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数学早读资料

第一单元测量

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的长是20厘米8毫米,宽是14厘米8

毫米,厚是7毫米.

2.生活中,光碟,银行卡,会员卡,保险卡等等的厚度约是1毫米;笔芯上的笔迹粗细,降水量等等一

般用毫米作单位.

3.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是1毫米,即1厘米=10毫米;10厘米的这一段长度

就是1分米,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4.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2

圈半正好是1千米;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5.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

6.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

7.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学生的体重就

是1吨;两头牛大约重1吨.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

8.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加上3个0;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在进行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2.在计算376+284之前可以这样估算,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也不到700.

3.怎样检验135+48=183的结果呢?可以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也可以用183-48,看得数

是不是135;还可以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4.在进行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它的前一位借一,和本位

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5.怎样检验200-183的结果呢?可以用200减17,看结果是不是183;也可以用17+183,看结果是

不是200.(注意在进行加减法的验算时,一定要认真计算一遍,不能只根据原来的结果写下来.)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3.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性,即不稳定性.生活中列举利用四边形容易变形的例子有:伸缩门.

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如果知道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长,要求这个长方形的宽,可以用周长÷2得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

度之和,再减去长方形的长;或者用周长-长×2 得到两条的宽,再除以2得到长长形的宽.

8.估计物体或者图形的周长时可以先估计边长,再通过计算求得它的周长。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23 ÷ 5 = 4……3读作:23除以5等于4余3.

4 是商,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

除数 5 2 3 是被除数

2 0 是4与5的乘积

3 是余数

2.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余数的单位名称要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第五单元时、分、秒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一共有60个小格。钟面上走得最快的

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即1分钟=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即1小时=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走1圈是12小时。

3.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4.1分钟可以踢25下毽子;1分钟可以画1个小朋友;1分钟可以从一楼走到三楼;1分钟可以从

1写到20.

5.2时=()分,可以这样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

6.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看钟面上的指针,数格后计算;也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得出估算的近似值。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4.0乘任何数都得0;0与任何数相加还得原数;任何数减0还得原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得0. 5.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者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它

的几分之几。

2.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4.1减几分之几,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第八单元可能性

1.肯定能发生的事情用“一定”来描述;不可能的发生的事情用“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是否

发生的事情用“可能”来描述。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

越多,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3.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能反映出物体数量的多少,可能性越大,对应物体的数量就多。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1.可用图示法找出事物的组合,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得到组合数。

2.可以用列举法找出几个事物的排列数。

3.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