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微观经济学》(A)教学大纲-王晓全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9406课程中文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经济学开课学期: 5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其他4学时)总学分: 3二、课程目标针对修过《经济学原理》课程本科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力图在经济学直观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代数、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讲授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例证,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兴趣和思路,使学生学习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达到:(1)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逻辑线索和分析方法,在思维方法上经济学化;(2)能够将现实中松散和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和抽象为适合于经济分析的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人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基本决策问题;(3)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导论(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现状,帮助学生建立这门课程的基本框架,明确本门课程的基本任务和达到的目标。
教学内容:1.1市场:建立模型、最优化与选择、保留价格、市场均衡、帕累托效率2 消费者理论(20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篇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消费者选者面临的约束条件;认识几种常用的描述消费者口味的方法;理解消费者如何做出自己的消费决策,并进一步理解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会如何改变;理解为什么价格变化对需求存在不同的影响。
掌握几种常用的描述消费者福利变化的工具;掌握市场需求是如何加总得到的,理解弹性在描述市场需求时的作用,理解市场均衡的概念,深刻理解税收的实质及其对市场均衡的作用,熟练掌握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担的。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63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目标1:学习本课程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素养。
目标2: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数学分析和图形描述,更深入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为高级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3: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厘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由消费者均衡论、生产者均衡论、成本论、市场结构论、要素市场论、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论组成。
对于微观经济学中没有涉及的经济学理论,应运用图形、案例和数学方法加以分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应细讲、精讲;对于与微观经济学相重复的内容,应粗讲或选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置问题,启发式讲解,化整为零,将重点和难点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归纳总结。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应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采取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自学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或课后进行讨论。
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来分析本专业相关领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专业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基本理论讲授与最新发展介绍的结合。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介绍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级微观经济学 课程大纲 经济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观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提供给学生分析市场行为和经济决策的框架和工具,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和模型分析,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1.2 课程重点本课程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市场供求、市场均衡、用户和生产者理论、市场结构、经济效率、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等。
1.3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经济学专业学生、金融学专业学生以及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的学生。
二、教学内容2.1 市场供求本章主要介绍市场供求曲线的基本概念、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达成以及外部因素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2.2 用户和生产者理论该章节主要介绍用户和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包括边际效用理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等方面。
2.3 市场结构本章讲述市场结构的种类和特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2.4 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该章节主要介绍市场效率的概念、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以促进效率和公平。
2.5 政府干预最后一章重点探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包括税收、补贴、价格管制和反垄断法等。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解课堂上老师将以幻灯片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整体框架和认识。
3.2 课堂讨论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开展全班讨论,以便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
3.3 作业与实践案例老师将布置一些与理论通联紧密的作业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材和参考书目4.1 教材Frank R. H., Bernanke B. (2001).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Special Asia Edition). McGraw-Hill.4.2 参考书目Varian, H. (2014).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with Calculus. W.W. Norton Co.Perloff, J. M. (2011). Microeconomics: Theory Applications with Calculus. Pearson.五、评分标准5.1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平时表现、课堂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368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总学时:48学分: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适用范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中级微观经济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该课程,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并能熟练地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从长远看,还要力求将教学与辅导学生的考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高学生经济论文写作与科研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主要教学方法(一)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1.需求、供给以及市场均衡的性质;2. 消费者理论:效用与偏好,预算约束和选择;3.生产理论:生产函数、最有要素组合、扩张路线与规模收益;4.成本理论: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规模经济理论;5.利润最大化;6.完全竞争市场:基本特征、短期均衡、供给曲线;要求学生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知识,熟悉需求与供给的函数及其均衡与变动,弹性的概念和各种需求及供给弹性,掌握需求弹性与厂商的收入之间的关系,动态的蛛网模型;了解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熟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了解生产的基本问题,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掌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条件,掌握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掌握利润最大化原则;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条件,熟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掌握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 要素市场理论1.要素的需求2.要素的供给3.要素市场的均衡要求学生了解引致性需求的含义,熟悉以劳动为例的要素供给的原则,并且掌握要素市场均衡的条件、掌握收入分配与要素价格等理论(三)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2.寡头垄断3.完全垄断4.垄断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以及对垄断的治理要求学生了解几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熟悉垄断竞争下的均衡条件,寡头垄断的古诺模型、斯泰克伯格模型以及完全垄断下的均衡条件,掌握垄断条件下造成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造成的剩余损失,并且掌握如何对垄断进行管制。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答案【篇一:中级微观学习计划】xt>吴应军(wuyingjun@)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比较深入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提高学生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与经济学原理相比,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模型的构建方法。
同时,本课程也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并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教材:nicholson walter, 2003,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9thedi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影印版。
补充阅读材料:哈尔.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8月。
李毅,张树民:《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要求:多观察生活:生活是思想之源。
自学:课堂时间有限,只讲重点,对于应用和非重点则要求自学;主要讲难点,对于容易的内容则要求自学。
精读:一本书读五遍与五本书各读一遍,前者的效果好得多。
“hw” denotes homework.1【篇二:《中级微观经济学》(a)教学大纲-王晓全】=txt>王晓全(wxq@)上课时间与教室:周四 18:30-21:05,h409公共邮箱:microecon@;密码economics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比较深入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提高学生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与经济学原理相比,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打下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并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教材及参考材料:nicholson walter, 2003,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9th edi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影印版。
(2024版)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0140035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2.课程性质:必修3.适用专业:经济学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5.首选教材:范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1]、高山晟著,刘振亚译,《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W.W.Norton & Co., 2005;[4]、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译,《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曼斯费尔德著,黄险峰等译,《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表现(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表现占30%)7.教学环境:要具备必要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是迈进经济学殿堂的重要阶梯。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可经证伪的理论体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它更趋近于自然科学,因而是一门更为“科学”的社会科学。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需要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弄清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Syllabus课程编号:151113ACourse Code: 151113A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Course Type: Discipline basic course总学时:Period: 48学分:Credits: 3适用对象:金融学, 经济学Applicable Majors: Finance, Economics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Preparatory Courses: Advanced Math, 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以更严谨的方法去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课程将经济学直觉数理化,教学中将使用微积分和几何图形。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使用数学工具表达微观经济学中基本概念,推导常用的经济学模型,并将所学模型用以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
本课程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微观经济学基础。
Building o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is course aims to give student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various microeconomic topics in a more rigorous way. Economic intuition will be formally modeled using mathematical language, and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se calculus and graph to solve these models. Upon completion of this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in an analytic way, and apply these techniques to solve various economic problems. This course will provide a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 for other economics courses.二、教学的基本要求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讲授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消费者最优选择及其需求函数特征,厂商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及其供给函数,竞争性均衡,拍卖,外部性,垄断竞争,不对称信息。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级微观经济学是在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规范运用数学语言,系统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加深学习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在此基础上,从数学的角度更深入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建模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体会经济分析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如何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试图通过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
教学中要加强对基本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经济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跟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热点问题,加强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利用数学工具推导相关理论,将松散复杂的现实经济问题简化抽象为经济行为主体在约束条件下的优化问题,使学生掌握建立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案例导入和经济热点分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六、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市场(1学时)1.教学内容(1)构建模型;(2)最优化和均衡;(3)需求曲线;(4)供给曲线;(5)市场均衡;(6)比较静态分析;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供给、需求和市场均衡的概念;(2)难点是比较静态分析和帕累托最优。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中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核心基础课,也是经济类专业的推荐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经济分析,加强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培养以经济思维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Ⅰ)(4课时)第一节预算约束第二节偏好与无差异曲线第三节收入、价格的变动和需求第四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第五节收入补偿的需求曲线与普通的需求曲线第六节应用本章重点、难点:消费者均衡的求解。
本章教学要求:理解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特征;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掌握收入-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掌握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习题要点:基数效用序数效用消费者均衡求解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Ⅱ)(4课时)第一节显示性偏好理论第二节消费者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第三节消费者跨期选择本章重点、难点:显示性偏好理论、消费者跨期选择。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显示性偏好理论,会由此推导无差异曲线,能够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物价指数与生活水平;掌握消费者跨期选择理论。
习题要点:直接显示性偏好间接显示性偏好显示性偏好弱公理显示性偏好强公理劳动供给曲线跨期选择理论。
第三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Ⅰ)(4课时)第一节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第二节对生产函数的假定与规模报酬第三节短期分析第四节长期分析第五节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第六节扩展线第七节生产弹性第八节线性生产函数的特性本章重点、难点: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扩展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产技术、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生产函数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扩展线、规模报酬。
习题要点: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等产量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脊线等斜线成本线扩展线规模报酬。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2课时)第一节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第二节要素需求函数与成本函数第三节短期成本分析第四节长期成本分析第五节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本章重点、难点: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学时数:50 学分:3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是国际商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框架体系,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理论分析工具,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二、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中级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机制如何解决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
它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理论分析、演算推导、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第1讲绪论(2学时)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及其局限、为什么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什么是市场、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
基本要求:了解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掌握什么是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重点:能够正确判断出一经济问题是属于实证问题还是规范问题。
难点:实际价格、名义价格的区分。
第2讲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4学时)基本内容:市场机制、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基本要求:了解供给需求曲线、供给需求弹性、理解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的区别。
重点:需求-供给模型、弹性、价格控制。
难点: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政府干预的结果——价格控制。
第3讲消费者行为(4学时)基本内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消费者选择、显示性偏好、效用、生活成本指数。
基本要求:理解偏好假设,掌握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了解显示性偏好,掌握效用的概念和生活成本指数。
重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效用理论。
难点:区分两种生活成本指数——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大纲

教师团队
张三、李四、王五
Team of Teachers San Zhang, Si Li, Wu Wang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针对修过《初级微观经济学》和《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 能力特点,《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力图在经济学直观原理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微积 分等数学工具,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讲授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结合中国改革和 发展的实际例证,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趣好和思路,使他们学习建立经 济学模型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达到: 1. 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逻辑线索和分析方法,在思维方法上经济学化; 2. 能够将现实中松散和复杂的经济问题,简化和抽象为适合于经济分析的约束条件下的经济 行为人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基本决策问题; 3. 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供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思路。 For completed elementary microeconomics and the primary macroeconomics course of economics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course in economics principle and intuitive experience case, on the basis of using mathematical tools such as calculus, further in-depth comprehensive teaching the basic theory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analysis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example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spire the student to obtain good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ctual economic interest and train of thought, make them learn the basic method of economics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strive to make students to: 1.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of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logical clues and the analysis method, on the thinking method of economics; 2. Loose to reality and complicated economic problems, to simplify and abstract is suitable for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constraints of economic agents to maximize its own utility basic decision problems; 3. To provide faces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roblem solu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微观经济学》(A)教学大纲
王晓全(wxq@)
上课时间与教室:周四18:30-21:05,H409 助教:
公共邮箱:microecon@;密码economics 助教邮箱: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比较深入地理解市场机制的运作原理,提高学生解释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与经济学原理相比,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简单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打下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并运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教材及参考材料:
Nicholson Walter, 2003,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9th Edition),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影印版。
哈尔.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8月。
李毅,张树民,《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美]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出版社,2002年
**哈尔.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Jehle and Reny,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影印版),另有中文版。
Eugene Silberberg, and Wing Suen,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s: A Mathematical Analysis (3rd Edition),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影印版。
要求:
多提问题:“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
”
多做习题:掌握模型必须深入思考,多做习题。
自学:课堂时间有限,只讲重点和难点,其他内容自学。
精读:一本书读五遍与五本书各读一遍,前者的效果好得多。
成绩:作业30分,期中考试35分,期末考试35分。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数学简介
二、消费者理论——偏好(偏好关系、理性偏好、效用函数)
三、消费者理论——效用最大化(如何求解MUP、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实际讲到了,但不要求)、解的性质(齐次性、单调性、连续性、罗伊恒等式)、值函数(间接效用函数)及其性质)
四、消费者理论——成本最小化(如何求解EUP、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实际讲到了,但不要求)、解的性质(齐次性、单调性、连续性、凸性(讲了但不要求)、Shaperd’s 引理)、值函数(支出函数)及其性质)
五、消费者理论——斯拉斯基方程(UMP和EMP的对偶性、几个恒等式、斯拉斯基方程及其性质、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用、确定变化EV、补偿变化CV、斯拉斯基补偿、希克斯补偿、货币度量的效用函数、显示偏好弱公理、可积性问题)
六、生产理论(或厂商理论)——技术的描述(还未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