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063013秘书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2 /32 (26+ 6)

2先修课程:无

3使用专业:三年制文秘(中英文)专业

4教育目标:

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在我国已蓬勃发展。无论是机关还是在企业单位,秘书工作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国内外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这给秘书职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要做好一个秘书,热爱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要热爱秘书工作,认识和了解是基本前提。本课程全面为学生解读什么是秘书和秘书工作,秘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秘书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等,学生通过秘书学理论的学习和一定实践训练,对现代秘书有一个初步的框架性认识,掌握秘书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具备必备的秘书学理论,以便在将来的秘书职业生涯中得到正确的理论指导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秘书工

作。

5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教师对文字教材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思考练习和情景模拟实践演练以及经典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的同时,全面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性质和工作方法,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为日后的秘书工作

存储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能从理论的高度把握规律,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懂得用学过的理论剖析相关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达到职业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写作1—2 篇学科小论文,完成每一章的同步练习,以此达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参与课堂讨论和情景剧比赛等活动,体验秘书工作情景,了解秘书职场生活。在授课过程中,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到机关办公室观摩或专业实习,从中获取直接的秘书工作经验。课程的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5.1现代社会和秘书: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其形象犹如一团迷雾,对于

打算走入或涉足秘书职业这一领域的人们来说,首先需要对什么是秘书、秘书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认识。本章主要介绍了秘书的概念、秘书分类和职能及现代社会和秘书职业化。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秘书概念的本质内涵,了解秘书的层次类别,认识秘书工作的职能、任务和作用,理解现代秘书的时代趋势和秘书职业化的趋势。

5.2秘书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程中,各行各业逐渐约定俗

成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逐渐转化成对本职业从业者的要求,秘书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也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过程。本章主要介绍了秘书秘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概念、基本内容和培养方法,以及对于秘书职业化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秘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理解秘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的基本内容,掌握职业道德培养、培训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5.3现代秘书的综合素质:在现代社会,秘书及秘书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

高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摆在秘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这种提高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是秘书作为一个职业人内在的、质的变化,是秘书内涵的深刻变化。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秘书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和性格以及秘书的智商和情商等内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认识现代秘书要具备最重要的条件和基本素质,了解现代秘书的情商和智商,现代秘书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秘书等内容。

5.4人际关系与秘书:强烈鲜明的角色意识,是秘书人员能否干好工作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基础,不能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就很难成为优秀的秘书工作者。秘书在工作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环境和不同的社会成员前扮演各种角色,这是为了与领导、同事和其他公众处理好关系,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和气氛,为最终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创造的必要条件。本章介绍了秘书的角色意识、秘书的人际关系及处理原则和策略。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秘书应该怎样培养正确的角色意识,应该掌握哪些人际关系的方式和人际沟通方法,包括秘书与上司关系的特征和处理原则、秘书与一般同事、其他业缘关系的处理方法与原则等。

5.5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艺术:秘书在处理各项事务中按相应的原则办事,有利

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克服随意性,避免和减少疏漏和错误,掌握灵活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秘书的工作效率,而灵活有效的工作方法则是一门艺术。秘书不仅要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还必须懂得选用并综合使用各种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效果。本章主要介绍秘书的工作原则、方法和艺术。在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掌握秘书工作的协调、信息沟通、进程调度和时间管理等方法,了解秘书工作艺术。

5.6秘书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生涯规划:秘书的职业资格标准就是指从事秘书工作的人

应具备的秘书职业素养和秘书专业技能的规范和标准。秘书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秘书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高校秘书教育中的学历和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熟悉目前主要的秘书职业资格坚定标准,理解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操作步骤,了解秘书职业的发展前景。

6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7、教学形式方法:

7教学形式方法:集体课,教师讲授加学生讨论、情景模拟演练、学生资料搜集与专题研究

8考核形式:书面闭卷期末笔试

秘书学概论课程考核主要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讨论、案例分析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方式为书面闭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9教材:

《秘书导论》,郭建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0主要参考书:

10.1《秘书学》,陈合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2《秘书学概论》,陆瑜芳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UCD 编号: 北京交通大学 铁道概论第三次论文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本科生姓名:王宇航09283020 指导教师姓名:沈飞 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 二零一一年六月 A Study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s Translations The Third Paper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A Thesis: Thoughts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Undergraduate Student: YuHang Wang Supervisor: Fei Shen Academic Title: Computer Science June 2011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王宇航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我在学习了这本教材后的 理解与体会。 关键字:铁道概论;感想 1 引言 整整一个学期的铁道概论课就这样接近了尾声,在这一学期的铁道概论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我国铁路运输方面知识,掌握了一些铁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并且有了很多体会与理解。 2 对本教材主要章节的认识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2.1对绪论的认识 运输是人与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位移。交通运输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全局性的作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使用范围。都是我们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发挥基础作用,水路建设要继续加强,民航要加大发展力度,管道运输也要发展,铁路发挥的是骨干作用。这些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铁路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陆上交通的一种主要工具。铁路运输强度大,里程较长,汇集和辐射范围广。各种运输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 1825年英国修建第一条铁路。随后铁路建设日新月异。1876年上海我国有了第一条铁路。旧中国铁路有一定的发展,但分布不均衡,技术设备陈旧落后,且里程太少。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2.2铁路运输基本设备 铁路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工交企业。为了完成客货运输任务,必须拥有各种运输设备。

《秘书基础》教学大纲

《秘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秘书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文秘与档案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社会对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关秘书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员达到胜任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初、中级文秘工作的水平。这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对于在领导机关、企事业管理部门以及从事公共关系等其它工作的人员,也是必须了解的。同时,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秘书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学习新形热势下的理论知识,注重实际技能的锻炼,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秘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目标定位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技能,教师为其提供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向指导。 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秘书工作的基础知识、秘书人员应具备的条件、日常事务工作、公文处理、会务工作、信息工作、调查研究和辅助决策、沟通协调和检查督办、信访和值班、保密工作等。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秘书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将来走上秘书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秘书工作的思想,进行秘书修养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党和社会对新时期秘书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任务与工作内容;掌握从事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熟悉党和社会对新时期秘书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 2、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任务与工作内容; 3、掌握从事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工作方法; 4、了解秘书发展简史以及秘书学; 5、树立热爱秘书工作的思想,进行秘书修养教育。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遵循“基本原理够用、实务知识讲透的原则”,把教学重点放在既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做好理论联系实际。在保证学生必备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注意补充新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适应新情况的实务能力。通过理论教学、情景训练、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考虑新知识、新技术在该专业中的应用,体现教材的先进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秘书工作的基础,为将来从事秘书工作打下良好的功底。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 计 概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 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 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 方法论。 2、 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 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 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 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 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五、 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分 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总评成绩(100% ; 题 量一一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岀版社, 2003.8 六、考 核: 考核形 式 期末 考试; 试卷结 构 试题 分为四大类 型: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论 述;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岀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岀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岀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岀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岀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一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岀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岀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 1 、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二、分散的设计方法 三、形象的设计方法 四、逻辑的设计方法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涵义、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设计的规律与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思维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2、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及制作方法等。 3、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区域影响等。 4、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适用功能及技术流程等。 5、介绍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材料选择、功能与形态等。 6、介绍批评意识对艺术设计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形态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基本含义,艺术设计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范围; 2、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 3、对以上三种艺术设计类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的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家 生存价值、知识范围、个人行为等。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制作方法等。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 基本特征、功能、区域影响等。 第四节工业产品设计 基本特征、适用功能、技术流程等 第二章设计创意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的掌握; 2、图形确定、符号运用、形式构成的掌握; 3、对艺术设计制作材料和人体工程学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与创造 题材、主题、符号运用、构图、节奏、色调等。 第二节古材料与美感 天然材料、符合材料、声光材料、物化意义、视觉审美等。 第三节功能与生态 人体工程学、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第四节精神与道德 造物观念、知识产权、道德价值等。 第三章设计文化论 本章重点、难点: 1、对艺术设计文化发展脉络的掌握; 2、“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的正确处理; 3、艺术设计批评方法和手段的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与文明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 “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章铁路线路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管理文秘教学大纲

《管理文秘》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32190 课程名称:管理文秘学分/学时:2/34 课程层次:专业方向 修读类型:限选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学期:秋季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教学目的:管理文秘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秘书部门及其秘书人员如何辅助领导进行管理的一门具有政治性、综合性与应用性的学科。管理文秘课程主要是针对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秘书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认识中国秘书工作的特色和改革的思路;理解并掌握秘书在角色、任职资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点,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原则,秘书参谋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特点、工作程序及其方法,公文处理、收集信息、公务协调、督促检查、会务工作、档案和保密工作、信访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的制度、任务、原则、要求、程序和方法等。为学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其他组织中从事管理文秘及其相关工作,做好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基本准备。 教学基本要求:管理文秘作为一门政治性、综合性与应用性的学科,其教学基本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学习这门课程应具备必要的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现代实用写作等学科的知识。其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系统了解和认识管理文秘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管理文秘工作必备的理论、方法和艺术。其三,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除运用所学综合理论知识认真理解教材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训练以外,要求学生利用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努力培养管理文秘工作的素质与能力。 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管理文秘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秘书、秘书工作和秘书学的涵义;掌握中国秘书工作的特色;了解秘书工作的起源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秘书”一词的涵义,古今中外不尽相同,依其使用时所含不同内容划分,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050404152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0504041524 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难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多重性 难点:设计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难点:中国的设计源流 重点;中国古代设计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教学目的:了解外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外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的设计源流 难点;西方现代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类型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类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各种类型 难点: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第六章设计师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doc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设计概论 (英文): General Theory of Urban Design 课程编号:030403 学时: 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 学时;实验学时或上机学时) 学分: 1.5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设计概论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追溯城市设计的起源、发展和前沿,介绍现代城市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和程序, 分析国内外城市设计经典实例,为学生从事城市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2.1了解城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2.2建立现代城市设计理念; 2.3初步掌握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2.4学习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经验。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 4.1绪论 4.2城市设计的内容 4.3现代城市设计的要素 4.4城市设计的原则 4.5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4.6现代城市设计过程的建构及目标价值取向 4.7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历史与前沿相结合,教材与课外参考资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理论课讲授与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现代教学设施与手段,着力改进教学效果。 六、课程设计:无 七、实验、实习或上机安排:无 八、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50%

2、期末考核成绩 50% 3、综合成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课程设计成绩×50%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城市设计概论》邹德慈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参考书: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集城市设计分册》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王建国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建筑外环境设计》刘永德等著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8 《外部空间设计》卢原义信 (日)著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5 《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7 《城市广场设计》王坷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余柏春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7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秘书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秘书实务 学分:4 总学时:7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秘书实务是秘书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秘书语言、办文、办事、办会、社交礼仪等实际能力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秘书业务工作能力之人的重要一环。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秘书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个人形象设计 教学内容: 仪表与礼仪 教学要求: 掌握:仪表中的个人形象设计(发型、化妆、服饰、体姿) 了解:礼仪(握手、接递名片、介绍等)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办公室工作 教学内容: 办公环境;办公用品;时间表和工作日志、办公自动化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自动化。 掌握:时间表和工作日志的使用。 了解:印章和介绍信的使用和财务管理知识。 第三章会务工作 教学内容: 会议要素;会务管理;会议组织与控制;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会展服务。 教学要求: 掌握:会议组织与控制的理论。 掌握:会展服务工作。 掌握:布置会场、会议记录和编发会议简报。 第四章文书处理 教学内容: 文书形成与处理的基本程序;进行文书处理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文书处理的基本程序。 掌握:文书处理的要求。 了解:文书及相关知识的概念。 第五章信息工作 教学内容: 信息管理;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调查研究。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得出信息写调查报告 掌握:常见的调查方法。 了解: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公务旅行 教学内容: 国内和国外的公务旅行要求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国内公务旅行计划制定要求; 掌握:出国公务旅行的流程并学会编制公务旅行计划。 了解:国内外公务旅行的基本常识。 第七章保密工作 教学内容: 密级及其范围、保密政策与纪律;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密级、保密政策与纪律。 掌握: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的界定。 了解:典型泄密事件。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其它 1、教学方法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辅,实训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方法应以实例贯穿始终。学生要在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重在应用,多练多应用。在实训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秘书实务的基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

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了解设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掌握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 (二)方法能力: (1)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 (2)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发散思维。 (三)社会能力: 独立工作的技能; 学业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团结就是力量。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 学时(讲课4 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 学时(讲课 4 学时) 了解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20世纪20?30年代的流 行风格;熟悉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高技术风格、后现代主义等设计风格和理念。 本章讲授要点: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 设计、后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导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现状。【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设计史 2)设计理论 3)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的现状 1)对当代西方设计的思潮的一般看法 2)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第一章“看”的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教学内容】2、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2)设计的艺术含量 3)设计的艺术手法 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5)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1)设计与科技进步 2)设计与科学理论 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3)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4)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二章艺术是什么

第三章西方设计史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以及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重点难点】重点是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1)原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设计 2)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3)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1)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2)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1)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2)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2)大战后的设计 3)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1)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2)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3)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第四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掌握与之专业相谋合的重点范畴。 【教学内容】4、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3)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第二节产品设计 1)什么是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3)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4)产品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设计 1)什么是环境设计 2)环境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批评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批评的标准。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铁道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Virtual Device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 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2、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 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3、能力要求: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 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表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铁路运输是我过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性质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为完成运输任务应具有必要的运输设备。 [教学内容]铁路史、中国铁路、铁路运输业的作用和特点

[重点难点]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运输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中国铁路特点,铁路现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作业] 1、如何理解铁路运输企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 2、归中国铁路特点 3、试述铁路现状 4、铁路运输主要设备指哪些? [课时] 2 第3章铁路线路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教学内容]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建筑物组成;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设各组成的。无缝线路就是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长钢轨的轨道。我国一般采用25m的钢轨先在焊轨厂焊成200~300m的长轨条,然后再运到铺轨地点,而焊成1000~20OOm的长轨条或按设计长度进行铺设。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称为限界。铁路基本限界可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重点难点] 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作业] (1)铁路线路如何分类? (2)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指哪些? (3)什么是限制坡度?它的大小对运营和工程有什么关系? (4)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为什么会产生曲线附加阻力?曲线半径大小对列车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路基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路基如何排水? (6)闽述轨道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7)阐述道岔的组成和作用,道岔号数的大小对行车有什么影响? (8)什么足铁路限界?限界起什么作用? [课时]8 第三章铁路车辆 [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标记及技术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秘书语言)

《秘书语言与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秘书语言与交际》是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现代汉语”与“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课程重组,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语音的发音、正音及说话、辩论、演讲等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为能满足社会要求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适应文秘岗位需要。 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1、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知识、汉字知识、 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语言、汉字、词语和语法在交际中 的运用,掌握语言在交际中的综合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了解文秘工作的性质、职责、从业规范 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邀请往年就业好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为在校学生交流心得的机会;同时邀请优秀企业的相关文秘岗位代表为学生做讲座,现身说法。 四、学时分配:36学时 五、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

《秘书语言与交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现代汉语”与“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三门课程的基础上,将语言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将“语言常识”、“普通话实践”、“语言交际”三项内容融为一体,既注重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更好地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铁道概论》

《铁道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______,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 吨公里。 2.《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 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3.______是机车、车辆和列车的运行基础。 4.铁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是路堤和______。 5.区间一般分为______区间和所间区间。 6.区段是两相邻______站的铁路线段,它包含了若干个区间和车站。 7.客车按用途可分为______、为旅客服务和特殊用途等三种。 8.视觉信号包括信号机、信号牌、信号灯、信号旗、火炬等设备显示的信号,它分为______信号、移动 信号、手信号三大类。 9.动车组中M表示______,T表示拖车。 10.德国正在运营的高速线及时速达200km的ICE列车的通行里程只占德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1%和10%, 却担负着______的旅客周转量。 11.旅客列车的车次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方向,车次编为______数。 12.铁路线路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远期客货运量分为______个等级。 13.道岔号数(N)用辙叉角(α)的______来表示。 14.区段站和编组站统称为______站。 15.货车按用途分为通用货车、专用货车和______货车。 16.地面固定信号一般设于线路______侧。 17.动车组按动力源可分为______和电力动车组。 18.车站等级车站按其所担任的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划分为:______站和一、二、三、四、五等站。 19.车号一般由基本型号、辅助型号及______组成。 20.信号机灯光为红色表示禁止运行;黄色表示______运行;绿色表示按规定速度运行。 21.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______。 22.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有:道砟轨道和______。 23.铁路车票分为:______票和附加票。 24.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______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25.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6.铁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______。 27.铁路基本限界有机车车辆限界和______限界。 28.铁路枢纽按其在路网上的地位及作用可分为______、区域性铁路枢纽和地方性铁路枢纽。 29.某铁路车辆标记为C604768543,其中C的含义是______。 30.______反映了铁路线路的起伏变化和高程。 31.铁路标准轨距是______mm。 32.驼峰由推送部分、峰顶平台、______三部分组成。 33.铁路车辆一般由______、走行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车内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34.铁路信号分为______信号和视觉信号。 35.列车运行图中以垂直线等分横轴表示时间,将纵轴以横线划分代表各车站中心线的位置,图上斜线称 为______线。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 [ ]

本科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秘书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103A15 课程名称:《秘书学》 学时/学分:48/3 授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后读课程:无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系或教研室:英汉语言文学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秘书学是研究秘书、秘书工作和秘书机构的发生、发展,揭示其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新兴学科,是高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秘书工作理论和较高的秘书实践能力而开设的专业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秘书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理解秘书工作基本特点、并通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讨论,了解秘书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将来做好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1.在教学方法,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讲授、案例分析、思考与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 对基本概念进行讲授时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方法,自下而上让学生学习对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等能力。对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讲授时要注意对难点、重点和疑点讲深讲透,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加深理解。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案例分析重点安排在实务各章,案例收集与整理要新颖、典型、有代表性,尽量在课前一周下发,便于预习和课堂讨论。每章节结束后要布置讨论或案例分析或课堂论文的撰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2.考核方式:由于该门课是考查课,考查方式主要采用开卷的考试形式和课堂论文的写作。 考试范围应该涵盖该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题型要多样化,注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要全面。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20%,考查占80%。如果学生平时的课堂论文被省级以上报纸、杂志正式刊登,则该门课程成绩总评酌情加分。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秘书心理学教学大纲 【秘书心理学】 【Secretary Psychology】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030516】 课程学分:【4】 面向专业:【秘书学(行政与商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 使用教材: 教材【《秘书心理学》,郑健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 参考书目1、【现代秘书心理学(第三版),赵中利、赵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秘书实用心理学,潘慧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秘书情商学》,谭一平、史玉峤,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 课程网站网址: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099371.html,:8443/webapps/discussionboard/do/conference?toggle_mod e=edit&action=list_forums&course_id=_24844_1&nav=discussion_board_entry&mode=cpview 先修课程:【秘书管理基础20303612】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秘书心理学》是高等教育文秘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的应用课程。设置此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秘书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揭示,既有利于领导充分尊重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并根据心理学中的性格、气质的互补性原则,对秘书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与搭配,推动秘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秘书人员加强自身的心理调节和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 秘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习者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把理论学习同秘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学习工作实践。本课程可以达到让学生身心健康,能承受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掌握并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爱岗敬业,充分认识并坚守秘书职业道德操守的思政目标。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 此课程适合秘书专业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学习。 四、课程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必填项) L011LO111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分析 他人需求。 ● SJQU-QR-JW-033(A0)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385209 课程性质:学科核心课程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概论》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对设计史、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等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性探索。讲授设计的发生及设计发展历史,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扩展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 二、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艺术设计的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 2.理解设计的发生及相关设计历史。 3.熟练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课程:本专业方向模块其它课程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设计学概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掌握设计学的三个分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2.本章重点: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掌握设计史论的代表人物。难点: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重点掌握设计史论著的代表人物。 2.掌握对设计史作出贡献的两位美术家。 3.掌握设计史的历史分期。 二、设计理论 1.了解西方设计理论发展概况。 2.掌握我国古代经营一词的概念。 三、设计批评 1.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 2.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第一章设计的概念与内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概念的由来,设计概念的内涵 2.本章重点: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难点: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设计的服务对象的差异。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为手工业生产而设计 二、为机器生产而设计 三、人工智能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定义及其范围 第三节设计的内涵、原则及依据 第二章中西方古代设计的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西方古代设计发展的轨迹,掌握中西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古代工艺美术重要门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