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包括如下主要环节: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这里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会做什么界定的。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是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要做需要评估。

第二,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包括分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技能,要实教学分析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即确定开始新的教学任务之前,学生已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

第三,分析学生和环境。分析学生包括分析他们的已有知识、技能、爱好、态度和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个性特征。分析情境包括分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情境和知识与技能运用的情境。这些分析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决定教学过程和方法。

第四,陈述作业目标。作业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用可以观察的行为陈述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目标将便于测量和评估。

第五,开发评估工具。目标设置和明确陈述以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者预先需要开发测量工具来评估目标实现的情况,此时所考虑的重点是测验与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六,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范围广泛,包括预备活动、呈现信息、提供练习与反馈、测验以及课后活动等的策略。学习策略是根据学习理论、当前要教的内容和学生特点决定的。

第七,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包括学生的手册、教材、测验和教学指导书。选择与开发教学材料依赖于学习类型、已有的可以利用的有关教材和资源。

第八,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为改进教学提供数据。形成性评价分三级水平。第一级水平是一对一评价,即一名教师对一名有代表性的学生,详细了解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的情况;第二级水平是小组评价,所得到的数据更有代表性;第三级水平对全班学生的评价。

第九,修正与补救教学。根据形成性评价,如果学生未达到教学目标,或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学设计者应重新考虑教学设计,包括考察目标定位是否适当,教学任务分析是否准确。如果发现目标定位适当,且任务分析正确,则需要重新考虑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情况,并进行补救教学,直到达到原定目标为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