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2009

在语用学发展的50年时间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核心理论之一,在语用学运用到其他领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是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关注的焦点。翻译是译语对原语信息的再现,翻译研究关注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是关于实际应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由于两者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本文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哲学家J.Austin 认为,人们谈话不仅是“言有所述”,而且是“言有所为”。语言交际是由一系列的言语行为构成的。人们说话时同时在实施三种行为:一是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二是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 );三是言后行为(perlocution -

ary act )。语言学家们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以言行事的用意

(force )即说话人说此话意,也就是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illo -

cutionary force )。塞尔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将言外行为分成五大

类,即阐述类(representatives )、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 -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ons)。人们只有

充分了解了言外之力的含义,成功的交流才能进行。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西方圣经上说:起初,天下人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他们东迁时,遇见一片平原,就准备在那里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以扬名和避免分散各地。上帝得知此事,极为担忧。于是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由于突然之间大家语言不通,彼此无法交流和理解,工程不得不停止。这座未完成的塔就叫“巴别塔”。如同先知先觉的上帝一样,人们也意识到自由沟通的伟大力量。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彼此了解。翻译实际上是两次语内交际的行为,即发生在原作作者和译者之间的第一次语内交际和发生在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第二次语内交际。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译者须力求使译文效果尽可能接近或等于原文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译者一方面要注意带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词语的翻译;另一方面要注意言外

之意与话语的命题内容不一致的某些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因此,一个理想的翻译过程可被描述为:译者充分理解译语文本,领会源语作者的目的和言外之意,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对译语读者产生作用,最终使得译语读者对译作产生的反应同源语读者对源语产生的反应一致。好的译作必须译出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译者要首先吃透原作的施为性行为。翻译要看原文在语境中的含义,把原著的语用意义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以言行事”———有时是暗含的,有时是明确表达出来的,同时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形式表达原文的意向或语用用意。

三、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译者必须努力把源语作者的意图以及语用效果巧妙地传达给译语读者,使得译语于源语具有同样的言外之力。那么,应如何传达言外之意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

It is cold here.

从逻辑语义方面分析,这个句子表明“如果房间里的确冷,句子是真;如果房间里不冷,句子是假;全句的意义是“这里冷”。分析至此,我们只解决了这句话的句法含义,如果按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翻译,那就是“这里冷”,那这样对不对呢?其实,说话人是为了向听话人发出某种信息,这个信息就是“言语行为”。既可能是仅仅为了向听话人传递“冷”这样一个事实,也可能是个“请求”,请求听话人去关上门;也可能是个“邀请”,邀请别人去别的房间。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下,相同的一个句子,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只看句子的字面意思,要深入了解语境。“言外之力”就是一句话在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意思。人们只有再听懂“言外之力”的时候才能充分行使相对应的言后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了解“言外之力”呢?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处的语言环境。例1:

(1)鲁大海:……妈,我走了。

鲁侍萍:胡说。就要下雨了,你上哪儿去?鲁大海:我有事。……

(2)鲁大海:没什么。周家逼得我们没有路走,这家伙(手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地把握交际的言外行为是翻译技能的一个基本要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相等,而要使二者真正达到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翻译;解释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5-0143-02

作者简介:李明(1983-),女,安徽无为人,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061)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

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08-10-02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李明

枪)早晚有点用处的。

鲁侍萍:胡说,交给我。

鲁大海:(不肯)妈!

上述例子摘自曹禺的剧本《雷雨》,两组对话也都发生在同一对母子之间,而且对话中都出现了有着丰富感情内涵的词语“胡说”。但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该词的言外之力是显然不同的。第一组对话中的“胡说”,母亲是用一种嗔怪的语气在劝止儿子不要外出,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溢于言表,那是一种表情性的言语行为。而在第二组对话中,“胡说”变成了一种指令性言语行为,是说话人——

—母亲在对儿子即将采取的行动感到非常害怕和担忧的情况下说出的带有责备、命令口吻的话语。很明显,第二个“胡说”比第一个在语气上要严重得多。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再来看看王佐良先生给出的译文:(1)Hai:Mother,I‘m going.

Ma:Don’t be silly!It’ll come on to rain any minute. Where would you go,anyway?

Hai:I’ve got some business to attend to.

(2)Hai:It’s nothing really.If the chou drive me to the wall, this will be one way out.

Ma:Nonsense.Give it to me.

Hai:(protesting)Oh mother.

以上例文抓住了原文场景中表现出来的说话者的言外之力。同一用词,却是不同的语气,正因为如此,译文用了两种表达来译一个词。虽然都是采用了祈使句,但显然单词“non-sense”在表现严肃性和强制性上要远超前者。

第二,人们交际是共处的社交环境,即说话人使用语言和听话人理解语言的客观环境,如交际场所、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

例2:

The Flower Girl:Will you pay me for them?

The Daughter:Do nothing of the sort,Mother.The idea!

这段话摘自肖邦那的《茶花女》,上下文的语境是这样的:母亲和儿女穿着体面地在大雨中等出租车。旁边站着一个买花女,母亲让儿子去叫出租,儿子在慌忙中踢翻了卖花女的花,没有赔偿就跑了。卖花女认得眼前的这位妇人就是他的母亲,就让她为她儿子踢翻的花赔钱。这时女儿说了上面的话,表现出她对卖花女的蔑视和傲慢。

女儿的无礼、冷漠和傲慢全都表现在这句话中,如何将这句话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呢?请看译文:

卖花女:你肯替他付钱吗?

女儿:妈,一个子也别给,她想得倒美。

“她想得倒美”是一句很简单的句子,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其中包含了冷漠与傲慢,自私与轻蔑,这些隐含的意思正是结合了具体的语境,准确地理解了原著的含义的基础上才准确地翻译出来的。“她想得倒美”这简单的句子表现出了女儿和卖花女之间深深的社会鸿沟。

第三,交际双方各自身份不同的认知环境,即各自不同的经验、经历、知识以及影响交际认知的种种情况。

例3:

Mother:Is that your coat on the floor?

Son:I’ll pick it up.

从对话表面看,母亲似乎在问地上的衣服是不是儿子的。儿子似乎应该回答是或不是。但事实上,母亲不可能询问共知的信息。因而,她的问句只能是包含抱怨或命令的言外之意,可以理解为:我不高兴你把衣服放地上。在翻译时,为了把原作者的意图传递出来,应该作如下的变通:

母亲:地上是你放衣服的地方吗?或你怎么把衣服放在地上呢?

儿子:我马上把它拾起来。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把一种文化的信息足额地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因此,在对言外之意的处理上,必须注意到文化信息的传递。尽可能地把两种不同文化所造成的言外之意成功地传达。例如,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送走客人时总会说上两句“饭菜不好,请多包涵,耽误大家时间”之类的话,其言外之意实际上是表示礼貌送客,但如果把这些话直译过去,读者会觉得莫明其妙,很难领会这些言语中的含义,甚至会造成误解。因而,应该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传统。比如改译为“I hope you enjoyed my dinner.”,就很能传达出原文的言外之意。

总之,没有言外之意的等同传达,就没有成功的译文。需要指出的是,言外之意的等同翻译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并对之进行总结。要翻译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力”,就要弄清其所在的语境,准确地理解在原文中的意向及其语用含义,以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翻译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白文昌.语言文化差异与翻译研究[J].外语学刊,2002(2).

[2]曹群英.顺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J].外语学刊,2007(6).

[3]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王建国.论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J].外语教学,2003(2).

[7]周方珠.英汉翻译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8]周漓云.谈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J].广西大

学梧州分校学报,2003(1).

[9]周明.谈言外之意的语用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1).

翻译硕士 百科名词解释 整理

翻译硕士百科名词解释整理 来源:人人考研最后更新:2011-04-23 作者: 臧惜夕 1. 薄熙来男,汉族,1949年7月生,山西定襄人,1980年10月入党,1968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2.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原籍湖南省衡山县。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长。2005年7月16日当选国民党主席。同年8月19日正式就任。2007年2月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2007年6月24日,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全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提名马英九参加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 3.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1944年10月生于香港。1997年7月1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任政务司司长。2005年3月12日,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署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07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自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4.成吉思汗成吉思汗(1162-1227) 。即元太祖。蒙古古代大汗,气颜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又作帖木真。出身贵族。1189年被推为蒙古部汗。1206年,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建蒙古国,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1205-1209年,三次向西夏进军,迫其纳女请和。1211-1215年两次攻金,直至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1219年,率20万骑远征花剌子模,将版图扩展到中亚和南俄。1223年还师。1226年率兵南下,再攻西夏,次年在西夏投降前夕病死。1265年上庙号太祖。次年,追谥圣武皇帝。1309年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5.博鳌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博鳌亚洲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于1998年发起。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论坛的成立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2002年开始,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年会。 6.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又称《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实际《易经》是在中国历史中逐渐演化完成的一门学问。古代的象形字中,“易”字是由上边的“日”和下方的“月”共同组成的;用日月往复循环来形容“易”的循环、周流。就是周而复始。易代表简易、变动。研究、说明一种变动的规律和内涵。 7潘基文Ban Ki-Moon 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忠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为此刻苦学习英语。大学毕业后,潘基文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外交部高级公务员考试,开始走上长达36年的外交官生涯。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潘基文担任联合国秘书长。13日,第61届联大举行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12月14日,潘基文宣誓就职。潘基文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韩国前外相、政治家。2006年10月9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投票通过由潘基文接替安南。潘基文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同时还拥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专业外交技巧和流利的语言能力。他的工作经历大都与“和平与安全”、“发展与人权”和“民主”有关,而这正是联合国立足的三大支柱。 8. Robert Rubin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原句:I seized the largest brush and fell upon my wretched victim with wild fury. 译文: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势不可挡扑向那全无招架之力的画布。 原文: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But this doesn’t make you too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good company. 译文: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吸烟的人不止你一个。 原文: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 译文: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原文: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死译:one-to-one translation: each SL word has a corresponding TL word. 硬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ransfers SL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s well as the primary meanings of all the SL words, into translation. It is normally effective only for brief simple neutral sentences. Literal translation goes beyond one-to-one translation, ranges from one word to one word, through group to group, collocation to collocation, clause to clause, to sentence to sentenc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the basic translation procedure both in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that translation starts from there. ---by Newmark Liberal Translation mainly conveys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 or figures of speech. 原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错译: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译文: 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单词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的应用 语言作为一种行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中,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对言语行为的关注有助于提高我们语言使用的语用意识。在此,我对“请求”、“拒绝”和“撒谎”的言语行为进行一个讨论。 2.1“请求”言语行为 “请求”是一种使役性的言语行为,它的使用涉及到面子的威胁也就是礼貌及其程度问题。因此,人们在运用表示请求的言语时为了顾全面子,通常都不会直截了当的发出请求,而是借助一定的辅助性话语和间接性话语,以降低请求所产生的使役性,或减少该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 (1) 嗨,小张,我的自行车坏了,可不可以借用一下你的?我明天一定还你。 例(1)是一个请求借用自行车的言语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此类的话语随处可见。例(1)这一长串话语所表达的中心就是“借一下你的自行车”这一中心行为,其他部分都是服务于该中心的附加性话语,其中“嗨,小张”是一种称呼语,用于打招呼,表示友好,引起对方注意;“我的自行车坏了”是一个信息的陈述,是提供请求原因的辅助性话语,为之后所实施的请求的言语行为创造条件;“可不可以…?”是人们实施请求行为时采用的委婉形式,有助于降低请求产生的驱使性;“我明天一定还你”则是实施请求的后置辅助性话语,它可以推动促成该行为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言语行为在具体运用于请求时,根据语境添加大量的附加性话语请求功能的顺利完成。 2.2“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针对对方的请求、邀请或建议之后,说话人做出的一种“不合作性”选择,有时候也就是我们汉语所指的“婉言谢绝”、“断然拒绝”、“一口回绝”等说法,拒绝言语行为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2)女儿:妈妈,我去逛街了 母亲:不可以,写作业! (3)小王:小明,你把橡皮擦借我用下吧 小明:上次你都不借我 (4)甲:明天下午去打球吧! 乙:我明天有课 (5)甲:请问考试是在什么时间啊?

翻译硕士名词解释词条

绝对翻译a b s o l u t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摘要翻译abstract translation 滥译abusive translation 可接受性acceptibility 准确accuracy 译者行动translatorial action 充分性adequacy 改编adaptation 调整adjustment 美学诗体翻译aesthetic-poetic translation 经纪人agent 类同形式analogical form 分析analysis 感染型文本applied focused-texts 应用翻译研究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 古词废词archaism 元译素architranseme

关于范围的翻译理论area-restricted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听觉媒介型文本audio-medial texts 委托commission 自动翻译automatic translation 自立幅度autonomy spectrum 自译autotranslation 逆转换back-transformation 关于范围的翻译理论back-translation 双边传译bilateral interpreting 双语语料库bilingual corporal 双文本bi-text 空位blank spaces 无韵体翻译blank verse translation 借用borrowing 仿造calque 机助翻译MAT 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

汉英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Clinton i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黑人权益的总统 Clinton is the first woman president.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妇女权益的总统 1. We want to buy quality steel. 我们要买高质量的钢材。 2. I am pleased to be here to offer a U.S.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one of today’s great quality ch allenges: building a high skills/high wage workforce. 我很高兴能来此介绍一下美国商界对当今我们在素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的看法,这项挑战就是如何建立一支高技术,高薪金的劳动队伍。 3. The president now is on a poverty tour. 总统目前正在访问贫困地区。 4. noise abatement procedures. 抑制噪声的措施 5. She is on her listening tour of New York. 她正在纽约巡回访问,听取群众的意见。 6. Professor Smith is leaving the school. That is a stupid loss. 史密斯教授要离开学校了。这个损失实在是不明智才造成的。 7. The kiss represents the symbolic loss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child. 那轻轻的一吻是一个象征,代表这个美国著名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Criminal law 刑法; Criminal layer专门处理刑事案件的律师; Criminal attack构成犯罪的攻击; criminally insane 形式法庭鉴定为患有精神病 This is a thought-provokingly different explanation . 这个解释完全不同,但却很能给人启发。 Bryant Gumbel is sometimes favorably compared with Ted Koppel. 人们有时把布来恩特甘贝尔和特德考波尔相比,认为甘贝尔更好。The so-called critics are only generically mentioned, but not individually mentioned. 那些所谓的批评者,传媒提到他们时总是泛泛而指,从来不指名道姓。The areas could be profitably rehabilitated. 重建这些地区是有利可图的。 The consensus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world’s forests sustainably. 既能获得各方同意,又能使全球森林得以可持续生长的管理策略。 Men tend to enjoy public, referentially orientated talk, while women enjoy intimate, affectively orientated talk. 男人喜欢公开谈论有具体内容的话题,而女人则喜欢两三个人私下交流感情。 15.The joy of his return 由于他回来而有的喜悦 16. of humble parentage, he began his working life in a shoe factory. 由于出身低微,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制鞋厂。

MTI真题

南开大学 2010年南开大学MTI英语翻译基础(回忆版) 一词语翻译(每题1分,共30题)installment plan chenck and balance booned good commuter EU WTO USNE L/C TAO NASA CDED POD 外向型经济 政企分开 载人航天计划 优惠合同 关税总协定 占略伙伴关系 购货合同 报关 恶性循环 贸易顺差节能 安检 显示器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自负盈亏 二英译汉(60分) 忘了 三汉译英(60分)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历史悠久。是人类优秀文明的发源地,为人类发展做出了贡献。从19世纪中期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团结,振兴中华,进行了英勇搏斗。于1949年获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现在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直前,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渴望发展,乐于同世界各国建立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10年南开大学MTI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雪人不哭回忆) 名词解释50分应用文40 作文60 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554351463.html,/t3083209p1 趁我今天还记得,补充一点吧。 百科的名词解释是5个句子,每句5个词。考到了气候变化,碳关税,节能减排,艾默生,孔子,希拉里. 克林顿,民主党,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伊朗核计划,中东地区冲突,中国内战,台独,反分裂国家法等内容。 应用文:假设你叫张华,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硕士2010届毕业生,已经获得了人事部二级翻译证书,有贸易专业知识,知识面广,兴趣广泛,有秘书写作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申请某贸易公司的翻译一职,写一篇求职信,450字。 现代文: 吴冠中说了句什么不能重复,某人说要重复,用的是达芬奇画鸡蛋的例子。综合上述两句,写一篇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议论文,800字。 我想到的就这些,有些不足的还望其他战友予以补充~ 华中师大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2110280 课程总学时 32 周学时 2 学分 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译汉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修该课程之前已修完综合阅读,综合英语,语法学,词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学生修该课程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又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它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它与英美文学,语言学,口译,高级英语等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孙致礼编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 Baker, Mona. 200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assnett S, Lefevere A.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tim B. 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52009 在语用学发展的50年时间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其核心理论之一,在语用学运用到其他领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是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关注的焦点。翻译是译语对原语信息的再现,翻译研究关注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语用学是关于实际应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由于两者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本文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一、言语行为理论 英国哲学家J.Austin 认为,人们谈话不仅是“言有所述”,而且是“言有所为”。语言交际是由一系列的言语行为构成的。人们说话时同时在实施三种行为:一是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 );二是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 );三是言后行为(perlocution - ary act )。语言学家们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以言行事的用意 (force )即说话人说此话意,也就是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illo - cutionary force )。塞尔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将言外行为分成五大 类,即阐述类(representatives )、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 -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和宣告类(declarations)。人们只有 充分了解了言外之力的含义,成功的交流才能进行。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西方圣经上说:起初,天下人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他们东迁时,遇见一片平原,就准备在那里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以扬名和避免分散各地。上帝得知此事,极为担忧。于是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通。由于突然之间大家语言不通,彼此无法交流和理解,工程不得不停止。这座未完成的塔就叫“巴别塔”。如同先知先觉的上帝一样,人们也意识到自由沟通的伟大力量。翻译的目的就是让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彼此了解。翻译实际上是两次语内交际的行为,即发生在原作作者和译者之间的第一次语内交际和发生在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第二次语内交际。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译者须力求使译文效果尽可能接近或等于原文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译者一方面要注意带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词语的翻译;另一方面要注意言外 之意与话语的命题内容不一致的某些词语或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因此,一个理想的翻译过程可被描述为:译者充分理解译语文本,领会源语作者的目的和言外之意,对之进行加工,使之对译语读者产生作用,最终使得译语读者对译作产生的反应同源语读者对源语产生的反应一致。好的译作必须译出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译者要首先吃透原作的施为性行为。翻译要看原文在语境中的含义,把原著的语用意义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以言行事”———有时是暗含的,有时是明确表达出来的,同时选择恰当的译文语言形式表达原文的意向或语用用意。 三、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 译者必须努力把源语作者的意图以及语用效果巧妙地传达给译语读者,使得译语于源语具有同样的言外之力。那么,应如何传达言外之意呢?我们来看一个非常常见的例子: It is cold here. 从逻辑语义方面分析,这个句子表明“如果房间里的确冷,句子是真;如果房间里不冷,句子是假;全句的意义是“这里冷”。分析至此,我们只解决了这句话的句法含义,如果按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来翻译,那就是“这里冷”,那这样对不对呢?其实,说话人是为了向听话人发出某种信息,这个信息就是“言语行为”。既可能是仅仅为了向听话人传递“冷”这样一个事实,也可能是个“请求”,请求听话人去关上门;也可能是个“邀请”,邀请别人去别的房间。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环境下,相同的一个句子,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能只看句子的字面意思,要深入了解语境。“言外之力”就是一句话在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意思。人们只有再听懂“言外之力”的时候才能充分行使相对应的言后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了解“言外之力”呢?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处的语言环境。例1: (1)鲁大海:……妈,我走了。 鲁侍萍:胡说。就要下雨了,你上哪儿去?鲁大海:我有事。…… (2)鲁大海:没什么。周家逼得我们没有路走,这家伙(手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地把握交际的言外行为是翻译技能的一个基本要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相等,而要使二者真正达到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翻译;解释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5-0143-02 作者简介:李明(1983-),女,安徽无为人,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061)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 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08-10-02 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 李明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期末总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从西方翻译学的各个学派学习了有关西方翻译学的一些理论。所以,在进行期末总结时,我按照课本上所划分的学派,从学派简介、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评价这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总结,最后简单的谈几点在本学期的学习之后我的个人感想。 在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和苏东学派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翻译的独立学科性凸显出来,一些学者开始引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这批学者被称为西方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派(结构主义),他们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为翻译研究开辟新途径。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尤金?奈达、约翰?卡特福德、彼得?纽马克、巴兹尔?哈蒂姆、罗曼?雅克布逊、斯奈尔-霍恩比、费奥多罗夫(本书中将其理论放在了苏东学派中的语言学派)。 在这次总结中,我按照时间顺序对语言学派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简单概括: 1、20世纪50至90年代,对等概念是翻译研究的主要思想。以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出发研究翻译的对等问题,对等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思想核心(例如:奈达:功能对等?动态对等;纽马克: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卡特福德:等值?转换) 2、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派开始从语篇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并开始注重语境的研究,在此阶段,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接受文化意识形态对翻译学研究的影响,对翻译的文化转向起了过渡作用。 3、20世纪9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逐渐升温,翻译迎来了“认知转向”“认知翻译”逐渐形成 在语言学派之前,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人们对于翻译

2017翻译硕士专业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翻译硕士专业名词解释答题技巧 现在有的学生还在为不知道如何得高分,复习到位成绩总是不见长,那么我要说方法很重要,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2017年翻译硕士考研冲刺复习点拨为大家解答。 翻硕英语 复习重点: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加大对文章主旨和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力上。加强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分和学习。高级英语要十分重视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凯程考研建议同学们单词记忆用英语专业四级的真题或模拟题中的单词考核部分,在比较重记忆,对单词深化记忆。同时,阅读部分,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和模拟练习来发现问题,学习的落脚点落在答题拿分上。要研究真题和练习,确定出题者的意图,梳理出清晰的答题思路。这个阶段写作是重点,有输入才会有输出,背诵英文范文,并一定要写,直至写出自己的模板来。单选题目现在做不好的继续练习专四词汇与语法专项,改错差就选择攻克专八改错,阅读推荐每天四篇专八阅读,总之要哪里不行练哪里。此外,这个阶段还要拿出以前做过的真题,分析错误的原因,积累词汇。注意:阅读始终要每天都练的,时间实在不够就每天减为两篇,因为你要始终保持住这种做题的感觉。 英语翻译基础 复习重点:研究考研历年的翻译真题和前期整理的笔记。真题可以解决考研翻译中的单词问题、句子结构问题、翻译考点问题;笔记可以将参考书由厚变薄,加快复习进度。 在翻译中,同学们经常出现的问题,表现为三点,单词的意思没有掌握,英语原文的词组没有掌握;对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把握错了,弄错了修饰关系;汉语意思表达的时候不太符合汉语语言习惯。所以建议同学们,复习到了最后阶段就要讲策略了,有针对性的结合自身弱点攻坚,词汇翻译还是要坚持背,段落翻译还是要坚持练,但是需要讲方法,讲质量。在时间紧张的前提下,模拟考试,写出译文,要做到"可意会,也可言传。"其次注意精雕细琢,对原文的句子的逻辑和语法结构,需要完全把握。要记住翻译的原则:让句子更通顺,切不要改变原文的意义。 汉语百科知识与写作 复习重点:百度知识重在结合真题巩固以前背过的,在争取尽量多背的前提下适当舍弃,如一些比较偏的题。应用文与大作文是重点,可以买一些高考素材方面的书籍。 名词解释部分建议广大考试在这阶段重点查看历年真题,梳理出考试的常考点,将知识点精简化、成串化,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应用文,在研究历年真题的基础上,大家要掌握几种主流的应用文写作思路,非主流的至少要知道格式和大概内容。大作文考查学生的汉语文学功底和写作能力,大家要理清各类话题的基本写作思路。 以上就是2017年翻译硕士考研冲刺复习点拨的所有内容,我想对大家说复习要有方法,读书更要有技巧,我们不能一味的读死书,更要在复习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言外之力语用等效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它时翻译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在言语行为的三分说中,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语言接受者的反应是语言交际功能的核心,因此言外之力的翻译成为翻译的重点。在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判断原文对原文读者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基础上,译者应当以语用等效原则为指导,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手段,使译文读者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和影响。 作为语用学领域中重大贡献的言语行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牛津哲学家John L. Austin提出的,后又经过Searle的修正和发展。Austin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不应当是词和句子,而是通过词和句子所完成的行为。他认为人们谈话时不仅是“言有所述”,而且是“言有所为”。也就是说,语言交际是由一系列的言语行为构成的,所有的话语除了有意义之外,事实上还有着作为交际中动态成分的交际用意。Austin探讨了在何种意义上说话就是行事,并区分了说话即行事的三种基本意义,也就是人们说话时同时发出的三种行为: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 act)、以言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 以言表意行为是产生有意义的语言表达的行为;以言施事行为是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所实施的行为,如命令、提议、许诺、威胁、感谢等;以言取效行为是对听者施加影响的行为。实际上话语的表意是它的字面意义;话语的施事是话语发出者的交际意图;话语的取效是表意对话语接受者产生的相应影响。以言表意行为与以言施事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通过说出句子表达了字面意义,而后者通过以言表意行为表达了说话者的意图。一旦意图被识别或得到满足,就会在听者身上产生一些变化或结果,也就是言语行为的取效。 言语行为理论的实质是句子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完成行为;人们不仅发出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而且还暗示发出这些语言单位的目的以及期待这些语言单位以何种方式被理解。换言之,以言施事行为有着某种效力,即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force)。言外之力是语言使用者想让他的行为产生的交际价值或这个行为意欲产生的功能。相同的言外之力可以由许多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不要到那里去”和“如果我是你,我就不到那里去”表达了同样的言外之力,虽然前者是直接的劝阻而后者是间接的建议。因此,解释话语字面含义的以言表意行为应当服从于言外之力。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言外之力是被最广泛讨论的,因为它表现了话语的交际用意,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相一致。事实上,“言语行为”这个术语通常在狭义上仅仅被理解为话语的言外之力。 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重塑语言及其运作方式的观念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而“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从…说话?和…行事?与意义和效力的双重功能上看待所有的话语”。言语行为反映了说话者在发出话语时的交际意图,并且可以被看作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的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局限于口头言语,而且对于书面言语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而对翻译有着有效的指导作用。 Robinson说:“洞悉翻译和语言的一个有效方式是译者翻译的不是词语,他们翻译人们用词语做了些什么”。既然意图是意义的一部分,对意义的理解必须要将意图考虑在内。交际不仅仅是通过命题内容达到的,而且还要借助言外之力。因此,在翻译中仅仅停留在命题层次是不够的,因为说话人木但要发出表意行为,而且常常还要传递其施事行为并期望产生一定的取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确保译文的言外之力和取效结果与原文的相一致,必要的时候抛弃表意意义,这就是翻译中的语用等效。仅有形式翻译或语义翻译不能执行给译文读者传递言外之力的功能,译者有必要掌握原文作者的意图并将它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译文读者。虽然在许多情况下言语行为在翻译中可以不言自明,但有时“不同的文化会在不同的程度上使用言语行为”。再加上认知环境及语言习惯的不同,译者难以完全转换原语的文化语境并将其在目的语中再现,但通过体会原文的以言施事行为,也就是原语作者的意图,译者应该能够使其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等同或类似于原文给原语读者带来的影响和感受,从而在目的语文化中充分再现原语的文化语境。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加强中西译论的交流与对话,无疑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大有裨益。 正如奈达所说,翻译理论应“兼容并包,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翻译中的种种难题”。积极地了解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打破翻译研究的地域、学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学科综合、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汲取一切译论研究成果,这无论对初涉译事的后生或对有相当经验的译者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西方翻译理论也包括古典译论、现代译论、当代译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更是流派林立,如美国翻译培训派: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翻译科学派: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威尔斯:翻译的科学、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早期翻译研究派: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霍姆斯、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多元体系派: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图里:目标系统;解构主义派:福科:解构原文、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解构与创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大家包括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费道罗夫、v.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另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典型地体现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及其它以“解构为方法论”,以及以对“权力话语”的关注为重点的各种翻译理论,代表性的译论家有西门、巴巴拉.哥达德、凯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玛丽.艾尔曼、桑德拉.吉尔伯特、苏桑.格巴与埃莱娜.西苏、罗宾逊、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韦努蒂、尼南贾纳、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乐、玛丽亚.提莫志克、本雅明、德里达、保尔.德曼、欧阳桢、Luise Von Flotow, Denison Norman, Graham Joseph F, Van Gorp Hendrik, Asad Talal, Brisset Annie, De Lotbinière-Harwood Susanne, Cheyfitz Eric, Chamberlain Lori, Spivack Gayatri Chakravorty, Niranjana Tejaswini, Mehrez Samia, Jacquemond Richard, Rafael Vicente L., Williams Patrick, Laura Chrisman, Vieira Else Ribeiro Pires, Sengupta Mahasweta, Lambert José, Franco Aixelā J avi er, Von Flotow Luise, Kathleen Davis. 李文革在《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将西方的翻译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解构主义阶段,比较简洁地概括了西方译论的整体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他又从类型上对翻译的文艺学派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翻译阐释学派、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法国释意理论派等八个派别进行了逐一论证,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包括:20世纪以前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如俄国翻译的文艺学派、前苏联翻译的文艺学派,以及20世纪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包括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美国结构学派与奎因、交际理论与奈达和威尔斯、德国功能派与诺德、前苏联的语言学派与费道罗可和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研究学派则包括早期翻译研究学派与霍姆斯、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描写学派与图里、文化学派与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综合学派与斯奈尔——霍恩比、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翻译的阐释学派包括两种翻译途径与施莱尔马赫、阐释学翻译模式与斯坦纳、阐释学理解观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翻译的解构主义流派包括“异延”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德里夫、“纯语言”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本亚明、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与韦努蒂。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包括翻译培训班的理论基础与理查兹、细节翻译理论与庞德、翻译的矛盾观与威尔。法国释意理论派则包括释意理论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翻译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西方翻译理论的渊源表现在三大模式探究,两千多年的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史是霍拉斯等人开创的。霍拉斯(Horace)拒绝绝对的忠实和对等。西塞罗(Cicero)认为译者“不应以僵化的理念为原则来指导翻译中的模仿”。杰罗姆(Jerome)代替了意义“独尊的”单元翻译观,进入了西方古典译论的鼎盛时期。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所创立的诠释派对意义求本溯源,反对对<圣经>的神权论教条主义解释。 研究西方翻译理论就应该研究它的梗概、变迁和发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陈述了自己意见,既吸收当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突出重点,对西方翻译领域各历史时期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译作、思想流派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加以叙述与评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相互间的促进、演变和发展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讨论,对于翻译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性质及方向,又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见解

翻译硕士名词解释词条

绝对翻译absolute translation 摘要翻译abstract translation 滥译abusive translation 可接受性acceptibility 准确accuracy 译者行动translatorial action 充分性adequacy 改编adaptation 调整adjustment 美学诗体翻译aesthetic-poetic translation 经纪人agent 类同形式analogical form 分析analysis 感染型文本applied focused-texts 应用翻译研究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 古词废词archaism 元译素architranseme 关于范围的翻译理论area-restricted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听觉媒介型文本audio-medial texts 委托commission 自动翻译automatic translation 自立幅度autonomy spectrum

自译autotranslation 逆转换back-transformation 关于范围的翻译理论back-translation 双边传译bilateral interpreting 双语语料库bilingual corporal 双文本bi-text 空位blank spaces 无韵体翻译blank verse translation 借用borrowing 仿造calque 机助翻译MAT 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 词类转换class shift 贴近翻译close translation 连贯coherence 委托commission 传意负荷communication load 传意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社群传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 对换commutation 可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ora 补偿compensation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语言行为理论与翻译 摘要翻译可视为一种言语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译者在翻译中除了传达言内行为外,更重要的是传达表明源语作者意图的言外行为,以便在译文中产生相应的言后行为。本文旨在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一个全面的概括,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言外行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Speech Act Theory and Translation LEI Hua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AbstractTransla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ech act. In this sense, except for conveying locutionary, the more important for translators is to convey and express illocutionary act of author, so as to produce the corresponding perlocutionary act in the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speech act, and on this basis, describe the guiding role of illocutionary act to trans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