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 辅佐决策

一、填空题 

1.决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需要、实现目的、改变环境而进行设计、选择和决定的意识活动及其成果。 

2.人的某种需要直接导致某种目的的产生,人们实现或达到各种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 

3.决策是一种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特征。 

4.决策是意识活动的边缘,是人们从认识走向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5.简单地说,科学决策就是做出正确决定。 

6.科学决策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从诸方案中择优做出科学决定,以进行最正确的领导和管理。

7.科学决策四个要素有决策者、对策对象、决策机制、决策结果。 

8.决策的科学性的高低,取决于决策机制的正确程度。 

9.经验决策同样具备科学决策的四个要素,区别在于决策机制的不同。 

10.科学决策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评价选优、实施反馈。 

11.确定目标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前提。 

12.决策方案至少要有两种以上,以便进行综合比较、择优录用。 

13.决策方案的设计通常有仿照法、组合法、推演法三种方法。 

14.仿照和组合都是以既存的方案模式为基础。 

15.决策方案的选择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个合理的选择标准,二是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选择方法。 

16.合理的选择标准应包括全局性、可行性、效益性三点原则。 

17.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取得效益,不只是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 

18.决策方案的选择优化过程中,较为科学的选择方法就是比较法。 

19.对于变化的情况,追踪决策有三种变化:一是局部调整,二是重大修正,三是改变原方案。 

20.秘书在决策过程中,只能处于辅佐决策的地位,为决策者即为领导服务。 

21.秘书的辅佐决策表现在决策前的服务式辅佐工作,决策形成中的协助式辅佐工作,决策实施中的协调式辅佐工作,决策效果评估中的总结式辅佐工作。 

22.决策结果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意向性决策结果,二是实施性决策,就是将方案付诸实施。

23.科学决策的要素中,决策者是决策的核心,决策对象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机制是决策的关键。 

二、判断题 

1.领导活动的本质就是决策和组织实施决策。(√)2.狭义地讲,决策指领导者的决定。(√)3.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4.决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5.决策的主观性特征使决策必然面临多种可能性。(√)6.经验决策不需具备科学决策的四个要素。(×)7.决策的科学性的高低,不取决于决策机制的正确程度。(×)8.推演法决策方案的设计是以既存的方案模式为基础。(×)9.实施计划则是把决策进一步具体化。(√)10.秘书在决策过程中,只能处于辅佐决策的地位。(√)11.协调式辅佐工作是秘书在决策实施中的工作。(√)12.经验决策的科学性受决策者的主观条件制约。(√)

三、单选题 

1.决策是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毕竟是一种推测和判断,它是属于(D)决策的基本特征。

A.创造性B.目的性C.选择性D.主观性 

2.科学决策的四要素的核心是(A)。 

A.决策者B.决策对象C.决策机制D.决策结果 

3.决策的关键是四要素中的(C)。 

A.决策者B.决策对象C.决策机制D.决策结果 

4.秘书在决策形成中的工作是(B)的。 

A.服务式B.协助式C.协调式D.总结式 

5.决策要有理智,是指决策基本特征的(D)。 

A.创造性B.目的性C.主观性D.选择性 

6.不以既存的方案模式为基础的决策设计法是(C)。 

A.仿照法B.组合法C.推演法D.辩证法 

7.进行决策的重要前提是(A)。 

A.确定目标B.设计方案C.评价选优D.实施反馈 

8.决策是对拟定的(B)方案,进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的过程。 

A.一个可行性B.多个可行性C.两个可行性D.上级下达 

9.秘书人员参加会议,辅助领导研究问题,(B)。 

A.既有发言权,又有表决权B.只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 

C.既有表决权,又有发言权D.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表决权 

10.秘书是领导的(C)。 

A.一般助手B.近身陪同

C.近身助手和参谋D.办事人员 

四、多选题 

1.科学决策必须具备的要素有(ABDE)。 

A.决策对象B.决策者C.决策形式

D.决策机制 E.决策结果 

2.决策方案的设计方法通常有(ABD)。 

A.推演法B.组合法C.想像法D.仿照法 

3.科学决策程序的四个阶段是(ABCD)。 

A.确定目标B.设计方案C.评价选优D.实施反馈 

4.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当具备的几个条件是(ABD)。 

A.目标内容的含义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B.要有可以估量、计算的具体标准 

C.要有制定决策的依据 

D.要确定实现目标的责任者 

5.评价选优要有合理的选择标准,标准应包括以下原则(ACD)。 

A.可行性B.政策性C.全局性D.效益性 

6.追踪决策相应变化有(BCD)。 

A.维持原方案B.局部调整C.重大修正D.改变原方案 

五、名词解释 

1.决策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需要、实现目的、改变环境而进行设计、选择和决定的意识活动及其成果。 

2.科学决策

是指人们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在客观诸条件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科学工具和方法,对决策目标诸因素进行准确计算和选优判断,然后作出的行动对策。 

3.决策机制

指影响决策的各种条件,包括可供利用的决策依据与干扰决策的因素,它是决策的关键。

4.经验决策

决策者仅凭主观条件(个人的经历、文化水平、能力、经验等)做出的决策。 

5.风险决策

由于时机的不成熟,或者时间、空间的限制,或者无法提供更充分的决策依据,或者各种决策依据中的预测性成分比例较大,使决策者必须凭主观条件进行的决策,这种决策有一定的风险性。 

6.仿照法

即模仿他人的或自己过去制定的方案来设计新方案。 

7.组合法

即以多种现成的方案为参照物,经过分割、抽取、综合、摘取各类方案中的优点而组合成一种新方案的方法。 

8.推演法

即从目的和条件出发进行推论演进、循着相关因素,一步步去寻找实现目的的最佳途径,从而制定出决策方案的方法。

六、简答题 

1.决策的基本特征。

答:(1)创造性;

(2)目的性;

(3)边缘性;

(4)选择性;

(5)主观性。

2.科学决策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

答:(1)决策者;

(2)决策对象;

(3)决策机制;

(4)决策结果。

3.科学决策一般程序分哪四个阶段? 

答:(1)确定目标;

(2)设计方案;

(3)评价选优;

(4)实施反馈。 

4.一份合格的决策方案至少应包括的内容。 

答:(1)制定决策的依据;

(2)决策要达到的目标;

(3)现有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4)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5.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 

答:(1)目标内容的含义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2)要有可以估量、计算的具体标准; 

(3)要确定实现目标的责任者。 

6.方案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有多种设想,以便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用;

(2)方案设计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

(3)要考虑到具体措施的各个细节;

(4)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又要脚踏实地、正视现实。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决策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 

答:决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改变环境而进行设计、选择和决定的意识活动及其成果。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面临决策问题。人们要

解决各个领域中的各类矛盾,需要考虑对策,决定适当的办法或措施,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决策过程。一个工厂会面临如何安排全年销售与生产的问题;一个国家更是经常面临制定什么政策、实行怎样的治国方针的问题;如此等等。所以说,决策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 

2.决策和人的认识活动有哪些区别? 

答: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决策既要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前提,又与认识截然不同:

(1)认识提供关于事物本来面目的画图,决策则提供安排和改变事物的蓝图;

(2)认识求“真”,决策求“优”,对于同一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认识,而对于同一目的,却可以有许多可行的决策;

(3)认识所描述、所揭示的事物是既存在、现有的,或按事物的变化趋向将会出现的,这不以认识的结论如何为转移,而决策所指向的东西,是尚未存在的,有待于经过人的行动去创造出来。 

3.决策方案的设计通常有哪些方法? 

答:决策方案的设计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仿照法。

即模仿他人的或自己过去制定的方案来设计新方案。此法可节省时间、精力,并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切忌生搬硬套或全部照搬。 

(2)组合法。

即以多种现成的方案为参照物,经过分割、抽取、归纳、综合,摘取各方案中的优点而组合成一种新方案的方法。

(3)推演法。

就是从目的和条件出发进行推论演进,循着相关因素,一步步去寻找实现目的的最佳途径,从而制定出决策方案。

4.怎样理解方案的合理选择标准? 

答:所谓合理的选择标准,应当包括以下三点原则:

(1)全局性。

这是评价方案的根本原则,也是选择方案的首要标准。统观全局,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是决策的重要原则之一。 

(2)可行性。

此即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统一。必要性的实质就是用发展的眼光预测未来,看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必要;可能性是指社会现实中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技术条件以及思想观念各方面能够承受的程度。

(3)效益性。

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取得效益。这里所指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衡量的社会效益。离开了效益,决策就毫无价值。 

5.追踪决策有哪些特征?

答:追踪决策不是原定决策的简单重复,由于它是依据原定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所以又具有以下特征。

(1)非零起点。

追踪决策所面临的状态,已不是原决策起点的状态,而是要以已经变化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重新审查目标,进行追踪决策。

(2)回溯分析。

追踪决策要回溯原决策的产生及其环境,逆向推论分析,找到出现偏离的环节,确定问题的症结。

(3)双重优化。

追踪决策的方案选优,不仅是在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中选优,而且要在已选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选优,使决策方案双重优化。

(4)心理效应。

原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宣传动员,已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如进行调整、修正或改变,就会发生社会心理影响。因此,追踪决策应考虑心理效应这一特点,尽可能激发决策执行者更高的行动热情,否则,就会出现不满、消极、抵触情绪,影响追踪决策的实施。 

 

6.怎样认识秘书辅佐决策的地位?秘书在辅佐决策中的主要职能工作是什么? 

答:一般说来,各级各类领导机关的决策是较高层次的决策,决策者是领导。秘书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并没有决策权力。因此,秘书在决策过程中,只能处于辅佐的地位,为决策者服务。但是,现代化的决策远非领导仅凭个人或几个人的“经验”和“才智”所能解决的,因此,秘书的辅佐决策在领导者的决策活动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秘书辅佐决策有多种情况,按决策的形成、决策的实施来回顾总结诸过程,说明各决策阶段的辅佐工作。

(1)决策前的服务式辅佐工作。

秘书在领导决策前,要为领导决策做准备,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2)决策形成中的协助式辅佐工作。

这表现在诸如草拟、收集多种可行方案;对各方案的分析、比较、评价并提出意见;方案选定后的反复论证,发现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充实完善了的方案还要配合有关专家,建立模型实验和验证;等等。

(3)决策实施中的协调式辅佐工作。

秘书处于中心枢纽部门,又是领导的助手、参谋,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能有效地发挥其协调职能,保证决策实施顺序进行。

(4)决策效果评估中的总结式辅佐工作。

决策实施过程结束后,秘书要配合领导,在对照决策目标,检验决策实施效果的比较、分析、总结中,发现和总结决策方案本身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成绩和缺点、长处和短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