6. Morphology Morphology studies morphemes and their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y they combine in word formation. So it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7. Semantic triangle According to Ogden and Richard's semantic triangle,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or between the symbol (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the word, the sentence) and referent ( the object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 The link is via thought or reference, the concepts of our minds. 8. Lingua franca Lingua franca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a language that serves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speakers. 9. componential analysis Componential analysis is a way to analyze lexical meaning, and i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a lexical element in terms of semantic components. 10. Cooperative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was proposed by Paul Grice, under which there are four maxims: the maxim of quantity, the maxim of quality, the maxim of relation and the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学习资料

应用语言学导论考点全梳理(陈昌来版)

第一章绪论 1.应用语言学的性质。狭义:专指语言教学,特指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定义为研究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中的种种应用问题。广义:应用于各实际领域的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和方面,应用语言学所关心的是如何应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和成果来阐释其他应用领域所遇到的跟语言有关的问题。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跟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2.应用语言学具有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有明确的研究任务,研究语言学在一切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形成了像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神经语言学、词典学等几个较为成熟的下位领域; 3.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基础,如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创建了大量专门的研究机构; 4.形成了专门的应用语言学专业和课程。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a.相对独立性;b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语言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c.实验性,调查和实验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调查包括访谈调查、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比较的方法和统计的手段在应用语言学中较为常用。d.综合性,由应用语言学学科性质决定。 4.语言学三大分支: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5.应用语言学与本体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关系:应用语言学首先必须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不是语言本体的研究。但必须从本体研究的成功出发进行相关研究;应用语言学不是进行语言学理论研究,但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应用语言学的不同分支对语言本体研究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侧重点。 6.语言教学、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四个领域构成了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主体。主要研究领域:语言教学、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儿童语言发展等。 7.1870,波兰语言学家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 8.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本应用语言学杂志:弗赖斯、拉多《语言学习》-“应用语言学杂志”,主要研究语言教学问题。 9.1959,语言学家弗格森在华盛顿成立“应用语言学中心”。1964年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法国)的召开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正式形成。 10.外国我国对语言应用问题的研究起源于先秦 11.现代语文运动的三个主要方面:白话文运动、国语统一运动、拼音化运动(起源于清末切音字运动)。 12.1955.10 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简化汉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三项主要任务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13.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施行。

语言学期末考试

1. The study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over a period of time is generally termed as _____linguistics. D A. applied B. diachronic C. comparative D. synchronic 2. The sentence that has a NP and a VP can be shown in a __C__ formula "S→NP VP". A. hierarchical B. linear C. tree diagram D. vertical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ounds is a voiceless bilabial stop? A A. [p] B.[m] C.[b] D.[t] 4. The words ―make‖ and ―bus‖ are called _____D____because they can occur unattached. A. derivational morphemes B .inflectional morphemes C. bound morphemes D. free morphemes 5. The pair of words ―lend‖ and ―borrow‖ are____B______. A. gradable antonymy B. relational (converse) antonymy C. synonyms D. co-hyponyms 6. The semantic components of the word ―man‖ can be expressed as ____C___. A.+animate,+human,+male,-adult; B.+animate,+human,-male,-adult; C.+animate,+human,+male,+adult D.—animate,+human,-male,-adult 7. What kind of function does the sentence ―How do you do?‖ have? B A. Directive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 Evocative 8. 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can be classified as_______A____. A. lexical words B. grammatical words C. function words D. form words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behaviorist view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______A_. A.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process of habit formation B.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species-specific property of human beings C. Children are born with an innat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D. Humans are equipped with the neural prerequisites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10. 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meaning of language in context is called __C? A. morphology B. sociolinguistics C. pragmatics D. psycholinguistics 11、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 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词汇 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音位的自由变体 有些音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不受前面其他音位的影响,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3,语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工具。同时是心里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4,自源文字 是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 5,同化和异化 同化现象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儿而又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的趋同现象;异化现象,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6,黏着语 没有词的内部屈折,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有一个粘附语素来表示,而一个粘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的语言类型 7,语音 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定义。语言依靠语音实现他的社会功能 8音质音位 以因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分析音位 9形态 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10仿意词 是分别将外语中的构词材料按外语中的次序译成本民族语,使构词成分的选择和构词结构的选择与外语一一对应 12区别特征 具有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13符号 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它的作用是指称社会现实现象 14,小学 中国传统文学又称小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它们是围绕解释和解读先秦典籍展开研究的,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15,言内意外 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留下的一些意义空白或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种说法中,或用一种意义采用不同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 16文字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一个一个的字,一是指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17国际音标 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不带民族特色。它的制定原则是: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 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D )(本题 2.0 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u, ε] B、[α, Λ] C、[α,y] D、[o, a] 3.( 单选题 ) 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 B)(本题 2.0 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 单选题 )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本题 2.0 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5.( 单选题 )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 ,“我的”发音是 [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 2.0 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 单选题 )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C )(本题 2.0 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 ( 单选题) 英语“ students”中的“ -s”是 ( C)(本题 2.0 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 ( 单选题) 从词的构造方式看, 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 2.0 分)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9.( 单选题 ) 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 (A )(本题 2.0 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0.( 单选题 ) 下面词组中 ,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 2.0 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导言部分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第一,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第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2.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本节其它一些问题可一般了解:一、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二、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三、关于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四、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有三大要点:语言是符号、语言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次性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符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它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指称现实现象。如: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注意语言符号同一般符号的区别。 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弄清楚语言层级,各个层级的构成及其特点,以及语言二层性的核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比如音位和音位、词与词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也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

《英语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 1.复习的基本原则:第一,理解和吃透各章的重点内容。第二,以 各章的题目为统领,理解各章节下的具体内容。第三,动手书写和记忆重要内容,部分语言学理论会应用到实际中。 2.各章节复习要点如下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language, linguistic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descriptive VS prescriptive, 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langue VS parole, competence VS performanc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anguage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Which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macrolinguistics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Defini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rm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coustic phonetics, auditory phonetics, phonetics, phonology, consonants, vowels, allophones, broad transcription VS narrow transcription Analyze the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free variation with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and English vowels and the features involv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Understand some processes of phonology: nasalization, dentalization, velarization

英语语言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英语语言学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I.Directions: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A, B, C or D in the brackets. (2%X10=20%) 1. Saussure’s distinction and Chomsky’s are very similar, but they differ in that ____________. A. Saussure took a soci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B. Saussure took a psychologic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C. Saussure took a pragmatic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semantic point of view D. Saussure took a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while Chomsky took a pragmatic point of view 2.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____________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A. unnatural B. artificial C. superficial D. arbitrary 3. We are born with the ability to acquire language, _______________. A. an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ar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B. therefore, we needn’t learn the details of our mother tongue C. but the details of language have to be learnt. D. and the details are acquired by instinct 4. A(n)________ is a phonological unit of distinctive value. It is a collection of distinctive phonetic features. A. phone B. allophone C. phoneme D. sound 5. The morpheme –ed in the word “worked” is a(n) __________ morpheme. A. derivational B. inflectional C. free D. word-forming 6. WH-movement is __________ in English which changes a sentence from affirmative to interrogative. A. obligatory B. optional C. selectional D. arbitrary 7. Naming theory, one of the oldest notions concerning meaning, was proposed by _________. A. Grice B. Plato C. Saussure D. Ogden and Richards 8. “John married a blond heiress.”__________ “John married a blond.” A. is synonymous with B. is inconsistent with C. entails D. presupposes 9. In semantic analysis of a sentence, the basic unit is called _______,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A. utterance B. reference C. predication D. morpheme 10. In Austin’s speech act theory, ___________ is 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t is the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A. a perlocutionary act B. a locutionary act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专用笔记(老师画的重点-自己整理的)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1 Why study language? 1. Language is very essential to human beings. 2. In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should know. 3.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we need to study language scientifically. 1.2 What is language?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human languag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1.3.1 Arbitrariness 1.3.2 Duality 1.3.3 Creativity Creativity means that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Recursiveness refers to the rule which can be applied repeatedly without any definite limit.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endless sentences. 1.3.4 Displacement 1.4 Origin of language

《语言学概论》期末B卷 答案解析

丽水学院 —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答案(B卷)课程语言学概论使用班级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空格,每空格1分,共14分) 1.在中国,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汉字的字义、字音、字形进行的,产生了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三个分支,统称为“小学”。 2.被尊称为“19世纪的亚里土多德”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预设的概念,他的理论被公认为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3.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3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4.语言的变异可以分为地域变异、社会变异和功能变异等3类。 5.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道德哲学家奥斯汀,他认为,语句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两层意义。 二、判断是非题:对的写“√”,错的写“×”(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肺是人类发音的动力站,声带是发音体。 (×)3.元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4.超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或“非音质音位”。 (×)5.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b]和[p]是两个音位。 (√)6.福建“沙县县”简称为“沙县”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机制。

(×)7.词序和虚词是俄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8.语法手段中的“零形式”也表示语法意义。 (√)9.就其实质而言,语法规则表现的就是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10.湖南江永的“女书”体现了语言的性别变异。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②)1.语言符号的符号是: ①声音②文字③它所代表的事物④发音器官(④)2.我国青海五屯话是一种: ①皮钦语②洋泾浜③新美拉尼西亚语④克里奥尔语(③)3.合作原则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①奥斯汀②利奇③格赖斯④莫里斯(④)4.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异根式②重音③词缀④内部屈折(③)5.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正确的描述是: ①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②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③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④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④)6.俄语、汉语、日语3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①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②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③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④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③)7.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 ①阳光的温暖②马上开始

六、应用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整理

主讲:昊天 .应用语言学地性质即定义: ()简单地说,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有关方面发生关系地学科.()进一步说,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应用各部分结合部、接触面、包括结合、接触地动态变化地规律性地学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打个比方说,好像一个轴承,一面是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一面是发生关系地各个方面,两者之间地一个个滚珠是应用语言学地一个个分支学科,他们相互接触、推动还嵌在一里一外地槽里,都跟槽互相接触、推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有了本体语言学还要有应用语言学? ()语言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语言地发展和使用受到多种因素地影响,语言地有其自身地规律. ()我国语言研究主要受到索绪尔地影响,索绪尔地观点是为语言,就语言而研究语言.但是仅仅从语言本身来研究语言是不够地,没有语言地应用就没有语言,因此还要把语言放在交际中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说应用语言学有理论? ()没有人事先提供了完善地语言学理论供应用. ()任何应用都包含了下位层次地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语言学之外也有理论,动词地价和化学,无罪推断和法学;规范就是服务和管理学. ()梳理了一些理论,交际,动态,层次,中介,潜显,人文性. .语言学地新分类: ()本体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是本体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地融合提升 .应用语言学地范围: 一、从学科范围上看 ()广义地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社会关系地学科()语言规划 ()语言教学 ()计算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现代科技地关系地学科 二、从队伍建设方面看 包括研究机构地建设,刊物地建设,活动地开展,文风和学风地建设,课题和课程设置成果地推广. .从标准和地位两个方面说说什么是普通话? 标准: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地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地中华民族共同地通用语言和交际工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为什么说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推广普通话不是禁绝和消灭方言.我们要消除地是方言在语言交际中地隔阂,而不是消灭方言本身; ()方言有一定地交际价值; ()方言是普通话地重要营养; ()应该主张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 .推普地十二字方针: 起初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年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单选题) 下 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本题2.0 分) A 、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 、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 、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D 、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单选题) 下 卜列兀音音素都是后兀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u, £] B 、 [a , A ] C 、 [a ,y] D 、[o, a] 3. (单选题) 下 F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B)(本题2.0分) A 、[k, 1] B 、[p, k] C 、[p, n] D 、[t, v] 4. (单选题)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本题2.0分) A 、音位 B 、 曰素 C 、 音节 D 、 音渡 5.(单选题)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 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A)本题2.0分) A 、顺同化现象 B 、 逆同化现象 C 、 弱化现象 D 、 异化现象 6.(单选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C )本题2.0分) A 、物理属性 B 、 生理属性 C 、 社会属性 D 、 心理属性 7.(单选题)英语“students”中的“-s”是(C)本题2.0分)

A 、虚词语素 B 、 词根语素 C 、 构形语素 D 、 构词语素 8.(单选题)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D)本题2.0分) A 、木头 B 、 念头 C 、 苦头 D 、 山头 9.(单选题)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本题2.0分) A 、分布标准 B 、 意义标准 C 、 形态标准 D 、 逻辑标准 10.(单选题)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冋的一组是(D)本题2.0分) A 、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 、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C、铁路民航/工人农民 D、贯彻执行/讨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