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伤害救护常识

现场救护常识

受伤——急救常识

1、外伤:人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组织撕裂或损害。引起外伤的原因很多,根据有无伤口,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①、闭合性外伤:由钝力造成,无皮肤、体表粘膜破裂,常见的有挫伤和扭伤。

a、挫伤:钝力打击所致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损伤,皮肤无裂口,伤部青紫,皮下瘀血、肿

胀、压痛。轻者可用伤湿止痛膏外贴受伤区。对胸腹部挫伤及头部挫伤,应考

虑有无深部血肿或内脏损伤出血,宜到医院观察诊断。

b、扭伤:扭伤常发生在踝部、腰部、颈部及手腕等处。扭伤的一般处理原则是让患

者安定情绪,固定受伤部位,用冷湿布敷盖患处。手足扭伤者可抬高患部。颈部、腰部扭伤者在搬运时不可移动患部。扭伤常伴有关节脱位或骨折,宜立即到医院诊疗。另外,扭伤后

无论轻重,不可即刻洗澡、胡乱按摩,须送医院治疗。扭伤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用0.25%?

0.5%普鲁卡因)、药物外敷内服、理疗等。

②、开放性外伤:多数由锐器和火器所造成,少数可由钝力造成,常有皮肤、体表粘膜破裂。

a、割伤: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或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于伤口,然后包扎,一般都能较快痊愈。对较小伤口外用“创可贴”即可。对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进行缝合修补等。刀伤伤口不可涂抹软膏之类的药物,否则伤口难愈合。

b、刺伤:宜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消毒后包扎伤口。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比较好,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 字型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若被针、金属片等刺伤而留于体内,应到医院在X 光下取出。深的伤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组织损伤,常并发感染,可予抗炎药物治疗。不洁物的刺伤要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宜到医院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③外伤总的处理原则:

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2、烫伤:

烫伤可分为烧伤和水烫伤两种类型。除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水和火焰、蒸气等高温灼伤外,还包括工业上的强酸、强碱等化学灼伤,电流、放射线和核能等物理灼伤。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全身和局部的影响也愈大、愈严重。

①、烫伤的程度:烫伤可分为

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二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

泡);

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京万红、美宝润湿烧伤膏等。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

②、烫伤的处理:

烫伤处理的原则是首先除去热源,迅速离开现场,用各种灭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卧倒翻滚等,立即将湿衣服脱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不要弄破水泡。

烫伤的创面处理最为重要,先剃除伤区及其附近的毛发,剪除过长的指甲。创面周围健康皮肤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创面用等渗盐水清洗,去除创面上的异物、污垢等。保护小水泡勿损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针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较重者,应剪除泡皮,创面用纱布轻轻辗开,上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蜡纱布或薄层凡士林油纱布,外加多层脱脂纱布及棉垫,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烫伤还可采用包扎疗法、暴露疗法等。

烫伤常易并发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大面积烫伤的治疗护理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往往遗留广泛疤痕,造成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所以务必注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居民、儿童的防火教育,在工矿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制订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

3、冻伤:

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冻伤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冻伤好发于指、趾、鼻尖、耳廓、脸颊等暴露部位,而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复发。

①、冻伤的程度:

第一度(红斑性):冻伤部皮肤从苍白变为斑块状紫蓝色,以后转为红、肿、充血。并有痒、痛、麻木等现象。约5?7天症状消失,不留疤痕。

第二度(水泡性):冻伤部除红肿外,尚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局部剧痛,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2? 3 周后水泡干枯形成干痂,痂皮脱落时,有薄的新皮覆盖创面。

第三度:轻的局限于皮肤,皮肤从苍白变紫而黑,伤部周围皮肤肿胀并可有水泡,大多有剧痛。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愈合需二个月以上,且形成疤痕。

②、全身冻伤:全身冻伤时,除体表血管收缩、皮肤苍白外,伤者出现寒战以增加机体发热、维持体内温度。但当体温继续下降时,伤者就感觉疲乏,瞌睡。再进一步就神志迟钝,常出现幻觉。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

③、冻伤的处理:

发生冻伤后,伤部要迅速复温,可将伤部浸泡在清洁温水中,并在5?7 分钟内加温到37?42C左右。冻伤的肢体宜稍抬高,以消退水肿。第一、二度冻伤予保暖包扎。第三度冻伤宜由医疗单位进行消毒、包扎、预防感染和创面处理。全身性冻伤复温后,由于全身组织和脏器均有损害,仍可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肾功能损害,所以应住院抢救。

冻伤发生后,治疗就较困难,所以应以预防为主。在严寒下工作的人员应注意防寒、防湿、衣着鞋袜要松紧适当并保持干燥。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户外作业时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要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并注意营养。冷库内应有报警装置,以防意外。

4、毒蛇咬伤:

毒蛇具有毒腺,能分泌毒素。毒蛇咬人时,毒液腺受压,毒液就通过毒牙注入伤口。毒蛇的毒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神经毒,能使延髓中枢和肌肉迅速瘫痪;

②血循毒,能使血液不凝固,引起出血和溶血,还可使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丧失。如

不及时抢救,均可造成死亡。

①、毒蛇的种类:

我国毒蛇有眼镜蛇科、蝰蛇科、蝮蛇科以及海蛇科多种,所含的毒液性质不同,故被咬者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和症状也不尽相同。

蝮蛇科蛇(包括蝮蛇、五步蛇、烙铁头、竹叶青等)的毒液属于血循毒,破咬处剧痛、红肿,并自伤口不断流出血水。被咬者出冷汗、恶心、昏厥,多处出血如鼻出血、眼结膜出血、皮下出血、

呕血、咯血和尿血等,最后发生循外衰竭而死亡。咬伤到死亡相隔2?7天不等。

眼镜蛇科蛇(包括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的毒液属于神经毒,被咬处局部初起有灼痛,后来感觉麻木,以后出现上眼皮下垂、走路不稳、四肢无力、头重下垂、流涎、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继之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微弱、自觉窒息,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和心力衰竭死亡。从咬伤到死亡相隔半小时到30 小时不等。

辨别哪一类毒液引起的症状,在治疗上有重要。

②、毒蛇咬伤的处理:

毒蛇咬伤的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蛇毒在

3?5 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a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

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除体外。

b、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 %高锰酸钾或净

水反复冲洗伤口。

c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C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

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d、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十”或“卄”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e、药物治疗: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上海蛇药(口服,第1次20毫升,后改为每6

小时10毫升),南通蛇药(首次20片用烧酒30毫升加温开水服下,以后每6小时10片)等,还可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外敷。抗蛇毒血清每次lO 毫升与生理盐水20毫升静脉注射,或7.5 毫升创口附近肌注。国产蝮蛇抗毒素专治腹蛇咬伤,对竹叶青咬伤也有一定疗效。还可以应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③、毒蛇咬伤的预防:

预防蛇咬伤主要在于野外工作者的加强防护。从被咬处的齿痕,可判定咬人的蛇有无毒牙,对诊断是否毒蛇咬伤很有帮助。无毒的蛇咬人后留下一排整齐的齿痕;有毒的蛇咬人后除留下一般的齿痕外,另有两颗毒牙的齿痕,较一般的无毒蛇齿痕大而深。咬伤处如无毒蛇齿痕,或15分钟后无红肿及疼痛,则可能为无毒蛇咬伤,暂不需治疗。如不易区别有毒或无毒蛇咬伤时,应一律按毒蛇咬伤处理,以免失去抢救时机。

5、狗咬伤:

狗咬伤一般分为疯狗(狂犬)咬伤和一般狗咬伤,狂犬咬伤以6?8 月份多见,狂犬

多具有性情突变,狂躁易怒,狂吠,暴躁时咬人,或虽安静无暴躁现象,但不进食,逐渐消瘦,肌肉麻痹瘫痪而死亡的持点。

狗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先用20%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醋冲洗,并进行必要的清创,然后用0.1%新洁而灭冲洗。再用浓硝酸或浓的炭酸、碘酒烧灼伤

口。若疑为疯狗咬伤,宜尽早到医院诊治,注射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发生。还可视病情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6、蜂螫伤:

蜜蜂或黄蜂螫伤(尾刺刺入皮内),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若被成群蜂螫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死亡,有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病人则易出现荨麻疹、水肿、哮喘

或过敏性休克。

蜜蜂螫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淡石灰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中毒,也可以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黄蜂螫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用小针挑拔或纱布擦拭,取出蜂刺。局部症状较重者,可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止痛剂。全身症状较重者宜速到医院就诊。对蜂群螫伤或伤口已有化脓迹象者,宜加用抗菌素。

7、蜈蚣咬伤:蜈蚣咬伤后,局部表现有急性炎症和痛、痒,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谵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蜈蚣咬伤后,应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淡石灰水等)洗涤伤口和冷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末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速到医院治疗。

8、猫鼠咬伤:

被猫鼠咬伤后局部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累及淋巴管、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

咬伤部位在四肢时,可暂结止血带,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5%石炭酸或

硝酸将局部腐蚀。症状较重者宜到医院治疗。

9、其他毒虫咬伤:

蝎和毒蜘蛛咬伤在日常生活中亦可见到。蝎螫伤局部可见大片红肿、剧痛,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舌和肌肉强直、流涎、头痛、昏睡、盗汗、呼吸增快、脉搏细弱等,儿童被螫伤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毒蜘蛛咬伤者局部苍白、发红或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或全身症状。

两者的处理原则同毒蛇咬伤相同,伤后立即在近心端包扎,冷敷、封闭疗法、口服或局部外用蛇药片。同时冲洗伤口,吸吮排毒,全身症状明显者宜找医生诊治。

10、烧灼伤:烧灼伤可能由强酸、强碱,高热的蒸汽或液体等冲溅眼部而发生。后果严重,应及时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a、当眼遭到酸碱等化学物质灼伤后,在现场的人员应立即用大量清水(井水、河水、自来水)将患眼冲洗,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

b、如结膜囊内有固体化学物质,用镊子或棉签将其取出后再冲洗。

c、局部涂用抗生素眼膏,每日4?6次。

d、伤势较重者用1 %阿托品药水或眼膏扩瞳,每日2?3次。

e、严重病例,特别有球结膜苍白和坏死现象时,应作结膜下冲洗。

f、对较重的碱性灼伤可在结膜下注射维生素 C 0.5?1毫升或注射自血0.5?1毫升(抽

自己静脉血0.5?I毫升立立即注射于结膜下)。

g、严重烧伤后,眼球结膜可能产生粘连,故应经常用十分光滑的消毒玻璃棒分离,注意勿损伤角膜。

h、对角膜、结膜有大面积坏死且伴有严重刺激症状者,应予以口服激素类药物。

i、如结膜坏死较重,估计不能恢复者,应将其切除,用口唇粘膜来修补。

11 、呼吸道异物(异物梗喉):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注意,异物误入喉、气管或支气管内即导致呼吸道异物,异物仅梗塞或卡于喉部称之为异物梗喉。本病症十分危急,多发生于儿童,亦可偶见于成人,如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呼吸道异物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西瓜子、花生米、黄豆、蚕豆等,异物梗喉最为常见的是鱼刺、肉骨等。

①、症状:异物误入呼吸道后,可立即出现剧烈呛咳,小儿或伴见大哭大闹,还可伴有憋气、口唇青紫等症,根据异物停留部位而产生不同症状。异物嵌顿喉部则可见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异物较大时可致窒息而迅速死亡。异物停留于气管(尤以右支气管异物多见)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或呼吸不畅。异物停留于支气管内,阵发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可减轻,因异物刺激支气管粘膜可致发热、多痰等症。鱼刺卡喉时主要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吞咽困难,疼痛等症。

②、呼吸道异物的处理:一旦发生呼吸道误入异物,应尽快送医院诊治,情况危急而就医不及时,可将患儿倒立,轻拍其背部,其梗于喉、气管之异物有可能借助咳嗽反射而排出。怀疑有异物误入呼吸道也应速到医院诊治。喉部异物可在直接喉镜照视下钳出异物,鱼刺卡喉时不可误将其向内推入,民间喝醋对软化鱼刺似有一定效果。气管异物可在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照视下钳除。

支气管异物需经支气管镜取出,或打开胸腔取出。对有窒息征兆者,宜尽早行气管切开术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再设法取出异物。

③、呼吸道异物的预防:

a、最好不要给五岁以下儿童吃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吃西瓜时可先去掉瓜子。进食避免谈笑、哭闹或打骂小儿。要改掉边走边玩边进食的不良习惯,以免一旦跌交后啼哭,将口中食物吸入下呼吸道。要细心照看小儿,教育年龄稍大的儿童,勿给幼儿喂吃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也要提防小儿自己拿取上述食物。

b、教育儿童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口中,发现儿童口中含有东西时要及时设法取出。但切不可强行夺取,以免哭闹后吸入。

c、成年人应改掉工作时把针、钉等物咬在嘴里的习惯,以防发生意外。对于昏迷或全麻后未清醒的病人,要细心护理:预先取下已摇动的假牙,呕吐时,头应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下呼吸道。

12、急性感染伤口的处理:

①、感染伤口的分类:急性感染伤口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症状视感染程度及体质强弱而定。

化脓性伤口感染:常见于伤口蜂窝织炎、伤口化脓等。特异性伤口感染:常见于破伤风、结核病、厌氧性坏疽等疾病。

②、处理方法:宜敞开,以利于感染灶引流,应尽早清洗伤口,用刺激性敷料脱去脓痂及坏

死组织,

尽量避免创面敷用抗菌素,裂隙状的清洁健康创面,应及早缝合,溃疡面较大的健康清洁肉

芽面,应及早植皮。

对早期急性感染伤口可作热敷,肿胀明显者可用50 %硫酸镁溶液湿敷,或者外敷金

黄膏、玉露膏等软膏,也可以用鲜中草药,如蒲公英、地丁、败酱草等捣烂外敷。肢体远端伤口感染轻者可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浸泡,脓多感染重者用1:5000 高锰酸钾液浸泡,去除脓痂。其它部位伤口感染重者,用漂白粉硼酸溶液、次氯酸钠溶液或高渗盐水湿敷,感染轻者可用盐水湿敷。对厌氧性感染伤口,宜充分敞开伤口,持续滴注1:5000高锰酸钾液或1?2%过氧化氢液。对有坏死组织的表浅伤口,用5%硝酸银腐蚀,再用盐水洗去。坏死组织

紧密附着者可剪去。有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可用1 ?2%醋酸或苯氧乙醇、 1 %硫柳汞、0.1 ?0.5%多粘菌素溶液湿敷。对疑为坏疽感染者,宜确诊后截肢治疗。对疑有狂犬病毒感染者,宜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及抗毒素血清。对疑有破伤风感染者,宜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以上局部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治疗。伤口急性感染更严重者宜速到医院诊治。

13、溺水:

溺水多发生于夏、秋季,尤多见于青少年。溺水者自水中救出时常呈呼吸浅速、不规

律、呼吸困难、紫绀、咳嗽,甚至呼吸、心跳停止。溺水者常因窒息而死亡,溺于淡水者,水自肺、泡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及溶血,而造成急性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溺于海水者也可因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而导致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

①怎样拯救溺水者溺水者往往张皇失措,会死命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包括拯救者。因此,只要有其他方法将溺水者拉倒岸上,就不要下水去施救。当然,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施救者有能力的前提下,下水施救。没有受过救生训练的施救者下水之前应该有思想准备,此时的溺水者的本能反应,可能使施救力不从心,最终救人不成反而陪上性命。

以下是一些下水施救的常识:下水前应准备一块结实足够长的长条布或毛巾,救生圈;如果决定下水救人,尽量不要让溺水者缠上身。如在游向溺水者时,与溺水者正面相遇,必须立刻采用仰泳迅速后退。

在溺水者抓不及处,将布或毛巾,或救生圈递过去,让溺水者抓住一头,自己抓住另一头拖着溺水者上岸;

切记,勿让溺水者抓住你的身体或四肢。若溺水者试图向你靠近,立刻松手游开;如必须用手去救,且溺水者十分张皇失措,则应从背接近溺水者,从背后把溺水者牢牢抓住,抓住溺水者的下巴,使溺水者仰面,使溺水者的靠近自己的头,并用力用肘夹住溺水者的肩膀。同时安慰溺水者,尽量让溺水者情绪稳定。采取仰泳的方式将溺水者拖回岸;若溺水者不省人事,可用手抓住溺水者的下巴,游回岸边。

若给溺水者正面搂住,把头低下潜入水中,并将溺水者的双臂向上推过头顶,迅速脱身到其够不着的水域;

若给溺水者抓住一只脚,用另一只脚将溺水者踹其肩膀,迅速脱身到其够不着的水域;若溺水者从后面搂住你的头颈部,马上低下头保护咽喉,然后抓住其上面一只手腕往下拉,同时用另一只手托起其肘部。这样即能脱身,有能抓住溺水者;

若以上方法都无法脱身,千万不要慌张。此时,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溺水者按下水中。由于溺水者一心想浮出水面,此举使之往下沉,势必放手,趁势迅速脱身到其够不着的水域。若体力尚可,在脱身后从后面接近溺水者进行施救。

②溺水救护——争分夺秒

溺水死亡大都瞬时发生,由于气管呛水窒息一般在5?6 分钟内呼吸心跳停止。溺水后可引起身体多个系统的损害,如:呼吸道阻塞引起窒息;落水时因呛水引起反射性喉头痉挛,造成窒息引起心脏骤停;水吸入气管、肺后,使空气无法与肺泡进行氧气、二氧化碳交换,而形成低氧血症,而被肺吸收的水分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急性溶血反应,产生大量钾离子,致使心室发生纤颤,溺水者表现为神志不清、紫绀、结膜充血、面部浮肿、肢体冰冷、呼吸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内充满泥沙或泡沫,胃内充满水使上腹部膨隆。

一旦溺水者被救上岸,绝不能坐等救护车到来,而应分秒必争就地抢救,使基本的生命体征得以维持,才能保证后续治疗的成功几率。必须做到:

? 畅通呼吸道:立即清除其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解开衣扣、皮带,检查呼吸、心跳情况。

? 恢复心跳及呼吸:如若发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要坚持较长时间,绝不能做几分钟后仍未恢复而放弃,要坚持做到救护车到来。

? 争分夺秒倒出积水:如有呼吸心跳时应及时将呼吸道、消化道内的积水倒出。做法是将溺水者腹部置于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使溺水者头部低垂,然后用手按压其背部。这一措施动作要准确、快捷,绝不能因此而耽误其它救治方法的实施。

? 促醒:对神志不清或昏迷的患者可按压人中、涌泉、关元等穴位。现场急救苏醒后,必须抓紧时间转送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因为溺水后可发生许多并发症,如:肺水肿、脑水肿、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随时会对生命有威胁。

经现场抢救已基本恢复的溺水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观察,以免延误肺并发症的诊治。

14、电击伤:人体接触电流或电弧可引起电击伤,8-12 毫安电流通过身体时,肌肉自动收缩,可有“一击”感觉,无明显损害。超过20 毫安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灼伤,25 毫安以上电流可致心房纤颤及死亡。220?1000伏的电压可致心脏和呼吸同时麻痹。电击伤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表现各异。轻度电击伤者仅出现恶心、心浮、头晕或短暂的意识丧失,恢复后多不遗留症状。严重电击伤者可致电休克、心室纤颤或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电休克恢复后可留有头晕、心悸、耳鸣、眼花、听力或视力障碍等症,多可自行恢复。电击伤还可引起内脏损伤或破裂。电击伤的局部损伤主要为烧伤。

①、治疗:

一旦发生电击伤,应迅速使病人脱离电源,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棒、竹杆等绝缘体将电源拨开。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呼吸及心跳停止者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人工呼吸至少4小时,或直至自主呼吸恢复为止,有条件者应行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抢救。出现神志昏迷不清者可针刺或指压人中、中冲等穴位。电击伤就地急救十分重要,不要因送医院而延误抢救时机。尚可并用抗菌素及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电击伤的局部治疗以暴露疗法为好,其原则和方法同一般烧伤。对电击伤还应注意对症治

疗,因缺氧所致脑水肿可使用甘露醇、50%葡萄糖等脱水。出于电击伤而致肢体肌肉强烈收缩,可针对骨折、脱位等治疗。

②、预防:

严格规章制度,普及用电知识,可减少电击伤的发生。

15 、骨折:

骨折不论在平时或运动时都可发生。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和病理性两大类。外伤性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前者如爆炸伤、挤压伤、跌伤,后者如跌倒手撑地能产生桡骨下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病理骨折是指骨胳本身有病,在正常或轻伤情况下造成骨折。外伤性骨折又可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而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此外,从暴力的程度、骨折的形状和骨折端有无错开或移位。也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骨折或横、斜、粉碎、螺旋、镶嵌骨折,有移位或无移位的骨折。

①、骨折的症状及诊断:

一旦发生骨折,在骨折部位可产生疼痛、肿胀和瘀斑。肿胀是由于骨折后出血与软组织的损伤性水肿所形成,如血液渗到皮下,形成瘀斑。患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骨折严重时可产生畸形,如缩短、旋转、成角等。当你检查时可发现在不应该活动处可产生活动(即假关节),当移动患肢偶尔也可听到骨断端相互摩擦的声音(即骨擦音)。在骨折的同时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使肢体远端产生缺血或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的现象。如肱骨髁上骨折造成骨折断端压迫肱动脉出现前臂缺血,患肢疼痛,末梢温度降低,颜色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若骨折端压迫正中神经,可出现患肢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如为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和皮肤或膈膜的伤口相通,骨折处出血可从伤口流出。

骨折后可因剧烈疼痛,出血过多或并发头、胸、腹部脏器损伤而产生休克。颅骨骨折亦可引起脑震荡、脑挫裂伤。肋骨骨折可刺破肺部产生血胸、气胸和咳血。在下肋部骨折时,可产生肝、脾、肠曲的破裂,可出现腹膜刺激症状;骨盆骨折可并发膀胱尿道和盆腔的损伤,如血尿、排尿困难等。

骨折的诊断除了根据上述病史和症状外,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作X 线摄片检查,以协

助诊断。

②、骨折的治疗:

骨折及时和合理的治疗是必要的。若处理不当,将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力,甚至造成残废和伤亡。因此在抢救时既要抢救生命,又要抢救肢体和恢复肢体的功能。

对伤员应迅速急救并详细检查,如有休克或脏器损伤者,应首先作抗休克治疗(见“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