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关于书法的多个问题

5关于书法的多个问题
5关于书法的多个问题

关于书法的多个问题

◎一个书法家的心里边要有3万个字

一般人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就是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其实不是这样。《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主要谈书法与儒家、道教、佛教、兵家、法家;书法与政治、经济、养生;书法与音乐、美术、建筑、园林等等。这本书除了谈书法的内部规律以外,主要谈书法和文化的关系,其中有很大篇章是书法与文字。书法不管是篆、隶、真、行、草,都是文字发展史,谈书法离不开文字。

有的人说,一个书法家心里只要熟记3000个字就可以了。我说,一个书法家心里边要有10万个字。篆书有甲骨文、大篆、小篆等。隶书有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等多家,每块碑有上千字,还有很多汉简,合起来就是万余字;楷书有初唐四家、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以及宋元明清的诸多楷书家……合起来超过万字;行书有王羲之、王献之,还有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等。这些都要心里有谱,一看就知道是谁的字,是王字、苏字,总不能说看到的是新华字典,都是一样的字。草书更是多,恣肆汪洋,从张芝到王羲之、王献之、怀素、张旭、王铎、傅山数不胜数……

一个优秀书法家心里边如果没有3万字甚至10万字,可能看不懂篆隶正行草书法作品,面对一幅作品却不知道是哪一家哪一派。所以书法的“书”——文字是第一关。

题跋、落款也反映了深层文化问题。唐以前的书法大多没有名字,没有题跋。大规模的题跋是明清以后。文人加入画坛以后,才使得书法的艺术变得更加浪漫,更加自由,更加文人气。今天的许多书法家落款有诸多问题,里面的文化缺失不可忽略。

古代书法名作极少是抄别人的诗文,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代表作都是书法家自己的文字。今天的人则少有原作,因为格律解决不了,平仄不分,古文不通。

在书法中,具有道家精神的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是散淡的;具有儒家精神的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有磅礴的正气,士可杀不可辱;具有佛家思想的居士苏东坡写的《寒食帖》有禅佛的感觉。

如果说书法是艺术的,指的是它的笔法,下笔是方、是圆,行笔是慢、是快,墨色是枯、是润,结构是圆还是外方等,化约地说,就是笔法、字法、章法、墨法。

◎学书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

第一个境界,写字是技术。如果技术没达到,就是一个拙劣的书法爱好者。这一层面要求,书法五体皆通,字要精到,结构要精准,章法要合法则,墨法要通透,淡、浓、枯、润等与作品浑然一体达到很高的水准。这其中很多是可以分解的技术,也是王羲之“池水尽墨”专精要求。但是仅仅达到这一步,只是达到了能品。

第二个境界,写字是写情感。所谓艺术就是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人性深层情感。书法有愤怒的书法(比如岳飞的满江红)、喜气的书法、散淡的书法。这些书法写出了情感、胸襟、眼光,超越了技术层面,达到了与人格胸襟统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个境界,写字是写文化精神。书法作品能传达时代的精神气质,成为时代的风尚。比如董其昌,他的字纤细疏朗,为什么会成为明代的代表?因为明代不同于唐宋,不需要唐代的磅礴正气,也不需要宋人的中规中矩。因此,董其昌的字成为明代书法自由之秀美代表。到了王铎又开始转变,他由明入清的痛苦,其心中愤懑、痛苦、焦虑、做了贰臣的耻辱通过书法线条狂热的表现出来,章法摇曳,巨幅大作,涨墨满纸,不如此不能抒发他那种郁勃之气、愤懑之气、压抑之气。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标。

为什么启功的字在“文革”后成为时代的书法欣赏趣味风向标?为什么林散之的草书在“文革”黑压压的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之后成为时代的新审美诉求?就是因为“文革”后思想解放,不再需要霸气杀气斗争气,而需要启功书法的平淡和合、境界高远的一派儒者文者的君子气概;需要林散之书法的飘然出尘,不食人间烟火的美感。“文革”中很多字黑压压一片,令观者触目惊心、。文革后,人们看到这种春风雅致的字,觉得神清气爽,精神自由的时代来临了。

可以说,文化精神是一个书法家最后成为书法大家的必然条件,而不是偶然条件。王羲之是右将军,颜真卿是大将军,苏东坡是“杭州市市长”,于右任是国民党高官,舒同是共产党高官,启功、欧阳中石是大学教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只记载那些真正有学问、有人格精神者的书法作品。那些过分炫技的书法和人格低下的书法,将被历史逐渐遗忘!

◎书法应该从美术中走出来。

书法的文字内容多出自经史子集。“言,心声也;书,心话也”、“会古通今,极虑专精”,这些文词都是古代精神的结晶。全世界都有书法,可美国、法国没有把书法装裱起来挂在房间和展厅里作为艺术品欣赏的。西方的书法(Calligraphy)只是题个词,或者是印成书,从来没有成为独立的观赏艺术品,更没有拍卖这样的艺术品。他们的书法是现实实用品,中国的书法是精粹的艺术品。

今天最大的误区就是跟着西方走。自从“五四”以来,中国书法就脱离了文化,变成美术的附庸。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只有美术卷中收入书法条目;美术院校过去没有独立书法系书法学院,只有美术系,把书法作为附庸附在美术院校;在国家招生中,书法学科授予的是美术学位。可以看出,经过现代化以后,书法成为边缘化被淘汰的对象,甚至成为成为美术的末流。于是所有西方美术流派都可以在书法中重新活一次,书法成为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试验场。以至于一些书法家致力于书法美术化,我认为这是处在卑微的状态还不知其卑,处在末流的状态还欣赏其末流。书法应该真正从美术中走出来,应该和美术形成一种不同的书法文化。

除了书法形式以外,书法书写的内容大多是中国经史子集中的精妙的思想结晶,无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还是“立己达人”“依人游艺”,还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心远地自偏”,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仍有生命力的思想。反过来说,现在的国骂多,但没有骂人的书法,挂到大门和登堂入室的作品都是励志的、正面的书法。

◎十六字书学理念: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

根据我对文化的理解和从事文化的研究,我提出了16字的书学理念。

第一句是“回归经典”。全世界所有大师都是从经典中出来的。傅抱石,日临古画,终成大家;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创作。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为创新而进行,而是要传承的。甚至可以说,传承的深度决定了创新的高度。

第二句是“走进魏晋”。中国书法的自觉时代始于魏晋。魏晋人的字写得好,天真浪漫,童心可嘉。今天是酒心、肉心、是非心、功利心占了上风。一些人一下笔就想能不能获奖、能不能赚到几万块钱。王羲之、王献之、王珣、陶渊明都视金钱如粪土,真正达到了人格的超迈。魏晋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朝不虑夕,常感人世苍茫,人生苦短,譬如朝露。“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魏晋人对生死体会很深,这种生死观是今天的人所没有的。今天的人对日常生活的感觉很好,没有生命危机意识,没有看到艰难和死亡,没有体会到生命的虚幻。

今天的书法家案头都有一套《中国书法全集》或《中国书法集》,要看历代书法真迹也不是难事,博物馆、图书馆、拍卖行都有机会见到历代真迹,而二玄社的高仿品和印刷精美的书法册也仅仅下真品一等。但是今天书法家的《书法全集》基本上是摆设,很少有人像古人

那样如饥似渴地从中吸取精神养料。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经在一条船上看到一幅魏晋人的字,意识到这幅字可以解决自己书法诸多技术难题,就要用自己的十幅书法换。对方不换给他,他就要抱着那副真迹跳江。米芾是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为何竟然以跳江相威胁?就是为了看真迹中古人的笔法精髓。今天,人们大可不必在康有为的尊碑贬帖中争来争去。康有为崇碑,那是因为当时大多数人看不到帖。现在的印刷技术非常发达,只有看帖才能看清笔法。当然这与碑帖的壮美和优美的美学范畴无关。

第三句是“守正创新”。“正”是传统的“正”经典的“正”。今天可以说是守“西”创新,西方有什么,中国就来什么;西方有天书,中国就来个天书。艺术可以试验,拿过来没有关系,但是中西艺术史上,真正的路只有一条。守正创新是抵制守“歪”创新,守“怪”创新,守“西”创新,守“商”创新。

第四句是“正大气象”。今天拍卖市场,明清的作品卖得很好。实际上,明末是衰败之相,清末被坚船利炮打得很惨,这是败国之相。为什么拍卖行拍得那么高,是因为唐宋的作品收藏不了,只有买明清的。但是这种个人的收藏爱好,不能影响新世纪大国书法美学的气象。现在是中国崛起的时代,需要正大气象的审美风貌的书法,而不是衰败之相的书法。中国一个世纪以前是衰败之相,在全世界排名100多位之后,现在大国崛起排名第二位,说明中国崛起意义重大,书法大国形象的崛起同样需要书界同仁精诚合作。

现在有些人反对守正创新,他们只认洋人,认为正大气象与己无关。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可以看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王羲之的《兰亭序》都有正大气象,这是一个人心里边的阳光,是一个人对美的憧憬,是一个人的人格精神的提升。

◎“文化书法”的含义有哪些?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翻转而提出“文化中国”概念。一提中国文化,往往是固定文本和死了的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已经死了,所以很容易变成中国传统文化,只是文本、文献、经典、注释。发扬中国文化、激活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就像为垂死的、灰色的东西注入生命,这样做带有抢救性质,中国文化永远处于弱势和末路。

杜维明提出“文化中国”,这样和政治中国、经济中国中国、地理中国相对应。“文化中国”有四个层次。第一是本土上13亿说汉语的人;第二是海外说汉语的人,1亿到2亿的海外华人和一些洋人;第三是研究中国、用汉语思维的洋人;第四是喜欢中国文化、但是不通中文、到中国来的游客。这样一来中国这个概念由13亿人变成18亿人。另外,史学家庞朴把“中国传统”改成“传统中国”,把“传统文化”改成“文化传统”,通过对词语的重新组合来激活词语,也很有启发意义。

我17年前在《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提出“书法文化”,又提出“文化书法”,出了基于上述原因以外,主要是我意识到西方后现代艺术反文化、反经典、反权威、反艺术对中国现代书法和后现代书法影响很深。反文化的书法,反经典的书法一时很有市场。因此我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后现代文化与美学》、《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文论研究》、《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书法文化十五讲》等著作中旗帜鲜明地对后现代提出质疑,进而坚持提出“文化书法”,意在对这种反文化书法反经典书法加以抵制和纠偏,这也是理论批评应有之题。

“文化书法”的主要含义是,书法的基础是文化,而不是技术;书法的终端是文而化之的君子;书法的高端代表着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书法”还有另一层含义,它对应的是“反文化”的概念。有位书家说“我没有见到反文化的书法”,这是对书法精神史的不了解。只要翻一下后现代发展史,就能看到比比皆是的反文化的艺术和反文化的书法。以裸体打滚、以头发写字、以乳房写字,这些是用亵渎的、恶俗的方式来写书法,都是反文化,让文化的高雅被遮蔽并消失。

“文化书法”不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是对要进入高端、进入自己的独特境界的书法家提出的要求。有些人喜欢技术不喜欢文化没有关系,尽管可以继续写他自己的非文化书法或者反文化书法。而历史可以澄清一切!

◎当代的东方文化会随着“孔子”的足迹而影响世界

我一直关注文化输出的问题。酒好也怕巷子深。我做过中国形象的研究。中国原来是龙的形象,中国人认为自豪,但在西方的词汇中龙是鳄鱼,是恶的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形象重新塑造起来,我认为应该切实地输出中国文化。这时候我发现,中国的文化几乎被西化得不伦不类。建筑、雕塑、电影、文学、音乐、美术都全盘西化,就连天安门前的孔子像也是西方青铜雕塑手法。只有书法还没有全盘西化,一大批有良知的人仍在坚持中国风、中国态。所以,这些年我走了40多个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尤其是去年的走遍美国和今年走遍欧洲和拉美之行。我看到十年前年海外学汉语的外国人为300万,而去年达到6000万人。今后,他们在孔子学院中除了认汉字,还会拿起毛笔来写字。这样,将汉语教学、孔子学院和书法海外传播有机统一起来。

2003年,我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中讲“发现东方”,提出中国文化的价值。当时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西化,中国的文化没有意义。2004年,我提出“文化输出”,而当时有领导说“不要这样谈,我们现在是要大量引进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我说“应该以本为主,他者为辅,难道中国就没有优秀文化?”现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输出已经成为了国策,已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书法带动文字,带动古代经史子集的海外传播,这个策略是无可厚非的。

◎东方文化在当代世界的价值:和、慢、柔

在大文化战略上,中国文化对世界有意义的普世价值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和合”等。在具体精神文化上则表征为:

第一,和的价值。西方文化是竞争。个人是竞争,集体是斗争,国家是战争,现在仍然如此。中国是“和为贵”。孔子总是坚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老子厌恶战争,认为兵者乃“凶器也”,不宜多为;墨家讲“非攻”;连孙子兵法也提出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很多的思想尽管派别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以和为贵。总体上说,中国文化是和的文化。这个文化现在被西方边缘化,被西方打败。但它一定会铁树开花,一定会成为让西方人刮目相看的新生态文化。

第二,慢的价值。中国文化给人一个慢的印象,京剧慢慢唱,二胡慢慢拉。书法除了狂草,慢慢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青年到了云南丽江,看到一个老太太早上晒太阳、择菜,下午还在那里晒太阳、择菜。美国青年说“老太太,现在时间是金钱,时间是效率,你这么慢慢腾腾地干嘛呀?”老太太抬头看看他说,“小伙子,慢慢走,前面是坟墓。你走那么急干嘛?”今天这个“慢”字很重要。我们现在匆匆忙忙地吃饭,匆匆忙忙地喝水,匆匆忙忙地看通宵电影。匆匆忙忙地结婚,匆匆忙忙地离婚,匆匆忙忙地生,匆匆忙忙地死,今天的人太匆忙了。今天是个狂乱、焦躁不安的世界。

结果,人类越是加速,世界的报复就越是强。空调、汽车越是多,气温越是上升。上升两度,海平面就会增加6米,人类苦心积虑建设的沿海城市就会淹到水下。上升6度,海平面会上升60米,世界地图将重画。(见《上海沉没》)人类正在加速破坏自己的生态家园,破坏赖以生存的地球,破坏自己的惟一栖居之所。所以我相信,“慢”一定会重新出场。西方人忽悠说“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金钱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快乐”,把人绕进去了。而今天,英国人提出了“慢生活主义”,可谓迷途知返。

第三、柔的文化。今天的女人不柔了,变成“我的野蛮女友”;今天男人不柔了,家庭暴

力触目惊心;今天的政府官员不柔了,强拆强作;今天的媒体不柔了,惟恐天下不乱。我们的世界需要柔的文化。只有柔,才能写出冰心,写出泰戈尔,才能有真正的托尔斯泰式的艺术和关爱。

◎书法不是古董

有人说,书法是逸老逸少最后的晚餐。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书法不是古董,是中国文化中有勃勃生机的高端文化载体。

今年,我到法国的卢浮宫。一法国教授对我说,从卫星上高清晰度地拍摄法国巴黎市,照片跟100年前的巴黎一模一样。而从卫星上拍摄北京,它和100年前的北京完全是两个城市。100年,房子肯定漏了,坏了,怎么办?他说,在巴黎,房子修缮的时候政府管“五面”,管四面外墙和顶部外观。至于房子里边的大小、高低,则由居民自己做主。为了保持这种古典性、或者是古董性,浪漫的法国人可谓呕心沥血。相比较中国则唯恐与一百年前有任何关系,这是典型的文化不自信和文化失败主义作怪。

现在,书法在日常行政告示中消逝了,一个电子邮件就可以搞定;在亭台楼阁、商店招牌中消失了,只是简单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方块字;从大学、中学正规的课堂中消失了,甚至从文人雅士中消失了。

在我看来,书法不应该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不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古董。书法在现代的社会生活,在现代人的心灵世界,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就像巴黎的时尚性和古典性的统一,是一种重要而有意义的文化。今天,我们应该激活书法的精神魅力。

◎中国书法可以塑造人格

中国书法可以塑造人格,举个例子,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跑到瓦房上玩耍。外公叫我下来写毛笔字。如果写铅笔、圆珠笔,拿起就可以写。而写毛笔字得悬肘、悬腕。当拿着软软的毛笔一笔一画写的时候,要凝神静气,不然这一笔就飘出去了或者写粗蠢了。写字的时候,慢慢发现外在世界的喧嚣在耳旁消失了,宇宙消失了,城市消失了,甚至身边的老外公也消失了,就剩下只有自己呼吸和写书法自由精神往来。写完后挂到墙上,请别人评,优劣立竿见影。写字的青少年不仅面对羞辱和夸奖,而且面对古人精品的的仰望感,还面对自我精神重塑的自觉性。于是,在书法磨墨即磨人生中,我慢慢沉静下去并成熟起来。

书法让我的性格慢慢变得沉静,变得安宁,变得有条理,变得从静中能听出宇宙的声音,听出自己的心声。通过书法我能够关注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而不是外在的好玩好吃、甚至是调皮捣蛋的世界,而是内心的深度与高度世界。

而且书法修生养性人生修为使人长寿。唐朝的柳公权活了88岁,欧阳询活了85岁,颜真卿活了78岁还是被杀的。今天的西方现代艺术狂躁无比,唱歌、摇滚130分贝,猫王42岁死了,杰克逊50岁死了,牙买加的一个著名黑人歌手只活了37岁。他们并不是没有钱,他们天天在高分贝的电吉他中,违背了自然生命规律而陨落了。

书法最重要的品性在于静,在于从喧嚣的世界中退出来,还我宁静的空间。静才能纳万物,如果都塞得满满的,连一滴水都挤不进去,人的心灵就自满僵化了。回到本心,不要生活在别处!

◎书法如何进课堂?

我很赞成书法进课堂。不过,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太大,书法进课堂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兴趣班。有的学生对写毛笔字实在不感兴趣,不必强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可以开设兴趣班。

第二步,兴趣班中要有奖励机制。有个中学校长知道,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没有用的,他想出了一个吸引牛去喝水的方法。他告诉全校的学生,哪一个孩子今年获了全校书法第一名,我们学校的校牌就由他写。有个孩子获得了第一名,写了学校的大校牌刻板挂在校门,他带朋友来看,其他的同学也羡慕不已,这种皮里马利翁效应使得孩子互相良性比赛。每一年都由新获奖的学生来写,进而校风焕然一新。这样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真学书法。

第三步,要有大学招生的优惠条件,这是中学高考的指挥棒。北大、清华都有这样的规定。考生在书法上获了全国奖,或者获了两次以上省以上的奖,考北大时候可以优惠。这些都是很好的奖励。

有了这“三步曲”,从中小学生的兴趣小组、荣誉的激励机制和高考的体制化三方面来做,相信越来越多的孩子会爱上书法。加上大学书法的推进,这样,在教育制度上有了保证,新的书法人才就会不断涌现,中国书法的未来才会有活水涌动,后浪推前浪!

答案中国书法史(DOC)

1 书法定义的要点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 2 日本的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他们是中国古代()的转写。?A、 ?B、 ?C、 ?D、 我的答案:B 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A、 ?B、 ?C、 ?D、 我的答案:C 4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我的答案:√ 5 一个概念内涵丰富了,外延也会随之扩大。() 我的答案:X 1

仰韶文化代表的是()早期的考古学文化。?A、 ?B、 ?C、 ?D、 我的答案: 2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的文字是()。?A、 ?B、 ?C、 ?D、 我的答案:A 3 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大约可以划在()时期。?A、 ?B、 ?C、 ?D、 我的答案:D 4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我的答案:√ 5 书法的历史就是文字的历史。() 我的答案:× 1 奚仲发明了()。 ?A、

?C、 ?D、 我的答案:D 2 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 ?A、 ?B、 ?C、 ?D、 我的答案: 3 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 ?B、 ?C、 ?D、 我的答案: 4 《诗经》是十三经之首。() 我的答案:X 5 后稷是西周人的祖先。() 我的答案:√ 1 以下属于南宋著名学者郑桥的作品是()。?A、 ?B、 ?C、

我的答案:D 2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主张的观点。 ?A、 ?B、 ?C、 ?D、 我的答案:C 3 八卦由八种卦相来象征着天地八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其中乾代表()。?A、 ?B、 ?C、 ?D、 我的答案:B 4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一种工具。() 我的答案:√ 5 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甚至是一个人可以创造的。() 我的答案:× 1 在()发现了丁公陶文。 ?A、 ?B、 ?C、 ?D、 我的答案:C

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的历史和中国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悠久。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中国书法在古代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很多理论著作是书法家艺术实践的总结,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学习和创作。 先秦 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一般认为中国书法的历史最 早可以溯源到汉字的起源时期。原始汉字的面貌和形成时期没有确切的证据被发现,而目前发现的汉字最早的成熟形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保留有部分象形文字色彩的汉字形态,从十九世纪末人们发现甲骨文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5万片的甲骨出土。甲骨文开始成为人们艺术欣赏的对象,并从这些甲骨上发现了中国书法的元素:汉字书写的结体、布局等等。 显然,把文字刻写到坚硬的甲骨远比写到竹简、缣帛或纸张上,要难得多。人们大多认为,在使用甲骨文的时代,能够同时掌握文字识别和刻写技术的人是非常少的,而这些人可以说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些书法家。尽管如此,在当时书法也不大可能从生活实用中区别出来,人们还没有有意识地去创造和欣赏书法作品。 商、周两个朝代,青铜器得到普遍地使用。一些青铜器上还铭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后人称为金文。由于铭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大多是钟和鼎,金文也称为

钟鼎文。这些铭刻于钟鼎上的文字,大多是记述当时天子、诸王侯、贵族的祭祀典礼、狩猎、征战、诏命、封赐等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 一般认为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的主要汉字形态,较早期的金文保存了很多和甲骨文风格相近的特点,后来则渐渐拉开距离,越来越具有独立的风格特征。也有人认为金文有自身独立的起源,而且它起源的时代甚至比甲骨文更早,只是由于周朝人“事鬼敬事而远之”(《礼记·表记》),主要用来占问鬼神的甲骨文不像商朝那样受到重视,所以导致了甲骨文的衰落和金文的盛行。 西周是金文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金文风格厚重雄浑、典雅壮丽,代表作品有《毛公鼎》、《大盂鼎》和《散氏盘》。其中《毛公鼎》对后世的书法家影响很大,清朝书法家李瑞清甚至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这句话说明《毛公鼎》被认为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 周朝末期,在石鼓、碑石、摩崖等石制物体上铭刻文字开始出现,这些文字被后人称为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表现出了某些和金文不同的特点,但是金文和石刻文字都被归入“大篆”的范围。现存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石刻文字是《石鼓文》。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和木牍开始广泛作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由于简牍的廉价,文字从此才可能开始被一般的平民所掌握。文字学习和书写的主要群体,才可能开始由掌握专门技能的人变为一般的平民。而中国书法也开始有了比较广泛的生活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分裂的时期,在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前,各诸侯国在文字、货币、度量衡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汉字形态的发展出现了民间和官方两条路线。因此,汉字的具体形态在从大篆向小篆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线性一致的过程。后来的人们就在这个时期的简牍文字中,发现了最初形态的隶书。 与简牍的广泛使用相适应,毛笔也开始作为主要的直接书写工具。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毛笔一直是中国人主要的书写工具。使用毛笔书写成为中国书法的重要特点,从此中国书法的整体面貌就大致定型了。 秦汉

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书法简史 中国书法,艺苑菁华,历数千年,史迹流衍,面目多端,难以尽举。兹仅依时序,分作十段: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略撮其意而已。 谈及中国书法史,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即:最早的书法是什么样子?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不过,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一,可以查考的中国历史最早起于何时;二,文字是怎么产生的;三,文字史是否与书法史同步;四,现有的实物资料能否满足我们的研究要求。第一个问题纯归史学家们考虑,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留给理论家们去讨论,第四个问题,则属于我们的书法家以及书法艺术爱好者们;其实,实物资料的审美价值,更容易让人发生兴趣。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成熟过程,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龙骨”,就是龟壳,而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它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后来经过不断挖掘,出土甲骨片达十万枚之多;而上面的刻画符号,也总计达4500个,其中1700个被逐一破译和解释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 甲骨文,主要是刻划而成的,从书法角度欣赏,已经完全具备了章法、结体、用笔等主要构成因素。如现藏历史博物馆的一片商武丁时期(公元前13-12世纪)的牛胛骨,上面刻字多达128个,记述丁酉日商边之事,刀法灵秀,变幻莫测,奇趣丛生。甲骨文的章法或整齐或错落,结体或规则或随意,线条或纤弱或刚劲,这除了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的客观限定之外,不能否认其主观审美趣味和“书法意识”。另如祖庚祖甲时期甲骨、廪辛康丁时期甲骨、武乙文丁时期甲骨等,亦各具气象。有意思的是,少数甲骨不是刀刻,而是用朱书或墨书所写,这证明,当时已开始使用毛笔之类的书写工具。 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或阴或阳。金文在商殷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业已成熟,如《戍嗣子鼎》、《宰甫鼎》、《母戊方鼎》。其后西周武王时期的《天亡簋》、《利簋》,成王时期的《何尊》,康王时期的《庚赢卣》、《庚嬴鼎》、《大盂鼎》,昭王时期的《召尊》、《令簋》、《令方彝》,风格渐分,甲骨文的尖刻感彻底泯灭,但也并不拘泥于典型的肥厚笔画。西周中期,长篇金文更为普遍,如共王时期的《永盂》、《墙盘》,懿王时期的《师虎簋》,孝王时期的《大克鼎》,其大篆书也更显圆匀挺秀。至西周晚期,如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宣王时期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金文抵其颠峰,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瘦自若,容与徘徊。至春秋战国,在周代金文基础上,诸侯各自独创自己地方色彩的书法,如《越王勾践剑》、《蔡侯尊》、《曾侯乙编钟》,字体修长,颇具装饰和夸张意趣。 秦《石鼓文》(亦称《陈仓十碣》、《猎碣》、《雍邑刻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其书体介乎古籀与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转型期代表作。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响极大。 秦汉书法 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牍》、《侯马盟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声,在同时期的器物如《楚王鼎》上,亦有此消息。秦始皇统一六国,实施“书同文”,制定规范统一的书体,即“小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秦诏版》、《秦铜量铭》,为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其书法通篇气息规整,而单字欹正多姿、大小随意,笔画之间则多呈平行态势。《峄山刻石》为秦始皇登临峄山时命李斯记颂其德所立,唐时已毁,现存者为宋人转刻(称《长安本》),该篆书圆转遒正,与《碣石颂》、《会稽刻石》、《泰山刻石》一样,为标准秦篆,是后世小篆之祖。战国末期至秦,隶书虽已露端倪,在民间也已使用,但隶书独立地占据统治地位,却在两汉,尤其在东汉。马王堆帛书(如《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银雀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大批墨迹书法,不但展露了由尚带篆意的浑朴的古隶如何演化到劲秀洒脱的标准汉隶的这一过程,也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汉人隶书的风采。除了这些珍贵的墨迹实物之外,汉隶中最具价值的,莫过于碑刻。 西汉碑刻如《五凤刻石》、汉莱子侯刻石,与当时简书面目相仿佛,其后至东汉,隶书炉火纯青。彼时树碑之风甚烈,加之写手之层次多端,遂使各地碑刻隶书面目丰富无比。《张迁碑》、《张寿碑》、《曹全碑》、《鲜于璜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杨叔恭残碑》、《熹平残碑》、《乙瑛碑》、《衡方碑》、《夏承碑》、《张景碑》、《石门颂》、《西狭颂》、《孔庙碑》、《西岳华山庙碑》、《封龙山颂》、《韩仁铭》等等,或朴拙或秀巧,或方刚或圆柔,或含蓄或张扬,各臻妙绝。这些隶书虽然都是以称作“蚕头燕尾”的波笔捺脚为主要造型标志,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开距离,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于汉人的艺术创造力。隶书仅就一种书体而言,在东汉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期。除了作为主宰的隶书,在秦篆的基础上,汉代篆书也有所发扬,如《开母庙石阙铭》、《袁安碑》、《太室石阙碑》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汉碑碑额,亦篆亦隶,开装饰风一路。至于《祀三公山碑》则尤独特,篆而参隶,峭拔奇耸。另有一些刻石和砖刻,如《公羊传碑》、《“急就”砖》等,亦引人注目,它们在为研究书体演化提供旁证的同时,还给我们以启示,出自民间书家的书法,其质朴不雕、天真率直,于法度谨严的传统之外别开生面。篆隶之外,作为隶书之捷、今草之源的章草书,成熟于东汉,代表作有史游《急就章》和张芝《八月帖》、《秋凉平善帖》等。而且,后世的所有书体,如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乎全部孕育于这一时期,这可从出土的大批简书和砖刻中得以见证。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高中部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小组根据书法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设计以下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书法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一下午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书法教室。 3、书法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书法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书法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书法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书法常识知识,(书法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楷书为主,以其他书法为辅,以临贴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书法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书法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书法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书法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隋唐五代作家简介

隋唐五代作家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官至侍中,封郑国公。《谏太宗十思疏》选自《魏郑公文集》。 王勃(650~676)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初唐代诗人、书法家。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涣(688~742)字季波,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小诗。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边塞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都很有名。王维(701~761)字摩诘,官到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及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出生于中亚碎叶,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朽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702~765)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著有《高常侍集》。课文选了《别董大》(七绝)。崔颢(704~754)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明人辑有《崔颢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诗中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714~770)唐代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韩愈(768~842)字退之,南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铬》选自《全唐文》。《竹枝词》《柳枝词》等级组诗别开生面。《天论》三编具有相互唯物主义思想,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

《中国书法史》期末考试答案

《中国书法史》期末考试新1(分数未知,不保证100%正确率) 2016-05-03 20:31:22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张怀瓘的著作是()。 A、《书估》 B、《书仪》 C、《历代名画记》 D、《书断》 我的答案:C 2楷书主要包括()和魏碑。 A、宋楷 B、明楷 C、唐楷 D、清楷

我的答案:C 3下列属于褚遂良的代表作是()。 A、《九成宫碑》 B、《梦奠帖》 C、《唐人书评》 D、阴符经 我的答案:D 4“楷书四大家”中属于元朝的是()。 A、颜真卿 B、赵孟頫 C、柳公权 D、欧阳询 我的答案:B 5《书史》是()的代表作。 A、米芾

B、黄庭坚 C、苏辙 D、周越 我的答案:A 6米芾是()四大家影响最大的。 A、唐 B、明 C、清 D、宋 我的答案:D 7()的特点是在行楷之间的一种书体。 A、《三坟记》 B、《城隍庙碑记》 C、《夏热帖》 D、《韭花帖》

我的答案:D 8金文刻铸在()的表面。 A、刻石 B、简牍帛书 C、龟甲兽骨 D、青铜器 我的答案:D 9王珉的《行书状》形容的是()之美。 A、楷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 我的答案:D 10奚仲发明了()。 A、稼

B、邢 C、书 D、车 我的答案:D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出自()。 A、《法书要录》 B、《书谱》 C、《虞美人》 D、《文字论》 我的答案:C 12以下不属于书法基本理论的是()。 A、本质论 B、现象论 C、技法论 D、创作论

我的答案:B 13周宣王时期出现的著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龙虎尊 我的答案:C 14“自汉代以来,碑碣云起。”这句话出自刘勰的哪部作品()。 A、《灭惑论》 B、《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 C、《文心雕龙》 D、《神思》 我的答案:C 15下列哪个碑是出土在安阳。() A、《草金碑》

中国书法简史复习题

中国书法简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仰韶陶器上的线条符号具备了( D ) A:汉字形状 B:汉字结构 C:文字记载条件 D:书法艺术的雏型美 2、造字传说中最有影响、最形象具体的是( A ) A:伏羲八卦传说 B:神龙结绳传说 C:仓颉造字传说 D:大禹治水传说 3、原始书法艺术是( A ) A:艺术前的艺术 B :艺术后的艺术 C:史前艺术 4、书法艺术的真谛——抽象美在何时已定论( C ) A:新石器时期 B:陶器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5、晋代最有名的书法世家是( D ) A:卫氏世家 B :索氏世家 C:陆氏世家 D:王氏世家 6、行书盛于( A ) A:晋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7、下列书法文字最多的篇目是(D) A:千字文B:兰亭序C:平复帖D:圣教序 、“二爨”碑出于( B ) A:贵州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9、韩愈七律诗句“数纸尚可换白鹅”是指书法家( D ) A:王珣的事 B:王凝之的事 C:王献之的事 D:王羲之的事 10、“破体”“一笔书”的创造者是( A ) A:王献之 B:王羲之 C:王维之 D:王焕之 11、曹操留下的摩崖书作是( B ) A:观沧海 B:衮雪 C:神龟寿 D:受禪表 12、八分书指的是( D ) A:草书 B :楷书 C:篆书 D:隶书 13、唐太宗写得赞美“书圣”的书是(B ) A:晋祠铭 B:晋书。王羲之传论 C:论书 D:艺文志 14、褚遂良的代表作是(A )

A:孟法师碑 B :阴符经 C:雁塔圣教序 D:枯树赋 15、心正则笔正是谁之名言(A ) A柳诚宣 B:颜真卿 C:太子太保 D:太子少师 16、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的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毛笔出现最早的时代是() A:新石器时代 B:商代 C:战国时代 D:唐代 17、永字八法指的是( B ) A:楷书结构 B:楷书基本用笔方法 C:行书用笔方法 D:隶书用比方法 18、世人多称米芾为( A ) A:米南宫 B:米元章 C:襄阳漫士 D:海岳外史 19、世人多称文壁是(B ) A:衡山 B:文征明 C:衡山居士 D:文长洲 20、行书对联大家是(D ) A:郑板桥 B:黄慎 C:金农 D:何子贞 21、吴昌硕一生临写最多的石刻文是( C ) A:千字文 B:三体石经 C:石鼓文 D:天发神谶碑 22、我国最大的书法碑林在( C ) A:河南 B:山东 C:陕西 D:山西 23、最有名的汉代帛书是(A ) A、长沙马王堆汉代帛书 B:长沙国南部图 C:驻军图 D:导引图 E:表服图 二、多项选择题 1、全世界范围内独立发展的古文明艺术是(BCD) A:法国艺术B:古埃及两河流域艺术C:中国古文明最具特色的书法艺术D:中南美的墨西哥秘鲁艺术 2、最有名的汉简牍书法是(CD) A:敦煌流沙坠简B:武威汉简C:居延汉简D:武威汉代医简E:甘谷汉简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留下的六块记功刻石是(BCE) A:《诅楚文》刻石、《三体石经》刻石B:泰山刻石、琅岈刻石C:绎山刻石、碣石刻石D:群臣上寿刻石E:会稽刻石、之罘刻石 4、北宋四家及代表作是(ABCD)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1 先秦书法 一、简述题 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 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D楚系文字,早期的楚公家钟,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中期的王子午鼎等笔画屈曲宛转,有轻重

中国书法史演变

中国书法史演变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从书法角度欣赏,甲骨文已经完全具备了章法、结体、用笔等主要构成因素。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基调和韵律。 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金文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依附于青铜器、铸鼎的祭祀礼器,因此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钟鼎文中以《司母戊鼎》、《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在秦统一中国前,通行文字繁杂,互通甚难很不规范,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关于隶书的产生,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说:“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因罪入狱,在狱中整理隶书三千字,得到秦始皇赞赏,赦免其罪并封为御史。此为传闻,虽不足为信,但是,秦代隶书出现已成定论,只是秦代隶书还多有篆意。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同时,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刂”,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同时,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说:“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书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这一时期草书含隶意较多,笔画往往还带有波磔,字与字之间无牵挂,称为“章草”。其代表人物有杜度、蔡邕等。《宣和书谱》中说:“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知识点总结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内容提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交融、促使儒家思想走向哲学化阶段,宋明理学成为影响南宋后期封建统治的官方正统哲学;中印、中日之间的佛学研讨,彰显着唐朝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造就了许多书画名家,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和繁荣的丝绸之路盛举。 【知识体系】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 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 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 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中国书法史汇总

绪论(一) 1 书法定义的要点不包括()。 A。书写工具 B。表现对象 C。表现方法 D。书写人群 正确答案: D 2 日本的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他们是中国古代()的转写。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正确答案: B 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A。韩国 B。日本 C。阿富汗 D。新加坡

正确答案: C 4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正确答案:√ 5 一个概念内涵丰富了,外延也会随之扩大。()正确答案:× 绪论(二) 1 仰韶文化代表的是()早期的考古学文化。A。山东地区 B。黄河中下游 C。黄河中上游地区 D。长江流域地区 正确答案: C 2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的文字是()。 A。小篆

B。甲骨文 C。金文 D。汉隶 正确答案: A 3 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大约可以划在()时期。A。唐朝 B。西周 C。明朝 D。魏晋 正确答案: D 4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正确答案:√ 5 书法的历史就是文字的历史。() 正确答案:× 关于文字起源问题的考察(一)

1 奚仲发明了()。 A。稼 B。邢 C。书 D。车 正确答案: D 2 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 A。楔形字 B。表形字 C。圣书字 D。汉字 正确答案: C 3 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结绳记事说 B。瓷器符号说 C。源于图画说 D。其余八卦说 正确答案: B 4

《诗经》是十三经之首。() 正确答案:× 5 后稷是西周人的祖先。() 正确答案:√ 关于文字起源问题的考察(二) 1 以下属于南宋著名学者郑桥的作品是()。 A。《题临安邸》 B。《过零丁洋》 C。《满江红》 D。《通志》 正确答案: D 2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主张的观点。A。儒家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

学号********* ********大学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 学生姓名******* 班级********* 成绩 **********院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4) 一、隋唐两代书法兴盛的原因 (5) 二、隋唐两代书法特点 (5) 三、隋唐两代书法发展的变化过程 (6) (一)隋代书法 (6) (二)唐代书法 (6) 四、五代时期的书法艺术发展 (8) 五、隋唐五代时期的书法理论的发展 (9)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隋唐五代时期的书法在整个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上占有要地位,无 论是书法家,书法体例,风格流派还是书法理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与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政治开明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杰出代表人物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张旭,怀素,柳公权等一代大家们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楷模,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书法艺术颜真卿楷书书法理论 Abstract: The Sui,Tang &5-Dynasty periods time calligraphy holds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entire Chinese history. Regardless of calligraphers,calligraphy style,calligraphy tributary and calligraphy theory are all reached the unprecedented altitude.This kind of phenomenon cannot separate with the prosperity economy,the opening society and the enlightened politics .This time have so many representative personages ,such as Quyang xun,Yu shinan,Yan zheng qing ,Zhang xu,Huai su,Liu gongquan.These calligraphers becomes the later generation by own unique artistic charm the model.They have ha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later generation. Key words:Calligraphy art Yan Zhengqing Regular script Calligraphy theory

荐读中国书法简史: 隋唐五代书法

荐读中国书法简史:隋唐五代书法 荐读中国书法简史:隋唐五代书法 隋唐五代书法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期,300多年间,大部分时间国家安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成为当时有世界影响的东方大国。在安定统一的有利条件下,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机遇首先来自皇室的重视。隋炀帝虽是暴君,却喜爱风雅,特建“妙楷台”以贮法书,即使下江南时也不忘将它们运走。唐高祖接收了隋内府的法书名画,又有所充实,至太宗时,更大出内府金帛购藏魏晋以来名迹,尤其是王羲之的作品。此后武则天曾设“内庭习艺馆”。唐玄宗倡导八分章草,扭转时风,掀起有唐书法的兴盛局面。至晚唐,帝王犹时时提拔书法人才。与皇室的重视密切相关的是政府的制度建设。隋代开科取士,唐代进一步完善,设有“明书(明字)”专科,同时在铨选官员时,以“身、言、书、判”为标准,其中书的要求是“楷法遒美”。唐代教育发达,在国子诸学中,列有“书学”一门,学习有关文字和书法的课程,另外规定其它各学的学生每天也须学书一幅,在弘文馆等机构有时还举行专门的学习班,由名家任教。与选官、教育相配合,国家机构中为书法人才提供了职位,中央一级有侍书学士、书学博士、书助教,在翰林院、集贤馆中的官员,有些也是书法专门人才,地方一

级似乎也有的设有书助教的职务;各个政府部门尤其是文教机构中,还拥有大量的从事书法活动的职员。隋唐时代出现了两种重要的复制古代法书的方法:摹和拓。这使得古代经典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有可能走向更大的范围,被更多的学书者所师法仿效。在一些地区如敦煌,抄写经文的需要,为一些人提供了接受书法教育和从事书法活动的机会,大大促进了书法的普及。隋唐时期的文学家、画家,与书法发生了更多的联系,许多人身兼两职,另一些人对书法也时常发表意见。这不仅使得书法艺术的社会关注程度有很大提高,而且得以从其他领域吸收有价值的观念,从而充实自己的审美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地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隋唐书法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在其鼎盛时期,各体书都得到了社会重视,都出现了专门家,建立了崭新的艺术风格,整体上呈现出富有开拓性、包容性的品格,代表性书风雄强豪迈、大气磅礴,体现了时代精神。我们把这一时期的书法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由魏晋南北朝到唐的过渡期,唐代书风的孕育期,唐代书风的鼎盛期,唐代书风的衰退期及向宋代的转型期。一、隋至贞观这一时期,一方面随着国家的统一,在南北朝晚期已经开始的南北书风融会的进程加速了,体现出了融会性与过渡性的特点。康有为说隋代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为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

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章节内容填空式梳理 第一章先秦书法 1、____、____和____等原始文化时期的陶器上所存留的刻画象形符号,对认识、了解早期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 2、许慎指出汉字是对自然万物的象形和源于指事符号,近年来出土的实物也进一步证明了许氏关于汉字源于____及____的论断。(原始图画、刻画符号) 3、文字学家一般认为,汉字大约形成于____,____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体系。(夏代,夏商之际) 4、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学术界公认是商代中后期的____和____。(甲骨文,金文) 5、中国书法至少已有____年以上的历史。(3500) 6、先秦时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写工具,审美视觉中的“___”、“____”、“____”等范畴均源于此。(刀味、笔味、金石味) 7、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我们都称其为“____”。(大篆) 8、从商到秦统一,汉字的演变表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____和____的嬗变之中。(书体、字形) 一、汉字的起源 1、中国书法是以____为载体的特有艺术。(汉字)

2、古代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和交际,发明了结绳、刻契和原始图画。其中____是象形文字的前身或来源。(原始图画) 3、文字是人们在长期的____中逐渐创造并完善起来的。(社会实践) 4、战国时期有仓颉造字说。荀子在《____》中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重新肯定仓颉造字说。清末学者____发挥了荀子说,不但肯定仓颉只是第一个整理文字的人,并指出文字是____创造的唯物观点,推翻了长期以来的仓颉造字说。(《解蔽篇》,章炳麟,群众) 5、汉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距今约____年前的新石器时代。(8000) 6、从考古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贾湖文化的刻符——仰韶文化陶器刻画——____是一脉相承的。(殷墟甲骨文) 7、结绳、刻契等实物记事到陶器上等拟物体形象的符号,都揭示了汉字创造的两大基本途径:____和____,从而勾勒出汉字由____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____的发展脉络。(象形、指事,先文字、古文字) 二、殷商时期的书法 1、____时期,是目前所见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7 世纪初到公元前11世纪,共六七百年。(殷商) 2、____和____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它们是考古资料可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最早文字。(甲骨文、金文) 3、甲骨文又称“____”、“____”、“____”等。现出土累积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____多个,目前可识____多个。(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4600,1000)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梳理

中国书法史——重要书家作品梳理 一、先秦书法 (一)殷商时期 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四方风名刻辞》、《鹿顶骨纪事刻辞》、《宰丰骨刻辞》金文:《司母辛鼎》、《戌嗣子鼎》、《小臣艅尊》 (二)西周时期的金文 1、西周前期:《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 2、西周中期:《大克鼎》、《询簋》、《墙盘》、《卫鼎》 3、西周晚期:《(害夫)簋》、《散氏盘》、《毛公鼎》、《颂鼎》、《虢季子白盘》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法 春秋早期秦系文字:《秦公钟》、《秦公鎛》 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秦系文字:《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 战国中晚期秦系文字:《商鞅方升》、《新郪虎符》、《秦封宗邑瓦书》 秦篆隶变:《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

二、秦汉书法 (一)秦代书家 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 (二)秦代刻石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 (三)汉代简牍 江淮汉简、西北汉简 (四)汉金文 1、挺拔、峻险、爽利一类:《上林共府铜升铭》、《上林共府鼎铭》; 2、柔韧、浑厚、圆转一类:《光和斛铭》、《镜鉴铭》。 (五)汉代刻石 1、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袁敞碑》、《祀三公山碑》、《张迁碑》碑额、《鲜于璜碑》碑额 2、东汉隶书碑刻: (1)端庄平正、法度严谨一路:《子游残石》、《乙瑛碑》、《张景碑》、《西岳华山庙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王舍人碑》 (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一路:《礼器碑》、《孔宙碑》、《杨叔恭残碑》、《尹宙碑》、《曹全碑》 (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一路:《裴岑纪功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 3、东汉恣肆雄放的摩崖刻石:《石门颂》、《刘平国摩崖刻石》、《封龙山颂》、《西狭颂》、《郙阁颂》。(“汉南三颂”:《石》、《西》、《郙》) (六)东汉中后期书法流派 曹喜影响下的篆书流派,杜操、崔瑗影响下的草书流派,刘德升的行书流派,蔡邕的隶书流派。 (七)张芝书作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 《隋唐五代史》 本书包括总论一共有二十三章,叙述了隋唐的历史,隋唐文化,历史变革,社会等级,社会组织等等。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王世充篡位,隋朝灭亡。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 隋朝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到唐朝以及后世的政治制度。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隋朝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差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 唐代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年军阀割据的中国。唐太宗、高宗、武后在位时又远征东西两突厥,灭高昌、收其地为州县,灭高句丽和百济并在白村江战役打败日本援军,又与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征战。当时唐朝在亚洲军事制度,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后来唐朝因安史之乱在军事上全面收缩,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文帝与隋炀帝兴建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建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并且兴建长城保护归附外族。这些都提升了位于关中的隋廷对北方地区、关东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经济、文化与人民能顺利交流,通过大运河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郡(今绍兴)。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当时四周国家如突厥、高昌、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高句丽、新罗与百济等国都吸收隋朝的的文化与典章制度,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唐王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lěi),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绢(juàn)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shī)、绮(qǐ)、缣(jiān)、紬(chōu)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