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及检测.
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和检测方法介绍

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和检测方法介绍一、水泥▲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1、硅酸盐水泥熟料是指以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其中硅酸钙矿物含量不小于66%(以质量计),氧化钙和氧化硅质量比不小于2.0。
2、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熟料含量不低于80%且小于95%,也就是说,允许活性混合材料的掺加量大于5%且不超过20%,其中允许不超过8%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5%的窑灰代替(窑灰符合JC/T742)。
3、只有P•Ⅱ硅酸盐水泥允许添加不超过5%的石灰石。
4、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没有32.5和32.5R。
6、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不大于水泥质量0.5%的助磨剂。
助磨剂应符合 JC/T 667的规定。
7、硅酸盐水泥分6个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4个强度等级,其他水泥分6个强度等级。
P•O42.5、P•O42.5R水泥的3d抗压强度分别不低于17MPa、22 MPa,3d抗折强度分别不低于3.5MPa、4.0MPa。
8、普通硅酸盐水泥氧化镁含量不超过5.0%,三氧化硫不超过3.5%。
9、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来折算,低碱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0、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硅酸盐水泥为390min)。
11、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细度)不小于300m2/kg。
(地铁工程要求小于350 m2/kg)12、当用户需要时,生产者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d内寄发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检验结果(检验报告),32d内补报28d强度的检验结果(报告)。
13、水泥安定性仲裁检验应在取样之日起10d内完成。
14、依据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散装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以不超过500t为一批;依据DB11/385-2006《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规定,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每1000t抽检不少于一次。
最新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项目及频率

1、水泥
2、在氯盐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宜采用低氯离子含量旳水泥,不适宜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3、在硫酸盐化学侵蚀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应采用低C3A含量旳水泥,且胶凝材料抗蚀系数(56d)不得不不小于0.80 。
胶凝材料抗蚀系数按附录F
检查。
2、粉煤灰
3、磨细矿渣粉
5、细骨料
2、应采用岩相法检查细骨料旳矿物构成和类型,再按迅速砂浆棒法进行迅速砂浆棒膨胀率进行检查,迅速砂浆棒膨胀率应不不小于3.0%,0.10(含)~0.20(不含)%时,混凝土旳碱含量应满足表6.3.2规定;0.20(含)~0.30(不含)%时,还应对混凝土采用克制碱-骨料反应旳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克制有效。
梁体、轨道板、轨枕、接触网支柱等构件中使用旳细骨料旳迅速砂浆棒膨胀率应不不小于0.20%。
3、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旳含泥量应不不小于2.0%,吸水率不不小于1%;
4、当细骨料中具有颗粒状旳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查,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规定时,方能采用。
6、粗骨料
过钢筋最小间距旳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不小于25mm。
2、应采用岩相法检查粗骨料旳矿物构成,若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不不小于0.10%,否则按《验标》第旳规定采用技术措施。
不得使用品有碱—硅酸反应活性矿物旳骨料。
7、聚羧酸系减水剂
2、抽检试验用水泥宜为工程用水泥。
8、高效减水剂
2、抽检试验用水泥宜为工程用水泥。
9、引气剂
2、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液物可不作规定外,其他质量规定同拌合用水一致。
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

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为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采取有效的检测和控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1.1 原材料检测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矿粉和掺合料等。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检测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首要步骤之一。
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测试手段进行检验。
骨料的检测包括粒度和含泥量的测定,这些参数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都有重要影响。
矿粉和掺合料的检测主要包括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化学成分的测定,以及对其具体功能的评估。
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工程需求和原材料特性来确定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的合理比例。
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用量,并确保工程的经济性。
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通过对原材料的详细分析和试验数据的统计,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辅助进行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1.3 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至关重要。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通常通过试块试验来进行,包括压力试验、弯曲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等。
试块试验需要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采集混凝土试块的养护期间的温度、湿度和变形等数据,以便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2.1 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需要从施工工艺的角度进行考虑。
施工工艺的合理控制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等环节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比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防止水灰比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振捣过程中的振动时间、频率和强度等参数也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空洞等缺陷。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是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对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一、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水泥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
根据水泥的种类和性能,水泥可以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耐火水泥等;骨料主要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粉煤灰是指在煤的燃烧过程中得到的灰烬,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增塑剂、缓凝剂等。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水泥的标号、骨料粒径、粉煤灰掺量、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种类等。
这些指标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变形性等密切相关。
二、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方法1. 水泥试验检测水泥是水泥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其质量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水泥的试验检测一般包括外观和结合水的检测、减水比检测、凝结时间检测、标度比表观密度检测、抗折强度检测、抗压强度检测等。
2. 骨料试验检测骨料是水泥混凝土中的主要填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
骨料的试验检测一般包括骨料颗粒形状和表面性状检测、骨料含量检测、骨料相对密度检测、骨料吸水率检测等。
3. 粉煤灰试验检测粉煤灰是混凝土中的一种常用掺合料,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对粉煤灰的试验检测一般包括粉煤灰含量检测、粉煤灰细度检测、粉煤灰活性指标检测等。
4. 外加剂试验检测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按一定比例掺入的具有特定作用的材料。
对外加剂的试验检测一般包括外加剂掺量检测、外加剂种类及性能检测等。
三、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1. 水泥质量控制在水泥的贮存、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泥受潮、结块,以免影响其使用性能。
对于已经结块的水泥,应进行筛分处理,去除结块颗粒。
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时,应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以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混凝土构件原材料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

混凝土构件原材料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一、引言混凝土构件是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构件,其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而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从原材料的检测开始。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构件原材料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
二、水泥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1.外观检查首先,需要对水泥的外观进行检查。
水泥应该是细粉状的,没有结块和凝块,并且颜色应该均匀。
如果发现水泥外观存在异常,说明水泥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试验数据检测在水泥的质量控制中,常用的试验数据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等。
初凝时间是指水泥混合水后,混合物开始凝固的时间;终凝时间是指水泥混合水后,混合物完全凝固的时间。
这两个时间的检测可以通过标准试验方法进行。
强度是指水泥混合水后,混合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抗压强度。
强度的检测需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进行。
3.质量控制在水泥的质量控制中,需要对水泥的生产厂家进行评估,以确保水泥的质量。
同时,在施工场地需要对水泥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水泥的放置、存储、搅拌等进行监测。
三、骨料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1.石子的检测骨料主要包括石子和沙子。
首先,需要对石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检查。
同时,还需要检测石子的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质。
2.沙子的检测沙子的检测主要包括颜色、粗细度、含泥量等。
同时,需要对沙子的筛分、吸水率、密度等进行检测。
3.质量控制在骨料的质量控制中,需要对骨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评估,以确保骨料的质量。
同时,在施工场地需要对骨料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骨料的放置、存储、搅拌等进行监测。
四、混凝土的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混凝土的检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抗压强度的试验需要遵循GB/T 50081-2002《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
2.混凝土的密度检测混凝土密度的检测可以通过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一、引言混凝土是目前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的优点包括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
然而,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原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试验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标准以及常见的混凝土试验方法。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择水泥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品种:常用的水泥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不同的工程需要使用不同的水泥品种。
- 标号:水泥的标号代表了其抗压强度,一般情况下主要有32.5型、42.5型、52.5型等,根据工程的需求选择不同标号的水泥。
- 质量: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检测。
2. 砂混凝土中的砂主要用于填充和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砂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粒径:砂的粒径应适中,过粗或过细的砂都不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
- 含泥量:砂中的泥质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 清洁度:砂应干净无杂质,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3. 石子石子是混凝土中的骨料,主要用于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石子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 粒径:石子的粒径应适中,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混凝土的强度。
- 强度:石子的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清洁度:石子应干净无泥土等杂质。
4. 混凝土试验混凝土试验是评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试验方法:- 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测量混凝土在压力下的承载能力来评估其强度。
- 弯曲强度试验:通过施加弯曲力来评估混凝土的弯曲能力。
- 拉伸强度试验:通过施加拉力来评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 钢筋粘结试验:评估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强度。
- 压浆试验:检测混凝土的工作性。
这些试验方法通过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出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并作为评估施工质量的依据。
三、结论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其质量取决于原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试验结果。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和特点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也是混凝土硬化的重要胶凝材料。
水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硅酸盐水泥、硅酸盐铁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水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强度、硬化速度、耐久性和抗裂性等方面。
2. 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主要是砂、碎石和砾石等。
骨料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骨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强度、抗压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3. 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对水泥浆或混凝土进行掺加,以改善其性能或降低成本的材料。
外加剂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掺合料、增塑剂、减水剂等。
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内容和方法1. 水泥的检测:水泥的检测主要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两个方面。
物理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比表面积、初始凝结时间、压缩强度等指标的测试,而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等成分的含量检测。
2. 骨料的检测:骨料的检测主要包括骨料颗粒形状和表面性质的检测、骨料粘附物含量的检测、骨料强度的检测等内容。
3. 外加剂的检测:外加剂的检测主要包括外加剂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测试、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试等内容。
通过以上检测内容及方法的实施,可以全面了解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用: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上,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的优质原材料,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颗粒形状、均匀度、强度等指标。
2. 加强仓储和运输管理:混凝土原材料在仓储和运输中易受潮、受污染,因此要加强对原材料的仓储和运输管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及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检测

第一章 混凝土综论
第三节 水泥硬化原理及影响因素 1.水泥硬化原理
水泥的水化是水泥熟料组分、石膏和水之间一系列化学反应 的叠加,并导致凝结和硬化。水泥水化初期生成凝聚结构,随着 水化的继续进行生成结晶结构。结晶结构比凝聚结构的强度大得 多。水泥浆体就是这样获得强度而硬化的。随着水化继续进行, 从溶液中析出新的晶体和水化硅酸钙凝胶不断充满在结构空间中, 水泥浆体的强度也不断得到增长。 2.影响水泥硬化的因素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性能主要有:不容物、烧失量、三氧 化硫、氧化镁、氯离子含量、碱含量; 3.铁路规范的其他要求
用于铁路工程的水泥,除了常规性能外,还增加了游离氧化 钙、助磨剂种类及掺量、石膏种类及掺量、混合材种类及掺量、 熟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等。
第一部分 混凝土原材料
第五节 水泥的各项性能对水泥及混凝土的影响 1.细度(比表面积)
第一部分 混凝土原材料
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且颗粒级配恰当的水泥,可以获得较好的流变 性能。 1.2 缺点
水泥过细,会增加水泥用水量,从而降低水泥用水量;另外 比表面积过大,加快水泥水化反应,产生大量水化热,是引起混 凝土早期裂纹的因素之一。 2. 凝结时间
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矿物主要是C3S和C3A,在熟料磨细时掺 加适量二水石膏,不仅可以调节凝结时间,还可以提高早期强度, 降低干缩变形,改善耐蚀性、抗冻性、抗渗性等,如果 磨机温度过高,引起二水石膏失水,石膏就会失去调
(2)早期强度较高,但绝对值不高,它的强度基本在3d以内就 发挥出来,以后基本不再增长,甚至倒缩。 3.4 铁铝酸四钙(C4AF)
遇水反应快,水化热较高,强度较低,但对水泥抗折强度起 重要作用,耐磨性、耐化学侵蚀性好,耐干缩性好。其过程反应 的特点:
混凝土原材料及检测.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3) 制作碳化石灰板 石灰粉还可与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或轻质骨 料加水拌和成型,然后用CO2进行人工碳化,制成碳化石 灰板。其加工性能好,适合作非承重的内隔墙板、天花 板。 (4) 制作硅酸盐制品 石灰粉可与含硅材料混合(如天然砂、粉煤灰、 炉渣等)经加工养护制成硅酸盐制品,如灰砂砖、粉煤 灰砖、砌块等。
混凝土原材料及检测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2 水泥 2.3 骨料
2.4
粉煤灰 、2.5矿粉、2.6硅灰
2.7 外加剂 2.8 砂浆、混凝土用水 2.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评定
2.1
2.1.1 石灰
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是人类在建筑中最早使用的胶凝材料之一, 因其原材料蕴藏丰富,分布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廉,使用方便,所以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3) 孔隙率大,强度低 在施工中为了保证石膏浆体有良好的流动性,其 加水量为水化反应中理论加水量的3~4倍,石膏凝结后, 多余水分挥发后留下大量孔隙(孔隙率可达50%~60%)。 因此建筑石膏质轻、隔热、吸声性好,且具有一定的调 温调湿性,是良好的室内装饰材料。但石膏制品的强度 低、吸水率大。 (4) 耐水性、抗冻性差 建筑石膏制品软化系数小(为0.2~0.3),耐水 性差,若吸水后受冻,将因水分结冰而崩裂,故建筑石 膏的耐水性和抗冻性都较差,不宜用于室外。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1.4 石灰的特性 (1) 保水性和可塑性好 生石灰熟化成的石灰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可塑 性,用来配制建筑砂浆可显著提高砂浆的和易性,便于 施工。 (2) 吸湿性强 生石灰吸湿性强,保水性好,是传统的干燥剂。 (3) 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石灰浆的碳化很慢,且Ca(OH)2结晶量很少,因而 硬化慢、强度很低。如石灰砂浆(1∶3)28 d抗压强度 通常只有0.2~0.5 MPa,不宜用于重要建筑物的基础。
混凝土中原材料的检测标准

混凝土中原材料的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砂、水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等指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中原材料的检测标准进行规范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水泥的检测标准1.外观质量水泥的外观应为均匀的灰色或深灰色粉末状物质,不能有明显的结块、凝固、变色、异味等现象。
2.化学成分水泥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200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氧化物含量、硅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等指标。
3.物理性质水泥的物理性质包括细度、比表面积、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346-2011《水泥细度及比表面积测定方法》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三、骨料的检测标准1.外观质量骨料的外观应为坚硬、均匀、色泽均匀、无裂纹、无破碎、无破损、无粘土、泥块和其他杂物等。
2.物理性质骨料的物理性质包括颗粒形状、颗粒大小、相对密度、吸水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天然骨料及人工骨料性能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化学成分骨料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骨料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硅酸盐含量、碳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等指标。
四、砂的检测标准1.外观质量砂的外观应为均匀、色泽均匀、无结块、无石粉、无泥块等。
2.物理性质砂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颗粒形状、颗粒大小、相对密度、吸水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8-2011《砂性能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3.化学成分砂的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9-2011《砂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含水率、粘土含量、硫酸盐含量等指标。
五、水的检测标准1.外观质量水应为清澈透明的液体,不得有异味、杂质等。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项目及频率

1、水泥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检验规定抽样检验1 比表面积 300~40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按GB/T8074检验 √每厂家、每编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
√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1任何新选货源;2使用同厂家、同出厂编号的水泥达6个月。
施工单位抽样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 同厂家、同出厂编号、同生产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样试验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10%进行见证试验,但至少一次。
水泥出厂日期达3个月施工单位抽检一次,监理单2 凝结时间初凝≥45min,终凝≤600min[硅酸盐水泥终凝≤390min] 按GB/T1346检验 √ √ √3 安定性 沸煮法合格(沸煮法和雷氏夹法,以雷氏夹法为准,指针变化≤5mm)按GB/T1346检验 √ √ √4 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按GB/T17671检验 √ √ √ 3d 28d 3d 28d42.5 ≥3.5≥42.5≥17.0≥6.542.5R ≥4.0≥22.05 烧失量 ≤5.0%(硅酸盐水泥P.I≤3.0%,PII≤3.5%) 按GB/T176检验 √ √6 游离氧化钙≤1.0% 按GB/T176检验 √ √7 氧化镁含量a ≤5.0% 按GB/T176检验 √ √8 三氧化硫含量 ≤3.5% 按GB/T176检验 √ √9 氯离子含量b ≤0.06% 按CJ/T420检验 √ √10 碱含量 ≤0.60% 按GB/T176检验 √ √11 助磨剂种类及掺量详见GB175-2022的5.2按GB/T175的相关规定检验√12 石膏种类及掺量详见GB175-2022的5.2 √13 混合材料种类及掺量详见GB175-2022的5.2 √114 熟料中的C3A含量非氯盐环境下不应超8%按GB/T21372的相关规定检验√位见证检验。
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

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
建筑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建筑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水,因此对这些原材料的检测和管理成为建筑混凝土品质保障的重要环节。
一、水泥的检测及管理
水泥是建筑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一般由熟料和石膏制成。
其检测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检测合格的水泥应具有符合标准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2.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贮存期限和方法规定贮存,以保证质量。
3.每种水泥应标识清晰,以免混淆。
4.水泥应按规定的数量、质量、票据等程序验收并记录,遇到超标、失效、异物等情况应予以退换。
1.检测合格的石子应直径大小均匀,表面洁净、不带泥和漏筛率符合规定。
2.不得使用裂纹、毛边、混沙、混泥或姜丝等有害物质的石料。
3.石子在现场应按规定的保管方法妥善保存,并标识清晰以避免混淆。
2.不得使用混有泥、混杂有垃圾、夹有石块或未经筛分的砂。
1.检测合格的水应符合建筑混凝土标准中关于水的要求。
2.不得使用浑浊、混沙、混泥、混有油类污染物和过度含氯离子的水。
3.水应在现场严格控制用量,并按规定的方式加入混合料中。
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检测报告

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检测报告范本一:正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混凝土及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以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通过对混凝土样本进行实验室试验,可以了解其强度、耐久性、可塑性等指标,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检测方法和设备2.1 混凝土样本制备2.2 强度试验2.3 密度试验2.4 凝结时间试验2.5 硫酸盐含量试验2.6 水分含量试验2.7 粒径分析试验3. 试验结果和分析3.1 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3.2 密度试验结果及分析3.3 凝结时间试验结果及分析3.4 硫酸盐含量试验结果及分析3.5 水分含量试验结果及分析3.6 粒径分析试验结果及分析4.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 本次混凝土样本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4.2 混凝土的密度在合理范围内。
4.3 凝结时间满足工程需求。
4.4 硫酸盐含量低于标准限值。
4.5 水分含量符合要求。
4.6 粒径分布合理。
附件:1. 混凝土样本试验报告2. 设备照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 混凝土质量标准:国家对混凝土质量的相关要求。
2. 设计要求:施工设计中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
3. 密度: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4. 凝结时间:混凝土凝结成型所需的时间。
5. 硫酸盐含量:混凝土中硫酸盐的含量。
6. 水分含量:单位质量混凝土中的水分质量。
7. 粒径分析:对混凝土中颗粒粒径进行测定和分析。
范本二:正文:1. 简介本文档是混凝土及原材料试验检测的报告,旨在对混凝土样本进行检测,评估其质量和性能。
通过实验室试验,可以了解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可塑性等指标,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 检测方法和设备2.1 混凝土样本制备2.1.1 原材料准备2.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1.3 混凝土样本制备方法2.2 强度试验方法2.3 密度试验方法2.4 冻融循环试验方法2.5 硫酸盐含量试验方法2.6 抗渗性试验方法3. 试验结果和分析3.1 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3.1.1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3.1.2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3.1.3 抗拉强度试验结果3.2 密度试验结果及分析3.3 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及分析3.4 硫酸盐含量试验结果及分析3.5 抗渗性试验结果及分析4. 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4.1 混凝土样本的强度满足要求。
混凝土检测方案

混凝土检测方案第1篇混凝土检测方案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与耐久性。
为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特制定本混凝土检测方案。
本方案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 50107-2010)等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全面检测。
二、检测目的1. 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合格;2. 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3. 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及耐久性;4. 为工程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三、检测项目及方法1. 原材料检测(1)水泥:检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采用试验方法见《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1999)。
(2)粗细骨料:检测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等指标,采用试验方法见《建筑用砂、石质量检验方法》(GB/T 14684-2011)。
(3)外加剂:检测减水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等指标,采用试验方法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2. 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1)坍落度: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采用试验方法见《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16)。
(2)强度: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采用试验方法见《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 50107-2010)。
3. 结构检测(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试验方法见《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采用试验方法见《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
四、检测流程1. 原材料检测:在原材料进场时,按批次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
2. 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坍落度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要求混凝土原材料通常包含了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等,由于原材料来源广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
对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所进行的检测工作,主要是水泥、粉煤灰、砂、碎石以及外加剂的性能。
(1)水泥质量检测项目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等;(2)砂子质量检测项目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等;(3)碎石的检测项目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压碎值指标;(4)粉煤灰质量检测包括细度、需水量比、活性等指标,矿粉主要检测流动度比、比表面积、活性等指标;(5)外加剂质量检测包括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和外加剂匀质性。
混凝土性能方面的检测主要是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外加剂匀质性的检测主要是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在对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时,需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水泥的质量控制在水泥采购时还需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保障水泥的质量。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水泥应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分批存储,并采用防潮措施;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d内,寄出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检验结果,32d内补报28d强度的检验结果。
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砂的质量控制当对混凝土中砂进行选取时,天然砂应选择中砂。
天然砂中含泥量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天然砂中含泥量应为:当≥C60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应<2.0%,当混凝土强度为C55~C30时,砂的含泥量应<3.0%,而当低于C30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应<5.0%;(3)碎石的质量控制碎石的粒形和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
当对混凝土中碎石进行选取时,初次使用某个石场的碎石应测定其压碎值,压碎值大的石子不能用于生产高标号混凝土。
针片状多、级配不好的碎石空隙率大,导致混凝土可泵性差,需要较多砂和水泥填充,经济性差,应避免使用。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公路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泥混凝土是公路工程中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起着承载、隔离、保护等重要作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的安全、耐久和经济效益。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一、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针对水泥的试验检测主要包括外观、标号、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比表面积、强度发展等指标。
合格的水泥应该外观均匀无结块,标号符合要求,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符合要求,比表面积应符合标准要求,强度发展应符合设计要求。
3.外加剂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辅助材料,其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性能。
对外加剂的试验检测主要包括外观、化学成分、水分含量、密度、盐含量、PH值等指标。
合格的外加剂应该外观均匀无结块,化学成分符合设计要求,水分含量、密度、盐含量、PH值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
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检测主要包括水灰比、砂率、石子用量等指标。
合格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该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砂率、石子用量等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1.加强供应商管理公路工程中使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通常由供应商提供,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是保障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重要手段。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供应商准入审核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签订供应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2.严格进场检验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应当进行严格的进场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检验内容应当涵盖原材料的外观、标号、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比表面积、强度发展、粒径分布、表观密度、含泥量、含石量、化学成分、水分含量、密度、盐含量、PH值等指标。
3.加强现场监理在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应当加强现场监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标准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及外观效果。
因此,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水泥的检测标准1.外观检测水泥应为灰白色或浅灰色,不得有烧焦、变色、结块、裂纹等现象。
2.物理性质检测(1)比表面积:不得小于300平方米/千克。
(2)细度:筛余物不得超过0.08%。
(3)标准稠度:应在28±3厘米之间。
(4)初始凝结时间:不得早于45分钟,晚于10小时。
(5)终凝结时间:不得早于6小时,晚于12小时。
3.化学成分检测(1)氧化铁含量:不得超过3.5%。
(2)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0%。
(3)氧化钙含量:不得超过65.0%。
(4)硅酸盐含量:不得低于20.0%。
三、砂的检测标准1.外观检测砂应为细腻、均匀、无杂质、无腐蚀性、无臭味的天然石英砂。
2.物理性质检测(1)坚硬度:不得低于5.0。
(2)砂含量:不得超过3.0%。
(3)粘土含量:不得超过1.0%。
(4)含水率:不得超过3.0%。
(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5.0%。
3.化学成分检测(1)二氧化硅含量:不得低于95.0%。
(2)氧化铁含量:不得超过1.5%。
(3)氧化钙含量:不得超过1.0%。
(4)碱含量:不得超过0.75%。
四、石子的检测标准1.外观检测石子应为无裂痕、无尖角、无扁平、表面平整、无破碎、无涂层的天然石子。
2.物理性质检测(1)密度:不得低于2.6克/立方厘米。
(2)强度:抗压强度不得低于10.0兆帕。
(3)吸水率:不得超过5.0%。
(4)含泥量:不得超过1.0%。
(5)含碱量:不得超过1.0%。
3.化学成分检测(1)氧化铁含量:不得超过2.0%。
(2)氧化钙含量:不得超过3.0%。
(3)硅酸盐含量:不得低于50.0%。
五、水的检测标准1.外观检测水应为清澈、无色、无异味、无悬浮物的自来水或深井水。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在我们生活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而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非常重要,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一、混凝土原材料检测1.水泥检测水泥是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水泥的主要指标包括标号、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强度等。
在施工前,需要对水泥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骨料检测混凝土中的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矿粉等,其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掺合料的主要指标包括细度、含量、化学成分等。
在施工前需要对掺合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合格。
4.外加剂检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1.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和工作性能。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搅拌均匀度控制搅拌均匀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避免发生分离和沉积现象。
3.浇筑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避免发生分层或气孔现象。
同时需要控制浇筑温度,避免发生温度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过程中需要控制温湿度,避免太早脱模或养护不足,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通过以上原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监测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商品混凝土已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探讨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方法,以帮助工程师和建筑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技术。
一、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等。
这些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商品混凝土的最终性能。
1、水泥:水泥是商品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对其强度和耐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作为商品混凝土的水泥来源。
选择水泥时,应关注其强度等级、水化热、安定性等指标。
2、骨料:骨料是商品混凝土中的骨架,对其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粒径大小,骨料可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主要有卵石和碎石,细骨料主要有河砂和机制砂。
选择骨料时,应关注其粒径组合、强度、吸水性、含泥量等指标。
3、外加剂:外加剂是商品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流变性能、强度、耐久性等具有显著影响。
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等是常用的外加剂。
选择外加剂时,应关注其与混凝土原材料的相容性、减水率、引气量等指标。
二、混凝土试验为了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一系列试验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试验方法:1、坍落度试验:坍落度试验是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能。
通过测量坍落度值,可以评估混凝土的稠度、和易性等性能。
2、强度试验:强度试验是评估商品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在规定龄期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可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从而保证其满足设计要求。
3、抗裂试验:抗裂试验是为了评估商品混凝土在不同环境下的抗裂性能。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干缩试验、抗冻试验、抗渗试验等,以检测其抗裂性能。
4、耐久性试验:耐久性试验包括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抗碳化试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等,以评估商品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1.5 石灰的应用 (1) 石灰砂浆和石灰乳涂料 将熟化好的石灰膏或石灰粉加水稀释成石灰乳, 用作内墙及天棚粉刷的涂料;如果掺入适量的砂或水泥 和砂,即可配制成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用于墙体砌筑 或内墙、顶棚抹面。 (2) 配制灰土和三合土 石灰粉与黏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可制成石灰土, 或与黏土、砂石、炉渣等填料拌制成三合土,夯实后主 要用在一些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和公路的路基上, 其强度和耐久性比石灰或黏土都高。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3) 消石灰粉:由生石灰加适量水充分消化所得, 呈粉末状,主要成分为Ca(OH)2。 (4) 石灰膏:由块状生石灰加过量水(为块状生石 灰体积的3~4倍),经熟化、沉淀、陈伏而得到的膏状 体。石灰膏含水约50%。 (5) 石灰乳:熟化好的石灰膏或石灰粉加入过量的 水(为石灰质量的2.5~3倍)稀释后得到的浆体。 因石灰原料中常含有一些碳酸镁成分,所以经煅 烧生成的生石灰中,也相应含有氧化镁成分。根据氧化 镁的含量不同分为:钙质生石灰(MgO≤5%)、镁质生 石灰(MgO>5%)、 钙质消石灰粉(MgO≤4%)、镁质消石灰粉(4% <MgO≤24%)、白云石质消石灰粉(24%<MgO≤30%)。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4) 耐水性差 由于Ca(OH)2能溶于水,长期受潮或受水浸泡会使 硬化的石灰溃散。若石灰浆体在完全硬化之前就处于潮 湿的环境中,石灰中的水分不能蒸发出去,其硬化就会 被阻止,所以石灰不宜在潮湿的环境中应用。 (5) 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石灰浆在硬化过程中要蒸发掉大量水分,引起体 积收缩,易出现干缩裂缝,因此除调成石灰乳作薄层粉 刷外,不宜单独使用。使用时常在其中掺加砂、麻刀、 纸筋等,以抵抗收缩引起的开裂和增加抗拉强度。
Hale Waihona Puke 2.1气硬性胶凝材料(3) 制作碳化石灰板 石灰粉还可与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或轻质骨 料加水拌和成型,然后用CO2进行人工碳化,制成碳化石 灰板。其加工性能好,适合作非承重的内隔墙板、天花 板。 (4) 制作硅酸盐制品 石灰粉可与含硅材料混合(如天然砂、粉煤灰、 炉渣等)经加工养护制成硅酸盐制品,如灰砂砖、粉煤 灰砖、砌块等。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1.1 石灰的生产简介 1. 石灰的原料 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料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 然岩石(如石灰石、白云石、白垩(è)等),也可利用 化学工业副产品,例如用电石(碳化钙)制取乙炔时的 电石渣,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即消石灰。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 石灰的生产 石灰石经过煅烧生成生石灰,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1.3 石灰的主要技术指标 我国建材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 479—1 992)、《建筑生石灰粉》(JC/T 480—1992)和《建筑 消石灰粉》(JC/T 481—1992)分别对生石灰、生石灰 粉及消石灰粉的主要技术指标作出相关的规定,见表2. 1~表2.3。根据建筑行业标准将石灰分成优等品、一等 品、合格品三个等级。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表内相 应某等级的规定时,则评定为该等级。若有一项低于合 格品指标时,则评定为不合格品。
混凝土原材料及检测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2 水泥 2.3 骨料
2.4
粉煤灰 、2.5矿粉、2.6硅灰
2.7 外加剂 2.8 砂浆、混凝土用水 2.9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评定
2.1
2.1.1 石灰
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灰是人类在建筑中最早使用的胶凝材料之一, 因其原材料蕴藏丰富,分布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廉,使用方便,所以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1.6石灰的贮存 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CO2生成CaCO3固体, 从而失去粘结力,所以在工地上贮存时要防止受潮,且 不宜贮存太多太久。另外,石灰熟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应将生石灰与可燃物分开保管,以免引起火灾。通 常生石灰进场后可立即陈伏,将贮存期变为陈伏期。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1.4 石灰的特性 (1) 保水性和可塑性好 生石灰熟化成的石灰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可塑 性,用来配制建筑砂浆可显著提高砂浆的和易性,便于 施工。 (2) 吸湿性强 生石灰吸湿性强,保水性好,是传统的干燥剂。 (3) 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石灰浆的碳化很慢,且Ca(OH)2结晶量很少,因而 硬化慢、强度很低。如石灰砂浆(1∶3)28 d抗压强度 通常只有0.2~0.5 MPa,不宜用于重要建筑物的基础。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2.1.1.2 石灰的品种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石灰有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 灰粉和建筑消石灰粉,包括块状生石灰、生石灰粉、消 石灰粉、石灰膏、石灰乳等几种形式。 (1) 块状生石灰:为直接煅烧所得的块状石灰,主 要成分为CaO。 (2) 生石灰粉:块状生石灰经破碎、磨细得到生石 灰粉,然后包装成袋待用。生石灰粉熟化快,不需提前 消化,直接加水使用即可。它具有提高功效、节约场地、 改善施工环境、硬化速度快、提高强度等优点;缺点是 成本高,不易储存。
CaCO3
900~1100 ℃CaO+CO
2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或灰色块状物质,其主要成分 是氧化钙。正常温度下煅烧得到的石灰疏松多孔,晶粒 细小,表观密度小,与水作用速度快。
2.1
气硬性胶凝材料
实际生产中,若煅烧温度过低或煅烧时间不充足, 则CaCO3不能完全分解,将生成青灰色的欠火石灰。使用 欠火石灰时,产浆量较低,质量较差,降低了石灰的利 用率;若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将生成颜色较 深、块状致密的过火石灰。过火石灰晶粒粗大,熟化极 慢。为避免过火石灰在使用后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 逐步水化膨胀,使硬化砂浆或石灰制品产生隆起、开裂 等破坏,在使用前必须使其熟化或将其除去。常采用的 方法是在熟化过程中首先将较大尺寸的过火石灰块利用 筛网等除去(同时也可除去较大的欠火石灰块,以改善 石灰质量),之后让石灰浆在储灰池中“陈伏”两周以 上,使较少的过火石灰充分熟化。陈伏期间,石灰浆表 面应留有一层水,隔绝空气,防止石灰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