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后习题 第五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后习题 第五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后习题 第五章

第五章

3. 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

a.字节多路通道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低、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字节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具体而言,当第一个子通道控制其I/O设备完成一个字节的交换后,便立即腾出字节多路通道(主通道),让给第二个子通道使用;当第二个子通道也交换完一个字节后,又依次把主通道让给第三个子通道使用,以此类推。转轮一周后,重又返回由第一个子通道去使用主通道。

b.数组选择通道只含有一个分配型子通道,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道通道程序、控制一台设备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通道被某台设备占用后,便一直处于独占状态,直至设备数据传输完毕释放该通道,故而通道利用率较低,主要用于连接多台高速设备。

c.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其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高、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因而既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

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

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是增加通道。换言之,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这种多通路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该瓶颈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即不会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而使设备与存储器之间无法建立通路进行数据传输。

6.试说明I/O控制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

推动I/O控制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尽量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把主机从繁杂的I/O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使主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其数据处理任务。

7.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

有四种I/O控制方式,即程序I/O控制方式、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控制方式及I/O通道控制方式。

8.试说明DMA的工作流程。

以从磁盘读入数据为例来说明DMA方式的工作流程:

当CPU要从磁盘读入一数据块时,便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该命令被送入DMA 控制器的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还需发送本次要将数据读入的内存起始目标地址,该地址被送入DMA控制器的内存地址寄存器MAR中;本次要读的字(节)数则送至DMA控制器的数据计数器DC中。另外,还需将磁盘中数据读取的源地址直接送到DMA控制器的I/O控制逻辑上。然后,启动DMA控制器进行数据传送。此后,CPU便可去处理其它任务,而整个的数据传送便由DMA控制器负责控制。当DMA控制器已从磁盘中读入一个字(节)的数据,并送入

DMA控制器的数据寄存器DR后,再挪用一个存储器周期,将该字(节)传送到MAR所指示的内存单元中。接着,便对MAR内容加1和将DC内容减1。若DC内容减1后不为0,表示传送未完,便准备再传送下一个字(节),否则,由DMA控制器发出中断请求。

(或画图简单说明)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第五章(2)

默认分类2009-12-10 20:58:49 阅读3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0.在单缓冲情况下,为什么系统对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M ?

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操作系统将该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为M,而CPU对这一块数据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由于在单缓冲情况下,从磁盘把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操作和CPU对数据的计算过程可以并行,所以系统对每一整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 + M。

11.为什么在双缓冲情况下,系统对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

该方式又称缓冲对换方式。在设备输入时,先将数据送入第一缓冲区,装满后便转向第二缓冲区。此时操作系统可以从第一缓冲区移出数据,并送入用户进程,接着由CPU对数据进行计算。由于从磁盘把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操作和CPU对数据的计算过程可以并行,并且从磁盘把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操作和CPU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操作也可以并行,因此系统对每一整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M, T),而考虑到M是内存中数据块的“搬家”耗时,非常短暂可以省略,因此近似地认为是:max(C,T)。

15.为什么要引入设备独立性?如何实现设备独立性?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都毫无例外地实现了设备独立性,也即设备无关性。其基本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即应用程序以逻辑设备名称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进一步说,在实现了设备独立性的功能后,可带来两方面的好处:

(1)设备分配时的灵活性;

(2)易于实现I/O重定向(指用于I/O操作的设备可以更换即重定向,而不必改变应用程序)。

为了实现设备的独立性,应引入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两个概念。在应用程序中,使用逻辑设备名称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而系统执行时,是使用物理设备名称。鉴于驱动程序是一个与硬件(或设备)紧密相关的软件,必须在驱动程序之上设置一层软件,称为设备独立性软件,以执行所有设备的公有操作、完成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的转换(为此应设置一张逻辑设备表)并向用户层(或文件层)软件提供统一接口,从而实现设备的独立性。

16.在考虑到设备的独立性时,应如何分配独享(独占)设备?

在考虑到设备的独立性时,应按如下步骤来分配独占设备:

(1)进程以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

(2)根据逻辑设备表相应表项获得I/O请求的逻辑设备对应类型的物理设备在系统设备表

中的指针。

(3)从指针所指位置起顺序检索系统设备表,直到找到一个属于对应I/O请求所用类型、空闲可用且基于设备分配安全性算法验证为安全分配的设备的设备控制表,将对应设备分配给请求进程;如果未找到安全可用的空闲设备,则把请求进程的进程控制块挂到相应类型设备的等待队列上等待唤醒和分配。

(4)系统把设备分配给I/O请求进程后,再到该设备的设备控制表中找出与其相连接的控制器的控制器控制表,根据其状态字段判断该控制器是否忙碌,若忙则把请求进程的进程控制块挂到该控制器的等待队列上;否则将该控制器分配给进程。

(5)系统把控制器分配给I/O请求进程后,再到该控制器的控制器控制表中找出与其相连接的通道的通道控制表,根据其状态字段判断该通道是否忙碌,若忙则把请求进程的进程控制块挂到该通道的等待队列上;否则将该通道分配给进程。

(6)只有在设备、控制器和通道三者都分配成功时,这次的设备分配才算成功,然后便可启动设备进行数据传送。

17.什么是虚拟设备?其实现所依赖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通过虚拟技术可将一台独占设备变换成若干台逻辑设备,供若干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通常把这种经过虚拟技术处理后的设备称为虚拟设备。其实现所依赖的关键技术是SPOOLing 技术。

18.试说明SPOOLing系统的组成。

SPOOLing系统是对脱机I/O工作的模拟,其必须有高速随机外存(通常采用磁盘)的支持。SPOOLING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

(1)输入井和输出井,为磁盘上开辟的两大存储空间,分别模拟脱机输入/出时的磁盘,并用于收容I/O设备输入的数据和用户程序的输出数据;

(2)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在内存中开辟,分别用于暂存由输入设备和输出井送来的数据;

(3)输入进程SPi和输出进程SPo,分别模拟脱机输入/出时的外围控制机,用于控制I/O 过程;

(4)I/O请求队列,由系统为各个I/O请求进程建立的I/O请求表构成的队列。

19.在实现后台打印时,SPOOLING系统应为请求I/O的进程提供哪些服务?

在实现后台打印时,SPOOLING系统应为请求I/O的进程提供以下服务:

(1)由输出进程在输出井中为之申请一空闲盘块区,并将要打印的数据送入其中;

(2)输出进程再为用户进程申请一张空白的用户打印表,并将用户的打印要求填入其中,再将该表挂到请求打印队列上。

(3)一旦打印机空闲,输出进程便从请求打印队列的队首取出一张请求打印表,根据表中的要求将要打印的数据从输出井传送到内存缓冲区,再由打印机进行打印。

思修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B )。 A.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 B.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 C.正在变得难以控制 D.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 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虚拟性 3.“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B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D.活动方式的普遍性 4.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C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内容的新颖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 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D )。 A.活动范围的普遍性 B.活动内容的复杂性 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

线性代数第五章 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1.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1332??? ? ??-- 解:,0731332 2=--=--=-λλλλλA I 2 373,237321-=+=λλ ,00133637123712137 1??? ? ??→→???? ??=-++-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11≠-k k T ,001336371237123712??? ? ??→→???? ??-=---+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22≠+k k T (2) ;211102113???? ? ??-- 解:2)2)(1(2 111211 3--==------=-λλλλ λλ A I 所以,特征值为:11=λ(单根),22=λ(二重根) ???? ? ??-→→????? ??------=-0001100011111121121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1,1,0(T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1,1,0(11≠k k T ???? ? ??-→→????? ??-----=-0001000110111221112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0,1,1(T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0,1,1(22≠k k T

Linux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Linux思考题5 1.fork()和clone()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fork创建一个进程时,子进程只是完全复制父进程的资源,复制出来的子进程有自己的task_struct结构和pid,但却复制父进程其它所有的资源。 通过fork创建子进程,需要将上面描述的每种资源都复制一个副本。fork()调用执行一次返回两个值,对于父进程,fork函数返回子程序的进程号,而对于子程序,fork函数则返回零,这就是一个函数返回两次的本质。在fork 之后,子进程和父进程都会继续执行fork调用之后的指令。 系统调用fork()和vfork()是无参数的,而clone()则带有参数。fork()是全部复制,vfork()是共享内存,而clone()是则可以将父进程资源有选择地复制给子进程,而没有复制的数据结构则通过指针的复制让子进程共享,具体要复制哪些资源给子进程,由参数列表中的clone_flags来决定。另外,clone()返回的是子进程的pid。 2.什么是进程?什么是线程?Linux系统中的进程有那些状态?如何获取系统 中各进程的状态? 答:进程是指在系统中正在运行的一个应用程序;线程是系统分配处理器时间资源的基本单元,或者说进程之内独立执行的一个单元。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其调度单元是线程。一个进程至少包括一个线程,通常将该线程称为主线程。一个进程从主线程的执行开始进而创建一个或多个附加线程,就是所谓基于多线程的多任务。 Linux系统中的进程状态有:TASK_RUNNING(运行状态),TASK_INTERRUPTIBLE(可中断睡眠状态),TASK_UNINTERRUPTIBLE(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TASK_STOPPED(暂停状态),TASK_NONINTERACTIVE(不可交互睡眠状态),TASK_DEAD(死亡状态),EXIT_ZOMBIE(僵死进程),EXIT_DEAD(僵死撤销状态) ps 查看静态的进程信息 可以使用man 来查看 ps 的使用参数以下是几个常使用到得, a 显示当前终端的所有进程信息 u 使用以用户为主的格式输出进程信息 x 显示当前用户在所有终端下的进程信息 -e 显示系统内的所有进程 # ps 只显示当前用户打开的进程 ]# ps aux 显示系统中所有进程信息 3.Linux系统中进程有哪两种模式?各有何特点? 答:用户进程和系统进程, 用户进程就是用户自己打开的应用程序,可有可无。 系统进程即是内核进程,是维持操作系统正常工作自动生成的,关闭系统进程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 4.Linux系统中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什么?它进程有何关系?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五章题库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线性代数第五章 课后习题及解答教学提纲

线性代数第五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五章课后习题及解答 1. 求下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 ;1332? ?? ? ??-- 解:,0731 3 3 2 2=--=--= -λλλλλA I 2 37 3,237321-=+= λλ ,00 13 36 37 123712 137 1??? ? ??→→??? ? ??=-++-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11≠-k k T ,00 13 36 37 12371237 12??? ? ??→→??? ? ??-=---+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371,6(T +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371,6(22≠+k k T (2) ;211102113???? ? ??-- 解:2)2)(1(2 11 121 13--==------=-λλλλ λλ A I 所以,特征值为:11=λ(单根),22=λ(二重根) ??? ? ? ??-→→????? ??------=-0001100011111121121 A I λ 所以,0)(1=-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1,1,0(T 因此,A 的属于1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1,1,0(11≠k k T ??? ? ? ??-→→????? ??-----=-0001000110111221112 A I λ 所以,0)(2=-x A I λ的基础解系为:.)0,1,1(T 因此,A 的属于2λ的所有特征向量为:).0()0,1,1(22≠k k T

第五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二、计算题 1.(1)该会计混淆了资本的5天使用成本与一年的使用成本。这两个成本是不可比的,必须将时间长度转化一致才可比较。 (2)%94.14610 15360%21%2=-?- (3)如果公司决定不获得现金折扣,在到 期日之前支付是毫无道理的。若是购货后30天付款,而非15天付款,则年利息成本可下降至 %73.3610 30360%21%2=-?- 2.放弃10天内付款的现金折扣成本=%7.3610 30360%21%2=-?- 放弃20天内付款的现金折扣成本=%4.3620 30360%11%1=-?- (1)因为银行的贷款利率为15%,低于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所以该公司不应放弃现金折扣,并且放弃10天内付款的现金折扣成本大于放弃20天内付款的成本,所以应在第10天付款。 (2)因为短期投资收益率比放弃折扣的代价高,所以应在第30天付款。

3.(1)外购: TC=3600×9.8+1440=36720(元) 自制: TC=825+10×3600=36825(元) 不考虑缺货的情况下,自制成本高,外购成本低。 (2)外购的经济订货批量 每年订货次数=3600/360=10(次) 交货期内的平均每天需要量=3600/360=10(件) 如果延迟交货1天,则交货期为10+1=11(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10=110(件),概率为0.25 如果延迟交货2天,则交货期为10+2=12(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10=120(件),概率为0.1 如果延迟交货3天,则交货期为10+3=13(天),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3×10=130(件),概率为0.05 ①保险储备B=0时, 再订货点R=10×10=100(件) S=(110-100)×0.25+(120-100)×

习题第五章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作业题库 第五章 5-1 柴油机燃烧初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与汽油机的预混合燃烧有何异同? 解:同:都是燃烧开始前油气先混合的燃烧过程。 异:柴油机的预混相比于汽油机不够均匀,且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多点自燃,而汽油机则是火花点火,火焰传播的过程。 5-2 柴油机燃烧过程滞燃期包括哪些物理和化学过程?与低温多阶段着火过程是什么关系? 解:物理过程:雾化、蒸发、扩散和与空气混合等。化学过程:低温多阶段着火。 5-3 试述直喷式柴油机喷油规律、混合气形成速率(气流与喷雾)和燃烧放热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说明控制柴油机放热规律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解:柴油机喷油规律会影响混合气的形成速率。一般初期喷油快且喷油压力高的预混合气的量就多。混合气形成速率影响燃烧放热规律,燃烧开始前形成混合气的速率越快,初期放热率就越高。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形成速率决定了放热持续期的长短,混合快的放热时间短。 5-4 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中为什么会出现“双峰”放热现象?若喷油规律相同,“双峰”形状随柴油机负荷不同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解:dQ B/dφ曲线的双峰,第一个峰对应速燃期的预混合燃烧阶段,而第二个峰则对应缓燃期的扩散燃烧阶段。 负荷变化会引起形状的变化,小负荷时,第二个峰不明显,因为负荷小时,扩散燃烧阶段的放热量减少。 5-5 分析柴油机的几何供油规律和实际喷油规律的主要差别;说明形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供油规律早于喷油,供油最高速率要大于喷油最高速率。喷油时间大于供油时间,且喷油量小于供油量。 燃油的可压缩性;压力波的传播滞后;压力波动;高压容积变化。 5-6 比较柴油机空间雾化混合方式与壁面油膜混合方式的原理差异;简述促进空间雾化混合的基本原则。 解:空间雾化将燃油喷射到空间进行雾化,通过燃油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和扩散,在空间形成可燃混合气。因此混合能量主要来源于喷油射束,空气被动参与混合,油找气的方式。混合一般不够均匀。壁面油膜蒸发混合方式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很薄的薄膜,在强烈涡流作用下,油膜边蒸发变燃烧。 采用多空高压喷油,合理组织涡流。 5-7 柴油机燃烧室中形成可燃混合气时一般会利用哪几种气流形式?如何产生和控制这些气流运动? 解:进气涡流,压缩涡流,挤流和逆挤流,湍流。 进气涡流:通过设计进气道的形状产生进气涡流。通过改变流通面积和角度来改变强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解答(第五章)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五 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 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t f y =;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既是坐标位置x ,又是时间t 的函数,即),(t x f y =. (2)在谐振动方程)(t f y =中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一个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谐波方程),(t x f y =中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坐标位置x 和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坐标和时间变化的规律. 当谐波方程 ) (cos u x t A y -=ω中的坐标位置给定后,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而波源持续不断地振动又是产生波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3)振动曲线)(t f y =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其纵轴为y ,横轴为t ;波动曲线),(t x f y =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的位移随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其纵轴为y ,横轴为x .每一幅图只能给出某一时刻质元的位移随坐标位置x 变化的规律,即只能给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不同时刻的波动曲线就是不同时刻的波形图. 5-2 波动方程y =A cos [ω( u x t - )+0?]中的u x 表示什么?如果改写为y =A cos (0?ωω+-u x t ),u x ω又是什么意思?如果t 和x 均增加,但相应的[ω( u x t - )+0?]的值不变,由此能从波动方程说明什么? 解: 波动方程中的u x /表示了介质中坐标位置为x 的质元的振动落后于原点的时间;u x ω则表示x 处质元比原点落后的振动位相;设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 ) cos(0φωω+-=u x t A y t 则t 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 ] ) ()(cos[0φωω+?+-?+=?+u x x t t A y t t 其表示在时刻t ,位置x 处的振动状态,经过t ?后传播到t u x ?+处.所以在 ) (u x t ωω-中,当t ,x 均增加时, ) (u x t ωω-的值不会变化,而这正好说明了经过时间t ?,波形即向前传播了t u x ?=?的距离,说明) cos(0φωω+-=u x t A y 描述的是一列行进中的波,故谓之行 波方程. 5-3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为什么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具有相同的位相,而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却没有这样的特点? 解: 我们在讨论波动能量时,实际上讨论的是介质中某个小体积元dV 内所有质元的能量.波动动能当然是指质元振动动能,其与振动速度平方成正比,波动势能则是指介质的形

第五章课后习题

第五章课后习题 5-1利用逆向卡诺循环机作为热泵向房间供热,设室外温度为5C -? ,室内温度保持20C ? ,要求每小时向室内供热42.510KJ ? ,试问:(1)每小时从室外吸收多少热量? (2)此循环的供暖系数多大?(3)热泵由电动机驱动,如电动机效率为95% ,电动机的功率多大?(4)如果直接用电炉取暖,每小时耗电多少(kW h )? 解:已知 1 412273202935273268 2.510/Q T K T K q KJ h =+==-+==? (1)是逆向卡诺循环时, 121 2 Q Q q q T T = 21 4421268 2.510 2.28710/293 Q Q T q q KJ h T ==??=? (2)循环的供暖系数 '112293 11.72293268 T T T ε= ==-- (3)每小时耗电能()1 2 442.5 2.287100.21310/w Q Q q q q KJ h =-=-?=?。电机 效率为95%,因而电机功率为:4 0.213100.623360095% N KW ?= =? (4)若直接用电炉取暖,则42.510/KJ h ?的 热能全部由电能供给, 耗电力 4 4 2.5102.510// 6.943600 P KJ h KJ s KW ?=?= = 5-2 设有一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定压过程组成的热力循环,如图5-34所示。工质加热前的状态为110.1,300p MPa T K == ,定压加热到 21000T K = ,再在定温下每千克工质加热400KJ 。试分别计算不采用回热和采用极限回热循环的热效率,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工质的比热容 1.004/()p c KJ kg K = 。

05、辅机2008题库第五章

1 题:旋涡泵属________叶轮式泵。 答案:A 第2 题:旋涡泵漏泄一般主要发生于________。 A.叶轮整个圆周处的径向间隙 B.叶轮端面的轴向间隙 C.叶轮在隔舌圆周处的径向间隙 D.轴封处 答案:B 第3 题:关于旋涡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工作时液体相对叶轮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前进的螺旋线 B.开式叶轮只能配用闭式流道 C.回流调节流量比节流调节效率高 D.开式旋涡泵只能做成单级 答案:C 第4 题:从原理来讲反转时可以反向吸、排的泵是________。A.离心泵 B.闭式旋涡泵 C.水环泵 D.B和C 答案:B 第5 题:从原理来讲反转时不会反向吸、排的泵是________。A.闭式旋涡泵 B.带闭式流道的开式旋涡泵 C.往复泵 D.叶片泵 答案:C 第6 题:旋涡泵相对离心泵而言能产生较高扬程是因为________。A.转速更高 B.叶轮直径更大 C.级数更多 D.液体进入叶轮次数更多 答案:D 第7 题:旋涡泵效率低是因为________。

A.内部漏泄多 B.水力损失大 C.机械摩擦大 D.A和B和C 答案:B 第8 题:闭式旋涡泵是指________。 A.流道不直通吸、排口 B.叶轮无中间隔板或端盖板 C.电机与泵封闭在同一壳体内 D.与B相反 答案:D 第9 题:开式旋涡泵是指________。 A.泵与电机不在同一壳体内 B.流道两端直通吸口或排口 C.叶轮无中间隔板或端盖板 D.流道有一端直通吸口或排口 答案:C 第10 题:旋涡泵可能是________。 A.闭式叶轮配闭式流道 B.开式叶轮配闭式流道 C.开式叶轮配开式流道 D.B或C 答案:D 第11 题:旋涡泵叶片采用________。 A.前弯 B.后弯 C.径向 D.三种都有 答案:D 第12 题:开式旋涡泵采用向心开式流道代替闭式流道是为了________。A.提高效率 B.提高自吸能力 C.降低必需汽蚀余量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业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 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_ _、、 _ 和_ 、_ _ 六个中断标志位。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 (A) 定时中断 (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 (C) 外部串行中断 (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 (B) 同一时间同一级别的多中断请求,将形成阻塞,系统无法响应。() (C) 低优先级中断请求不能中断高优先级中断请求,但是高优先级中断请求 能中断低优先级中断请求。() (D) 同级中断不能嵌套。() 5.在一般情况下8051单片机允许同级中断嵌套。() 6.各中断源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是否能任意设定? () 7.89C51单片机五个中断源中优先级是高的是外部中断0,优先级是低的是串行口中断。() 8.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申请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中。 (A)TMOD (B)TCON/SCON (C)IE (D)IP 9. 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 IE的内容应是() (A)98H (B)84H (C)42 (D)22H 10.编写出外部中断1为负跳沿触发的中断初始化程序。 11.什么是中断?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12. 什么是中断源?MCS-51有哪些中断源?各有什么特点? 13. 什么是中断嵌套? 14.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15. 中断请求撤除的有哪三种方式? 16.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有哪三大作用? 17. 把教材的P82页的图改为中断实现,用负跳变方式,中断0(INT0)显示“L2”,中断1(INT1)显示“H3”。(可参考第四章的电子教案中的例子) 18.第5章课后作业第9题。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答案 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0013)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 IE0 、_TF0_、IE1 、 TF1_ 和_TI 、_RI_六个中断标志位。【实际上只能查询TF0、TF1、TI、RI】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D) (A) 定时中断 (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 (C) 外部串行中断 (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D ) (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YES)

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 习题解答 5-1 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d d S ,R 之间为什么要有约束?当违反约束条件时,输出端Q 、Q 会出现什么情况?试举例说明。 解: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d R 和d S 之间的约束条件是:不允许d R 和d S 同时为0。当违反约束条件即当d R =d S =0时,Q 、Q 端将同时为1,作为基本存储单元来说,这既不是0状态,又不是1状态,没有意义。 5-2 试列出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真值表,它的输入端R d 和S d 之间是否也要有约束?为什么? 解:真值表如右表所示、 Rd 、Sd 之同也要有约束条件,即不允许Rd=Sd=1, 否则Q 、Q 端会同时出现低电平。 5-3 画出图5-33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输出端Q 、Q 的电压波形,输入端 D D S R 、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图5-33 解:见下图: 5-4 画出图5-34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输出端Q 、Q 的电压波形,输入端S D 、R D 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图5-34 解:见下图: 5-5 图5-35所示为一个防抖动输出的开关电路。当拨动开关S时,由于开关触点接R S、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Q端对应的电压波形。 通瞬间发生振颤,D D 图5-35 解:见下图:

5-6 在图5-36电路中、若CP、S、R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Q端与之对应的电压波形。假定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 图5-36 解:见下图: 5-7 在图5-37(a)所示的主从RS触发器中,CP、R、S的波形如图5-37(b)所示,试画Q、Q和Q的波形图。 出相应的Q m、 m 图5-37 解:主从RS触发器的工作过程是:在CP=l期间主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但输出端并不改变状态,只有当CP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甚才翻转,称为下降沿触发。根据主从RS 触发器状态转换图可画出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第五章 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 D )A.恢复党的思想路线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3.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B ) A.根本目的B.根本任务 C.发展动力D.根本特征 5.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 D ) A.1980年B.1982年 C.1978年D.1992年 6.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 7.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C ) A.刘少奇 B.毛泽东C.陈云 D.周恩来 8.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 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C )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是:( A )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D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进行改革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E.实现按劳分配 12.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ABDE ) A.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B.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 C.民族特色与基本特征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E.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 13.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E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 E.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结论 14.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CDE )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共同富裕 15.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是( ABCD ) A.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C.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6.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A.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B.由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决定的

第5章_课后习题答案

第5章习题解答 5-1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的R d,S d之间为什么要有约束?当违反约束条件时,输出端Q、Q会出现什么情况?试举例说明。 解: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的R d和S d之间的约束条件是:不允许R d和S d同时为0。当违反约束条件即当R d=S d=0时,Q、Q端将同时为1,作为基本存储单元来说,这既不是0状态,又不是1状态,没有意义。 5-2试列出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的真值表,它的输入端R d和S d之间是否也要有约束?为什么? 解:真值表如右表所示、 Rd、Sd之同也要有约束条件,即不允许Rd=Sd=1, 否则Q、Q端会同时出现低电平。 5-3画出图5-33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输出端Q、Q的电压波形,输入端R D、S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D 图5-33 解:见下图: 5-4画出图5-34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输出端Q、Q的电压波形,输入端S D、R D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图5-34 解:见下图: 5-5图5-35所示为一个防抖动输出的开关电路。当拨动开关S时,由于开关触点接通瞬间发生振颤,R D、S D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Q端对应的电压波形。 图5-35 解:见下图:

5-6在图5-36电路中、若CP、S、R的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Q端与之对 应的电压波形。假定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 图5-36 解:见下图: 5-7在图5-37(a)所示的主从RS触发器中,CP、R、S的波形如图5-37(b)所示,试画出相应的Q m、Q m、Q和Q的波形图。 图5-37 解:主从RS触发器的工作过程是:在CP=l期间主触发器接收输入信号,但输出端并不改变状态,只有当CP下降沿到来时从触发器甚才翻转,称为下降沿触发。根据主从RS 触发器状态转换图可画出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java考试题库第五章

5-1 下列关于容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容器是由若干个组建和容器组成的 B.容器是对图形界面中界面元素的一种管理 C.容器是一种对指定宽和高的矩形范围 D.容器都是可以独立的窗口 5-2 下列界面元素中,不是容器的是A A.List B.Frame C.Dialog D.Panel 5-3 下列关于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放在容器中的组件首先要定义,接着要初始化 B.放在容器中的多个组件是要进行布局的,默认的布局策略是FlowLayout C.容器中所有组件都是事件组件,都可以产生事件对象 D.事件处理是忧监听者定义的方法来实现的 5-4 下列关于组件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A.组件类中包含了文本组件类(TextComponent)和菜单组件类(MenuComponent) B.标签(Label)和按钮(Button)是组件类(Component)的子类 C.面板(Panel)和窗口(Window)是容器类(Container)的子类 D.文本框(TextField)和文本区(TextArea)是文本组件类(TextComponent)的子类 5-5 在对下列语句的解释中,错误的是C but.addActionListener(this); A.but是某种事件对象,如按钮事件对象 B.t his表示当前容器 C.A ctionListener是动作事件的监听者 D.该语句的功能是将but对象注册为this对象的监听者 5-6 所有事件类的父类是C A.ActionEvent B.AwtEvent C.KeyEvent D.MouseEvent 5-7 所有GUI标准组件类的父类是C A.Buttom B.List C.Component D.Container 5-8 下列各种布局管理器中Window类、Dialog类和Frame类的默认布局是C A.FlowLayout B.CardLayout C.BorderLayout D.GridLayout 5-9 在下列各种容器中,最简单的无边框的又不能移动和缩放的只能包含在另一种容器中的容器是D A.Window B.Dialog C.Frame D.Panel 5-10 下列关于菜单和对话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Frame容器是可以容纳菜单组件的容器 B.菜单条中可包含若干个菜单,菜单中又可包含若干菜单项,菜单项中还可包含菜单子项 C.对话框与Frame一样都可作为程序的最外层容器 D.对话框内不含有菜单条,它由Frame弹出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后习题解答(第五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5.1 一个点电荷 Q 与无穷大导体平面相距为d ,如果把它移动到无穷远处,需要作多少功? 解:用镜像法计算。导体面上的感应电荷的影响用镜像电荷来代替,镜像电荷的大小为-Q ,位于和原电荷对称的位置。当电荷Q 离导体板的距离为x 时,电荷Q 受到的静电力为 2 )2(042x Q F επ-= 静电力为引力,要将其移动到无穷远处,必须加一个和静电力相反的外力 2 ) 2(0 42 x Q f επ= 在移动过程中,外力f 所作的功为 d Q d dx d x Q dx f 0 16220162 επεπ=?∞?∞= 当用外力将电荷Q 移动到无穷远处时,同时也要将镜像电荷移动到无穷远处,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外力作的总功为d q 8/2επ。 也可以用静电能计算。在移动以前,系统的静电能等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d Q d Q Q d Q Q q q W 0 82)2(04)(21)2(04212 2211121επεπεπ??-=-+-=+= 移动点电荷Q 到无穷远处以后,系统的静电能为零。因此,在这

个过程中,外力作功等于系统静电能的增量,即外力作功为d q 8/2 επ。 5.2 一个点电荷放在直角导体部(如图5-1),求出所有镜像电荷的 位置和大小。 解:需要加三个镜像电荷代替 导体面上的感应电荷。在(-a ,d ) 处,镜像电荷为-q ,在(错误!无效。 镜像电荷为q ,在(a ,-d )处,镜 像电荷为-q 。5.3 证明:一个点电荷q 和一个带有电 荷Q 、半径为R 的导体球之间的作用力为 ]2) 22(2[0 4R D DRq D D q R Q q F --+= ε π 其中D 是q 到球心的距离(D >R )。 证明:使用镜像法分析。由于导体球不接地,本身又带电Q ,必须在导体球加上两个镜像电荷来等效导体球对球外的影响。在距离球心b=R 2/D 处,镜像电荷为q '= -Rq/D ;在球心处,镜像电荷为 D Rq Q q Q q /2 +='-=。点电荷 q 受导体球的作用力就等于球两个镜像 电荷对q 的作用力,即 ]2 )2(2[04]2)(22[04D R D D q R D D q R Q q b D q D q q F --++ =-'+=επεπ ]2)22(2[0 4R D DRq D D q R Q q --+=επ 5.4 两个点电荷+Q 和-Q 位于一个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的直径的延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五章 1. 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 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 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相反的系:L 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是SAC 1和SAC 2以及SMC 1和SMC 2. SAC 1和SAC 2分别相切于LAC 的A 和B SMC 1和SMC 2则分别相交于LMC 的A 1和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3)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 +10Q AVC(Q)=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所以当Q=10时,6=MIN AVC 5.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 2-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 求:(1) 固定成本的值.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MC= 3Q 2 -30Q+100 所以TC(Q)=Q 3-15Q 2+100Q+M 当Q=10时 (1) 固定成本值:500 O MC Q LMC SMC 1 SAC 1 SAC 2 SMC 2 LAC A 1 B 1 Q 1 Q 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A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