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热点与难点后进生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热点与难点后进生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热点与难点后进生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热点与难点后进生与家庭教育的

关系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热点与难点

---- “后进生”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黔西县锦星中学廖开俊

一、导言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 (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那么在一所学校里,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他们在思想表现、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方面却千差万别呢看来,家庭教育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我们对“后进生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

2、课题研究目标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后进生”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3、课题研究对象

黔西县锦星中学全体学生,

二、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1、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法;抽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后进生”的形成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2)“优秀生”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3)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家庭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后进生”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为了弄清“后进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在黔西县锦星中学12个教学班级开展了调查。经综合考虑年级、班级等各种不同情况,我对12个教学班级进行“后进生”家庭教育的调查。同时,为了对比,又对12个教学班级进行“优秀生”家庭教育调查。在总结自身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哪种方式为主,我把家庭教育分为民主科学型、溺爱型、简单粗暴型、放任不管型、管不住型和其它(指父母双方的教育方式明显不一致的)六种类型,然后设计了调查统计表进行调

查,调查结束后,我们把统计数据分别累加起来,制成汇总统计表(见下文)。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与“优秀生”相比,“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少问题。

1、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

把学生家庭教育类型统计表汇总后,可以得到如下的“后进生”家庭教育类型统计表和“优秀生”家庭教育类型统计表(统计单位为家庭个数,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类型家庭占家庭总数的百分比,其它栏指下同):

表一:“后进生”家庭教育类型统计表

表二:“优秀生”家庭教育类型统计表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后进生”的家庭教育类型分布和“优秀生”的家庭教育类型分布有显着的差别。从各学段的学生总体来看,家庭教育属民主科学型的,“后进生”为%,而“优秀生”为%;家庭教育属溺爱型的、简单粗暴型、放任不管型和管不

住的,“后进生”分别占%、%、%和%,而“优秀生”分别是占%、%、%和%。这表明,“后进生”的家庭教育方法上大多不得当,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后进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表一各学段的情况来看,在七年级,溺爱型和简单粗暴型的比例较大,而在八年级、九年级阶段,放任不管型和管不住型的较多。据班主任反映,由于九年级阶段的“后进生”见识增多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加之身体发育逐渐成熟、体格增高、体力增强,因此,对那些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缺乏威信的家长来说,管不住的较多;一些家长由于认识不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职责或精力有限,家庭教育方式趋向于放任不管。

2、家庭关系不够和睦,家庭成员行为不够规范将学生家庭关系状况统计表汇总后,可以得到表三。

表三:学生家庭关系状况统计表

从表三可以看出,“后进生”父母和睦的只占%,“优秀生”父母和睦的达%;父母感情不和的,“后进生”为%,“优秀生”为零;单亲家庭的,“后进生”占%,而“优秀生”为%。据进一步调查,“后进生”所在的单亲家庭,大多是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而“优秀生”所在的单亲家庭,都是父母中一方病故的家庭。因此,可以说,“后进生”的家庭,父母大多不够和睦。父母不够和睦,家庭不够幸福美满,给孩子的心灵投下阴影,势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再看学生家庭典型问题的调查情况,可汇总成表四。

表四:学生家庭典型问题统计表

从表四可以看出,家庭成员有不良行为或嗜好的(如赌博、酗酒、打麻将、或跳舞成癖、言行不端、违法乱纪),“后进生”家庭有%,其中打麻将成癖的占“后进生”家庭的%。而“优秀生”家庭不存在这些问题。另外,在父母离异、父母患病或残疾两方面,“优秀生”家庭比“优秀生”家庭明显得多。

四、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学习和研究,在“后进生”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中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家庭教育,教育和转变“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后进生”进行家庭教育,涉及的方面很多,教育方法和艺术也大有讲究。这里,不打算例举具体的教育方法和事例,仅从自身修养、家庭环境、家教原则与要求几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表率

俗话说:“有其父,则有其子。”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了父母亲自身的行为表现同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表率。

首先,家长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要时刻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效仿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可能化为他们自身的行为。对于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和嗜好,家长要痛下决心改正。

其次,家长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努力创造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家长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给孩子的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建立和睦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从上文关于家庭关系状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不够和睦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教育和转变“后进生”,建立和睦的家庭,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十分必要。

1、互敬互爱、平等互助、和睦相处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作为家长的父母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在家庭中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空气,有了分歧彼此互相理解和容忍,有了矛盾彼此协商解决。

2、教育态度、方法要保持一致

通过采访一些“后进生”家长,发现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态度和方法上分歧较大。在许多家庭里,家长一方对孩子过分严厉,或者简单粗暴,而另一方则护着孩子,过

分地爱怜孩子。有的家长一方要求孩子这样,另一方则要求孩子那样,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或者尽可能找退路求安逸。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要尽量保持一致。如果不是面对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就应该相互忍让,不必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过后,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可冷静地分析当时的情况,共同商量出较为得当的教育方法。

(三)尊敬、理解、关心、爱护孩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1、尊重孩子。孩子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包括自己家长的尊重,后进的孩子,可能表面上无所谓,其实在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自爱,是孩子成长进步的肥沃土壤。家长要尊重孩子,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把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2、了解和理解孩子。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青少年儿童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似乎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理解也越来越难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经常了解孩子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保持跟孩子的交往,促使自己与孩子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同时,要学习青少年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了解当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3、关心、爱护孩子。孩子相对幼稚,心灵较为脆弱,他们害怕孤独、冷漠,害怕陌生的环境,害怕失败。后进的孩子,容易受人歧视。家长要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要善于创造爱的氛围,让孩子经常淋浴在爱的阳光里。同时,要学会爱孩子,学会理智地爱,避免走溺爱、简单粗暴、放任不管的极端。

(四)帮助孩子形成正常的伙伴关系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据了解,大多数“后进生”喜欢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伴交往。在这种交往中,由于受不正确舆论导向和不良行为习气的影响,他们很可能走向堕落,学习成绩下降。为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跟什么样的同伴交往,交往的性质和内容如何。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多跟思想好、学习好的同伴交往,避免跟不三不四、游手好闲的人交往。对于孩子的外出活动和延迟回家,家长都要过问,了解孩子在外边干什么,跟谁在一起,然后根据活动是否积极向上给予应有的评价。对于那种经常在外游荡的孩子,家长可跟孩子订立一种协议,提出孩子外出应先请假,如果延迟回家又没有和家里人联系,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孩子多长时间能做到遵守协议就给予相应的奖励。家长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同伴,让孩子学习同伴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

综上所述,一个孩子成为“后进生”,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家长要努力克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关系和自身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建立和睦家庭,遵循教育原则,讲求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我们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地科学,肯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抽样调查表的设计主观性较大,对调查结果的定性分析可能有失偏颇,“后进生”的转化效果还不是十分地满意,等等。我们愿意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这一课题,不断地向同行研究者和专家们学习,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后进生的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化更多的精力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以此为挈机,化腐朽为神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