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基础练习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与答案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转变。

以下是一些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凝固D. 升华答案:C2. 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冰融化成水B. 水蒸气凝结成雨C. 铁生锈D. 水蒸发成水蒸气答案:C3. 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会: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凝固答案:B二、填空题4.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升华5.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华6. 当水的温度达到100°C时,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会________。

答案:沸腾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下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答案:水的三态变化包括:液态水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在温度升高时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在温度继续升高时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会凝结成液态的水,或者在温度和压力都很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冰。

8. 为什么在冬天的早晨,窗户上会有雾气?答案:在冬天的早晨,室外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玻璃时,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雾气。

四、计算题9. 如果一个冰块的体积是200立方厘米,当它完全融化成水后,水的体积是多少?(冰的密度是0.92克/立方厘米,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答案:首先计算冰的质量:200立方厘米× 0.92克/立方厘米 = 184克。

由于质量不变,融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184克÷ 1克/立方厘米 = 184立方厘米。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现象描述以及简单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使用温度计前,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是为了(C)A、知道它的测量范围B、知道它用什么液体制成C、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D、没有什么原因2、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3、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B)A、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B、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C、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4、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据报道,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罐内装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表面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C)A、铝膜和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水是一种粘合剂,把铝膜和钢罐粘在一起5、炎热的夏天,把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C)A、高于0℃B、低于0℃C、等于0℃D、无法判断6、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这是因为( C )A、蛋壳的温度很高B、蛋壳不善于传热C、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D、以上说法都正确7、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D)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一段时间后,两杯的液面如图所示。

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含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2、我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A.防止冰棍被破坏; 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 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3、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4、把一块0℃的冰投入O℃的水里(周围的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O℃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O℃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的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棒的温度: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6、物质在吸热过程中( )A.温度一定是上升的 B.温度不一定上升C.如果是晶体,温度就一定不上升 D.如果是非晶体,温度就可能不上升7、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沸点较高B.沸点较低C.凝固点较低D.凝固点较高8、海波的熔点是48℃。

由此可知温度是48℃的海波 ( )A.一定是液态 B.一定能从固态熔化成液态 C.要么是固态的要么是液态的 D.可能是部分为固态部分为液态9、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吸热,温度不变;D. 放热,温度不变.10、5g00C的水与750g00C的冰混合,则:A. 冰要熔化;B. 水要凝固;C. 都保持原状不变;D. 说不清楚.11、初冬的某个夜晚,放在屋外的金属盒内的水结了冰,这说明夜里的气温:A.一定比0 ℃低;B.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低;C.一定是0 ℃;D.可能是0 ℃,也可能比0 ℃高.12、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3、冬天,室外一个戴眼镜的人走到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一层雾。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

物态变化专题练习一、写出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3、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4、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5、夏天的早晨花草上的小露珠()6、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打开冰箱能看到“白雾”()7、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8、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9、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10、早晨,室外大雾迷漫()11、洗澡时,衣镜上有一层水珠()12、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13、冬天,雪没有融化就慢慢消失了()14、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15、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16、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17、春天,墙壁上会“流汗”()18、夏天,地上洒的水一会儿变干了()19、冬天,树枝上结的雾凇()20家庭里的保险丝熔断()21、衣柜中的樟脑块变小了()22、湿衣服上的水晒干了()23、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24、用钢水浇铸成机器零件()25、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26、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27、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28、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二、选择题1、雕塑艺术家为塑造城市名人陆羽的铜像,需要把铜水灌入模具中。

下面图2的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铜像成型过程的曲线是……()2、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3、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人工降雨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B 冬天早晨常常下霜,是凝华现象C 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减小是熔化现象D 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有“白气”生成,是汽化现象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6、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升华吸热C、干冰液化放热D、干冰凝华放热8、如图2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液化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凝固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10、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11、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12、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13、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将0℃的冰放入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A、冰会减少,水会增多B、冰会减少,水会增多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在下列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A、打开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C、关闭房门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纯属职业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检查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36.90℃和38.60℃B、37.50℃和38.60℃C、36.90℃和37.50℃D、37.50℃和37.50℃10、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的熔点是48℃11、物态变化归属:1)湖面结冰:凝固;(2)烧水时看到“白气”:汽化;(3)自来水管“出汗”:凝华;(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凝华;(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凝华;(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它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练习一:下列物质在何种条件下发生物态变化?1. 水变为水蒸气2. 冰变为水3. 酒精变为气体4. 铁变为液体答案:1. 水变为水蒸气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

当水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减弱,从而使水分子逐渐脱离液体表面,成为气体状态的水蒸气。

2. 冰变为水是在加热或加压的条件下发生的。

当冰受热或受压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或分子间的排列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冰的分子逐渐脱离固体结构,转变为液体状态的水。

3. 酒精变为气体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

当酒精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减弱,从而使酒精分子逐渐脱离液体表面,成为气体状态的酒精。

4. 铁变为液体是在高温下发生的。

当铁受到极高温度的加热时,铁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从而使铁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

练习二:下面是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物质的变化状态。

1. 物质在加热后产生气泡2. 物质在常温下呈现流动性3. 物质在冷却后变硬答案:1. 物质在加热后产生气泡可能是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

当液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液体内部的气体分子逐渐脱离液体表面,形成气泡。

2. 物质在常温下呈现流动性可能是液体的性质。

液体的分子间吸引力较小,分子可以自由移动,因此液体呈现流动性。

3. 物质在冷却后变硬可能是液体或气体变为固体的现象。

当液体或气体受冷却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物质的分子逐渐排列成有序的固体结构,从而变硬。

练习三: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1. 水蒸气通过冷凝变为液态水2. 冰通过加热变为水蒸气3. 酒精通过蒸发变为气体4. 液态铁通过冷却变为固态铁答案:1. 水蒸气通过冷凝变为液态水是液体变为气体的逆过程。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a )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 .图(b )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C .图(c )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D .图(d )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 (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 .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 .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 .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4)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80℃的酒精是液态 B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 铅的凝固点是-328℃ 5)下列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是6)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熔化、放热过程 B .熔化、吸热过程 C .凝华、放热过程 D .凝固、放热过程 7)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 .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8)冬天,结冰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如图所示,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华 B .升华 C .凝固 D .液化 9)如图所示,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水之旅谈起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雾凇美景 ;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但慢慢变小了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夏天湿衣服晾干_________;钢水浇铸成火车轮__________;吃冰棒解热_____________。

2、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 ______ 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 _ 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 __热。

3、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__________成小水珠和________成的小冰晶所形成的.4、严冬之夜,窗玻璃的室________(选填“内”或“外”)一侧,会出现冰花,这是由室_______(选填“内”或“外”)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__形成的。

5、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凝固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夏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6、某地区今年暑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政府部门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应急手段: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以炮弹的形式送入云层,它很快会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云层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变大后会落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会 成为雨降落到地面。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7、 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____,后是_______________。

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

”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___热。

9、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使水温下降。

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11、全国有许多省市严重缺水,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每个市民都应珍惜每一滴水,并采取 _________等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12、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高压锅的原理是加大锅内气压提高里面水的________,使食物尽快煮熟。

13、假期,爸爸带小红一起去沙漠地区旅游,途中他们设计了一个应急集水装置(如图1所示)。

其中涉及若干物理知识,请写出其中的两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其结构如图2所示,一个有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细管中的液面清晰可见。

试分析:(1)伽利略设计的这支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2)当室温升高时,管中的液面将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15、夏天同学们爬到五楼实验室时,已汗流浃背,小红看一下实验室的寒暑表(如图3所示),读数是________;老师将电风扇打开,同学们立刻觉得凉快多了,这是因为打开的电风扇加快了____________,从而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此时再看一眼寒暑表,则读数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读数。

图 1 图 2图 3 图416、如图4是某同学用实验研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图像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信息一:物质的初温是56℃。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某工厂拟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能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

为达到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每种温度计应选用的液体是;(1)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温度计选__________(2)能测开水的温度计选______(3)家用寒暑表选________几种液体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 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19.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1)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冰雪熔化时的温度是 ℃,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 热量。

(2)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

(3)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通过干冰 为气体,而热量来实现的。

20.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烂,因为高压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__________1标准大气压,锅内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

21.火箭是航天器的运载工具,火箭用液态氢做燃料主要原因是氢气的_______高;火箭的外表涂一层特殊物质,利用该物质在发生汽化时需要______,给高速运行的火箭降温。

22、下列事实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1)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2)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很多“白气”,这是_____现象。

(3)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

(4)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_____现象。

(5)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现象。

23、在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 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 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些。

24、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

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 形成小水滴。

25、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

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26、“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

“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

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2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准大气压强 ;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① ; 水银 357℃ 水 100℃ 甲苯 111℃ 酒精 78.5℃铅 328℃ 固态水银 -38.8℃ 锡 232℃ 固态甲苯 -95℃ 图1温度/℃时间/min O 60 100 80 140 120 12 9 3 6 15 ② 。

28、“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射到发射台,发射架就会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部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这里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会太高。

二、选择题1、炎热的夏季,医生建议,在气温超过36℃时,每半小时需要补充一杯水,其原因是:( )A.人喝水是为了补充体力;B. 人喝水是为了水的汽化放热。

C.人喝水是由于水的温度低些,因而水可以吸收人体的热;D.人喝水是为了大量出汗,汗水又迅速蒸发,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使人体表温度降低;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的温度更低一些B.水的沸点一定是100℃C.水有可能在20℃沸腾 D.水在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3、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热的是 ( )A .熔化、液化B .凝固、凝华C .汽化、升华D .凝华、汽化4、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5、用水煮食物时,只要水没烧干,食物就不会煮焦,但若用油炸食物,即使油没烧干,食物也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A .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B .油的沸点比水高C .油的传热比水好D .油的比热容比水大6、俗话说:水缸 "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水缸 "穿裙子"是指:盛有水的缸的外表面,齐着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

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缸壁有缝隙,水渗了出来B ·是水的蒸发现象C ·是扩散现象 D ·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7、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温度不变 C.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 .(1)(3)B .(2)(4)C .(3)(4)D .(1)(2)9、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10、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 .秋天花叶上的露珠C .冬天早晨地上的霜D .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11、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 .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13、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A. 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有化学反应B. 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 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 以上判断均不正确14、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1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