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你知道吗九九表-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你知道吗九九表-西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简介九九表是指由1x1到9x9的所有乘法表格,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基础教材。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九九表。
教学目标•能够背诵1x1到9x9的乘法表格。
•能够运用九九乘法表快速计算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x1到9x9的乘法表格。
•通过乘法练习,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跟读九九乘法表。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乘法练习题。
•利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1. 了解九九乘法表的基本概念教师首先介绍九九乘法表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1x1到9x9的所有乘法表格。
通过简单的示意图,让学生对乘法表格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 跟读九九乘法表教师将九九乘法表放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让学生进行跟读,并与教师一起回忆九九相乘的结果。
3. 练习乘法分发练习九九表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乘法的练习与实践。
练习题量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而定。
4. 进行小组游戏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组进行乘法游戏(可参考游戏方法:每个小组轮流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乘法等式,其他小组利用敲诈、贿赂等方式挑战该等式的正确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
教学评估•问答:随机提问学生,在九九表的掌握、乘法技能、乘法应用等方面进行测试。
•练习测试:为学生定期提供乘法练习测试,查看学生乘法能力的提高情况。
小结通过本次九九表教学,学生可以掌握1x1到9x9的乘法表格,提高乘法能力与速度,并加强对数字的理解和抽象能力。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乘加、乘减》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2+2+2改写
5+5改写
3.一组3人,有这样的3组,还有一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一组3人,有这样的3组,列式3×3,还有一组有2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
3×3+2=(
)(人)。
方法二:把最后一组看作3人,一共有4组,列式为3×4,因为有一组多算了1人,要减去
多算的,列式3×4道有多少个小朋友?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独立计算。 (4)指名汇报: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2=11(人);我是挨个数的方 法,数出来是11人;我是先数前3组是9人,再接着数另外2人:9+2=11(人 )。 (5)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不但能够提出问题,而且还能通 过同学间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棒!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 乘加、乘减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及算理,在掌握了1~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创设诞生动有趣、 活泼的情景后,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法,展开后面的计算互动。对于不同的解题思路,要给足学生时间讨论 交流,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两种思路。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含有乘 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在计算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时,要先算(
(
)法或(
)法。
5.预习后,我还有(
)不明白。
)法,再算
6.看图填写合适的数和运算符号。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8、9的乘法口诀)(教案)

《8、9的乘法口诀》教案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学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根据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编8、9的乘法口诀。
3、识记8、9的乘法口诀,能依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学会8、9的乘法口诀,并解简单实际问题。
三、难点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推导乘法口诀。
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注意总结,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1)5x7= 8 x 6= 6 x 9= 7 x 8= 7 x 3+8=9 x 7+9= 8 x 6+8= 3 x 7+3= 5 x 2+9= 8 x7=(2)每盒有8支铅笔,6盒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上面各题,再以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师提问:从上面的题目中得出有(6)个(8)支。
即是求7个8的和是多少。
用加法算式:8+8+8+8+8+8=48(支)用乘法计算:6x 8=48(支)口诀是:六八四十八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根据以上思考,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学新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展示例题例:每盒有8支铅笔,8盒有多少只?9盒呢?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并思考。
(1)师生共同分析题目意思。
首先每盒有8支,8盒就有8个8支,就是求8个8的和是多少。
(2)学生讨论怎样算出结果?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列式(4)教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加法:8+8+8+8+8+8+8=64(支)乘法:8 x8=64(支)(5)集中讲评。
请同学们说出每种算法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知识点,关键地方重点强调。
(6)同学们编出口诀。
(7)用同样的办法学习八乘九的口诀、九乘九的口诀。
三、课堂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集中讲评。
第2题要注意讲清楚9乘1,2,3……9的积各是多少的具体含义。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3个角
4个角
精品课件
考一考
我真行 !
3个角
精品课件
2、填空:
⑴ 一个角有(1 )个顶点,2有(
)条边。
⑵ 三角形有(3 )个角,正方形4有(
⑶ 画角时先( 定顶点
画两条),边再
(
)。
)个角。
3、判断:
×
⑴ 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 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有4个3相加。 乘法算式: 4×3=12 读作:4乘3等于12。
或 3×4=12 读作:3乘4等于12。
乘号 精品课件
乘号“×”的由来 163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垂
德最早采用符号“×”表示两数相乘。 乘法是由加法而来,表示若干个相同数 相加。两位数以上是交叉相乘,所以他 把“+”斜过来“×”形,既表示了乘法 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关系。
乘法算式: 2×4=8 或 4×2=8
精品课件
2. 写算式。
加法 2+2 + 2 + 2 + 2
7+7+7+7+7+7
乘法
2×5 或 5×2 7×6 或 6×7
精品课件
3. 摆一摆,填一填。
2+2+2+2+2+2+2+2+2=18(根) 2×9=18(根) 9×2=18(根)
精品课件
14 16 18
) 口四诀九:三十六
3=( 12
) 口三诀四:十二
4×
5=( 20
) 口四诀五:二十
8=( 32
) 口四诀八:三十二
精品课件
5的乘法口诀
精品课件
生活中有 哪些用到 “5” 呢 ?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PPT课件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独立思考,组织语言。 (2)指名回答: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 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七、课堂练习
1.填一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
6.教师:在除法中,“÷”读作“除以”。7.教师:谁再来说说 8÷4=2表示什么意思?(1)学生独立说(2)同桌之间互说(3)指名 说:一共有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2个桃子。 (4)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
8.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桃?请用小棒代替桃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遵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兴趣为主。除法含义是这一节 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 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 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 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 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教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分组过程吗?(1)指名回答: 12÷3=4(组)3.教师:谁能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几个人一组,可 以分成几组”这样的3句话说出分的过程。(1)指名回答:一共有12 个小朋友,3个人一组,可以分成4组.(2)集体订正4.教师:除法算 式里的3个数也像乘法算式那样有自己的名字,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 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用 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 长度观念, 由测量结果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引导学 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厘米、分泌、米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激 发参与操作动机、人人动起来,体验学习的愉悦,把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结合。重视学 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与 人合作的意识和人际交流的能力。
11.教师:如果用直尺来验证我们的估测结果对不对,应该 怎样使用直尺?
(1)学生独立思考测量方法 (2)小组内交流
(1)指名汇报::左端对齐0刻度,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
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尺子左端,看右端对着哪个数字, 小棒就长几厘米;左端对齐1,右端对着数字几,就用数字几 减去1,就是小棒的长度......
cm......
3.教师: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 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课件闪动0 刻度线,显示“0刻度线”几个字)。这里的字母cm,表示的是厘米。 教师板书:长度单位:厘米 cm
4.教师:1cm到底有多长呢?谁能说一说。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汇报:0~1之间、2~3之间、3~4之间...... (课件演示:闪动0刻度线和1所对的长刻度线,再闪动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 (3)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做重点小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 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 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知识点1 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知zhī 识shí 点diǎn 1 认rèn 识shí 倍bèi问wèn 题t í( 1 ):6是shì3的d e 几j ǐ倍bèi ?辅导要领经历两个数量的比较过程 ,初步建立“倍”的认识 ,能用算式算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第 一 排 摆:★ 第 二 排 摆:讲解jiǎngjiě:将jiāng 第d ì 一y ī 排pái 的d e 3 根gēn 木m ù 棒bàng 看kàn 成chéng l 份fèn ,则z é 第d ì 二èr 排pái 有yǒu 两liǎng 个g è 这zhè 样yàng 的d e 1 份fèn ,即j í 6 里l ǐ面miàn 有yǒu 2 个g è 3 ,也y ě 就jiù 是shì 说shuō,6 是shì3 的d e 2倍bèi 。
用yòng 除chú 法f ǎ 算suàn 式shì 计j ì 算suàn:6÷3=2问wèn 题t í:( 2 ):看kàn 图t ú填tián 一y ī填tián。
的d e 片piàn 数shù是shì的d e ( )倍bèi。
的d e 片piàn 数shù是shì的d e ( )倍bèi。
讲解jiǎngjiě:的片数是depiànshùshì4, 的片数是depiànshùshì2,里面有lǐmiànyǒu 2个g 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8、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9、“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练习: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3)第二行画△是4个3:第一行:○○○第二行:(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八二十四(乘法口诀要大写)(2)七()六十三(乘法算式要小写)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
8×7()6×9()4、5+5+5+4=()或()8+8+8+8-7=()或()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10、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三、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5、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6、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7、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8、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厘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四、观察物体[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六、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五、表内除法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至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照没几个一份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三、用乘法口诀求商1.计算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四、倍的认识【倍的认识经典例题与练习】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一个数×几倍=另一个数)例1、8个2相加等于多少?2、2的8倍等于多少?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大数÷另一个数=倍数)例:1、45是9的多少倍?三、应用问题(一)画线段再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2、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另一个数=倍数)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
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三)画线段再计算,求一倍数(大数÷倍数=另一个数)求平均数(总数÷份数=每份数)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2、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3、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四)画线段再计算,几倍多几(数1×倍数+数2=大数)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
运来的兰墨水比红墨水多200瓶,运来兰墨水多少瓶?2、一只猴子重25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6倍还多12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五)画线段再计算,几倍少几(数1×倍数-数2=大数)1、王大伯前年养猪2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3倍,到年底卖了4头,还有几头?2、一个牧民养了76只山羊,养的绵羊比山羊的4倍少1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