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研究分析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研究分析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研究分析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分析

作者:

日期: 2

毛畈小学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分析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在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中更是一个薄弱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队伍结构问题也日益彰显。从宏观上而言,教师队伍结构在地区间有所差异;从微观上的学校组织内部来看,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

、教师队伍结构的内涵

从普遍的观点看来,教师队伍的结构可分为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普通话水平结构等等。

、我校出现的教师队伍结构的主要问题

毛畈小学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是一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齐全的完全小学。学校目前有13名教师,240多名学生。得益于“安利工程”,学校的硬件设施目前相对比前几年有大的改善。而从软件条件方面来看,尤其是教师资源方面,目前出现的教师队伍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合理现状。

(一)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1、教师年龄偏大。目前有教师13名,年龄在40岁一49岁的教师有1人,50岁及以上年龄的有3人。2、年轻教师与年龄偏大的教师脱节严重。在2013年招聘了2名年轻教师,2014年招聘了1名年轻教师,2015年招聘了5名年轻教师,是最近几年的最高名额,而在前十年间基本没有流进过年轻教师。这就造成了年轻教师较轻、与年龄偏大教师们之间的中间年龄教师数量较少,造成脱节现象。

(二)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学校的教师语文、数学数量基本满足,但科学、品德、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相对极度缺乏,陷入学科不平衡状态。目前, 每班带语数的教师兼带科。品。英等科目。至于体育教师,则主要由本班班主任或教师担任,开起体育课。

(三)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又可分为师资初学历状况及师资终学历状况。我校年龄偏大教师的初学历主要为民办教师,终学历主要是转正后和在职培训后的大专水平。1978年前以及1986年前的一批民办教师都已

转正,因此,民办教师已不存在于该校。老教师的初学历主要是大专水平,而终学历也很少为本科。

(四)教师培训结构的不合理。我校的教师培训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流于形式,时间结构上,利用假期培训,实践与理论脱节;对象结构上,培训主要针对骨干教师,所谓的非骨干教师机会难得;方法结构上,地区教师代表统一培训,不能正确把握各个教师的教学专长与水平,造成水平较低者听不懂,进而发展到不愿听、失去进修兴趣,培训单位发放课本,基本由受培训教师自己阅读、学习,并最终采取统一考试的办法进行考核,培训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并造成了时间和资金上的浪费。

(五)教师的工作关系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较为单一化。教师的工作关系结构,笔者认为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学生间的教学关系、与学校间的工作

关系、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关系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群体关系。而目前,随着

教育方面的改革,教师在学校内部的工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教师及其他群体间的沟通面较窄,最终,必将如《学记》而言,教师个体会走向孤陋寡闻。同时,在仅有的工作关系上,更多的停留于表面,难以达到深层次的交流。女口,与学生的交流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能够深层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难以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甚至还会造成一些后进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错失受教育关键期,学生个体日后发展深受影响。至于与教师同伴、学校、学生家长的沟通更是力度不够,一位受访老师就他们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谈到,家访仅限于电话沟通,甚至有些学生家长连电话都未留下。

三、影响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的可能原因

(一)影响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因素。1最主要的原因应在于年轻教师、学科(指紧缺学科)专业教师、较高学历或者与城市地区小学同等学历教师难以流进农村学校。一旦这些方面的教师无法进入农村学

校,那么就会直接地造成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平衡。2、学校对在职教师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不够合理。在职教师资源是学校自主发展的主力军,如果将教

师置于不合理位置以及缺少对在职教师的人文关怀等,都会造成在校某专业学科

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流失,以间接地造成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3、教师

自身因素也是造成这些不合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但就高校培养的教师而言,

可分为两部分:⑴对于生源地在农村的同学来说,能够考入高校很可能就是他们跳出

农门的重要途径,让他们返回生源地工作,可能就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抱怨, 如若政策上再不给予他们足够的激励因素,可能会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⑵就

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除了可能根本没有这种意愿这种情况以外,还有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就算他们有这种忠于奉献农村学校的愿望,由于对农村学校的不深入了解也会造成他们在进行农村学校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城乡教学中的文化差异。

再加上,农村学校紧缺的音乐、体育、美术专业学科教师在高校中的培养成本较一般学科教师高出很多,而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又不如城市学校,这种资金上的剪刀差也使得一些学生很难为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奉献。

(二)影响教师培训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学校制定的培训制度深刻影响。无论时间、对象、方法都受到学校培训制度的牵制。学校培训制度又是为学校组织的共同目标服务的,并深受教师评价标准的影响。时间上的不合理可能不是这一所学校面临的问题,或许在大多数情况下这还不能够称得上为问题。但事实也存在着由于培训时间的不合理,造成了受培训教师在教学上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影响教师工作关系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学校组织目标的影响,学校内部,更多的是学校之间片面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学校办学能力,造成教师学科工作压力较大,使得教师的工作重心偏移到学生考试成绩上,与学生的交流也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能够深层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学校因为组织目标的原因,也就很难提供较多的教师与教师同伴、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机会。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教师同伴、学校、学生家长之间力度不够的现象,也受到了社会方面的影响。例如一位六年级班主任谈到,所带班上有36名学生,25名为留守儿童,处于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有5名。因此,在进行与这些学生家长的家访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阻碍。有的学

生家长是根本都联系不到的,学生的信息只能从学生自身或其家庭邻居那里得到。

四、应对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的策略

(一)高校对专业学科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是应对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前提条件。培养一批有意愿为农村学校教育事业服务的专业教师,努力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适应农村学校教育的能力。只有有了一批愿意为农村学校教育奉献的专业教师才有谈及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的可能性;也只有这样一批教师才能流入农村学校中去;这样的一批教师流入农

村学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现状。这可以说是缓

解教师队伍年龄、学科、学历结构矛盾的必要条件。

(二)政府实行优惠政策改善农村学校是吸引教师流入重要保证。1、给予农村学校教师以优厚待遇,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有被谈及的必要性。

2、对教师的关心与重视,尤其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地位,应作为教育改革的出发

点。可以这样说,教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育改革的中心是教师。3、从教师

入手,在农村地区选择教育较为薄弱的学校作为特别关注点,提供充裕的物力资本,使得教师这些人力资本有在农村学校存在的基础,达到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校办学效率,也能够避免对农村学校教育普遍撒网带来的低效益。取得较好效益后以此推广改善农村学校教育,也为教师队伍结构的改善搭建了平台。

(三)农村学校自身适时改进与有效管理是保证教师队伍结构稳定的主要措施。主要就在校教师而言,对教师的管理不应当过于死板,限制了教师教学与工作的自由。1、教师评价体系缺少多元因素,以学生学的课本知识评价教师的教

学水平,有失偏颇。如果一个教师培养了十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考上了名校,却牺牲了更多一般才智学生并最终危害社会的人,有谁能说这样的教师是一个优秀的

高级教师?教师评价体系的完善可能会更加发现现有教师的优势,并对其引导深

刻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暴露教师的教学不足,减弱教师教学信心与兴趣。2、给予教师更多交流的、发言的自由,可能会更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

管理。弓I入管理学的一个概念,叫作“头脑风暴”,即有七八个人组成,以某个主题为言论对象,进行陈述自己观点但不评论他人观点的交流方式,在所有观点像风暴一样蜂拥而至时,组员进行自由选择某种观点。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每周进行一次交流,不仅能够使教师工作关系在范围与程度上有了结构上的变化,可能最主要的是激发了教师的提高自身的主动性, 使得教师培训有了更确切的目的。

五、分析反思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是一般农村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 但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农村学校教育也应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这是改善之的前提。分析中,发现有一个观点必须摆正,即教师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育改革

的中心是教师。这种改革不仅应是教师自身的改革,还应有学校与政府帮助。根据不同学校的师资水平,城市学校教育的改进可能更多地是教师团体的努力;但目前的农村学校教育改进方面,学校与政府的帮助应占到较高的比例。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重视,正如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样,教育改进只有根据教师的教

学特点以此为基础才能更细微地、有效地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