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常见计算题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常见计算题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常见计算题练习

计算题:

此种题型为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必考题,一般分值会在10分到18分,题量为2-4,基本上会以三种方式考察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得理解情况:1、纯计算题2、以解方程结得形式考察学生得计算能力;3以简单题题型出现。

1 计算题 (1)4+(3)

2 + 38 ; 2) 218)4()3(322------- (3)])3(3[64)5.2(223332---+?--- (4)30125)3(25+--π ; (5)223(6)27(5)-+- (6)103248(2)-+-+ ; (6)223(6)27(5)-+- (7)103248(2)-+-+ ; (8) ()2312162724-

-+-+ (9)391282+----; (10)()22331211264()2742

-?+?-- (11)1882-+; (12) 223(6)27(5)-+- (13)()233116831327?---+-; (14)()()2

23393228+-+--- (15)272-+-; (16)3641111612525

-+-. (17)1201()(2)(10)3-+-?--︱5-︱; (18)()239183216----

(19)()0132482-+-+

; (20) (21) 0.250.490.64(023124-++23311161(3)827

-+-223(6)27(5)- (25) 0

|2|(12)4--+()()()2

323312332??---- ???

391282-0111()242-+- (29)()234a b ab b a ????-?-÷- ? ????? (30)21111x x x ??-÷ ?--??

())02370.2512218-- ;(32)()233116831327---

2、求下列各等式中x 得值:

(1) 25092=-x ; (2)027)12(3=--x

(3)求x 得值 2592=x ; (4)求x 得值 2592=x

(5)05022=-x ; (6)64)2(3=-x

(7)求右式中x 得值:(x+1)2=16

(8)1623-=x ; (9)9)1(2

=+x (10)(x +2)(x -1)=7+x ; (11)求x 得值:()27119

x -= (12)3827x = ; (13)()223x -=

(14)24(1)250x --=; (15)3(5)27x +=-.

(16)()21490x --= ; (17)()32225x +-=

(18)2x 2=6; ; (19)(x -1)3=-8、

(20)01)13(42=-+x ; (21)解方程:9x 2=121 22) ()2116x -= (23) ()3280x --=

(24)3x 2-75=0; (25)(1-2x) 3=8.

(26)解方程:4(x - 1)2=9; (27)2250x -=

(28) 364(x + l) =27 ; (29)38125

x =- (30) x 2-25=0 (31) (x +3) 3=8

(32) -(x-1)2+4=0 (33) ()32364x +=-

(34)0492=-x (35)064)3(3=+-x

(36)求x 得值:2(31)640x --=、 (37)()29116x +=

(38)解方程:1—(x +1)2= —99

(39) 16)2(2=+x (40)56)1(83-=+x (41)8142=x ; (42) (x +10)3=-27.

(43)24(1)250x --=; (44)3(5)27x +=-.

(45)24(1)250x --=; (46)3(5)27x +=-.

(47)x 2-25=0 ; (48)8x 3+1=0。

(031--(51)5x 2-10=0 (52)3(x +2)3-81=0 (53)8142=x ; (54) (2x +10)3=-27.

(55):(x+2)2﹣36=0

(56) 2(1)9x -= (57) 56)1(83-=+x

(58)049162=-x (59)27)3(3=--x 3 简单题

1、已知32147+-+-=b b a ,求b a 32+得值。

2、(7分)已知12-a 得平方根就是3±,13-+b a 得平方根就是4±, C 就是57得整数部分,

求c b a ++2得平方根.

3.(本题5分)如果3x+12得立方根就是3,求2x+6得平方根;

4.(4分)已知335321--x x 与得值互为相反数,求x -1

5.(本题5分)化简分式22

222936931

a a a a a a a a a ---÷-+++-,然后在0,1,2,3中选一个您认为合适得a 值,代入求值.

6. 已知实数x 、y ()2

2350x y --=,求x -8y 得平方根.(本题6分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20200705172136)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 )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 _______________ 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____ ,最小数是_________ 。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_ 。 答案: 分析:我们任意选出两个连续整数n, n+ 1,那么它们的倒数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和b 都是自然数,且a+b=8,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公倍 数是_________ 。 答案:b a 分析:由a+b=8可知a=8b,所以8b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b,最小公倍数为8b,即为a。 (4)按规律填空:

答案:5.625 分析:首先找出这四个数的规律,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 1.125 , 2.25 , 3.375 , 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 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 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 + 1.125=5.625 (或1.125 3 = 5.625 )。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________________ (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 , 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X5X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X2X3=12立方厘米,则 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 —12 = 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 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5X5X6=150平方厘米。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 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依次类推,可得到: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 称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的应用 等腰梯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 ,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八年级数学上1计算题

1)(-3)0×6-+|π-2|-()-2 (2)2+- (3)×- (4)(2+3)2011(2-3)2012-4-. 分式的乘除计算题精选(含答案) 一.解答题(共21小题) 1.?.2.÷.3..4..5..6..7..8.9.

10.11.(ab3)2?. 12.××.13..14.÷?.15..16..17..18..19.(1);

(2).20..21.÷?.

分式的乘除计算题精选(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1小题) 1.(2014?淄博)计算:?.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式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解:原式=?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014?长春一模)化简:÷.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式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解:原式=? =.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3.(2012?漳州)化简:.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把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因式分解以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得到原式=?,然后约分即可. 解答: 解:原式=? =x.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得乘除法:先把各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因式分解,再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然后进行约分得到最简分式或整式. 4.(2012?南昌)化简:. 考点:分式的乘除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法先把各分式的分子因式分解,再把分式的除法变为乘法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 =× =﹣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乘除法,即分式乘除法的运算,归根到底是乘法的运算,当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5.(2012?大连二模)计算:.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___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最小数是________。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1.125,2.25,3.375,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1.125=5.625(或1.125×5=5.625)。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___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5×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2×3=12立方厘米,则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12=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 5×5×6=150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依次类推,可得到:

(word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新起点教育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测试试卷 1 / 3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图1,△ABC ≌△DCB ,A 、B 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 、C ,如果AB =7cm ,BC =12cm , AC =9cm ,那么BD 的长是( )。 A 、7cm B 、9cm C 、12cm D 、无法确定 2、已知,如图2,AC=BC ,AD=BD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CO=DO B 、AO=BO C 、AB ⊥CD D 、△ACO ≌△BCO 3、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 D 、 斜边相等 4、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A=∠A ′,若证⊿ABC ≌⊿A ′B ′C ′还要从 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 ∠B=∠B ′ B. ∠C=∠C ′ C. BC=B ′C ′ D. AC=A ′C ′ 5、如图3,AB=CD ,AD=BC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 7对 B 、 6对 C 、5对 D 、 4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6、如图4,已知△ABC ≌△ADE ,∠BAE=120°,∠BAD=40°,则∠DAC= . 7、如图5,已知AO=OB ,若增加一个条件 ,则有ΔAOC ≌ΔBOC 。 8、如图6,△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 E ,且AB =6cm ,则△DEB 的周长为 。 9、如图7,在△ABC 中,AD=DE ,AB=BE ,∠A=92°,则∠CED= . 1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C=900,E 是BC 的中点,DE 平 分∠ADC ,∠CED=350,如图8,则∠EAB 是 . 三、解答题(一)(每小题7788分,共30分) 图2 O D C B A O D C B A 图1 图3 C B A E D D C B E A C D 图4 图6 图5 图7 图8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计算题专项练习80题

2 整式的乘除计算题专项练习 80 题 22 1、 4(a+b)+2(a+b)-5(a+b) 2 、( 3mn +1)(3mn-1)-8m 2n 2 3、 [(xy-2)(xy+2)-2x y +4] ÷ (xy) 4、 化简求值 : (2a 1)2 (2a 1)(a 4) ,其中 a 2 5、 x 2 x 3 x 1 x 2 6 、 2xy 2 1 xy 4 1 xy 4 7、( 9a 4b 3c )÷( 2a 2b 3)·(- 3 a 3bc 2) 4 8 、计算: 2 ( x y)(x y) (x y) 9、 2 2 2 3 2 (15x 2y 2-12x 2y 3-3x 2) ÷ (-3x)

14、化简求值: 当 x 2,y 5 2 时, 求[ 2x y 2 2x y 2x y 4xy] 2x 的值 15、先化简,再求值 3x 2y 4xy 2 5xy 2 6xy 2 ,其中 x 2, y 1 2 2 2 2 3 a b a ab b b b a a , 其中 a 10、 (2a b)4 (2a b)2 11 、1232-124×12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2、 (x 1)(x 2) 2 ( x) 13 2 3 2 4 3 、(2x 2y) 3· (-7xy 2) ÷ (14x 4y 3 ) 16、先化简再求 值: 2 2 2 a b a 2 ab b 2 b 2 b a 3 a 3 , 其中 a 4 ,b 17、先化简再求值: 14 ,b

2 1 18、化简求值 (x 2y) 2 (x y)(x y),其中 x 2, y 2 (a 2) 2 (2a 1)(a 4) ,其中 a 2 a b 2a b 20、已知 x a 3,x b 2,求 x 2a b 2 2 2 2 21、 m ( m) 3 ( m)2 22、 6)3 23、 ( 2 103)3 (4 104)2 844 24、 x x x 2 2 2 25、 ( a b a) ( ab) 26、 2 xy 23 ( x y) 2 xy 2 ) 27、 ( x 2 y 3z) (3x 2y) 19、先化简再求值: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 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 1.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第1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所示,a、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第2题 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D.三角形有稳定性 321第4题C B 第5题 第3题 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 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应该带( ) A.第1块 B.第 2 块 C.第 3 块 D.第4块 5.如图,已知AB∥CD,AD∥BC,AC与BD交于点O,AE ⊥BD于点E,CF⊥BD于点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B′B OC′′ 第6题 第7题 7.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 1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2 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A.7 B.14 C.17 D.20 8.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1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4)(2)(3) (1) 图1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___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最小数是________。?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我们任意选出两个连续整数n,n+1,那么它们的倒数为? (3)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8,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答案:b a? 分析:由a÷b=8可知a=8b,所以8b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b,最小公倍数为8b,即为a。? (4)按规律填空:? 答案:5.625?

分析:首先找出这四个数的规律,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1.125,2.25,3.375,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1.125=5.625(或1.125×5=5.625)。?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___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5×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2×3=12立方厘米,则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12=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5×5×6=150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新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 SSS ” 斜边、直角边公理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公理”或“HL”) 第二章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 那么成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式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成轴对称 4、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平行或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线段的对称性: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3、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 F

角的对称性: 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对称轴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 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对等角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等边三角形判定及性质: 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 (补充)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性质: 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对称轴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 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在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三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2+b 2=c 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18年最新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1---- 全等三角形 单元检测 总分:100分 日期: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8题,共24分) 1、如图所示,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m ,一个微型机器人由A 点开始按ABCDBEA 的顺序沿等边三角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2m 停下,则这个微型机器人停在( ) A .点A 处 B .点B 处 C .点C 处 D .点 E 处 2、如图,△ABC ≌△EDF ,∠FED=70°,则∠A 的度数是( ) A .50° B .70° C .90° D .20° 3、在△ABC 中,∠ABC=30°,AB 边长为10,AC 边的长度可以在3、5、7、9、11中取值,满足这些条件的互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4、如图,用尺规作出∠OBF=∠AOB ,作图痕迹MN 是( ) A .以点 B 为圆心,OD 为半径的圆 B .以点B 为圆心,D C 为半径的圆 C .以点E 为圆心,O D 为半径的圆 D .以点 E 为圆心,DC 为半径的圆 5、如图,△ABC 中,90ACB ∠=?,E 是边AB 上一点,AE CE =,过E 作DE AB ⊥交BC 于D ,连结AD 交CE 于F ,若20B ∠=?,则DFE ∠的大小是( ) A .40° B .50° C .60° D .70° 6、如图,在ABC ?中,90ACB ∠=?,AE 平分BAC ∠,DE BA ⊥于D ,如果3AC cm =,4BC cm =,那么EBD ?的周长等于( )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教材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答案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1.1练习 1、略 2、略 3、5条;1条;1条 1.2练习 1、略2略 3、AB=A’B’,AP=A’P,BQ=B’Q;平行,因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习题 1、①④ 2、AB=A’B’ AO=A’O OB=OB’;对称,AA’,A’B’O,A’OB 3、略 4、略 5略1.3略 1.4练习1、相等连接OA OB OC ,因为OA=OB,OA=OC,所以OB=OC,故0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2、略 3、作图略;相等(P19) 练习1、过O点分别向CD AB CE作垂线,垂足分别为R S T,有OR=OS,OS=OT,故OR=OT,而O为∠C内的一点,∴O在CF上 2、略(P21) 习题 1、一定,因为顶点到底边两短点的距离相等 2、略 3、7 4、略 5、作图略 1.5习题 1、(1)3;(2)2;(3)2或3.5 2、略 3、30°;80° 4、DA与CB垂直 5、35°;20°;30°;40° 6、40°或70° 7、∠1=∠2=36°;△ABC,△ACD,△ABD为等腰三角形 8、90,90;10;5,勾股定理 9、45,22.5;45;AD,∵△ABE≌△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0、略 11、∠ABC ∠ACB ∠BAE ∠DAC,∠AED ∠DAE ∠EDA;是,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30,1 ,有类似结论 2 12、AD=BE,证明过程如下: ∵AC=BC,CD=CE,∠ACB=∠DCE=60° ∴∠ACD=∠BCE ∴△ACD≌△BCE ∴AD=BE 1.6习题 1、50°,50°,130°,130° 2、略 3(1)∠C=90-x,∠ABD=90-2x,∠ABC=90-x,∠A=90+x,∠ADB=90-2x,∠ADC=180-2x或90+2x (2)180-2x=90+2x,x=22.5 4、略 5略 6略7略 复习题 1、作图略 2、略 3、不是,补图略;可以 4略 5、AC,AB,A和C 6、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1)50,20,80 (2)2.5,AB是腰则BC=3或2,BC是腰则BC=3或2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 1.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第1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所示,a 、b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D.三角形有稳定性 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 、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应该带( ) A.第1块 B.第2 块 C.第3 块 D.第4块 第2题 1234第4题 B C 第3题 第5题

5.如图,已知AB ∥CD,AD ∥BC ,AC 与BD 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 的依据是 (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2 1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0,AB=7,则△ABC 的周长为( ) A .7 B .14 C .17 D .20 8.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1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 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9.在英文大写字母A 、E 、M 、S 、U 、P 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0.如图,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则∠ 的度数为 ___________. B A C D (1) (2) (3) (4) 图1 B ′ C ′ D ′O ′A ′O D C B A 第6题 第7题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易错计算题专练(精心整理)含答案,推荐文档

一.计算 八年级数学易错计算题专练 1、-66 ? (-6)6 2、(-p2 )3 3、(4 ?104 ) ? (3?102 ) 4 、a 5 ÷a2 ÷(-a2 ) 5、(-1 x2 y3 )? (- 1 x2 y) 3 2 6、(6x - 4)(3x + 2) 7、(4x3 y + 6x2 y2 -xy3 ) ÷ 2xy (-7xy2 )2 ? ( 1 x2 y -y2 ) 7 8、40 2 1 ?39 (简便计算)9、 3 3 10、 (m -n)(m +n) 11、 (2m - 3n)212、(-a -b)(-a +b) 13、 (a +b -c)(a -b +c) 14、(a -b -c)2 15、 (x - 2)(x + 2)(x2 + 4) 17、 (3a - 4b + 2c)216、(-x + 2 y)2 18、已知a + 1 = 5 ,求a4 + 1 的值 a a4 19、已知a +b = 4 , a2 +b2 =11 ,求(a -b)2 20、已知x a = 3, x b = 2 ,求x2a+b

二、分解因式: (1)a 2 (x -1) +b 2 (1-x) (2)(m2 +n 2 )2 - 4m2n 2 (3)x 4- 16(4)6xy -x 2 - 9 y2 (5) (x +y)2 -10(x +y)+ 25 (6)- 16 + 9x 2 (7)(m +n)2 - 4n 2(8)a2 -b2 +4b -4 (9). x 2 - 4xy - 1 + 4 y 2 10.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x 2 + 2x + 3 = (x + 1)2 + 2 B. (x +y)(x -y) =x 2 -y 2 C. x2-xy+y2=(x-y)2 D. 2x - 2 y = 2(x -y) 三、计算 解方程(一定要检验)(1) 1 - 2 = 12 (2) 1 + x -1 =-3 x + 3 3 -x x2 - 9 x - 2 2 -x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 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 o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 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八年级数学计算题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2008安徽省,4分)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A .2x xy - B .2x xy + C .22x y - D .22x y + 2.(2008河北省,2分)把某不等式组中两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则这个不等式组可能是() A .41x x >??-? ,≤ B .41x x ??>-?, D .41x x ??>-? ≤, 3.(2008广东省湛江市,3分)不等式组1 3 x x >-?? - B.3x < C.13x -<< D .无解 4.(2007江西南昌课改,3分)已知不等式:①1x >,②4x >,③2x <,④21x ->-,从这四个不等式中取两个,构成正整数解是2的不等式组是() 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③与④ D .①与④ 5.(2007四川乐山课改,3分)某商贩去菜摊买黄瓜, 他上午买了30斤,价格为每斤x 元;下午,他又买了20斤, 价格为每斤y 元.后来他以每斤2 x y +元的价格卖完后,结果发现自己赔了钱,其原因是( ) A.x y < B.x y > C.x y ≤ D.x y ≥ 6.(2007浙江绍兴课改,4分)如图是测量一颗玻 璃球体积的过程: (1)将300ml 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ml 的杯子中; (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 (3)再加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 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在( ) A.20cm 3以上,30cm 3以下B.30cm 3以上,40cm 3 以下 C.40cm 3 以上,50cm 3 以下D.50cm 3 以上,60cm 3 以下 二、填空题 7.(2008福建省福州市,4分)因式分解:244x x ++=. 8.(200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分)把多项式2mx 2 -4mxy +2my 2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4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 1 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匕”表示,读作全等于”如厶ABd A DEF读作三角形AB(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AAS”) 角角边: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6、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 上册常见计算题练习

计算题: 此种题型为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必考题,一般分值会在10分到18分,题量为2-4,基本上会以三种方式考察学生对平方根立方根得理解情况:1、纯计算题2、以解方程结得形式考察学生得计算能力;3以简单题题型出现。 1 计算题 (1)4+(3) 2 + 38 ; 2) 218)4()3(322------- (3)])3(3[64)5.2(223332---+?--- (4)30125)3(25+--π ; (5)223(6)27(5)-+- (6)103248(2)-+-+ ; (6)223(6)27(5)-+- (7)103248(2)-+-+ ; (8) ()2312162724- -+-+ (9)391282+----; (10)()22331211264()2742 -?+?-- (11)1882-+; (12) 223(6)27(5)-+- (13)()233116831327?---+-; (14)()()2 23393228+-+--- (15)272-+-; (16)3641111612525 -+-. (17)1201()(2)(10)3-+-?--︱5-︱; (18)()239183216---- (19)()0132482-+-+ ; (20) (21) 0.250.490.64(023124-++23311161(3)827 -+-223(6)27(5)- (25) 0 |2|(12)4--+()()()2 323312332??---- ??? 391282-0111()242-+- (29)()234a b ab b a ????-?-÷- ? ????? (30)21111x x x ??-÷ ?--?? ())02370.2512218-- ;(32)()233116831327--- 2、求下列各等式中x 得值: (1) 25092=-x ; (2)027)12(3=--x (3)求x 得值 2592=x ; (4)求x 得值 2592=x

苏教版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推论: ⑴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⑵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拓展: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 ...求斜边上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