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

数控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
数控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

1绪论

1.1数控加工中心概述

1.1.1数控加工中心的优点

数控加工中心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一下几种:

(1)工件一次装夹可完成多种加工任务,避免了因多次装夹带来的误差和时间成本,而且,由于不需要依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可得到相当高的稳定精度。

(2)减少了加工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数控加工中心的设备利用率为通用机床的几倍,并且,由于工序较为几种,更加适合多种、中小批量的加工生产。

1.1.2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特点

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特点如下:

(1)刚度高、抗振性好。

(2)传动系统结构简单,传递速度快,精度高。

(3)设计有刀库和换刀机构,这是数控加工中心与其他机床的主要区别。

(4)相较其他机床更为人性化,功能齐全,省去了绝大部分的人力劳动。

1.1.3数控加工中心的发展趋势

(1)高速化

随着数控系统核心处理器性能的进步,数控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自动交换平台和自动换刀用时的进一步缩短,进而使数控机床的效率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高精度化

先进的数控系统一般带有高精度的位置检测装置,并通过自我反馈系统时时的调整主轴的运动,进而保证了较高的加工精度和准确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不断去对超精密加工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伴随新材料,新零件的出现对它们的加工需要更高的超精密加工工艺,因此不断发展新型的超精密加工机床和不断完善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是数控机床发展的毕由之路。

(3)复合化

随着产品外观曲线的复杂化致使模具加工技术必须不断升级,对数控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机床五轴加工、六轴加工已日益普及,机床加工的复合化已是不可避免的

发展趋势。

(4)高柔性化

数控机床在提高单机柔性化的同时,正朝着单元柔性化和系统柔性化方向发展.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在批量生产下,高柔性和高自动化程度的制造系统,它综合了高效,高质量及高柔性的特点,适用于中各种批量和不同品种产品的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伴随数控系统技术的成熟和升级改造,数控机床的高单元柔性化和系统柔性化已日趋成为现实。

1.2自动换刀装置简介

1.2.1自动换刀装置

自动换刀装置简称ATC是由刀库、机械手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的。具有钻、镗、铣功能的数控铣床,一般刀具都安装在机床的主轴上,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为了能使工序尽可能的集中,尽量节省辅助时间,于是在数控铣床上增加了自动换到装置便形成了加工中心。作为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减少加工过程中的非切削时间,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机床乃至整个生产线的生产力。所以ATC在加工中心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有机械手换刀,是数控加工中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的种类很多,主要原理均为靠机械手的手抓抓取刀具完成新旧刀具的交换工作,应为节省了换刀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所以备受亲赖。

1.2.2刀库的结构功能和运动原理

刀库是存储刀具的装置,也是区别一般机床和数控机床最主要的区别,常见的刀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转塔式刀库、盘式刀库、链式刀库。

图1.1 转塔式刀库

(1)转塔式刀库,包括水平转塔头和垂直转塔头两种形式,所有刀具固定在同

一转塔上,无换刀臂,储刀的数量非常有限,通常为6到8把车刀。一般仅用于轻便而简单的机床,常见于车削中心和钻削中心等。在钻削中心储刀位置即主轴,其外部结构紧凑并且内部构造复杂,精度要求较高。

(2)盘式刀库特点,刀具沿盘面垂直排列、沿盘面径向排列或成锐角排列的形式的刀库结构简单紧凑,应用较多,但刀具单环排列,空间利用率低。若增加刀库容量必须使刀库的外径增大,那么转动惯量也相应增大,选刀运动时间长。刀具数量一般不多于32把;刀具呈多环排列的刀库的空间利用率高,但必然使得取刀机构复杂,适用于机床空间受限制而刀库容量又较大的场合。

图1.2 盘式刀库

图1.3 链式刀库

(3)链式刀库包括单环链和多环链两种类型,链环形式可有多种变化特点,适用于刀库容量较大的场合,优点是刀库所占的空间小,可容纳的刀具较多,刀库的空间利用率很高。一般适用于刀具数在30到120把。可通过增加链条的长度就能增加可容纳刀具的数量,并且可以不增加圆周速度,其转动惯量相比盘式刀库增加的较小。

(4)格子式刀库装有刀套的格子架固定,其前面有抓刀器在上下、左右移动,

根据指令把需用的刀具爪取到主轴换刀的位置上,换刀完毕后再把已用的刀具送回到原来所在的刀库的到套上,然后把下道工序将要用到的刀具送到换刀位置,如此往复换刀。这种刀库的容量非常大,适合用于多用途的数控加工中心上。

(5)刀套准停措施

机床的切削转矩是由主轴前端面上的端面键来传递的,每次机械手自动装取刀具时,必须保证刀柄上的键槽对准主轴的端面键,这就要求主轴具有准确的定位功能。为满足主轴这一功能而设计的装置成为主轴准停装置或称为主轴定向装置。

1-数控系统2-强电时序电路3-主轴伺服单元4-主轴电动机5-同步齿形带6-位置控制电路7-主轴端面键8-主轴9-发磁体10-磁传感器11-放大器12-定向电路

图1.4 主轴准停装置原理图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电气式主轴准停装置,即用电磁传感器检测定向,主轴8的尾部安装有发磁体9,它随主轴转动,在距发磁体外缘14mm处,固定了一个磁传感器10,它经过放大器11与主轴伺服单元3连接。主轴定向指令1发出后,主轴处于定向状态,当发磁体上的判别孔转到对准传感器上的基准槽时,主轴立即停止。5为电动机与主轴之间的同步齿形带,4为主轴电动机,2为强电时序电路,7为主轴端面键,6是位置控制回路,12是定向电路。

1.3机械手的概述

1.3.1机械手的驱动方式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导致人们无法完成某些工作或者仅

能勉强完成工作,但是延长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机械手就应运而生了,机械手的工作效率高,而且不受体能的限制,非常方便。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的手臂的部分动作,按照预定设定的程序、轨迹以及其它要求,实现抓取、搬运等工作的自动化装置。

按驱动驱动方式的动力源,机械手可分为:

液压式:其驱动系统由液压机、伺服阀、油泵、邮箱等组成。常见的方案是机械手装在套筒上,活塞杆固定,缸套同套筒一起移动,油缸左右腔进油完成动作。机械手的回转既可以采用回转油缸,也可以采用直线运动油缸通过齿轮齿条带动来完成。

凸轮联动式:机械凸轮联动驱动的自动换刀装置,插、拔刀动作通常由凸轮驱动摆杆来完成。回转动作常通过弧面分度凸轮或平行分度凸轮,带动滚子盘直接驱动机械手,或再通过一对齿轮驱动机械手旋转。

1.3.2机械手手爪的结构特点

按机械手的手抓类型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臂机械手:单手式(a)、双手式(b)、双臂机械手(c)、带送刀臂、摆刀站和换刀臂的机械手。

图1.5 机械手

单臂机械手单手式:一个换刀臂且仅一端有一个抓刀手,只做往复直线运动,特点:所有动作均由单手完成,执行动作多,换刀时间长,但由于结构简单,并且把刀和传递刀具都是直线运动,因而无回转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所以机械手的手抓部分设计较为简便。刀库刀座主轴与主轴轴线平行或垂直的情况均适用。

单臂机械手双手式:一个换刀臂两端各有一个抓刀手,只做往复直线运动,特点:机械手同时抓取主轴和刀库上的刀具,然后同时拔出两把车刀,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回转180度,再上升到起始高度将两把刀具同时放回刀库的刀套内和装入主轴的夹紧装置内,换刀时间短,较为常用,多用于刀库换刀位置的刀座与主轴轴线平行的场合。

双臂机械手:两个机械手臂,每个手臂端部都有一个抓刀手,特点:其抓刀和换刀动作类似于人手动作,一个机械手完成将主轴上的刀具拔出并且放回刀库的动作,另一只机械手完成从刀库的刀套上去刀安装到主轴的夹紧装置上的动作,除执行换刀

动作外有些还可以起运输刀具的作用。这种机械手结构较复杂,但换刀时间短。

如图1.6所示,送刀臂将刀具从刀库的刀套上取出送到摆刀站,由摆刀站将刀具送到换刀位置,最后由换刀臂进行换刀。特点:结构更复杂,各个部分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换刀动作多,但是由于各部分在空间巧妙配置和组合,更具变化性,所以一般换刀时间较短。适用于刀库距离主轴较远的场合。

A-为送刀臂B-为摆刀站C-为换刀臂D-为刀库E-为主轴。

图1.6 带送刀臂、摆刀站和换刀臂的机械手

夹爪机构是换刀机械手的重要部件,它是靠夹紧力来握住刀具的。目前,径向夹紧刀杆画柱外表面的夹爪机构得到普遍使用,而轴向夹紧刀杆法兰盘的夹爪机构使用较少。在钳类夹爪中刀具的紧固是依靠钳口夹紧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在包容卡类夹爪中是依靠固定装置。

图1.7中的手爪是钳类夹爪的一个例子。搭板用轴安装在套上,套和液压缸或气缸活塞杆起能沿夹爪轴向移动。每块搭板的另一端和杠杆铰接。在杠杆的前部安装有梯形的可交换夹紧钳口,它用形的环状槽夹紧刀具刀杆。杠杆的摆动轴固定在壳体上。当活塞杆向前运动时刀具被松开,而当活塞杆在弹簧作用下向后运动时刀具被夹紧。端面键用来传递从机床主轴到刀具的扭矩。为了使钳口能从和主轴一起旋转的刀杆上通过,端面键应该被切开。

1-套2-搭板3 -杠杆4 -可交换夹紧钳口5- 刀杆6 -摆动轴7 -壳体8 -弹簧9 -键

图1.7 钳类央爪机构

1 -卡钳

2 -刀杆3- 固定器4 -杆5 -弹簧6 -旋转手臂7-杠杆

图1.8 包容卡类夹爪机构

上图1.8是带固定装置的包容卡类夹爪的结构。具有V形环状槽的卡钳用螺栓固定在换刀机械手旋转手臂上。具有同样截面形状的固定器安装在杠杆上,杠杆能相对

于手臂旋转。夹紧时,在弹簧作用下,经过杆,使固定器夹紧刀杆。当手臂移近主轴端面或刀库时,杆被压入手臂移动机构活动支架的专门槽,固定器放松刀杆。

2 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1 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2.1.1机械手的换刀过程

机械手的换刀过程就是将主轴头上用过的刀具和刀库的刀套上待用的刀具拔出完成交换,然后将主轴头上用过的刀具放入刀库和将刀库内待用的刀具放到主轴头上进行机械加工,其机械手的结构如图2.1所示。

换刀机械手的主要过程如下:

(1)刀具向下转90度变成与主轴同方向

(2)机械手在水平面内由机床正面的操作者向主轴逆时针转75度分别抓住代换刀具和主轴上已用过的刀具

(3)机械手向下拔刀

(4)机械手旋转180度

(5)机械手向上放刀

(6)机械手顺时针转75度复原

(7)刀库下方的已用过刀具向上转90度回到刀库

图2.1机械手的结构

2.1.2机械手的运动

对应上述的换刀过程,每步的机械手的运动如下:

(1)刀具向下转90度变成与主轴同方向

当刀库中的汽缸上端通入压缩空气时,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拨叉刀套向下翻转

90度,从而使刀具轴线和主轴轴线平行。此时机械手的手臂中心线与主轴中心到刀库刀具中心额连线成75度。

(2)机械手在水平面内由机床正面的操作者向主轴逆时针转75度分别抓住代换刀具和主轴上已用过的刀具

(3)机械手向下拔刀

当主轴的刀具自动夹紧机构松开,连杆最上面的液压缸的上端通入压力油,使活塞杆向下运动,通过转动盘与连杆使机械手向下运动,完成拔刀动作。

(4)机械手旋转180度

该动作由对应的液压缸,齿条以及齿轮与连杆来实现的。当接到交换刀具的命令时,液压缸的前腔充入压力油,从而带动在连杆上的齿条运动,齿轮齿条的运动带动机械手旋转180度,实现交换刀具这个功能。

(5)机械手向上放刀

这个运动过程与机械手把刀相反,即液压缸的下腔通入一定压力的液压油,使活塞杆向上运动,从而把刀具放在准确的位置上。

(6)机械手顺时针选转75度复位

液压缸内通入液压油齿条向前运动带动齿轮运动,从而使机械手反向转过75度。

(7)刀库下方的已用过刀具转90度回到刀库

位置开关发出信号,刀套带着刀具向上翻转90度,为下次选刀做好准备。

2.2总体设计方案

2.2.1设计参数及预期要求

数控加工中心是综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综合加工能力较强的设备,工件一次装夹后能完成较多的加工步骤,加工精度较高。其中换刀机械手是实现对工件表面进行连续加工的必要设备之一,可以自动进行钻孔、扩孔、铰孔、镗孔、攻丝、铣削等多工步的加工,为加工中心多工序集中加工提供了保障,而机械手为加工中心的自动化换刀、加工提供了支持。

毕业设计的内容为数控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按国家标准进行相关部件运动参数校核计算,完成操纵机构的设计,其他机构(如开停、制动及换向机构等)设计,绘制换刀机械手装配草图后,确定各机构运动过程是否干涉,进一步完善结构,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绘制工作并完成相应的尺寸、配合及形位公差标注。

技术参数:刀库容量:24把;

选刀方式:随机;

换刀时间:6秒;

最大刀具长度:300mm;

最大刀具直径:100mm;

刀柄型号:BT40

机械手驱动方式:液压驱动,单臂式

预期研究要求

根据技术参数和驱动方式选择最佳的换刀机械手的设计方案,并绘制其装配图和零件图。数控加工中心—换刀机械手设计的任务是按照已确定的运动参数、动力参数和传动方案,设计出经济合理、性能先进的换刀机械手。其主要涉及内容为:拟定换刀机械手形式及具体手爪部分等结构设计。装配图包括换刀机械手展开图、横向剖视图、外观图及其他必要的局部视图等。绘制出部件的主要结构装配草图之后,需要检查各元件是否相碰或干涉,再根据动力计算的结果修改结构,然后细化、完善装配草图,并按制图标准进行加深,最后进行尺寸、配合及零件标注等。

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取盘式刀库、机械手采用包容式卡爪和单臂机械手的双手式、采用液压驱动和齿轮齿条传动。

2.2.2设计方案的构思及选择

在研究过设计要求和查阅资料后初步设想主轴主要零件装配方式有以下几种:(1)方案一

主轴上固定装配一个齿轮,主轴旋转180度和75度分别由两个液压缸带动俩个齿条完成,齿轮随主轴一起做旋转和上下移动,齿条位置固定,驱动旋转180度的齿条的长度设为齿轮的分度圆周长的一半,驱动旋转75度的齿条为齿轮分度圆周长的75/360,这样可以达到很高的运动传递的准确性。两个驱动齿条的液压缸的行程均稍大于齿条的长度,在齿轮上下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并不与齿条接触,以减少碰撞和振动。

(2)方案二

主轴旋转180度和75度由一个液压缸完成,即只需要一套液压缸、齿轮和齿条驱动,主轴和齿轮通过花键连接,这样齿轮既可以把旋转运动传递给主轴又不随主轴上下运动可以固定和齿条的相对位置,该方案结构简单,所需零件较少。

(3)方案三

主轴上固定装配一个传动盘,主轴旋转180度和75度分别由两套液压缸、齿条和齿轮完成,传动盘随主轴一起上下移动,齿轮位置固定,传动盘通过销钉与固定在齿轮上的连接件固定配合,并将扭距由齿轮传送给主轴,进而带动机械手抓完成旋转运动。

综上所述,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方案一不需要较高的装配精度,而且构造较为简洁,但是齿轮的上下运动时定位问题难以解决以及齿轮和齿条齿数确定较为困难,影响了方案的实施;方案二结构更为简化,所需零件最少,但是由于所以运动都由一个液压缸完成,导致液压缸行程过大,加大了液压缸的尺寸和总体设计尺寸影响换刀机械手与机床和道具的整体配合,而且转位精度较低。方案三虽然结构较为复杂,所用零件较多,但是每个运动都由固定机构玩成,提高了运动的准确性和可控性,较好的

满足了设计要求。

最终选择方案三为本次设计的方案由其确定的轴上装配方案如下图2.2所示:

图2.2 轴的装配

在确定设计方案后,进一步确定各种配合、链接和固定件的尺寸,对主轴和箱体和手抓部分的链接形成初步的构想,对运动过程、驱动方式、力的传递途径进行深入了解,然后根据给出有关刀具的设计参数,去关键零件进行计算,确定关键件个主要配合尺寸后,标准件按机械设计手册选取,非标准件视情况设计,最终完成设计任务所要求的工作量如下:

(1)关外文翻译资料一份(译文字数不少于2000汉字);

(2)毕业设计方案1份,且符合毕业设计规范;

(3)总设计图量不少于3.0张A0,装配图有充分的零件图支撑;

(4)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1.2万字),查阅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2篇以

3 关键件的设计计算

3.1主轴的设计

3.1.1主轴与手爪连接处设计

(1)主轴与手爪配合处直径的计算选取

在轴的设计过程中,通常用下面的公式来估算轴的直径:

??????≤≈=T d n P T

W T ττ32.0955000 (3.1) 在上式中T τ为扭转切应力,单位为Mpa

T 为轴所承受的扭矩,单位为N.mm

T W 为轴的抗扭截面系数,单位3m m

P 为轴所传递的功,单位为kw

D 为计算截面处的直径,单位为mm

??

????T τ为许用扭转应力,单位为Mpa 根据上面式子可求得

3302.0955000n p A n T p d =??

????≥

τ (3.2) 经查表可得0A 的范围为126到103,为了设计方便取0

A =110 根据设计要求换刀时间应不超过6s ,整个换刀过程有7个动作组成,按照每个动作用时相等均为0.8s 来进行计算

有应为机械手在转过180度的用时也是0.8s ,所以在这时机械手的转速最高,计算轴径时需最大转速进行计算

由此我们可得机械手的主轴在旋转180度时的转速为

N=606

.11?=37.5r/min (3.3) P=M ω=FL ω=653.3N ?320mm ?1.25s π=0.82kw (3.4) 经计算可得

3

0n p A d ≥=30.76mm (3.5) 所以取直径为32mm

3.1.2主轴其余部分尺寸选取

在前面的设计计算中,已经初步选取了主轴的最小直径,主轴的材料的初步确定为45钢,选择45钢的理由:碳钢相对与合金钢来说价格跟为便宜,并且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不高,而且还可以通过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手段来达到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的目的,同时45钢在碳钢中的性能也是属于比较优良的一种,最终确定选择45钢作为主轴的材料。

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为了定位左边的齿轮就必须在轴的右端的直径为d=32mm ,由于齿轮的长度为80mm ,还加上这个结构,齿轮不是空套在轴上的,而是通过连接盘和传动盘把运动传到主轴,取该段长度为63mm ,与传动盘连接的部分的长度为38mm ,与小齿轮连接部分的长度为46mm 。

3.2手抓的设计

(1)在充分了解了机械手的种类和机构和结合本次设计任务参数之后,最终我们选取的机械手是单臂机械手的双手式,手抓选取包容卡类夹爪机构。根据设计参数刀柄型号为BT40,机械手的手抓的抓紧部位在刀柄上故其内径应为Φ53。

(2)手部的工作原理

该机械手全不是机械装置不需外加动力,当机械手臂处于换刀位置的75度时,锁紧销被挡块压下,活动销就可以活动了,使得机械手可以抓住(或放开)主轴和刀套上的刀具,刀具被弹簧的活动销顶靠在固定的爪中,锁紧销弹起使,使活动销被锁紧,不能后退,这就保证了在机械手运动的过程中,手抓中的刀具不会被甩出。

(3)弹簧的选取

由于机械手的夹紧位置为刀具的刀柄,且刀柄全为BT40所以锁紧销位置无需调节,只要满足活动销能提供足够的夹紧力即可。

由于设计参数中未给出刀具的最大质量,经参看相关设计任务资料,此处最大质量选取为8kg ,要使刀具在夹紧力的作用下不掉洛,摩擦力必须大于重力。

即G Nu f >= (3.6) N 为活动销对刀具的压力

换刀机械手设计

摘要 在当今大规模制造业中,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普遍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机械手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重要成员,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并采用。机械手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目前,机械手主要承担着焊接、喷涂、搬运以及堆垛等重复性并且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工作方式一般采取示教再现的方式。 本文将设计一台四自由度的机械手,主要的功用就是自动换刀。首先,本文将设计机器人的底座、大臂、小臂和机械手的结构,然后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驱动方式,搭建机器人的结构平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设计该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和伺服放大器的选择、反馈方式和反馈元件的选择、端子板电路的设计以及控制软件的设计,重点加强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和机器人运行过程的安全性,最终实现的目标包括:关节的伺服控制和制动问题、实时监测机器人的各个关节的运动情况、机器人的示教编程和在线修改程序、设置参考点和回参考点。 关键词:机械手,示教编程,伺服,制动

ABSTRACT In the modern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 the product qual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utomation production line, industrial robots are gradually approved and adopted by enterprises. The technique level and the application degree of industrial robots reflect the national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automation to some extent, currently, industrial robots mainly undertake the jops of welding, spraying, transporting and stowing etc. , which are usually done repeatedly and take high work strength, and most of these robots work in playback way. In this paper I will design an industrial robot with four DOFs, which is used to carry material for a punch. First I will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se, the big arm, the small arm and the end manipulator of the robot, then choose proper drive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building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robot. On this foundation, I will design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robot, including choosing DAQ card, servo control, feedback method and designing electric circuit of the terminal card and control software. Great attention will be paid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trol software and the robot safety during running. The aims to realize finally include: servocontrol and brake of the joint, monitoring the movement of each joint in realtime, playback programming and modifying the program online, setting reference point and returning to reference point. KEY WORDS: robot, playback, servocontrol, brake

机械手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项目的技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取苗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取苗装置的研究现状 1.2.2国内取苗装置的研究现状 1.3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机械手整机方案设计 2.1 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机械手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2.2 利用UG建立样机模型 第三章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的结构设计 3.1 取苗机构的基本构成 基本结构 (1)机械手 (2)穴盘定位平台 (3)驱动系统 (4)控制系统 PLC程序 (5)底座 3.2 取苗机构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穴盘苗自动移栽机送苗装置的设计要求分析1穴盘育苗及穴盘的选择 2送苗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3送苗机构的控制系统 第五章取苗装置的实验研究 1.取苗装置影响因素分析 2影响取苗成功率的因素 3取苗装置手臂角度的实验分析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1 全文总结 2研究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项目的技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设施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温室蔬菜、花卉及棉花生产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人民的菜篮子,改善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穴盘苗移栽是近年才兴起的种植新技术,它具有缩短生育期,提早成熟,提高棉花单产,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过去几年温室大棚育出成品苗向大田移栽,全部是靠人工移栽。穴盘苗自动移栽技术是温室蔬菜或花卉生产实现工厂化和自动化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种植方式。目前,国内穴盘苗移栽的取苗、喂苗环节主要靠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从而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因此,研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可靠的中小型穴盘苗自动移栽机迫在眉睫,而移栽机械手是温室穴盘苗移栽自动化的关键部分,能够完成“穴盘定位—自动送苗—钵苗抓取—钵苗投放”这一系列连续动作,其性能直接影响移栽机的移栽质量。穴盘苗移栽机械手的研究对实现实现温室穴盘苗移栽生产过程自动化、减轻穴盘苗移栽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作物移栽质量,推进我国温室农业作物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特别是我国“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1.2 取苗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穴盘苗移栽机取苗装置的技术较成熟,而且大部分机型开始投入使用,尤其是应用于花卉、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的大面积移栽,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且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只是样机的试制,尚没有成型的机型投入生产应用。 1.2.1国外取苗装置研究现状 20 世纪初期部分国家开始出现移栽机具。三十年代出现移栽装置或移栽器代替人工取苗。五十年代移栽的生产技术研究,研制出了不同结构的半自动移栽机。八十年代,半自动移栽机已在欧美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广泛被使用,培育穴盘苗、移栽作物等,实现了制造机械、播种机械、移栽机等各种机械配套使用。到90年代,有关部门加强从育苗到栽植整个系统的研究,使育苗和栽植有机地结合,研制出多种全自动移栽机,如日本90年代初将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列为农业机械急需开发的项目,日本农机研究所联合三家农机公司,于1993年至1995年期间开发出了三种型号的全自动移栽机(图1-1~1-3),可移栽穴盘苗或纸钵苗,主要

数控毕业设计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工装设计

一、毕业论文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 1.课题名称: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工装设计 2.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零件图(轴类、铣削类各一种),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工装设计。 设计的要求 1)选用适当的数控机床。 2)绘图采用Autocad,也可用Pro-E 3)零件加工程序应符合ISO标准的有关规定。 4)绘制的机械装配图要求正确、合理、图面整洁、符合国家制图标准。 5)说明书应简明扼要、计算准确、条理清楚、图文并茂并全部用计算机打印后装订成册。 3.设计内容 (1)确定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零件——毛坯图)。 (3)拟定零件的数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 具等),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计算工时定额。 (4)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 (5)进行数控编程 (6)设计数控铣削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7)撰写设计说明书。 二、毕业设计图纸内容及张数 1、绘制零件图共7张(含数控加工零件) 2、绘制数控加工的零件(轴类、腔型类)毛坯图共2张 3、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套 4、工艺装备设计图纸1套 5、设计说明书1份 三、毕业设计实物内容及要求 1)零件工艺分析。 2)总体方案的拟定及可行性论证。 3)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4)进行轴类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5)铣削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6)进行铣削类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 7)编写设计说明书。 摘要

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技术是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验及精密机器等高新技术得产物。它得出现及所带来得巨大效益,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技术与工业界的普遍重视。目前,随着国内数控机床用量得剧增,急需培养大批的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和维护得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对机械加工产品得质量,品种和生产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得要求。数控加工技术就是实现产品加工过程自动化得现代化得措施之一,应用数控加工技术能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解决若干普通机械加工所解决不了的加工技术问题,大大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还能极大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得素质。 数控技术是以数字的形式实现自动加工控制得一门技术,其指令得数字和文字编码得方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经过计算机得处理后,对机床各种动作得顺序位移量及速度实现自动控制。 二关键字 零件的制造工艺性:所设计得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得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可以使零件加工容易,节省工时和材料。 对刀点: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刀具对工件运动的起始点。 手工编程:从分析零件图样、确定加工工艺过程、数值计算、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制备控制介质到程序校验都是有人工完成。 自动编程: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得过程。 基点:一个零件轮廓由许多不同的几何元素组成,各个元素间得连接点称为基点。 机床坐标系:以机床原点为坐标原点建立起来的X Z轴得直角坐标系。

机械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南京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设计(论文)题目:机械手设计 指导教师: 2010年4月 4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一般一本参考书最多相当于三篇科技论文的信息量(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0年3月15日”或“2010-03-1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手的应用范围、机械手的组成及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工作原理、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和方向,机械手的应用、机械行业中使用机械手的意义,重点阐述了机械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合。 关键词机械手发展趋势意义 1 序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自我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也使人们对各种产品的要求更高了,机械人显然更符合现在人们的需求。机械手轻巧、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噪声较小、低温起动性较好、使用和维护方便,已在机械、化工、医药、纺织、微电子、食品、运输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1]。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密集型转向节约内向型,原来的生产方式必须进行较大的变革。这就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高的加工效率,而且还要保证较高的生产质量。机械加工中的机床﹑机械手就必须符合这种条件下的生产加工。 2 机械手概况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器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

基于PLC控制的机械手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PLC简介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rogrs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服务夫人通用工业控制装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1985年的PLC标准草案第3稿中,对PLC作了如下定义:“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算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出和输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通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的程序是可以控制不同的对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再加上体积小、工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功能完善,适应性强,安装接线简单等众多优点,它可以方便地应用在各种场合,PLC釆用了典型的计算机结构,主要是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0M)、输入输出接口(I/O)电路、通信接口及电源组成。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中枢。它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 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PLC的主要特点,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完善、应用领域广编程简单,易学易用系统安装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领域PLC在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的控制,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及联网。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他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也将和其他的工业控制计算

机械手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自动化三班

目录 1 机械手的基本介绍 (1) 1.1 机械手的基本结构组成 (1) 1.1.1 气动手爪 (1) 1.1.2 伸缩气缸 (1) 1.1.3 回转气缸及垫板 (2) 1.1.4 提升气缸 (2) 1.2 直线运动传动组件 (2) 1.3 气动控制回路 (3) 2 传感器部分 (5) 2.1 传感器简介 (5) 2.2 磁性开关 (5) 2.3 光电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 (5) 3 伺服电机应用 (7) 3.1 伺服系统 (7) 3.2 交流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模式 (8) 3.3 接线 (10) 3.4 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置与调整 (10) 3.4.1 参数设置方式操作说明 (11) 3.4.2 面板操作说明: (11) 3.4.3 部分参数说明 (11) 3.5 最大速度(MAX_SPEED)和启动/停止速度(SS_SPEED)12 3.6 移动包络 (13) 4 PLC程序编写 (15) 4.1 PLC的选型和I/O接线 (15) 4.2 伺服电机驱动器参数设置 (15) 4.3 编写和调试PLC控制程序 (16) 4.4 初态检查复位子程序和回原点子程序 (19) 4.5 急停处理子程序 (20) 个人收获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致谢 (28)

1 机械手的基本介绍 1.1 机械手的基本结构组成 1.1.1 气动手爪 用于在各个工作站物料台上抓取/放下工件。由一个二位五通双向电控阀控制。见图 1-1 图 1-1 气动手爪 1.1.2 伸缩气缸 用于驱动手臂伸出缩回。由一个二位五通单向电控阀控制。见图 1-2 图 1-2 伸缩气缸

数控加工的毕业设计

齿轮轴的数控加工 系(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11月5日

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齿轮轴的数控加工,是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参阅相关著作下独立进行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齿轮轴零件在现代生活中有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地位,数控生产的加工工艺对于我们熟练应用数控编程等相关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通过所学数控基础知识和原有的加工工艺设计基础上对齿轮轴零件的数控加工等工艺做出说明,希望通过这毕业设计使我们在数控技术应用和产品的加工方面得到一定的经验。本论文针对典型零件的工艺设计与加工及对数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轴类零件的分类,轴类零件的加工材料,选用刀具及其加工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本文中详细的描述了对轴类中心孔的定位方法。 【关键词】:齿轮轴、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分析、加工方案、定位方法

目录 引言 (1) 二、齿轮轴零件的加工目的 (3) 三、零件图工艺分析 (3) (一)零件图分析 (3) (二)选择毛坯 (4) (三)划分工序 (4) 四、数控车床加工部分 (4) (一)确定加工顺序以及进给路线 (4) (二)数控车床和刀具的选择 (6) (三)切削用量选择 (6) (四)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拟定 (7) (五)数车程序分析 (8) 五、加工中心加工部分 (11) (一)加工顺序以及进给路线 (11) (二)加工中心和刀具选择 (12) (三)加工中心工序卡片拟定 (13) (四)加工中心程序分析 (13)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谢辞 (18)

工业机械手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随着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和机械制造工艺水平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逐步从汽车拓展到其它领域。在各种类型的机器人中,模拟人体手臂而构成的关节型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所占空间小、运动空间大等优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器人之一。尤其由柔性关节组成的柔性仿生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及康复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和需求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设计一台四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用于给冲压设备运送物料。首先,本文将设计机器人的底座、大臂、小臂和机械手的结构,然后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驱动方式,搭建机器人的结构平台;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设计该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卡和伺服放大器的选择、反馈方式和反馈元件的选择、端子板电路的设计以及控制软件的设计,重点加强控制软件的可靠性和机器人运行过程的安全性,最终实现的目标包括:关节的伺服控制和制动问题、实时监测机器人的各个关节的运动情况、机器人的示教编程和在线修改程序、设置参考点和回参考点。 关键词:机器人,示教编程,伺服,制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sensor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rol technology and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evel, the application of robots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cars to other fields. In all types of robots, the articulated robot arm simulation human form,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occupied space, large moving spac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robots. Especially flexible biomimetic robot composed of flexible joint in the field of service robot and rehabilitation robot application and demand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I will design an industrial robot with four DOFs, which is used to carry material for a punch. First I will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se, the big arm, the small arm and the end manipulator of the robot, then choose proper drive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building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robot. On this foundation, I will design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robot, including choosing DAQ card, servo control, feedback method and designing electric circuit of the terminal card and control software. Great attention will be paid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trol software and the robot safety during running. The aims to realize finally include: servocontrol and brake of the joint, monitoring the movement of each joint in realtime, playback programming and modifying the program online, setting reference point and returning to reference point. KEY WORDS: robot, playback, servocontrol, brake

数控镗铣床换刀机械手设计

数控镗铣床换刀机械手设计 摘要 为了更好的应用,机床工业中的对应机械手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然而,有限的工作空间,比较差的灵活性,复杂对应机械手的难于设计,导致人们把目光投向于少于6个自由度的对应机械手,本篇论文描述了几个在自由度的数量和类型上都不相同的对应机械手,这些对应机械手可被用语对应运动机器,运动模拟器和工业机器人。 关键词:对应机械手;对应运动机械;自由度;机器人

Abstract llel manipulators for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for variou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However, limited useful workspace areas, the poor mobility, and design difficulties of more complex parallel manipulators have led to mare interest in parallel manipulators with less than six degrees of freedom (DoFs). Several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various numbers and types of degrees of freedom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hich can be used in parallel kinematics machines, motion simulators, and industrial robots. Key words:parallel manipulator;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degree of freedom;robot

数控加工中心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仿真加工 学号09835123 姓名 班级数控091班 专业数控专业 系部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2年2月20日至2012年3月26日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加工中心概述 (1) 1.1加工中心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1) 1.2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特点 (4) 第二章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7) 2.1零件图工艺分析 (7) 2.2选择设备及刀具 (8) 2.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8) 2.4确定加工路线 (8) 2.5确定切削参数 (9) 2.6确定编程原点、编程坐标系、对刀位置及对刀方法 (10) 2.7编制刀具卡片和工序卡片 (10) 第三章零件的仿真加工 (14) 3.1数控程序的调试及仿真加工 (14) 3.2仿真结果分析 (25) 结束语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

引言 大家都知道,数控加工是目前的一门新的专业,热门专业,正在高速发展,数控加工程序是有多道复杂的程序组成的,这就为我们学习带来不便,为了使学习更方便,使用更加有条理,我编写了这份典型加工中心铣削编程与操作设计,希望为大家的工作、学习带来方便。我的这份毕业设计包括设计任务书、摘要、前言、设计说明书等多个部分。设计的主要是内容是对我们机械类加工日常加工中常见的工件取其中的一典型零件进行系统的编程与操作设计,从数控加工前应做的准备开始到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刀具及其选择、工件装夹方式与数控加工夹具的选择、程序编制中的数值计算、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车削加工、NC 加工、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及自动编程技术等内容等数控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一一的说明。其中数控机床我们现在用的是西门子系统的,包括编程语言到是西门子系统的。由于水平有限,自己对设计的完成还不是很完善,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多多指教。

机械手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气动机械手的设计 设计人: 指导教师: 所属院系: 专业班级: 2014年11月10日

第1章前言 1.1工业机械手概述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各,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生产中应用机械手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尤其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粉尘、易爆、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等恶劣的环境中,它代替人进行正常的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因此,在机械加工、冲压、铸、锻、焊接、热处理、电镀、喷漆、装配以及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引用.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仅为某台机床的上下料装置,是附属于该机床的专用机械手。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

数控毕业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零件图纸分析 (5) 2.1 零件的特征 (5) 2.2 数值计算 (5) 第三章工件的定位与装夹 (7) 3.1加工精度要求 (7) 3.2定位基准的选择 (7) 3.3装夹方式 (7) 3.4工艺过程制定 (7) 第四章车削工艺分析 (9) 4.1 选择夹具 (9) 4.2 工步设计 (9) 4.3 刀具选择 (9) 4.4 设计走刀路线 (11) 第五章切削用量 (15) 5.1 切削用量 (15) 5.2 主轴转速的确定 (15) 第六章数控车床的对刀 (16) 6.1 刀位点 (16) 6.2 待加工毛坯的对刀 (16) 6.3 刀偏值的测定 (16) 第七章编程 (17) 第八章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后记 (22)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及编程 第一章绪论 关键词:数控车床车削加工工艺工艺分析 摘要: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的加工艺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此,分析了数控车削的加工工艺。 数控机床产生20世纪4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机械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不断改进,对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零件的形状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已无法达到零件加工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加工方法。 数控车床又称为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车床,即用计算机数字控制的车床,是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机床。CNC车床能加工各种形状不同的轴类、盘类即其它回转体零件。 一、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内容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是采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并确定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内容; (二)对零件图纸进行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三)工具、夹具的选择和调整设计; (四)工序、工步的设计; (五)加工轨迹的计算和优化; (六)数控车削加工程序的编写、校验与修改; (七)首件试加工与现场问题的处理; (八)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

机械手的设计毕业论文资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机械手的设计 学习中心:山东莱阳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 姓名:孙照源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导师单位:莱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 2011年 08月 30 日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前言 1.1机械手概述 (4) 1.2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 (4) 1.2.1机械手的组成.......................................4 1.2.2机械手的分类.......................................6 第二章机械手的设计方案 2.1机械手的坐标型式与自由度.............................. 8 2.2机械手的手部结构方案设计.............................. 8 2.3机械手的手腕结构方案设计.............................. 9 2.4机械手的手臂结构方案设计...............................9 2.5机械手的驱动方案设计...................................9 2.6机械手的控制方案设计...................................9 2.7机械手的主要参数.......................................9 2.8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列表...................................9 第三章手部结构设计 3.1夹持式手部结构.........................................11 3.1.1手指的形状和分类.................................11 3.1.2设计时考虑的几个问题.............................11 3.1.3手部夹紧气缸的设计...............................11 第四章手腕结构设计 4.1手腕的自由度.......................................... 15 4.2手腕的驱动力矩的计算.................................. 15 4.2.1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 15 4.2.2回转气缸的驱动力矩计算...........................15 第五章手臂伸缩,升降,回转气缸的设计与校核 5.1手臂伸缩部分尺寸设计与校核.............................19 5.1.1尺寸设计.........................................19 5.1.2尺寸校核.........................................19 5 .1 .3导向装置.......................................19 5 .1 .4平衡装置.......................................20 5.2手臂升降部分尺寸设计与校核.............................20 5.2.1尺寸设计.........................................20 5.2.2尺寸校核.........................................20 5.3手臂回转部分尺寸设计与校核.............................21 5.3.1尺寸设计.........................................21 5.3.2尺寸校核.........................................21

机械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铣床自动上下料点位控制机械手的设计 学生姓名:韩抟彬学号: 10L0551370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陈继荣 2014年3月31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摘要; 在当今大规模制造业中,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普遍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重要成员,逐渐被企业所认同并采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水平,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承担着焊接、喷涂、搬运以及堆垛等重复性并且劳动强度极大的工作,工作方式一般采取示教再现的方式。 PLC是以现代微处理器技术为核心的控制器,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控制器,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PLC采用光电隔离和滤波技术有效抑制外部干扰源对PLC的影响,此外PLC还可在强、通用性好;开发周期短,功耗小。本课题对现代工业的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本课题的意义 机械手又名工业机器人,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已成为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 机械手的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一,它能部分地代替人的劳动并能达到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因此,它能大大地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因此,受到各先进单位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以研究和应用。尤其在高温、高压、粉尘、噪声的场合,应用得更为广泛。在我国,近代几年来也有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

自动换刀机械手设计

自动换刀机械手设计(三维Proe)☆ 摘要 加工中心是指在一次装卡中〖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45696106.html,〗能够实现自动铣削、钻孔、镗孔、铰孔、攻丝等多工序的数控机床。更为明确的说法是:加工中心就是自动换刀数控镗铣床。这就把加工中心和自动换刀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区别开来。 加工中心区别于别的数控镗铣床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根据工艺要求自动更换所需刀具的功能,机自动换刀(ATC)机能。 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系统,通常是由刀库和机械手组成,它是加工中心的象征,又是加工中心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各加工中心制造厂家都在下大力研制动作迅速、可靠性高的自动换刀装置,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的效益。正因为自动换刀装置是加工中心的核心内容,各厂家都在保密,极少公开有关资料,尤其机械手部分更始如此。 加重中心的自动换刀形式,可分为有机械手换刀方式和无机械手换刀方式。加工中心的ATC,大都采用有机械手的换刀方式,因为更节省时间。 由于液压驱动的机械手需要采用严格的密封,还需较复杂的缓冲机构,控制机械手动作的电磁阀都有一定的时间常数,因为换刀速度较慢。近年来国内、外先后研制出凸轮联动式单臂双抓机械手。这种机械手的优点是由电机驱动,不需要较复杂的液压系统及其密封、缓冲机构,没有漏油现象,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同时,机械手手臂的回转和插刀、拔刀的分解动作是联动的,部分时间可重叠,从而大大缩短了换刀时间。 〖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5 6 D O C.C O M〗 关键词:机械手;加工中心;自动换刀 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自动换刀机械手,实现数控镗铣床的自动换刀,需要换的刀具主要是BT40型刀柄,需要实现的工作是抓刀—换刀—松刀的动作。 〖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5 6 D O C.C O M〗 主要技术参数:刀具最大重量6kg,双臂回转式换刀,刀臂数量和长度以及直径主要依据配套刀库的设计要求。换刀时间2.5S。 机械手的平稳性 工业生产要求机械手工作速度快,运动平稳,定位精度高。应注意其影响因素,设计合理结构,以满足要求。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机械手的相关资料,包括加工中心和自动换刀机械手(ATC)两部分。设计的主要部分是机械手的传动方式和手爪抓到的方式。传动方式的选择是通过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传动方案后确定的,这3中方案分别是气动式、液压式和凸轮联动式,通过分析,发现不论是气动式还是液压式都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缓冲系统复杂,而且成本很高,相比而言,凸轮联动式传动不仅结构简单,工艺精度要求低,而且成本非常低廉,综上所述,选择了凸轮联动式作为我的传动方式。 凸轮联动式驱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2个凸轮,一个是弧面凸轮,另一个是平面凸轮,其中,平面凸轮是平面凸轮和锥齿轮的合体,当电动机通过锥齿轮传动,带动平面凸轮转动时,弧面凸轮也通过键和螺栓的连接一起运动。这时,平面凸轮通过连杆,利用杠杆原理带动刀臂轴的上下移动,而弧面凸轮通过六沟珠管和刀臂轴上的花键,从而带动刀臂轴做旋转运动。〖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45696106.html,〗 手臂的抓刀方式,是通过2个顶柱来完成的。换刀的过程是这样的,机械手先旋转80°,

液压机械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液压机械手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一、引言 1.1机械 液压通用机械手,就其本质上来说,属于工业机器人的范畴,机器人学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它集中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成就,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我国科技界跟踪国际高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械手”(Machanical Hand):多数指附属于主机、程序固定的自动抓取、操作装臵(国内一般称作机械手或专用机械手)。如自动线、自动机的上下料,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到的自动化装臵。 1.2机械手特点、结构与研究意义 1.2.1机器人的特点 机器人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它的通用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1.通用性 机器人的通用性指具有执行不同功能和完成多样简单任务的实际能力;通用性也意味着,机器人是可变的几何结构。或者说在机械结构上允许机器人执行不同的任务或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工作。 2.适应性 机器人的适应性是指具有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及机器人能够自主执行实现经规划的中间任务,而不管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没有预计到的环境变化。 1.2.2机器人的系统结构 一个机器人系统一般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即机械手、环境、任务和控制器。 工业机器人的本体机械系统即为通常的机械手装臵,他由肩、臂、腕、机身或行走机构组成,组合为一个相互依赖的运动机构。 环境即指机器人所处的周围状态,环境不仅由机和条件决定,而且有环境和它所包含的每个事物的全部自然特性决定。 机器人体系结构中的任务一般定义为环境的两种状态(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别,必须用适当的程序语言来描述,并能为计算机所理解。 机器人控制器一般为控制计算机,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并按照预存信息,即机器人的状态及环境情况等,生成控制信号来驱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