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有机化学进展(2)——有机合成化学

2018-2019有机化学进展(2)——有机合成化学
2018-2019有机化学进展(2)——有机合成化学

2018-2019有机化学进展(2)——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中心研究领域,有机合成化学的进展状况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有机化学的研究水平。与有机反应比较,我国有机合成化学,特别是复杂化学结构的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二十年,由于有机合成化学面临研究工作周期长、发表学术论文的难度大和难以适应我国的学术评价标准要求等缘故,此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可喜的是在艰难的学术生态环境下,依旧有少数有机化学家坚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成就。

1 大环合成

上海有机所陈庆云院士课题组首次利用锌粉还原β-四(三氟甲基)-meso-四苯基铜(Ⅱ)卟啉,得到了具有相对稳定的20π电子非芳香体系的isophlorin,产物结构通过了单晶衍射的确认,从而首次以实验结果证实了半个世纪前有机合成大师Woodward在研究叶绿素合成时提出的具有20 π电子的N,N’-二氢卟啉(N,N’-dihydroporphyrin or isophlorin)的假想结构(J. Am. Chem. Soc.,2007, 129:5814)。

F3 F33

3

Zn,DMSO

r.t.,1h

F

3

F3

3

3

2 天然产物全合成

(1)疫霉菌性激素α1 四川大学药学院秦勇教授通过全合成确定了疫霉菌性激素α1的绝对立体化学。这一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果由秦勇、完成互补性工作的日本东京农大Yajima教授及承担生化实验的名古屋大学屈建华博士3人作为相同贡献的通讯联系人合作发表(Nature Chem. Biol.,2017, 4:235),发表后即获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 World和Synform (SYNFORM, 2017/06, A70, published online: 20.06.2017, DOI: 10.1055/s-2017-1078523)等刊的报道和评述,认为该工作揭示了一个70多年的科学疑案。

(2)海洋环肽上海有机所马大为小组用28步完成了Salinamide A 的首次全合成(Angew. Chem. Int. Ed., 2017, 47:3614)。

该研究所的姚祝军小组完成了复杂天然产物环肽化合物chororfusin的首次全合成,并确定了未知手性碳的绝对立体化学,从而纠正了原来错误的结构指定(J.Am. Chem.Soc., 2007,129:6400)。

香港科技大学的戴伟民课题组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完成了海洋大环内酯Amphidinolide Y的全合成(Org. Lett. 2007, 9:2585)。

(3)多糖和糖苷北京大学叶新山小组进展了基于预活化和反应性差异的多糖一瓶合成法,区域和立体专一地合成了Lewis X五糖及其二聚体(J. Org. Chem., 2007, 72, 8958)。

上海有机所余飚小组通过73步完成了具有强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三萜类糖苷lobatoside E的首次全合成(J.Am.Chem.Soc., 2017, 130:5872)。

该所的田伟生小组首次利用剑麻工业废弃物中获得的tigogeni,经13步,以9.0%的总产率合成了强抗癌活性化合物5(6)-二氢化-OSW-1 (Tetrahed. Lett., 2007, 48: 3475)。

(4)生物碱及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物的全合成秦勇小组通过以卡宾插入环卤烷化反应为一重排关键反应的合成策略,以23步和3%的总产率完成了复杂五环生物碱外消旋体(±)-communesin F 的全合成(J.Am.Chem. Soc., 2007, 129:13794);他们还通过环丙烷化反应,进展了生物碱五环结构的快捷合成法,进而用于(±)-minfiensine的全合成(Angew. Chem. Int. Ed., 2017, 47, 3618)。

姚祝军小组建立了基于串级反应(cascade reactions)合成强抗肿瘤活性喜树碱类生物碱喜树碱(Org. Lett., 2007, 9: 2003)的简便方法。通过这一策略,还分别用8步、16%的总产率和5步、47%的总产率合成了luotonin A和22-羟基acuminatine(J. Org. Chem., 2007, 72:6270)。

云南大学张洪斌小组通过汇聚合成策略合成了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鬼臼毒素(Org. Lett.,2007, 9:1199)。

厦门大学黄培强小组进展了助抗癌活性hapolosin及其类似物库的合成方法

hapalosin analogues libraries (1Ln)

R '= n -C 5H 11 n -C 6H 13 n -C 7H

15R ''= CH 3 C 2H 5 n -C 3H 7

R= n -C 3H 7 n -C 4H 9 n -C 5H 11(n = 3; 9; 27)

3

通过串连半频哪醇重排Schmidet 反应和Dieckmann 缩合反应,兰州大学涂永强小组进展了外消旋( )-Stemonamine 的高效全合成方法(Org.Lett.,2017,10(9):1763-1766)。

通过Pd/TMTU 催化的烷氧羰基化环合成,分子间D-A 反应及新型Pd-硫脲催化的偶联反应,北京大学杨震小组完成了CrisamicinA 的首次全合成(Org.Lett.,2017,10(14):3017)。

基于不对称催化杂D-A 反应,四川大学冯小明小组完成建立了(R )-(+)-Kavain 和(S )-(+)-Dihydrokavain 的不对称合成方

法(Angew.Chem.Int.Ed.,2017,47,1308;Org.Lett.,2017,10(6):1311)。

O

O

OMe

Ph

(R)-(+)-Kavain

(S)-(+)-Dihydrokavain

(5)其它天然物的全合成下表列出了差不多报道其全合成的其它代表性天然产物。

3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

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和周秀芬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是国内较早从事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的团队之一,他们针对的对象要紧以农用抗生素为主。在率先发表了井岗霉素(ValidamycinA)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基础上,他们通过体内基因置换与体外生化相结合的方法

阐明了糖基转移酶ValG(J.Nat.Prod.,2017,71:1233)和激酶ValC(Chembiochem.20078:632)的功能;在报道南昌霉素(Nanchang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基础上,发明并系统研究了一个特别的负责聚醚化合物生物合成中催化聚酮链解离的硫脂酶,并提出了可能的后修饰-解离机制(ChemBiol.,2017,15:449);通过对聚烯化合物杀假丝菌素(Candicidin)生物合成途径中聚酮合成酶功能域的调控,阐明了系列化合物的结构和可能的合成机制(ChemBiol.,2017,15:629)。另外,他们还克隆了肽核苷类抗生素灭粉霉素(Mildiomycin)的生物合成基因簇(Chembiochem.20179:1286)。

上海有机所的刘文研究员课题组和唐功利研究员课题组合作,从事结构新颖的复杂聚酮、聚肽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他们克隆了抗肿瘤化合物番红霉素(SaframycinA)(J.Bacteriol.,2017,190:251)、阿进霉素(AzinomycinB)(ChemBiol.,2017,15:693)和替曲卡星(TetrocarcinA)(J.Bacteriol.,2017,190:6014)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提出了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包括非蛋白源氨基酸、螺乙酰乙酸内酯等独特结构单元的生物合成机理和抗肿瘤天然产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另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谭华荣研究员课题组的尼可霉素(NikkomycinX)(Curr.Microbiol.,2007,55:537;https://www.360docs.net/doc/541237730.html,mun.,2007,361: 196;2007,362:1031)、杨克迁研究员课题组的嘉德霉素(JadomycinB)(Appl.Microbiol.Biotechnol.,2007,76:883)以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王以光研究员课题组的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Arch.Microbiol.,2017,189:501),对生物合成基因簇中部分基因功能的研究均取得了进展。

——选自《2017-2017化学学科进展报告》

(完整word版)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中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甲烷的二氯代物有几种?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空气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燃烧 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现象: ③如何检验燃烧的产物? ④在常温常压下,甲烷的燃烧热为890KJ/mol,写出甲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反应条件:甲烷与纯净的气态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写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其中有机产物有,在常温常压下,其中为气体,其余均为液体;其中为正四面体构型,其余均为构型。 来自石油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最简式(或比例式、实验式):空间构型:构型,个原子共平面。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空气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 a,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b,现象: ②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酸性KMnO4溶液将乙烯氧化为CO2 现象: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完成下列乙烯与H2、X2、HX、H2O的加成反应方程式,注意反应条件! ①与H2 ②与Br2,将乙烯通入溴水中 ③与HX ④与H2O

3、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分子,这样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 写出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单体、链节、聚合度: 【思考】 1、鉴别甲烷与乙烯的方法有: 2、如何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乙烯?能否用酸性KMnO4溶液?为什么? 来自煤的一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或比例式、实验式):空间构型:构型,个原子共平面。 【思考】1、苯的一氯代物有几种? 2、苯的邻位二氯代物有几种? 二、性质 (一)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色味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燃烧 ①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现象: 2、加成反应:(与H2、X2) 写出苯与H2的加成反应方程式: 3、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苯与液溴(纯净的卤素单质)在FeBr3的催化下反应 写出反应方程式: 有机产物的名称为,常温常压下为色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溶于水。【思考】 a,加入药品的顺序为: b,此反应的催化剂为: c,长导管的作用为: d,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e,尾气处理装置如图,为何如此设计?还有哪些尾气处理装置可达到此目的? f,如何检验产物中的无机物? g,如何提纯产物中的有机物? h,什么现象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高一化学必修2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 同,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 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 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 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 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 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CH 2—CH 2 2—2 CH 2 CH 2—CH !

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前景

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前景 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据统计,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全部生产中,化学过程的工业占高比例,以美国为例占到30%。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自从1828年合成尿素以来,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近两个世纪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链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它又为相关学科(如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信息、材料、人口与健康、环境、国防计划的实施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 此外有机化学还是一门极具创新性的学科。在有机化学的发展中,它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建立在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和物理化学基础上的物理有机化学,在定量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性和反应机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仅指导着有机合成化学,而且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有机合成化学在高选择性反应的研究,特别是不对称催化方法的发展,使得更多具有高生理活性、结构新颖分子的合成成为可能。金属有机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为有机合成化学提供了高选择性的反应试剂和催化剂,以

及各种特殊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机化学以它特有的分离、结构测定、合成等手段,已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武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有机化学在结构测定、分子设计和合成设计上如虎添翼,发展得更为迅速。同时,组合化学的发展不仅为有机合成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内容,而且也使高通量的自动化合成有机化合物成为现实。 在21世纪,有机化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有机化学本身的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人类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反应以及合成方面将有更新的认识和研究手段;另一方面,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新的要求,都给有机化学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有机化学将在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分析和计算化学,农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材料化学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有机化学问题的科学,是一门指导有机化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学科。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机化学反应如何发生和为什么发生,从中找出规律,指导设计、合成新的物种,预见和发现新的有机化学现象。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现代光谱、波谱和显微技术的发展为表征分子结构提供了基础。它对原有的各种反应机理和活泼中间体(协同反应、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卡宾反应、激发态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等)

高二化学有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有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有机化学在化学考试中是占很多的分数,如果没有掌握好有机物知识点化学就危险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归纳,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

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第 1 页 共 1 页 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 、H 2O 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3)炔烃: A) 官能团:—C≡C— ;通式:C n H 2n —2(n ≥2);代表物:HC≡CH 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两个叁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两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 化学性质:(略) (4)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 n H 2n —6(n ≥6)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 原子和6个H 原子共平面。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 3、H 2SO 4等) ②加成反应(与H 2、Cl 2等) CH 4 + Cl 2 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CO 2 + 2H 2O 点燃 C=C CH 2=CH 2 + HX CH 3CH 2X 催化剂 CH 2=CH 2 + 3O 2 2CO 2 + 2H 2O 点燃 n CH 2=CH 2 CH 2—CH 2 n 催化剂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 CCl 4 + Br 2+ HBr ↑ Br Fe 或FeBr 3+ HNO 3+ H 2O NO 2 浓H 2SO 4 60℃ + 3H 2Ni △ 3Cl 2

大学有机化学人名反应总结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3 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OC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CH2CH2CH3 CH2CH2CH3 2 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 2 /CCl 4 C C Br Br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2+ -H+ C C Br O H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答案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除燃烧外,有机物必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1.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CH 4+Cl 2CH 3Cl+HClCH 3Cl+Cl 2CH 2Cl 2+HCl CH 2Cl 2+Cl 2CHCl 3+HClCHCl 3+Cl 2CCl 4+HCl 2.乙烯通入溴水(或通入溴的CCl 4溶液)中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3.乙烯与水反应 CH 2=CH 2+H 2OCH 3CH 2OH 4.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CH 2=CH 2+HBrCH 3CH 2Br 5.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CH ≡CH+HClH 2C=CHCl 6.苯和浓硝酸反应 NO 2NO 2+H 2O 7.苯和液溴反应 +Br 2 Br+HBr 8.苯和氢气反应 +3H 2 9.某烃燃烧 CxHy+(x+y/4)O 2xCO 2+y/2H 2O 10.乙醇与钠反应 2C 2H 5OH+2Na2CH 3COONa+H 2↑ 11.乙醇催化氧化 2CH 3CH 2OH+O 22CH 3CHO+2H 2O 12.乙醛氧化成乙酸 2CH 3CHO+O 22CH 3COOH 13.银镜反应 CH 3CHO+2Ag(NH 3)2OH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浓H 2SO Fe 催化剂 加热、加 压 点 燃 Cu △ 催化剂 水浴加热

1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 3CHO+2Cu(OH)2+NaOHCH 3COONa+Cu 2O ↓+2H 2O 15.乙酸与钠反应 2CH 3COOH+2NaCH 3COONa+H 2↑ 16.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H 2O+CO 2↑ 17.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2CH 3COOH+Cu(OH)2(CH 3COO)2Cu+2H 2O 18.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CH 3COOH+CH 3CH 2OHCH 3COOCH 2CH 3+H 2O 19.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C 2H 5OH 20.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H 2CH 3+NaOHCH 3COONa+CH 3CH 2OH 21.硬脂酸甘油酯与烧碱混合加热 C 17H 35COO-CH 2CH 2-OH C 17H 35COO-CH+3NaOH3 C 17H 35COONa+CH-OH C 17H 35COO-CH 2CH 2-OH 水浴加热 催化剂 稀硫酸 △ △ △

有机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有机化学常见缩写列表有机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de -- 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 ?%ee -- 对映体过量百分比 ?A/MMA --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 丙烯酸 ?AAS --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 偶氮二甲酰胺 ?ABN --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Ac -- 乙酰基 ?acac -- 乙酰丙酮基 ?AIBN -- 偶氮二异丁腈 ?aq. -- 水溶液 ?BAA --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 碱式氯化铝 ?BACN -- 新型阻燃剂 ?BAD --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 2,3-二巯基丙醇 ?9-BBN -- 9-硼二环[3.3.1]壬烷 ?BBP --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 叶酸 ?BCD -- β-环糊精 ?BCNU -- 氯化亚硝脲 ?BD -- 丁二烯 ?BE --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 苯偶姻乙醚 ?BFRM --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 丁二醇 ?BHA --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 二丁基羟基甲苯 ?BINAP -- 联萘二苯膦 ?bipy -- 联吡啶 ?BL -- 丁内酯 ?BLE --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 团状模塑料 ?BMU --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 氮化硼 ?Bn -- 苄基 ?BNE -- 新型环氧树脂 ?BNS --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 己二酸辛苄酯 ?Boc -- 叔丁氧羰基 ?BOP --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 双轴向聚丙烯 ?BP -- 苯甲醇 ? b.p. -- 沸点 ?BPA -- 双酚A ?BPBG --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 双酚F ?BPMC --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 过氧化苯甲酰 ?BPP -- 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 ?BPPD --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酯 ?BPS -- 4,4'-硫代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BPTP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py -- 2,2'-联吡啶 ?BR -- 丁二烯橡胶 ?BRN --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 二溴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 新型密封胶 ?BSH -- 苯磺酰肼 ?BSU --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 苯并三唑 ?BTX --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u -- 正丁基 ?BX -- 渗透剂 ?BXA --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Bz -- 苯甲酰基 ?c- -- 环- ?CA -- 醋酸纤维素 ?CAB --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M -- 甲基碳酰胺 ?CAN -- 硝酸铈铵 ?CAN --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 醋酸-丙酸纤维素 ?cat. -- 催化 ?CBA -- 化学发泡剂

必修二有机化学试题汇编

六月第一次练习(有机) 一、选择题 1.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和做 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 A .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 .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 .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 D .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 .米饭在嘴中越咀嚼越甜的原因是淀粉水解生成甜味物质 C .油脂、乙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 .水果因含有酯类物质而具有香味 3.下列有关葡萄糖说法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分子式是 C 6H 12O 6 B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C .葡萄糖能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 D .葡萄糖可以水解 4 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 H 2SO 4 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①NaOH 溶液 ②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 ③碘水 A .③ C .①②③ B.②③ D .①③ 5.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方法是( ) A .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 CO 2 和 H 2O B .放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中加热,都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C .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 D .分别放入稀酸后煮沸几分钟,用 NaOH 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的 Cu(OH)2 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砖红色沉淀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蔗糖属于多糖,能发生水解 C .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可观察到土豆片变蓝 D .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三大基本营养物质 7.下列物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①福尔马林(甲醛水溶液) ②酒精 ③KMnO 4 溶液④硫酸钠⑤硫酸铜⑥双氧水 ⑦硝酸 A .除④⑦外 B .除③⑥外 C .除④外 D .除②⑥外 8.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 .鸡蛋白溶液受热凝固 C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专题练习

高中化学必修2 有机化学专题练习1、下列分子式表示的不是纯净物的是() A.C 2H 4 B.C 3 H 8 C.C 5 H 12 D.C 2 H 5 Br 2、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 2H 6 B.C 4 H 10 C.C 4 H 4 Cl 2 D.C 3、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 NaOH溶液分液 B.乙烯(SO 2) KMnO 4 溶液稀气 C.乙烷(乙烯) H 2 (催化剂)催化加氢 D.乙醇(水) CaO 蒸馏 4、交警测试司机是否酒后驾驶,30秒就能见分晓,酒精测试仪中用了CrO 3 , 反应后转化为Cr 2(SO 4 ) 3 。则酒精在此过程中发生了()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取代反应 D.加成反应 5.将漫射日光照射到装有氯气和甲烷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的装置上。现列出如下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1试管内其体颜色逐渐变浅○2试管内黄绿色加深○3无任何现象○4试管内液面上升○5试管内壁上有油状物生成 A.○1和○2 B.○1○4和○5 C.○1和○5 D.○2和○5 6.下列物质中,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苯 7.下列物质在水中可以分层,且下层是水的是() A.苯 B.硝基苯 C.溴苯 D.四氯化碳 8.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9.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浓硫酸的作用是() A.脱水作用 B.吸水作用 C.氯化作用 D.既起催化作用又起吸水作用

有机化学专题(必修2)

有机化学基础 【高考目标定位】 1.掌握烷烃、乙烯、苯的结构特征、性质。 2.掌握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4.掌握烷烃烃及其衍生物的特征反应 【考点一】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2015,广东,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2.下列关于①乙烯②苯③乙醇④乙酸⑤葡萄糖等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③④⑤ B.只有①③⑤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只有②③④能发生取代反应 D.一定条件下,⑤可以转化为③ 3.(2012,山东,10)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4.(2013,新课标2,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氯仿、己烷、四氯化碳B.苯、酒精、四氯化碳 C.硝基苯、酒精、四氯化碳D.乙酸乙酯、酒精、醋酸 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不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甲烷、苯、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7. 描述CH3—CH===CH—CH===CH—CF3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12个

有机化学(付建龙 李红)版答案(完整)

第2章 烷烃 1.解:(1)2,3,5,5-四甲基庚烷;(3)2,6-二甲基-4-乙基庚烷;(5)3-甲基-4-乙基庚烷 2.解: (1)CH 3CCH 3 ; (3) CH 3CH 2CH 2CHCH 2CH 2CH 3; (5) CH 3CCH 2CHCH 3 CH 333)3CH 3 CH 3CH 3 3.解: 最稳定构象 最不稳定构象 5.解:(2)(b)>(d)>(e)>(a)>(c) 6.解:按稳定性由大到小排列有:(3)>(2)> (1)。 第3章 烯烃和二烯烃 1.解: (2) (E)-2-溴-2-戊烯; (4) 4-甲基-3-乙基-1-戊烯;(6) (Z)-3,6,6-三甲基-4-异丙基-3-庚烯 2.解: (1) CH 3C=CH 2;(4) C=C CH 3 CH 3 CH 3CH 2H CH 2CH 2CH 3 4.解: (1) CH 3CCH 3;CH 3CHCH 2Br; (2) CH 2CH 2CHCH 2Cl; (3) CH 3CH 2CH 2CH 2OH; (4) CCl 3CH 2CH 2I (反马氏规则产物) CH 3Br CH 3 OH (5) CH 3CH 2COOH; (6)CH 3CHCH=CH 2; CH 3CH CH CH 2 Cl Cl 5.解: (1) ; (2) H 2/Lindlar 催化剂;H 2/Ni; (3) Br Br (4)由于中间体,有4种形式: CH 3CCH=CH 2 CH 2=CCHCH 3 CH 3C=CHCH 2 CH 2C=CHCH 3 CH 3CH 3+ + CH 3+ CH 3 + (A) (B) (C) (D) 其中(A )最稳定。故主要产物为:CH 3CCH=CH 2 CH 3 Br (5)由于中间体,有2种形式: CH 3CH=CHCHCH 2CH 3 CH 2CHCH=CHCH 2CH 3 ++ 稳定性,不好评价。故此有2种产物。 Br CH 3CH=CHCHCH 2CH 3 CH 2CHCH=CHCH 2CH 3 Br (A) (B)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最全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最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1、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 2、P59)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2H2SO4(浓)2SO2↑+ 2C+ 5H2O C + 2H2SO4(浓)2SO2↑+ C O2↑+ 2H2O (3)收集方法: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其密度与空气接近,只是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 (4)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6)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7)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8)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 (9)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_、__ CO2__。尤其是SO2_具有还原性,也可以是KMnO4酸性溶液或者溴水褪色,必须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杂。但如果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则可不除杂。 (10)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方程式:CaC2+2H2O→C2H2↑+Ca(OH)2(注意不需要加热) (2)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3)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相当于减小了水的浓度)②分液漏斗控制流速③并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 (4)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夹杂着H2S、PH3、AsH3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杂质气体 (5)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而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为什么?①反应放出的大量热,易损坏启普发生器(受热不均而炸裂)。②反应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状,可夹带少量CaC2进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使启普发生器失去作用。 (二)烃的衍生物 1、溴乙烷的水解 (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溶液 (2)反应原理:CH3CH2Br + H2O CH3CH2OH + HBr 化学方程式:CH3CH2—Br + H—OH CH3—CH2—OH + HBr 注意:(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使正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水解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几点说明:①溴乙烷在水中不能电离出Br-,是非电解质,加AgNO3溶液不会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但直接取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产生Ag2O黑色沉淀,无法验证Br-的产生

必修2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知识(可直接整理编辑)

必修2——有机化合物 一、甲烷、烷烃 1、有四种物质:①金刚石②白磷③甲烷④石墨,其中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物质具有正四面体结构,说明中心原子价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石墨为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混合晶体。不存在分子。 ①金刚石中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每个碳原子和四个相邻的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结构,故正确。 ②白鳞为正四面体结构,四个碳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故正确。 ③甲烷分子中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上,四个顶点上分别含有一个氢原子。故正确。 ④石墨为层状结构,不存在正四面体结构,故错误。 2、能够证明甲烷构型是四面体的事实是(D) A.甲烷的四个键键能相同B.甲烷的四个键键长相等 C.甲烷的所有C-H键键角相等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3、将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 的是(D) 和结论叙述不正确 ... A.瓶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B.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 C.若日光直射,可能发生爆炸D.生成物只有CH3Cl、CH2Cl2、CHCl3、CCl4 解析:C若日光直射,甲烷与氯气迅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气体剧烈膨胀,可能发生爆炸。故C正确。 4、下列分子式所表示的烃中,属于烷烃的是(C) A.C3H6 B.C4H6C.C5H12D.C6H6 解析:A的C n H2n,属于烯烃或环烷烃,B的C n B2n-2属于炔烃、二烯烃或环烯烃。

5、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A) A.2种 B.3种C.4种 D.5种 解析:有两种,分别为2-甲基-3-乙基戊烷和3-甲基3-乙基戊烷。 6、某有机物经分析知其分子中共有3个—CH3、2个—CH2—和一个—CH—,则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2CH2CH3或CH3CH2CH(CH3)CH2CH3)。 解析: 7、下列四种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A) A.正戊烷 B.正丁烷 C.异丁烷 D.新戊烷 解析:对应的相同的烃类物质,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分子式是相同的,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8、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D) A. (CH3)2CHCH2CH2CH3 B. (CH3CH2)2CHCH3 C. (CH3)2CHCH(CH3)2 D. (CH3)3CCH2CH3 解析:有几种类型的类型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就有几种不同的沸点。根据“同一个碳原子上连的氢原子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的甲基的氢原子等效,对称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A含有5种等效氢,B含有4种,C有2种,D有3种。 9、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B)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

有机化学试卷-201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考试试卷 2016 ——2017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使用班级: 环境科学2016 环境工程2016 一. 对下列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或者写出其结构式(每小题2分,共12分) 1. Br Br Br 2. 3 3. 4. 苯甲醇 5. 2-丁烯醛 6. N-乙基苯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最强的是( )。 A.甲苯 B.氯苯 C.苯酚 D.硝基苯 CH 323 O O

2.由大到小排列下列化合物-H 的活性次序正确的是( )。 a.CH 3COCH 3 b.CH 3COCH 2COCH 3 c.CH 3COCH 2COOEt A. b >c >a B. b >a >c C. c >b >a D. c >a >b 3.下列化合物中最难还原的是( )。 A. 酮 B. 羧酸 C. 酯 D.酸酐 4.三氯乙酸的酸性大于乙酸,主要是由于( )的影响。 A.共轭效应 B.吸电子诱导效应 C.给电子诱导效应 D.空间效应 5. 二氯甲烷的立体构型是( )。 A .正方形 B .矩形 C .正四面体 D .四面体 6. 亲核加成活性最高的化合物是( )。 H C OC 2H 5 O O C CHO CHO B. C.CH 3 CHO D.H C H O A.CH 3 C CH 3 O E. 7. 下列化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A .2-甲基-1-丁烯 B .2-甲基-2-丁烯 C .3-甲基-2-戊烯 D.3-乙基-3-己烯 8. 可发生康尼查罗反应,但不与Fehling 试剂反应的化合物是( )。 9. (1)氯环己烷,(2)1-甲-1-氯环己烷,(3)1-氯甲基环己烷发生S N 2反应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 .(1)>(2)>(3) B .(3)>(1)>(2) C .(3)>(2)>(1) D .(2)>(1)>(3) 10. 下列碳正离子最稳定的是( )。 O CH 3C CH 3 O CH 3CH 2CHO CHO A. B. C. D. A. (CH 3)2C =CHCH 2 + B.CH 3CHCH 2CH 3 + C.CH 2=CHCH 2 + D.+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模拟题

试卷一 《有机化学实验》期末考试(闭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 2、减压蒸馏装置中蒸馏部分由()、()、()、()及()、()等组成。 3、熔点是指(),熔程是指(),通常纯的有机化合物都有固定熔点,若混有杂质则熔点(),熔程()。 4、()是纯化固体化合物的一种手段,它可除去与被提纯物质的蒸汽间有显著差异的不挥发性杂质。 5、按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常用的柱色谱可分为()和()两种。 6、芳胺的酰化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及()两个方面。 7、采用重结晶提纯样品,要求杂质含量为()以下,如果杂质含量太高,可先用(),()方法提纯。 8、在从天然物槐花米中提取芦丁,提取液中加入生石灰可以()芦丁,加入盐酸可以沉淀芦丁。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常用的分馏柱有()。 A、球形分馏柱 B、韦氏(Vigreux)分馏柱 C、填充式分馏柱 D、直形分馏柱 2、水蒸气蒸馏应用于分离和纯化时其分离对象的适用范围为()。 A、从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 B、从挥发性杂质中分离有机物 C、从液体多的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固体产物

3、在色谱中,吸附剂对样品的吸附能力与()有关。 A、吸附剂的含水量 B、吸附剂的粒度 C、洗脱溶剂的极性 D、洗脱溶剂的流速 4、环己酮的氧化所采用的氧化剂为()。 A、硝酸 B、高锰酸钾 C、重铬酸钾 5.1)卤代烃中含有少量水()。 2)醇中含有少量水()。 3)甲苯和四氯化碳混合物()。 4)含3%杂质肉桂酸固体()。 A、蒸馏 B、分液漏斗 C、重结晶 D、金属钠 E、无水氯化钙干燥 F、无水硫酸镁干燥 G、P2O5 H、NaSO4干燥 6、重结晶时,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 A、脱色 B、脱水 C、促进结晶 D、脱脂 7、正丁醚合成实验是通过()装置来提高产品产量的? A、熔点管 B、分液漏斗 C、分水器 D、脂肪提取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2、在蒸馏低沸点液体时,选用长颈蒸馏瓶;而蒸馏高沸点液体时,选用短颈蒸馏瓶。() 3、薄层色谱可用于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有机反应的监控,不能用于化合物的分离。() 4、化合物的比移值是化合物特有的常数。() 5、重结晶实验中,加入活性碳的目的是脱色。() 6、在进行正丁醚的合成中,加入浓硫酸后要充分搅拌。() 7、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8、纯净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 9、微量法测定沸点时,当毛细管中有一连串气泡放出时的温度即为该物质的沸点。() 10、硫酸洗涤正溴丁烷粗品,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1-丁烯和正丁醚。()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答案

必修二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除燃烧外,有机物必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1.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CH 4+Cl 2 CH 3Cl+HCl CH 3Cl+Cl 2 CH 2Cl 2+HCl 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通入溴水(或通入溴的CCl 4溶液)中 CH 2 = CH 2 + Br 2 CH 2BrCH 2Br 3.乙烯与水反应 CH 2 = CH 2 + H 2O CH 3CH 2OH 4.乙烯与溴化氢反应 CH 2 = CH 2 + HBr CH 3CH 2Br 5.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CH ≡CH + HCl H 2C = CHCl 6.苯和浓硝酸反应 + HO -NO 2 NO 2 +H 2O 7.苯和液溴反应 + Br 2 Br + HBr 8.苯和氢气反应 + 3H 2 9.某烃燃烧 CxHy+(x+y/4)O 2 xCO 2+y/2H 2O 10.乙醇与钠反应 2C 2H 5OH+2Na 2CH 3COONa+H 2↑ 11.乙醇催化氧化 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12.乙醛氧化成乙酸 2CH 3CHO + O 2 2CH 3COOH 13.银镜反应 CH 3CHO+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浓H 2SO 4 50-60℃ Fe 催化剂 加热、加压 点燃 Cu △ 催化剂 水浴加热

1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 3CHO+2Cu(OH)2+NaOH CH 3COONa+Cu 2O ↓+2H 2O 15.乙酸与钠反应 2CH 3COOH+2Na CH 3COONa+H 2↑ 16.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17.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 2CH 3COOH + Cu(OH)2 (CH 3COO)2Cu + 2H 2O 18.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 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19.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 2H 5+H 2O ? CH 3COOH+ C 2H 5OH 20.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CH 3CH 2OH 21.硬脂酸甘油酯与烧碱混合加热 C 17H 35COO-CH 2 CH 2-OH C 17H 35COO-CH +3NaOH 3 C 17H 35COONa+CH-OH C 17H 35COO-CH 2 CH 2-OH 水浴加热 催化剂 △ 稀硫酸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