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产业结构调研报告.doc

贫困村产业结构调研报告.doc
贫困村产业结构调研报告.doc

贫困村产业结构调研报告

建档立卡贫困村穆家窊村位于高家沟乡西部、黄河东岸,全村2040亩土地,其中红枣林1400亩,红枣为村里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来源,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主导产业红枣产量及农作物的收入,对于靠天吃饭的山区农民来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返贫积贫现象十分严重。

下乡干部会同支村两委干部经过调研总结,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计划引进以红枣木屑为主要载体种植香菇为扶贫产业切入点,延伸红枣林价值链条及多元化调整农业结构,开展产业扶贫来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外出考察,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第一书记带领支村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多次赴农业院校、农科院、中国香菇之乡(河南西峡)考察调研后,认为利用本村红枣林修剪下的残枝生产香菇种植有市场广阔、村民容易参与等优势的思路逐步成型。但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提议后,对于项目的推进大家一致表现雷声大雨点小,觉得可能是百姓认为没保障、很谨慎、甚至不相信。认证了要想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的道理,引进一个新型产业必须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才会发挥火车头作用,经过与农业委员会相关科室沟通为红枣木香菇项目制定了实施方案:如统一提供原料、技术培训指导、随行就市回收并对外销售香菇、投入产出明细账等,多次与支村两委班子及

村民代表协议,最终村委主任投来了肯定的目光,表示愿意试一试,于2016年3月成立了由村主任担任负责人吸收30户农户的柳林县红枣食用菌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一方面引导贫困户参与香菇种植并与农户签订了菌棒供应协议;同时高薪聘用了技术员负责培训群众掌握香菇生产种植技术,实行群众收益最大化政策,充分保障群众权益。

红枣木香菇产业:今年培育生产香菇10万棒,收购红枣木(加工木屑)、菌种及生产辅料、技术人员,生产设备都已到位,并已完成了装袋、灭菌正在养菌。由21户贫困户购建标准香菇出菇棚43座,共占地3000余平米,预计农历8月份出菇,每棚可放香菇2500棒,菌棒成本5元/棒,按2斤/棒平均产值,5元/斤计算,实现香菇保守5元/棒的经济效益,贫困户12500元/棚的收益,当市场价位低经济效益不好时,可烘干保存,适时出售。

绿色有机谷子产业:实施种植晋谷-21号157亩,农委统一免费提供种子、肥料。由于土壤差异等原因,亩产谷子600-800斤,可加工有机小米400-560斤,小米每斤按3元,每亩可收益1200-1680元。

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由村支书高殿书带头负责,与全村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书,每户平均5亩,全村260余亩,其中:柴黄200亩、远志40亩、黄芩20亩。得到高家沟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给予拨付产业扶持资金20余万,统一购买种子、肥料及播种经费。柴黄3

年生长期:80-100kg/亩产,45元/kg,3600-4500元/亩;远志 3年生长期:150kg/亩产,30元/kg,4500元/亩;黄芩3年生长期:300kg/亩产,8元/kg,2400元/亩。中药材一项,预估贫困户每户可增家收入6000元以上,

稳定脱贫。

分析影响产业发展不利因素,巩固脱贫成效。

枣木香菇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到现在遇到的瓶颈首要是技术,引进一种新品种、新技术老百姓技术掌握不好很容易失败,老百姓自身素质不足也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落后,产品种好了只是丰产,卖好了才是丰收,对于现在的农产品销售来说,本地市场不一定是你的市场,贸易全球一体化使价格更加透明,产品质量竞争含金量增高。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贫困村,要以产业走出稳定脱贫的致富路必须要在生产加工技术方面下足功夫,加大培训力度,以质量求生存,尽量的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突出产品优势,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等新型经营理念,相信随着种植技术的熟练、市场的拓展、更多农户的加入,穆家洼村枣木香菇种植等农业产业必将成为全村精准脱贫、实现小康的支柱。

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农村村情调研报告 篇一:村情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打整治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安排深入到**乡**村对该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中心部位,属乡政府驻地,辖上王、下王、东坡、西坡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802人,全村有劳动力资源268人,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有耕地面积5999亩,其中有撂荒地451亩,历年建核桃1401亩,2014年新建核桃312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257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143户。该村共有新农村点3处,共43户,占全村的12%,自然村小巷道基本实现水泥路。享受低保待遇102户303 人,五保 10 户。该村在开展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动员会议,组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同时对全村划分了片区,落实了区域负责人,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全村上下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人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 1 - 二、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良好,全村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使全村小巷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村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把全村划分为六个责任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全村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村庄整治工作。该村共聘请了6名保洁员,并聘请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共建立了13个垃圾池,并且正在紧锣密鼓的继续在有需要的地方新建,宣传发动共书写标语3条,悬挂横幅2条。三是利用自身特色,该村向全村的卫生保洁员严格要求,要求定时定点开展垃圾的清扫工作,并由各个自然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做群众督察员,督促他们做好环境整治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我们三人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到所联系的石桥村开展蹲点调研,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干部座谈、农户走访和群众交心),我们发觉石桥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县上各职能部门积极地帮助和解决。 一、石桥村基本情况 石桥村距离县城3余公里,全村支村委干部4人,110户500人,740亩耕地,全村党员18名,全村产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人均年收入1800余元,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外出务工。 二、石桥村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种植小麦和玉米,以农为主。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达50%。据对农户调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企业打工等,主要方式是自发的、松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石桥村两委班子自2008年换届改建以来,班子成员团结奋战、一心为群众着想,想尽办法找项目,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工程。如村级活动场所建立、村级卫生室的建立、篮

球场、健身器材场地的建成、有线电视工程等这些工程都有效改善和提高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因此,村民群众对现任的村级班子所做的工作都予以充分肯定。但从群众的走访中,目前在农村青年人在村里不多见,大多数人去城市谋职创业,不愿在村里,党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解决好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问题,值得我们各级党组织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三)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状况的 调研报告 位于山西省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接壤,西与朔州市右玉县毗邻,南连朔州市怀仁、山阴县,东靠大同市南郊区。境内国土面积1314.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林地88.56万亩,草地38万亩。全县辖3镇6乡228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境内土地资源广阔,煤炭资源丰富,既是传统的农业小县,又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更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总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川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解和掌握全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我们对左云县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贫困村基本概况 据对228个行政村初步统计,农业总人口10.8万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883户,1247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1.5%。涉及到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人口在30%以上的村庄52个;贫困人口在50%以上的村庄29个,目前在册人数300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足150人的偏远山区农村48个,3524户,8665人,需要搬迁的村庄9个,534户,1636人。搬迁遗留旧村32个,7399户,17994人。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

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81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5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县贫困村中还有28个村5680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76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9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81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 (二)贫困村虽然耕地面积不少,但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卖粮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无灌溉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大部分属中低产田,基本上靠天吃饭。 (三)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村委会发展农村经济没有清晰的思路。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很少有从事运输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的经济能人;村委会干部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一味强调该村资源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同步全面小康 2015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企业困难帮扶总结

企业困难帮扶总结 一、领导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帮扶重点项目企业的通知后,局党组便立即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帮扶工作,会上,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大家从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并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强化责任,一抓到底。同时还对帮扶工作组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帮扶企业工作不同于以往的扶贫工作,要迅速改变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二是到企业中帮扶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实事求是,不搞虚的;三是要加强纪律,廉洁自律,服务热情周到,不给企业添任何麻烦。 二、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 我局帮扶企业山东汇富彩板有限公司,位于临沂高新区内,于2015年2月创立,注册资金8000万元人民币,占地152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该厂计划总投资2、5亿元(分两期投资,第一期投资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流动资金1亿元。建成投产后主要生产新型高耐蚀节能复合板材,可实现年产18万吨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18、2亿元左右,利润可达1亿元左右。帮扶工作一开始,该企业刚刚硬化完厂区路面,厂房框架也刚刚建成,生产机器还没有安装好,在资金上还有很大缺口,审批手续上也还不完

备。接洽完工作后,我们帮扶组就深入到厂区实地考察,在同企业管理者深入交流后,我们根据企业和体育局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真心实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加强交流,帮助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我们认为一个企业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企业能够长久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帮扶组先后两次到企业召开座谈会,同企业管理层深入交流,互相学习,提高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统一了思想,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绿化美化了厂区环境,职工食宿条件也得到加强,为企业广大职工营造了一个健康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多方协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进驻帮扶企业时,由于各种原因,生产用电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工作的迅速开展,我们把这一实情向高新区有关单位领导进行了协调,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电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在立项、土地审批、环评审批等方面也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帮助,我们帮扶组进驻后积极配合该企业做好协调工作,现在大部分审批手续已办理完备,只有城市规划审批手续正在协调相关部门按程序办理。该厂09年共投资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7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4000万元,通过我们帮扶组和企业向有关银行协调,现在已经完全到位,生产已经正常运转,产品销路看好,未来发展前

村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村地处韩集镇政府驻地正北方向10公里处,北距**县城15公里,省干线沧乐公路在村西穿过,交通较为便利。村民主导产业为农业。全村262户,1131人,耕地1736亩,其中果树占地500亩,人均收入达1087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60%。其中全村贫困人口862人,占全村人口的76%。虽然该村水利条件较好,但由于耕地少,这部分贫困人口生活生产都十分困难,仅仅处于解决温饱上,因娶妻盖房家庭贫困的占大部分,也有因病返贫现象,家庭出一点较大的事情,就是负债累累。 二、扶贫开发情况 **村是2016年上级确定的贫困村,由于多种原因,虽然镇村两级上报了道路硬化、深井配套、电力设施更新等多个项目,但一直未果。 近几年来,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硬化村内道路800米、打深井一眼、镇北集中供水通水,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对于一个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贫困村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村民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上的改变。 同时,该村随着社会务工高潮的出现,部分年青人开始外出务工,但限于自身技能水平仅仅是粗重型务工,虽

然有过几次培训,效果也不明显。2016年一年,全村输出务工人员230人次,低于全镇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三、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农户走访、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两委班子会议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通过梳理、汇总,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道路建设问题。道路直接影响到村民的生产生活,该问题在调查中反应最大。该村虽然毗邻省干线沧乐公路,但仅仅向村内延伸了200米,且此段柏油路老化严重,损环程度较大。除去已经硬化的800米砖路外,全村仍有两条主街首1200米未硬化。是该村在2016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排水问题。在建设村内砖路时,由于资金限制,未修通排水设施,遇雨天道路积水达20-50厘米。各户的积水也排不出去,严重影响到村民的生活和生产。急需修建路侧排水沟1300米。 3、电力设施更新问题。**村部分耕地内浅层水受污染较小,大部分耕地仍采用浅井提水灌溉。由于灌溉用电力设施为90年代初建设,电线杆老化严重,全村200余根线杆,因老化损坏不能使用的有20余根,村两委已经进行更新。但仍有150余根老化程度较为严重,灌溉时电工都不敢爬杆作业。这些电杆不及时更新,不但影响到耕地的灌溉,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导语: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XX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 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 研报告正式版

关于省级一类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

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

关于帮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帮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2002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帮扶困难职工活动的意见》。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单位的努力配合下,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下,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出了“政府部门出台政策帮、机关单位对口帮、党员干部结对帮”的特点,受到了困难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拥戴和盛赞。尤其是职能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成为帮扶活动的主渠道,许多困难职工从中受益,摆脱了贫困。为了进一步深化帮扶活动,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按照市领导要求,市帮扶活动办公室近期就我市帮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汇报如下: 一、有关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 1、市工商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2、市地税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3、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 4、市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对困难职工实行医疗卫生保障帮扶的通知》。 5、市房管局制定了《城镇廉租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 6、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转发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再就业优惠正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7、市民政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特困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8、市司法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市职工法律服务站的通知》。

9、市财政局转发了省财政厅《关于贯彻落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 二、优惠政策落实的总体情况 以上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是基于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制定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帮扶机制,强化了帮扶活动。 1、领导重视建立组织 在调查中发现,各单位都能充分认识到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帮扶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漯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举措来抓,努力做到服务帮扶活动、服务困难职工。为了加强领导,均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计划,实施帮扶活动,督促优惠政策的落实,深化帮扶活动的开展。 2、采取措施落实政策 为了使与困难职工息息相关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帮扶活动中的作用,各职能部门采取措施,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创造良好的帮扶环境。如市工商局通过开辟困难职工再就业“绿色通道”、设立下岗职工再就业信息咨询服务热线、引导和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吸纳下岗职工、支持国有企业提高自我消化富余人员的能力等四条途径扶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下岗、困难职工开展了“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渠道援助、政策援助、职业指导援助、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援助、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等。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内组织开展与特困学生结对救助活动的通知》,对各学校明确要求,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精品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农村现状调研报告(共5篇)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一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2019年,党若干会议指示:当前农村应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积极响应常熟理工学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自己的家乡郸城县参加实践,对农村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也对个人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人来说,深入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自己来自农村,通过调研,自己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瓦. 三、调研方式采用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 四、调研地点**市**县**乡的**村庄: 五、调研对象村里各个年龄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2019年1月12日—2019年1月15日 二、农村的经济、教育、生活情况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况有待提高. 村民的经济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里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收入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子价格很高,除去这些费用后,收入就很少了. 相对于种地来说,外出打工成为越来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经济之道,这种方式经济流入周期段,经济效益高,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务工者来说,外出务工很自由,而且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围,对其个人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农村向城市的迈进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12-18 市人民银行驻xx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XX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 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帮扶工作组成员统 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的坚强领导下,有镇委镇府和村“两委”的大力协助,有人民银行行党委的坚强后盾,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首先开展了民情百分之百活动,在充分了解了镇 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 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新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一、调研情况(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良好。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 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8亩,主要种植棉花桑园 ____。XX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现代教育设备,小康书屋,人口学 校。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全村现有党员55名,老龄化较为严重,50岁以 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6户,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多人,主要从事纺织工作,村两委班子 有5人组成,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贫困村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9-01-21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边学习、边调研的工作要求和县委关于县级领导学习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牵头组织农发办等部门对我县贫困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贫困村基本情况及成因分析 我县总人口xx万人,农业人口xx万人,耕地xx万亩,水田xx万亩,水浇地xx万亩,水平梯地xx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人均耕地xx亩。目前,全县未通过上级验收的贫困村尚有xx个,贫困人口xx万人。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边远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贫困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难度大。我县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秦岭山系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据对关口镇干沟村的调查:该村有xx户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虽有耕地xx余亩,xx亩以上联片耕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几分或是几亩分散在一沟两岸的山坡上;虽然修通了简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沟而上,到了夏季洪水冲刷便没有公路,农用物资还是靠肩挑背驮;九十年代,农户集资拉通了两相照明电,由于线路老化,年久失修,线路损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头上电灯,桌上油灯。 二是人口素质低,文化观念落后,发展步伐太慢。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冒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根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表明,全县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面很小,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由于劳动力素质低,只能从事简单或低收入的生产活动,收入水平低,难以脱贫。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低收入人口返贫率高,脱贫难度大。我县处于秦巴山区,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特别是高山贫困户所在地更是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不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无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来形容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危害程度。据xx年对xx

贫困村精准扶贫效益分析报告记录

贫困村精准扶贫效益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

XXX村精准扶贫工作效益分析报告 2015年,xxx乡xxx村按照区委和乡党委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超前谋划,迅速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引向深入。以“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措施,全面落实省、市、区“1+17”、“1+19”、“1+19”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全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本情况:xxx乡xxx村地处祁连山北坡浅山区贫困片带,因受自然、区位、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郊乡村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全市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辖6个村民小组,270户,970人。水浇地1764.3亩,人均仅1.82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13年,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开始后,经过仔细摸排,全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扶贫对象30户,100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为2202.32元。至2014年,全村脱贫11户40人(剩余19户60人),返贫17户55人,贫困发生率11.85%,全村人均纯收入2736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户115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256

元。贫困人口中,一般贫困户17户55人,低保贫困户19户60人,其中,因学致贫10户35人,占30.4%;因病致贫8户23人,占20%;因缺发展资金致贫10户31人,占27%;缺技术致贫4户11人,占9.6%;缺劳力致贫1户2人,占1.7%;因残致贫2户8人,占7%;因婚致贫1户5人,占4.3%。 2015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43.6元(2014年贫困户人均2256元),同比增长33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80元(2014年为7671.6元),同比增长20.97%。36户精准扶贫户2015年年底均已实现整体脱贫,其中建档立卡因残致贫2户8人,均已实现脱贫。 (二)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1.自然条件恶劣。xxx村土层浅薄贫瘠、气候恶劣,耕地复种指数小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年降水量不足320mm,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难以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农民脱贫致富困难较大。 2.农民素质偏低。xxx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3.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村大部分青壮年远赴新疆、青海等地打工,有的举家外出,导 4

帮扶企业调研报告

帮扶企业调研报告 帮扶企业调研报告一 高新区安监局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区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XXX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 会、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做好帮扶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3户老党员、老革命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与村领导班子讨论后,由我局邀请医疗单位的专家,在村委会准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解决部分村民看病的问题。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精品文档 村情民情现状调研报告3篇 第一篇 一、村现状 村总人口1470人,320户,村内总面积1317亩,其中耕地 面积994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74亩,人均耕地0.55亩,村内有5个村民小组,党员41名,低保户38户51人,重残5人,五 保户2户,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 二、产业结构 村的产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小麦、玉米种植是全村的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90%,目前村 已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现在已种植10亩;村还有一个农场(缘广农场),总占地面积18亩,其中果树种 植占15亩,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娱乐场所。 三、组织 建设 村两委人员共有6人,支部3人,村委3人,党员41人,群众代表15人,村民小组长5人。 四、民生问题

1、充分体现群众温暖,保障弱势群体,全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如今养老保险 政策已落实,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由于村内 经济 收入较低,资金短缺,致使目前农田 水利 设施不到位,出现农民浇地难的问题,现需要解决机井22眼,地埋线500米,变压器2台,还有修路问题,村内道路已硬化,主要是村南头至后五福路口生产路需要硬化,长1500米,电力设施,夏季用电量大,变压器少,致使村内经常停电。 五、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简单的 农业

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 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没有走上产业化道路。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2、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 思想 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 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3、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

精准扶贫帮扶村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帮扶村调研报告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二、老百姓对精准脱贫政策的看法 三、帮扶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米家沟村是省级贫困村,位于田庄镇北5公里处,由原上陈家沟、米家沟和海坬沟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户数439户,其中计生家庭户22户(计生特殊家庭1户,独生子女户9户,双女户1户,符合政策家庭户11户)。全村总人口1378人,其中劳动力618人,党员64名,总耕地面积1548亩,退耕还林面积4028亩,2017年人均纯收入4250元。2017年按照《全省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宣传告知、信息摸底、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及两次公示后,最终确定核实后建档立卡贫困户333户104人,当年实现脱贫33户104人,目前贫困户108户34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户,五保贫困户3户,一般贫困户102户。2018年计划脱贫72户237人。目前该村主干道路已经硬化,自来水入户实现全覆盖,农户家中全部通电,参合率达100%。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扶贫措施主要以产业配股形式为主,其中95户为祥和养鸡场配股,2017年每户分红1000元(500股金+500分红);12户为陕西果业集团配股,2018年签订为期25年的合同,股均为5000元,暂未分红;1户为养殖户,已脱贫。

二、老百姓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看法 (一)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在找准了我们社会发展的短板后,为补齐短板消灭贫穷促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和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有效手段,是老百姓坚决拥护的大好事。 (二)群众都反映精准扶贫政策好,但在识别过程中,没有明确界限,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测算上没有框定标准,导致在人均纯收入的核算上主观性多于客观性,虽然也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但由村干部凭主观论断可能性很大。比如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性收入未通过核实工资条等方式进行准确核算。很多一般农户与建卡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并没有多大差距,导致有些农户觉得被不公平对待。 (三)不同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相差甚远,引起贫困户之间的相互嫉妒和对帮扶部门的不解。 三、帮扶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因米家沟村由原上陈家沟、米家沟和海坬沟三个自然村合并,今年4月完成村“两委”换届,监委班子还在成立中,因种种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还在磨合阶段,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米家沟村虽然只有计生协一个单位的驻村工作队,但帮扶责任人却来自合疗办、革命历史纪念馆、交警队等四五个单位,一旦有了工作任务,人员调配就成为难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书

吴堡县移民搬迁情况调研报告 一、县区情况概述 吴堡县位于市东部,全县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占总人口的83.3%,城镇化率为42%。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0亿元、6.72亿元、7.6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21734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亿元;全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 由于县域地形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设施配套难;县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不足,老化严重,河道、沟渠淤堵突出,农田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山区水库、渠系等设施缺乏,工程型缺水突出,部分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电力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并且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 二、“十二五”移民搬迁初步成效 “十二五”期间,脱贫工作初见成效。我县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脱贫相结合,累计投入财政脱贫资金1.28亿元,贫困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特别是2015年把实施精准脱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

标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2017年底全面脱贫和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开发式、搬迁式、帮扶式”等扶贫措施,分类扶持不同贫困群体,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按照现行扶贫标准,“十二五”初期全县贫困人口 2.42 万人,到 2014 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 15003 人,累计解决贫困人口9197 人,基本完成省市办下达的减贫计划任务,贫困人口脱贫比例年均下降 9.7%。2015 年,有 5000 人实现完全脱贫,全贫困发生率由 37%下降到 22.7%。 按照“参与式”的扶贫方式,我县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从解决制约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难题入手,依托整村推进项目,重点突出道路、农电、水利、能源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整村扶贫累计完成投资 1000 万元,完成整村扶贫 16个村,建成集雨窖 1000 余口,硬化集雨场 12 万平方米,新建饮水工程 4 处,解决了 15000 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级道路 11 公里,生产道路 51 公里,硬化通户道路 70 公里,道路交通状况进一步完善;累计新建山地苹果 5100 亩,栽植优质核桃 23000 亩,改造低产枣园49590 亩,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条件,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得到初步缓解,整村推进扶贫实效进一步提高。 三、面临环境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六个精准是方法论,五个一批是具体措施。这“五个一批”,

总工会关于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履行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市总工会成立了由市总领导带队的5个调研组,于4月23日至5月10日采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市145家困难企业和400名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调研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企业共有145家,其中国有66家,集体38家,外商3家,私营29家,其它9家。职工总数55003人,其中:下岗职工(待业)总数15942人。困难职工总数8921人(男3569人,女5352人),其中30岁以下982人,31--40岁3033人,41--50岁3122人,50岁以上1784人。其中小学文化1338人,中学中专7047人,大专836人。 因下岗致贫4014人,因家庭成员患大病致贫892人,因子女上学致贫446人,因收入低致贫1784人,因天灾人祸致贫446人,其它1339人。 困难职工享受生活救助人数6798人,享受低保6100人,享受医疗救助4728人,享受助学救助1338人,享受住房救助44人,享受再就业优惠1159人,其它374人。 困难职工在国有企业的4143人,集体企业的1368人,私营企业的227人,外资企业的50人,其它3133人。 困难职工在机械冶金行业的2676人,在建筑行业的375人,在纺织行业1248人,在煤炭行业35人,在军工行业107人,在交通运输行业的847人,在其它行业的3633人。 2、被调查职工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职工400名,其中男227人,女173人,18-30岁的有65人,31--40岁的有167人,41--50岁的123人,51--60岁的45人。 被调查职工中文盲4人,小学23人,初中、高中(中专)320人,大专以上53人。 被调查职工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国有204人,集体113人,外商41人,私营31人,其它11人。 被调查职工工作单位所属行业:机械冶金8人,建筑27人,纺织41人,煤炭15人,电力、煤气23人,商业饮食服务129人,科教文卫体4人,农林牧渔16人,机关团体10人,其它127人。 被调查职工所从事的具体职业:工人有272人,经营管理人员68人,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他27人。 被调查职工目前工作状况:在岗203人,下岗待业164人,打零工33人。 被调查职工中有218名所在单位拖欠工资,企业欠发工资3个月以下42人,4--12个月89人,13--18个月48人,18--24个月39人。企业欠发工资额:2000元以下106人,2001--5000元67人,5001--8000元45人。 被调查职工本人2004年(1--4月)月平均货币实际收入:无收入106人,1--500元241人,501人--1000元53人。 被调查职工近3年家庭生活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有26名,有所提高的有66名,没有变化的217名,有所下降的有76名,下降幅度较大的15名。 被调查职工中有135名职工家庭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65名职工家庭不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每月每人平均享受31--60元低保费的有67名,享受61--90元有41名职工。 从被调查职工中的135名困难职工从致困原因上看:有45人因企业效益不好收入低致困,87人因下岗失业致困,110人因就业人口少致困,13人因家人有大病致困,92人因拖欠工资致困,6人因供子女上学致困, 21人因其它原因致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