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水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水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水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

1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水厂扩建工程

项目业主单位: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兴分区管委会工程建设内容:某某水厂扩建3.0万吨/天并新建配套4.0万吨/

天原水加压泵房一座;新建某某水厂至林城输配

水管道约13.9公里及配套1.0万吨/天加压泵站

一座;新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配水管道

45.83公里及配套新建1.5万吨/天加压泵站一

座,扩建至0.8万吨/天加压泵站一座。

工程服务范围:省际产业转移示范区泗安区块及某某镇周边11

个村、林城区块及周边7个村等

水厂处理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预留增设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设施的可能性。

工程投资估算:17221万元

1.2项目由来

某某镇现有的三座水厂规模均较小,宿子岭水厂和二界岭水厂规模均为5000m3/d,仙山湖水厂规模也仅为1.0万吨/天,虽然目前由于用水量较小,水厂基本可以满足某某镇供水的需要,但某某镇作为长兴县的市域副中心城市,尤其随着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

推进,供水量面临快速增长,现有水厂规模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由于林城镇水厂的供水水源水量不足,镇域南部部分农村的供水的水量及水质均得不到保障。

为此,我院受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兴分区管委会

委托编制《某某水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和合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城市供水条例》

(3)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关于“某某水厂扩建工程”的合同1.3.2批复和相关部门意见

(1)长兴县发改委关于泗安、林城片区自来水管网工程立项的批复(长发改〔2013〕501号)

(2)长兴县发改委关于泗安、林城片区自来水工程立项的批复(长发改〔2013〕502号)

1.3.3主要规范和标准

(1)《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98)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4)《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

(5)《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0-2009)

(8)《城镇供水长距离输水管(渠)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93:2005)1.3.4相关规划和资料

(1)《长兴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2009年)

(2)《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年)

(3)《某某镇城镇总体规划》(2012年)

(4)《长兴县林城镇总体规划》(2004年)

(5)《长兴县供水安全保障规划》(2012年)

(6)《长兴县城镇供水水源规划》(2003年)

(7)《长兴县某某镇自来水厂水源论证报告》(2004年)

(8)《长兴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年)》(2011年)(9)《某某镇人民政府关于某某镇饮用水源保护规定》(2006年)(10)长兴县和某某镇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1.4设计水平年

结合某某镇和林城镇的相关规划,并考虑到本工程建设实际,确定本工程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1.5工程目标

(1)水量目标

根据省际产业转移示范区泗安、林城区块相关规划和某某镇的发展实际,本工程建成后,供水水量应能够满足省际产业转移示范区泗安、林城区块、某某镇区和西南部乡村以及林城镇镇域新318国道以

南乡村范围内2020年以前的用水需求。

(2)水质目标

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并在保证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力争水质进一步提高。

(3)水压目标

水厂的出厂水压应在考虑供水管道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满足相关规划和规范的要求,并尽量增加可调节的余地,设计最高出厂水压不低于36m。

(4)工程目标

通过近、远期相结合的实施方案,把本工程建设成运转有序,效益良好,服务优良的优质工程。

2工程建设背景

2.1供水区域概况

本工程供水区域主要覆盖省际产业转移示范区泗安和林城区块、某某镇镇区和某某镇域西南部乡村林城镇镇域新318国道以南乡村。

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兴分区位于浙江省与安徽省交界处,涉及泗安、林城两镇。规划控制区总面积86.5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总面积25.2平方公里,其中某某镇19.2平方公里、林城镇6平方公里;近期建设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其中某某镇7平方公里、林城镇4.5平方公里。

省际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定位为长三角承接产业发展重点区、浙江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浙北地区“三化”同步发展先行区。

省际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定位为承接发展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纺织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现代物流、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湿地生态养殖和特色苗木花卉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

某某镇位于长兴县域西部,地处浙、皖两省,长兴、安吉、广德三县交界处,南邻安吉县天子湖镇,东接林城镇,北至槐坎乡,西接安徽省广德县。申苏浙皖高速、新318国道东西向穿越镇域;12省道南北向从全镇穿越,在12省道与申苏浙皖高速相交处设置有高速出入口;宣杭铁路东西向由镇域中部穿过;六级航道泗湖线由泗安港向东至湖州;可以看出某某镇铁路、公路、水路对外交通均较为便利,

尤以公路交通最为便利。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于现下泗安地置“鹰扬府”,并筑四安城,筑城历史早于长兴县城雉城镇。以其地保障吴兴、宜兴、广德、安吉四处,故名四安。1949年4月解放后,建立某某镇。1984年7月,泗安乡并入某某镇。1998年仙山、管埭和长潮三乡先后并入某某镇,2012年二界岭乡并入某某镇。

某某镇镇域面积257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和5个居民区。2011年泗安全镇户籍人口68864人,外来暂住人口4973人,镇区人口2.5万人,全镇从业人员30038人,在三大产业中就业的比例为23%、39%、38%。2011年全镇GDP为195185万元,人均GDP约440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123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95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5988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约为36.5:40:23.5,一产所占比重较高,二产比例逐步提升。

2.2 相关规划概述

2.2.1《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规划》概述

(1)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年限2012~2017年;

远期规划年限2018~2020年。

(2)重点规划区

总面积25.2平方公里,其中某某镇19.2平方公里、林城镇6平方公里。

(3)林城、泗安区域位置

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林城区块位于整个产业示范区的东北部、林城镇区南侧,邻近申苏浙皖高速林城出入口、泗安塘,区内现有新318国道、林城大道、林天公路等穿越,区位条件优越。

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泗安区块位于整个产业示范区的西北部,邻近申苏浙皖高速泗安出入口、泗安塘,区内现有新318国道、12省道穿越,区位条件优越。

(4)给水量预测

林城片区近期用水量每天约1.0万吨,远期每天约1.3万吨。

泗安片区预测近期用水量每天约1.8万吨,远期每天约3.8万吨。其中工业功能区范围内,近期用水量每天约1.8万吨,远期每天约2.4万吨。

(5)供水方案

泗安区块:近期生活用水以泗安水库为水源,产业用水就近以地表水为水源,对于用水要求较高的产业可考虑由生活用水提供。远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通过联通二界岭、宿子岭等周边水厂,提高供水保证率。

2.2.2《某某镇城镇总体规划》概述

(1)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年限2012~2015年;

远期规划年限2016~2030年。

(2)城镇规模

2011年底城镇化率为30.5%,镇域户籍总人口为6.89万人。某某镇现状户籍城镇人口为2.1万人。至2030年城镇化率为50.0%。镇域人口规模:户籍人口为7.2万人;总人口为15.2万人;城镇人口规模:户籍人口为3.6万人;总人口为11万人;

至2030年用地规模:居住用地为455.29公顷,公共用地为97.58 公顷,商业服务用地为159.07公顷,工业用地为1076.28公顷。

(3)城镇性质

某某镇将是湖州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长兴县西南部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长三角生态旅游重镇。

(4)给水规划

规划由某某水厂供水,水源为泗安水库,近期规模2.0万吨/天,远期规模6.0万吨/天。

给水管网布置:给水主干管沿显圣路、12省道、振兴大道、泗安大道、浙皖大道和绿荫大道敷设,管径为DN600。

给水加压泵站:规划在318国道南侧和现12省道东侧各设置加压泵,规模为1万吨/天。

2.2.3《长兴县林城镇总体规划》概述

(1)规划年限

以2003年为现状基准年;

近期规划年限2004~2010年;

远期规划年限2011~2020年;

远景规划年限2021~2050年。

(2)城镇规模

现状城镇人口1.45万人;

规划镇域总人口规模:近期(2004~2010)为6.00万人;

远期(2011~2020)为6.40万人;

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004~2010)为2.70万人;

远期(2011~2020)为3.90万人;

城镇用地规模:2003年251.6万平方米;2010年402.55万平方米;2020年579.95万平方米。

(3)城镇性质

林城镇是长兴县域西南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以现代轻工业为特色的工贸型水乡城镇。

(4)给水规划

原则上对中心村自来水采用统一供水。其它村庄,距镇区较远,地形复杂或者就地取水便利度更大的,则可考虑小区域协同供水或自行就地解决供水问题。本规划确定林城镇规划期用水量近期(2010年)为2.55万吨/天;远期(2020年)为3.56万吨/天。

2.2.4《长兴县供水安全保障规划》概述

(1)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年限2011~2015年;

远期规划年限2016~2020年。

(2)用水规模

确定长兴县域近、远期需水量为:

近期(2015年)30.0万m3/d

远期(2020年)46.0万m3/d

其中某某镇域近、远期需水量为:

近期(2015年) 2.15万m3/d

远期(2020年) 3.41万m3/d

其中林城镇域近、远期需水量为:

近期(2015年) 1.15万m3/d

远期(2020年) 1.75万m3/d

(3)供水总体方案

推荐县域采用分散供水方案,其中泗安和林城的水厂规划如下所示:

某某水厂:近期保留某某镇两座水厂,并对镇区的某某水厂进行扩建,新建1.0万m3/d处理设施,与现有处理设施联合供水;远期对某某水厂现有设施进行拆除改造,并扩建至4.0万m3/d规模,宿子岭水库及水库旁的水厂作为备用。现状水源为泗安水库,规划水源为泗安水库和泗安塘,其中泗安塘为备用水源。供水范围为整个县域。

林城水厂:近期在林城镇区新建1.0万m3/d规模林城水厂,取用泗安塘为水源,与现有周吴水库旁水厂联合向林城镇供水;远期将林城镇区水厂扩建至2.0万m3/d规模,周吴水库及水库旁的水厂作为备用。

(4)主干连通管走向

和平水厂与林城水厂、某某水厂之间利用沿规划长和公路铺设的已建DN400~DN600供水干管,并加以改造,同时,沿318国道向西铺设一根DN600管道,作为水厂间的主干连通管

(5)应急供水方案

当某某水厂发生事故时,应启用宿子岭水库供水设施,向某某镇应急供水,并开启林城水厂与某某水厂之间的连通管,由林城水厂向某某镇应急供水;

当林城水厂发生事故时,应开启和平、某某水厂与林城水厂之间的连通管,通过和平水厂和某某水厂向林城镇供水。

2.3供水现状

产业转移示范区林城区块和某某镇区、镇域西南部乡村主要由某某镇仙山湖水厂供水。

仙山湖水厂位于某某镇西侧,12省道旁,建成于2007年6月,水厂占地面积4624平方米,设计总规模为2.0万吨/日,目前已经建成的规模为1.0万吨/日,水源取自泗安水库,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的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供水范围主要包括某某镇区和镇域西部区域;

泗安仙山湖水厂近几年供水量详见表2-1所示。

泗安仙山湖水务有限公司供水量一览表表2-1

项目年供水量

(万吨/年)工业用水量

(万吨/年)

最高日供水

(万吨)

备注

2007年61 15.5

2008年91 16.5 0.52

2009年100 19.7 0.55

2010年131 35.0 0.58

2011年146 57.0 0.67

产业转移示范区林城区块目前由林城镇水厂供水。

林城镇水厂位于林城镇周吴水库大坝下游,设计规模为5000 m3/d,水源取自周吴水库,处理工艺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占地约4亩,供水范围主要是林城镇区和周边的乡镇。由于周吴水库可供水量有限,现有水厂不能满足林城镇发展的需要。林城水厂近几年供水量如表2-2所示。

长兴县林城水厂供水量一览表

表2-2

项目年供水量

(万吨)平均日供水量

(吨/天)

供水增长率

(%)

备注

2006年80.61 2208/ 2007年86.30 23647.06% 2008年106.66 292223.59% 2009年106.88 29280.21% 2010年113.71 3115 6.39% 2011年93 2548 -18.21%

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目前存在的问题

3.1.1某某镇供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厂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

某某镇现有的三座水厂规模均较小,宿子岭水厂和二界岭水厂规模均为5000m3/d,仙山湖水厂规模也仅为1.0万吨/天,虽然目前由于用水量较小,水厂基本可以满足某某镇供水的需要,但某某镇作为长兴县的市域副中心城市,随着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推进,供水量面临快速增长,现有水厂规模难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2)水厂供水设施较为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供水的要求;

某某镇现有三座水厂不仅规模偏小,而且供水设施较为落后,二界岭水厂仅有简易的过滤和消毒设施,仙山湖水厂和宿子岭水厂采用的是澄清池+无阀滤池的处理工艺,随着水质标准的逐步提高和人们对供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工艺难以满足现代化供水的要求。

(3)水厂较为分散,未能进行资源整合;

受原有供水格局的限制,某某镇目前由三座水厂分散供水。由于总体上供水量较小,水厂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同时,水厂和供水水源过度分散,也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整个某某镇供水事业的发展。

(4)管网管径普遍偏小,漏损率较高;

受现有供水规模的限制,某某镇现有供水管网管径普遍偏小,最大管径仅为DN400,大量向乡村供水的管道管径小于DN100,难以

满足消防和未来供水量增长的需要。管道管材普遍较差,管网漏损率偏高。

(5)水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冲突。

仙山湖水厂水源取自泗安水库,而泗安水库本身是仙山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景区人气上升,旅游人数的增加,水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日渐突出,水源保护难度日益增大。

(6)镇域供水高差较大,水压难以保证;

某某镇地处山区,镇域地形高差较大,水厂供水需要经过多级提升,部分高程较高的供水点供水水压难以保证。

3.1.2林城镇供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源可供水量有限,保证率较低;

林城水厂目前水源取自周吴水库,由于水库集雨面积有限,且库容不大,因此,实际可取水量仅为约5000m3/d,但随着林城镇用水量的增长,林城水厂必须超额取水,一旦遇到枯水年份,很容易出现水库可取水量不足的问题,影响到城镇的正常供水。而林城镇范围内没有其它可取水源,造成林城镇供水事业陷入困境。

(2)现有管网管径较小,且为单管敷设,供水安全性不高;

由于林城镇水厂供水规模较小,现有管网管径普通偏小,且水厂至林城镇仅为单管,管径仅为DN300,不但难以满足未来供水量增长的需要,而且供水安全性较差。

(3)管网漏损率偏高。

受建设时间和建设水平限制,林城镇现有管网管材普遍较差,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