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考试曲目教学文案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教学文案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教学文案

曲式分析考试曲目

曲式分析名词解释

旋律:一切横向音高关系都叫旋律。

节奏:音乐作品当中一切时值关系叫节奏。

和声:音乐作品中“纵向的音高关系”叫和声。

音响:凡是耳朵能听得到的包括乐音和噪音叫音响

旋律的常见音型:

冠音型(瀑布型):一个音乐片段中,最高音出现在全曲的第一个音(有时也会出现在第二个音上)。

疑问型:高音往上走,并且伴随一个大跳,一个片段的结尾是最高音。

大山型:旋律起伏大,歌唱性强,适合抒情性的音乐作品,把符头连起来像大山。

锯齿型:也有音乐起伏,起伏频率较高幅度较小。

直线型(射线型):同音反复较多,适合表现宣叙感,语言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

阶梯型:以某个音为核心,加上它的上下辅助音或是环绕为一个乐句。

离心型:“心”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音,离它越来越远的为“离心型”。

向心型:离“心”越来越近的为“向心型”。

节奏音型模式:

顺分:前长后短,增强歌唱性;

逆分:前短后长,增强语言性;

等分:前后相等,增强律动性;

切分:重音移位,增强动力性;

对分:节奏对称,增强形式性;

数分:特定数字关系,增强奇异性。

音乐的主题:是指音乐作品中,那些意义突出、性格鲜明、概括性强和可塑性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象的定义:当音乐真切地表达了某种特定环境中的人之情和事之景,而这些情景,有能在听者的心中引起相应的联想。

主题形象的分类:

概括性主题:当音乐主题主要依靠音乐自身运动规律而概括表达出某种抽象的情绪,就叫“概括性主题”。

歌唱性主题:以宽广如歌的旋律构成的曲调性主题。

律动行主题: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歌舞性主题:由“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特点结合而成。标题性主题:先择有针对性的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逼真的音乐形象。

客观描写性主题:以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音乐特点的声响、外形或运动作为模拟和描写对象。

性格刻画性主题:借用音乐的时代和风格特点,以特定的手法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

联想性主题:本身的形象不具体,但在标题作用下会产生具体联想的音乐主题。

单位的定义:曲式单位的划分及单位之间的关系,曲式中的单位与单位之间是不完全的二进制。

句法的含义:是曲式结构的一种组织方式,它适用于各级结构单位。它有助于音乐的内容表达,有助于作品的结构形成,也有助于作曲家的个性表现。

句法的类型:

单一句法:结构整体中,不包含明显的一级句逗所形成的句法类型。

并行句法:结构由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后部分开始处重复前部分的开始;真并行:原样重复至少一个单位;假并行:变化重复,包括变奏和位移的变化重复,但不包括逆行和倒影。

贯穿句法:并行句法的一种变化形式。一个一级句逗将整体一分为二,后部分开始出重复前部分的结束。

顶真句法:贯穿句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一个以及句逗把结构一分为二,后段落重复前结构的结束音儿开始。

对称句法:一个一级句逗吧整体一分为二,后部分参照前部分做逆行或反行(倒影)的对应进行。

分裂句法:在并行句法的基础上,后结构由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结果使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细碎的过程。

综合句法:分类句法的逆行式。在并行句法基础上,前部分被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从而使结构的整体形成一个由前到后逐步扩展的过程。

起承转合句法:“起”指核心材料的初次陈述;“承”指核心材料的重复巩固;“转”指核心材料的发展对比;“合”指核心材料的回归,终止式的强调。

二部性句法:结构整体被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前后结构在材料上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种开放的,特殊的句法类型。

三部性句法:结构整体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级句逗划分为若干段落,首尾段落为重复关系,中间部分则与前后形成对比。

乐段:以明确终止结束,能表达相对完整的乐思的基础性结构单位。

乐句:是介于乐段与乐节之间的单位。不能表达完整的乐思;和声上有终止但不稳定。

乐节:是介于乐句与乐汇之间的单位。远不能表达完整的乐思,但节奏上有停顿。

乐汇:最小的曲式单位。常有断开性的节奏,以跨小节的方式出现,并包含一个强拍。

单一调性:作品的调性始终统一在一个调性上。

开放调性:作品的开始与结束在不同的调性上。

一段曲式:是以某种类型的一个乐段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作品的曲式。

二段曲式:由功能不同的两个乐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曲式结构。

辨析:

复奏与复合:复奏是无调性变化,复合是有调性变化。

补充与扩充:补充在终止之后,扩中在终止之前。

乐段与乐段曲式:乐段曲式是完整的曲式类型,乐段是曲式单位。

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与有再现二段式的区别:

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的规模是乐段,只有一个终止;有再现的二段曲式的规模是两个乐段,所以至少有四个终止式。

曲式分析《死神与少女》

结构性质:无再现二段式或对比性二段式曲式

结构图示:□

A 43=Int 8+A 11(a 4+a '7)+Re 2+

B 16(b 8+b '8)+coda 6 d D

第一段:(1-19小节)为贯穿二句式乐段;

1-8小节为前奏;从第9小节开始进入主题,第一段分为两句第一句是9-12小节,第二句是13-19小节。

第一句的末尾与第二句开始产生变化重复是顶针关系,第一句的材料钢琴声部是柱式同音反复,和弦和左手交替演奏,旋律音型是锯齿型和阶梯上行,节奏整体式逆分,节奏处理上中间的特征是休止,表示上气不接下气慌张的感觉。

第二句从第13小节贯穿进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15小节旋律是以上行为主,加入很多大跳,伴奏织体延续了第一句的特征,在第14小节转到F 大调;第二部分从第16小节开始,旋律是以下行为主,在第17小节转回d 小调,突然伴奏织体改编,变成左右手同步演奏,和旋律节奏一致,人声声部是互为级进下行,表示死神已经慢慢逼近,最后开放终止在d 小调。

中间经过两小节的间奏,进入第二段;

第二段:(22-43小节)为假并行的二句式乐段;

第一句是22-29小节,第二句是30-43小节。

与第一段相比第二段的第一句节奏旋律以直线型为主,节奏是对分加逆分,后面以逆分为主,在第27小节转到F 大调,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假并行与第一句类似,在32小节转到b B 大调,在第34小节转到D 大调,在第37小节终止在D 大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