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绪论

一、人类造园活动总论

世界园林体系

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佛教)

2、西欧园林体系——意大利、法国、英国(基督教)

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波斯、西班牙、印度(伊斯兰教)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一、生成期——先秦至两汉

园林产生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这个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意识形态上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相应的,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而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也使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园林艺术兼容儒、道、玄等诸家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成熟期——隋唐时期

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已不占主要地位,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完善。意识形态方面,儒、道互补共尊而以儒家为正统。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其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成熟或者说全盛的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四、鼎盛前期——两宋至清初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已经发育成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而转化为在日益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也由成熟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鼎盛时期。

五、鼎盛后期——清中叶至清末

清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已经掩盖着四伏的危机。其后,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出颓废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个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了衰颓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与僵化,丧失了前一个时期的积极和开创精神。

第二章、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园林

先秦至两汉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即是其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它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1200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第一节、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

一、商朝已具备了营造园林的基本条件

1、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劳动产品已有剩余。

2、已有完整的国家机构,作为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已经出现。

3、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甲骨文已经出现)。

4、经济基础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已有较先进的劳动工具(青铜冶炼术)。

二、“园”、“圃”与“囿”

“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供作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的用地。囿是田猎园,也是欣赏自然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中国古代园林史》汪菊渊

三、小结:

中国的造园从殷周时期开始,最初的形式为囿,此时期的囿又称为“上古朴素的囿”。

第二节、春秋战国的文化艺术与宫苑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文化、艺术风格丰富多彩,造园活动也有一定的发展。

一、文化艺术

1、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2、诗歌:《诗经》、《楚辞》。

3、散文:《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语言都很丰富,说理透彻,文笔生动。

4、绘画:类型有壁画、帛画、版画等。

5、建筑:技术和艺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6、城市建设: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等

二、造园活动

这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诸侯都在都邑附近经营园林,规模都不小。

吴王夫差——姑苏台: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功能也较为完备,宫室规模宏大,形象华丽。

吴王夫差——梧桐园(今苏州吴县),会景园(嘉兴):当时造园活动已用人工池沼,构置园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自然山水的主题和园林的主要要素都已具备,已经不是上古朴素的囿的形式。

三、小结:

上古朴素的囿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内容更加丰富,游赏功能也更加突出了。

第三节、秦统一中国和大规模的宫苑建设

一、秦(前221—前207)统一中国后做的大规模统一工作:

1、政治上,建立皇帝独裁,自成“朕”表示唯我至尊,立郡县制、官制,并统一立法,统一度量衡;

2、经济上,改革亩制,兴修水利,农业得到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渐趋丰富。

3、军事上,扩大疆域,击匈奴赶走胡人;取河南地,开辟44县;击南越,开桂林、南海、象三郡(广东、广西、越南等地);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外族侵略。

二、大规模的建设

1、造六国宫殿:可以说是集中当时中国建筑之大成,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

2、集各地富豪商贾于京城及其周边:为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六国贵族和富豪十二万户于咸阳、南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实力。因此要征集天下匠师来此营造宅第,也促进了建筑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3、修筑驰道:驰道宽50步:82.95米

4、大造宫苑:秦代宫苑不下300余处,最有名的有:信宫(咸阳宫)、阿房宫。

三、小结:

秦王朝虽历时极短,但其大规模的宫殿建设为秦汉建筑宫苑的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汉代文化艺术与园林建设

一、汉代的文化艺术

西汉王朝(前206—公元24)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到汉武帝时国力发展到最高点。为了缓和国内的矛盾,他利用强大的国力发动对外侵略,北逐匈奴,南征南粤,东灭朝鲜,西域降汉,开拓广大疆土,奠定了地大物博的现代中国的基础。汉文化艺术也就在这样的基础上和影响下发展和繁荣起来的:

1、社会思想方面:随着儒家学说的发展,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三者相互消长,对汉以后寺院丛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2、文学方面:汉代有作赋的特长,司马相如,贾谊等;

3、绘画、雕塑方面:都有很快的发展,其中心思想多是劝善戒恶的封建说教,题材以现实生活为主,基本以写实手法为主;

4、建筑的技术和艺术方面:汉代在建筑业上的较快发展,为我国木结构建筑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形成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这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直接为园林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创造了有力条件;

1)建筑材料在汉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格;

2)框架结构在汉代已达到较完善的地步;

3)建筑形式变化丰富;

4)建筑装饰丰富多彩。

二、汉代的宫苑建设

汉武帝在国力强盛之时大造宫苑,其中上林苑的占地之广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据考证,上林苑地跨现西安市和咸宁、周至、户县、南田四县的县地,苑墙长度130—160公里。

汉代皇家禁苑上林苑,证明了“古谓之囿,汉谓之苑”的历史发展事实,一方面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这完全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而汉代的苑中又有宫与观等建筑,并作为苑的主题,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工内容逐渐成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各个不同的苑,可以看出上林苑的活动和使用内容是比较多的。当时的造园者在总体布局和空间处理上,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和空间,使各个景区都有景观主题和特点。后来我国历

代皇帝所造园林多有借鉴。

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宫城,而建章宫北太液池是组景很好的园林景区,池中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山,象征海中仙山。

上林苑中的植物配置也相当丰富,群臣进献奇树异果,但是朝臣所献就有2000余种。

上林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家庄园。兴盛时“宦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铜矿开采至冶炼、铸铜均可在苑内完成。

三、(秦)汉宫苑总结:

1、形式上:至汉武帝时,在继承古代囿的传统你的基础上,宫苑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程度;

2、规模上:宫苑往往工程浩大,并且有了大体的规划;

3、山水处理方面:开始有意识的堆山理水;

4、建筑方面:由于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完善,宫苑建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5、植物方面:开始注意到重要景点的植物配植,植物的异地引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

总之,就其内容而言,此时的宫苑是一个包罗着复杂内容的总体,是在固定的一个广大区域中的囿和宫室的综合体。在苑的范围内有天然滋生的植被并养育禽鸟百兽以供狩猎,而宫室建筑群逐渐成为苑的主体,所以有人称之为秦汉建筑宫苑。

四、汉代的私家园林

1、汉朝商业发达,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不下王侯,他们也经营园圃,来满足其寻欢作乐的需要。

例子:梁园(又称兔园,梁孝王,汉文帝四子)

《西京杂记》记载,茂陵富人袁广汉

2、可以说,当时贵族富豪的私园跟帝王宫苑相比,造园手法及形式、内容都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只是名字上叫做“园”,规模上较小罢了。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简史与园林概述

一、简史:

220年东汉灭亡——三国鼎立——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280年吴灭于晋,中国复归统一,史称西晋——301年“八王之乱”——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89年隋文帝结束了369年的分裂时期,中国又归一统。

二、概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上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

一、哲学:

这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流派,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和以“无君论”和“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

二、宗教:

此时期的宗教取得相当发展,主要有两种:佛教和道教。名僧法显曾到古印度求法,带回大

量经典,所著《佛国记》(汉名《法显传》),是极重要的历史文献。随着佛教勃兴,佛寺建筑大为发展,木塔、砖塔也是此时代的新创作。

三、史学:

修史之风很盛,最著名的有刘宋范晔的《后汉书》,西汉陈寿的《三国志》等。

四、地理学:

北魏郦道元撰《水经注》,记载有大小水道1252条,逐一探求源流,述其变迁,又详细记载所经地区,山陵、城邑、历史情况以及名胜古迹等。对有关史事多有所考证,是我国古代的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且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五、文学:

三国时期:建安文学,以诗歌为代表,人物:曹操父子、建安七子;

东晋、南朝时期:田园诗,人物:陶渊明,谢灵运等。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

一、简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又不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何况这需要付出跋涉的艰辛,于是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的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的私家园林之中。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可以分为两类:1、建在城市里面与住宅相邻的“城市型宅园”;2、建在郊外自然风景优美地带的“郊野别墅园”,它多与庄园结合而存在。

二、城市型宅园

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诸园为代表,其中“张伦宅园”最为知名:——《洛阳伽蓝记》有详细记载,其中“景阳山”为史料记载中第一个有名字的假山。——姜质游此园后作《庭山赋》。

可见张伦宅园以大假山景阳山为园林的主景,把天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比较精炼而集中的表现出来。蓄养多种的珍贵禽鸟,则稍保留着汉代遗风。

三、郊野别墅园

代表:西晋—石崇—“金谷园”,为其晚年辞官后,退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业”,及金谷园。

——石崇自著有《金谷诗》,有记载;

——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也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

四、小结

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较之以前的内容更为丰富,艺术手法更为精炼,并有由完全写实主义向写意主义过渡的趋势,造园技术亦有较大进步有人称此时期的私家园林为自然山水园,为后来唐宋及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观园林

一、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寺建筑兴起,特别是东晋、南朝的佛教很发达,佛寺较多。较大的寺院都拥有大量的田地和其他财产,奴役一般的“僧民”、“白徒”、“养女”或贫苦农民,为他们栽种田地,他们还经营商业,放高利贷,这就是寺院经济。

二、自从北魏奉佛教为国教后,更是大建佛寺。(佛寺建筑内部装饰豪华,类似皇宫建筑。)

三、佛寺建筑在总体布局上,有有供佛像的殿宇和园林两个部分。

四、佛寺园林的建造,都需要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修炼的清净场所,选址原则一般是:

1、靠近水源,以便取得生活用水;

2、靠近山林,既是景观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

3、地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

佛寺如建造在城市中心地段,多采用树木来点缀,以创造优美的环境;近郊的佛寺总是丛林培植,花木取胜。举例:建康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杭州灵隐寺、苏州虎丘云若寺、苏州北寺塔等。

五、佛寺园林不同于一般帝王贵族的宫苑,已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大大促进了我国不少名山大川的开发,如庐山、九华山、雁荡山、泰山、杭州西湖等)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一、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相继建立的不少政权都在各自首都进行宫苑建置。代表:北方——洛阳、邺城;南方——建康。

二、芸林苑:洛阳,可以说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

三、华林苑:洛阳,曹魏时便开始兴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较之私家园林规模较大,形象华丽,建筑量大,但没有私家园林富有曲折幽致、空间多变的特点。

第六节、总结

1、在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的模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的加以概括和提炼,进而抽象化和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

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它一开始就有两种明显的倾向:1)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艳的倾向;2)以文人雅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

4、皇家园林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而且又有新的发展。与私家园林相比,它具有规模宏大,形式华丽的特点,但是对待当时的美学思潮远不如私家园林敏感,从此,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养分成了中国园林史上一直贯穿的事实。

5、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性作用。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第四章、隋唐时代的园林

第一节、隋唐简史

1、公元581年北周贵族杨坚废北周静帝,建立隋朝,589年南下灭陈,中国复归统一;

2、公元618年李渊统一全国,建立唐朝。

3、公元907年,节度使朱全忠自立为帝,唐王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第二节、隋代的园林(581-618)

一、隋代的皇家园林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以荒唐著名的皇帝,隋代虽短,但却留下了许多令人瞠目的建筑作品,如:1)大运河2)兴建大兴城(唐长安)3)河北赵县安济桥4)敦煌、龙门石窟等。隋代也大建宫苑,其中,隋炀帝大兴元年(605年)在洛阳兴建西苑(包含16院),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繁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

——西苑的园林艺术特色:

1、工程浩大且平地造园;

2、苑中有院(园),是一种新的规划手法,对后世宫苑布局影响很大;

3、全苑以山为骨架,以水系为主导,开水景园之先河;

4、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已有较精确的竖向设计;

5、植物配植范围广泛,移植品种很多;

可以说,西苑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皇家园林由秦汉建筑宫苑向两宋山水宫苑发展的一个新转折。

二、隋代的私家园林

1、隋代历时不长,长安、洛阳等地均有不少私园,但见诸史册的不多。

2、江南地区,在政治中心北移后私家园林已非六朝之鼎盛,但是扬州(江都)一地,由于隋代开凿大运河而成为运河南段的水陆码头,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这里私家园林的发展。

第三节、唐代的园林(618-907)

一、唐代社会与文化艺术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国富民强,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1、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达到高峰的体现;

2、在绘画方面,有阎立本、阎立德兄弟的《步辇图》;李思训:擅长绘山水画;吴道子:擅长绘佛道人物。山水画已有工笔、写意之分。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既重客观物象的写生,又能注入主观的意念和感情,即所谓“外师造化,内法心源”,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准则;

3、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同时山水画也影响了造园活动。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诗文、绘画、园林这三门艺术已有明显相互渗透的迹象,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画意;

4、书法方面名家辈出:柳体——柳公权;颜体——颜真卿;

5、传统木结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均以成熟;

6、城市建设方面成就卓著,唐长安城,人口100多万,是当时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城市,同时政府对街道规划绿化很重视。

7、花木栽培的园艺技术有很大进步。

二、唐代宫苑

1、以“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和华清宫最为著名。

2、曲江池:位于长安城东南角,是一处公共游览地,又兼有御苑的功能,这在以皇权政治为轴心的封建时代极为罕见。曲江池的繁荣也反映了当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宁。(上巳节,三月三,皇帝率嫔妃、百官到此游玩,曲江池自隋初开始兴建)

三、唐代的私家园林

1、城市内或近郊的宅园

长安和洛阳城内均有大量此类私园。分别以纤丽和清新两种格调并存,而后者更多见于大诗人的吟咏。

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便是代表性的例子,该园清新雅致的格调和城市山林的气氛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池上篇》)

2、郊野别墅园

唐代的别墅园又叫山庄、别业、山亭、水亭、池亭、田居、草堂等。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业和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尤具代表性。

1)辋川别业:

王维(700-760)在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作辋川别业并终老于此。《辋川集》有记载。

景点: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坨、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北石滩、北坨、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

2)庐山草堂

唐代,文人在已开发的山岳风景名胜区择地修建别墅的情况比较普遍。

白居易《草堂记》庐山草堂为其任江州司马时修筑,在庐山香炉峰和遗爱寺以南,白居易又作《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3、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山水文学兴旺发达,文人经常写作诗文,对于山水风景的鉴赏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他们担任地方官时,常开发当地风景,辞官后也多建私家园林。于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那种清新雅致的格调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更着上了一层文人的色彩,故有人称之为“文人园林”。

所以说文人园林是士流园林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思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如果把它视为一种风格,则后者的意义更为重要。

四、唐代的寺观园林

唐代儒道释三教并尊,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不同程度上也加以扶持和利用。

唐代的二十个皇帝中,除唐武宗外都是提倡佛教,有的还成为佛教信徒。随着佛教的兴起,佛寺遍布全国,寺院的地主经济亦相应的发展起来,寺院常拥有大量田产,相当于地主庄园的经济实体。(使政府的田赋、兵源、劳役等受到影响)

道教类似于佛教,亦为经济实体。

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通常是屋宇连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的功能分区由于寺观进行大量的世俗活动,往往成为城市公共交往的中心。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几乎都有寺观的建置,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我国以寺观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唐时已基本形成。

第四节、隋唐园林总结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庞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处理上。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的一种整体感受。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更为重要。代表作:西苑、华清宫(具有划时代意义)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升华,有意于刻画园林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小品的细部处理。中唐以后,大量文人如王维、白居易等参与造园,使私家园林中注入了新鲜血液,导致了文人园林的兴起。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园林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而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宗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访客和游人,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建设。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1、简史: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建都于开封,改名东京,统一全国。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次年金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

2、庄园经济绝迹,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城乡经济高度繁荣。同时,宋代又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无论统治阶级的帝王士大夫或一般的庶民都处于国破家亡的忧患意识困扰之中。这种意识固然能激发有识之士的奋发图强,又使很多人沉迷于浮华奢侈的生活之中。

3、宋代重文轻武,文官执政可以说是宋代政治的特色之一。这固然是积弱的原因,却成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比较宽容的文化政策,提供了封建社会较为罕见的一定范围内的言论自由,作为传统文化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于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为新儒学即理学,当时理学的学派林立,各自开设书院授徒讲学。佛学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政治制度及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人在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与汉唐相比,两宋人士心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了纵深的内在开掘。(课本补充)

4、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1)建筑科技方面,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于当时发达的建筑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2)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提高。

5、文学艺术方面:

宋代诗词失去了唐代闳放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

宋代是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为重的朝代,政府特设“画院”,罗致了天下画师,并用选考的方式培养人才。画坛上呈现为人物、山水、花鸟鼎足的三分的兴盛局面。而山水画尤受重视而达最高水平。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完全确立。

第二节、两宋时期的皇家园林

1、简述:宋代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其规模和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的精致则过之。内容上更多的接近私家园林。

2、宋徽宗和花石纲

3、寿山艮岳的艺术成就:

1)现有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2)筑山构思独特,精心营造,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构思规律,也是我国园林史上土石假山之最;

3)峰石特置为其独创;

4)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所有的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且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

5)园内的建筑除少数满足其特殊的功能需求,绝大部分均以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

6)园内植物繁多,配植方式有孤植、对植、丛植和混交等,大量的是成片栽植,许多景区都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总之,寿山艮岳是一座筑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最高水平,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艺术的概括、提炼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山水风景,并辅以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成为此后各代山水园林的借鉴参照。

第三节、两宋时期的私家园林

1、北宋洛阳私家园林实例与《洛阳名园记》(李格非,北宋)

记载19园,分为三类:花园3,游憩园10,宅园6.多数在唐代庄园别墅园基础上发展过来的,但布局上已有变化,与以前园林的不同特点是:风景与住宅分开,园林单独存在。

2、北宋洛阳私家园林的特点:

1)文人园林之倾向在唐代基础上又有发展,整体风格以简远、疏朗、雅致和天然见长;2)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3)多以栽花栽树著称;

4)园内多做土山,湖石假山不为多见。

3、两宋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

1)临安私园:《梦梁录》记述西湖一带名园16处;《武林旧事》记述45处。

2)吴兴园林:南宋周密《吴兴园林记》,记载36处吴兴园林。

3)苏州园林:沧浪亭,园主苏舜钦自撰《沧浪亭记》

第四节、两宋时期的寺观园林

1、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它们与私家园林的差异,除了尚保留一些烘托佛国与仙界的功能之外基本上完全消失了。

2、“禅宗”教义着重于现世内心的自我解脱;道士讲究清净简约,从而掀起了在郊野建置寺观的又一次高潮,客观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风景名胜区的再度大开发。

3、寺观建设、园林建设与山水风景开发相结合而发展,代表:南宋临安(杭州)

第六章、元明清时期的园林

第一节、元代的社会、文化与造园活动

一、元代的社会与文化

1、简史:1189年成吉思汗被举为蒙古部落首领,1205年先后征服各兄弟部落,1206年被

推举为全蒙古大汗。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以中统为年号,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次年以大都为都城,1276年元军入临安,南宋灭亡,元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

2、经济方面:商业经济表面呈现了繁荣,同时对中国原有的工商业和农业经济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粗暴的军事征服)。

3、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遭受了严重挫折,但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

4、艺术方面:社会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落后的喇嘛教与道教哲学,消极的避世思想及复古主义的观念有了发展。表现在艺术上,滋生了宋代后期的复古主义和文人墨戏在元代有了新的发展基础。元代绘画主要倾向是师法古人。

二、元代的皇家园林——元大都与太液池

三、元代的私家园林

不如宋代之盛。但在都城及江南等地还是有相当的营造。如苏州狮子林等。

第二节、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一、明史简述:

1、朱元璋于1368年定都应天,国号明,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为留都。

2、明初,商业得到了正常的发展,中叶与欧洲人通商,都市经济得到繁荣;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大量兼并,农村小农经济遭到破坏,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3、明代废除宰相制,把历来存在的皇权和相权合而为一。明代的理学强化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制,又从意识形态上巩固了极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从英宗起,政治腐败,贪污盛行,内忧外患,一显示出封建制度衰败的征兆。

4、由于政治思想上复古主义的发展,哲学上宋代的理学和主观观念论的继续发展,使得绘画上复古主义和文人画得到了进一步成长。

……

二、清史简述:

1、吴三桂开关,多尔衮入主中原。人数较少、经济原始、文化落后、军队杂凑的满人的、入关后利用汉人治汉而做了中国的统治者。

2、康熙时期为清代全胜时期,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相对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并向外扩张,扩建了禁中三海,建了玉泉山静明园、畅春园万春园和热河避暑山庄等宫苑。

3、雍正修建圆明园。

4、乾隆登基后,效法其祖康熙的怀柔政策又侵夺邻族,造成清代武功全盛时期。曾将清代所有离宫别苑都加以修饰或改建扩建。如扩建了圆明园,增景48,新建长春园和绮春园,修饰了避暑山庄增景36。

5、乾隆晚年统治阶级腐化日盛,官吏贪风大盛,嘉庆以后,清走向衰落。

……

第三节、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

1、西苑(北京三海)

明代西苑在元代太液池基础上加以发展并加凿南海而成。

2、清漪园(颐和园)

北京西北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888年光绪将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重修后改名颐和园。颐和园面积290公顷,水面占4/5,昆明湖是清朝所有皇家园林中最大水面。分宫廷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其中惠山园(谐趣园)为一处重要的园中园。

3、避暑山庄

1)位于承德,占地564公顷(8400亩),为清代皇家诸园中规模最大的,康熙始建,乾隆扩建;

2)特色之一是位于自然风景之中;

3)分为四个景区:宫廷区,湖州景区(1/6),平原景区,山岳景区(2/3);

4)园内外呈浑然一体的大环境。(不全,参考课本)

4、圆明园

占地2500亩,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罕见的珍品,也是我国园林艺术历史发展到清代的一个综合杰作。历经151年,园内造景众多,有圆明园48景,长春园、绮春园36景等。

5、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风格总结:

1)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且多位于风景优美的郊外,占地宽广,规模宏大;2)布局上大都在自然山水基础上,巧于利用地形,创造各苑特色;

3)注意模仿各地园林及名胜于其中;

4)苑中建筑布局形式不同于正式宫廷建筑的严肃庄重格局,除宫室建筑部分外,其他建筑多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成群成组的布局方式,单体布置较少且注意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5)明清苑园中也常常选用我国传统的掇山手法,但因园林面积较大,不可能也没必要利用大量掇山,叠石利用较多;

6)苑园中水面极大,大多利用原地形水体或泉源形成水面。

7)花木是苑园中重要的造园要素,多做群植或林植。

第四节、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一、北方的私家园林

1、概况: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此外,在城外西北郊的海淀一带,集中了许多皇室成员和元老重臣的赐园,其中有名的有翠景园,半亩园,一亩园等。

2、北方私家园林艺术特色:

1)既追求风景式园林的意境,又偶尔用严整的对称布局;

2)园内建筑较多,具北方建筑的浑厚之共性。一些王府花园的建筑较一般的北方私园在色彩和装饰上更加浓艳华丽,局部或细部有仿西方建筑的做法;

3)叠石技巧偏于刚健;

4)有时有较大的水面;

5)常以北方乡土树种,如松树为基调,间以多种乔木。

二、江南私家园林

1、概况:江南私家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也代表着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这首先由于这里具有许多优越的造园条件:

1)经济发达冠于全国,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

2)文化艺术水平极高,文人辈出,文风极盛;

3)建筑技术精湛;

4)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花木生生长;

5)盛产石材。

2、苏州私家园林

苏州是官僚豪富掠夺和享乐的一个重要地方,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造园活动历史悠久。1997年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拙政园2)狮子林3)沧浪亭4)留园5)网师园

3、扬州私家园林

个园、何园、小盘谷、逸圃、蔚圃

4、无锡私家园林——寄畅园

5、南京私家园林——瞻园

6、徽州园林——竹山书院桂花厅

7、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

1)江南私家园林多建于城市中,与住宅相连,面积不大,造园师力求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无限的丰富的曲折多变的城市山林的景观;

2)江南园林中常以水池为中心,在其周围堆叠假山,植以花木,环以建筑;

3)堆山叠石往往是力求创造城市山林的全景,登山可看全园和园外景色,扩大园林空间感,同时假山又是遮挡视线,分隔空间的重要手段;

4)园林中的建筑常与山石、花木配合组成园景。在局部空间还可成为构图中心。因此,建筑常是观赏对象,同时又是风景观赏点,是造景的重要手段;

5)江南园林中的植物亦以造景为主。在大的园林空间里,也有大片栽植花木,但以单株欣赏和少量丛植为主,并与粉墙、湖石相配合而成为局部一景。

可以说,以清秀典雅为其特色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之。

三、岭南私家园林

1、概况:岭南园林以珠江三角洲为其中心,包括两广、福建、台湾等地。岭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园林营造兴盛,并迅速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北方、江南鼎峙。现存较完整的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被称为粤中四大名园。

2、岭南园林的基本特色:

1)规模较小,且多与居住建筑结合在一起,庭园空间一般以建筑空间为主,山石湖地皆从属之。

2)岭南园林的布局颇有地方特色,多从适宜出发,常有明显的随意性,有的还采用几何图形并沿中轴对称布局;

3)岭南园林中的建筑重在选址,不以华丽夺人,而多以素构抒发简朴清新的岭南气息;4)园林中的叠山风格独特,分为壁形,峰形和孤赏形三种;

5)因庭园面积通常不大,故理水上不求模仿真山真水,而好用较规则的水池,如方形、回字形等;

6)花木配植注重本地植物的使用。

四、少数民族的造园活动

少数民族的造园活动到建国前多数尚处于萌芽状态,只有藏族园林初具风格,代表:罗布林卡。

第五节、明清时期的寺观园林建设

见课本……(与唐宋相比,寺观园林建设略显式微,但仍有寺观园林出现;继承宋代以来的世俗化、文人化的传统,一般与私园没有区别;第三点……)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造园和理论著作

一、明清时期的造园匠师

1、过去的造园匠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代薪火相传,共同创造了优秀的园林艺术;

2、明代以前造园匠师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造园活动你,工匠的需求量很大,造园匠师中技艺精湛者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而知名于世。他们往往在园主人或文人与一般匠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造园的水平和效率;

3、知名的造园匠师有一部分是普通工匠出身,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而成为造园家。另一部分本是文人,因独爱园林而涉足其中,最终因造园而闻名。

4、著名造园匠师:

1)张南垣(张琏)与张陶庵(张然)——西苑瀛台,静明园,畅春园等

2)石涛:又称道济和尚,与八大山人一起以画著称。亦工于叠山,尤精选石,代表作:片石山房(常熟)、个园四季假山(传说为其所作)

3)戈裕良:以选石和叠山著称,代表作:文园(如皋)、一榭园(苏州虎丘)、燕谷园(常熟)等

4)李渔:《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于北京筑半亩园,芥子园

5)计成:《园冶》

二、明清时期的造园理论著作

1、《园冶》:计成著,三卷十篇,为我国第一部园林艺术的专著。

第一卷:一、兴造论

二、园说:第一篇:相地;第二篇:立基;第三篇:屋宇;第四篇:装折

第二卷:栏杆

第三卷:第五篇:门窗;第六篇:墙垣;第七篇:铺地;第八篇:掇山;第九篇:选石;

第十篇:借景

2、《闲情偶寄》:李渔,全书九卷,其中八卷分别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为“居室部”专论建筑和造园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3、《长物志》:文震亨,对园林有比较系统的见解。全书十二卷,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厅、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中国古典园林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 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园林的定义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三、“天人感应”说。 5、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8、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 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10、意境的三种表述方式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 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2、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 3、社木、弛道 4、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 5、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6、秦代宫苑——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7、上林苑中以植物命名的宫观建筑物 8、上林苑的特点: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9、建章宫的布局及一池三山、图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 10、兔园 11、南越王御苑石渠及水池的布局 12、宫、苑的定义 13、东汉西园 14、袁广汉园梁冀的园圃和菟园 15、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1、“魏晋风流”。 2、《南方草木状》 3、邺城铜雀园、华林园(华林苑)、仙都苑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 1.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2.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3.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政治:奴隶制国家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经济: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文化:儒学获得正统地位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政治: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被削弱。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文化: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诸家争鸣,思想活跃。佛教和道教的流行。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的兴盛。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 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经济:庄园经济受到抑制 文化: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 园林的发展相应的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五、政治:封建社会发育定型经济: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 文化:封建文化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去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解体经济: 文化:封建文化呈现衰颓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束了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P26 5、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6、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北面和南面两部分的广大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 秦始皇增建的六国宫,渭南部分即扩建的上林苑以及其他宫殿园林。(具体时间,人)p63 8、上林苑(秦):p66 原为秦国旧苑,秦始皇加以扩大,皇家园林,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苑内主要宫殿为阿房宫,是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核心。内有兽圈,做皇室游猎之所。 9上林苑(西汉):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内容:1山水:8条大河。天然湖泊10处,昆明池: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模拟天象,蓄水库。影峨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动物:天然植被及其丰富,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皇家狩猎区。3、苑:36处园中之园。4、宫:宜春宫、鼎湖宫、扶荔宫、宣曲宫、犬台宫、长门宫、葡萄宫、长扬宫、五柞宫。5、台:沿袭先秦筑高台的传统。6、观:白鹿观、细柳观,上兰观,白杨观,豫章观。7、生产基地。 特点:1、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2建筑间距大,集锦式布局。3、多功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园林史教学大纲

园林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习园林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园林体系,重 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异同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相关课程的衔接 它是高等农业院校园林专业的主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之有联系的学科也很多,如历史学、美术学、建筑学、园艺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世界各国园林的特点及其发展史。 2.熟悉我国园林的特点、分类。 3.了解中外经典园林。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园林史》 参考书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造园变迁史》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一般掌握有关内容,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问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六、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备注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 >: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一章-第七 早 . 第八章和第 九章 合计园林概述 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 我国秦汉时期的园林 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我国隋唐时期的园林 我国宋代的园林 我国辽夏金元时期的园林 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世界近代、现代园林概述 复习 复习 26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中国古典园林史

论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之启示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依赖于生物圈的大自然系统才得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生物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庇护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开始最原始的人造空间的创作。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中华文明从无到有从弱到盛,但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人们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变化,于是慢慢的开始了改变自然的第一步。 世界园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更谈不上改造自然了;但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则是进入农耕经济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技术革命。第三阶段是蒸汽机推动的工业革命,该时期人们认为人定胜天,人类理解大自然也逐渐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然而这种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在逐渐显现,有识之士便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改良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四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从古至今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

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兰池宫创造中国园林史上第一次人工筑山,第一次人工理水;并遵循一池三仙山的布局,这种遵循自然界三座仙山的布局方式至今也被很好的推崇。从杭州西湖到颐和园再到现在各地的园林景观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传递下来的,但是在设计过程当中都不是一味模仿,也有现代艺术的融入;比如好多公园小岛上的亭子已经不再追求古典,而是运用了现代科技采用薄壳结构实现大跨度,使整个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更具未来感。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孕育了大园林理论。一、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实上,这个

中外园林史

第一章 1、古波斯天堂园的布局及特点 面积较小,四周有围墙,外观比较封闭,有十字形的林荫路,构成中轴线,中轴线将其分割成四区,载有花草,没有中心水池整体类似现代的建筑围合成的中庭 2、西班牙伊斯兰园林类型及各自的代表、阿尔罕布拉宫的四个著名庭院 类型及代表:(1)宫苑庭园:阿尔罕布拉宫苑(四个著名庭院:桃金娘宫庭园、狮子院、柏木廷院、达那哈庭园) (2)别墅花园:格内拉里弗花园 3、印度伊斯兰园林的著名代表:泰姬陵 第二章 1、欧洲园林的起源国家及其各自的类型和风格特征 (1)古埃及: 类型: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贵族园林 风格特征:(1)是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人们生活习俗的综合反应(2)实用园林和小气候的改善 (3)植物种类和种植方式多样 (4)园林空间水体、几何形园林、对称、空间分割 (5)宗教迷信、促进了圣苑与墓园的发展 (2)古希腊: 类型:宫廷园林(柱廊园)、圣林、公共园林(竞技场)、学术园林(哲学家的园林)风格特征:1.园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规则式以与建筑协调; 2.数学,几何,美学的发展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 园林; 3.从古希腊开始奠定了西方规则是园林的基础。古希腊→古罗马→欧洲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4.园林植物:芽接蔷薇,常见的植物有桃金娘,山茶,百合,紫罗兰, 三色堇等;雅典城大街上首次种植了悬铃木。 (3)古罗马: 类型: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园林、公共园林 风格特征:1.以实用为主的果园,菜园以及芳香植物园逐渐加强了观赏性,装饰性 以及娱乐性。 2.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基础。 3.受希腊园林的影响,园林为规则式。 4.重视园林植物的造型,有专门园丁。 5.除花台,花坛之外,出现了蔷薇专类园,迷园。 6.花卉装饰盛行,几何形花坛种植花卉→采摘花朵,制成花环与花冠。 7.园林树木有悬铃木,白杨,山毛榉,梧桐,槭, 柏,桃金娘,夹竹桃,瑞香,月桂等。 8.出现温室,花园博物馆(Garden Museum)。 9.园林数量众多,罗马城及其郊区共有大小园林180处之多。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试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一池三山 2、文人园 3、囿 4、勒诺特尔式园林 5、轩 6、意境 7、台地园 8、极简主义 9、中国古典园林 10、园林 11、枯山水庭园 12、阁与楼 13、廊 14、写意山水园

15、亭 16、巴洛克风格 17、造园 18、风景 19、水扶梯 20、园池 二、填空题 1、清代岭南园林异军突起形成地方特色,较着名的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辉园, 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2、苏州现存古典园林有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建于明朝的拙政园、留园,以及建于清朝的网师园(环秀山庄) 等名园。 3、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 4、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欧洲和东方造园系统。 5、西晋时期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为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西郊所建。 6、唐朝着名离宫有位于陕西临潼的华清池、位于陕西麟游县的等都是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结合很好的范例。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着称,着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8、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孚。勒。维贡特府邸(孚园) 和凡尔赛宫 ,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9、汉武帝利用秦代旧苑囿扩而广之为上林苑,它位于长安西,纵横300余里;其内还有两个大名池即为昆明池和太液池。 10、河北省临漳县漳水北岸建有曹操的封邑邺城,城市规划严整。城内建有着名的园林铜雀台,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曾提到过该园。 11、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按时间划分依次为:原始文明时期的萌芽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阶段。12、J.O.西蒙兹在其《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把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看待,从生态价值、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开发时最大限度的保存自然景观,最合理的使用土地。 13、明末计成所着的一本造园学巨着是。 14、佛教早在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 15、我国清代着名的三座大型皇家离宫御苑是北京的清漪园、;承德的。 16、清末三个着名的苏州私家宅园是留园、、。 17、称作颐和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它是以江南私家园林

中外园林史教学大纲

《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 课程编码:总学时/总学分:40学时;2.5学分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0/0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 适用专业:园林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习园林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异同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章园林的生成期(2学时) 第二章园林的转折期(2学时) 第三章园林的全盛期(2学时) 第四章园林的成熟期(4学时)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后期(4学时)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史结束语(2学时) 第七章日本园林发展简史(4学时) 第八章西方古代园林发展简史(2学时) 第九章中世纪欧洲园林(2学时) 第十章文艺复兴时期园林(2学时) 第十一章十七、十八世纪法国园林(2学时) 第十二章十八世纪英国风景园(2学时) 第十三章近代美国园林(2学时) 第十四章十九世纪城市公园(2学时) 第十五章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2学时)

第十八章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2学时) 三参考教材 主要教材:《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造园变迁史》 参考书目:《中外园林史》 四学习要求 1.熟悉世界各国园林的特点及其发展史。 2.熟悉我国园林的特点、分类。 3.了解中外经典园林。 五成绩评定方式 1、考试方式以考试为主,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考试成绩70%。 大纲制定者:园林教研室 大纲审定者: 大纲批准者: 指定时间:2010.6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名词解释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如:北海琼华岛 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如香山的静宜园。如:香山静宜园 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12《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李渔,字笠翁,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无节。 13《长物志》:《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字启美,《长物志》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14山池院、山亭院;所谓“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 15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复习资料笔记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 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 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 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 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 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 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 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 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 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课程名称:园林史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园林史课程代码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园林史课程代码:6644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园林史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专业课。它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园林艺术发展历程、主要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先修课程主要有美术、园林艺术原理、园林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流派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熟悉著名的园林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把握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课程基本要求为: 1(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园林史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2( 正确分析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主要园林流派的历史分期。 3( 掌握各主要园林风格流派形成的背景、主要艺术特点、重要作品和主要人物 4( 能正确进行中外园林的比较分析 5( 把握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园林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重点 识记: 1( 园林的概念 2( 世界园林发展的4个阶段 3( 中国古典园林按隶属关系所划分的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 4(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各个时期对应的朝代及年代。 5(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理解: 1(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园林产生的关系; 2(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与园林的发展; 3( 园林意境 4( 古典园林的特点 应用: 通过综述及资料分析,比较中西园林风格差异。 (二) 次重点 识记: 1( F.L.奥姆斯台德和E.霍华德对现代园林的贡献。理解: 1( 园林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 比较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3( 园林四大要素及其在园林中的作用。应用: 能够从要素入手,对园林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 一般 识记: 1( 瑶池、悬圃、伊甸园、极乐世界、天园; 2( 中国古典园林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