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小学吉朝霞

邮编471943电话135********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

目前,农民工素质较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只占9.1%,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的占76.47%。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第二劳动力市场就业,他们之所以作这种选择(其实是别无选择),原因当然与他们自身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训练情况使他们很难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已不再需要单纯依靠出卖劳动力的员工。因此,农民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有大批农民工将会加入城市失业者的行列。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1.相对于巨大的农民工培训需求,政府的投入可谓杯水车薪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据统计,2004年至2006年,中央政府投入农民工培训工程12.5亿元;近两年,全国省区市级政府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投入约12亿元。在此条件下,平均每位农民工培训的政府投入大约100多元。而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中,国家对一所大学的投入都常常数以亿计,甚至十几亿。

2.虽然政府规定企业要发展职业发展培训,但实际多数企业没有履行

企业急于追求短期可见利润,往往忽视间接投资及收益,农民工培训投入力度非常小。据统计,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同时由于农民工相对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常常不受劳动契约限制,或受季节性农业生产及回乡投资、子女上学等因素影响,城乡之间的流动性较大,企业担心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成为无用功,故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工培训投入。

3.由于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分割,农民工工资待遇明显偏低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月工资主要集中在500至12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 6%,800元以上的占27.90%。显然,去除日常花费后,农民工根本无力支付培训所需。农民工收入水平过低,自我投资能力弱,成为我国农民工培训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4、教育培训的内容定位不准确

农民工教育培训基本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提升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二是城市生活常识普及;三是法制观念教育。根据受教育时间的不同,农民工培训又可以分为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转移后的技能教育和岗位培训等。目前,农民工培训仅仅局限于农民进城后的短时技能培训,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城市生活常识教育和法制普及严重滞后。此外,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存在课程与教学、岗位需求脱节现象;培训课程的职业分布局限在一些低层次的范围,具有一定技术含

量的培训难以满足需要;适合需要的公益性服务和培训项目也不多,影响了培训实效。

5、教育培训的对象定位不准确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差异性。而我国现在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大多数是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能力高低,不看健康与否,只要参加报名培训,来者不拒。这样参差不齐的教育培训其质量效果可想而知。现实中的农民工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农村大量升学无望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通过教育培训,能较快掌握新技能,综合素质也能相应提高,增收潜力很大,是教育培训的重点。二是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民,宜采取短期技能操作培训。三是女性农民工,根据女性特点可进行家政服务等专业培训,同时开办各种文化学校、夜校,以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

6、农民工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工受教育年限短,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做出科学分析,对自身的职业与发展缺少合理的规划;同时,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和小农意识,使得农民工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人力资本意识,因而缺少自我投资意识。这使得农民工更关注眼下的工作与收益,而不会投入经费和时间去接受培训。

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探讨

1、完善机制,加大投入

当前,对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农民工的认识还处在一个相对肤浅的阶段,在制度层面还不完善,而要制定更带有长久性、稳定性的一套全面、协调的政策、法规制度及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诸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完善就业准入制度,逐步形成“先培训后就业”的就业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合同难签、子女教育难、加入工会难四大突出问题,建立农民工的利益保护机制,消除其后顾之忧,为农民工培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可以采取国外模式,开征企业培训税,在实现培训社会化的同时,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付出必要的成本。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还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如建立专门的农民教育管理培训机构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强现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逐步建立以村为基础、乡镇为主阵地、县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如健全政府买单的投入机制,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作为公共财政的必要支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同时通过市场化动作,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再如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信息指导和服务,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信息平台,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必须有长期坚持的精神和物质投入。

2、细分市场,优化内容

针对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动态的调整培训内容,形成有效高质量的“订单式”培训。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细分市场,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目前,还缺乏农民工培训系统教材和统一的考级标准,培训内容与农民工需求仍有差距。除对家政服务、餐饮、旅店、保安、制造等方面进行培训外,对农村政策法规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及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知识也要培训。同时要注意区分层次,对农民工中文化水平较低的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实行岗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定

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在城区和各县、市、区设立若干个农民工培训中心,分地区对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也可采取逐级培训的方法,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

三、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社会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消除社会不公,最重要手段就是发展教育。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实现教育公平,并通过教育公平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上的公平,并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最终推进社会公平。

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领导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结构合理,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也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

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

与对策探讨

作者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南蔡庄小学吉朝霞邮编471943 电话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